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000000027

第27章 在历史中体验思想(2)

有些人,甚至那些在近代思想方面学养极深厚的学者,都把近代中国标榜科学、民主和革命式的社会转型,视为承接启蒙运动的余绪。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崇尚科学不假,后来不绝如缕的社会革命同启蒙运动的话语之间,也许确实存在着某种逻辑上的内洽关系。但是这场运动本身与民主和革命基本上是不沾边的。我们在启蒙哲学家那儿根本找不到“革命”的概念,更遑论为民主的声辩。究其来由,这有着哲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原因。就前者而言,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他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有序演进的和谐整体,视人类理性的成长为这一演进过程的可靠保障。但他们并不认为人力的粗暴干预会对它有促进作用。此外,既然理性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他们多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哪个民族发言。他们对刚刚抬头的民族国家的深远含义并无认识,故他们中间也不存在今天所说的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者。伏尔泰曾向腓特烈祝贺普鲁士战胜法国;即使十分留意民族差异的孟德斯鸠也说,他想了解的不是只有益于法国而对全人类有坏处的东西。德国启蒙思想家莱辛表示,为了献身人类,他甘愿舍弃祖国。就此而言,从19世纪初始自德国和东欧地区、而后波及全球的民族革命运动就跟浪漫主义一样,本质上是与启蒙运动相反的。

至于社会学的原因,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精英主义者,民主从未成为受他们推崇的政治形态,反而是绝对君主政体“得到了理性以及拥护科学和哲学中的新理性主义的先锋派的支持”。与此相得益彰的“主权”这一“现代政治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便是当时的政治理性主义的一项主要成果。根据这一定理,理性时代的君主习俗在传统的适当约束下,能够以符合理性的方式行使权力。与理性专制主义相对立的,则是伏尔泰等人所说的“群氓”。他们认定群氓只能“永远是群氓,鞋匠和家仆绝不可能成为哲学家”,所以他们不认为也有必要给予敌人言论自由,反而是法国书报检查官马尔塞布更加宽厚大度,“他希望在不失礼貌和政治安全的条件下,让双方都有发言权”。自然神论者承认人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理性之光,能够借助于启示领会必要的宗教真理。但他们总是以现实的态度补充说,具备这种能力的只能是少数觉悟者,大多数人一般只会听命于非理性的愿望和恐惧。斯宾诺莎认为大众是不理性的,他们只能受感情的摆布,所以人民离不了宗教。富兰克林发现,基督教推行美德的效用与哲学家的理性真理不相上下,因此不必让人知道信仰并非货真价实的真理,“隐瞒这一秘密乃是明智的做法”。可见,启蒙运动的大趋势虽与愚民政策相对立,但这种被许多专权者所信奉的治国良方,我们从启蒙哲学那儿也可以找到一部分源头。拿破仑这位在启蒙思想沐浴下成长起来的思想解放者,“私下里常以无神论和玩世不恭的言论使人震惊”,但他确信“只有宗教才能让这个国家长治久安”,所以不容忍任何公开的无神论。今天时常有人纳闷,那些在台上满口八股的领导真拿自己的话当真吗?拿破仑也许能让我们体会到“启蒙理性的专制主义”含义。

我们在启蒙运动的话语中固然找不到革命和民主的踪影,但从中演化出的结果确实为其提供了一些猛料。18世纪有一种不断增强的信念:就像可以从自然中发现一套超越时空、能够解释一切的法则一样,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内在的变化规律可寻。这种从牛顿物理学中移植过来的理想犹如鬼火一般,纠缠着一代又一代社会科学家。于是我们在启蒙运动中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它在知识进步的鼓舞下,更加关心的不是我们从哪儿来,而是我们到哪儿去,所以它呈现出一种反历史倾向。达朗贝尔认为过去应当统统否定,伏尔泰唯一感兴趣的是笛卡尔开创的“理性时代”。但这种反历史的倾向却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历史观。由伏尔泰的弟子孔多塞首创的“人类精神进步”模式,把欧洲史分为十个发展阶段,人类进步的结局就是要达到“尽善尽美”的最后阶段,他由此赋予了历史一种目的性。这种相信人类历史贯穿着一个有序计划的观念,玄学的成分远大于实证研究,但它有效地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意识形态化的历史研究框架。此一传统代有人出,从圣西门、孔德、黑格尔、马克思、施宾格勒到汤因比,乃至于今天的福山,在构建自己的社会哲学时,都离不了这种历史主义的逻辑语言。

