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7900000041

第41章 东汉中后期(1)

(第一节)政治管理的出色:明和之治

光武帝于公元57年驾崩后,其第四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刘庄(公元28—公元75),初名阳,后改名庄,12岁封东海公,不久进爵为东海王,16岁立为皇太子,30岁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平。明帝即位后,勤于政事,在位期间,“遵奉建武之教,有加而无改”,表明他将继续奉行光武健在时为巩固东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

首先是继续加强皇权。明帝继承光武抑制外戚、大臣(包括功臣)权势的政策,对其中依仗权势、作威作福者严加惩处。护羌校尉窦林系大司空窦融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永平二年(公元59)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罪下狱论死。明帝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下诏切责融,融惶恐乞骸骨,诏令就第养疴”,亦被罢官。此后,明帝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可见明帝对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即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其次,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明帝统治时代,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明帝还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生卒年不详,字仲通,乐浪人,少学易,好天文术数,深沈多技艺,曾用墕流法修浚仪渠)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黄河两岸被淹数十县的土地又成了良田。因有以上各项政治经济措施,东汉政局更加稳定,社会经济文化也得以发展,故史称永平之世。

明帝在文化上继续崇尚儒术、谶纬神学。明帝少习儒业,从名儒桓荣习经学,“十岁通《春秋》”,“治《尚书》,备师法,兼通九经,略举大义,博观群书,以助求学,无所不照”。即位后仍好学不倦,极力推崇儒术,提倡尊孔读经,曾多次召集太子、诸王、文武大臣及知名儒生共同讨论儒家经义,有时还亲临参加,亲自在辟雍主讲。对谶纬神学他尤为重视,亲自主持谶书纬书编写工作,以谶纬解释经义。明帝继承了汉武以来外儒内法的传统,在政治上注意吏治,执法严明,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故史称“帝尤任文法”,又称其“追踪宣帝”,“善刑理,法令分明”。他还笃信佛学,曾遣使往天竺求佛经像,立白马寺于洛阳城郊。

永平十八年(公元75)8月,明帝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在位18年,终年48岁。明帝第五子刘炟(公元58—公元88)继承皇位,是为汉章帝,全名是肃宗孝章皇帝,永平三年(公元60)立为皇太子时年仅4岁,19岁即位,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公元76—公元84),后来又改元元和(公元84—公元87)、章和(公元87—公元88),在位13年。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奉行光武帝、明帝之世所推行的发展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执政仁厚宽容著称。章帝还是位书法家,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其一,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并亲耕农田以示鼓励。奖励垦荒,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苦农民,并减轻田租徭役,贷与或给与粮种、田器,或为雇人耕种。多次下诏免除百姓田租。建初元年“诏以上林池籞赋与贫人”;元和元年“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赁种饷,贳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算赋)三年”;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与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以劝农夫之劳”。

其二,平徭薄赋,减轻刑罚,招抚流民。史称章帝即位后,“平徭简赋”,多次下令减免田租徭役。登基之初即下诏“勿收兖、豫、徐三州田租刍稿,以其见谷赈给贫人”;元和二年下诏“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令诸怀孕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建初八年下诏“减徭费以利饥民”。同时还下诏减轻刑罚:“决狱断刑,多依矜恕,条诸重文可以从轻者四十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息事宁人,……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议,除刑罚残酷条文50余条。此外,又下诏招抚流民归还本乡从事生产。建初元年正月,“诏三州郡国:方春东作,人方受禀,往来烦剧,或妨耕农,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诏书既下,勿得稽留。”

其三,注意整顿吏治,饬令地方官吏勉劝农桑。章帝继续奉行前朝注意整顿吏治的政策,诏令“有司慎选举,进柔良,退贪冒”,奖励廉吏,严惩贪官;并饬令地方“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顺时令,理冤狱”。并明确指出“谷食连少,良由吏教未至”,以“勉劝农桑”、增加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吏的首要任务。

其他措施还有: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四分历》。

经过上述各项具体措施,东汉社会生产不断上升。正如《后汉书》所说:“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由此政局也持续出现良好局面,大汉朝廷稳定,国家兴盛,社会安宁,达到顶峰阶段。章帝又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之重新称藩于汉。在历史上,章帝时代与明帝时代共称“明章盛世”。

