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77100000065

第65章 知识分子的责任

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在《清华精神生态史》一书中,曾经对知识分子的责任作过这样三重意义上的表述,即“知识分子”、“爱国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是继承、创造和传播知识(真理);“爱国知识分子”是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公共知识分子”则是在关乎社会、人类、自然的重大事务上要代表公共利益发言,张扬公平正义,为失去话语权的弱势群体讲话。盛彤笙在一生中,以自己的行动完满的践行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向世人交出了辉煌的答案。

在欧洲的留学和“游学”,使盛彤笙看到了畜牧业对强壮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他深感自己的同胞终生辛劳,每人所能享用的资源却极其有限,民众的生活,一直停留在非常困乏的状态,民族的健康尤其蒙受了很不利的影响。学业有成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山河破碎的祖国,兴办教育,传播知识,培养现代畜牧兽医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扑在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为的是“使人民不但能过足衣足食的日子,而且要能过美衣美食的日子”。解放初期,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家畜产品作为人类最好的衣食原料,用毛呢和皮革所做的衣服鞋帽,要比用布褐所做的温暖舒适美观耐用得多,在食物中间,家畜家禽以及它们所产的乳卵,乃是人类最好的养料,其品质远远超过其他的食物,因为肉卵乳酪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对于我们人类的身体的营养价值,要比植物性的蛋白质高得多。事实证明,凡是以动物性产品为主要食物的民族,身体要比以植物性产品为主食者健康得多,我国各兄弟民族和汉族人民体况的对比,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除此而外,动物性食品对于人类智力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在‘从猿到人’中便已很明白地指出了:‘肉类食物在差不多完备的状态下包含着为身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这种为脑髓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输送到了脑髓里去,脑髓就因此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形成起来了。假若不肉食,人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现在人民革命事业已经在广大的国土上获得了胜利,革命的目的原是为着改善我们生活。使大家因此发展畜牧、增加畜产、防治家畜疾病、增进人畜的健康,不但已成为我们今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经济任务,也将为整个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政治任务,是需要我们来大力推进的。”

许多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校友时隔60多年后,还记得老院长当年的欢迎词:

“我们学习兽医科学,就是要增加皮毛乳肉的产量,使全国同胞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让全国的人每天有半斤奶、一枚蛋,每人有一件毛衣、一双皮鞋,大家都能享受畜牧业之惠,希望同学们坚韧勇敢地担当起来。”

简言大义,听者莫不激情澎湃,心潮起伏,决心刻苦学习,将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贡献。

1957年,盛彤笙在反右中蒙冤落难,身处逆境,但他对国家的发展以及学术界的现状始终是密切关注,思虑万千,只要有机会就会直述己见,积极进言。

解决吃饭问题,是千年万古的一件大事,也是历朝历代都头疼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悲惨景象,更是使取得政权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粮食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这些方针和警言,一直在提醒全党对农业、对粮食不能掉以轻心。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全国上下围着粮食转,倾全社会力量去抓粮食生产,就逐渐构成了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的基本思路。

盛彤笙十分清楚,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但他觉得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六亿人民搞饭吃,实在有失偏颇。“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吃饭问题,应有不同的着眼点,不同的思路,也应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他觉得,加速畜牧业的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以粮为纲”是毛主席确定的国策,是一种正统的指导思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和动摇。当年,任何一种新的思路,都会被视为异端邪说,会被看着是路线斗争的产物。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将整个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最终造成了20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使人民生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作为一个学者,盛彤笙深感有责任向党向政府建言。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1963年,他刚刚摘去“右派”帽子不久,但仍打入“另册”,如言之不慎,就有可能出现新的政治风险,重蹈身败名裂的覆辙。但盛彤笙没有顾及自身的得失,他在北京全国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全国政协会议和甘肃省政协会议上奋力陈词,力主加速畜牧业的发展。他认为,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以粮食为主,动物性食品少,应当逐步改变。中国人的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属于世界最低行列,而粮食消费量属于世界最高行列之中,粮食越吃越多,而乳肉越来越少,陷于恶性循环。只有向畜牧业进军,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丰富我们的肉蛋奶等食品,改进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使蛋白质的需要趋向于满足,营养水平才会显著提高,体质将大为增强,吃饭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他的这一发言在全国政协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全体委员的热烈鼓掌欢迎。可惜这些真知灼见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实在是“不合时宜”,自然未能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要挑战一种国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很多人还是认为发展畜牧业需要大量的粮食,人吃的粮食都不够,怎么能拿出粮食来发展畜牧业,来改变食物结构,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文革”中,“以粮为纲”,更是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各种政治口号喊得震天响。许多地方为了种粮,毁林开荒,治河造地,围海造田;提出粮食要“上纲要”(即亩产400斤),“过黄河”(即亩产500斤),“跨长江”(即亩产800斤)。许多做法不仅没有把粮食搞上去,反而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说的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但实际是“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其他各业的发展处处受到限制。特别是“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发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后,对个人有点生产资料皆认为是“资产阶级法权”,在农村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因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共产党人的理论,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消灭私有制”。并提出共产党人要实行两个决裂:与私有制决裂,与私有观念决裂。于是,有的地方规定农户每家只能养3口猪,禁猪民族养5只羊,或10箱蜂,超过的就属于资本主义尾巴,必须割掉。有的甚至规定私人不但不能养任何大牲畜,连奶羊也属于禁养之列。曾经一名农村孕妇偷偷养了一只奶山羊,公社干部得知后,找上门来,非要让杀掉或卖给供销社。更有甚者,工作组还追到养羊户家中,搞“杀羊批资”,“与资本主义决裂”。在他们眼中,就是要将家庭畜牧业和饲养业彻底摧毁,直至在整个社会上取消一切私有财产和8级工资制,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由于反复折腾,以至于解放多年来,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仍然吃不饱肚子。许多“文革”前夕毕业工作的大学生调侃自己为“6328部队”,因为他们每月63元工资和28斤定量的标准,十几年来都没有任何改变。