这两种东西——有关完美社会的设想和某种确定的历史法则——便构成了后人称为“世界观”的基本成分。自此以后,为进步而进行的各种群众动员,都少不了这样一套无所不包的“世界观”,所有的社会革命也都有了哲学色彩。早如蒙田和博丹就已认为,讨论宗教的真伪是毫无结果的,这最先表达了信仰经不起推敲的担忧。17世纪有一部分人发现,各种相互冲突的意识形态可以相安无事地共存于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所以他们对“真理并不存在”已不再感到震惊。作者把这称为西方文明“渡过一个重要政治难关”的标志。但实事求是地说,直到不久以前,这种信念仍局限于很少地方。大多数社会的人依然喜欢生活在“敌我分明”的环境之中。所以斯大林、墨索里尼、希特勒这些“阅读广泛而杂乱”“自学成才的知识分子”,都要提出“人们称为世界观的东西”,甚至一个非洲酋长或上校为了反抗殖民主义,也得搞出一套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才成。自休谟之后,原来指望全新的方法能产生确定性的信心已经所剩不多,可我们看到的情景却是,对确定性的需要从未消失,构建一种新的世界观便成了现代革命领袖躲不过去的使命。

不过,从可靠性的角度看,较之古典社会那种悠久的信仰体系,新世界观的功效实在欠佳,它们与其说是宗教的替代,不如说是因失去宗教而患上的癫痫后遗症。现代人以“自由”为人生鹄的,而按莱布尼茨的说法,人生之善离不开自由选择,选择却势必包含恶的可能。接受这些被古典社会判定为“恶”或“魔鬼”的因素,你就必须用世俗化甚至低俗化去适应它。因此后启蒙时代只能是一个“散文的时代”,而不是诗的时代。欢愉的和谐社会似乎免不了粗鄙的命运,它单调乏味,猥琐庸俗,毫无英雄气概。生活于其中,你必须做好精神准备,等着遭受卡莱尔发出“灵魂丧失,胃口极佳”的訾议。不久前我们的经济学家受到“不讲道德”的针砭,无独有偶,从此书可知,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初发展迅速,欣欣向荣,大量普及读物风靡一时,阅读《才女马塞特讲解经济学》,《丽雅特·马蒂诺撰写阐释经济科学新观念的小故事》,《跟博学的女士谈论政治经济学》成了极其时髦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怀疑历史不会重复的说法是否真实。对于这种经济学,德国浪漫派经济学家李斯特和米勒痛斥它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预设”,柯勒律治把它称为“阴沉的科学”,而经济学家则把他们一概视为“浅薄的外行和廉价的温情者”。确实,在这种社会里,我们只能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颠倒成“匹夫兴亡,天下有责”,因为它流行的只能是“自私的美德”(virtue of selfishness;我拿不准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个概念)或“篱笆好,邻居好”这种格调低下的箴言,而不是气冲霄汉的“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20世纪60年代的革命青年,也只能以“我有避孕套我怕谁”相号召,从没见他们喊过“铁肩担道义”或“天下为公”。在如此情形之下,看到《泰晤士报》的销量永远不敌狗崽队的《太阳报》,我们又何必大惊小怪。

这种结构性世俗化洪流带来的只能是一个“三百五十种奶酪”和众神一起被摆在货架上的国家,治理起来当然“不是件容易事”(戴高乐语)。这让一部分有精神关怀的人极为不快,末世感的逐渐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从19世纪末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断言西方社会濒临死亡的人始终不绝如缕,他们认定这个社会对人类价值的信仰已经荡然无存,成了“一个老掉牙的婊子”(庞德对西方文明的裁决)。为救赎或赶走这个“婊子”而付出的努力,也就总能赢得一部分不但极真诚,而且智商不可谓不高的道德人的喝彩。教皇庇护十一世相信墨索里尼是“上帝派来的人”,意大利最杰出的智者克罗齐也一度为法西斯主义的活力和重振民族精神面貌而赞成它。布莱希特走得更远,他主张为了推进美好的事业,不惜“身陷污泥”和“敢于作恶”,成为“让革命在自己身上书写命令的白纸”。萨特说,不应批评共产党,即使它犯了错误;前苏联是个自由的社会,残忍的暴君也有其必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心理机制,大概与超现实主义的美学或诗学是一样的,它不但如达利的绘画那般缺少含蓄与克制,而且必须让大脑摆脱常识、传统和理性的重重控制,任由意志引领意念,使其成为仿佛近在眼前的鲜活景象。“劣币驱逐良币”的定理在思想世界里似乎也时常发威,20世纪产生的科技知识和物质财富固然无与伦比,但它所提供的黑色幽默资源,似乎也并不逊于“蒙昧的中世纪”。

