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45300000003

第3章 建起宏伟的“人体宫殿”

一、活出个旺盛的“精气神”

旺盛源之一——精

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是人的生命之本。根据其来源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又叫做元精,是与生俱来的,受之于父母,藏之于肾部。《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所以精是人类生生不息繁衍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被称作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被称为脏腑之精,其主要来源是通过食用水谷精微,由脾胃消化被人体所吸收,再由肺部进行呼吸调节,产生精微物质,藏于五脏,以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此可知,后天之精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功能,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不断消耗精,又不断通过吸收水谷精微物质补充精的过程。因此,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最终走向死亡的整个过程都与精密切相关。尽管存在“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差别,但是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先天之精要靠后天之精不断补给,而后天之精又必须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且两者共同存于人体的两肾之中,形成了“肾精”。而肾精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精可化为元气,使之运行全身,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还可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活动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另外,对促进身体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培养先天之精、补充后天之精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旺盛源之二——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黄帝内经》中认为气是“有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在”,如自然界中的天气、地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等等,总之,是超出人体肉眼所能直观到的而又客观存在的生命物质,都将其称之为气或精气。如肺气、肝气、真气、宗气、营气、清气、浊气等。

《黄帝内经》中用“阳气”“阴气”对物质的属性进行分析,使理性思维层次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观念,同时也超越了战国到汉代初期中国哲学界“气”的内涵。由此可推断出《黄帝内经》中关于气的概念是基于先秦、汉初哲学的气的概念的,但又超出了其理性的含义。

气是无处不在的,人类就是生活在气交之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天地之气,阴阳交感的产物,是禀天地之气、依四时之法而生成的,是物质世界有规律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气是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包括人类的最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言人者求之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意思是说,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两者相交汇的地方。自然界中,有阴阳运动的变化,有四季之分,有寒暑之别,既受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化的作用。所以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共同受阴阳五行之气的制约。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即空气、水、食物经由人体的口鼻进入体内后,经过气化过程转化成机体各部分所需要的生命物质,生成五脏六腑内的精气。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以维持生命活动。

养生理论中总会提到“补气养血”,可见补气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记载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此外,《黄帝内经》中指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补气至关重要。因此,养生中重在“补气”,以使身体呈健康旺盛状态。

气有真气、宗气、营气、卫气之分,但每一种气都对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将真气叫做“元气”,气来源于父母肾中之精气,也依赖于后天的补养,可推动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可推动和调节各脏腑器官、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宗气,也叫做大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有推动作用,《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意思是说,宗气内积于人体胸部,由喉咙部呼出,如此循环往复,使其贯注于心脉中,以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循环,所以气血的运行和宗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营气运行于各血脉之中,有营养各脏腑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营气是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它通过流注于血脉之中,化生成血液,发挥营养作用。卫气行于脉外,其活力强,流动速度快,又属于阳,因此又被称为“卫阳”。卫气和营气并行,阴阳相随,内外相贯通,好像一个环一样运行于人体内,以保证身体的健康。人体内如果某种气运行不畅,或是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身体不适,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养气、补气可保持人体精神旺盛,身体强壮健康。

旺盛源之三——神

神是生命的灵魂,并通常作为人体生命迹象的总称,其包括大脑的意识,思维活动的意识,脏腑、经脉、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包括心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其中脑神为各神之首,人的精神、意志、思维、知觉都是在脑神的作用下产生的,此外,心神、意志、肺魄、肾志也是在脑神的作用下发挥功能的,除此之外,关节的活动、皮肤的触觉、眼、耳、口、鼻、舌的作用也依靠脑神发生。

《黄帝内经》中提出“得神者昌,失神者死”的论断,且逐步形成了“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的重要养生理论。可见,“得神”“养神”对养护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医认为,神有调节人体形体的动和静、精神兴奋和抑郁、情绪的喜怒哀乐忧思恐惊、身体的屈与伸等的功能。中医还认为,神有调节阴阳、稳定生命物质运动平衡状态的功能。气功中的调神,即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使生命物质运动处在一个平衡稳定状态,以维系身体健康。

相互依存的精、气、神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内在联系。精与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精气充足时则神全,如果神烦躁不安则会耗伤精气,精气不足则神也易躁不安,只有精、气、神皆充盈的时候,机体的生命活动才可以维持在健康状态,并正常运行。

