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700000018

第18章 书评(1)

1、鲍延毅教授与《死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刚落实政策不久,我的一位老学生胡校邀我到他任职的枣庄师范讲学,也包含着让我散散心的安慰之情。到校以后,胡校首先介绍他的挚友,主持中文系工作的鲍延毅教授。这是我和鲍教授缔交之始。鲍教授质朴憨厚,接谈之下,深为他的博学多闻所动。他是一位沉潜文史的儒者,在我停留枣庄的几天内,我们三人朝夕相处,所谈都是学问中事。分别以后,我们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后来胡校英年早逝,我们的交往由此减少。一九九一年初夏,鲍教授和曲阜师大赵传仁教授惠临寒舍,邀我为他们编纂的《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写序,我为他们写了较长的一篇序。一九九二年该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本世纪初,鲍教授和赵传仁教授再次光临寒舍,为了修订再版《中国书名释义大辞典》来征询我的意见。这次我们做了较长时间的交谈,我谈了修改增订的浅见。同时鲍教授似乎谈到已大致完成一部关于死的辞书,可是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今年岁末,我收到新版《中国书名大辞典》的样书,并承赵传仁教授告知,鲍教授已于三年前逝世,留下了一部名为《死雅》的大型辞书。

很快,我收到鲍教授之子鲍成城君寄来的《死雅》一书,睹物思人,令我愧疚与惊讶。愧疚的是,故人的长期卧病与逝世,我了无所闻,未能慰问和吊死唁生,实为有负相知之情。惊讶的是,他以二十六年的时间独立完成有关死的同义、近义辞的专门辞典,达一百五十余万字,虽生前未能问世,但终于在身后三年正式出版,是鲍教授对学术至诚的社会回报,也使我得到一次自赎的机会。我难以抑制思潮的起伏,含悲通读了这部遗作,并为这部惊世的巨作,写了一点读后感受。

“死”是人人不可避免的归宿,也是人人忌讳触及的字眼。鲍教授在前辈学人刘半农拟编《打雅》的启示下,在十年动乱刚刚过去不久,就毅然摆脱俗见,倾全力于《死雅》的编纂工作。不难想像,在漫长的二十六年学术历程中,鲍教授以焚膏继晷的辛劳,顶着“惊世骇俗”的风险,终于编成一部前所未有的奇书。他从两千多部经、史、子、集、说部、杂着中,搜寻例证,归纳出一万零四百九十四条。每一条目下有多条诠释,每一诠释均举有例证,而每一例证均有文献根据,其收集之富,实为罕见。如“一”字条下,即收有一了百了、一旦捐躯、一时毙命、一命归西、一命呜呼、一将功成万骨枯、一腔热血染黄沙等二百六十七条。又如在“死”字条目下有四种解释:一是“失去生命”,举《书经》、《汉书·郊祀志》、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李商隐《无题》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为例。二是古代用于称年少者、庶民或下级官员的死亡,举《周礼·天官·疾医》郑注、《札记·曲礼下·檀弓》及《新唐书·百官志》为例。三是杀死、被杀,举《左传·成公十一年》、《汉书·韩王信传》及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为例。四是为某事或某人牺牲生命,举《荀子·大略》、《史记·陈涉世家》、陶潜《咏荆轲》及《型世言》第一回为例。由此可见,这是一部翔实有据的语言工具书。不仅如此,这部书在诠释和例证中,往往对生死观念作了某些富有哲理性的阐释。如“并命”条,诠释有二义:一是相从而死,举《颜氏家训·兄弟》、《后汉书·公孙瓒传》、《晋书·卞壶传》、《太真外传》二、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二为例。二是犹舍命捐生,举《后汉书·西羌传》、《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这些例证都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生死。正如已故语言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邢公畹先生为本书所写序言中所说:“它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科学研究的材料,可以增长很多有用的文化知识,而且它处处向人们提示生的价值。”

