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81000000005

第5章

第三摄归宗旨门。藏有三种者。藏者是摄持义。以教摄义。或摄于人皆名藏也。二藏约人以立。言声闻者。因声悟道名曰声闻。故法花云。从佛世尊闻法信受。经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也。释菩萨名如下所说。此之二藏皆依主释。独觉教少者。唯观十二因缘。不假多说也。又藏有三者。约能诠教分为三也。毗奈耶者。或云毗尼那耶。皆梵音梵发也。此或翻为灭。母论第一云。毗尼名灭灭诸恶法故。灭翻调伏。天亲摄论第一云。调者和御。伏者制灭。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此通调伏身等三业。离三恶行。即调伏是所诠行。调伏之藏依主释也。素怛缆者。或云修多罗。修姤路等。亦梵音不同也。此云契经。释此名者。如下释题目中说。契经即藏持业释也。阿毗达摩者。或云何毗昙等。此云对法藏也。法谓涅槃。或四圣谛。对谓净惠。或随行等。以无漏惠对向涅槃。对观四谛故名对法。此是胜义对法也。又能诠无漏惠等。所有教法亦名对法。故俱舍云及能得此法惠论等也。释藏名可知。各据增说等者。婆沙第一广说其相。今略说者。彼云。如是三藏有何差别。或有说者。无有差别。所以者何。一切佛教从一智海之所生故。随一觉池之所出故。等力无畏所摄受故。同大悲所等起故。复有说者。亦有差别。且名即差别。谓此名素怛缆等。后次依处亦有差别。谓若依增上心论道是素怛缆(余二准说)问。于一切中一切可得。谓于经中亦诠戒惠(余二准说)如是三藏应无差别。答。依增胜说。谓于经中虽诠戒惠。唯诠心胜故。但名契经(余二准说)录中所说同此义也。又十二分有论义等者。等取因缘经也。意云。论议是论藏。因缘者即因事制等。是律藏也。十二分经既无别部帙。故知三藏非必别卷也。此义即同婆沙第二师说故。波论云。有作是说素怛缆中。依增上心论道是素怛缆。依增上戒是毗奈耶等(余二准说)此意随经律论中。但诠心处即是经藏。诠制处即是律藏。诠惠处即是论等。非要别部帙也。十二分教具如章者。今依主位章门等略以五门分别。一释名辨相。二总明体性。三相摄有无。四大小具不具。五配入藏。就初门中先释名。次随配辨相。释名中先总后别释。总名者旧译名十二部经。部有二义。一部类义。二部帙义。今取部类。即所说法义类差别有其十二名十二部也。此滥部帙之义故。大唐三藏法师译为十二分教。分即于十二不同。教谓能诠。十二通自即带数释也。次别名者。随录便释。一契经者。梵云修多罗。义翻契经也。如下释题目中广释。能契即经持业释也。或契物之经亦依主释也。通即十二俱名契经者。如涅槃经云。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别谓长行等者。此杂集论文也。二应颂者。梵云祇夜。旧名重诵偈。此有二义。一为利益后成之说应为重颂。二为长行义不了故应更颂释。应字(并平声)或为后成应物之颂去声亦得。瑜伽杂集并显两义。录中总相说也。故杂集论云。即法中或后以颂重颂(述曰为后成)又不了义经应更颂释(述曰。此即长行不了应更颂释也)英法师云。应云颂故唯依主释。后有释者。应有彼颂即有义释也。三记别者。梵云和罗那。记别即经。记别之经。通二释也。一记大人当成佛事者。如涅槃云。何等名为授记经。如为经律如来说时为诸人天授佛记别。汝阿逸多。未来为王名曰穰佉。当于时世而成佛道号曰弥勒。是名授记经。二记弟子等者。杂集论云。谓于是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别得涅槃。生处无别也。三记别诸法者。杂集云。又了义经说名记别。记别开示深密意故。四讽颂者。梵云伽他旧云不重诵偈。结颂讽诵故名讽颂。唯依主释。此唯有一相。显扬论云谓诸经中非长行直说。然以句结成。或二句乃至六句等名讽诵经也。五自说者。梵云直陀那。自说之经。唯依主释。此唯有一相。如涅槃云。