二、五脏

心脏在胸腔内,两肺叶之间,胸隔膜以上,形状如同倒垂未开的莲蕊,外包有心包,起保护作用。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称其为“君主之官”,说明了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脏和血管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如环无端。心脏、血管、血液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血液的循环系统,其中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因此心脏在整个人体血液循环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利。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心藏神,这里的神指的就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中医理论中,心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是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要内脏。除此之外,心脏还主宰着人的情志,既是神经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又是七情发生之处,所以说心是人思维活动的主宰。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

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气之气。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方面,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靠非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宗气的功能,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其次,肺对于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主呼吸之气,即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气体的交换。

肺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散布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由于肺位于最高,故将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人体内在的水分虽然由脾胃的吸收而来,但是水分的运输、分布和排泄,也是需要依靠肺的疏通和调节来维持动态平衡的。通过肺的宣发,水分向上、向外运输分布,达到全身各部位,代谢以后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通过肺的肃降,水分向下、向内运输分布,通过代谢,成为尿液,再经过肾蒸腾汽化,将代谢后的水分转为尿液储存在膀胱内,随后排出体外。因此,肺在人体水分代谢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朝百脉而主治节,肺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的器官。全身血液不断地在肺部汇集,然后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充足的气血是肺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只有肺部的气血充足,才能保证人体各种功能活动正常而有力。

肝位于腹腔,横膈膜下方,右胁之内。中国古代医学将肝脏分为七叶,左肋内有三叶,右肋内有四叶,此描述结果也由现代解剖学所证实。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其一是藏血,另一是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体液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肝脏疏泄不及,就会出现气机郁滞,表现症状为胸胁、少腹、两乳等部位胀痛,严重者,可导致津液的输出分布代谢障碍,可能形成痰液,也可能形成水造成局部膨胀。如果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则会出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的表象。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吐血、呕血,甚至气厥晕倒的现象。

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储藏血液是指肝脏能够将一定量的血储存在肝内,用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的需要,因此,肝有“血之府库”之称。调节血量,是指肝脏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于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含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波动,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人体各部分的血量随时会有所变化。当参加完剧烈的运动或是情绪波动时,肝脏就会把所储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出分布,用来补充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体出于平静期时,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应减少,相对多余的血液就会归藏于肝脏。

《黄帝内经》中说:“肝主目。”表明人的眼睛是依靠肝血的濡养。肝功能正常则双目有神,看东西清晰明亮。如果肝功能异常,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还有可能有夜盲症,畏光流泪,头晕目眩等表现。肝脏的功能情况除了体现在眼睛上,还表现在人体的筋骨上。《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说明人过了50岁之后,人体就处于衰老状态,由于肝脏的精气衰退而导致了筋活动不灵活,因此,从人的运动方面也能看出肝脏的状态。

脾脏的位置在胸隔膜以下,腹腔中,胃之左侧,位于中焦。其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脾的运化功能。运,就是转化运输;化,就是指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脏具有把水及人体摄入的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精微物质,然后再帮助人体将这些精微物质运输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供给生理功能的需要。

大体上来分,脾的运化功能包括对水谷和水液两方面的运化。其中脾对食物的运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帮助胃肠将饮食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这个过程简称为消化。食物进入胃以后,主要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经过胃的“腐熟”和小肠的“化物”而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但此过程必须有脾气的协助,才能彻底地对水谷进行消化。第二阶段是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水谷通过消化形成的精微,必须通过胃肠道的吸收,而后才能散布到全身。这一过程也必须在脾气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第三阶段就是对水谷精微的运输,被吸收后的水谷精微,可以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送到肺部,再经过肺之宣发向上向外分布扩散,肺的肃降作用则会将水谷精微向下输送分布,使水谷精微分布到全身。另外,脾气自身的作用,也可以将水谷精微转化运输到全身。

脾脏具有吸收、输送分布水分,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所以,脾对水液的运化,也可称运化水湿。人体所摄入的水液需要经过脾的吸收和转化来分布到全身,从而发挥滋养的作用;同时,脾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脾主运化水液,实际上就是指脾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脾对水谷和水液两方面的运化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旦一种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另一种功能出现障碍。

