登陆注册
27457100000024

第24章 婚丧喜庆风俗(4)

祝寿仪式在寿堂(大厅)中举行。中堂悬挂大红“寿”字或“八仙上寿”、“麻姑献寿”、“百寿图”等画轴,亦有供奉王母娘娘、福禄寿三星瓷像的。寿堂四周墙壁上悬挂着亲友送的寿幛、寿屏等,比较讲究的还专送剌绣制品《猫蝶图》,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耄耋谐音猫蝶),寓意“寿登耄耋”。供桌上摆放寿桃、松柏枝、糕点等,设面蔬斋供,点香燃烛。做寿时要特别留心,切忌让寿烛熄灭。寿堂中张灯结彩,红烛高照,人们身穿吉日礼服。还有人家聘请乐队助兴,在喜庆的鼓乐声中,寿翁高坐正位,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叩拜。由司仪主持,按顺序入堂行拜。辈分不同,拜礼亦有区别,平辈只是一揖,小辈等都行大礼。拜祝仪式结束后,摆筵设席,最后一起吃面,面条细细长长,白白净净,寓意长寿。讲究的人家,儿孙辈每个人将自己碗中的面条挑几根到老寿星的碗中,取为老者“添寿”之意,寿星碗里的面条不能盛得太满,因为满寿即为尽寿、终寿,不吉利。大家共吃面条,取“常来常往”、“福寿绵长”之意。此时,主家还要给四邻送寿面、寿桃。特别是为八十岁以上的寿星祝寿时,还有偷碗“讨寿”之风俗。多由小孩去偷,主家视而不见。后来,发展成主人家给每个小孩送一个寿碗或回赠小礼物的习俗。酒席中或酒席后,有的家庭还请来戏班搭台演戏,以娱宾客。解放后,祝寿的习俗沿袭下来,但已无此繁琐,除寿桃、寿面、寿碗外,其余已同过大生日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请人更多,更隆重热闹一些罢了。现代人高寿的多,故有了77岁“喜寿”(喜字草体如七十七三个字)、88岁“米寿”(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米字)、99岁“白寿”(百字减去一为白字)、108岁的“茶寿”之庆(茶字是草头二十加上下面的八十八),百岁以上的老寿星,都用颐养天年来比喻高寿,祝寿之举也是表达对寿星的一种敬仰之情。

三、长河落曰谣

8.人生最后一幕——鼓楼的丧俗及变迁

生和死,是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俗话曰:“人死为大”,老南京历来重视丧俗。关于死后的礼仪、规制、风俗也很繁杂,各地不同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旧社会区境内丧俗,含有相当多的封建迷信成分。

民间习俗认为,凡享年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寿终,被称为“老喜丧”。家人事先一般都有准备,做好寿衣、寿材。寿衣包括衣裤、鞋、袜、帽子,寿衣的衣裤至少要做三套,内衣、中衣、外服。套数都要成单数,遇到冬季,外服应是很薄的棉衣棉裤。天冷不穿棉衣,太穷酸,死后到阴间也是冻死鬼。旧时寿衣的颜色,男人的里面多黑蓝,外面为杏黄色。所以早先老人特别忌讳家中有人穿杏黄色的衣服。女人的寿衣则以青蓝、古铜、豆绿为主。寿衣无论内衣外衣,一律不用纽扣,避讳谐音“扣住”,只使用带子。纽扣又叫纽子,谐音“扭子”,扣子谐音“克子”,对儿女不利,所以不能使用。以带子代替纽扣,“带子”带来儿子,大吉大利。寿衣衣料忌讳用缎子。缎子谐音“断子”,绝不能使用。皮衣、皮帽、皮靴等皮制品,都不能当作寿衣,死者要转世托生,穿皮制品容易被误认为是兽类,下辈子就不能托生为人。

报丧我国周朝,有的地区在有人亡故的那家人门口竖一白旗,作为报丧信号。死者的亲属须迅速将家人去世的噩耗告知有关人员,这就是报丧或讣告。讣告时,通常将死者的生卒年月日时、祭奠的地点、下葬时日、处所,连同死者的履历、家世和生平事迹,都写在讣闻(又叫讣言)上。

按照古礼规定,孝子在服丧期间,一天24小时,都要睡在长辈遗体的侧旁,“寝苫枕块”,苫是用稻草编成的草垫,让孝子睡在草垫上意思是“哀亲之在草”;用土块作为枕头,意思是“哀亲之在土”,一直等待父母的遗体入土安葬之日止。有的孝子在服孝期间,百日不离草铺,百日不剃头,谓之“百日苫块”,