如来明旦。从禅定起。无有人问即自说言。比丘当知。一切诸天寿命极长。汝等比丘。善哉为他不求自利。善哉少欲。善哉知足。善哉寂静。如是诸经无问自说。六缘起者。梵云尼陀那。亦名因缘。因缘之经。依主释也。此有三相者。瑜伽论云。谓依有请而说法。法如经说。言世尊一时依鹿子五为诸比丘宣说诸要(述曰。此即依请说)又依别解脱因起之道毗奈耶摄所有言说(述曰。此即因犯戒也)又于是处。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述曰。此即因事说法)七譬喻者。梵云阿波陀耶。释名可知。杂集云。谓诸经中作以说等也。八本事者。梵云伊希曰多伽。本体即事本世云事通二释也。谓除自身者。除佛自身本生摄故。故瑜伽云。谓除佛本生宣说前际。若人若法诸所有事也。九本生者。梵云阇陀伽。本体即生本世之生。亦通二释也。此有二相。一说过去受生死身。二说佛过去行难行。行录中所说。即显扬论文也。十方广。梵云毗佛略。西明法师释云。理正名方广。陈名广。方理之广。依主释也。二法广多者。瑜伽论云。又复此法广故(述曰。唯为大乘极广甚深)多故(无边法门无有尽也)极齐大故(果超众圣非二乘及也)时长远故(经三无数劫长时修)名为方广。十一希法。梵云阿浮陀达磨。旧名未曾有经。希有之法名为希法。依主释也。谓说八众者。即佛及比丘等七众为八也。此出显扬论文故。彼第六云。未曾有经者。谓诸经中宣说。诸佛及诸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邬波素迦邬波利迦等共不共功德。及余最胜殊特惊异甚深之法。是为未曾有(已上论也)涅槃云。如彼菩萨初生之时。无人扶恃即行七步。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亦如弥猴手捧声器以献如来。如白头狗佛边请法。如魔波旬变为青牛。以凡钵间今在棠触无所伤损。如佛初生入天庙时。天像礼敬等名未曾有经也。十二论议者。梵云优波提舍。谈论囗议故名论议。英法师云。论体即议。唯持业释也。此有二相者。一者佛自说。如录所释。即瑜伽论文也。二弟子何说。如瑜伽云。又圣弟子已见谛者。依自所证无倒分别诸法体性。亦名摩怛理迦也。已亦随录释名辨相讫。第二总明体性者。即如上明经体性中所说无异第三明相摄有无者。谓十二分展转五相摄也。今略示法隅不可繁广。且契经中。若据通相即摄十二。如涅槃说。皆名契经。若据别相。唯除二颂。以长行偈颂相差别故。二颂之中亦无契经义。准可知。又二颂相望。亦互无也。以重不重别本事之中。定无本生。本生之中定无本事。以师资别故。由此义准总分为三。谓契经应颂。此三皆容摄十部。本事本生此二名摄士部。余之七部皆具十二也。第四大小隐显者。若就显说大小乘各有九部无三部也。小乘说九带三三者。如法花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等。释云。以小乘中未求佛果故无授记。又小乘人根性狭劣。必待请说无自说也。又小乘中理义广无身广也。故除此三大乘说。九三者如涅槃云。护大乘者。受持九部。释云。菩提上根多不犯戒。又不待请故。无因缘经。又不假譬喻。能晓于法故无譬喻。又非征诘身方生惠心故无论议。故无此三具余九部。若据隐显通论。尽理而说。即大小皆具十二分也。具十二诸经皆说不言可知。小乘具十二。如瑜伽二十一云。哀愍一切法声闻故。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者。举灭道。所谓契经乃至方广。又四分律等皆说十二故并通也。第五配入三藏者。诸论所说有少不同。今且依显扬第六瑜伽二十五。十二分中缘起一部因事制戒毗奈耶摄。论议一部征诘深义阿毗达磨摄。余之十部皆修多罗藏收。乃至立五乘等者。有立四等。即三乘外加人天乘为四也。故胜鬘经云。既无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也。五乘者。智度论中开人天为二。加三乘为五也。又楞伽经等。合人天为一。