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捷
在上海莘庄国际花园里,一个英姿勃勃的成功男士,开着黑色的奥迪出出进进,他彬彬有礼地与邻居们打招呼,风度优雅地签发下属们送过来的文件。
他面色红润,精神昂扬,没有人相信他是七十岁的老人,南方的风,常常飘起他的卷发飘起他的领带,让人看他依然青春依然童贞的笑脸,也让人看到他绅士般的依然年轻的风采。在这个花园里。岁数大的叫他“龙基”,小孩子叫他“三毛爷爷”,而他的属下们则一律恭恭敬敬地叫他“王秘书长”或“王厂长”。
2010年1月10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现代儿童馆将王龙基扮演的“三毛”铜像立在里面。
2009年10月,王龙基当选我国印制电路行业建国60年来二十个杰出人物之一。
2010年3月15日,在国家一级行业、三A级行业协会——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上,王龙基以最高票蝉联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05年12月,王龙基1:1的蜡像进入中国电影博物馆,成为十九个经典电影蜡像形象之一。
2009年9月9日。在中国第十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上,王龙基获得“建国六十周年儿童电影经典形象”奖。
忽尔电影界,忽尔企业界,两个王龙基是同一个人吗?不错,两个人确实是一个人,而且故事也多得出奇。
在“百度搜索里”里这样介绍:王龙基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之子。童年时代参加过《艳阳天》、《新闺怨》、《母亲》等十余新影片的演出。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令人难忘的流浪儿三毛的典型。通过这一典型真实地表现了流浪儿童的悲惨童年,控诉了黑暗社会对他们的凌辱和摧残。赞美了贫苦儿童天真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电影《三毛流浪记》是阳翰笙和陈白尘、李天济根据张乐平在《大公报》上连载的连环画《三毛流浪记》改编。赵明、严恭导演,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影片反映了旧社会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主人公三毛(王龙基饰)流落街头,想找工作求生存而得。流氓骗他去偷窃,他宁肯饿肚皮也不去。后来,被一位贵妇人收为养子,让他学习许多上流社会的礼节,并为他举行了一次鸡尾酒会。三毛不满意贵妇人家的荒淫和虚伪,纠合一群讨饭的小伙伴,冲散了酒会。然后他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童中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毛才结束了苦难的流浪生活。
王龙基饰演三毛时,年仅八岁。他酷爱漫画《三毛》,幼年时也有过近似三毛的经历,这为他理解、体会三毛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提供了不少帮助。三毛的形象,细细的脖子支撑着一个大脑袋,瘦弱的胳臂紧抱着干瘦的身子,稚气中含着灵敏,迷茫中透着渴求的目光,还有那充满不在乎的神态,随时准备自卫的警觉和搏斗意识,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过早地独自在黑暗社会中艰难求生的流浪儿童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王龙基较好地把握住讽刺喜剧表演风格的特别要求,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例如在片中,当三毛把偷来的钱包归还失主后,失主感激地要给他钱以酬谢时,三毛一面高声拒绝着:“不要,不要”,一面夸张地举手过头,连连摇晃,然后背起双手,昂首挺胸,踱着方步离去。这样的表演非常夸张,但又十分自然,形象地表现了三毛是非分明、扶危助难的品格,既显出小孩子做了好事后按捺不住的得意和陶醉,又显出了三毛长期浪迹街头渲染的“江湖气”。这样动作的神态,确是三毛这一人物所特有的。王龙基的表演真实、生动、感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此片屡映不衰,在国外也颇受欢迎并获过奖。
1960年他进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电影文学系,毕业时正巧福州军区政委刘培善中将向上海********陈丕显要人,王龙基就分配到福州军区部队前锋文工团担任创作员。1969年又转业回到上海,进入了上海无线电二十厂,成为了线路车间的一名工人。在工厂他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工人到组长、从革新组成员到车间副主任。1981年中国彩色电视机国产化项目上马,他被派到日本实习两个月,回国后负责中国第一条印制电路板引进车间的工作。上海无线电二十厂成为上海一百零五家国有大型企业之一,1983年起王龙基担任技术副厂长,九十年代初担任生产副厂长,后又担任行政副厂长。1983年起他还当选为上海市徐汇区第八、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市政委员。
1990年成立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他担任秘书长至今。如今已是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的头面人物。不但在国内,就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国的同行中,他的名字也是叫得响当当的。如同他儿时做国际电影四大童星那样的星光四射。
2009年10月,在纪念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成立二十周年的大会上,王龙基充满自信地宣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艺如此,实业也是这样。我们要开展第二届民族品牌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自主知识产权先进的企业,节能减排和三废治理示范企业……再用几年十几二十年,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印制电路PCB、电子电路强国!”
然而,在工作之余,王龙基常常在飞到七十年前,飞到他生命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