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55800000006

第6章 不仅仅是价格战——吉利品牌管理

注重品牌的价值

合资就像是引诱我们抽鸦片。品牌掌握在谁的手里,核心的技术就掌握在谁的手里,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里。

——李书福有关国外汽车巨头合资的观点

企业品牌的价值在于使其所有者在未来获得较稳定的收益。品牌是公众认识产品的一纸名片,是无价的财富,更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助推器。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大迁移,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但与拥有自主品牌相去甚远。在全球范围内,Made in China到处可见,却在商品上找不到中国企业的踪影,中国制造,走的是品牌缺失的道路。

缺乏品牌的企业凭借价格生存,一旦没有了价格优势,就失去了竞争力。相反,一个成功的品牌使企业、消费者甚至竞争对手都能从中获利,在为这个企业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塑造整个行业的形象。

创业伊始,吉利以低价切入市场,然而随着性价比优势的不断变迁,降价再也不能成为吉利求生保质的杀手锏。

在实行战略转型之前,李书福为了保证价廉的优势,不得不一再压低零部件的价格,这让供应商有些喘不过气。如此一来,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会越来越差,服务也每况愈下。到2005年,李书福发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吉利汽车慢慢开始不赚钱了。汽车配件、钢铁等的价格一涨再涨,但是汽车价格不涨,低价车的利润变得十分薄弱。这个时候,吉利已经陷进了“低价—劣质—更低价—更劣质”的恶性循环之中。如果不及时从这个泥潭中脱身,“吉利的品牌会毁掉,企业也会夭折”。

因此,战略转型势在必行,李书福表示:“首先就要抛弃以低价取胜、惯打价格战的竞争战略,转而打技术战、服务战、品牌战。”

然而,李书福在提出战略转型,摆脱价格战,实行品牌管理时,并没有得到吉利上下的支持,反而遭到吉利内部的强烈反对。吉利内部员工认定价格战,对技术战、品牌战、服务战没有信心,觉得战略转型方案在吉利无法开展,普遍认为李书福这一决策是一场胜算渺茫的战略冒险。

为表达决心,李书福亲笔书写《宁波宣言》,甚至将原来的厂房推平,将原有的设备、模具等统统扔掉,为吉利断了“退路”。之后,他买进了瑞典的机器人、日本的模具以及韩国的焊装生产线等现代化设备。

李书福之所以偏执地贯彻品牌化策略,甚至不惜断臂求生,缘于他看到了实施品牌化对于吉利的迫切性。然而,转型往往会带来阵痛,从价格战到品牌战,吉利经历着壮士断腕的挣扎。

实行品牌战之后,吉利宣布提价20%~30%,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大幅度下滑。转型前吉利的月销量峰值高达3万多辆,如今却滑到五六千辆。面对这接踵而来的代价,李书福开始在品牌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他重新梳理了吉利的产品线和品牌线,制定出“多品牌战略”。并为这一战略设置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为2007—2009年,目标是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第二步为2010—2012年,目标是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第三步为2013—2015年,目标是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

“多品牌战略”不仅让吉利顺利度过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而且吉利因此完成了初步跨越。吉利汽车廉价、低档次的固有印象通过李书福大刀阔斧的战略转型,通过吉利上下的艰苦努力,终于得以扭转。

吉利规划的三大子品牌——全球鹰、英伦、帝豪2008年在上海车展的同台亮相,以及熊猫的上市,意味着吉利“多品牌战略”初具雏形。

到2010年,李书福为吉利的“多品牌战略”设定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已经转型成功,第二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李书福是一个明智的商人,他能适时地为吉利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选择价格战是为了占领市场,如今抛弃价格战是为了更长久地占领市场。尽管他的决策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认同,但事实胜于雄辩,他的执著让理想变为现实,也让吉利具有了走出国门的“品牌力”。

案例1·性价合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然而在市场上,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并心生疑惑,车市的价格体系和它所围绕的“价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价值的自然回归,还是价值的下降?

