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8000000041

第41章 如影相随(2)

后面的黑蚁都说不上来,它们也是失群者,有可能其中还有它的兄弟姐妹。可现在,失群了这么长时间,谁能知道自己到底走在什么地方呢?蚂蚁们互相简短地问候一番,便又各奔东西。满山都有它们的同类,即便因为失群而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但随时都能碰上和自己长得差不多的同类。碰得多了,它们也就不寂寞了。整座山也就不寂寞了。一座山都有黑蚁们生生不息的气息。

我尾随着黑蚁,实在想象不出跟踪它的意义。黑蚁没有理示我,它一截一截地往前走。我看着它曲曲折折向前走的样子,突然看见自己以前走路的情形。

我们都在走同样的路。

走路

有些时候,我们强打精神往前走,多多少少会遇到些问题。比如,明明知道前面的路很难走,也知道前面那座桥很窄,不好过,可还是走在人群后面,跟着别人一步一挪往前移。每挪一步都有想法,有时想退了下来,不想往前走了;有时想,这样走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有时想中途换个活法,另外找条路走走。可走在路上很久了,中途放弃总有些于心不忍。好多人走着走着,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天,左顾右盼思谋了半天,还是低头朝前走。

走在路上的人,啥想法都有。好多人像是约定似的,没缘由地朝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路上,人前人后都是人。前面走着的,后面跟着的,还有中间夹塞的,同行的人越来越多,渐渐走成了一支队伍。谁都知道走在路上的意义和目的,也知道路上的辛苦折磨。每个人走完一程路,非得跨过一座又一座的桥。这些不同路段上的桥形式各异,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早已建好的,还有刚刚建了不长的。不管谁,走完这段路迟早要过桥。可路长人多,一时半会儿很难走过去。有些走了一辈子也没跨过一座桥,有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过去了。有些走了好长一程路,抬眼看了看前面的人群,叹了口气换条路走了;有的走了半截走不动了,便坐下来休息,结果一坐下来,再也走不动了;有些明明知道走完这条路可以绕道而行,可就是不愿走。已经走到路上了,再换条路好像有点不适应。谁都想不费力气地走过一座又一座的桥,哪怕人再多、再挤,也不愿挪一步。

人多了,桥的感觉越来越窄。往远看,前面的路越来越难走,要过的桥也越来越窄。可走到这一步了,硬着头皮也得往前走。东瞧了一下,西看了一下,前前后后跑掉的人不多,好多人都跟在部队后面,一步一步往前走。路上有风有雨,还有一些泥泞。可路再难走,也不能停下来。一路上,除了人影,还有一阵阵的说笑声。前前后后有吵有叫,有打有闹,你一言我一语,你一段子我一曲子地把路上的风景延伸着,也把来时的心情一一地包藏或者袒露着。人群里时时爆出山水一样哗啦啦的笑声,引得头顶上的云彩停下脚步看笑话。有些把旁边不说话的驴子日哄笑了,有些让路边枯黄的草又抬起了头。路上有说的,也有听的。说话的人说着说着不说了,听话的人听着听着低下了头。走在路上的人表情很自然,谁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有几个很斯文,表情深得像桶一样,凭谁挖空心思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一路上,路的风景就是人的风景,人的风景就是脸的风景。方脸圆脸,瘦脸胖脸,什么样的都有。有的咧开嘴笑着,把眼睛都笑得没有了。有的一句话也不说,脸子阴得像驴。有些还把路边的风景弄得神经兮兮的。

说归说,笑归笑,一大截子路不经意走过去了。有人望着来时的方向长长舒了一口气。可抬头往前看,前面的人黑压压的。有人回头说了一句,还远着呢。然后,刚说到兴头上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是啊,啥时候才能走到头呢。好多人在路上走了好长时间,在桥头又等了好长时间。白花花的时光一年年溜了过去,中间花白了不少头发,又耗去无数心思,好不容易跟上部队,却又在桥头停了下来。走路,是一个人的事。他一个人走,或者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由不得自己,也左右不了谁。他的脚步走到哪里,就知道他的下一步方向在哪里。有些人拐了一辈子弯也没有走到自己的路途上,有些人没怎么走就找准了方向。

