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8300000008

第8章 秦汉科学大家

张骞

张骞(?~前114),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地理学家。

汉武帝时,北方的匈奴不时侵犯边境,掳掠人畜,毁坏庄稼,对汉王朝构成一大危害。为了巩固边防,减轻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各族,共击匈奴。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肩负着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的政治使命,带着100多人,踏上漫长的征途,向西进发。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凿记载的最早一次探险和旅行。张骞一行,从长安出发,走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经河西走廊,被匈奴所获,拘留10余年,直至元朔元年(前128),才乘机逃脱,继续西行,取道于天山南麓的车师(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从那里穿过沟通天山南北的重要交通孔道,进入焉耆,再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然后经康居(在今锡尔河流域),到达大月氏。当时大月氏已吞并了大夏,在那儿安居乐业,无意于进攻匈奴。张骞不得要领,决定回汉。元朔二年(前127),张骞一行踏上归途。为躲避匈奴势力,他们决定改变路线,由来时的“北道”改走“南道”。从大月氏出发,越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向东行进,经过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在进入羌人居住地时,不幸再次被匈奴骑兵俘虏扣留。一年后,单于死,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出,于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这次出使前后共历13年之久,回来时仅剩二人。

元朔五年(前124),张骞以随军校尉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出战匈奴。由于他熟悉匈奴的地理情况,知道水草分布和交通路线,使汉军粮食供应充足,兵强马壮,从而保证了这次出击很快取得了胜利。因从军有功,被封为博望侯。

张骞第一次西行时,在大夏曾看到蜀布和邛竹杖,闻知来自身毒(即印度),他根据方向和道里推测,身毒离大夏不会太远,由此他向汉武帝建议通“西南夷”,前往身毒,再取道大夏,以寻求通往西域的途径,避免匈奴袭击的危险。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出使西南夷,从西蜀犍为(今四川宜宾)出发,派使节分成几路,经马龙(今四川茂县)、艹作(今四川汉源)、徙(今四川天全)、邛(今四川西昌)等地,向西南进发,以寻求通往身毒的道路,结果都为各地方的少数部族所阻,终不能通。但是这一次探路,为尔后通“西南夷”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毕竟完成通“西南夷”的事业,在今四川西南部及云贵一带设置郡县。《史记·西南夷列传》和《汉书·地理志》等记载了当时西南地区的一些地理知识。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通西域,主要是联络乌孙,夹攻匈奴。这次出使,不仅随员、物质成倍增加,而且还带着许多“持节”副使同行,以便沿途派往各地;同时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汉朝已赢得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河西走廊,已经在汉的统治下。所以,张骞一行顺利到达乌孙,并把副使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和身毒、于阗、扦弥等国。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拜他为大行。第二年,张骞因病去世。但他分遣的副使都圆满地完成任务,和各国所派的使节一道回到汉朝。从此,汉同西域、西亚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通西域的地理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在陆上至少已达到罗马的东缴。《史记·大宛列传》主要是根据张骞的报告写成的,书中对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经济性质、人口、兵力、风俗、物产、贸易等都有所记载,如它记载大宛:“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扦弥,于阗。”这是我国文献对费尔干纳盆地地理情况的最早记载。书中还对西域水系等自然因素有极粗略的认识,如它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南下,其南则河源出焉”。西海指咸海,盐泽即罗布泊。这种认识对后代影响极大。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丝绸、养蚕术、漆器、铁器和冶铁术等相继传到波斯、印度等地。汉朝的先进文化,也对西域各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优良马种和葡萄、苜蓿等植物则从西域引进中原。

张骞通西域,历经艰难,历时10余年。他刚毅坚强的性格和胸襟开阔、待人诚恳的宝贵品质,深受各族人民爱戴。他去世后,汉朝派出的使者“皆称博望侯”,汉使所到之处备受信任和欢迎。他的封号,成了汉朝使者的美称。