这是对《死雅》一书公允而确切的评价。我在对故人迟到的悼念中,诚挚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不忘作者二十余年的辛劳,读一读此书,并能够从书中收益,以此告慰作者于地下。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2、一部新人耳目的镇志——评《十里长街——坎墩》

镇志虽未入当代三级修志之列,但在中国方志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自宋常棠所撰《澉水志》(残本)始,历代多有镇志之修,明清二代,尤称盛况。当代亦有浙江《长河镇志》、江苏《震泽镇志》、山西《南坳镇志》、天津《小站镇志》……纷呈迭现,为志坛增多品种,为地方文献提供原创性资料,是镇志之修乃应社会实际之所需,固不得漠视其存在之价值。

我很幸运,在丁亥金秋,获读浙江慈溪坎墩镇镇志,并承编者之邀,参与评论。我一生阅读新旧志书,为数不少,而于《十里长街——坎墩》(以下简称《坎墩》)一书,则书方展卷,立有耳目一新之感,循读一过,不禁讶其创新之多,确为他志所难及。全书无论形式内容无不围绕一“新”字。志书编修,旧有陈规,而时代发展,多有变易,修志者当谋推陈出新以适应现实。《坎墩》一书,即可称为志书编写之革新。读后有感,略言所得,共相商榷。

《坎墩》一书之新,首在志体之革新。方志编写体例各有不同,约而言之有纪传体、门目体、三宝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类书体等,后世沿用者以纪传体为多。纪传一体大体模仿正史而将若干门目归纳于纪、志、表、传、录诸体之内,使目以类归,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后世修志多所沿用,成志书编撰之大宗。《坎墩》撰者舍此弗由,针对乡镇事繁而具体,力求改变纪传编年之陈规,而基本采用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之体始于明中叶,此体每事为篇,详述始末,如康海之《武功县志》、韩邦靖之《朝邑县志》即依此体而为时所重。其体一时风行,几有代替纪传志书之势。清人冯苏撰《滇考》即以此体纪云南沿革旧事,治乱大端,始末完备,头绪分明。但后来沿此体例者,数量减少,遂为人所忽视。《坎墩》撰者深谙志例,筛选传承,择善而从,复据地情实际,益以时代所需,确立新体,分全书为十六篇,篇下分设专题,独立成篇,综括成文,首尾完整,终而架构成一五十余万字之镇志,给人以新奇之感觉。

《坎墩》一书之新,在于撰人之专署。志成众手,本为修志常规,惟定稿则由主编一人,统一体例,删定文字,其能使众人折服而无异言者,甚难。《坎墩》一书,一改旧章,各篇各目,全部专署撰者之名,为当今修志之新例,其创新之利有二:一则此举无异为文字问责制。篇目撰者,既赫然纸上,责有攸归,讹谬难以推委;再则既为各自署名,则彼此又各竞才能,殚精竭虑,以成佳篇。如此,既无督促之劳,当有优选之利。

《坎墩》一书之新,在于篇目标题。标题为篇章之最要标志,而世传志书之标题,千篇一律,大抵不出沿革、地理、商业、农业、财政、政权、文化、古迹等固定模式,读之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坎墩》一书,别出心裁,推敲标题,独见用心,致使标题不仅文字优美规范,更具丰富内涵情趣。言地理则标《一方水土》,言商贸则标《十里长街》,言民风则标《乡风民情》,言名人故居则标《旧宅说往》,言人物则标《人物长廊》……而篇下各目亦多类此,如《一方水土》篇下之《横塘万家》一目,即取自清胡杰人《坎镇竹枝词》所云“十里横塘住万家”,概述了坎镇普通居民的众多、居民之日常生活及当地诸般社情等,娓娓道来,令人神往。