脾的升清功能。升,即上升的意思。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因此,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所以说:“脾宜升则健。”

脾统血就是指脾对血液的控制作用。脾可以控制血液在人体的经脉内运行,保证血液不会溢出经脉,即称脾统血。脾之所以能够统血,其主要原因在于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

人体的脾脏是否健康,可以观察人体中的两大部位,其一是口味,其二是肌肉。如果一个人的脾气运行正常,则其食欲和口味也正常;如果脾气运行失常,则食欲减退,口味也会出现异常。人体肌肉是否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是否灵活,都依赖于脾所运化的营养。所以,一旦出现肌肉逐渐消瘦或是松弛,可能很大概率是脾脏出现了问题。

人体中有两个肾,在《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描述其位置为:“腰者,肾之府也。”说明其位于腰部。现代解剖学也证实这一结论,而且肾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并且肾主纳气。

藏精,是肾的主要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指的就是“先天之精”。精还有“后天之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渐具备生殖能力。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记载:“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故能有子。”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故《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又称之为“水脏”。肾中精气的蒸腾汽化,实际上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内脏对津液的汽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汽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汽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肾主纳气”一词虽然没有收录在《黄帝内经》之中,却对肺肾之气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诠释。纳是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可以摄取肺部所吸收的清气,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如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呼吸均匀调和。如肾虚不能纳气,则会出现呼气多吸气少,呼吸困难等症状。

耳和二阴是肾的主要外在表现器官。肾精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听力。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就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现象。二阴是前阴与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储存和排泄要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所以如果出现尿频、遗尿或是尿少、闭尿等现象,多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是粪便的排泄出口,如果肾阴不足会影响肠液的分泌,肠液枯竭就会便秘。

肾藏精,精能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盈盛,骨骼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坚固有力;肾精虚少,则骨髓不足,骨骼摄取的营养随之减少,则会出现软弱无力或发育不良的现象。俗话说“发为肾之须”,头发的生命根源在于肾,肾气旺盛的人,头发也茂盛有光泽,肾气不足的人头发易脱落、干枯、变白。

三、六腑

胃又称胃脘,可分为上部上脘,包括贲门;中部中脘,也是胃的主体;下部下脘,包括幽门。一共三大部分。胃主要是用来受纳、腐熟食物的,与脾互为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受纳是指胃在消化道中具有接受和容纳食物的作用;腐熟是指胃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使之形成食糜的过程。食物从口进入食管,再到达胃,经过胃的腐熟,过幽门到达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吸收将营养供给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因此,胃又被称作“水谷气血之海。”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胃腐熟后的食物必须通过下行到小肠,才能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彻底吸收,化为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只有把胃中的食物下降到小肠中,才能有空间来容纳新的食物。如果胃的这种通降能力失调,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会发生口臭、腹脘胀痛以及便秘等症状。

如果胃失调,会引起身体很多不适。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则提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而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也就是说,胃寒,胃表的血液流通不畅,经络聚集,因此会导致胃痛,如果对胃部进行按摩,血液疏散开,疼痛就会缓解。在临床中,胃寒的主要表现为胃痛、呃逆、呕吐、腹泻。中医经常用小建中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剂对其进行治疗。

大肠

大肠是六腑之一,形同于人体中的运输管道,位于腹中,通过阑门上接小肠,下为肛门。其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传化糟粕,二是主津。传化糟粕就是指小肠吸收食物后的食物残渣与废弃的水液传送到大肠,再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如果大肠的这种传化功能产生异常,就会出现排便异常,如便溏、泄泻、便脓血、大便秘结等病症。主津则是指大肠在传化糟粕的过程中,吸收了部分的水液,也就是说,大肠也参与了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大肠的这种主津功能失调,出现大肠虚寒,就会无力吸收水分,出现肠鸣、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是大肠实热,就会消耗掉大肠中过多的水分,导致肠液干枯,大便秘结不通,出现便秘症状。