“文革”后期的1973年,农业部在兰州召开了一个全国畜牧兽医规划工作会议,盛彤笙根据我国生产、生活情况及世界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在会上提出了80年代应重视发展城市畜牧业的设想。他列举了很多当前城乡人民群众物资匮乏、生活清苦的例子。解放20多年了,城里人的粮油和肉蛋奶还要凭各种票证供应,广大农村对肉蛋奶更是一种奢望,饭菜里不见一点油花,中国人为什么老老小小盼过年?就是因为只有等到过年时才能吃一、两次肉。他认为,合理利用城镇的资源条件,在城镇周边建立较大型的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等,特别是发展生长期短、肉质增长速度快的养禽业,增加食物中肉、蛋、奶的比重,才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体质的根本之道。

自古天才皆超前,超前即被视异端。但凡有点超前的看法,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目光是短视的,是现实的。他的这些设想,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文革”那个不正常的年代,却因人废言,招来一些人的反对甚至批判。有的人还是用根深蒂固的“极左”思维来看待他的发言,一说要改善生活,就认为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享受的思想反映;有的说他“看不到大好形势,给社会主义抹黑”;其中一些年轻的同志还坚持认为我国的畜牧业和兽医工作仍应以役畜与大家畜为主,对他的发言不屑一顾。对种种的不理解甚至非议,盛彤笙只得以一笑置之。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以城镇为中心的养殖业的兴起,无一不证明了盛彤笙当年的战略目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真正的远见就是透过混乱的现实,看到未来世界的模样”。盛彤笙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真正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初,当盛彤笙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多制饼肥”和“积极扩大秸秆还田”的措施时,他在这两句话下面用铅笔画了一条粗粗的黑线,在空白处写道:“我敢大胆地说,这是完全错误的。将各种油饼、秸秆直接作为肥料埋进地里,无异于直接将动物可以利用的蛋白质埋进地里,实在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浪费”。《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农业调整的重要一环》中提出,“搞好农业合理布局,使农林牧副渔各得其所”。他认为,按照这种说法,牧业只能到“牧区”去搞,在农区和林区都不能发展畜牧业,这种提法貌似公正,实则是排斥畜牧业。他将自己的看法写成书面材料,投寄农业部和《人民日报》社,亮明自己的观点,希望今后在文件和权威报刊上不要再出现类似这样的偏差,以免误导下面的实际工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从1949年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盛彤笙对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过多次深刻的思考:农业和畜牧业的比例应该是多少,粮食与肉蛋奶比例又应该是多少,发展畜牧业饲料应如何解决,餐桌上食物构成的荤素比例应如何搭配?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他的心中,也成为他与许多友人讨论交流的话题。他始终坚持发展畜牧业,改善食物结构,才能强壮一个民族的理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以一个科学家的理论勇气,利用各种会议,抓住所有机会,建言陈词,大声疾呼。不管“世与我而相违”,也不顾及是否合乎领导的“口味”,他觉得,在公共事业发生危机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在关乎社会的重大事务上,代表公共利益发言,说出另一种声音,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盛彤笙以后不论在领导层、或是在学术界普遍受到尊重,敢于仗义执言不能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NightingaleF1820~1910)英国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家境优裕,受过高等教育,博览了许多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年青时代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1850年在她30岁时去德国学习护理,33岁时又去巴黎学习护理组织工作。回国后任伦敦一家医院的护理主任。
  • 安徒生