设灵堂亲属要给死者沐浴更衣,穿戴好内外衣裳,灵床是用松木铺板搁在两条凳上搭成的。设灵堂,死者要放在堂屋上首中间(通常指男性死者,女性死者遗体放到内寝的床上),头朝南(向外)脚朝北(向里),让死者口中含上银钱(或铜钱、米谷,但不能放“道光通宝”,避讳盗光之意),头前放上一碗夹生饭,称“倒头饭”,如此死者在阴间不会变成“恶鬼”。摆上灵牌,牌位上写死者头衔姓名,后写“之神主”。“主”字上面一点空着,余皆写黑字,留待所择时日,请当地的显要人士笔蘸朱砂题写,即为题主,俗谓“点主”,南京谓之“在堂”。贫穷人家则自书点,谓之“求主”。点主后三四日,举行治丧家奠。亡者脚前放上一盏“长明灯”(又称引路灯),焚烧事先准备好的纸扎轿马,意谓送其上路。他的子孙和至亲等,要不断地在遗体旁烧纸钱。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开始流行用纸制作一些冥器,纸钱是各种纸质冥器的一种。《鼠璞》一书说,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剪纸为钱,以代束帛”。死者的女儿如已经出嫁,接到父母死亡的讣告,要立即回娘家奔丧,到达娘家门前时,刚下车船就要一路哭到灵前。民国时期开始,军乐兴起,死者门前置军乐队,吊唁者临门,即奏哀乐,以通告死者亲属,作好迎接准备。主家还延相知者迎接宾客,谓之“司宾”。有亲友前来探望的,死者的子女要在灵堂痛哭,以示哀悼。凡吊唁馈赠者,送葬或火化后,要留宴,如死者高寿,还要回赠寿碗(即吃饭小碗)、寿帕(即手帕)和红绳。

死后的第三日或第五日(必须逢单),全家换上孝服,谓之“成服”。《明史礼记》:“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仍命以五服(以粗麻布、粗熟布、细熟麻布等五种原料做成的衣服,分别称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制,并著为书,使内外遵守”。清人甘熙《白下琐言》载:“黄为中央正色,民间吉礼不敢妄用,而齐衰期服,发辫皆系黄缕,积习相沿,毫不为怪。”民间遇到尊长之丧,往往在自家大门红色门联上贴上一张小小的白纸。丧服多是白色,也有着黑色服装,佩带黑纱表示治丧的。今人在治丧时,除衣袖上系一块黑纱之外,胸前还佩上一朵黄花,这种黄花便是昔日“黄缕”的遗制。

出殡根据丧葬的程序,尸体放入棺木,即入殓以后,就要出殡,也叫送葬。人们秉承“入土为安”的古训,总要让死者长眠地下,这才算妥当。出殡包括跪别、钉棺、摔丧盆、起灵、哭丧、路祭等仪式。出殡当天,死者的亲友凡是家族中五服之内的晚辈,都应参加送葬,外来的亲友照理也应都参加,远亲则是自愿,人愈多愈好。

出殡旧照

出殡要事先准备好送葬工具。简单的是用马车,但墓地只要不超过十来里路,人们还是习惯用杠床抬着。杠床是用木杠捆绑成床形,送葬时将灵柩放在上面,着人去抬。杠床以抬杠人多少为标准,分24杠、36杠、48杠等,多的可达108杠。人员分两拨,一拨抬,一拨休息,相互轮换。城市有杠房,专门提供送葬服务。出殡多是在上午,中午丧家要准备丧席,招待杠夫、鼓乐手、帮丧人、亲戚朋友和家族中的人。丧席一般比较简单。亲友、送葬人临走时,主人要赠送云片糕,表示高来高去,如死者高寿,还要发送寿碗和红头绳,让人们“讨寿”。

在值客的布置下,首先是死者的至亲晚辈,以血统远近为顺序,由远到近,先女后男,向灵柩跪拜叩首,作最后告别。死者的长子最后一个告别,后即由他执掌钉棺的第一锤,象征性地锤几下封棺的钉子,其后便由帮丧人将棺木钉死。

