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000000076

第76章 雷励风行知先务,争先恐后建学宫

明太祖求才恳切,建国伊始即大力兴办学校,以出人才。洪武六年,开设文华堂,广储饱学之才,并亲自参与策划和督促。修订《四书》《五经》和《性理大全》,制定八股取士的科举之法。命地方推荐有用之才。岷州赵伏、姚谦、刘昌、吕贤四人同时以明经应聘,赵伏选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姚谦选任刑部两广司郎中,刘昌选任兵科给事中,吕贤选任南京户部郎中。兴学重才之盛一时可见。于是,陇南的兴学之风骤起。

洪武七年(1374),徽州知州金坚建学宫于东街钟楼山之麓。

同年,成县知县鲍子信重建学宫于州之西隅。计明伦学堂3间,耳房2间,博文斋3间,约礼斋3间及儒学诸宅。

同年,西和知州杨荣创建西和州学。

洪武十一年(1378),岷州指挥兼州事马烨建岷州州学。

洪武十三年(1380),文县知县王垚重建学宫。

永平十二年(1414),徽州判官孙仕通整修州学。

正统五年(1440),文县知县杨英重建学宫。

是时,阶州重建州学于州治西。成县知县安宁振兴教育,抚劳民众,政绩显著。

成化七年(1471),徽州知州孙蕃整修州学。

正德十年(1515),两当知县高腾,重教育,通民情,迁建学宫于黄花驿址,又筑西山堡,修堤城东以护城。人民甚感念,为其立生祠。

正德十一年(1516),阶州知州陈志云,修城墙,饬兵备,建崇文堂,捐俸课士,州人拥护。

嘉靖十三年(1534),御史刘良卿、胡守中相继发钱改徽州社学射圃地建“徽州书院”。创建讲堂五间,厢房号舍三十间,前有仪门、大门。翰林院修撰康海、提学副使袭守愚分别题记。

嘉靖三十年(1556),西和知县刘良采增修文庙。

嘉靖间,阶州州学改建于州城东关。

万历二十五年(1579),文县知县范文彦维修补建学宫。

万历三十年(1602),阶州知州杨承栋,谦和接士,筑文昌宫于抵龙冈上,以培文风。士人立祠于宫侧,祀之。

万历间,成县知县王三锡,选民间优秀者入学宫。

万历四十二年(1614),阶州有社学14处,其中在城者二,每里者一。

万历间,阶州州学改建于城西之钟楼滩。

天启二年(1622),阶州知州江有麟又改建州学于州城北。

崇祯十四年(1641),文县重设学宫。原学宫于崇祯七年为农民起义军所毁。

这些资料皆记之于史志。洋洋大观,尽数录来,令人慨叹。旨在说明陇南于明代兴学重教的盛况,许多知州知县为此而建祠立碑,被百姓传颂。

南宋时,徽州秀拔俊杰之才光耀文坛,独领风骚。明代,徽州重学兴士之风仍不减当年。翻开《徽县志》,有8篇碑文为修建学校而立,其中明代5篇。今徽县新建的古碑护廊,有3方明代学碑仍保存完好。

《徽州重建庙学记》,记载了明弘治二年(1489)知州刘君重建庙学的情况。

“皇明”“法古”,学校“遍于海宇”。然而,并非每一郡县都能因此而兴教化,盛人才。关键在于掌管郡县之职官能不能“其政能知先务”,担当起振兴教育的责任。凡事皆在人为,有了恪职己守,重教崇文的人,“虽僻陋之域,可使为文明之邦。”西汉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蜀地僻陋,尚未开化,有蛮夷之风俗。文翁派小吏10余人至京都长安,就学博士,或学律令。又在成都建学宫,入学则免除徭役,亲自教诲勉励,成绩优异者可为郡县吏。一个郡守令蜀地教化大变,得人之重要足以见矣。徽州也为蛮夷之地,其土风文化有所不及。四方郡邑能做到的徽州为什么做不到呢?