一条路很长,走到啥时候还指不定呢。有人走了一辈子也没走完自己的路。

一条路上的桥很多,走过一座桥,还有更多的桥。有人跨了一辈子桥,也没跨完自己的桥。

好些人走在桥这边,望着桥那边发呆。走过去的在桥对面高兴地笑着,过不去的还在这边干巴巴地等着。桥头站满了人,挤得头上汗直冒。有的像抓救命草一样想急急地窜到桥上,有的紧闭着嘴拥在人群里。涌到桥头的人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垂头丧气。谁都想早早过去,可谁都过不去。桥太窄,要过去得小心翼翼地往过挪。有些挪半步,就到对岸了。跟不上半步,搞不好就掉了下去。掉下去,没人捞。好些跟在后面的人还庆幸:总算掉下去一个了。然后事不关己地继续往过挪。过桥的心情和走路不一样。路上宽敞,谁前谁后都一样。可过桥的时候,谁都想早点过去。有的恨不得插上翅膀飞了过去。可过桥不是谁想过就过的。得排着队挨着来。开始,还有人按规矩排队等候。可后来,有人一看势头不对,便夹塞过去了。他夹塞的时候,老老实实排队的人只是愤怒地瞪了他几眼,谁也没有说话。那人见没人言传,便讪讪一笑溜了过去。他过了桥,后面的人被甩在了后面。一个人夹塞过了桥,后面就有人跟着夹塞。谁都知道排队的苦处,也知道夹塞的好处。于是,有人顾不了许多,一个劲地往前窜,直到过了桥。夹塞的过去了,后面排队的就迟了一步。一迟不要紧,关键是等的时间又长了。谁知道啥时候才能轮到自己过桥?

一条羊肠小桥,停住了好多人走路的步伐。

但在路上,还有人继续往来赶。

古灵州·唐墓群

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都是心头无法忘却的一种寄托。就像德国诗人海涅那样,在流浪的心痛中仍在爱着自己的家乡。

把一种广角镜头伸展开来看灵州,十里烟波的时空交织着这座古城凝重的沧桑。兵戈交锋与戍边镇守的历史延伸着古灵州几易其址的苦涩与选择,也将现在依稀能勾起人留恋与记忆的青砖城墙蒙上一层神秘。若不然,后来者登上现在唯一的古城墙也不致临风吟哦,心生感慨。只要是这块土地的子民或者目光投递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存在的、失去的、风蚀的、淹没的、流传的所有古灵州故事都有种亲切,并发自内心地用一种方式来呵护、来保护,就像祭祀先祖时的肃穆那样。尽管时过境迁,漫长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纷争与战乱,尽管人来熙往,古灵州的十里烟波被填埋一空,城垣被烧焚殆尽,但在人们心灵中,除了隐痛便是倍加珍惜。因为沉淀在每一个过世者和现存者心中的历史底蕴和相关故事比现实要丰富得多、感人得多。无论翻开有关灵州的古籍珍典,还是与老辈人促膝相谈,古灵州的历史真实足以让居于西北一隅并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们不断地寻觅。那本记载古灵州历史的《嘉庆灵州志迹》虽不能包罗万象,但从时任知府的杨芳灿的记录中看出,古灵州不仅文气溢人,更是民风淳朴。在这个拥有三十六堡的小城遐想中,文昌、火神庙和茶肆药铺一应俱全,古香古色,古风飘逸。那颇具考究的飞檐雕廊,那富具传统的书院教化,无一不让人垂慕三分。外来者尽可以用一种异样的目光和说法来挖苦他、小看他甚至贬低他,但树于灵州人意识中的家园意识、历史情怀却不能剥夺。人们虽然从官家文本中看到的是零星的傅氏人家、翰道冲等本地灵州人,曾官及上士,位极一时;也看到唐肃宗李亨北上灵州登基的岁月,指挥平定“安史之乱”,重振起一个王朝的奇迹;也看到党项人李元昊设立东平府,怀持并吞八荒之心构建一个西夏国的雄心壮志……一切的历史在人们的记忆都成为过去,而唯独泯留于人们心中的却是一份宗教式的内心承载与信念。这笔无法抹去的记忆就是一份历史财富,就是一种伫立于人类心灵间的精神。没有哪一个人物在背叛历史中敢于孤注一掷地去告别、去毁灭。因为历史不会重演,也不会重新降临。