《坎墩》一书之新,在于论述之有文采。一般志书多采用平铺直叙手法,不甚注重文采,而《坎墩》一书,文字运用不枝不蔓,遣词造句,较为精练。如《四方移民》一目下对堕民的记载,文不过千字,而于堕民之历史背景、行业特色、身份地位,皆能言简意赅,为这一特殊群体写下完整的概貌。又如《地名溯源》篇下之《类说村名》一目,将通行志书中琐碎零散之村名,按类归纳,理顺头绪,便于记忆,化枯燥为有趣。

《坎墩》一书之新,在于挖掘新史源。充实新史料为志书增加学术含量之重要途径。如在《十里长街》篇下《街市流变》一目,即引用清末当地诗人胡杰人在《賸馥吟》诗集之诗句“纷纷掳掠寻常事,焚戮居然第一筹”以证实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太平军肆扰所造成的破坏情况,可用以说明太平军晚期败亡之征兆。又在《乡风民情》篇中记有同治九年诗人胡杰人代坎墩人沈其常为无力成婚求助而撰的《沈其常助婚知启》,文字直白通俗,入情入理,颇具煽动性,使后人感受百余年前坎墩纯朴憨厚的民风,成为一份佐证坎墩曾有助婚风习的社会史珍贵资料。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宗族文化》篇下《家谱知见》一目,不仅条理坎镇名门佳谱,撮其指要,各成叙录,述其版本,叙其宗族,尤以指明史料所在,确为研究者指明途径。其他《序跋辑存》、《谱载人物》、《族规佳训》诸目,均称佳作,为不可多得之史料。

《坎墩》一书之新,在于主旨之新。以人为本为当前施政要领,而《坎墩》一书,全书贯穿着人物活动。除《人物长廊》篇重点记述人物,并改变一人一传之传统,以多文组成一传,俾人物能有多方面显现,使人物更充实,更丰满。不仅如此,其他篇目亦多以事系人,大量记载人物生平和活动,如《产业经营》篇下《棕棚世家》一目即详述张氏之棕棚技能。《姚滩之乡》篇记述近代姚剧名艺人胡家良、费凤鸣等多人对姚剧发展的贡献。《文体艺术》篇下之《诗文脉络》目,记潘朗、施烺、胡杰人、沈烈光、施叔范等文学家;《作家作品》目评述潘朗所撰《楚游草》、《海村竹枝词》及胡杰人的《賸馥吟》等代表作,颇见学识;《书画述评》目之记画家郑霞、潘朗、胡杰人弟兄、孙子奇及近代之胡若佛;《棋手拳师》目记棋手沈霞亭及拳师郑高秀、孟金荣等之技艺。《教育卫生》篇下《医家纪闻》目记胡氏、赵氏、郑氏、卢氏及谢氏诸家名医。而于当代乡人,则立《坎墩情结》专篇,以忆念形式写出乡情,存人存情,两得其宜,此为他书所未及,亦为后来修志者储料备征。

其他若《宗族文化》、《旧宅说往》、《故事传说》等篇,亦皆各具特色。至于《晚清坎墩十里长街示意图》之精细制作,街道居民的密集得平面示意,是彼时繁华情景,宛在眼前。而各篇随文插图,色彩靓丽,图文并茂,更为全书增添色彩,引人入胜。

一镇之志,有偌多创意新见,足征修撰者之好学深思,而全书之成就,亦足称同类志书中之翘楚。我喜读《坎墩》,以其新我耳目,启我思维。我感谢撰者,因为他们各逞生花妙笔,重现海隅古镇——坎墩之古今风貌,亦因为他们向广大读者贡献一份可圈可点的精神食量。我更期待类似的优秀乡镇志书能不断涌现,以充实方志武库!

