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000000010

第10章 旧曲新唱亦感人(2)

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秉持独立精神的古典教育的衰败造成的,它始于60年代的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与此相比,麦卡锡时代的学术反而成果颇丰,因为那时它还保持着苏格拉底——西方学术最伟大的楷模——的精神。在他的笔下(见卷三“大学”),苏格拉底不但智慧绝顶,而且十分圆滑。他不讲什么“知识的诚实”,他的独立性不是表现为与俗人争辩是非,而是知道如何与他们周旋;他很清楚跟权贵结盟的必要,但这只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白。凡是不能或不必向世人说破的事,他善于保持沉默,因为俗人的世界是靠神话而不是理性维系的。姑不论这种描述是否符合(我感觉很不符合)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它让我想起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家,他们不久前发现,经济转型中的腐败也许无碍于甚至有益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可是他们把这种真相一说出来,却几乎被口水淹死。此时他们应当最能体会苏格拉底式沉默的含义,最愿意接受布鲁姆的立场,必要的技巧是把大学精神转化为与艺术家高贵的“感伤”相类,它为了维持自身的独立存在,必须把行动拒之门外,成为威廉·詹姆士所说的那位贵夫人,她为舞台上女主角的遭遇青泪涟涟,却忘记了自己的马车夫正在剧院外冻得半死。

的确,启蒙运动与古典时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求真的古典学者只想独善其身,而启蒙思想家却相信人人都有理性,通过教诲都能把握自然奥秘,提升人类整体的品质。布鲁姆说的不错,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苏格拉底的可贵之处,乃存在于他始终跟大众保持距离,而不像我们那样整天嚷嚷“公共关怀”。孟德斯鸠和吉朋曾一再申明,共和政体不但是以“美德”为基础,而且易于腐败,现代性的隐忧似乎早在西赛罗的罗马或十人团的威尼斯就已存在了。所以,不是思想的参与,而是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思想间距,构成了西方大学独立精神的内核(与我们所说的“唐吉诃德精神”异趣)。这大概也是近来在名师点拨下“重新阅读西方”带来的最大收获之一。忘却这种精神,草率地作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有可能像《格列弗游记》中的勒皮他那样,使科学变成政治的帮凶、真理的背叛者,因为民众的权利或利益常与求真的美德格格不入。吾闻穷巷多怪事,哪有境界可言。说实在话,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十分不幸,能跟布鲁姆发生很多共鸣。与他有共鸣,是因为我也珍视大学在科学精神上的独立;说自己不幸,则是对政治学不时要背弃公民社会亦深有感触,这时它易于变成纯粹理念搭起的纸牌楼,巍峨归巍峨,血肉之躯却没有一个敢住进去,这与政治思考只能在有着高度实践性和强迫性的时间中,而不是在锁定价值于永恒的乾坤中运行是不相容的。布鲁姆说,海德格尔错就错在他脱离心灵的执守而加入了时代,话中透着强烈的惺惺相惜。想想苏格拉底吧——民主会斩杀智慧呢,到这样的实践和时间之流中寻找真理,可能意味着背叛真理呢!