对于企业,产品质量一直是生死攸关的分水岭,即使是百年老牌,仍然不能博得消费者对其产品的绝对信任。一旦消费者发现他们所购买产品的价值下降或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时,就会抛弃它,即使价格低廉也无法让消费者购买。因而,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源。企业若想长久地占有市场,就要守住质量关,精益求精,不断进行质量改进。

李书福一开始进入汽车业就上演了一场降价风暴,同时也为吉利在壁垒森严、格局已定的中国汽车业赢得了发展的间隙。在他看来,中国汽车高昂的价格是不合理的,汽车厂商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也不合理。

在人们的种种怀疑和猜测中,吉利渐渐成长起来。李书福无不感慨地说:“吉利刚刚进入汽车领域时,有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等到我们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吉利拿不到生产许可证;等我们拿到了生产许可证,担心又变成了吉利汽车质量不好;等吉利汽车的质量被消费者接受后,又担心吉利造车不赚钱;等吉利实现了赢利,又开始担心吉利生存不了几年……总而言之,就是不相信民营企业能在汽车业有一番作为。”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是吉利的一句经典口号,也是李书福的造车理念,它支撑着作为民营企业的吉利不断发展壮大。这句话蕴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车,所以首先车的价格要低;二是汽车质量要好。既要求价格低,又要求品质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李书福却以他的偏执智慧成功践行了。

以低价销售质量上乘的好车,这似乎违背传统营销理论。按照传统营销理论,任何产品的开发和经营都需要先对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再根据企业资源和市场的饱和程度确定目标市场,最后再通过一系列的营销行为对市场进行定位。

李书福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而是对消费汽车的边界进行了重新界定。把原本被排除在外的普通大众考虑进来,并作出造“性价合一”的好车的承诺。

颠覆市场的固有规则需要魄力和智慧,需要做到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并且敢为他人先。虽然在许多业内人士的眼中,李书福造车的激情远远大于理性,但他清楚,没有理性的思考就等于将亲手打造的吉利毁于一旦:汽车迟早会成为国人的代步工具,这是由国际汽车发展规律决定的。

“汽车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作为厂家,我们有责任培育大众的汽车消费市场。我想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消费时代就不可能真正到来。国外很多年轻人十六七岁开始买旧车,赚了钱之后再买新车,市场、商家培育了他们这样的消费过程。在我国,要进入类似的轿车消费时代,也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李书福的这番言论诠释了他对培育大众轿车市场的理念与责任。

“造国人买得起的好车”并不意味着吉利造的汽车质量差,“性价合一”,要求价格要比行业同样性能和装备的汽车低,但在品质方面不能偷工减料。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质量这块基石,即使吉利汽车的价格再低,也没有消费者愿意买账。“性价比”保卫战是吉利保持长足发展的关键。

今后决定市场胜负的将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战,而是性价比之战。吉利汽车要真正做到“物超所值”,就必须进行一场性价比保卫战。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是一条不变的规律,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最终将导致汽车厂商做出“偷工减料”、“偷换性能概念”、“降低质量、服务标准”、“降低性能标准”等不良行为,危害消费者的利益,其结果只能是由汽车厂商来“埋单”。

李书福在吉利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去博弈低价,而要坚守承诺,‘不打价格战’,通过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市场,同时,明白无误地告诉消费者,吉利在不打价格战、保证性能和品质的前提下,仍然要在‘性价比’上保持绝对的优势。”

市场的占有是一个复合词,质量是王道,价格是杀手锏。除此之外,也离不开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如果样样俱全,则对市场的占有指日可待。吉利在保有价格优势的前提下,质量也一再被提上议事日程。

从2007年起,吉利进行战略转型,开始新车型的研发,打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的旗帜。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前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型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吉利以前习惯于价格取胜,然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抛弃粗放式经营,要考虑到能源和环保能力,也必须考虑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

战略转型之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一定位被“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所取代,但是将重心放在汽车品质上这一理念不会改变。李书福强调,千万不要把“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理解为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就是低端车,这不符合吉利现状,更不代表吉利的未来。

安全、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李书福不能让吉利在这个方面落后于人,这是汽车企业努力的方向。