(二七年国庆节前夕写于南开大学邃谷)

(《十里长街——坎墩》,杭州出版社,二八年九月)

3、评《着述与宗族——清人文集编刻方式的社会学考察》

对着作的研究,一般多从着作的内容与形式研究着手,或研究其撰人生平与思想,对着作内容的评价,着作的社会影响等等;或研究其编撰、造刻状况,版刻的工艺,书籍本体的存佚等等。据我读书所及,尚未看到从另一种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着作”的论述。最近有机会读到何明星先生所着《着述与宗族》一书,颇多新鲜之感,循读一过之后,随手札录一些感受,梳理成文,或可供作者与读者参考。

《着述与宗族》一书涉及的领域很广,包含图书、出版、宗族、学术等内容,但是作者并未按习惯常规进行研究,而是从社会学的另一角度切入,使全书别具新意,令人瞩目。作者除以“清人文集编刻方式的社会学考察”为副题外,更在其全书提要中很明确地提示其着作主旨是:

通过对清人文集的编刻方式的统计分析,及与宗族的象征——族谱的编刊活动的比较,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清人图书文化活动在宗族传承、科举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发挥的轴心作用,揭示传统着述、编刊与宗族是一种相互适应的文化生态关系。一八六年之后的印刷技术变革打破了这种生态关系,对着述、出版以及社会各层面的影响,迄今尚存。探索现行制度与传统文化积累之间的转换与对接,对当代图书出版事业有很大帮助。

作者就是在这一主旨的指导下展开对主题的个人论述,以丰富的资料架构了七章正文,加上导言与结论。导言是全书的锁钥,作者提出全书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他除了以张舜徽先生的《清人文集别录》为基本资料外,还提出“以着述立言,以着述为荣,以着述传世,是历史文化人亘古不易的情结”的命题;但他认为前人对这一命题“没有进一步专题研究立言不朽的人生思想追求,何以能够长期存在中国知识学人心底,其现实的支撑基础是什么?今天的中国知识学人是否还有古代中国人的那样浓厚的立言追求?”也就是说作者是要以自己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的。

第一章是作者对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着述与宗族,进行界定,以阐明自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意图。集部是中国传统图书分类的第四大类,一般学人熟知其事而不详其事,作者以简洁的笔墨,记述了别集的概念与源流、着述与编撰以及宗族的概念、起源、发展和演变。这些记述都比较准确,如对别集的界定说:“它是作者个人的生活轨迹、思想学术、工作资料等百科全书式的汇集”,是“保存了大量时代信息,是最为鲜活的具有时代历史价值的精神产品”。作者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划定在清人文集范围内,认为前人对这些文集之流传于世,只谈了表层原因,而忽略了这些文集传世彰显的中间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就是编辑、出版,对这个过程进行社会学考察,能更深刻地揭示清人学术传统、科举教育与血缘世系、师业承受、同里乡邦等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之间互为依托的发展关系,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反思现代出版制度,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作者对于着述中的撰述与记注以及宗族与家族的严格界定都有详细的阐述,为读以后几章铺平道路。

同类推荐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丘东平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丘东平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会哭能笑的山:石煌远影视剧文选

    会哭能笑的山:石煌远影视剧文选

    千年古刹,百代龙兴。唐风、宋釆、香绕、烟萦。信步眼前佛国,举头直上青云。拭目其昌,侧耳阳明。书韵、诗魂。学富五车歌墨客,书通二酉颂秦人;挥笔纸中三寸色,藏书洞里千尺经。水长史远,学博心清,试用天下墨,难写辰州真;仙门珍珠雨,齐眉翡翠云,辰龙关前月,清浪水中星。壶头山顶阴阳酒,吊脚楼里日月心,寡妇链下千年爱,顺母桥上万古情。号子拉长辰河三千里,渔歌唱醒清浪八百魂,水涌胸中几滴血,山横心底骨几根。横篙浪里走,侧桨风中行;举杯上川贵,托碗下洞庭;坐地说圆缺,卧舟论浮沉:笑里好梦起,酒鼾荡雷声。如仙,似神,苦乐皆人生。轻摇日月,暗转乾坤。
热门推荐
  • 星海烛火

