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84400000017

第17章 神秘岛(3)

潘克洛夫从口里吐出一颗铅弹。

大家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岛上疑迹

从气球上逃生出来的五个人在林肯岛上已经过了七个月。他们曾想在岛上发现人,但都失望了。现在一颗小小的子弹改变了他们的想法。打在这只猪身上的子弹无疑是人类发明的。

这颗平淡无奇的子弹让他们联想到可能产生的其他结果。史密斯在把子弹翻来复去地看了一阵后,对水手说:

“你知道这头被子弹打伤的小猪最多有几个月吗?”

“不会超过3个月,史密斯先生。”潘克洛夫答道。

“那么,”史密斯笑了笑说,“就是说最多不过3个月,这个岛上曾经有带枪的人登陆过,不过他们也许是路过。因为我们以前在富兰克林山上观察全岛时,根本就没有看到任何人。

这些人也许是在不久前才被风暴吹到岸上来的。我们应该马上弄明白他们是否还在岛上。”

“不过我们得小心一些。”史佩莱说。

“对!小心为好。”史密斯说,“说不定有海盗在岛上登陆。”

“我觉得我们应该造一只平底船,以便进行环岛侦察。”潘克洛夫说。

“这个意见虽好,但我们来不及了。造一只船少说也得一个月。”工程师说。

“不过我们可以造一只小船呀。给我五天时间,我就可以造一只平底船,在红河上航行保证没问题。”

平底船没几天就造好了。小船共有3个座位,船头、船尾、中间各一个。小船配有两个桨架和一个尾橹,全长只有12英尺。

他们把平底船放在“花岗石宫”前的沙滩上,乘着潮水涨上来就把它送下了水。水手潘克洛夫跳下船,直夸这只小船好。

“大家上来吧!我们可以周游……”水手高兴地喊。

“全海岛!”大家一起喊起来。

天气很好,风平浪静,潘克洛夫摆开浆,逆流而上。

平底船平稳地穿过海峡。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到达了南面岩石的尽头。突然,赫伯特指着一件黑乎乎的物体说:

“那是什么?”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大家分不清那东西是什么。

“靠岸,上去看看。”史密斯说。

平底船靠了岸,大家跳上岸。原来那黑黑的东西是两只木桶,半埋在沙里,木桶旁还有一只大箱子。再看看四周,没有发现其它东西。他们用绳子把木箱绑在小船后面拖回去。

回到洞里,木箱被打开了,里面有武器、仪器、衣服、书籍和工具。潘克洛夫和赫伯特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

“不用说,这个箱子的主人肯定是个经验丰富的人。”史佩莱在清点完毕以后说。里面什么都有,看来他已做好了遇险的准备。”

“看样子,这个箱子的主人不是海盗。”潘克洛夫补充道。

“那么箱子的主人可能被海盗俘虏了……”赫伯特说。

“不对。”记者道。“这只船大概是从欧美被风暴吹到这里来的。这只箱子是乘客们为保存必需品而准备的,他们把它扔在了海里。”

“你觉得这种推测有道理吗,史密斯先生?”赫伯特说。

“大概是这样的,孩子。”史密斯说。“在遇险的时候,是应该把最有用的东西放在箱子里,希望以后能在海岸发现它。”

“但是这些东西上面没有记号来让人知道它们的来历呀!”记者道。

尽管如此,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这艘船最近曾沿海航行过。不管怎样,这只箱子成了林肯岛上的居民们的宝贵财富。

由于箱子的出现,大家感觉搜查全岛更有必要了。他们决定第二天清早就出发,如果碰到遇难的人上海岛就给予他帮助。

第二天,大家都带足了干粮、武器,乘船向红河驶去。

平底船常常停下来靠岸,史佩莱、赫伯特和潘克洛夫就拿着枪跟着托普去打猎。

有一次登岸打猎,史佩莱意外地抓住了4只鹤鸡。这是一种嘴薄又长、翅膀短小、尾巴几乎没有的鸟。他们叫这种鸟做鹌鹑。他们打算带回去饲养起来。

早上十点钟左右,他们乘船来到了又一个拐角。河流在这里有六七十英尺宽、五六英尺深。流入红河的小溪越来越多。周围是高大茂密的森林,这里杳无人迹,一点可疑的迹象也没有。