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曾经说过,吉利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已经在汽车发动机、制动器、转向器、变速箱、电子电器控制以及车身设计、前后桥等领域获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并且还取得了包括自动变速箱、CVVT发动机和EPS等方面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他对吉利实现“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信心满满。

2007年8月18日,吉利全面引进世界首创的智能化汽车行车安全技术产品——汽车爆胎检测和制动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有效地规避了汽车因为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指数。

2008年1月的底特律车展,吉利发布重要技术成果,其汽车爆胎监测和制动系统已经在世界141个国家申请注册专利获得成功,它的节能技术成果也远远高于公布的科技成果。

从2008年到2010年,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自主品牌车型参加C-NCAP碰撞测试的共有39款,只有5款车型获得五星,而吉利就占据2款。

2011年7月,在C-NCAP公布的2010年第四批车型C-NCAP评价结果中,帝豪EC7系以46.8的高分获得五星安全认定。迄今为止,这个分数是我国自主品牌车型在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的最高分,甚至超越了通用、大众、丰田、本田、福特等在华合资企业旗下的众多车型,成为中级车的“安全王”。

吉利自主研发的GSG怠速启停技术系统,能够使汽车在拥堵的市区的节能效果达到10%~15%,实现了“越堵越节能”的神话,并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对城市的噪声污染。

……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以及造全世界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是李书福的不懈追求。他坚信,吉利汽车对于世界汽车先进技术水平要保持总体跟随的策略。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长达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和方向,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吉利汽车总体上要跟随大规律走,但是,也要有局部的突破和超越。李书福把吉利的发展重点落在安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突破上,他期望以此实现吉利汽车的后来居上,甚至全面领先。

这些丰硕的成果昭示吉利的辉煌成就,“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已经渐渐成为现实。李书福这样感慨:“我们吉利有一首歌曲,就叫‘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这个美丽的追求是有目标、有方向的。现在我们要造最安全的、最环保的、最节能的好车,要让吉利车走遍全世界,这个是我们的使命。大家都围绕这个使命去做工作,我想这个使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案例2·汽车≠洋图纸+中国造——“中国创造”是硬道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才是企业的主要特征,杰弗里提出,“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持续创新是企业取得持续成功的不二法门,只有坚持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而走出“低成本依赖症”的阴霾,由“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

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口号是“引进、消化、吸收”,目的在于抵制进口,期望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中国现代化的汽车工业。但是在引进的同时,也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汽车市场几乎完全被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洋品牌所占据。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味地企求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技术,而没有自有技术,就很难在世界立足。

中国的汽车产量中包含了欧美、日本等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国产车十分有限。中国汽车工业要想做强做大,首先必须确立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和体系,即适应中国国情的、能突出中国材料优势的技术标准和体系。同时,要将标准和专利相挂钩,将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到底。

具有知识产权的自有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水平,同时还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进行汽车组装是劳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则是劳心。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得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有技术。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核心技术总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但也不是没有道路可循。

掌握核心技术至少有两条路可行:一是通过购买,合资也是购买的一种;二是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李书福认为,只有自主创新才是正道。他表示:“汽车合资就像引诱我们抽鸦片。品牌掌握在谁的手里,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中国人把什么都交出去,最后什么也得不到。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品牌发展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一是市场边缘化,中国汽车市场9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的品牌占领;二是技术边缘化,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合资道路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的技术。”这番言论发人深省。

对于民营企业——吉利来说,技术突破、自主创新才是生存之道。李书福和吉利的努力卓有成效。在中国汽车业界,吉利是唯一的自动变速箱AT的生产商。

2002年左右,在中国,只有德国大众建立了一个自动变速箱厂。国家计委意识到自动变速箱对于汽车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曾经投入8个亿,组织数百名专家让上汽和天汽分别研发。但是由于这件事情难度太大,而且即使研发成功也不具有竞争力,于是两三年后就停了下来。

李书福也意识到自动变速箱对汽车的重要性,如果汽车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就好像一个人缺少了一条腿。于是,他把那些专家找回来,与之商量吉利研发自动变速箱的问题。得知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并大概需要投入1500万~2000万元的资金时,他认为可行。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这些专家请到吉利,成立变速箱公司,开始进行自主研发。

