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700000007

第7章 藏书与读书(5)

我从六十岁以后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确是写了不少随笔,我的学生戏称我是“衰年变法”,我未表示异议。“衰年变法”一般指书画界人士,蕴积多年,晚年书画作风大变,以求另辟蹊径,更上层楼。听说国外有些科学家五十岁以后,当在专门领域中已有所成就,往往向普及知识的道路转变,也是一种“衰年变法”,我虽称不上学有所成,但知识回归民众的行为却给我很大的启示。所以我就从专为少数人写学术文章的小圈子里跳出来,选择写随笔的方式,贡献知识于社会。我写随笔的最终目的不过是:观书所悟,贡其点滴,冀有益于后世;阅世所见,析其心态,求免春蚕蜡炬之厄;知人之论,不媚世随俗,但求解古人故旧之沉郁。本着这样的想法,二十多年来,在许多旧友新知的鼓舞推动下,我以广大民众能接受的文字,写了数百篇随笔,把知识大量回归民众,初见“衰年变法”的成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已先后出版十几种小集,这些成果都从读书而来,颇让我有一种自我超越的感觉。让我适时地回归到依然故我的纯真境界里。我把这些成果视为我读书的最大收获。没有以前读了不少书的积累,是难以侧身于学者随笔之列的。

有人希望我对读书生活作一简练的概括。

我只能赠君十六字即“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务乎精”。这是我一生的读书体会,但不一定适用于他人。要有成效还靠自己摸索和领悟,还靠自己在读书生活中发掘。

(二八年八月奥运会期间写于南开大学邃谷)

8、读《文史通义·易教·书教》

夫史之为用,亦大矣哉!上通千百年之事,下垂千百世之例。借事喻物,以明治国之大道;按制依度,以应乡里之琐事。至其使命,则为“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史之为用,史之使命,既如此重大,故凡治史者,非据切实之学问,明慧之识见,干练之才器,不足以语此也。《旧唐书》刘知几本传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赢,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古以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是治史之繁难,可由此而知矣。

史者条分论次,类析编比。或循年以为序,或按类以为纲,或上下千古以为贯,或断取独姓以为一,皆有其义例,有其笔法。若夫《书》者,其真伪姑不必论,亦不过昔古片段之档案。《诗》者,不过各国诗歌之总汇,虽间有朝聘庙堂之雅颂,亦仅百中之一二而已。且其前后无次,编比无序,固不可以史目之也。惟以其间论社会风土诸情况与夫古代典章制度,可采而入诸于史,以为作史者之假助,若言其即史者,非也。

梁任公、胡适之诸人,尝谓六经皆史料,此言较之章氏之言尤为当矣。盖为史助者,仅充史之材料而已。梁、胡诸氏较章氏又进一步矣。虽然时代之不同,亦当曲谅章氏之所言也。

至于刘、章二人,孰高孰下?曰:功力不同,固不可品以高下也。刘为唐人,前古之史,寥然无几,固可逐一研求,其所成就,在于精确。章为清人,各代之史,蔚然大备,故仅能钩元纂要,其所成就,在于简约。二人成就,既已不同,当亦不能相提而并论之也。然章之所论,非若刘之远于今势也。其《文史通义》之所言,类能应用于今,故特先言《文史通义》,而《史通》则待之异日也。

余生性好史,然史籍浩繁,虽穷年毕生,亦难贯通一史。故唯有读治史方法之书,以得“执一以御众”之功。是以抽《文史通义》内篇而读之。则章之于简,虽未能全当人意,然愚者一得,亦未可知。若抱残守缺,缄而不出,则不能有所进益,故记之于小札,以求贤者指正。

