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2800000013

第13章 信贷市场的竞争与银行声誉

一、研究背景

尽管银行声誉的重要性已经取得广泛的共识,但是信贷市场的竞争对于银行的声誉机制的效应还不是很清楚。有如下问题需要回答:声誉机制能否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仍然发挥其作用?如果竞争主要来自于证券市场,那么声誉机制是否会出问题?银行会对哪种类型的借款者提供贷款承诺?这些借款者的特征是怎样随着竞争的加剧而变化?I。Serdar Ding(2000)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一节主要整理了该研究成果。

I。Serdar Ding(2000)考察了信贷市场的竞争是如何改变了银行在实施其承诺的声誉效应,提出影响银行实现其承诺的积极性包括如下因素:(1)银行的声誉;(2)参与竞争的银行数量和它们的声誉;(3)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

如果借款者遭遇财务困境,在银行没有作出将来融资承诺的情况下,银行只会提供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在银行承诺再融资的情况下,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还能够向企业提供关系贷款,但对银行来说在短期内增加了成本。来自正常交易关系的预期收益折现和来自关系贷款的预期收益折现之间的区别决定了银行能否承受短期的成本来保持其承诺,并保持其良好的声誉。

信贷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降低银行来自关系贷款的收益,这种降低是否会降低银行保持其良好声誉的积极性取决于竞争的加剧怎么影响银行来自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收益,这部分收益并不需要良好的声誉。如果竞争的加剧导致来自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收益比来自关系贷款的收益下降更多,那么这种竞争将会强化银行保持其良好声誉的激励。但是这并不是说竞争的加剧会弱化声誉机制的有效性。I。Serdar Ding(2000)认为,这种竞争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取决于竞争的来源和竞争的程度。

为了说明竞争的来源是重要的,考虑借款者可以从银行和证券市场来贷款。相对于关系贷款,证券更容易替代正常交易关系贷款。因此,当银行面临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与来自关系贷款的利润相比,来自于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利润要下降得更多,这种不平衡的效应增强了银行在关系贷款方面保持其承诺的积极性。

竞争的程度也是重要的,这是因为银行数量的增加会弱化银行的垄断能力。如果银行有很强的市场垄断能力,他们会从正常交易关系贷款中获得足够的收益,以至于不会重视来自于关系贷款的收益。另外,随着拥有良好声誉的银行数量的增加,声誉租金会不断下降,这就会削弱声誉机制的有效性。

银行提供关系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程度也很重要。银行给那些信用良好的借款者提供关系贷款,这是因为只有这些贷款者才能从其商业项目中赚取足够高的净收益来支付银行的承诺成本。银行只提供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给那些中等质量的借款者,并拒绝贷款给最低水平质量的借款者。银行是否给借款者提供关系贷款也取决于银行面临的竞争。由于证券市场的资金是正常交易关系贷款的替代品,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迫使银行降低了其提供关系贷款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有如下几个趋势:一是资本市场的放松管制,这发生在很多国家,包括日本、欧盟和很多新兴国家。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了放松管制这一趋势,放松管制强化了银行业的竞争,从而影响关系贷款。二是借款者日益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从而能够取代从银行融资这一渠道。I。Serdar Ding(2000)认为资本市场的竞争可能增强银行保持其承诺的激励,尽管这种竞争增加了其保持承诺的成本。三是银行的合并,这使得一些银行的规模非常大。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银行合并之后,银行的市场能力增强之后会不会继续保持其承诺。I。Serdar Ding(2000)认为借款者能够方便地从资本市场融资这一情况降低了维持声誉机制所需的足够的银行数量,并因此减轻了银行合并的潜在负面影响。

Petersen和Rajan(1995)研究了与银行共享未来剩余的借款人承诺问题,承诺的难以实施阻止了借款人的融资计划。Petersen和Rajan认为,信贷市场的竞争削弱了银行的市场能力,并弱化了银行在初始阶段提供资金的激励,这对关系贷款来说有负面影响。他们还研究了在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遇到暂时困难时的银行承诺问题。在他们的模型中,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质量来决定提供正常交易关系的是贷款还是关系贷款。与借款人的承诺问题不同的是,信贷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助于弱化银行在关系贷款方面的承诺问题。I。Serdar Ding(2000)认为信贷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是不同的,而是取决于竞争的来源和竞争的程度。