开不定种性为一。并三乘定性为五。通别异故。种异故为五乘也。十八立教时多少不定等者。自空诸位有五说不同。初略制其义。后明破意。第一后魏菩提留支三藏立一时教。意云。诸佛圣教但唯一时。无有世间大小乘别。亦无半满顿渐等异。所以然者。由佛本愿欲令有情证大果故。道成正觉转正****。曾不起心说有大小。随所演说究竟大乘。随诸众生根性有异禀教不同。教成差别故。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此众生随类各得解等。法花经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花严经云。如来微妙音。如空无有异。随应受化者。所闻各不同。此即教唯有一实。由能闻者。随受不同而成差别。即同法花。一地所生一雨所润三草二木生长不同也。二宋朝北凉昙无谶三藏。立教二时。依楞伽经等以立一顿教。即为诸菩萨上根种性。说二空智。证二空如大小由小称为顿也。二者渐教。始从道树终至鹤林。从浅至深。渐次演说名为渐教。初说人天施戒等法。令离恶趣。以于尔时未有出世善根器故。即提谓等经是也。次说生空无我之教。令出生死。即阿含等经是也。次说法空之教破有疑故。即般若经等。次说一乘无二之教。令知佛法。唯一无二。即法花经等。最后宣说诸佛法身常乐我净佛性体常一切有情皆当作佛令欣大果。即大涅槃经也。此等诸教。藉浅至深名为渐教。又依涅槃亦有二。谓半满二教也。彼云。云何半字及与满字义等。三依梁朝真谛三藏立三时教。第一如来成道七年已还。唯说四谛****名******。即四阿含等也。第二时者。即七年已前后三十八年已前说般若等。显法空理照破前有名照****。三时三十八年已后未涅槃前说深密等。余遣边疑住持中道不失自相名持****也。四者隋朝笈多三藏立四时经。一者四谛教。即小乘经。二者无相大乘。即般若教。三者法相大乘。即楞伽经。四者观行大乘。即花严经。广明三十二贤圣行位等也。第五南二向居士刘乱立五时教。第一时者。佛初成道三七日中。为提谓波利等五百价人。但说三归五戒。以彼未有出世器故。第二时者。三七日外十二年中。唯说三乘有行之教。未为说空。即阿含等。第三时者。十二年后三十年中。说彼三乘同行空教。即般若等。第四者。即三十年后四十年前。破权显实。唯说一乘以为究竟。亦未显说。常住佛性。当说无常佛性。明一乘佛果。以为真实。即法花等。第五时者。四十年后未涅槃前。显说常住佛性。常等四德。即涅槃经等。略明破意者。且第一师一时教者。若废事谈理。及同一会有大小机别可如。所说若通一切。即为不可如胜鬘经等。唯被大故。遗教经等。唯被不故。又违解深密经三时文也。破第二师意说有。于理虽可然。定制诸经为渐。顿者义即难解。皆不定故等。第三师说三时教者。义即可然。约年数定。即为不可如花严经等最初说故等。破第四师意。观行无想贯通诸经义。即可尔局定于教理即不然等。第五立五时义。亦约年数。准同前破。又无文说故义不可依等。恐繁不录。判正义中录有二。初总立教时二合者。此经已下别名此经。何时中摄。立教时中初引文后释义。即录可知。波罗痆斯者。即波罗奈国也。婆沙一百八十三释云。是河名。去此不远造立王城。因以为名也。仙人堕处者。昔有一王将诸采女在园游戏。有五百仙。乘空欲度。见生染并失神通。一时堕落。从此为名施鹿林者。智度论云。波罗奈国梵摩达王。游猎于林见二群鹿。各有一王。一是提婆达。一释迦菩萨。鹿王身七宝色见彼人王。大众杀其部党。起大悲心。直往王前。诸人恣射飞矢如雨。王见此鹿直进于前。敕诸从人令摄弓箭。鹿王既进跪向人王。王以游嬉逸乐小事。群鹿一时皆受死苦。若以供膳当自着。次日旦一鹿以供王厨王遂然许。乃至后时于提婆达多群中有一白鹿。次当送王。腹中有儿诉云。儿不合死。请且差替。彼王不许。鹿母来向菩萨鹿王。菩萨鹿王言。汝虽有理越行差他又为不可。我自替汝去。既至王所。人王怪问鹿王。何得自来。遂具陈其事。人王闻已大生惭愧。而说偈言。我实是畜兽。名曰人头鹿。汝虽是鹿身。名曰鹿头人。以理而言之。非以形为人。若能有慈惠。虽兽实是人。我从今日始不食一切肉我以无畏施且可安汝意。