当未读《文史通义》之前,不可不一知作者。据《章学诚年谱》约而言之:该书作者章学诚,字实斋,会稽人。乾隆三年(1738)生。与戴震、邵晋涵、洪亮吉、朱筠等并称一时之学者。二十岁以前,性绝唉滞。读书日不二三百言,犹不能久识。为文字,虚字多不当理。廿一岁,骎骎向前。纵览群书,于经训未见领会,而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似夙所故习然者。其于史学,盖有天授。二十五六岁时,肄业国子监,与同志往返论文,辑有《壬癸尺牍》。三十四岁,与邵晋涵、洪亮吉、黄景仁等居太平使院,其时学诚之师朱筠为安徽学使。三十六岁,撰《和州志》例,次年撰《和州志》四十二篇及志隅二十篇。四十岁,周震荣延修《永清县志》,四十二岁志成,并着《校雠通义》四卷。四十四岁,主讲肥县清漳书院。

曹聚仁所着《章实斋先生评传》言《文史通义》之主旨,在“撰述圆而神,记住方以智。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非深知古今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罗隐括,无遗无滥,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因用神,斯真实斋之遗也。”章氏此书当时颇见重于儒林,邵晋涵曾曰:“是篇所推,于六艺为支子,于史学为大宗,于前史为中流砥柱。”

有清一代,朴学之盛,轶千古而过之。考证名家,辈出朋兴,几不可胜数。如全祖望、万斯同、戴震、王鸣盛、钱大昕、赵翼、汪中、孔广森诸人,皆以史学名世,并皆有大着作留于后学。彼等之学,固足钦佩,彼等之功,固不可泯,然终未若章氏之伟大也。章氏所致力之学问为脚踏实地之学问,为精细缜密之思想,非若他人之仅得意于校勘诠注也。

一 内篇《易教》上中下

孔颖达《正义》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表,日月更出……新新不停,生生相继,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谓之为易,取变化之变。”《系辞传》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知易之真精神在于变化,而易之用则在于变之以定凡事之吉凶变化也。然则易之义仅在于斯乎?曰:尚有易简也,不易也。郑玄《易赞》、《易论》云:“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然以其义不确,故仅取变易之说。历代学者,多从此论,晚清经学家德清俞樾独取此说。章氏论易,也取此说。是易之真义,固在斯乎?

古易之分,《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然则连山、归藏,何统名以易耶?顾炎武曰:“连山、归藏,不名为易,太卜所谓三易,因周易而牵连得名。”斯言可谓得其当矣。此三易何为而名之以此名耶?其说固不一也。郑玄以为三者皆代号,而唐儒贾公彦曰:“连山易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为连山。云气出内于山,故名易为连山。”“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矿曰归藏。”“周易以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易”,此说本之以义名也。代号、义名,二者自当以义名为是也。

三易之中,连山、归藏,久已亡佚。盖上古之时,仅有其法而无其辞。所以并周易而言三者,盖附会之辞也。何则?前之古书未之引也。至今所存而见者,惟周易耳。周易作者,愚以为殷周之际之处士也。逢纣乱世,未伸壮志。故寄其悲愤及哲学思想于周易之中也。前人有云:“易之兴,其在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周易之价值及所蕴究为何?自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以来,多以《易》为群经之首。班氏且为之说曰:“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着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至其所包,愈广愈繁,哲学之始,文学之原,先民宗教之信仰,昔王施治之方针,以及民生日用行于乡党者,皆可由此得而考之也。

章氏为《易教》上、中、下三篇,其所言者整而大备。前所谬者正之,时所惑者确之,后所不知者启之。此三篇文虽不多,语虽不长,然章氏终身之思想皆寓其中焉。欲知章氏之思想,读此三篇,即可知矣!下所言者,皆分门别类之言也。

《易教》上:首言六经与史固不可分也,隐示历史之研究法。以为欲研究历史者,六经不可不读而知之也。次言易之为用及其概论,甚得史家立言之旨也。最后讽刺后世不明其理之庸才学者,若扬雄、司马《潜虚》之不自度量而责易之为用,并规劝学子勿蹈模仿习,当自尽力而为。