又一曲老歌翻唱

其实,启蒙运动的现代命运,不光是它没有赢得理性的胜利,反而只能在“无灵魂”状态下享乐,并且还要不断经受古老灵魂的谴责。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了。布鲁姆摆出的姿态也许不像他本人以为的那样新颖,他只是碎片化的现代性诊断者的漫长行列中最新的一员。他喜欢引用的卢梭早就预言,文明导致的个人主义将使社会因缺乏共同目标而分裂为孤立的意志,使自私从道德缺陷一变而为合乎人性的美德。伯克当年说过,崇尚进步的人生硬而粗暴,既鲁莽又不义,与人性和人类礼制的整体发展规律完全背离。伯克的保守派同道、更敢放狠话的迈斯特则认为,背弃神的人类必陷于血泊之中。及至现代性真正进入危机时代,施宾格勒或韦伯不但对文化做出了令布鲁姆扼腕长叹的“相对化”处理,而且预见到了基督教改造西方(韦伯)或西方改造基督教(施氏)的种种恶果。这里不妨再举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例子:今年美国再版了一本老书——德国医生马克斯·诺道写于一百多年前的《退化》(1892年出版。新版见Max Nordau,Degeneratio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6)。该书当年曾被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风靡一时。这位诺道的火力覆盖面丝毫不亚于布鲁姆,他宣称时代精神已经衰竭了,它的特点是歇斯底里、自我中心和缺乏行动能力,文化人或艺术家就像罪犯、娼妓、无政府主义者和疯子一样堕落,举凡拉斐尔前派、象征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瓦格纳派和巴那斯派、相信魔法者、颓废派和唯美主义者,以及当时正走红的易卜生派、尼采派或左拉派,统统都是文明“退化”的明证。这位精神病学专家利用临床资料,把艺术反映并促进社会衰败的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认为艺术的道德和社会含义越来越与社会敌对。他呼吁思想健康的人抵制“艺术的影响”——其作用与布鲁姆笔下的摇滚乐或性解放大体相当。再看看下面这段话吧:“一个产生了美好艺术的崇高时代正在走向死亡。有人可能会用赞歌来颂扬新发现的方便和自然规律。我注意到的却是这个衰落世纪的种种罪恶。它们使我悲哀,使我愤怒。多大的遗憾,多大的耻辱,令我不堪回首!”你别以为这是出自鲁姆之口,它是教皇利奥十三世的布道,时间是1901年1月。历史的延续性本可教会我们平和一些,但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布鲁姆似乎不擅此道。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旧曲翻唱亦感人,虽然这需要翻唱者的本领。布鲁姆一向“高贵”和“严肃生活”不离口,本领当然不可小看。就像浸淫于古典文献中不能自拔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不喜欢那些为世俗化、理性化或文化相对化出力最多的人,好在他对他们的思想熟悉得很,所述内容基本上也都靠谱。为了修复现代人或“最后的人”的灵魂,他缺不了这些人的参照。这也是在民族国家和多元文化的世界格局中针砭现代性问题的人必然面对的困局,布鲁姆所言甚是,凡是自以为摆脱了它的人,肯定是肤浅的。美国文化之所以泛起虚无主义,就是因它缺少自己的文化传统,它不得不依赖从德国转口的欧洲思想,并在接受过程中使之庸俗化;它也没有法国人那样的“民族作家”——笛卡尔、帕斯卡、蒙田、拉伯雷、孟德斯鸠或卢梭,为了配得上教养二字,人们必须阅读这些作家的着作。所以布鲁姆一再强调,经典文献是文明生活的解释者,是它们所塑造的传统,赋予了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西方古典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即敢于肯定“自然”或“本质”,敢于因信称义。这种变相的文化相对主义未免有些让人绝望。布鲁姆同意海德格尔的“语言乃存在的家园”,故语言不能翻译之说。换言之,无论西塞罗或色诺芬在人生和政治上表现出多么卓越的睿智,几乎不可能像四书五经那样进入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引语。即使“改造国民性”是可取的,它也永远洗不掉黄河泥沙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累累斑痕。

用“心”阅读

借此说点儿题外话吧。从思想倾向上说,布鲁姆显然属于近年来风头甚健的“新保守主义”中的一员。如今,美国共和党中的新保守派为了给自己正名,需要“流氓国家”“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或“邪恶轴心”这些说辞,这体现着一种布鲁姆所说的在信念上的“决断”精神,一种“敢于选择的能力”,虽然它是痛苦的,但布鲁姆说,高贵的选择都是痛苦的。我犹记得,共和党保守派的老前辈尼克松说过,美国在同世界各国打交道时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把自己的好恶作为标准;逼迫中东国家实行民主,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美国人一定得“学会少管闲事”。自不待言,对“价值无涉”极不耐烦的布鲁姆,讨厌的正是这种“少管闲事”的态度。这种新保守主义与英美传统保守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不喜欢思想的分寸感和因时制宜的智慧。无论民主和自由的具体内容为何,它只能在时间的磨砺中徐徐展开。从这个角度看,新保守主义如果愚蠢地忘掉西方“高雅文明”中的另一项基本美德——“复仇者的风度”,也不就足为怪。