遂将此林以施群。因事名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者。即诤起处也。第一时唯为小乘说四谛。有言遍计是空。意在依圆密谈于有。既非至极名有上容。是未了义故诤兴也。第二时中。唯为大乘除其有广说遍计所执。是空不言依圆。是有相密说空亦为未了。第三时中。普为一切乘者。通大小也。说遍计为空。依圆是有。显说性遍计空故不着于有。依圆有故不着于空。远离二边契合中道。是真了义故。无上无容也。涅槃初教服乳等者。彼经第二初喻外道说一切有我。如愚医师。但教服乳。意云。虽说我名。如虫食木偶成字等非常我也。二总教断乳。即是相望喻佛总说无我教也。第三随病论执有服不服。即涅槃等教分说也。无我者名为生死或业在不自在故。我者名为如来。有大智惠得自在故等。彼文本意虽不说三时教。今据义取文。即彼初执一切有。第二说一切空。第三分别即同有无囗说。是三时义也。虽外道所说不同小乘。然且据执有义边相似而说。是慈恩意非谓奘引也。二种****者。如上真谛所立三时教中释也。信解品亦有明说者。彼云。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事初时教也。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作众生都无欣乐。第二时也。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等。第三时也。若唯顿悟大不由小者。谓定性大乘。或不定种性。始从凡位员义发大心修行大行名为顿也。问。此立三时。知上真谛三时何别。答。即由约渐顿二义及云亦非年月定制后先等。此即正简不同真谛三时之所以也。释不惊怖等约三无性者。闻相无自性性不惊。闻生无自性性不怖。闻胜义无自性性不畏。皆为希有也。意云。说三无性是第二时教也。故约此义以释经文。河南法师者。淄州法师也。标我以辨名为了义等者。河南总以四重简了不了。一法印非印门。即小乘经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此三印名之为了。无者不了。二说佛身常无常门。即大乘说常名为了义。小乘说无常名不了义。三显了非显了门。即隐密显了二相说也。四言广语略门。即广略二说为了不了也。如其次第。初简外道。次简小乘。次简第二时 后简略说义。录中所引当第二义也。即约大乘名了义了也。涅槃经第六云。声闻乘法犹如初科未得果实。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如名为不了义。大乘之法即应依止。是名了义。故知大乘皆名了义也。又彼约渐悟者。彼深密经也。安国法师释云。由二乘人不能了此经名为不了。非谓此经于义不了也。五位修习者。即资粮加行见道究竟位也。无著论三科制等。应知其相。王舍鹫峰山者。据西域记云。是摩揭陀国正中十八先君王所都之处。出胜且吉祥茅草。谓之茅城。崇山四周以为外廓等云云。鹫止在城之正北十四五里接北山之阳也。山顶形如鹫鸟故为名。竹佛园者。即迦兰陀竹园。在城北门可一里余也。白鹭池者。多居此鸟故以为名。那伽室利者。此云龙志译也。又举四处摄十六会者。初之六会及第十五会。此七并在鹫峰山说。从第七会至第十四会。余十会此亦有七。并在给园说。第十会在他化天宫。第十六会即鹭池说也。经十八说有八部般若等者。十八论相传有两种八部。一此土深行八部即录中所列者。是二菩提留支金刚仙论所说八部。一十万偈部。二二万五千偈部。已上二部此方未有。三一万八千偈部。即大品是。四八千偈部。即小品是。五四千偈部。此方未有。六二千五百偈部。即天王问般若。七六百偈部。即文殊问是。八三百偈部。即金刚般若也。真谛般若记中亦说八部。与上并同。然云第六部。此方未有。西明法师云。问曰。照三藏囗阗三藏皆云。彼方未闻八部之名。又慈恩三藏亦云。西方不限八部。是以录中不记也。键者键字(奇寒反也)字书云。键牡简钥牡也者。所以关司囗不可开也。扬雄方言云。