Boot和Thakor(1999)则研究了竞争加剧情况下的关系贷款的生存能力。他们认为在初始阶段,关系贷款的预期值是上升的,但是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下降。另外,他们发现,资本市场的竞争会导致银行更多地提高关系贷款。尽管这些结论很相似,但是I。Serdar Ding(2000)认为:(1)银行会给高质量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承诺,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银行会把提供贷款承诺的门槛降低;(2)证券市场降低了支持声誉机制所需的一定的银行数量。

二、基本模型

企业:考虑一个具有两时期项目的风险中性的企业。在时期0该项目需要一单位资本,在第2期获得收益。在时期1,该项目可能有三种情况:成功、困境,或失败的可行性分别为PS、PD和PF。在成功的情况下,该项目获得Rs的现金流,企业获得Cs的不可转移的控制收益。这种收益可能是声望或者企业从积累的知识中获得的租金,在失败的情况下,所有的现金和不可转移的收益都是0.在困境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在时期1进一步投入一单位资本的话,收益同失败时一样。如果企业进一步投入资本的话,现金和不可转移的收益是RD和CD。这种额外的投资被称为拯救投资。该项目没有清算价值,并且不考虑折现。

假定1:

(i)RD<1

(ii)RD CD>1

(iii)psRs-pD(1-RD)>1

(iv)psRs-pDRD<2

假定1(i)说明如果只考虑现金收益时,投资额外一个单位于困境项目会有负的净现值(NPV)。假定1(ii)说明如果加入企业的不可转移的收益,困境项目会有正的净现值。假定1(iii)说明在包括困境时的进一步投资的损失时,该项目在时期0会有正的预期NPV。假定1(iv)说明借款人不能在时期0借入拯救金来用于时期1的困境。

贷款人:企业没有资金,但可以从机构贷款人借钱,比如向银行借钱。为了把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市场能力模型化,假定银行在时期0有无风险的贷款机会,该机会能给银行在时期2带来M单位的净收益。在第三部分,模型会被扩展用来把银行的市场能力和贷款战略作为参与竞争的银行数量的函数。

信息和合约:关于项目状态的不确定性在时期1得到披露,并且能够公开观察到。现金收益在时期2得到验证。

这个两时期的博弈概括如下:

时期0:银行决定利息因子(1加上利率)。企业借入资金并实施项目。

时期1:项目的状态被披露并能够公开观察到。在困境时,银行决定是否提供拯救投资,如果银行决定提供资金,那么企业得到拯救投资。

时期2:企业获得收益,并且支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

三、初步的分析

1.一次的贷款。

在子博弈精炼均衡中,银行必须具有给困境企业提供拯救融资的积极性。由于项目的状态难以证实,这种积极性不能靠法庭来强迫银行在企业困境时提供拯救资金,因此银行只有在困境中获得的现金收益足够偿还其贷款时,才会提供拯救融资。然而根据假定1,银行的现金收益不足以偿还贷款,所以在一个子博弈精炼均衡中银行不会给困境企业提供拯救融资。

命题1:子博弈精炼均衡的战略组合是:在t0,银行贷款的一个单位给企业,利息因子是b(1 利率),

b1 M

ps(1)

在t1,如果项目陷入困境,银行不会拯救企业。

考虑股权合约是否能够激励银行提供拯救资金是很重要的。如果股权合约允许银行获得企业的一部分控制利益,银行可能会具有拯救企业的激励。然而,控制利益包括企业的未来收益,企业可能不会答应分配其红利(Hart和Moore,1989,1994)。而且银行不可能获得任何管理上的成就感。

即使有可行的更复杂的合约,但只要时期1的项目状态和企业的控制利益在法庭上难以证实,这种合约还是难以提高效率。然而,需要考察为什么在时期1给企业借款一个单位是不可以的。这是因为企业不仅在困境,也会在失败时借款。由于项目的状态难以验证,银行难以通过合约来判别企业的真实状态,因此必须提供一个不同的制度安排来进行判别。下面的分析就是这种制度安排,即银行声誉。