在文化上,章帝遵循光武、明帝时代崇尚儒术的政策。史称章帝“少宽容,好儒术”,即位以后,重用儒臣,提倡儒术。为使儒学与谶纬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诸儒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建初八年(公元83)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对不同意见,章帝亲自裁决。这样的考详同异,连月始罢。最后由班固总结,写成《白虎通议》(亦称《白虎通德论》)一书。该书是经学与谶纬学的混合物,中心内容是宣扬三纲六纪,成为今文经学派主要典籍。董仲舒早已提出三纲六纪的伦理观念,《白虎通议》则将其进一步理论化,当作永恒不变的道德规范和最高的政治准则。它明确提出“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以唯心的天命论为理论基础,并用某些自然现象与封建社会秩序比附,说明“三纲六纪”的“合理”。它神化皇帝,说皇帝享有天下,是“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天命所定,神圣不可侵犯。又说皇帝和臣民的关系就像太阳和月亮,臣民要对君主竭尽忠诚,这是天意,进一步从理论上把以皇帝为总头目的封建政权神圣化。白虎观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对后世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识、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章帝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且章帝晚年过于放纵外戚、宠幸宦官,一改光武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使这两股腐朽势力从此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引起宫廷内部斗争,导致和帝时期外戚专权、宦官擅权,开明政治从此结束,由光明走向黑暗,由盛世走向衰退,直接性导致东汉的最终覆亡。

汉和帝刘肇(公元79—公元106),章帝次子,公元89—公元105年在位,执政17年,享年27岁。和帝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很大发展,蔡伦发明造纸术,班固、班昭写成《汉书》。和帝还罢盐铁之禁,炼铜和铜器制作、丝织业等都有了发展。另外,和帝初年窦宪灭亡匈奴,扩张疆土数千余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和帝还曾遣甘英使大秦(古罗马)。明帝、章帝、和帝三代合称“明和之治”。从东汉前期到中期,物质富足,商业发达,首都洛阳是全国物流和商业中心,甚至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之一;南方扬州、荆州、益州的手工业和商业也都很兴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和帝即位时只有10岁,由母后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时期。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弟弟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和帝不满。永元四年(公元92),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又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元兴元年(公元106),和帝郁郁而终。

(第二节)军事外交的强盛

东汉统治时期,与西汉相似,西北地区仍是朝廷非常重视的军事地区。这一地区稳定与否,关系着整个东汉的统治安危,以及能否与西方地区和国家保持交流。为维持西北地界的局势,汉廷一方面派出以窦固、窦宪为代表的军队,用武力征伐匈奴势力;另一方面派出以班超为代表的使者,与西域各国进行和平和战争交流。

首先是武力征讨。但此种政策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东汉初年,因长期内战,无暇对外,王朝对匈奴的南掠和袭扰被迫实行防御战略。建武六年,汉光武帝刘秀曾遣使匈奴,赠送金帛,以通旧好,但仍未能制止对方南掠。统一全国后,东汉为避免边境冲突,罢省定襄郡(治今山西右玉南),徙民于西河(治今山西离石);徙雁门(治今山西朔县东南)、代(治今山西阳高)、上谷(治今河北怀来东南)等郡吏民6万余口于居庸、常山以东。这样,匈奴左部就得以转居塞内。建武二十年,匈奴一度进至上党、扶风、天水等郡,成为东汉王朝严重的威胁。

随即,匈奴人遇到连年旱蝗灾,赤地数千里,人畜死耗很大。其东面的乌桓乘机进击,迫使它北徙。接着,匈奴贵族中又发生争夺统治权的内讧。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他袭用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率部众到五原塞,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此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建武二十六年,南单于入居云中,不久又转驻西河郡的美稷,分屯部众于边境各郡,助汉戍守。东汉王朝常以财物、粮食、布帛、牛羊等赠之,供给费每年达一亿钱以上。南匈奴同东汉和平相处,边境安宁,原来内徙的边郡居民也多陆续回归本地。和帝初年,南匈奴领有3.4千户,23万多口,包括军队5万人。南匈奴人逐步转向定居和农耕生活,并逐渐向东向南迁徙。北匈奴离汉边较远,他们控制着西域,常侵扰河西和北方郡县,掳掠南匈奴人和汉人。东汉王朝为避免这种侵扰,答应与北匈奴“合市”,一些南匈奴贵族因此对东汉发生怀疑。他们同北匈奴贵族暗中联络,准备共同反对汉廷。东汉为隔绝南北匈奴的交通,设置度辽将军,统度辽营,屯兵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章帝时,北匈奴贵族驱牛马到武威与汉人“合市”,得到郡县的隆重款待和东汉王朝的馈赠。继而,北匈奴受到北面丁零、东面鲜卑、东南面南匈奴的夹攻,又受到西域许多国家反击,势力薄弱,部众离散,大批向东汉投降。