蔡伦

蔡伦(61~121),字敬仲。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人。

蔡伦家乡地处长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谷之乡。他出身于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长辈种田。汉章帝刘妲(56~88)即位后,派人至各郡县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永平十八年(75)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宦者,时年约15岁。当时幼年宦者须习字读书礼,蔡伦因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76)任小黄门。此后他作为黄门侍郎而掌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就座等事。蔡伦初入宫时,章帝妃宋贵人所生皇长子刘庆被立为太子。次年梁贵人又生皇子刘肇(79~105)。正宫窦皇后因无子,遂指使蔡伦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逼令她自杀,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梁贵人,强夺刘肇为养子且立为太子,梁贵人忧死。章帝卒(88)后,刘肇10岁登极为和帝,由窦太后临朝(89—97)听政。蔡伦因替窦后尽力办事,即被拔升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刘肇左右,备顾问、掌理文书,凡下达诏命或百官奏章悉由其传递,能出入宫禁。此职权力极大,能参与军国机务,秩俸二千石,与九卿同等。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即始于此。

窦太后无视幼帝,愈益骄横,永平九年(97)卒,和帝亲政,废其太后尊号。永元十四年(102)和帝立邓绥(80~121)为皇后,蔡伦旋即投靠邓皇后。他见邓后喜欢在纸上舞文弄墨,乃自请兼任尚方令。尚方令为少府属官,俸禄600石,主管御用刀剑及诸器物,与中常侍高位本不相称,蔡伦为投邓后所好,甘屈尊兼就此职。元兴元年(105)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两年幼帝再卒,邓后乃立13岁皇侄刘祜(94~125)嗣位,是为安帝。刘祜为清河王刘庆之子,即位初期(105~121)由邓太后柄政,故蔡伦又得重用。他不但是中常侍,且被太后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封地在今陕西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封侯后不久,约于元初五至六年(118~119)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从此他成为邓太后首席近侍官。他的特殊地位使他不但能随时与皇帝接近,还能与皇后、皇太后接近,受到满朝文武奉承。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时,建光元年(121)邓太后卒。安帝亲政后,因蔡伦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其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皇位继承权,乃敕令廷尉审讯蔡伦。他自知死罪,遂自尽而亡。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宦46年,先后因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太后而节节上升,位尊九卿,身居列侯,然以惨死告终。他在这方面本不光彩,但他在兼管尚方时,却因作出推动手工业工艺发展的事而得以留名于后世。

蔡伦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这段话有近代考古发掘实物为证。当时所造器物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确是精工坚密,堪为后世仿效。说明蔡伦在兼任工官时亦尽心尽职。尚方令这项工作使他对工业技术发生兴趣,他每有空暇即闭门谢绝宾客,亲至现场作技术调查,掌握了有关工业技术知识。他的创新精神,对发展当时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此时制造的钢刀以炒铁为料,经多次锻打而成百炼钢。但他对工艺技术的最大贡献在造纸方面。先秦时中国书写纪事用的是竹简、木牍及缣帛。但简牍笨重,丝织物昂贵,均不便使用。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需要廉价易得的新型材料取而代之,为此人们作了各种探索。

早在西汉(前206~25)初就已有了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前179~前141)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前141~前87)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纸技术得以继续发展。邓皇后因喜欢文史及纸墨,曾令各州郡勿贡珍品,“但岁贡纸墨而已”,说明公元102年前各地已生产麻纸进贡。凡帝、后喜欢的,蔡伦都在尚方精制。他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纸更好的纸。为此,他总结前代及同时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邓太后嘉其能,从此造麻纸技术在各地进一步推广。蔡伦在主持研制楮皮纸时,完成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并扩充原料来源、革新造纸工艺。皮纸的出现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蔡伦正是这项创新的倡导者。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元初元年(117)邓太后鉴于内廷所藏经传传抄多误,乃诏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等人于东观校订,令蔡伦监典此事。东观是洛阳宫内藏书及著述之所,蔡伦领衔率这批学者校订,是为了向全国提供经书的标准文本。这次校订经书的工作,是朝廷提供钦定经传纸写本的开端。因完成后要将所抄副本颁发各地方官,从而形成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有力的工具。东汉纸于20世纪时在西北地区也曾出土。中国造纸术起始于西汉,在东汉时期打下坚实基础,至魏晋南北朝(3—6世纪)获得发展,且开始向国外传播。东汉在造纸史中是承上启下的阶段,蔡伦就是在这个历史阶段成为促进造纸术发展的关键人物。

贾逵

贾逵,东汉时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曾任左中郎将、侍中领骑都尉。他对后汉《四分历》的制定和历法的进步有重要贡献,在《续后汉书·律历志》中专门有贾逵论历一节。