《文史通义》曰:“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愚曰:“此《文史通义》开宗明义第一言。夫政以施治,典以会要,先王有其政典,用以施治会要,故凡政典之文,须为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者,莫之入也。易以定吉凶变化,书者纪王者言动,礼乐以齐化兆民,固可谓之政典也。然则若三百之风,不过各国之民谣而已。乃真情流露之中心抒写也,虽其后有采诗、献诗、瞽者陈朝之说,然皆汉儒以意逆志、美刺正变之谬说也。野有死麕”、“无感我帨”之辞,明为情词,乃谓之为讽幽、厉之缺,其弗察也甚矣。故诗者仅可名之为民俗史,供后世推考前代风俗之用也,言其可以行之于政,立之于典者,蔽于汉代经师之说耳。

《文史通义》曰:“夫子曰:‘我观夏道,杞不足征,吾得夏时焉。我观殷道,宋不足征,吾得坤乾焉。’夫夏时,夏正书也;坤乾,《易》类也。”

愚曰:现今社会大都以男子为中心,而女子则居于附庸地位。然推溯远代,当原始先民之际,家族伦理观念尚未确立之前,中国之社会,实为以女子为中心,而男子为附庸也。何以知之?《卜辞》曰:“下上若。”下为地、为坤、为阴、为雌、为女。上为天、为乾、为阳、为雄、为男。先言下,后言上,则殷周之间人,固尚以为先下而后上,先女而后男。是该世女性之占社会重要位置,亦不难明矣。今章氏所引之孔氏文,而曰“坤乾焉”。其意亦犹先坤而后乾,先女而后男。夫子处春秋之际,女子地位之高,亦不待言而可明之矣。迨后,虽经历代专制伦理思想之压迫,使女性拘伏于礼教之下,然其势犹未稍杀,观今之通行名词,可以知之。今人常曰“雌雄莫辨”、“阴阳”、“钗弁”、“内外”诸辞,熟听之已不觉奇怪,然细推其文义,则仍含先女而后男之微意于其间,是女性之高地位,古今一例也。

《文史通义》曰:“夫子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而夫子乃谓易兴于中古,作易之人独指文王。”

愚曰:易之作者为谁?至今犹为疑问。是否有专一作者,则更为一疑问。然历代学者沿袭旧说,皆谓易作自文王。其根据即《系辞》之一言也,然其所言,并未实指文王。仅言作者为中古之人,而中心抑郁不愤者。后人不察,牵强附会,以为易之作,始自文王,实则非也。以余观之,易之作者乃一无名之学者。深明天时变化,地迁人易之时,屡不见用,遂寄其忧愤于《易》,以使用于民间,作凡百事务吉凶变化之预占。

《易教》中,整篇着重于解释易之本身。首言易名之义,何为而名之为易?次即诠释易之字义。末言内容取法及其功用,与余经关联之重要性。引证切洽,所论极当。

《文史通义》曰:“孔仲(颖)达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先儒之释《易》义,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

愚曰:夫《易》有三义,郑玄《易赞》、《易论》云:“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此释《易》之三义也。历代学者各有所取,而惟“变易”之说为最恰当。章氏释易,能取孔氏变易之说,自是不凡。盖彼以史识断经,自收闳效。曲园俞樾《平议》言易能曲变易之说,似受章氏之影响也。

《文史通义》曰:“是羲农以来,《易》之名虽未立,而《易》之意已行乎其间矣。”

愚曰:章氏此言,余最心服。盖《易》之名,实肇始于后世之学者。前古之际,有其事而无其名,亦无从名其名,盖不知名其何为当。后世学者,以其善变,故乃以《易》名之也。

昔先民好神,然多盲目崇拜,遇门则有门神,遇物则有物神,甚至睡眠之床亦以为有神。对于日用万物皆具吉凶观念,于是在未行事前,必先占卜。国有太卜,民有筮者,定军国之行政,确万物之事理,是《易》意已行乎羲皇以来矣。

《文史通义》曰:“《易》始羲皇,而备于成周。”