有这样的意识,灵州人容易怀古。他们不会像有些没有历史底蕴的人们那样凭空编造几份传说、几个仙境故事就可以为自己所居的城市增添几份迷离。相反,他们却用深厚的忧患隐痛来诉说古灵州的种种真实。已经八旬的老人朱泽对人叙述描绘古灵州时,用一种虔诚追慕的宁静超脱语气来讲述昔日灵州古城风貌。在他眼里,古灵州自然怡静的民风和布衣百姓的追求是那样地贴近而贯通。即使在战乱兵戈与诸侯割据的纷争中,古灵州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安宁。登城墙、看阁楼、远眺古城,四野茫茫,旷古雄风,遥可观三十六形胜,俯可察乡情民意,仰可听天籁斯声,近可闻萧萧西风。古灵州方圆十里的小城周围,苇荡阵阵,鲈鱼四跃。无论春夏秋冬,这方水之洲上的城堡承前启后,思接千载,任凭历代兵家伐争,兵戈相见。而城内安宁有序,紧张中见从容。股股浓烈的求学氛围令灵州人在完成游牧生活后显得十分镇定。城外水光潋滟,护城河深沟宽壑不知阻挡了多少外来者的攻击……老人在叙述间的语气充满自豪,也怀带忧患。后来当我娶妻生子之后与我年迈的岳父再次攀谈时,岳父神情上的凝重再次证实了灵州人怀古情深。岳父曾多次为我讲述古灵州的过去,那些在历史扉页中不起眼但对灵州有过影响的每个人物,那些本该存留史册但为后来者疯狂烧掠的暴行,以及一些本不该发生但仍被毁灭的情节让我这个隔代的人蓦然生出种种与老人一样的休戚凝重。

这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这是一个人群的精神所在。

历史在传承延续中一步步告别原来的样子向另一个方向行进,但他的灵魂骨骼却能在香火延续中继续传衍。这就如同我所见到的十里香油坊,在青石阶的履痕中仍能闻到千年前的油香。这是一份难得,也是一份珍贵。在我眼里,没有历史底蕴的支撑,即使再繁华的时代也是一种浅薄;没有对历史深沉的责任认同,即使再充分的理由也无以改变其虚张的本质。灵州城是如此,灵州人更是如此。不论是先前的迁徙者,还是后来的杂居者,有关灵州的议论远远胜于其他城市。尤其在西部偏远地区曾经作为党项民族的权力基地,灵州更有一种神秘与特殊,需要有人像破解谜团一样去诠释她、解释她。包括她的从前、她的经历以及她在历朝历代中的战略地位、文化倾向、人群氛围等等。破解这谜团不仅需要历史文物的映衬,不仅需要人群流传的诠释,更需要一份责任式的发现和保护。缺失责任意识,古灵州只能作为一种符号让人渐渐遗忘,如同一株小草,任凭风吹雨淋。缺失保护,古灵州只会成为失忆后的一份残缺,让人无从想念过去和展望未来。

于是,在灵州古城渐渐隐没的废墟之上,不管哪一个年龄段的人群,总有那么一些有着寻根精神的凡夫俗子执著地追寻着昔日灵州的踪迹,追寻着古灵州的辉煌与阵痛。尽管引不起一些权贵者的态度认同和支持,但作为一种责任,古灵州的历史寻根仍长久地弥漫在灵州人的心头。即便有很多人已经在淡忘中过起了乌衣巷深的平凡生活,即便有很多人对古灵州的兴趣已转移到了对经济利益、生存状态的追求上,即便现代交通纽带将灵州城远远地抛弃在一种空城的尴尬,但生长在灵州人心底的根却未被拔去。从已发现、已收藏的文物文卷中,灵州的雏形还依然保存。尤其是在她辖区内的水洞沟遗址、明长城、横城古堡等外部形胜的踪迹足以让灵州人自奋。那是人类发祥的区域,那是兵戈相见最重要的战略要塞。无论是传说中的岳飞扫荡黄龙府、大战金兀术于狼皮子梁还是穆桂英统兵于此摆下天门阵,无论是史书上记载郭子仪征战南北定天下、迎皇统、还是范仲淹驱马横山对峙灵州;无论是成吉思汗血祭灵州城还是山西大槐树后裔迁徙灵州,自秦以来,灵州境内的战事纷争,政事更迭,郡县交替,移民迁居,都随着一条河的上下起伏来回涤荡。一座在中国古代疆土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城池伴河之洲左右摆动,伴河流冲刷上下更址。在她被黄河之水三次冲淹而迁址城池的过程中,有关每一时期古城变化的消息已随历史湮没,而城池的延续却如树根一样深植于每一位与灵州休戚相关、命运相连的人的生命中。没有过多的辩解和表白,只有平静地面对和承受。古灵州在金戈铁马的冰河流淌之间,其疆土由相当于省级领域的郡制而下滑为如今的不足一县的地步;其权力地位也从千年前的政治中心而至今天的县级市。古语有云:“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在李元昊治下的东平府曾囊括了今天包括甘肃、陕北一带的宁夏半壁江山,如今只剩得博弈残留的只疆片土,而灵州也成了灵武。

这是谁的责任使然?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

于是,我们在追寻的道路上去解谜底,也去追寻每一次灵州振兴与破败的根底。可这样的发现太少,这样的机会太少,以至于我们很麻木于自身的嬗变和对历史的漠视。这如同我们迷失了方向还有种欢乐的心情。