读罢全书,留下的大体印象是,从学理上说这是一盘出自名厨之手的思想大杂烩。他以古典拯救人文,恢复“知识整体性”的用心如朗朗明月,但这也决定了烹制手法的不伦不类。大体上说,此书的思想脉络德国味十足,英法味偏淡,这与作者有列奥·施特劳斯的师承当然有绝大的关系。好在盘子里全是山珍海味,吃起来依然相当可口,无论你持何种思想立场。但有件事也许得事先提醒一下。巴尔赞亦是个对西方文明日渐飘零一唱三叹的大学者,但他拙于苏格拉底式的反讽技巧,也没有布鲁姆那种急于对我们耳提面命的焦躁。在《从黎明到衰落》一书中,他曾羡艳中国话里有个“心”字,能把人的全部精神现象一网打尽。但我总觉得,中国人这颗“心”是好是坏先不去管它,大体说来都是比较朴素的,以这样的心去识读布鲁姆讲述的spirit或mind或soul或psycho或heart,往往倍感困难,它们的内容曲折烦琐不说,而且像一头巨大的章鱼,喜欢用既长又多的触角四处乱摸,颜色还会随周边的环境不断变幻。所以,读布教授这本书,需要事先调整一下我们的“心”,让它的灵敏度或“感伤性”比平日提高一点儿。

布鲁姆:《美国精神的没落》,战旭英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10月

同类推荐
  •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外交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本书是西南交通大学马列学院组织编写的论文集,旨在弘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充分发掘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贯彻教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文集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弘扬长征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进行征文比赛,共选取约90余篇优秀征文以及与“长征”相关的研究性论文结集出版。
  • 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

    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

    《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回忆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每一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有点有面,从不同角度,以纪实性的手法详尽地重现了共和国60年的历史,图文并茂,相信定能给读者耳目-新的感觉。让我们随着《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的脉络,一起去见证共和国60年的崛起之路吧!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风云巨变。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重重困难之中,一路披荆斩棘,风雨无阻,走到了2009年。如今,大国日益傲然崛起,世界瞩目。
  • 领导力新论

    领导力新论

    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一直是领导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力进行界定和研究,有的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一种品质或者行为;有的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的人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有的人则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能力。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热门推荐
  • 左道江湖

    左道江湖

    沈秋魔头无视礼法,狂悖无道!忘川宗人更是颠倒黑白,倒行逆施!与这样的左道妖人不用讲什么江湖道义!诸位武林同道,正道豪杰,大伙是为除魔卫道而来,舍生取义便在此时...并肩子上啊!
  • 梦想世界守护

    梦想世界守护

    “梦?我……到底要做什么……”无限的世界之理,孤独的少年,在似梦似幻的世界,进行的拯救,即使自己在这个世界死亡,下一个世界接着拯救……遗忘的记忆,莫名的拯救,以及……似曾相识的温柔……Dream,在梦中慢慢体会……
  • 白如意莲芙生