不了解近代西方思想,也就不可能了解近代中国,这样的说法会让一些固守“吾土吾民”的国人,甚至一些致力于打破“欧洲中心论”的西方学者不快。他们想从近代西方的影响中重新剥离出“原生态”的传统,以便重新建立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但在这样做时,他们所使用的概念往往也是从西方谱系中搬来的。西方文明大规模进入中国后,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实体是否还存在连续性,是一个可以做出多角度解释的问题。中国社会确实有自身的连续性,这体现在那些已经融入我们行为方式的价值之中,它多多少少决定着中国人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回应的模式。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回应的过程也形成了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接续欧洲思想的连续性,不然我们便无法解释百多年来汉语世界中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自由和民主这些价值符号。换言之,我们也已变成了现代世界“杂烩文明”的一分子。就此而言,读读斯特龙伯格这本书,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此书存在的明显缺陷,我至少想到了两条。其一,作者对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叙述过于简陋了。这两场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的运动,对后世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崛起、通过普及教育为启蒙运动提供知识储备以及宗教宽容和权力分立在制度上的落实,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此书的相关内容分别只有寥寥数页,且基本上限于缺乏细节的泛泛之论。其二,近代欧洲是一个真正“放眼看天下”的文明,不但文人学士如饥似渴地阅读和钻研以往受到冷落的本土文献,航海术的进步、传教事业和商业活动,也把欧洲人带到世界各地,由此获得的见闻被源源不断地传回家乡,既刺激着冒险家征服世界的野心,也为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异域文化资源,供他们进行对比、整理、消化和吸收。但读完此书后,人们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这500年里变幻万千的西方文明,种种机缘似乎全是在西方社会内部发生。作者几乎没有提到另一些地域文明对近代欧洲的影响,如阿拉伯世界对地中海古典文化的保存与研究,以及中国人的政经思想对启蒙运动的贡献——比如伏尔泰和莱布尼茨,以及对现代经济学影响甚巨的“重农学派”——它的原文“physiocracy”意指“大自然之治”,甚至可以径直译为“道法自然”,与中国古典智慧的关联是一目了然的。不过,这属于大多数西方史学教科书的通病,是否算是一个严重的缺失,那得看你对“欧洲中心主义”厌恶到何等程度了。

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月

(原载于《南方周末》,2005年5月12日)

同类推荐
  •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本书指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还是第一代社会学家,多数社会思想家缺乏理解战争的理论工具。除了少数例外,笃信社会进步的学者对战争这一大规模暴力冲突现象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将战争视为边缘或过时的现象。直至20世纪,大部分社会理论家对现代世界抱有过分乐观的展望,对战争与暴力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社会理论志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但对战争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其大的缺陷。由此,本书倡议重新审视战争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 政务工作全书(中)

    政务工作全书(中)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每天学点世界史

    每天学点世界史

    本书根据青少年朋友的兴趣爱好,为青少年朋友们精挑细选的。本书用简洁流畅的文字把世界历史从远古时代到近代合理地划分为多个时期,分别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词,让读者一目了然,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诸多历史知识。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家男神要娇养

    快穿之我家男神要娇养

    系统十分舒坦地想着:它家这个宿主哪里都不怎么样,但唯一让它欣慰的是,茶瑟业务能力很强。【宿主,请把这对崩坏男女主给纠正回来。】茶瑟瞅那男女主一眼,严肃说到:“我可以做的简单粗暴一点吗?”只有快速地把那些小玩意处理掉她才好肆意地玩儿。【……可以吧,但……】茶瑟手起刀落,世界安静了。【……不能明显地伤害他们……】系统卡壳。算了,勉强行吧。。【宿主,请攻略此刻距离你八百米处的男生!】茶瑟:行。不久,茶瑟坐在柔软的大沙发上,身旁是那个少年,并且茶瑟喜滋滋地揉着少年柔软的发丝。【嗯,这很好。】。【宿主,请把这颗升仙药喂给那个男生。】茶瑟捏着手中的毒丸,阴恻恻地一笑。“你说什么?让我灭了你,可以啊。”系统:【……没,没有的事!】。系统哭唧唧,【业务能力强对它有个屁用啊!】与此同时。茶瑟:只愿独宠你一人。少年:只愿把最好的留给你。
  • 春华引