2005年,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制成功,并被装在“自由舰”上。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吉利的自动变速箱已经得以改善。2006年,吉利的自动变速箱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鉴定,荣获“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评价,并获得中国汽车行业唯一的技术进步一等奖。吉利又相继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速、六速手动变速器和三挡、四挡自动变速器。这些技术,很多都是中国首创,并且直追国际先进水平。

李书福感慨:“吉利的出现确实把汽车从神坛上拉下来了,使它离老百姓越来越近,确实把中国的汽车走向了普通民众。但是吉利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一点,我们还在努力,我们希望吉利能够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作出贡献。我们要承认合资企业确实给中国的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帮助,但是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汽车工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要想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必须要从根本上形成一支人才的培养培训系统,形成一套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系统,而不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

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不是简单的“洋图纸+中国造”,需要走出别人的阴影,做出自己的特色,实现创新。无论任何时候,企业要保持竞争力,都离不开自主研发和创新。实现“中国创造”,做民族品牌,这是李书福一直追求的目标,他的信念是:中国汽车制造的终极真理,就是一定要制造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就是一定要创造出具有真正中国血统的“中国制造”!

吉利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2005年“中国创造奖”评选揭晓,吉利荣获“最具创造力企业”的称号。在知识和技术创新上,吉利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30项新型实用专利、37项外观专利,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闯出了一条道路。

200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的汽车产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吉利汽车却逆风而上。李书福在2010年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提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深刻地暴露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并且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产生利润,这种外销模式必然会遭受重大创伤。他认为,中国产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中国必须马上改变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实现“中国创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汽车制造商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正如李书福所说:“自主创新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像小学生描红、练造句、写短文一样,刻苦地练就基本功。只有把每一个零部件的技术研究透彻,只有先简单后复杂,先学走路后学跑步,才有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才能形成持续、有效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8年1月,吉利的BMBS技术——爆胎检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在北京进行了现场演示。之后这项技术在美国底特律车展上引起了轰动,李书福因这一技术荣获唯一的技术奖项。北美车展组委会主席卡尔·加里亚拉是这样评价的:“节能、环保与安全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北美车展见证了一个汽车企业两年内的惊人进步,吉利人用两年的时间带来了BMBS技术,开创了汽车安全技术的新领域,将‘发明、创新和实践特别贡献大奖’颁给李书福和他的公司,就是对他们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最好奖励。”

BMBS是一项融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和液体控制于一体的技术,它能够实时监测行驶中汽车轮胎的胎压,并及时作出预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它能够在行驶中的汽车发生爆胎或快速泄气的状况时,保障行车的安全。科技实验表明,汽车从爆胎到失去控制大约有3秒钟的时间,而BMBS这项技术则为司机赢得了生死攸关的3秒钟。

对于吉利的这一科研成果,李书福很自豪:这就是我们总体跟随、局部超越策略的体现,这项技术其他所有的大厂商都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吉利做到了。这一点也得到了科技部专家的认可:中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缺少像吉利这样有灵魂、硬脊梁的企业!

除了BMBS,吉利还自主研发了发动机。开始造车时,吉利汽车使用的是天津丰田8A发动机,刚开始与丰田合作很愉快,但是没多久李书福发现,随着吉利采购发动机的数目增长,发动机的价格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被不断地加价,甚至被要求先付款。这时他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才不会受制于人。于是,狠下心来开始自己研制发动机。

研发的过程十分痛苦,但是吉利最终获得了丰硕的果实。当中国绝大多数的汽车还装载着国外的发动机时,吉利已经自主开发出了国内领先的CVVT发动机。吉利也因此结束了采购发动机的历史,变被动为主动。目前,吉利的发动机还在不断改善,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为首的专家组对吉利投产的4G18CVVT发动机作出很高的评价:“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与其在下游和众多竞争对手争夺方寸之地,不如通过自主创新,到达境界更为开阔的上游,去领略更多的无限风光。李书福也这么认为:“吉利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这是由吉利自身的背景所决定的。吉利从一开始就坚持走一条有吉利特点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而不是简单地依靠哪一个大型汽车公司,即便将来也不会去寻找捷径。我们认为走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要脚踏实地练内功,把基础做扎实,然后一点一点地不断发展。汽车行业的特点就是要扎实前进。日本丰田公司有今天,没有靠哪一个汽车公司,也没有走捷径。吉利要向丰田学习,要向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大企业学习。”