2.重复贷款中的银行承诺。

在信贷市场中,银行不是一次性、匿名的参与者,它们同很多借款者进行重复借贷。银行贷款的这种重复、有名有姓的特征可能使用声誉机制来实施银行承诺。一个无限重复博弈框架被用来分析银行声誉是否能强制银行的承诺来拯救困境中的企业。在重复博弈中,前一部分的投资博弈成为重复博弈的阶段博弈。阶段博弈的长度是指一个时期。时期之间的折现因子假定为δ<1,即在一个时期内没有折现。企业在一个时期之后可能会退出经济,而银行则会一直经营下去。假定经济的历史是共同知识,并且为简化分析,假定银行指一个时期之内只借给一个企业。

假定声誉机制具有如下特征:在t0时期内,银行承诺如果项目在t1陷入困境,那么它会提供拯救。如果银行在企业陷入困境时,没有出面拯救,那么银行失去了其良好的声誉,其他的企业就不会再从该银行贷具有拯救承诺的贷款。由于企业能够从其他银行贷款,说明这种威胁是可置信的。通过不拯救企业,银行节省了拯救成本,但丧失了从带有拯救承诺的贷款得到的未来收益。如果这种损失的当前价值大于拯救成本,则声誉机制有助于银行承诺的实施。

用MG代表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的市场能力,M≤MG。尽管MG取决于参与竞争的银行数量,但是在这一节假定银行的数量不变,这样便于集中分析均衡特征。为简化分析,假定企业愿意借带有银行承诺的贷款,即:

假定2:pDCD≥MG-M

命题2:重复博弈具有如下战略组合:在t0,企业从一直守信用的银行借款,在t1,如果该项目陷入困境,银行拯救企业。如果银行没有拯救企业,以后的企业不从该银行借款;如果某个企业还向其借款,银行将不会拯救这个企业。如果:

MG-M>pD(1——RD)(2)

那么存在一个,

1——RD

MG-M (1——pD)(1——RD)(3)

因此有δ≥,这一战略组合是重复博弈的子博弈精炼均衡。

证明:WG(δ)和W(δ)分别是银行在受到惩罚时,在均衡路径和惩罚路径上的当前净收益。则:

WG(δ)MG-pD(1——RD)

1——δ和W(δ)M

1——δ(4)

银行拯救困境企业的激励约束是:

RD-1 δWG(δ)≥δW(δ)(5)

公式(2)是公式(5)满足δ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利息因子:

bG1 MG

PS(6)

在惩罚的情况下,企业不会从不守信用的银行借款,因为它可以从其他守信用的银行借款。最后不守信用的银行不会有积极性去拯救陷入困境的借款者,企业以后也不会相信其承诺。

困境状态的可观察性假定简化了分析,但是即使公众难以区别困境状态和失败状态,公众仍然可以观察到银行拯救,这是因为一旦银行参与拯救,公司可能进行重大的资产重组。

命题2说明了声誉均衡的条件。在重复博弈中,声誉均衡并不是唯一的均衡。当每个阶段中的博弈是重复时,命题1中的阶段博弈均衡也是一个均衡。

公式(2)和公式(3)说明了声誉机制基础上的银行竞争效应。公式(3)阐述了声誉机制是否可行不是取决于银行的市场能力,而是取决于银行具有良好声誉时的市场能力和没有良好声誉时的市场能力的区别。比如,即使竞争的加剧使银行的市场能力下降,但是如果上述二者的区别比较明显,那么声誉机制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推论1:随着MG-M上升,会下降,即声誉机制容易实施。尤其是在竞争的加剧导致MG和M都下降,但MG-M上升的情况下,会下降。

如果企业不考虑银行的市场能力是否足以激励其信守承诺,而自愿把更多的项目收益给银行,那么公式(2)看起来很容易满足。企业可以通过从银行购买额外的服务等方法来增加银行的收益。尽管这些方法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但是至少两点理由限制了其效果:第一,借款人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最有可能需要拯救的借款人更愿意给银行提供这些让步;第二,企业愿意让渡给银行的收益受到从项目中获得的总收益的限制。