关东谓之键。关西谓之钥也。通辨宗中分录为二。一判昔辨非。二由此说应已下述今正义。判昔中远述二师别也。一立性宗者。性者体也。即萨婆多宗立一切法皆有实体。即色心心所有不相应及无为。此五位法皆有实体也。破彼三科所有实性者。即前蕴界处是三科诸门也。彼宗蕴等。但是假相无其实性故。成实论中立五种假。一相待假。如长余等。二相续假。如色业等。三因成假。如从因生法等。四缘成假。如待缘成位即瓶盥等。所以皆是假法无有实性。名破性宗也。非但性无相亦非有者。依胜义门性相俱遣改。仁王般若云。相非相皆遣法非法皆空。用心乘于群身之身滋涌。住于无住之住。是般若宗也。问。若般若宗名破相者。何故大品经及智论等立三种假。一法假。谓即所依五蕴等法。二受假。谓能依假依者。三名假。谓能诠教法既存假法。何名俱遣。答。据世谛门安立三假。据胜义门假立非有故皆破也。明一切法真实道理者。即有空二理变说也。然立四宗摄义非尽等者。四宗中前二是小乘。后二是大乘。已下是就小乘中。别指出三部计宗不同非前所摄。以明收宗不尽。又后小乘二十部计已下类。准诸部宗计既多明收不尽也。故慈恩法师总立二十二宗。谓小乘有二十部。别大乘有二宗不同。即中宗边宗。清辨护法等也。又十八论。又别义类同边束二十部。总有六宗。恐繁不述。然应略判二十部名。如宗轮云。佛涅槃后。百有余年立圣时淹。如日久没。摩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统摄赡部。感二一白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彼即于此第三百年。大众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说部(此部所计如录所说)二说出世部(亦如录说)三鸡胤部(上十八有仙染鸡生子是此之族)次复大众部中后出一部。名多闻部(多弘深义稍以大乘成实论等从此出也)次复更出一部。名说假部(所计如录)第二百年满时。又分出三部。一制多山部(此云灵庙山也)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制多山西及北从此为名。此三皆部之所在)如是大众部四破戒五破(后根本四义根本五也)本末别说合成九部。一大众部。二一说部。三说出世部。四鸡胤。五多闻。六说假。七制多山。八西山住。九北山住部也。其上座部。经尔所时一味和合。三百年初分为两部。一说一切有部。亦名说因部。二即本上座部。转名雪山部(谓因从居雪山从处为名也)复即于此第三百年。说一切有部流出一部。流出一部名犊子部(上十人有仙染犊出子)次复于此犊子部中流出四部。一法上部(有囗可上故以为名焉也)二贤胄部(谓部主是贤徒胄胄者苗也)三正量部(刊正无语)四密林山部(山有密林部主居之)次复于说一切有部后出一部。名作地部(部主曾化国已化行承出后舍出家从本为名也)次复于此化部流出一部名法藏。或云法密(慈恩云。是部主名福。先云是法名)次至三百年末。从说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饮光部(上十八有仙身光舍成一。是此云同也。或云此部主身光饮余光也)至第四百年。初从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经量部。亦名说转部(立名依经故。又执有种子 堕在相续转至后世故名说转也)如是上座部。或七破或八破。本末别说成十一部。一说一切有部。二雪山。三犊子。四法上。五贤胄。六正量。七密林山。八化地。九法藏。十饮光。十一经量也。又有法师立三宗义者。崇圣法师义也。彼以八门分别(一列名。二辨相。三立。四指教。五本末。六同异。七了不了。八问答)录中所判略要而述也。一法相宗者。后列名门也。谓深密等经。已下彼第四指教门也。乃至立一味之理等者。是彼第三建立门也。彼云。诸法实相本唯一味。如何圣教得有三别。答。诸法实相本唯一味。一味之理非言不显等。如录所引。即除彼第三门录文尽也。舣者正船向岸曰舣也。