工程师想快点到林肯岛的海岸去看看,这段距离至少还有五英里。

在继续航行中,他们发现红河好像是往富兰克林山方向流去了。不管怎样,只要河水还能把平底船浮起来,他们决定还是坐船前进,这样总比用斧头在密林中开路节省时间得多。或许是退潮,或许是离红河口太远,小船已不能自己前进,只好摇起了双桨,逆流而上。沿岸的树木越来越少。

“看,由加利树!”赫伯特指着一种树说。

“这种树没多少用。”潘克洛夫答道。

“不,潘克洛夫。”记者说,“这种树用来制家具最好。”

“这种树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你知道澳洲和新西兰居民称它做什么?”工程师道。

“叫什么,史密斯先生。”

“叫做‘寒热病树’。这种树能够防止寒热病。”

“还真奇怪!”史佩莱说。

“在中欧和北非,由于有的国家的土壤对健康有害,人们就用这种树进行自然解毒试验,效果很好。海岛上有这种树存在,我们的环境卫生就有了保障。”

越是离源头近越是难以航行。

“看来我们很快就得停船了。”水手说。

“停下来也好。”史密斯说。“先把营帐扎起来,明天再去西海岸看看。”

第二天早上,拴好平底船,探险家们出发了。路上他们不得不用刀斧砍开路走。

正走着,一条湍急的大河拦住了去路,大家只好沿河而行。一小时后,前面就是大海了。河水从40多英尺高的陡崖倾泻入海,大家便给这条河取名叫瀑布河。

抬眼望去,什么可疑之处也没有见到。大家决心对盘蛇半岛进行一番搜寻。顺着海岸前进,大约走了12英里,五个人走到爬虫角时已是黄昏。

探险家们夜晚在林中宿营,天亮后来到海角尽头的海岸上搜寻,没有发现人留下的痕迹。大家又作了下一步计划,决定对南岸也进行考察。史密斯计算了一下,只要速度快,天黑之前可以赶回“花岗石宫”的。

下午的时候,探险家们来到了南部海滨,远处的爪角若隐若现。同样,这里也没有人迹出现。

由于大家都感到有点累,就沿着海岸慢慢走。

托普突然钻进森林里,围着一棵大树乱叫起来。大家都有点紧张,近前一看,才放下心来。

原来是他们逃生时乘坐的那个气球挂在树杈上。

“哈哈!我们的飞船!”潘克洛夫笑起来。

半夜时分,他们到了瀑布河的第一个拐角,这里离“花岗石宫”不远了。河水拦住了去路。

正在想办法过河时,只见黑暗中有一样东西隐隐约约在河上移动。

“平底船!”潘克洛夫失声喊起来。

果然有一只平底船顺流而下。大家不禁大吃一惊。

水手不加思索就喊:“来船注意!”

然而没有回音,小船还是向他们漂来。等小船比较近时,水手喊起来:

“我们的平底船!”

“我们的船?”工程师疑惑地问。

“是的,它绳子断了,就顺水漂了下来。”水手说。

潘克洛夫的判断没有错,小船的绳子果然是在岩石上磨断的。大家赶紧把小船拦住。

“咦,真是怪事!”工程师首先跳了上去。

“确实奇怪,就在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了。”史佩莱道。

大家坐上船,很快划到瀑布河口。当船停在石窟附近的海面,大家正要往花岗石宫的软梯跑去时,只听到纳布喊起来:

“软梯不见了!”

乘风破浪

几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着石壁,但是毫无所获。梯子也许掉在地上,也许被风刮到一边去了。

本来想到洞口去休息一下疲累的身体,然而到了洞门口却进不去,真是令人气得难受。

“林肯岛上什么怪事都有!”潘克洛夫愤愤地说。

大家只好又回到石窟去睡了一个晚上,天明时再到花岗石宫来。一切都很平静,只有出发时关好的洞门现在却开着。

毫无疑问,有人到过花岗石宫。只见门口的软梯已被人拉回到齐门槛的地方,看来是侵略者为防范意外袭击才这样做的。

到现在还一个人也没有见到,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侵入。为了进入洞中,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一根绳子系在箭上,然后射入软梯的一个空档中,这样就把软梯拉下来了。他们果真成功了!