    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二部)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二部)

    中学起,立志文章报国;“一二九”,誓言献身抗日。七七事变,阻断了求学之路;带笔从戎,起步于台儿庄战场通讯。在邹韬奋、范长江引领下踏上新闻之路,做国新社记者、为“青记”早期会员。就读武汉大学,加盟大公报社,以战地通讯员入职。一篇《豫灾实录》,触怒当局,酿成大公报停刊事件;亲历中原会战,目击国军惨败;几遭逮捕,笔耕不辍。深入西康、岷江流域,采写鲜为人知的大后方彝族地区、战时工业,留下宝贵历史记录。
热门推荐
  • 金戈铁马醉红颜

    金戈铁马醉红颜

    北宋末年,金寇入侵,热血男儿,奋起抗争;家国天下,恩怨情仇,国难面前,一风而吹。
  • 色林昌鲁

    色林昌鲁

    这是一个行者走在路上的故事。任非我的第一个女友雯子因不满生活现状离开了他。任非我因而与大学同学子归一起去西藏旅行。任非我在一家客栈结识了柯柯,两人在-次露营后渐渐熟络。并开始交往。柯柯质朴实在,十分清纯。任非我后来在色林错旅行时遇上了阿原,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也有成熟女性的体贴入微和风情万种。但旅行结束后,阿原便不知去向。这期间,任非我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他一方面念念不忘阿原的缠绵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柯柯大胆的表白。不久传来阿原自杀的噩耗,任非我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子归和柯柯的鼓励下,开始摸索自己未来的人生。
  • 荷色生仙

    荷色生仙

    上仙洛玉爱上了不会说话的师兄,不想在两人大喜前夜师兄跳楼自尽。洛玉醉酒一觉醒来,发现与徒儿光溜溜地躺在了一起,从此被其扮老虎吃兔子。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厨之路

    天厨之路

    原本享受着安逸的田园生活,意外踏足江湖,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天厨之路。
  • 噬魂神医

    噬魂神医

    因为家庭原因,此书暂停更新
  • 重生之天规

    重生之天规

    “奉天成渝,天帝诏曰:二皇子藐视天条,无视天规、出言不逊,念在三界建设有功,特从轻发落,轮回转世到人间接受磨炼,知错方得重返天庭,钦此!”“天规?天条?笑话!哈哈哈哈哈哈哈~”只见前面跪下的男子仰天长笑——
  • 斗破之开局斗帝血脉

    斗破之开局斗帝血脉

    穿越斗破,开局便获得斗帝血脉奖励。纳兰嫣然自傲:我十五岁三星斗者!云岚宗天骄!萧炎轻视:我一年时间,从斗之力三段升到斗之力八段!谁能做到?萧辰淡然开口:你们别炫耀了,在我眼中你们修炼速度就是龟速。萧炎不服:我有地阶斗技!焚决!异火!能越级战斗!修为不如你,依旧能胜你!萧辰:那你来吧。萧辰话落,凭九星斗灵境界一拳轰杀偷袭自己的九星斗王,萧炎看到后撒腿就跑,欲哭无泪呐喊:我萧炎身为穿越者,老爷爷傍身,各种机遇,但为什么各方面都远远不如萧辰啊!纳兰嫣然忐忑又期待:萧辰,我配做你的奴婢吗?
  • 鹿晗之所以爱上你

    鹿晗之所以爱上你

    她,慕容家千金小姐。他,鹿氏集团未来的继承人。当富家小姐褪去华丽外衣时。当高冷总裁收下心来只爱一个人时.....鹿晗,我本不该拥抱太过炽热的梦,比如明天,比如你。她叫慕容梓研,她是鹿晗用心爱过的女人。
  • 宋谜

    宋谜

    宋朝,有许多谜。苏轼的祖上是哪国人?梁师成是谁家的私生子?司马光砸过缸吗?向皇后是个仙姑?八仙过海去了哪里?本文继往开来,悬念不断,新意无数,开发科技,探索文明,笑侃历史。本文的主角在北宋做了很多的努力,本文的桥段与平台绝对有新意,能给你带去无穷的畅想和无数的笑意,谨请围观。
  • MC传奇之海神三叉戟

    MC传奇之海神三叉戟

    海神三叉戟被抢了,什么?煎饼咕噜斯达已经淘汰不是主角了。主角是水鬼布谷,末影人茉莉与古老的僵尸猪人米鲁尼。漂亮的绿帽子,有趣的铃铛,换衣服的村民,可爱的狐狸和比末影人厉害的流浪商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故事里没有的情节。前一本是《MC传奇之三界之巅》。欢迎大家阅读,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