聊为质问等者。此已下录中出其七妨。以质难也。一圣言非量妨。二诸佛同凡妨。三宗不尽妨。四无久孤立妨。五教理互违妨。六违一中道妨。七制教违文妨。约寻录文其相皆显。不尔圣教应非定量者。是初妨也。总有三量。一比量。二现量。三圣言量。诸大乘经是真教量。今意云。若言诸佛下至凡夫言教无异。皆堕二边。则诸教何成定量也。表蕴等法等者。是唯识论第三文也。彼云。诸大乘经皆顺无我违数取趣。弃背流转趣向还灭。赞佛法僧毁诸外道。表蕴等法遮胜性等。乐大乘者。许能显示无颠倒理契经摄曰(述曰)言表蕴等者。等处界也。即表诠门显三科为有也。遮胜性等者。遮外道所立冥性神我等为无。即遮诠门也。表有定有遮无定无。依言生解诵凡成圣岂同凡说也。又诸凡夫等者。第二妨也。说空定空者。遍计所执也。说有亦尔者。依圆二性也。若以不称实故已下。第三妨也。又分三宗已下。第四妨也。又云。法相存依圆已下。第五妨也。于中先明义后出妨。乃至了不了者。明彼第六第七三义也。彼设第六门。皆约胜义门中。辨三宗不同也。法性或存破者。彼云。若就相空三性俱遣。释云。三性皆是如来藏假相故须遣也。若就性空二俱不遣。释云。三性皆以法为性。从本已来性自空寂故。无可遣故。起信论云。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云了不了者。彼第七门云。三宗相对一一之有了不了义。且法相宗以三性门分别诸法名为了义。以余二门名为不了。余二宗义。准此应知。便令教理违相乖违者。正出妨也。各为究竟。即理相违云了不了。则相违也。亦违究竟已下。第六妨也。又依深密已下。第七妨也。余一一义有多妨者。且依彼云。门中囗申七妨。余门义中一有多妨不能繁举故。彼论释归敬颂云。等者谓瑜伽论释有一卷。是最胜子等菩萨造。是彼释中归敬偈。及判造论之意也。证法光定者。无性释云。谓于此中证希有定能发智光照了法故。或云。日光明定等。从喻为名也。得三菩提者。乘菩提也。由此应说已下。明正义也。录中有二。初明二宗不同。二问答和合。明二宗中有二。初略标二宗空。二有不同。次问答渐诘定其优劣寻录可见。于大乘中宗分有二者。简小乘也。以小乘部计多种不同。今明大乘故略不说。然就大乘中诸菩萨等解释不同。有两宗别。如录所引。真性有为空等者。约真胜义性说一切空也。简于世谛。亦两句比量破依他性也。有为是宗法。真性故空是宗中法。因云似从缘生故。同法喻云。犹如解作顺结颂法故。因喻不次下两句破圆成性。无为是宗法。无有实是宗中法。因云。似不起故。起者生也。同法喻云。犹如空花。遍计是无两宗共许故不破也。虚妄分别有者。即是有三界虚妄心也。即能分别分别境故能起执故。唯识论云。即现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为自性故。此即除分依他有也。于此二部无者。此依也。此依他且无能取所取二。或我法二即遍计所执无也。此中唯有空者。此依他中唯有空性真如。如依空门显名为空也。即有圆成性也。于彼亦有此者。彼空性中亦有此依妄分别也。法性不相离故。故说一切法者。即有为无为此二摄法尽故。有为即虚妄分别。无为即性空也。非空非不空者。依圆有故非空。遍计无故非不空也。有无及有故者。有谓妄分别有故。无谓二取我法无故。及有者。谓于妄分别中有真空故。于真空中亦有妄分别故。此中应有三故。字结颂云。法有略言也。是界契中道者可知。所言胜义及世俗谛其相如何者。二谛深妙非可尽言。今是略释总名。次随录辨相。言胜义者。胜谓殊胜义有二种。一境界名义。即依圆二性。随其应根本后得二智境故。胜之义故名为胜义。依主释也。此即前三胜义二道理名义。即第四胜义废诠谈旨非境界故。胜即是义持业释也谛者实义。理事不谬。名之为谛。胜义即谛。胜义之谛。持业依主两释。皆通此约应理宗释也。若约胜空宗释真性名胜。胜即义故。名为胜义。谛义同前。言世俗者。护法释云。世谓隐覆可毁从义。俗谓显现。随世录义。此谛理应名隐显谛。隐覆空理有相显现。如结手巾为菟等。物隐不手巾菟相现故。此亦如是。今随古名名为世俗。又复性堕起尽名之为世。体相显现目之为俗。世即是俗