贾逵考察了汉初行用秦之《颛顼历》和太初元年行用《太初历》以后200多年间的朔日天象,发现很多朔日误置在上月末一日,也有误置于二日的。到公元85年行用后汉《四分历》后,朔日误置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从天文学上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朔望月长度太大,误差积累;另一是月行不均匀,时快时慢。对于第一点,《颛顼历》和后汉《四分历》的朔望月长度是29.53085,《太初历》是29.53086,而实际上只有29.53059.后来,刘洪的《乾象历》改成29.53054就较为接近。这一因素是长期积累的,30年约差2小时,所以当时人们还未认识到此点。贾逵明确地指出了第二个原因,即月行有迟疾。这一因素是周期性的,一个月内最大积累误差可达8.9个小时。他充分肯定了李梵、苏统从实测中发现的这一现象;并且指出了每月运动最快的地方要向前移动3度,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指出月亮近地点的运动。由于贾逵的建议,在刘洪《乾象历》里首次考虑了月行迟疾来求朔望时刻和朔望时日月的经度,使我国历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参见本编第四章第一节的历法分期)。

贾逵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建议在浑仪中加黄道环。因为日月循黄道,用赤道浑仪不能很好地测量日月运动。这一建议开创了我国仪器发展的新道路,汉代灵台上首次出现了黄道浑仪,后来因为黄道环与周日运动不协调而被省去,但到唐代李淳风又再次发展起来。

同类推荐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李白传

    李白传

    李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古代诗人,他深受人们爱戴,被尊称为“诗仙”。李白的经典诗歌作品传诵众口,妇孺皆知。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个性,跟他的艺术特色一样令人企慕,让令人津津乐道。《李白传》是当代著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先生根据诗人作品展开撰写的一部作品。该书不仅立论严谨坚实,而且文笔省净利落、气脉畅达,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
热门推荐
  • 点燃生命的火炬

    点燃生命的火炬

    对于生活中那些习惯抱怨的人,人们常会对他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而获得奖励和晋升。点燃你生命中的火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吧。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剧院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剧院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辅助不算挂

    辅助不算挂

    一个小青年,穿越到仙侠世界愉快修真的故事……(前期非纯搞笑的无效剧情)
  • 九尾猫女爱上我

    九尾猫女爱上我

    想知道吗?来小说里面揭开这一切的谜语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序列4号

    序列4号

    一个从牢笼中逃出的孩子,拥有倾世的才能,但是眼下之急是.....他能不能从这个“牢笼”中活着出去,自由与囚禁,哪个是未来?
  • 请君梦中游

    请君梦中游

    历过波涛三五重,谁知浪静人无声。荆非站在坤荣古树下,放眼望去金光透叶万里烟波翠,远处妖乱汹涌如浪潮。有些人,难忘却,有些愁,理心头。绿荫下寻处心安地,游太虚趣事二三两,昨日梦中花,如今已凋零,花落又重逢。
  • 网游之跟班杂记

    网游之跟班杂记

    “哼。我不干了!凭什么我就是你跟班?!凭什么我就得为你跑前跑后?!凭什么我就得为你骗财劫色……”一个眼神扫过来……“好嘛,我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娱乐下大众,开心下自己……”转身,捂脸,泪奔,为嘛我就这么没有骨气啊?!为嘛我就是天生当跟班的命阿?!哼。等着瞧吧,等我发达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把你pia飞!!众:姑娘,我们能到你发达的那一天吗?!绾夏:……
  • 爱情絮语之激情青春

    爱情絮语之激情青春

    我们的青春,是个性张扬的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情感之花盛开的季节,是爱情横冲直撞的时候。青春的我们在梦想里编织一个有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然后,在现实中寻找一个可以寄托爱情的白马王子,我们为这个“王子”写日记,写情书,送礼物,做傻事,我们的激情,就在那样的懵懂的岁月里忽然燃烧,再随后,慢慢成灰烬……
  • 青铜龙的冒险日志

    青铜龙的冒险日志

    本书讲述的是一条青铜龙复兴龙族的故事。假装分割线······伪DND背景、设定,杂糅了部分传说、魔兽和其他游戏的设定,以及一些作者的魔改。轻松流路线,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又及:需要收藏和推荐票啊,谢谢大家了。呵护一下新人幼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