四、有银行竞争的均衡

为了把银行的市场能力及其借款战略表述为参与竞争银行数量的函数,模型扩展为:银行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银行的信息处理能力减轻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交易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I。Serdar Ding(2000)的分析沿袭了Dinc(1997)的观点,他认为当银行业的进入有限制时,银行的信用信息甄别能力能够使其具有信贷市场中的市场能力。

下面分析一下经常失败的第二类型企业。一个企业是好的类型的概率是λ。在时期0,企业的类型是其私人信息。每个银行在时期0通过获得无成本的信号来披露企业,这些信号与企业的类型相关。假定银行i获得信号xi。给定从信用披露中获得信息的不可转移性,假定每个银行的信号是其私人信息。这些信号对企业的型号θ是一致和有条件的,并以条件密度函数f(xθ)独立地分布于银行之间。f(xθ)满足单调可能比率属性(MLRP),即:

假定3:f(xθG)/f(xθB)随着x增加

因此,如果银行获得信号x,则银行认为企业是好类型的可能性预期μ(x)取决于:

Pr(θGx)λf(xθG)

λf(xθG) (1——λ)f(xθB)≡μ(x)(7)

μ(x)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这假定如果银行获得的信号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质量,对银行来说,贷款和拯救企业是正的NPV项目。

假定4:μ()(psRs-pD(1——RD))——1>0

在t0,企业向每个银行贷款一个单位所需的利息率,每个银行在没有观察到其他银行的报价情况下,向企业说明其利息率,企业选择利息率最低的银行。后面集中分析了具有相同声誉的银行会有相同的战略均衡。

1.一次的贷款。

一次的贷款博弈均衡除了在利息率的决定上同上述所说的不一样,其他的特征相似。具有较低预期μ(x)或者较低的信号x的银行拒绝贷款,因此会有一个x的临界值,低于该值,银行不会贷款。从技术上来讲,银行的竞争模型是个秘密投标、一次性价格的拍卖,因此可以参考其他文献中的观点(Milgrom和Weber(1982))。

为了获得银行在均衡时决定其利息率的战略,假定银行报出的利息率随μ(x)的下降而下降,并因此随信号x而下降。因此只有银行报出最低的利息率,银行才能贷出款。在对称的均衡中,这意味着银行在所有的银行中有最高的预期μ(x)或者最高的信号x。因此贷出款的银行是企业期望的最优银行,这是由于它的信号是最高的。因此银行选择其报价来最大化其预期利润不仅取决于它自己的信号,而且它的信号要高于其他银行的信号。

命题3(正常交易的贷款):如下的战略组合是(对称)(阶段)博弈的子博弈精炼均衡:在t0,银行需求的利息因子取决于下降的函数bN(x),x≥xN;当x<xN时,银行没有提供贷款,xN随λ下降。企业从需要最小利息因子的银行借款。如果企业没有获得贷款,则不能实施项目。在t1,如果项目陷入困境,没有银行拯救企业。每个银行在时期0的预期利润是正的,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多,预期利润下降,直到趋于0.在银行拯救困境中的企业情况下,没有子博弈精炼均衡。

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根据银行的数量推导出银行的市场能力及其贷款战略。具有同样披露技术和没有内部信息的银行是如何获得正的利润呢?讨论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每个银行根据关于企业的信号和赢得竞争的可能性来决定其战略,因此银行的收益也取决于其他银行的信号。然而,每个银行的信号是其私人信息,这些信号的私人属性使银行获得私人信息的租金。由于在预期会有损失时,银行通常不会提供贷款,当银行业的进入受到限制时,这种信息租金会导致正的预期利润。

2.重复贷款中的银行承诺。

当银行承诺拯救困境中的企业时,命题2提到的均衡战略组合仍然成立,但是银行的贷款战略需要修正。为了允许银行提供带有拯救承诺的和没有拯救承诺的贷款,假定不管一项贷款是否有拯救承诺,都能被公开观察到。