徽州庙学为国初所建,“迫狭芜陋,不称规矩”,士大夫皆不满意。刘君莅职之后即把修建庙学视为己任。先建学宫,即于旧学宫之后的钟楼山巅(今吴山)建御书阁,居高临下。山前的明伦堂后建讲堂,堂前建诸生宿舍12间,与山连接。在明伦堂旧基稍西建明伦堂,堂前建宣圣庙大成殿,殿前建东西2室、戟门、魁星门、学斋、宿舍、厨房、书库、谷仓、场院、大门、墙垣等焕然宏丽。重建的庙学在宣圣庙、学宫、明伦堂的旧基上拓展新修而成,布局宽敞,规模宏大,设施完备,气象壮阔。使神明享有尊位,师生瞻有庙堂。刘君在此兴建学宫,把率先倡导诸生事务,作为迫切要办好的先务,是抓住了为官者的根本。建学兴教的目的在于明道,即以道教化诸生。老天给予每个人的禀赋是一样的,道必然无往而不在。每个州县都派有精通儒学的教授,朝廷颁赐有统一的经典书籍。徽州的士风文化将丕振大行,人才之出将彬彬而盛。

见于碑石的第二篇碑文,是嘉靖元年(1527)吏部尚书前提学副使唐龙撰文的《重修庙学碑》。唐龙自关西一路巡学来到徽州,见庙学圮塌,急命撤而新之。在此之前,御史郑维新监督茶税至州,发官币银300有奇。又有御史陈进嗣至,发米百斛有奇,现任知州朱纯奉命修建。庙学既成,“轮奂孔饰,规绪用新,宫墙严严,齐庑翼翼,二三子心怿神怡,挟策鼓笥,洋洋而兴”。学门诸生“敦彝伦之本,厚性命之原,崇道德之实,必然曰圣人之质也。章名物之数,修诗书之训,陈礼乐之根,必圣人之文也。”虽是遐壤僻邑,然则性以习成,化以俗着,气以居移,圣人之道必备也。

第三篇碑文,为嘉靖二十年(1541)康海所记。所建庙学之资,是巡察御史筹资支助而成。先是监察御史段君汝励,与分守参政成君文、分巡佥事司君迪巡按是地,相顾而叹:“兴贤育才之地使之至是,非吾人之咎哉?”即日发粟米付之知州。接着,巡按御史刘君濂适至,协助段、成、司三君以成此事。量工用才,因废拓新。在御史们眼里,徽州是兴贤育才之地,他们在操守本职工作时,都把学校之政视为己任,使生员肄习有地,使士人彬然兴起。

第四篇碑文是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重修徽州文庙学宫碑记》,第五篇为《徽州重修庙学碑记》,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十月所立。这些碑文以纪实为主,兼及议论、纪实,知学庙之兴衰,议论道出时代的伦理,文咏可念,耐人玩味。

明徽州学庙宏远而壮阔,不失为“西方大郡”重学崇教之楷模。宣圣祠大成殿,叠嶂前后,为生员瞻圣祀灵之处,学宫、明伦堂,则为授徒传课之地。钟楼山麓偌大风水宝地几乎被学庙占据殆尽。钟楼御书阁凌空托起,闪烁着朝霞暮霭,浓黛掩翠。庙学灿若群辉,眩目耀睛。徽州古城沉浸在温文尔雅、宁静靓丽的氛围之中,处处散发着浓烈的书香。

徽州犹有书院,见之碑刻的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于钟楼山麓、庙学之侧的徽山书院。《增修徽山书院记》载,“嘉靖丙申,侍御新野刘公来董茶马之政,以学舍湫隘,召诸生指示之,曰:‘此可以居子矣。’乃发茶课若干缗,属之知州莫汝高,度地抡材,建堂分号,榜曰‘徽山书院’。越明年正月,侍御宁陵胡公巡按至徽。维是,边备宪副马君直卿、分巡佥宪白君应衡议以克合,乃发公币银以两计者五十,汝高奉以周旋。”于是,迁移居民,修建前厅5楹,外门3楹,仪门3楹,门左右各建坊,山之巅建尊经阁。其翼建庖厨,四周筑以围墙。招乡贡士史衢为书院山长,学政与提学副使共秉教铎。竣工后,御史刘公(良卿)欣然咏《徽山书院落成》诗一首曰:“书院初成报我闻,诸生从此得陶钧。孝廉培养千年脉,忠义流通万古春。堂构高明开乐地,文章矜式载贞珉。他时成就应难量,次把云霄看凤麟。”