愚曰: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四云:“《系辞传》: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年周之盛德耶?当文王兴,纣之亡耶……孔疏云:郑元(玄)云,据此言,以易是文王所作,断可知矣。澧谓孔子言易之兴,但揣度其世与事,而未明言文王所作也。”兰甫晚清之大学者。其议论如此,不足为奇。章氏之时,适惠定宇易学倾动一时之际,惠氏断以为文王作,言易而宗之者,实繁有徒。独实斋能矫然卓立而作斯语,其胆识可佩。此语之意,惟言易备于成周。言于成周之际,易事大成。前时之易,亦不过循序渐进之时也。复以有民即有事,有事即有吉凶,有吉凶则易之意行于其间,谓之为始于羲皇,又得其宜矣。此种措词为文,实不可及。

《文史通义》曰:“学《易》者,所以学周礼也。”

愚曰:翁覃溪《答赵寅永书》云:“今日读《易》,惟应玩辞,以求圣人教人寡过之旨,至于穷神智化,圣人尚谓过此以往,未知或知,后之学者焉得而仰窥之?”(见《东塾读书记》前氏之语)陈兰甫以为可作说《易》者箴,其推崇若此。不知百数年前之章氏已于语中微寓其义。何则?章氏所谓之学礼,非谓日日从事于祭礼而不暇之谓也。此礼乃系所谓治国之道,立人之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乃夫子之语。夫子所谓礼,即章氏所谓之礼,即翁氏所谓之教人寡过。层层分言,丝丝入扣,章氏乃史家,于经有此研究,实乃可贵。若章、翁两氏之言,伟矣谠矣!

《文史通义》曰:“然三代以后,历显而《易》微。历存于官府,而《易》流于师傅。故儒者敢于拟《易》而不敢造历也。历之薄蚀盈亏,有象可验,而《易》之吉凶悔吝,无迹可拘。是以历官不有穿凿于私智,而易师各自为说,不胜纷纷也。故学《易》者不可以不知天。”

愚曰:此端切中一般腐儒之时病,可为扬雄、司马潜虚之仿拟,荀爽、虞翻之穿凿作当头棒喝也。然末一句“不可以不知天”之“天”字,可易为思想也。盖“天”者仅昔时传统旧说法,实则“天”为虚无缥缈,无从捉摸之物,则人又何从而知之乎哉!莫若以思想代之。以为学易者,若不明当时之思想,直如缘木而求鱼也。章氏于彼时能作此言,已见识略,固不可以后辞而责先贤也。

《易教》下,言六艺之体例,指示初学者治学之方法。以为无论治任何学问,皆贵乎知类。并说明六艺之内容,亦极端推崇六艺之价值,借此以明六艺与易之关系。进而深论诗、易之不可即离,而需相与表里者也。次叙诸子百家之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历久不衰之故。最后仍以论易为结,以为易与春秋固能并论。一切人事,一协天道。整篇未尝离一易字,是尤可贵。

《文史通义》曰:“诸子百家,不衷大道。其所以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则以本原所出,皆不外于《周官》之典守。其支离而不合道者,师失官守,末流之学,各以私意咨其说尔。非与先王之道全无所得,而自树一家之学也。”

愚曰:此说似落“诸子出于王官论”之旧圈套矣。然若将此论推翻,则章氏所有诸子源流诸说法,皆不能成立。盖此点所论为章氏思想中心及出发点,故不能不使此学说暂时成立,以维系其他诸相因学说,此固有不得已之情也。且章氏之所以言此者,并非着重于“诸子出于王官论”,乃系着重于典守及非与先王之道全无所得两点,此盖史家之持论,固不足怪也。史家治学,向重有系统,有组织,分科立志之法。故无论于任何学问,皆溯其本原,以知其典守,而明治书之要。于后世科学系统化之治学方法,确有莫大之帮助。故又不得不谓章史此说确当而有见解也。

二 内篇一《书教》上中下

同类推荐
  • 关于温柔的消息

    关于温柔的消息

    现在每在日落时分,我站在窗前,看着黄昏中灰尘滚滚的大街上,人们表情各异地拥挤着向前奔走,我内心就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很想问人群中的某一位,是否有时间坐下来读一首诗或听一支古典歌曲,我常常为自己这种古怪的想法而脸红,不知道是自己堕落了或是别人堕落了。
  • 菩提花开