承诺拯救的银行贷款战略同没有承诺拯救时的战略比较相似,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根据银行的信号,承诺拯救的银行贷款战略有一个三层的结构。在顶层,银行提供带有承诺的贷款,但在中层它的贷款没有执行承诺。在底层,银行拒绝贷款。从直觉上来讲,假定企业通常愿意得到拯救,即使在成功时其获得的所有现金收益都给银行,也在所不惜。如果银行以给定的利息因子b给一个好的类型企业具有拯救承诺的贷款,银行的预期净收益在时期0是:

psb-pD(1——RD)——1(8)

该预期净收益比没有拯救承诺时要小。银行要求的利息因子与其预期净收益是一致的,因此银行提供承诺贷款的门槛要比没有提供承诺贷款的要高。这种三层的贷款战略同美国的承诺贷款合约的实证相吻合(参见Avery和Berger(1991),Qi和Shockley(1995))。

然而,由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惩罚路径(即某一家的银行不能提供承诺贷款,而其他银行能)上的银行贷款战略比较复杂,难以从正常的参数中推导出。为简化推导,假定企业从困境中的再融资获得的收益足够高,因此即使银行提供关系贷款的条件是要求获得成功时的所有现金收益,它的生意也不会被只提供正常交易关系贷款的银行抢去生意。

假定5:PDCD≥psRS-1

命题4(关系贷款):考虑对命题2中给定的战略组合进行如下修改:

均衡路径:在t0,在一定时期,银行的贷款战略是:

bc(x)和银行承诺拯救,当x≥xc;

bN(x)和银行不承诺拯救,当xN≤x<xc;

没有贷款,当x<xN。

其中bN和xN在命题3种给定。

只有当银行永远不会逃避拯救责任时,企业才会接受带有拯救承诺的贷款。在t1,如果项目陷入困境并且其贷款是有拯救承诺的,那么在t0贷款给企业的银行会拯救企业。

惩罚路径:与众不同的银行只提供没有承诺的贷款,而其他银行则采取与均衡路径相似的三层贷款战略。

存在≥2,这样n≥时,一个子博弈精炼重复博弈均衡具有δ≥(n)的特征;n<时,没有子博弈精炼重复博弈均衡具有δ<1的特征。

在三层的贷款战略中,银行只有在借款者是好的情况时,才会提供承诺贷款。因此银行的利润在xc和xN之间显示出质的差别。尽管拯救成本是银行战略的中间层[xN,xc)存在的原因,xc并不是银行提供承诺贷款时的门槛,在这一水平之下,银行预期会损失,xc是银行在成功时的具有承诺的贷款和失败时的没有承诺的贷款之间的无关紧要的水平。当x>xN时,由于银行预期会从没有承诺的贷款中获得正的利润;当xxc时,银行也会从具有承诺的贷款中获得正的利润,然而,银行并不关心xxN时的贷款,因为,此时银行的利润是零。

在惩罚路径,由于信息租金的存在,与众不同的银行仍然会获得正利润。然而,它的预期利润比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在均衡路径的利润要少。这种区别激励银行保持好的声誉来追逐高的δ,这种区别可以被解释成声誉租金。

均衡的存在需要有足够数量的银行来参与竞争。事实上,声誉机制需要多家银行来支持。比如说,如果垄断银行来决定银行的信誉水平,它会设定一个利息率,使它能够获得成功时的所有现金收益,这样它就不会有积极性去拯救银行并付出拯救成本。

推论2:垄断银行没有积极性承诺拯救企业。

由于同样的原因,n≥2这一条件成为严格的不等式。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加,来自正常交易关系贷款的利润会一直下降到零;经过一个临界值以后,如果企业有足够的信誉,关系贷款变得更有利可图。

五、竞争的效应

1.新银行的进入。

新银行是否能提供关系贷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δ,新银行能否提供关系贷款会产生多重均衡,而重复博弈论在解决均衡的选择上是无能为力的。由于银行声誉的建立难以模型化,研究银行的进入问题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假设基础上。