小肠

小肠是人体内一个比较长的管道器官,位于腹腔之中,回环叠积,上接胃的幽门,下与大肠接于阑门。它是人体摄入的有机食物的主要消化和吸收场所,并输送分布精微,向下传导糟粕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胃腐熟后的食物和分解吸收水谷精微,此外,还有泌别清浊的作用。泌别清浊就是指经过分解后的精微物质和残渣,由小肠吸收精微,将残渣下传给大肠。小肠在吸收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分,经过脏腑组织,利用后所产生的浊液下排给肾和膀胱,形成尿液。小肠如果出现异常,人体内的消化功能就会减退,大便与小便也会出现异常,小肠的功能会受到心功能的影响,因此心功能失调也会引起小肠异常,同样,小肠功能出现异常,也会影响心脏。

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之间。其储存胆汁,胆汁味苦,黄绿色。胆汁可以消化饮食,因此归为六腑之中。但又由于胆本身无传化食物的功能,但又储存胆汁,与胃、肠等消化系统有所不同。

胆和肝脏是相互作用的,肝的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排泄,肝的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排泄,肝疏泄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逐渐开始旺盛。反之,肝失疏泄,导致胆汁不利,胆汁郁结,肝胆气机不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出现胁下涨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若胆汁上逆,外溢,还会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黄疸等病理现象。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到,如果胆气虚就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这样的状态,很多想法都不能决定。

胆主决断的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恶劣影响,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胆气强盛的人,遇到惊恐的刺激时,对其影响不大,而且也容易恢复;胆气虚怯的人,受到惊恐刺激后,会出现易惊易恐等病变状态的表现。

膀胱

膀胱为六腑之一,位于小腹之中,与肾互为表里。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人体内水液的代谢主要是通过脾、肺、肾、小肠、大肠、三焦等脏腑共同作用而完成的,肾接收脾胃下输的水液再经肾的气化生成尿液,向下输送给膀胱。尿液在膀胱内储存停留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排出体外。但是膀胱的储尿功能,要依赖于肾气的固摄,如肾气不固,则膀胱无力约束,就会出现遗尿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小便失禁。膀胱的储尿与排尿,必须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肾气充足,气化正常,膀胱的开合有度,尿液才能正常排泄,从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肾气不足,气化失常,膀胱开合无度,人体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是尿频、遗尿、尿失禁等症状。老年人多因肾气衰弱而出现尿频、尿急、尿无力、小便失禁等症状。

三焦

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一般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即指六腑;二是指单纯的部位概念,即膈以上的上焦,膈至脐的中焦,以及脐以下的下焦。在《黄帝内经》中,涉及三焦达七十六处,其意义各不相同,分别与脏腑、经络、病机、气化等有关。

1.有形三焦学说

三焦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三焦具有六腑一通为用的共同功能特点,主要功能表现为气化和流通水液。此说法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较近的《难经》以及后世诸家都提倡这一观点。但是至今对三焦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全身的水液代谢,都是由肺、脾和肾协同完成的,同时三焦是这一个过程中的通道,只有保持三焦畅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如果三焦的水道阻塞,则肺、脾、肾等输出分布器官都将难以实现对水液的调节。

2.三管三焦说

如果将三焦看做是人体躯干内的三个部位,则膈之上的上焦,包括心与肺,以及头面部,其主要的功能特点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分散水谷精微用来滋养全身。中焦为膈至脐之间的脾、胃、肝、胆,具有消化、吸收并输送分布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为脐以下的小肠、大肠、肾和膀胱,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

四、五官七窍

目即眼睛,眼睛位于面部,以鼻为中线,左右各一。眼的白睛部分称白眼,黑睛部分称黑眼,黑睛中央的圆孔称瞳子,又称瞳神;眼睛的内角称为目内眦,眼睛的外角称为目外眦;上下眼睑称为约束;眼球内部与大脑的束状物相连,称为目系。

肝藏血,眼睛依赖于肝血濡养才能发挥视觉功能,因此肝开窍于目。眼睛不仅与肝有关系,与五脏和大脑都有关联。五脏六腑的精气上行至眼睛,使眼睛更有光彩。骨髓的精华体现在眼睛的瞳子上,筋脉的精华体现在眼白上,肌肉的精华与筋、骨的精华一样体现在眼与大脑连接的目系上。这里所说的筋、骨、气、血、肌肉,实质上指的就是心、肝、脾、肺、肾。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脉者皆属于目。”其中直接循行于目的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的睛明穴;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的瞳子髎穴;足厥阴肝经连目系;手少阴心经的支脉系目系;手少阳三焦经的支脉至目外眦;手太阳小肠经终于目内眦;任脉循面入目眶下;奇经八脉中,督脉有一支合足太阳于目内眦;阴跷脉连属于目内眦的睛明穴;阳跷脉至目内眦。由以上经脉可见,直接分布于眼部的经脉就有十多条。