    菩提花开

    《菩提花开》一共分五辑,拥有生命的一种元素金木水火土,“金:枫叶正红”“木:草木春发”“水:上善若水”“火:囊萤映雪”“土:寸草春晖”,既是励志的范本,又是心灵的解剖、情感的表述、生活的记录。于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记录生活的点滴,表达心中的爱恋,领悟个中真谤。
  • 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诗经

    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书中所收之诗,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是开创性的,从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到语言运用,均具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它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为后世文学创作所效法和借鉴。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民间故事(上)

    民间故事(上)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热门推荐
  • 后宫欧豪传

    后宫欧豪传

    欧家有男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欧豪只是一个地方小吏的儿子,一心想找个好的姑娘家嫁了,从此相妻教女,白首不离。谁料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小玩笑。武薇七年,东州女帝充后宫。淑相公大笔一挥,欧豪的名字阴差阳错地进了女帝选秀男名单。他浑浑噩噩地进宫,稀里糊涂地成了女帝的小官人。女帝后宫尊卑有序,层阶井然。自上而下,王夫、相公、公子、常侍、常在、廊下、官男子。放眼望去,后宫美男如林,百花争妍;再抬头看,前路漫漫,无处登攀。他是宫中品阶最低的官男子,连小倌侍女都不愿理睬,想要爬上王夫位子,不知道头上有几个脑袋够给砍?情敌们的实力太强,自己手里的牌又太烂,欧家小子到底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依露瓦特

    依露瓦特

    一个全新故事的开端,平静的世界突然间暗潮涌动,是人类的贪婪还是来自远古的诅咒,远古时代的魔法重现人间。一个普通少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无妄之灾毁灭了少年的梦想。平凡的人漫长的旅途,却在不经意间拨动了整个世界的巨轮。巨龙的火焰将灼烧人类的世界,黑幕即将笼罩在维林诺的上空,谁能来拯救无助的人们,是神灵还是人类自己?
  • 电竞之为荣耀而战

    电竞之为荣耀而战

    她,vk集团18岁寻回来的千金不知为何在一个15岁打电竞的女孩身上打就打,居然还是替补!这些乱七八糟的省略没想到还有一个男-朋-友还是渣男!云卿表示非常无奈ps:电竞爽文。1v1男女双洁。本文曾在别地发过,并没有完结,希望这里可以完结此文。(本文还带一点玄幻科技)
  • 搞破坏就变强

    搞破坏就变强

    穿越异世界的林风,获得“大破坏系统。”只要他一搞破坏,就会变强或获得奖励。砸只杯子,功力+5烧座房子,功力+65将恶匪的脸打烂,成功破坏他的身体,功力+75杀掉一个仇敌,成功地破坏他的生命,功力+412破坏一桩不道德的婚姻,奖励一套上品武技。破坏一件罪恶滔天的事件,奖励一把神剑。
  •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恋上宫主贴身侍婢要翻身

    恋上宫主贴身侍婢要翻身

    现代女孩云霄霄在穿越修仙世界四百年后又重新回归自己正常的生活,却又遇到了生活在修仙世界时侍奉的逍遥宫主——雷逍。总之,这是进入娱乐圈的十八线小明星云霄霄与成为投资大佬的修仙界霸主雷逍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 永恒圣界

    永恒圣界

    波澜壮阔的一代皆以逝去!诸天万界,仙帝,人王,魔主,佛陀,妖祖!一代代天骄,一尊尊不朽的存在,尽数被那不知名的大劫抹去!洪荒界,灵威域圣村,走出过诸多圣者,他们负大神通,追山赶海,缩星拿月,亦正亦邪。背负大劫气数走出圣村的伐无生,将走上怎样的道路以揭开那不知名大劫的神秘面目......
  • 直播外星文明

    直播外星文明

    我是一名户外主播,直播内容是造访一个个外星文明。比如:猪人文明、虫族文明、生物文明、硅基文明、铁基文明、地底文明、光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