2.能承诺拯救的新银行的进入。

当能提供关系贷款的银行数量趋向无穷大时,研究极限行为会有所帮助。在极限,支持声誉机制的最小折扣因子趋向于1.从直觉来讲,随着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数量的上升,声誉租金趋向于0,这就难以支持声誉机制。

命题5:limn→∞(n)1

这一发现同激烈的竞争会难以支持声誉机制的观点相一致。然而,这只是极限的情况,并不是说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加,声誉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事实上,命题4和命题5说明了当银行的数量比较少时,额外的竞争有助于支持声誉机制,因此适度的银行数量是最优的。

推论3:适度的银行数量容易支持声誉机制,即当1<n*<∞时,(n)最小于n*。

(1)不能承诺拯救的新银行的进入。在另一个极端,不能承诺拯救的银行的进入直接影响正常交易关系贷款的竞争。由于新银行的进入,正常交易关系贷款市场的竞争加剧,从这种贷款获得的收益下降,因此相对于正常交易关系贷款,关系贷款变得更加有利可图。银行会降低关系贷款所需的最小信誉水平,关系贷款在银行的贷款组合中的比重上升。尽管新进入的银行只提供正常交易关系贷款,但是良好声誉的银行的关系贷款变得更容易获得。

新银行的进入不能承诺扩展了声誉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参数范围。如果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没有执行其承诺,它丧失其声誉并且只能提供正常交易关系贷款,而新银行的进入降低了这种贷款的收益,也降低了不执行承诺的收益。这增加了银行维持其承诺的积极性,并且声誉机制变得更容易维持。因此,竞争的加剧增加了声誉机制的有效性。

命题6:不能承诺拯救的新银行的进入使声誉机制更容易维持,并且降低了关系贷款所需的最小信贷水平,即(n)、和xc会随不能承诺的银行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2)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由于证券市场中的资金同银行贷款比较类似,银行面对着来自证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对银行不同类型贷款的效果是不同的。事实上,声誉机制的一个条件是借款人的身份鉴别。证券市场的匿名性和分散性使声誉机制难以发挥作用(Chemmanur和Fulghieri,1994)。同关系贷款相比,证券市场的资金更接近于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这就使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同没有承诺的银行的竞争相似。相比那些遵守承诺的银行来说,这种竞争更多地减少了没有承诺的银行的收益。

为了包括企业的证券发行,该模型被修正。在时期0,企业决定证券发行的比例,对不同类型的贷款而言,这个比例是不同的。为了简化分析,假设证券持有人只能观察到是否得到贷款和贷款类型(正常交易关系贷款还是关系贷款),证券持有人没有信贷甄别能力,而银行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证券持有人获得零预期利润。

命题7:企业按所需要的比例发行证券,银行用带有拯救承诺的贷款来提供剩余的资金,这会有一个关系贷款均衡。借款人从证券市场融资使关系贷款更容易,并降低具有承诺贷款所需要的最小信贷水平,即(n)、和xc会随借款人从证券市场融资可能性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涉及银行承诺拯救的积极性,命题7说明那种认为证券市场跟银行关系贷款不相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对借款人来说,从证券市场融资和从银行融资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借款人一方面通过发行证券获得资金;另一方面也从银行获得关系贷款。其次,借款人从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并没有限制银行维持其拯救承诺的能力,恰恰相反,还增加了银行的积极性。尽管随着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加剧,银行来自关系贷款的收益下降了,但关系贷款变得容易维持了,并且有效的声誉机制所需要的银行数量也下降了。最后,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迫使银行给较低信贷水平的借款人提供关系贷款。

六、结论

I.Serdar Ding(2000)的研究表明,在重复的银行贷款环境中,声誉机制能够减轻贷款给困境中的借款人的银行承诺问题。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信贷市场的竞争。同借款人的承诺问题不同,信贷市场的竞争可能增加银行贷款给困境中的借款人的积极性,从而维持其良好声誉。信贷市场的竞争是否有益取决于竞争的来源和水平。比如,相比关系贷款而言,证券更接近正常交易关系的贷款,因此相比关系贷款而言,借款人在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降低了银行来自正常交易关系贷款的收益。这就增强了银行保持其承诺和维持良好声誉的积极性。