    春华引

    当魅惑天下的狐妖遇上了清心寡欲的和尚,和尚终究还是爱上了妖只是一的心已经被和尚伤千疮百孔了。她依旧爱着他,为了他她奉献了一切。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算计,阴谋他们会走向何种境地?(这个结局是并不完美的看不了虐文的同志们可以不看)
  • 缘分天注定:公主的使命

    缘分天注定:公主的使命

    灵界的二公主——灵千寒,因为使命而来到了人间界,她遇到了她最好的朋友,也遇到了她最爱的人,不过缘分天注定,每个人都是一条弧,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弧才能凑成一个整圆,才有了缘。两条弧在一起,成为的也许是亲情,也许是友情,也或者是爱情。或者找到的弧不是最美丽的弧,但至少是最适合的弧,是最难以忘怀的弧,是心悸的弧,是魂萦梦牵的弧…………
  • 妖孽邪王冷艳妃

    妖孽邪王冷艳妃

    她,白冰,冷酷无情,六岁时,父母双亡,被世界首富收留,秘密认为干孙女,接受残酷训练,成为二十一世纪冥榜第一女杀手。终于卸下防备,却惨死他的手下。她,墨黛,将军府嫡女,身为将军府夫人的母亲在她三岁时意外中毒身亡。五岁时“意外”中毒,从此容貌尽毁。当现代的她意外穿越到古代,看她怎么玩。“黛儿,一生一世一双人。”邪王宠溺道。
  • 曲终歌尽

    曲终歌尽

    那是她第一次离一个男人那么近距离,几乎能闻到他发间洗发水混着汗液散发出来的味道。她忽然觉得危险,开始拼命挣扎。
  • 福至朝夕

    福至朝夕

    白云县钱大小姐大梦一场后变得古怪起来,总是用复杂的眼神看林秀才。从他变成了她,他的心里是崩溃的,在他不断适应变成她的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他好像还是她……(论失忆的人有多傻)白云县的林秀才发现钱府小姐可能有疾,胡言乱语不说,还经常用复杂的眼神看他,不过看在自己心悦她的份上,就忍了吧。林宥之:本以为恢复记忆的夫人会化身小娇妻,从此两人琴瑟和鸣、羡煞旁人,没想到原本单蠢的夫人,突然智商上线,婚姻岌岌可危,这可如何是好?钱舒颜:恢复记忆后,她最想做的是先给自己一巴掌,然后再给林宥之一巴掌,竟然趁自己犯蠢的时候把她的婚姻大事给定了?!看我不打死你!这梁子结定了!!!(种田经商,后期逐渐玄幻。1V1,HE)
  • 冷情师姐的痴恋:入骨相思君不知

    冷情师姐的痴恋:入骨相思君不知

    "十年了,为何还要苦苦纠缠”“我从未想过要纠缠,惟愿你一世无忧”“唉,那就好”“既然你已不需要我了,那我就回去了........”
  • 诸神的召唤

    诸神的召唤

    这是一场被诸神召唤而来的神选者与英雄的传承者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兵与卒、将与帅之间的战争!这是一群神选者为了回归故乡!开疆扩土,脚踩英雄!拳打诸神的故事!书友群:164595661
  • 土肥圆的游戏末日

    土肥圆的游戏末日

    主角是个胖子“那叫魁梧,你懂个屁”他超怂,怕疼,战斗永远藏起来“你呀让个布甲职业正面硬刚?”“这是一个魁梧少年不畏艰辛以拯救地球为己任在末世艰难求生的故事”书名暂定土肥圆苟活录“豆腐君~香皂掉了”
  • 仙路之百无禁忌

    仙路之百无禁忌

    他是一个少年猎手,生在大山中,无忧无虑。直到遇上两个少女,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我行我素,百无禁忌,仙路回眸,她在云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