    星海烛火

    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显得多么的渺小。我们的诞生一开始就充满了谜题,仿佛生命之中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是否由人猿进化而来?这浩瀚的宇宙是否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的广阔?假若有一天,高级文明的外星生命终于来到地球,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孤独的时候,那么他们究竟是宣告福音的神明,还是收割一切的恶魔?我们将何去何从?
  • 你不带上王者我就撒娇

    你不带上王者我就撒娇

    斐姜熙好不容易上了王者,结果遇上了某人被他反向冲分,掉回了坑爹的钻石段位
  • 终究不是我的

    终究不是我的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两人本是真心相爱的,终究还是陌路了
  • 明明是你先动心的

    明明是你先动心的

    【完结】爸妈是旧识,他们从小认识,是所有人眼里的青梅竹马。友情和爱情,选哪个好呢?第一次,陈安乐选择了友情,可最终还是失去她的好朋友。第二次,陈安乐不想再跟之前那样,她选择了爱情。可是,这一次的选择又会什么样的呢?“你们这也算青梅竹马啊。”陈安乐低下头,沉默了许久,“可是没有人规定,青梅竹马就要在一起啊。”当面对幼时青梅竹马的告白,陈安乐彻底乱了阵脚。……从穿开裆裤,上小学初中,上高中考大学,再到毕业之后日常生活,青梅竹马告诉你不一样的故事。——《你应该是被爱的》
  • 重生小农女:美食有点田

    重生小农女:美食有点田

    上市集团女总监柯莲莫名其妙重回80年代,成为名符其实小可怜儿!从此柯总监开始了一段“辛酸”宅斗养家史。养家之余再拐个雅痞少将谈谈情恋恋爱~柯家小吃店内柯莲正欢欢喜喜的吆喝着刚出炉的小吃。“桂花糖,鲜奶包,冰糖炒果,鸡米花新鲜出炉快来买呦~。”“小柯莲,给大婶来两包桂花糖。”“小柯莲,给大叔来三份鸡米花。”“小可怜,鲜奶包鲜奶包偶包圆!”少将大人:“小伙计,给大爷来一份小可怜!”可怜的小伙计:“少将大人,小人做不到阿!”
  • 竹马大明星

    竹马大明星

    这个动不动就在她面前下跪求婚说爱的男人,演技差得让她不屑,真想不通为什么他能成为巨星。有事没事就喜欢欺负她,惹得她心砰砰直跳他就高兴了。总有一天,她会找到一个比他更好的男人来爱她,看他还笑得出来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释迦味的糖

    释迦味的糖

    【当两个披着天使脸庞的恶魔遇上】有时候一眼便能定余生,我一眼望去,你便是那极好的人,可能有许多不完美,可能有许多瑕疵,但那不重要,我喜欢就好。清风带着明月,枫叶带着落日,朝朝相伴也许可以,也许能够,朝朝与君持。愿往后的日子,抬眸尽是温情。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 秦家有女——允故之

    秦家有女——允故之

    秦家世代为忠却因被诬陷勾结倭寇落得个惨死的下场,唯有秦家幺女秦楚歌被师傅所救逃过一命......然从此以后她再不能是从前的秦楚歌了,秦家罪证来得迅猛秦家上下三百七十一口的冤孽都背负在她瘦弱的肩膀上。赵国六皇子赵枭,出生便被赵国国师批做天煞孤星命格,父兄不喜唯有一个柔弱不堪的母妃处处疼他爱他,然为了他柔弱的母妃他甘愿成为质子赶赴楚国。当身负仇恨的她遇上被父兄遗弃的他是会如何?
  • 傲娇女王:系统害人不浅

    傲娇女王:系统害人不浅

    刚摆脱大龄剩女行列就惨遭背叛,失魂落魄的走在街上又遭车祸,意外带着系统回到一切噩梦都没有发生的那一年。看她揭晓神秘身世,蜕变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清颜表示:学霸白富美什么的,真是压力山大啊!不过有万能的系统在,who怕who啊!简介无能,欢迎围观作者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欢迎捉虫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