银行数量的增加效应取决于市场中已经有的银行数量。如果已经存在大量的银行,银行数量的增加可能降低声誉租金,从而使声誉机制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如果银行有很大的市场能力,它们可以占有借款人的大部分利润,就没有积极性去提供有成本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声誉机制的发挥。

I.Serdar Ding(2000)的理论有更深入的经验含义。这包括:具有较高信贷质量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银行承诺。银行收取的利息率随信贷质量下降。

如果银行面临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获得关系贷款的企业的平均信贷质量下降。当银行面临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在银行的贷款组合中,关系贷款的比例会上升。随着借款人从证券市场融资能力的上升,维持声誉机制所需的最小银行数量会下降。不提供关系贷款的银行进入市场同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相似。

其他的一些文献也支持这一观点。Avery和Berger(1991)观察到,具有承诺的贷款绩效比没有承诺的贷款的绩效要好,这说明具有较高信贷质量的借款人获得了贷款承诺。Qi和Shockley(1995)发现较好信贷质量的公司趋向于从贷款承诺获得资金。Shockley和Thakor(1997)发现贷款承诺合约的利息率随借款人的信用质量下降。

关于证券市场对银行贷款的激励效应的经验证据也支持这一观点。Horuchi(1994)和Ding(1999)观察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资本市场放松管制之后,日本的大银行明显提高了给中小型公司的贷款比例。Anderson和Makhija(1999)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的证券负债比例同其成长机会呈反方向变动,这就验证了本书的观点,即证券市场强化了银行维持其承诺的积极性。Gande、Puri和Saunders(1999)发现较小的公司更多地受益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验证了竞争的加剧会降低银行贷款所需的借款人质量要求。

I.Serdar Ding(2000)的观点对银行贷款的信贷市场的竞争效应具有额外的启示。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对不同类型的银行贷款来说,信贷市场的竞争效应是不同的,因此对信贷市场竞争的经验研究必须根据银行贷款的类型来研究。其次,还需要考虑竞争加剧的来源,尤其是这种竞争是来自证券市场还是新银行的进入。最后,竞争的效应可能并不是单调变化的,而是可能在不同的竞争水平会有所区别。

同类推荐
  •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研究

    本书是从实证角度来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一部著作,全书共分12章,从省际水平、行业水平及区域水平三个角度,运用不同数据和方法对中国民营企业生产率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与解释。第一章是“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研究:文献综述”。在这一部分,文章从生产率的研究方法、民营企业生产率现状、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微观机制、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梳理,认为现有的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为这一主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研究经验的支持。
  • 科特勒营销微语录

    科特勒营销微语录

    菲利普·科特勒,现代营销学之父,世界级营销学泰斗。他一生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他创立的营销理论和思想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格局,大大扩充了营销的内涵,使得营销上升为一门科学。他的著作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被全世界的营销人士视为营销圣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企业家,帮助无数企业走出了销售困境。《科特勒营销微语录》集合了科特勒一生重要著作及其一些演讲的思想和语言精华,用观点加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特勒的营销精义。“科特勒微语录”部分摘录了科特勒关于营销的核心观点和语句,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科特勒的营销理论。
  • 电话销售口才

    电话销售口才

    从电话销售的初步入门为起点,按照电话销售的实际操作步骤分为十二章,由浅入深讲解散了电话销售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技巧、提升销售能力的训练,以及辅助大量的经典销售案例。
  • 打造Facebook

    打造Facebook

    这本书的书名——《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很嚣张,谁有资格可以说这句话呢,当然,扎克伯格最有资格,但他不会亲自来告诉你,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都不大可能。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里面的每一人,尤其是工程师,既是公司文化的承受者,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造着公司的文化。我想强调的是团队,是团队的力量打造了Facebook。而让团队凝聚在一起并充满战斗力的,即其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一些做事的方式,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和对这些做法和原因的认同。写这本《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是想剖析Facebook文化的精髓,……
  • 商务谈判艺术