耳朵不仅仅是听觉器官,同时它还有保持人体平衡,感受位置变动的功能。耳朵分布于头部左右两侧,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大部分。外耳就是指耳郭,也就是平时看到的耳朵最外面的接收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将虫、尘埃和其他杂物黏住,阻止其进入听觉器官内部,保持耳朵内部清洁;中耳,是指从外耳往里,主要的作用是传导声音。主要结构包括鼓室、咽鼓管等,其中咽鼓管为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中耳与外界空气压力可通过咽鼓管取得平衡;内耳,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官腔所组成,统称为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内耳有一个很像钢琴一样的东西,就是听觉中心。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为肾之外窍,耳朵的听觉是否敏感,表现出肾脏的状态。如果肾精充沛,则听觉聪慧,反应敏捷。如果肾精亏损,则会出现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反应迟缓或站立不稳。人在青少年时期,肾精充沛,所以听力很好;到中年时期,肾精逐渐减退,听力开始下降;过了65岁,肾精亏损,听力减退。耳朵与心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心在五行中属于火,肾在五行中属于水,心火、肾水互相调和,才能使耳朵聪敏。如果心脏和肾脏之间失调,同样会导致听力减退。另外,耳与肝、胆、脾也有一定的关系。肝、胆、脾三脏功能正常,则耳清;反之,则会影响听力。

2.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朵是宗脉聚集的地方,其中入耳的经脉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都是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手太阳小肠经,则是由锐眦入耳中。上诉三条经脉如果被风热或湿邪所侵入,就是导致耳痛、红肿、流脓,并且还会影响听力。由于耳是通过经脉与脏腑及全身发生联系的,因此,中医用耳针的方法治疗疾病。

口齿舌

口齿舌的主要功能是进食和分辨五味,口腔中分泌的唾液有助于消化吸收,牙齿可以磨碎食物,舌头主要是味觉感受器。此外,牙齿和舌头还有辅助发音的功能。

1.口齿舌与脏腑的关系

脾主运化,功能健旺,则化生气血充足,口唇红润,且津液得以上承,可分泌唾液促进消化。口在生理功能上与脾胃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消化、吸收和输送分布水谷精微的功能。脾胃一旦出现病变,口唇也会受到牵连,例如,脾胃有热,则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牙齿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肾精的衰旺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肾精虚空则牙齿枯槁脱落。

舌头可以说是人体内脏的一个小集合体,舌尖属心脏,舌边属脾脏。舌根属肾脏,舌两旁属肝胆,舌心属胃。因此,脏腑的病症,在舌头上都能显现出来。因此,中医在诊病时,会采用舌诊的方法。如果舌苔为白色,则有可能是各种慢性病症感染所致,或是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哮喘等;如果舌苔为黄色,则可能是肺部有火,或是脑膜炎、阑尾炎等;舌苔为灰黑色,可能病者体内有脓性炎症、白血病、败血病等。如果舌苔为黑色,则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腹腔积液等。

2.口齿舌与经络的关系

循行于口齿舌的经脉共有八条:挟口入上齿的是足阳明胃经,挟口入下齿的是手阳明大肠经,到舌根的有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阴脾经,到龈交的是督脉,环绕口唇的有足厥阴肝经、任脉与冲脉。这八条经脉的病变都会对口齿舌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另一方面讲,这些经络穴位,也可治疗口齿舌的疾病。

很多人认为,“大舌头”就是舌头大,这个是一个误区。“大舌头”的人口齿不清,不是因为舌头大,而是由于舌头被舌系带束缚了。舌系带是舌头下面的黏膜皱襞,与口腔底部相连。