有时,平凡与卓越仅仅一线之隔。在平凡中日复一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平庸;在平凡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就可能实现卓越。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创新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民族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实现卓越,坚持创新、坚持民族品牌、坚持中国创造才是硬道理。

案例3·吉利≠低端——改变低端竞争态势

技术含量低是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在浙江台州,塑料企业云集,大部分是低档日用塑料制品,很难找到科技附加值及利润高的高档产品。在这里,产品成本比欧美等国家低了1/3,同时,使用寿命也低了1/3.如果产品在低端徘徊,只能靠规模经营来提高竞争力,那么一旦成本提高,粗放式的规模经营将无法维系高昂的成本。

企业唯有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力,改变自身的低端竞争态势,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并提高溢价能力。

自1998年吉利第一辆汽车——“豪情”下线起,到目前为止,吉利已经拥有了经济型轿车豪情、美日、优利欧;中级轿车自由舰、金刚和远景以及跑车美人豹;高级轿车全球鹰、英伦、帝豪;豪华车“小劳斯莱斯”等。从中可以看出,吉利正在沿着一条自下而上的自主品牌路线曲线成长。

吉利被汽车业界称为一条不折不扣的“鲶鱼”,实至名归。李书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也为了切入市场,用了一个浙江商人惯常使用、也最有效果的方法——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为自己打开市场。同时,吉利也为自己在汽车界树立了经济型轿车主力军的“声望”。

走低档车路线,是吉利的生产能力以及当时的市场布局所决定的,是无奈之举,也是最现实的举措。李书福最初的梦想是造“奔驰”,这是外界所共知的。但是,当时吉利的资金、技术和人员不具备这个能力,于是转而进攻低端车市场。

吉利凭借钣金工的敲打让第一辆豪情顺利面世,同时也顺利让吉利成为“价格最便宜的车”,但吉利低档次、低品质的形象也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有人这样说过:“吉利汽车价格便宜,花4万块钱就能买到漂亮的外形、舒适的驾乘享受!不足之处,吉利汽车的小毛病比较多,内饰工艺较为粗糙,车身外部的焊接工艺较差。”

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单凭价格低是行不通的。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分割市场的同时,也在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那些真正具有购车需求和能力的人越来越注重品质与品牌,而低端车的形象显然让吉利在品牌上面没有竞争力。

在经历了以低价取胜的草创阶段之后,吉利必须调整战略,向以质量和品牌取胜的阶段发展。吉利自由舰先后登陆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和美国底特律车展,为吉利吸引了海量的眼球,并夺得底特律车展的“银钻奖”,且顺利通过美国顶部碰撞试验,成为首个在国际上完成此类试验的中国企业。这些都显示了吉利品质的提高,也使消费者对吉利“价廉质次”的固有印象有所改观。

吉利金刚依据“5S”造车理念,融合国际流行造车元素和多种市场元素,让吉利轿车跻身中级轿车的行业。都市跑车美人豹于2003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佳风云跑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从2007年开始,吉利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将老产品全部停产,决心告别以往以低价策略取得竞争优势的历史,开始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从价格优势向技术领先转变。为了这次转型,吉利付出的是近8亿元的代价。

转型,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充当分水岭的角色。如果在技术、品牌等方面授人以柄,那么企业很可能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成功分子中的失败分母。而那些靠创新、技术升级、品牌起家的企业,无论是在金融危机、成本危机还是人民币升值的时刻,大都能够岿然不动,甚至化险为夷,成为行业洗牌中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唯有转型,走技术、品牌化道路,这样的企业才能使中国制造真正屹立于民族之林。