明帝时,为保障河西四郡安全,东汉王朝开始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永平十五年(公元72)12月,明帝命耿秉为驸马,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翌年2月,汉军分四路,分别出平城塞(今山西大同东北)、高阙塞(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酒泉塞(今属甘肃,郡治禄福)。前三路均无功而还,但窦固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境内),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诸国。十七年11月,窦固与耿秉1.4万骑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都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为彻底解决北患,东汉政府又继续对北匈奴出兵,经过稽洛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两役,其势力被彻底摧垮。首先是稽洛山之战。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东汉政府派窦宪(?—公元92,字伯度,扶风平陵即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开国功臣窦融曾孙,章帝窦皇后、和帝窦太后胞兄,征讨匈奴立有赫赫战功,但因外戚专政、骄纵擅权,一度任大司马、大将军,后为和帝诛族,而他于永元四年被迫自杀)、耿秉等率骑士8000人,会同南匈奴骑兵及羌、胡兵3万人,分3路深入漠北进攻北匈奴。三路大军会师涿邪山后,窦宪又命阎盤、耿夔、耿谭等领精骑万余进击稽洛山(今蒙古国西南),向北单于发动猛攻,大破其军。北单于逃走,窦宪挥军追击,直至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斩杀名王以下1.3万人,获牲畜百万余头,北匈奴81部共20万人投降。窦宪、耿秉一直北进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出塞3000余里,登山刻石作铭勒功而还。这一仗,北单于元气大伤,其衰落已成无可避免之势。一年后,南单于上书请求再击北匈奴。于是,中郎将耿谭遣部将监护南匈奴左右部骑兵8000人,出鸡鹿塞,抵涿邪山,留下辎重,兵分两路袭击北单于,两路军队乘夜围攻之。北单于大惊,急率精兵千余人迎战。激战中,北单于负伤落马,仅领轻骑数十人逃走,所部8000人被歼,数千人被俘。北匈奴势力更加衰弱。次年,窦宪决定彻底消灭北匈奴,遂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远袭金微山(今新疆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军,斩阏氏、名王以下5000余人。北单于领数骑逃脱,西入康居。此次汉军出塞5000余里,是行程最远的一次。此次战役后,北匈奴一部无奈向西远徙,远离中华大版图,甚至据说遁到了欧洲大陆,是今天匈牙利等国人民的一支重要祖先;而余部溃散,混入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东面的鲜卑人逐渐西移,占据了北匈奴的故地。

与武力相同时,窦固为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之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以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公元32—公元102,字仲升,扶风安陵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班彪次子、班固弟、班昭兄。父卒,家贫,为官府钞书以养母。初任兰台令史,后投笔从戎,公元73年从窦固出击匈奴,任假司马,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立下丰功伟绩,成为一代名将。他在西域活动半辈子,机智勇敢,坚毅不拔,使西域各国各地摆脱了匈奴的奴役,“丝绸之路”亦得以恢复畅通)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去西域。下面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就是班超初到西域的遭遇。他的勇敢与机智,赢得了西域各国的赞赏,也赢得了他们对汉王朝的支持。

同类推荐
  • 宋江山——金戈铁马下的海市蜃楼

    宋江山——金戈铁马下的海市蜃楼

    本书分为《金瓯缺》和《偏安恨》上下两编,共四章,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线索,分别讲述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以及南宋与金、南宋与元之间的战和交锋岁月,力求从大历史的视角来叙说宋朝与周围多个并立政权的复杂关系。本书选择的人物,都是风云变幻中的人物,因此这其中的人物有两层内容:一是人物本人的血肉命运;二是人物透视的视角,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因而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历史风云人物的书,也是一本两宋时局的书,着重讲述了两宋的外患。所谓弱国无外交,外患从来就是起自内忧,本书也涉及宋朝自建国到灭亡的内政,涵盖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林林总总的人物。历史,从来就不该被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 大明小旋风