公元2001年7月,我作为一名公务员被借调到另一片曾经是古灵州属地的地方工作。在这片名叫吴忠堡的地方工作,我陌生得像被圈进了一个羊圈。除了偶尔的咩咩叫之外,便是高楼大厦,无以融进的陌生。为了尽快了解这片土地上的风物人情、历史渊源和人群构成,尽快地熟悉和掌握这片土地的前因后果、旧世今生,我像抓一棵救命草一样找来大量的典籍档案、地方志进行阅读。可越读,越有种怀疑。在吴忠志中,她的描述与古灵州的古迹相差无几。除了数字上的不同和几个乡党人物提升经历的不同外,其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与我所读过的灵州志相去不多。后来我返乡回访灵州忘年老友时,长辈们告诉我,吴忠堡过去就是灵州的三十六堡之一。现在的吴忠城有可能就是过去古灵州在明朝之前的故城。

寻根的发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过去只凭只言片语的案牍阅读和井底观天式的自我认定是那样的可笑而愚蠢。于是,我在承受种种内心不适的情况下,有种爱上羊圈的感觉渐渐让我融入到这个城市深处,并极力地用自己的发现来填补深入城市后的虚张和浮躁。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小窗幽记)

    中华国学经典(小窗幽记)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山水的启迪

    山水的启迪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长篇散文。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世神武

    一世神武

    黄金大世将临,天骄争雄,诸王神战!被风眷顾的少年,战天骄,斩雄主,杀出无敌路,凝聚无敌势!这一世,我天纵神武;这一生,我不弱于人。几个有血有肉的少年;一段有笑有泪的故事。邀诸君共赏。
  • 你真是个小呆瓜

    你真是个小呆瓜

    “注意!!注意!!前方狗粮大波来袭,请拿好碗来盛”。坏人不是没有好的一面,只是在黑暗中,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不要模仿文章中的事件哦。因为,都是虚幻的。不然,出危险了,爸爸妈妈会伤心的。
  • 男性安全营养全书

    男性安全营养全书

    本书从男性必需的营养物质,饮食与美体,饮食防衰老,饮食提高性生活质量,营养需求及注意事项,职业男性的饮食调养,男性常见病的调理,以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等方面,全面周到地介绍了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
  • 地空导弹科技知识

    地空导弹科技知识

    武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军事枪械、弹药火炮、装甲战车、舰艇航母、航空航天、导弹武器、前沿武器等现代武器的各种类型和品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和系统性。
  • 请夫人手下留情

    请夫人手下留情

    云辰是整个东煌都不可言说的禁忌。都说玉面将军云辰,少年成名,骁勇善战,文武双全,乃东煌第一战神。嘉懿十七年,云辰与北风国三皇子上官骞莫合谋,通敌叛国,里应外合,致使雷州十三县尽数陷落敌手,哀鸿遍野。最终,云月骑副将云易带领云月骑剩余众反扑,以双腿残疾为代价,亲斩云辰于虎跳峡一线天,戴罪立功,保全了云月骑残将。但也改变不了云辰叛国的事实,昔日东煌最强之师——云月骑从此被订上耻辱柱,一蹶不振。东煌国力亦因之大伤,自五国之首跌落尘埃。慕北从地狱归来,浴血重生,此生惟一夙愿——剑斩仇敌,马踏北风,复我失地,扬我国威!
  • 影帝的小富婆

    影帝的小富婆

    身为富婆的乔钰琪啥也不愁,就愁什么时候可以找一个人解决终身问题,挑来挑去结果有一个人上门来“你看看我怎么样?考虑一下我呗。”“我们熟嘛?”“都一起生活一个多月了,你说熟不熟?”“不熟,影帝大大,出门左拐,随便把门关了,好吗?”结果一不小心就被拉去扯了证,婚后乔钰琪在愁怎么把这个狗男人甩了
  • 暴富秘籍

    暴富秘籍

    老板!美女~快进来看大师书写那些一般人都不知道的世界秘密!
  • 赤氏家族

    赤氏家族

    男同志就不能混女频么,严肃的喜欢就不能够是喜欢么。
  • 拳倾三界

    拳倾三界

    青年高风无意中进入被天界大能封闭了千年之久的密境,他原本穷困潦倒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经过顽强的拼搏,他不但一次又一次的将对手和困难彻底打翻在地,轰出了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将自己的威名传遍诸天万界,获得了无上的权利与荣耀,还俘获了心爱之人的芳心,最后和心爱的人站在了宇宙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