鼻是人体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口,位于面部中央,上端狭窄,位于两目之间,前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鼻准两侧的圆形隆起,称为鼻翼;鼻的下方有两个鼻孔,两孔之间有间隔,两个鼻孔是轮流呼吸的,大约每隔三四个小时就会交换一次。

肺与鼻子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鼻孔。鼻孔是新鲜空气进入人体,人体排出浊气的通道口,与肺相连,因此鼻是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都要依赖于肺的呼吸作用。如果肺气宣畅,呼吸平和,鼻窍通畅,鼻子的嗅觉也比较灵敏;如果肺失宣肃,则鼻塞呼吸不利,并且嗅觉的灵敏度也降低。因此,肺部的疾病也多由口鼻进入,引发炎症。

咽喉

咽的前上方与鼻相通;正前方通过口与舌相连;其下被会厌分割为两部分,前方与气道者合声门称为喉咙,与肺相通;后方与食管相连直达胃腹。事实上,咽与喉并非一个器官,咽与食管相连通,喉与气管相连接。咽是个大小可以变化的通道,形似漏斗。咽部则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以预防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入侵。咽主要是食物进入人体的通道,经过吞咽,通过食管进入胃中。咽喉是吸入人体新鲜空气,排出浊气的通道之一,说话发音也离不开咽喉。

喉属于肺系,是气体出入的重要通道,肺正常与否,对喉的影响很大,如肺有炎症,就会导致喉失音。咽属于胃系。因此,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肾之精气循经上行,滋养咽喉。若肾阴不足,则虚火也会循经上炎,导致咽喉干痛。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滞则津液亦停滞,凝聚成痰。当情志不畅时,痰和气就会梗阻于咽喉。

前阴

女性的前阴包括尿道口和阴户,主要功能是排尿、排出月经和分娩胎儿;男性的前阴主要包括阴茎、阴囊和睾丸三部分,主要功能为排尿和排精。前阴与五脏六腑都有关联,尤其与肾、膀胱、肝、脾关系更为密切。

前阴是肾之窍,肾精充盈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天癸,促进性成熟,维持生殖功能。如果肾精亏虚,青年人则前阴发育不良,生殖功能不全;中年人则会性功能减退,阳痿,甚至是早衰;老人肾气衰弱就会小便失禁。由于尿道与膀胱相通,如果膀胱受湿热侵犯,就会引起排尿障碍,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症状。前阴与肝之间的关系也不可忽视。由于肝主疏泄,主要有藏血的功能,这对于男女的生殖功能都影响重大。只有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肾主封藏的功能相协调,才能保证前阴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男子如果肝失疏泄则会闭精,或是射精不畅;女子如果肝失疏泄则会月经不调,行经不畅,还可能出现痛经。

肛门

肛门是人体排出粪便的器官,因此也称其为“魄门”。肛门与大肠、肺、肾、脾四个脏腑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另外,还与足太阳膀胱经有一定的关联。

肛门是大肠的下口,二者相互协调完成排便任务,因此大肠与肛门的病变,不但相互影响,而且也容易相互感染蔓延。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下降,有助于大肠向下传导糟粕,帮助肛门排便。肾有固藏的功能,对于帮助肛门控制粪便的排出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肾阴虚,就会导致大便干结,容易引起肛裂。脾同样能影响粪便的润燥度,如果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肛肠能够保持原来的位置;如果脾虚气陷,就会引起直肠下坠而脱肛。

五、筋骨皮

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三部分,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保护内脏等功能。筋附着在骨骼上,把骨骼连接起来。在骨与骨的连接处,由筋加以包裹约束,形成关节,保证肢体的正常运动。之所以说筋能够主持运动,是因为人体在运动的时候,要依靠筋的收缩和张弛加以控制。筋与骨、肉、皮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躯壳,用以抵抗外邪的侵袭,起到了保护内脏的作用。

筋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有“肝主筋”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肝脏积蓄的营养可以养筋,肝所获得的精气,也都会分布疏散到筋,如果肝脏气血不足,筋就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

身体中的筋同皮一样,按十二经脉的分布,分为十二部分,每一部分接受一条经脉气血的滋养,并且这条经脉之气“结、聚、散、络”在此部的筋之中,使这部位的筋成为该经脉的“经筋”。例如,足阳明胃经滋养的一组经筋称之为足阳明之筋。因此,十二经脉气血所养的筋,统称为十二经筋。