徽州“学宫”,设学正1人,训导2人,有膳生,增广生各30名及附学生数人。徽山书院讲堂五间,厢房号舍30间。“三元书院”在东关马莲坪三官庙。又有义学和私塾。

学宫之盛,带来科考之盛。先后中进士者有孙巨鲸、郭庄、马负图3人。中举人者有刘汝定、樊享、于海、王雍、文献、胡彦祥、张逊、伏升、高儒、张凤、焦茂、陈祐、任旒、许可久、郭从道、孙巨鲸、李朝阳、孙光祖、郭雍介、马负图、郭庄、王守中、侯嘉宴、张纮、郭师游、马性闲等26人。荐辟为官者14人,有高斗南、高恂、梁伯宏(举通经儒生,官本州岛训导)、焦贵芳(举人才,官光禄署监正)、刘安道(举人才,官工部主事)、周嵩(举人才,官直隶高州知州)、李严(官江宁知县)、李恕(官光禄寺署丞)、赵斌(举人才,官京畿御史)、梁钦(举人才,官刑部主事)、李铭(以贡荐官监察御史)、王恕、周答(举秀才,授陕西周至县知县)、周冕(官永寿知县)等。贡生达180余人,除极少数未仕者外,皆在外为官,足迹大江南北,在兵部、户部、刑部、督察院任职者不乏其人。

徽州是陇南兴学重才的缩影,重教之风,至今不衰。

明弘治五年(1492)和十八年(1505),文县千户高节两次重建学宫。

弘治五年,秦州千户高节守御此地,徙学宫县治以东,营造孔殿,修建学舍、厨、库、戟门、射圃之类。弘治十八年,高节复改学宫为明伦堂,两斋增尊经、退省诸堂,卷房、仓舍俱备,设二门。儒学门外,东西竖兴贤、育才二表。此次扩修,规模又超于前。

高节身为武官,而两次修建学宫,招致一些人的非议:“武臣而修文学,咎为越职。”高节慷慨辞而答曰:“呜呼?孔子之学,文武之道乎,国家一视同仁之化,根源学校,武岂禁书?文岂禁兵?观国初郡州邑废,而儒学存之何?盖学也者,朝廷之学,所以教育朝廷之材,而文武皆朝廷之官,诚不知为越职也。先代文教不宣,天下衅武,武臣陨首于封陲,而兵民肝脑涂地。今即世守边疆宴然,食肉策马,振耀衣冠,兵戈不一试者,非文教浃洽之力也?夫官病无业,多士会集于此,思天地钟毓之功,国家兴养之仁,宗族乡表推望之远,饱业以世用,利济天下,而学校与有关。是则夙夜念念焉者,乃咎无恨。”高节修建学宫,一曰为兴孔子之学。孔子之学,为文武之道,“国家一视同仁之化,根源学校”。修建学宫,绝非仅文职可为。二曰,兵戈不试,守边闲居,只有为倡文兴教出一些力,以利济天下。并说,这是他早晚念念不忘的事。

明代陇南中进士者还有阶州人杜铭(刑部给事中)、赵聪(户部主事)、王存礼(松潘副使);成县人汪浒(苏州知府);宕昌人张锦(刑部东司主事)、张潜(山大布政使右参政)、朱衣(蓟州兵备副使);礼县人门克新(礼部尚书);文县人王继礼(湖广按察使);两当人罗世锦(大理事正)。

同类推荐
  • 混在隋末的那些日子

    混在隋末的那些日子

    一朝穿越,混在隋唐……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将秦叔宝尉、尉迟恭打造成大唐全民追捧的偶像“门神”;将单雄信的非法组织“二贤庄”,改造成隋末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将李世民的嫡系部队,训练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将潜力股李家二郎李世民,一手扶上帝王宝座;君臣同心,将帅同仇,北击突厥,西讨土谷浑、高昌,东征高丽;君臣携手,上下同德,改革科举,兴办书院,整饬吏治;发展农业,兴办银行,盘活商业;迎来万邦来贺,开创一代盛世伟业……
  • 奋斗在初唐