关于转型,李书福有自己的理论:进军中高档汽车,跟利润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跟一个企业的形象,跟这个企业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系统思考。吉利汽车给大家的感觉似乎就是最便宜的,就是小型经济型的,我们认为吉利有能力造出中档的、高档的轿车,我们需要改变企业的形象。

“以前你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吉利轿车代表不了吉利今天的水平,因为吉利已经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杨健如是说,并且,他把吉利的发展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价取胜。通过这一阶段,吉利踏入车市,并且很快形成了经济型轿车的批量生产体系,瓦解了由合作企业垄断的价格体系,为中国车市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二阶段:质量取胜。吉利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投入5个亿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大批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比如高精冲压设备、全自动底盘传输线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吉利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并且保证和提升了汽车品质。

第三阶段:全面创新。从2005年开始,吉利结合“十一五”规划,制定出全面创新并且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目标。为此,吉利通过规范产品开发模式,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从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入手,启动流程再造等系统,把吉利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现代化企业。

李书福认为:“汽车行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一开始跑在前面的,不一定是第一。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推动吉利的发展和品牌的提升。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就是先练好内功,从豪情、优利欧、自由舰,到金刚、远景,还有我们将来要推出的像小劳斯莱斯那样的高端产品。吉利要实现的是一种跨越式发展,我们完全有信心和实力去参与这场马拉松赛,而且我们也有信心去赢得这场马拉松赛的成功。”

在这场马拉松赛跑中,吉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其固有的低端形象不断被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推翻。同时,吉利的品质问题随着技术的纯熟已不再是消费者担忧的问题。李书福用事实向外界证明,吉利不依靠合资等手段,依靠自主品牌完全有能力造好中高端甚至高端汽车,并得到市场认可。

2008年11月6日,吉利正式发布子品牌“全球鹰”(Gleagle)。这是吉利在宣布进行战略转型之后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球鹰象征“时尚、激情、梦想”。到2010年12月,全球鹰的销量在吉利总销量中占45%~48%,这充分说明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消费群体,吉利产品都在远离低端,有了质的提升。

帝豪EC7系车型自2009年8月上市以来,凭借一款1.8升手动挡车型,已经创下了总销量超过4万辆的佳绩。吉利副总裁刘金良表示:“目前售价8.98万元的帝豪EC7供不应求,售价超过10万元的EC8也严重缺货,说明吉利的品牌溢价能力开始提升。这些年,吉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品牌形象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2011年,吉利帝豪月销售突破1万辆。据了解,由于工厂产能问题,目前帝豪的市场缺口很大,提车有时需要等待几周的时间。市场的供不应求充分显示出帝豪的竞争力,如今帝豪已经成为汽车市场上国产中高端车的标杆,并不断向上攀升。

帝豪是吉利汽车研究院严格按照国际一流的正向研发程序制造的,其安全性很高。在C-NCAP碰撞测试中,帝豪EC7获得46.8分的高分,夺得五星评价,荣登自主品牌之首,并将很多合资品牌车型甩在身后。

从经济型低端轿车入手,吉利不断向中级轿车和高端轿车发展,并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吉利不等于低端,低端的竞争态势已经成为吉利的历史。吉利自主研制的中高端轿车已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李书福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制造像奔驰、劳斯莱斯那样高品质的豪华车,这是他造车的最初梦想。李书福的偏执个性在于,不轻易放弃追求,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义无反顾地践行。

劳斯莱斯出租车是全世界经典且广受欢迎,早在2005年,李书福就已经萌生生产像劳斯莱斯这样高品质出租车的愿望。他认为,吉利研发的“小劳斯莱斯”一定是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

吉利推出的“小劳斯莱斯”是一个代号,意思是劳斯莱斯级别的。李书福表示:这绝对不是一场模仿秀,吉利为这款车自主研发外形、底盘、内饰和动力总成等,安全性能绝佳。“小劳斯莱斯”的内部空间大而舒适,躺着睡觉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我们绝对保证车内人的安全,无论是宝马还是宾利,都敢跟它们碰撞,而且我们肯定会赢。

据了解,这不仅仅是一辆豪华车,还是一台医疗器械。驾驶员在享受它各种交通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为自己治疗颈椎腰椎,获得额外享受。