启灵前要把送葬队伍排列好。前面是死者的长子,负责摔盆、引路。摔盆(形如扁缶,底正中有一孔,置砖上,砖糊以纸,作书套形,摔时必使粉碎),讲究一次摔破,而且越碎越好。瓦盆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孝子左手拿着引魂幡,右手捧着亡人的神主牌,其后是灵柩。丧俗要求,灵柩一抬起,就不能放下,要一直抬到墓地,表示死者在走向冥灵世界的路上,一路顺畅。灵柩后是送葬乐队,少者五六人,多者一二十人,在送葬路上要不停地吹奏丧曲。最后是送葬队伍,男性在前,女性在后。男人每人各举一幡,或是举起事先糊好的纸人、纸马、纸车等物,一路上还要边走边撒纸钱。

古时区境内流行路祭,死者的亲友、同事、僚属等,可以在送葬路上设置供桌,当灵柩来到后,对死者进行祭奠。供桌上摆放点心水果,同时预备一壶茶,几个茶杯,供吹鼓手和杠夫饮用。当殡仪队伍来到时,孝子跪在供桌前,叩首祭拜,然后在此吹奏丧曲。一般每处要停留二三十分钟。人们还会议论死者在世时的为人善举和创家立业、培育子女等方面的情况,以示哀悼。如果墓地很近,就在村外,那么就要穿村而过,或绕村一周,送葬时间不会少于三四个小时。

安葬遗体的安葬方法,传统的有土葬、火葬等。土葬是我国最古老、最普遍的葬法,汉代以前就出现了。火葬则是我国最古老而又最现代的葬法。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实行火葬,但这种葬法与儒家礼教不合,明太祖朱元璋明令禁止。所以明清以来至解放前,遗体的安葬还是以土葬为主。

死者一归天,丧家便会找到家族长辈,一起到家族墓地,根据死者的辈分、年龄和家族男性成员的情况,确定死者的墓葬地点。挖掘墓穴叫做打坑,打坑之前,孝子要先祭奠祖坟,烧一些纸钱,然后再对墓穴地进行祭奠。祭奠仪式很简单,烧一炷香,叩几个头即可。打坑的前三锹土要由孝子亲自挖,表示孝道。墓穴挖成后,在穴中烧把火,俗称“暖穴”。经过暖穴,埋葬在穴中的死者,才能在温暖的冥界得到永恒的休息。有的是往墓穴中倒上一些草木灰,意思是烟火不断。

在往下放灵柩时,死者的亲属要跪在墓穴周围,男性家属跪在左边,女性家属跪在右边,向棺木哭号祭拜,同时焚烧纸车、纸马、纸人等各种纸制冥器,表示告别。同时把这些陪葬品烧给死者,意味死后仍然享受荣华富贵。

填土封墓也不能随意开始,要先由死者长子抓一把土投放在棺木上,其他子女和亲属相继抓土填墓,举行了这个“添土”仪式之后,众人才用铁锹填土封墓。在土填到没过灵柩时,有的人家还要放入一个小土罐,罐里放些五谷杂粮,死者是男人偏左放,死者是女人偏右放。据说是以后合葬时,挖到了罐,就标志快要挖到棺木了。等到把坟头堆好,孝子将自己举来的幡插在坟头上,整个安葬仪式结束。

祭奠第三天的时候,孝子及其他亲属要到新坟上参拜,谓之“覆山”,俗称“圆坟”。坟上要供奉各种食物,祈祷死者在阴间安居。一般死者亲属,要请和尚诵经超度和请道士做法事放焰口。即每七天念一次经,叫“做七诵经”。一般要祭七个“七日”,称之“做七”,其中“头七”、“五七”和“终七”之日,礼仪最为讲究。已嫁女儿,必于“六七”之日致祭,南京有俗谚云:“六七不吃自家饭”。此后,百日为“小祥”,二周年为“大祥”,都要祭奠。而其中每年的清明节要扫墓,七月半(农历)鬼节要祭奠。此外,冬至和除夕也是要祭奠的。民国时期,开始有人仿效西俗,丧事从简,以黑纱缠臂为服,张挂挽联孝幛,开追悼会,行鞠躬礼,向遗体告别。区境内清凉山当年还设有火葬场,汪精卫的棺木及遗体就曾秘密运送清凉山火葬场焚化。