    奋斗在初唐

    现代青年回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干着一份体面的衙门差事,守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孝敬着一对老爹老娘,还有一个天真可爱未出阁的妹妹。他立志要做一名奉公守法,清廉如水,为民请命的好衙役。正如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一般,但最终他还是一个不小心,将整个大唐给玩转了…
  • 暗月物语

    暗月物语

    迷茫的过去,无尽的未来。前路究竟在何方?
  • 夏鼎王侯

    夏鼎王侯

    辟一国拒夷四方,开盛世能保万民。大夏九皇子纪政,六岁出质入北胡,十年漠北话凄苦,三千里南归皇都,转战七州十九府,扫灭六国,荡平四夷,天下唯我是雄主。
  • 三国曹昂传

    三国曹昂传

    穿越成曹昂不是新闻,穿越成小时候的曹昂却是新闻。这时老爹曹操还在尽职尽责做着济南相,生母早死的曹昂还没有被丁氏收养,妾侍之子的身份让他备受欺凌,而野心勃勃的族兄们也正在一旁虎视眈眈。在这混乱的汉末,谁能够力挽狂澜、只手遮天?!尽在《三国曹昂传》!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涅槃

    末世重生之涅槃

    14岁少女重回4年前,末世依旧,团团迷云,成功背后隐藏着什么?与世界格格不入。她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活下去?
  • 此间不等你

    此间不等你

    120年前林沂与同僚发现了宇宙空间神秘组织的惊天秘密,将组织数据毁坏大半,带着研究成果“SA”秘密逃离。组织制造了特殊人群,成立追捕小队,对林沂他们展开了追捕,一直未果。120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组织对于“SA”的追踪一直不放松。终于,组织发现了“SA”的踪迹。与此同时消失百年的林沂等人,也重新回到这个世界,竭力寻找当年的创造“SA”的同僚,许言沫。百岁三人组(林沂、岑白、栾芷)与绝世天才许言沫的奇异组合,创建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此间不等你,我亦不待时。
  • 我是大神豪

    我是大神豪

    神豪=运气+努力+天赋+......——董小宝语录运气:就是运气,没啥好说的O(∩_∩)O努力:努力花钱66666天赋:没有天赋是成不了神豪滴~~~......——《神豪是怎样炼成的详解》
  • 灵山有妖

    灵山有妖

    灵山有妖,百怪千奇,弱肉强食,强者为尊。人类诸国,人心险恶。极地魔域,阴郁诡谲山不在高,有妖则灵,水不在深,有妖则名,风云际会,九霄任我行。寒羽燎,一个只残留零碎记忆的穿越者,顶着随时可能被体内无上强者夺舍的压力,在完全陌生的世界探索,最终终于立足顶点,傲视天下。
  • 武动开元

    武动开元

    拳破空,脚裂地,太虚任我游,管他多少光阴耳边过,管他甚么神魔皆臣服,吾乘虚龙,吾饮流火,吾器天地称之雄,吾命由我不由天…
  • 世界新经济营销模式(欧盟卷)

    世界新经济营销模式(欧盟卷)

    欧盟作为欧洲诸国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欧共体组织,拥有众多成功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化营销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纵观欧洲企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其营销的成功……
  • 专情校草的蜜宠甜心

    专情校草的蜜宠甜心

    蓝悠悠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美丽素雅的樱花树下,年迈的安浩宇静静地牵着老伴顾朵朵的手,笑着说:“也是在这样美丽祥和的景色中,你把给柯俊熙的情书递给了我。当时,你知道我的心情么?”(先虐后宠)
  • 初中时代的日记

    初中时代的日记

    记录了我的初中时代,从幼虫到茧的蜕变,我所有的心事都在这里。希望喜欢的小伙伴支持一下。这是我的第一篇小说,可能会有很多错别字大家凑活着看吧。
  • 商品学基础

    商品学基础

    18世纪,商品学课程在国外首次开设,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使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
  • 至尊游子

    至尊游子

    徐子桀重生了,和上辈子一样,他不打算改变自己两国飘荡的游子生活。因为这些生活曾经给他带来痛苦,却同样带来了无数难忘的人和事物。但是这一辈子,他选择不再怯弱,不再窝囊。他要成为真正的命运主宰者,这辈子,他不再是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