CSM汽车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汽车市场预测总监张豫表示:“吉利的高端转型已没有退路。”而李书福也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即使在吉利转型后几个月内出现销售量大幅下滑的惨状,并遭到吉利内外风起云涌般的质疑,他也没有放弃的意思,偏执的特点又一次体现出来,他计划将走高端路线坚持到底。正因如此,吉利的低端态势得以扭转,并不断向高端汽车行业挺近。

本章启示

走过艰辛的创业初期,扛起民族工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旗帜,李书福和吉利一直在努力。生产设备简陋,需要钣金工来充当汽车设计师的艰苦岁月已经过去。如今,李书福开始注重吉利品牌的管理,同时也获得丰硕的成果。吉利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和汽车电子电器等的自主研发已日臻成熟。曾有一位国外汽车权威断言,中国人绝对造不出自动变速箱,但是吉利做到了,进而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中国第一套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也是由吉利研发,这也开了国产品牌的先河……

毋庸置疑,吉利在茁壮成长,不再依赖价格战,寻求性价合一,期望造出品质卓越的好车,开始向中高端汽车领域进发,从而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吉利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中国创造”,保持中国自主品牌的尊严和灵魂。同时,注重品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长足的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

通过本章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这些启示:

1.重视品牌的力量

对于企业,品牌就是打开通向财富之门的金钥匙。吉利放弃价格战,转而进军品牌战,正是看到了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定乾坤,品牌定成败,这是公司的图腾。

1980—2005年品牌中国总评榜上,“海尔砸冰箱”被评为“中国25大标志品牌事件”。张瑞敏的这一砸,砸出了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消费者对海尔冰箱的认可及信任。海尔品牌的美誉度也因此得以提升。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的名词,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企业象征,是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无形资源。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曾经说过:“我可以没有汽车厂房、资金和技术人员,但我不能没有一个坚挺的品牌。”然而,中国的很多企业从发迹起,就没有品牌。他们背靠知名品牌这棵大树乐此不疲,实质上只是一堆灌木丛,既长不成木更成不了林。师出无名,拿什么在国际市场上与高手过招?

因此,追求卓越的质量,重视品牌的力量,企业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进而最终赢得市场。品牌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塑造企业品牌已刻不容缓。但是,企业品牌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滴水穿石,以及平日里的日积月累。

2.自有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自有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这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地发展,也是企业能否摆脱桎梏、实现腾飞的关键。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合资企业在中国做得最多的是国产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让中国人了解质量检验标准,对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原理则实行封闭政策。

多年以来,中国的企业以为只要拿到了知名大企业的图纸,获取跨国公司的数据等,就等于掌握了核心技术;还以为只要有先进的生产线就能生产出好产品来。其实这些远远不够。中国的企业要想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掌握技术标准的制定原理。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世界汽车工业100多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内在的、各家秘而不宣的规则。否则,民族企业将永远无法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规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由技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将很难实现产品的品质转变,也很难掌握控制权。李书福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一味地靠引进,将很难摆脱落后的局面,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竞争的龙头。因此,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依靠科学人才打基础练内功,从而实现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吉利紧抓不放的一个策略。

3.脚踏实地搞创新

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进行竞争不可或缺的素质,如果企业一直保持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是一种自我溃败。同时,创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李书福认为:“创新是脚踏实地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地积累经验,去创造条件实现创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没有捷径,需要企业漫长的自身努力,从低到高逐渐提升。基于这一认识,吉利集团先后自主研发了具有民族品牌的汽车发动机、国内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等产品。”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不会是投机商,也不会是痴迷于赚钱、存钱的葛朗台,而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的创造型人才。李书福显然是这样的企业家。

随着对世界汽车工业的了解和对汽车制造工艺等的逐渐熟悉,李书福感觉到,如果要想造好汽车,实现技术创新,走民族品牌救赎之路,吉利别无选择。唯有像栽小树苗那样,每天浇水、施肥,不断除虫,才能让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最终长成一片广袤的森林。