解放后新风渐起,一扫陈习,提倡火葬,土葬渐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尚有土葬,但纸扎轿马、神主牌位、做佛事等,自觉而废。“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破四旧”,甚至有到人家搜寻寿材,取出焚化者,用棺材土葬遂绝。但是,火化后骨灰盒再行土葬者颇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人们生活得到大大提高,一方面大办丧事,请客送礼,甚至出殡吹吹打打,披麻戴孝等旧习俗又有所恢复,另一方面适应人们的不同需要出现了可以存放骨灰瓮的骨灰堂,可以再行土葬的公墓,人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亲人的骨灰盒送至骨灰堂、公墓等地。同时,清明扫墓、(农历)七月半和腊月底焚烧纸钱,以寄托后人哀思的方式,也得到理解。殡葬礼仪渐趋简化,亲友送花圈、挽联和绸缎被面,臂围黑纱,亦有胸前佩戴小白花的,在殡仪馆纪念堂,开追悼会,或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骨灰除存放或葬坟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亦有将骨灰撒入长江,进行水葬的,另外还有举行海葬、风葬、树葬的,用鲜花祭扫、环保祭扫、吊唁,层出不穷,在移风易俗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同类推荐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 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党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支部建在班上”必然能使大学生党员在广大同学和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中发挥更显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并有力地推动校风学风建设。然而“支部建在班上”不是一种简单的分割,学生党支部有着自身的特点,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支部建在班上”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祖国的自然保护区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祖国的自然保护区

    提起自然保护区,人们常会想起雄伟壮观的长白山,美丽而神奇的西双版纳,林泉辉映的九寨沟……每一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你知道自然保护区的确切含义吗?它们的设立,仅仅是因为它们风光绮丽吗?
热门推荐
  • 穿越异界去旅行

    穿越异界去旅行

    这里是异世界这里有魔法这里有精灵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我要旅行去
  • 谁的龙门客栈

    谁的龙门客栈

    身在龙门,何以为龙?过得龙门去,方可证龙身。
  • 藏在时光里的向日葵

    藏在时光里的向日葵

    多幸运,在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时光荏苒,岁月静好,有你足矣。
  • 祈愿夏可

    祈愿夏可

    祈愿视角:他一个这样完美的仙人,为了我从远古等候至今,再续前缘,我要如何才能让他放心,我只愿意停留在他的怀里,再也不愿消逝呢?夏可视角:表面:娘子扮猪吃老虎,哼哼,你要永远和我在一起,才足够填补我心中的伤口!心里:这一世格外多鬼鬼魅魅缠身,娘子还是我的娘子,为何却与以前有点不同?路人甲视角:这对真是甜腻了,我糖尿病要病发了。路人乙视角:我只想好好复仇,凭什么这样一个凡人女子,竟险些让我灰飞烟灭!路人丙丁视角:嘿嘿嘿,是成是败,就看这最后一步棋了。
  • 龙族之血:双色印章

    龙族之血:双色印章

    光暗之龙,心脉双生。诺亚为光;狄拉为暗。湫凌献文:《龙族之血·双色印章》
  • 混沌世界之黑月继承者

    混沌世界之黑月继承者

    童年时的一次变故,和与未知男人的碰遇以及那瓶意外使用的药剂从此注定了他的人生…多年之后沐涯安稳的日常在某一天突然宣告结束。那天突然转到他的班班级里的少女“灵”改变了他的生活,灵正是非国统自由组织“zero”——一是个在世界上反抗邪恶势力中为实现“人类和平”而赌上性命不断孤独地战斗着的抵抗组织——的成员之一。集在灵的引导之下,与zero而发生了关联。尔后因为情况紧迫激活超能基因组,他的右手上出现了“王之刻印”。通过刻印,沐涯可在自己的身体里抽取出名为“void(真物)”的物质,并以借此为武器得到战斗的力量——黑月。至此,联接着沐涯,灵二个人的命运开始转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杀死那个自己

    杀死那个自己

    数学和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我们都只能归于上帝,如果这么说的话,我是不是也进入了神学的范畴,如果是的话,那我一定就是我构建的小世界的神,虽然我目前没发现我的什么超能力,我只是会死而复生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想降临之机械师

    幻想降临之机械师

    神秘的蓝色罩子突然出现,宛如游戏一样模板成了人类星球上每一个人类的外挂。各种幻想中的产物降临,现实乱成一片,这是神的赐予还是惩罚。天堂与地狱全在一念之间。“苟”过生存试炼的王陆,继承了独一无二的职业,开始了超凡史诗之旅。(本来想写超神的同人文,但是超神还没有完本,所以就借鉴了一手,本书也可以当作同人文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