人体是由骨作为支架,其中脆骨与硬骨有筋肉联结,构成了人体全部的骨骼支架。脆骨质地比较柔软;硬骨,则骨质坚硬、支持力强。

1.骨的作用

一是支撑人体。支撑人体的脊梁是由人体背面正中的项骨、背骨、腰骨和尻骨,也就是人们通常讲的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由脊筋连接起来,组成的支架。

二是可以保护内脏。如胸部的胸骨和肋骨构成的胸廓,可以保护人脏腑中的内脏;顶骨、颞骨、额骨和枕骨互相连结成脑壳,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三是帮助人体运动功能。骨与骨的连接处,是由筋来连接、包裹并加以束缚成为关节的,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筋与肌肉的收缩与张弛作用,使关节出现屈伸或是旋转运动。由关节带动骨与骨之间形成连贯的动作,从而使人体能够运动。

2.骨与肾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肾主骨。”由此可见骨与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骨髓是肾精所化生而成的,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都要依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强健,肢体活动灵活有力;如果肾精不足,骨髓就会虚空,进而就会影响骨骼发育。小儿肾精不足,就会导致囟门迟闭,软骨无力。老年人肾气衰弱,骨骼等不到滋养,就会骨质脆弱,容易骨折,骨伤后也不容易愈合。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部位,其营养来源与骨骼相同,都是依赖于肾精的滋养才能够生长,临床上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或是成人牙齿松动早脱,都与肾精是否充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治疗一些骨骼以及牙齿的病变,补肾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方法。

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有毛发、汗孔等附属物。皮肤具有防止外邪入侵,调节人体津液代谢和体温的作用,并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因此皮肤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和十二经脉也有广泛的联系。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除手掌和足掌以外,大部分皮肤都长有毛发。中医常说的“腠理”,就是皮肤与纹理的总称。皮肤之所以能够调节体温,是由于皮肤上有许多汗孔,也称作气门,中医中还称为玄府,可以排出汗液,调节体温。汗是由人体内的津液转化来的,出汗就是津液排出的途径之一,汗液排出的多少与皮肤腠理有关,如果腠理疏缓,则皮肤表面的汗孔舒张,出的汗就多,反之,则汗液的排出量就少。由此可见,腠理的疏密调节着人体内津液的排泄。若调节不当,汗出过多,使津液大量流失,就会引起体内津液不足。

皮肤是人体表面最大的保护器官,是防御外邪的主要屏障,外来致病因素首先侵犯皮肤。若果皮肤非常致密,则邪气不能侵入,也就不会患病;反之,皮肤疏缓,卫气不足,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各种疾病。

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到:“肺生皮毛”,充分地说明了皮肤与肺的密切关系。肺对于皮肤而言有三种作用:一是将水谷精微分布到皮肤和毛发,起到滋养皮毛的作用;二是协助皮肤抵御外邪的作用,如果肺虚则卫气不足,这样的人群会怕冷,而且易出汗,抵抗力低下,易感冒;三是控制汗孔的开合,如果有病毒侵犯肺脏,使肺脏不能正常的宣发,皮内的卫气就不能到达体表,这样毛孔就会闭塞,汗液无法排出,因此,大多数宣发肺气的药物,都会起到发汗的作用。

皮肤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将皮肤分为十二部分,每一条经脉都濡养一部分皮肤,因此皮肤可以分为十二部。如果哪一条经络出现病变,都会从其所属部分的皮肤表现出来。反之,如果某一部位的皮肤出现问题,病毒也会进入其所在的经脉,再传导到脏腑之内。

同类推荐
  • 中国养生汤膳

    中国养生汤膳

    本书是一本介绍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汤膳的普及性书籍。介绍了养生汤膳的保健作用及各类汤膳的制作与要求,还介绍了常见病的汤膳治疗及一年四季宜服用的养生汤膳。
  •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正在经历一场关键性的革命,一场健康观念的变革。平衡物质、平衡功能和平衡心理的精气神健康理念将是席卷全球的革命性运动。本书将为您量身定做变革时代的终身健康计划,重点从习惯着手揭秘健康密码,于弹指间重塑您的健康人生。
  • 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人人可能生病,但不要因为无知而生病;人人希望健康,那就从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开始。研究发现,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什么最可怕?艾滋病?核武器?癌病?瘟疫?错,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最可怕!本书将告诉你什么是不生病的习惯,让你克服不良习惯的惰性,方便快捷地改善健康状况。
  • 吃对食物健康来