    商务谈判艺术

    杨易编著的《商务谈判艺术》对商务谈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谈判原则、谈判准备、谈判开局、谈判磋商、谈判策略与技巧、谈判礼仪、风险规避以及谈判法律与心理为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商务谈判的基础知识,是高务谈判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不做你的妃:太子请让开

    不做你的妃:太子请让开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请勿雷同,请勿盗版!】【搞笑版】不就是爬山么,居然一不小心穿越了!穿越过来居然还遇见一只熊,还好出现了一个帅哥相救!一,这不是长的像熟人么?当然要到他家去混吃混喝。不就是逛逛街,英雄救美一番么,居然把身边的朋友弄丢了,呜呜这可怎么办?居然还遇见一个冰山酷男,抓着人家的手不放,我命怎么那么苦啊!变态冰山男接招吧,姐就是要勾引你,让你爱上姐,然后一脚把你踢掉!哈哈......———————————————————————————【正剧版】她,一朝穿越,邂逅如同冰山的男子,针锋想对,误会重重,最终是什么化解他们之间的芥蒂?他,冷漠无情,却不想一个娇小的身影,在一次次的针锋相对中潜入他的心,当昔日的对变为错,曾经的最爱逝去之后,他们的爱又将何去何从?她说:“我要的爱是全部,如果不是宁可不要。”他说:“今生如果无法与你携手,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一定会找到你。”爱就如毒药一般让他们相互纠缠、刻骨铭心......
  • 梦回大宋

    梦回大宋

    女警唐雨合在一次火山喷发中穿越时空来到南宋,适逢蒙宋第二次交锋,钓鱼城之战、鄂州之战、夺汗之战等诸多历史著名战役轮番上演。在这个风雨飘摇英雄辈出的乱世,她将如何以一个现代女性的思想与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翻云覆雨,又将与当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怎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逍遥圣者

    逍遥圣者

    神佛鬼人妖魔,众生六道,神位于在东方天界,佛位于西方佛界,鬼位于地府灵界,人位于人间人界,妖位于海底的妖界,魔位于在魔界,每界都有的一个掌控着,六界为人界为根本。超越六道,从而跳出六道,自创出一个天地,划界而战,化身圣尊,划界圣界,,圣界非六界的修炼,达到不死不灭,时空隧道来去自如,挥手排山倒海。二十一世纪开创了圣界,从此就在六道逍遥自在来去自如。巫逍遥就是一个这样的传奇的人物,一人化为二,真身穿越太古时期,而分身却留在在了现在的世界里,自己都不知道活了千岁还是万岁了,才能超控了时空来到了现实了世界和分身合二为一。
  • 时光浅好,岁月如初

    时光浅好,岁月如初

    时光荏苒,不及你回眸一笑。弱水三千,却只取一瓢独饮。
  • 你是大白我是小黑哟

    你是大白我是小黑哟

    我最喜欢大白,就像喜欢你。我像小黑,永远陪伴在大白身边。永远哟!
  • 君惜情之冒牌王妃

    君惜情之冒牌王妃

    她是个假公主,他是个真王爷。她为了躲避追她去和亲的军队躲进了他的营帐。她叫顾昔梦,但为了活着不得不用欧阳果郡这个名字欺瞒着他与他周旋。他虽是皇后所出,但从小不受待见,原本属于他的太子之位让他人坐着。太子之位他不稀罕,他要的是皇位。
  •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2017年,我从校园走向社会,优秀,成绩,竞争,尊重,歧视,百感交集的我,希望遇见同样的你。
  • 努力能被看到

    努力能被看到

    这个作品里,告诉了只要你敢想就要敢做,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 学习要懂心理学

    学习要懂心理学

    对不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难事,但对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认为学习是一件难事的学生,是学习的奴隶;认为学习轻松愉快的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什么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为什么面对试卷紧张得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其实,这都是不良的学习心理在作怪。《学习要懂心理学》不仅列举了学习中常见的心理困惑,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相信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将来进行时

    将来进行时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典籍进行分析点评,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哲思,引领读者在品读历史和思考现实的过程中,感受未来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