同类推荐
  • 养生三要

    养生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Uncommercial Traveller

    The Uncommercial Travel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葛忠武书

    诸葛忠武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谷梁传

    春秋谷梁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存雅堂遗稿

    存雅堂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十年回忆之深渊勿陷

    十年回忆之深渊勿陷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你还记得吗?十年前的两颗糖,成就了现在的我们。只是觉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 曌宙王

    曌宙王

    万物皆有起源,宇宙皆如此。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普遍大家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宇宙是多变、玄幻的,不被理解的。此篇小说带大家来到不一样的宇宙世界,一段凄惨的爱情,赋予了主人公命运多舛、困难、多次想结束生命的磨难故事。他是宇宙的弃子,为爱追逐各大星系及前世今生。你温暖我一世,我伴你千年。
  • 逆天召唤师:废柴大小姐

    逆天召唤师:废柴大小姐

    她,世界杀手榜排行第一,代号倾城,寓意一人即可倾覆一城。一朝穿越,成了相府的废物大小姐,不仅文不成,武不就,还仗着和太子还有婚约就霸占着太子不放,遭到了来自太子殿下的杀手。再次睁眼她已不再是她,神器,丹药,神兽统统手到擒来!她的崛起,成为无数人的梦魇,也成为无数人的信仰!腹黑狠辣,杀伐果断的她,若有三分柔情似水,也只会对他展现。
  • 小糖系列:校草你太妖孽了

    小糖系列:校草你太妖孽了

    在童话里,公主注定要和王子在一起,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公主和王子的完美恋爱,就在这个时候,一次意外险些要了公主的命,但公主失忆了。再一次的相遇,公主和王子能否完成童话里的结局呢……
  • 这位土地公公真灵验

    这位土地公公真灵验

    西游记中,那个角色最惨?无论是占山称王的妖魔,还是修道求仙的炼气士。我想,只有那一方土地是最悲催的角色了。他们不是被某些强大的妖王控制,就是被仙家人员摆布,更有甚者甚至惨死在其他人的手,成了一缕冤魂。余延年穿越而来,与一位土地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位有神职的土地公公。大圣,这果子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啊。所以,真不是我拿的。余延年无辜地双眸死死地盯着孙悟空,做好了随时跑路的准备。
  • 暗恋999次:男神宠上瘾

    暗恋999次:男神宠上瘾

    古人云: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这句话是哪个古人说的,请你出来,我想和你谈谈人生。白诺追许薄言那隔的哪是什么纱呀!那他么的是铁丝网,还是带电的那种!白诺追了许大神七年,再怎么贞洁烈女也该痒了。白诺:“男神,我要放弃你,别再互相伤害了!”许大神:“祸害我一个就够了,别去祸害别人了。“白诺:“…….“白诺:“许先生,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谈谈!“许大神:“除了谈恋爱,我们没什么好谈的。”白诺:“……“本文1v1,宠文,豪门,青梅竹马!请入坑!
  • 不朽灵神

    不朽灵神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是以,天限制了人的寿命!然而,终有一群人,他们不敬天、不畏苦,开创出修灵之道!其中至尊,是为不朽灵神!
  • 问鼎忍界

    问鼎忍界

    扉间为什么开发秽土转生?鸣人是黄头发,水门的基因为什么比漩涡一族还强?纲手的头发也是黄色的。自己重生于木叶,本想按部就班的强大自保,却引来木叶高层的猜忌,“妈蛋,既然不想我活,那就别怪我破坏你们多年的谋划……”大筒木辉夜和三圣地大仙人为什么能千年不死,蛤蟆丸为什么不让六道仙人兄弟成仙,果然这个世界是恶意的,是自私的。
  • 洪荒之魔祖

    洪荒之魔祖

    道魔之间的交锋,势均力敌的两派.谁能引领洪荒,尽在洪荒魔祖。他本是后世一默默无名的小人物,意外而死,却得到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一线生机,穿越混沌,成就真身,化作魔祖!从此,逍遥洪荒!
  • 邪恶鹿晗你等着!

    邪恶鹿晗你等着!

    一次偶然,他们相遇了,相遇并不代表就是美好的开始,也有可能是残酷现实的开始……【各种读者,宝宝是第一次写小说,有些不懂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在这里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