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对员工持续的培养能力。从1998年开始,吉利先后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等职业院校,有效地为吉利培养了众多人才。

广纳人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苦练内功,这些都是为实现全面创新所做的努力,这些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在如今变幻莫测的现代商海中,对于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或许可以依靠规模、资金抵挡一阵;对于“先天不足”的中小企业,如果不能进行脚踏实地的创新,即使一场小风波也会使其葬身商海。

同类推荐
  • 半半哲学:活出人生的逍遥境

    半半哲学:活出人生的逍遥境

    俗话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理如此,人道亦是如此。承载着这样一种人生理念,倡导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本书将带你走进“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的境界中去,让你不再为所谓的圆满而绞尽脑汁,让你不再为所谓的追求而早生华发,也让你不再为所谓的理想而徒增虚妄。要知道,人生也好,世事也罢,最终没有哪一个不是带着遗憾、带着阙如走向终点的。
  •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同样的忙碌,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依然为生计挣扎,是上帝不公平吗?当然不是。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箭靶的位置,你就永远无法射中它!没有目标,你再忙碌也是白搭。当你醒悟时,自然会明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真正含义!
  •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控制怒气,不再抱怨,停止折腾,认真、快乐地生活,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就能达到理想的处世境界。本书立足于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三个主题,用故事和哲理告诉读者:生气伤人伤己,抱怨天怒人厌,折腾耗时耗力。掌握了这“三不”处世智慧,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很精彩!
  •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化最佳培训读本,卓越员工自我修炼必不可少的思维与行动准则。培育不找借口的员工,打造高执行力的团队。放弃借口,赢在方法。绞尽脑汁找理由,不如千方百计想方法。
热门推荐
  • 火影神级系统

    火影神级系统

    我——宇智波天昊,不断的进入各个界面,最终我又得到了什么?我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父亲母亲不让我复活?我的人生,我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宇智波天昊摇摇头:真是可笑,我为何会思考这些问题。世人奉我为神,又称我为罪恶,但是,我注定会走向巅峰,而你们,就在我身后慢慢苟活吧!
  • 寻坟

    寻坟

    本书预计达到50万字停止更新。一部好的作品要充满意义,回味无穷,而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你都看那么多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潇湘湘

    潇湘湘

    她是前朝遗孤,在她奄奄一息之际,被当今大王子救下,这是一种幸运;可是遇到当朝将军,自己的命是王子的,心却不顾一切毫无道理给了将军,这是一种劫难······
  • 回头撞见你的微笑

    回头撞见你的微笑

    都说爱你,但到底用什么爱你。有人只是说说而已,有人只是想占有身体,唯有用心爱你的人,才会知道你喜欢什么,知道什么会让你开心,因为他将你的喜怒哀乐记在心间。温暖,是晚上为你掖好的被角、是替你挡风、是一个拥抱。不要用耳朵恋爱,真正对你好的全是细节。
  •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执行力。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梦想,多少严谨的计划,多么强大的实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执行,最终都将一事无成。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力的论述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帮助你打开梦想之门,走向成功。
  • 南欧现代作家作品大观

    南欧现代作家作品大观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豪门婚恋:腹黑千金

    豪门婚恋:腹黑千金

    身份神秘探不到底的她,身价无数阴冷权高的他会展开一场怎样的爱情…为了替养父还完巨款,她一步步落入男人布下的陷阱,殊不知有一个女人占据他大半个心,而自己不过是他一时兴起的玩偶。挖心救子,却是他想要她的孩子的心去救“自己”的另一个孩子。慌忙逃跑之间,巧合中爷孙相认。拥有一重至高身份的她意外被他找到,他才发现自己的心,早已在她身上。但他需要怎样才能挽回她支离破碎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校花不软萌

    重生校花不软萌

    人生一世,总有遗憾,但也不尽所有遗憾都是苦味儿。有一种遗憾叫做初恋丶暗恋,它既苦,又酸,还甜。(ps:这是一个讲诉初恋和暗恋的故事,有男主,且前期略娇羞内向,不喜请绕道。本文以真人真事改编,最不可思议的往往是真事,人生远比小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