    白如意莲芙生

    白落尘:师徒之伦又怎么了,人伦大妨碍于世人何关。我尊从本心,为师之知你心念念与我,钟情为师?白依裳:你是我的师傅,服养我成人,传授我医术,夸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年相伴,暗生情愫?“白落尘夸何:我心心护你冷落你处罚与你废你一身功力,为师错了……”“依裳?依裳为师想你了,我错了。当年不该一剑刺伤眼睁睁看着你坠入万丈深渊?”白落尘:为师为你准备的十里红妆,万千红烛,待你我成亲之日,为师亲自为你更衣。十八年后……医仙白依裳以锦王妃身份从归紫竹霞医馆,十八年重归故居,然而旧故人已不在。儿歌:等待良人归来,哪一刻,眼泪为你唱歌。依裳我的妻,白医圣你认错人我不是你口中心心念念不忘的白依裳。小女姓谢字妃妃,家父是天下第一琴师谢瑶。白落尘:整日为他医治,为他采药,白医圣明日我想去后山狩猎,不知医圣能否结小女一个面子。一场阴谋刺杀,暗箭伤人,锦王妃多次被刺杀,白落尘三番五次为他医治解毒?“馉心蛊,一胆服下便无药可解?依裳这一次就让为师替你,不!白依裳抚摸着白落尘的脸,无论是师徒还是夫妇,今生今世,我不悔?!”白落尘:“不悔?只盼来世,我定十里红妆迎娶你为妻
  • 嗨,小子!和我结婚吧

    嗨,小子!和我结婚吧

    简介:林若彤是个即将跨入26岁的大龄青年了,她热情,富有朝气,朋友很多,却偏偏至今没有男朋友,家人很是着急,于是一场场安排着相亲活动,可她也不着急,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不是不结,只是缘分未到!”在又一次相亲未果后,父母的咆哮声终于把她逼迫的决定随便找个人嫁了……
  • 那个男人之糊的江湖

    那个男人之糊的江湖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江湖没有善与恶的标准,他的标准就是标准。江湖没有规矩,他说的话就是规矩。可江湖突然没了他的消息,所有人:弟子、亲人、敌人、恩人、陌路人全都弹冠相庆,江湖终于恢复了它原有的样子。从此以后,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不过是由从前一个人的江湖,变成了现在天下人的江湖,人人自危的江湖。可是,没有人想回到过去。
  • 知古鉴今之秦汉三国

    知古鉴今之秦汉三国

    余震海(笔名:诗酒趁韶华)作品。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 青春纪念册

    青春纪念册

    只因一见钟情,琪琪一路追随着辛凯,却机缘巧合遇到冤家鑫杰。鑫杰的出现使得琪琪原有的生活混乱起来,却也增添了很多的色彩。一群对音乐充满无限热情的年轻人,上演一幕幕精彩欢快的校园生活。多年的暗恋是否可以成真?琪琪的幸福究竟在哪里?面对多年的暗恋对象和半路闯入的冤家,该如何选择?
  • 虐圣坑神

    虐圣坑神

    古有真神,为救爱妻;焚亿万生灵,炼回魂血丹;受天之谴罚,坠轮回之道欢迎加入虐圣坑神读者群,群号:465463338欢迎喜欢本作品的读者加入,催更请加作者QQ:69220682
  • 天纹少年

    天纹少年

    "吾乃齐天大圣孙悟空,这就前去大闹天宫。”"在下汉寿亭侯关云长,此行前去与兄长相聚。""我呀,盲人纪凡,久仰大名了。"纪凡,因手术意外,成为植物人,却意外连通上位面的天眼,目睹惊天大战,重掌天纹印,在多个位面来去自如,化解末世浩劫。
  • 秦时明月之流离歌

    秦时明月之流离歌

    本是生机已去,谁知一梦千年,再睁眼已身处千年前的大秦帝国。慕容离生为王贲之女,指婚公子扶苏,却不愿卷入历史的洪流,只能自小谋划。弹指绍华,在魅族莲城的帮助下,大婚之前终得逃离,为行走世间,不惜自损寿元化为少年郎。谁知兜转之间遇见张良、天明、少羽等诸子百家的人物,庙堂江湖的诡波难平也罢,西域楼兰的自在逍遥也罢,终究是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