    吃对食物健康来

    吃得好就健康?当然不是,只有吃得对才健康!本书从一个“对”字出发,对食物的搭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饮食、如何在不同季节选择正确的食物、如何辨别掺假食物等做了详细的叙述,告诉您如何吃“对”食物,保持健康。
  • 乳房就得这样护理

    乳房就得这样护理

    《乳房就得这样护理:关爱乳房健康的最佳方法》是一本专为女性朋友量身打造的乳房健康书,编者从饮食、运动、生活、用药、理疗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乳房健康问题,并且细致地介绍了女性朋友所不熟悉的一些乳房保健知识。《乳房就得这样护理:关爱乳房健康的最佳方法》语言简洁精练、通俗易懂,书中介绍的很多养护乳房的方法一学就会,读者不需花费过多时间就能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很快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热门推荐
  • 我的窈窕绅士

    我的窈窕绅士

    那个男人以为他是孙红雷啊?动不动就“对不起”开头“谢谢”收尾。不过,他还模仿得还挺像的,温柔,体贴,成熟,稳重,可靠。80分的长相,100分的身材。一个完美老公不就是这样吗?既然她苏悠萌是需要一个老公的,那舍他还有谁?苏州过后没艇坐哦!还是赶紧把他订下来吧!哎……她就知道,举凡完美的东西都是经历过打磨才成就的。只是有没人告诉她,那“打磨”后留下的痕迹该如何收拾?
  • 蓝颜倾世

    蓝颜倾世

    今生红尘碌碌,前缘谁为情痴,来世谁为情长
  • 撞上冰山魔王王妃哪里逃

    撞上冰山魔王王妃哪里逃

    什么!穿越了?不是吧,我想相信科学!什么!冰山魔王?不是吧,为什么被我摊上了!“本王告诉你,你哪里都别想去!!”某人怒不可遏的语气,和冷冰冰的眼神吓得我弱弱点头。得,您厉害,您傲娇,明的不行来暗的,哼!我翻墙,我偷溜,我就不信,你拦得住我!!可为什么就老是被抓呢?唉~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还失败!要不算了吧,当当众人羡慕的王妃也不错。咦?为什么某人的眼神,某人的语气,在我一次次惹他生气,一次次给他惹麻烦之后,好像渐渐的,多了些许温柔,多了些许不舍……
  • 校园妙手神医

    校园妙手神医

    一根针,可以起死回生;一双手,能救千万苍生;且看一代神医妙手,驰骋校园称霸都市。
  • 修仙轮回作死系统

    修仙轮回作死系统

    他,穿越时空到达修真世界,在修炼几万年以后,他成为了这个世界的魔帝,再一次天劫中,他的死对头却偷袭将他之至死地,但是他却再次穿越,且看他如何在现世搅起风雨。
  • 九丹仙祖

    九丹仙祖

    丹田被毁,林霆意外获得远古传承混元术,从此拥有九个丹田,一路浴血厮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踏过尸山血海,成为至强仙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热血传奇之异世全职高手

    热血传奇之异世全职高手

    这是一个拿着木剑从边界村杀鸡开始的热血传奇。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写的不是书,是情怀。哥怀念的不是游戏,是哥回不去的青春和越走越远的兄弟。仅以此书怀念当初网吧抽烟包宿砍传奇的峥嵘岁月和随着传奇一起逝去的我的热血青春。我想再年轻一次。我想再砍一次传奇。
  • 大牌校草专属丫头

    大牌校草专属丫头

    乔习突然转入素有贵族之称的映染高中,安静、话少的乖学生是她的新形象,然而不久后就被爆出原来的身份——枫扬高中的乔习。“你以为我们在交往?因为我吻了你?”温文尔雅的副会长微笑的看着她,“那天……是愚人节?”“乔习,你是我的!”霸道的会长一把将她搂入怀中。“跟我走。”青梅竹马的校草拉着她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