    大明小旋风

    一位刚考入北大的男孩,在乘飞机回到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他重生成了明朝郑和的得力干将。且看他如何破奇案,盗古墓,寻亲人。从古代香港一直行到北京城,一路上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大明朝威风八面,各国来朝,他是如何为明朝挣得荣誉的?朱允炆借助倭寇的力量意图复国,他成功了吗?郑和下西洋历经东南亚,到底去过非洲没有?要知晓这一切,请不要错过《大明小旋风》
  • 中国文化思想简史(套装共2册)

    中国文化思想简史(套装共2册)

    本套书包括《中国思想小史》和《中国文化小史》两册。《中国文化思想简史(全面呈现中国思想文化演变历程)(套装共2册)》以中国思想、文化的普及为出发点,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叙述了自原始社会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想要了解思想史、文化史的需求。《中国思想小史》和《中国文化小史》自出版以来,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 大齐帝国之翟志本纪

    大齐帝国之翟志本纪

    唐末天下大乱,反王四起,翟志为大唐建立赫赫战功,没想到带来杀身之祸,逃出大唐,投靠黄巢,后横扫南北枭雄,建立大齐天下,然而北方契丹诞生一雄主名曰耶律阿保机,一统契丹八部,率大军南下,翟志领大军北抗大辽,后大破契丹!驾崩前给后世之君写了唯一一份圣旨“历代祖宗留下的疆土,在本朝不许丢失一寸!”
  • 童话不属于格林

    童话不属于格林

    侍卫队长独子希尔·格林辉煌与平淡交织,荣耀与罪恶相融,友情与冷血相互慰藉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九生缘浅一世情深

    九生缘浅一世情深

    我寻了你九世,却世世与你擦肩而过,这一世我不想再追着你跑了,我要看尽这世间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好,我陪你。”
  • 恶魔大姐大

    恶魔大姐大

    她,武术世家之女,跆拳道,柔道,中国武术样样精通,有着绝美的外表,却是个十足十的恶魔。“敢惹我??!哼哼,你死定了!”他,跨国财团董事之子,俊逸的外表,冷酷的气质都是中女生为之疯狂的理由,为了逃(定)婚,她丑化自己翘家闯世界,却遇上了他!当冰山遇上恶魔,会怎样?
  • 有个恋爱请签收

    有个恋爱请签收

    滴滴滴,有个恋爱想要和你探讨一下,签收吗?
  • 风与云的距离

    风与云的距离

    缘分总是在一步步逼近,却又在抓住的瞬间抽身。最后的结果到底应该怪我、怪你、还是怪这难缠的命运,或许,只有时间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袭:荣耀归来

    逆袭:荣耀归来

    她八岁那年因种种原因被他收为童养媳,十四岁那年逃脱她的掌控,十八岁那年出国四处留学,二十三岁那年她带着她的骄傲和荣耀归来。
  • 末世之头号宿主

    末世之头号宿主

    一千年前,地球生态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灾变,短短数月,全球大雨,洪水覆盖整个地球,超过99%的生物都死于这场天灾,人类将其称为末世之灾。与此同时,一只拥有毁灭地球力量的妖,诞生了。有人说它是海底最深处未知生物变异形成,也有人说它是新的物种。但是,更多的人则相信,这只妖是天地而生,以万妖的意志豢养。于妖火中诞生,拥有灵智,降毁天灭地大妖灾。它,就是大妖王。为了斩杀大妖王,异能界集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十位宫主来对抗大妖王。一场大战,持续了七天七夜,最终大妖王被封印在石化之身。然而,大妖王不甘心被封印在石头中,为了逃出生天,便自爆了妖晶。大妖王妖晶爆裂,但其精神未灭,意念之力消散前,扬言千年之后会重聚妖晶,并在人类中选择宿主,以宿主之力复生,卷土重来。书名:《头号宿主》注:为了书中反派智商在线,前面100章会比较慢~~
  • 下弦月爱人(中)

    下弦月爱人(中)

    [花雨授权]只是想过平凡的生活,只是想做被你爱的自己,有那么困难吗?什么对生星、什么七界无敌的力量,谁知道得到这不想要的力量的代价,竟是和你的回忆!不想要什么力量,我只想做一个,被你爱的、平凡的自己……
  • 凡人活下去

    凡人活下去

    没有战斗的日子真好小肚腩都起来了说着头也不回的崩掉一只试图从身后偷袭的野兽末世啊,谁都逃不掉,这时来自于自然的惩罚
  • 凉笙之夏

    凉笙之夏

    致那段充满着热情,快乐,悲伤,遗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