正当赫伯特抓住绳子想把软梯拉下来时,一只手突然从门缝里伸出来,把软梯拉进洞里去了。

“猩猩!”赫伯特叫起来。

“该死的东西!真该一枪毙了你!”水手又好气又好笑。

原来是一头猩猩在搞恶作剧!

他们想办法进了花岗石宫,俘虏了这只聪明的大动物,又经过驯化,使它成了洞中的一员。他们给它取名叫杰普。杰普很快就学会了拉车、端饭,很得大家的喜欢。

光阴似箭,林肯岛的居民们辛勤地劳作着。一座桥架在红河上,它沟通了荒岛南岸和花岗石宫。桥的左岸那端是活动的,不用时可以吊起来,以防敌人。

吃饭是个大问题。到了年底,原来播种下去的那粒麦子结了10个穗子,收获了800多粒麦子。大家把这800多粒麦种又播在新垦出来的地里,期待着明年更大的丰收。居民们在红河旁一片天然牧场里建了一个围栏,驯养了猎来的四头野驴和一头山羊。家禽也养起来了。

紧接着居民们又驾车去把气球拖了回来,用它的布料加工做成过冬的衣服和被单、桌布等,终于有了一个舒适的安居之所。

三月份,工程师趁着暴风雨的间隙制造了一台车床,它可发挥了大作用,造出了许多生活用具。

一天,潘克洛夫对工程师说:“先生,可不可以用一种机械代替软梯?”

“你是指升降机吧?”工程师说,“没问题。”

工程师把格兰特湖原先的出口加大,使甬道的底部形成瀑布。工程师利用这股瀑布和螺旋桨、绳索等做成了一个可以自由升降的吊篮。

除此之外,大家又在花岗石宫的窗户上安装了玻璃,使它更有气派了。

4月1日,又到了复活节的礼拜天。这天大家坐在窗前,面对大海谈天,史佩莱又想起了那个大木箱。

“亲爱的塞勒斯,”记者说,“箱子不是有个六分仪吗?”

“怎么了?”工程师问。

“拿出来测一下荒岛的位置吧?”

“测不测都差不多。”潘克洛夫淡淡地说。

“我想测测也好,也许我们离大陆比想象中要近呢。”工程师说。

经过测定,林肯岛位于西经150度30分、南纬34度57分。

赫伯特把地图打开来看。突然,史密斯的手指停住了,大声说:“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岛!”

“是林肯岛吗?”史佩莱忙问。

“不,”工程师肯定地说,“它在西经153度,南纬37度11分。离我们岛只有150海里远,叫达抱岛。”

“这个岛重不重要?”

“不重要。它仅仅是太平洋里的一个荒岛,也许从来就没有人到过。”工程师说。

“一百五十海里,我们完全可以造一条船,只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到了。”潘克洛夫说。

工程师知道,一条船要想在狂风巨浪的太平洋里平稳安全地航行,树皮船、平底船都是不行的,船必须相当大和相当结实。潘克洛夫想造一艘船都快想疯了。

经研究决定,除了史密斯和潘克洛夫负责造船外,其他人分别打猎、种地或做家务。

第二次麦收又到了。尽管造船很忙,但麦收这天潘克洛夫还是参加了。

4月15日,这天像过节一样,全队人马都参加了收割。这次的收获可真不少。共收了五蒲式耳。他们把这些麦粒全部投入到再次的扩大播种中去。工程师满怀希望地对大伙说:“下一次的麦收,我们就可以吃上烙面包了。”大家听了,简直就要流口水了。

史佩莱和赫伯特在打猎时,没想到竟发现了烟草。他们采了许多回来制成烟丝。这可让潘克洛夫高兴死了,他拿出原来烧制的烟斗,美美地过了一阵烟瘾。

海岛上的生活虽然艰苦而又紧张,但却充满和谐与笑声。

在这个小集体里,几乎每个人都是赫伯特的老师。每晚上,赫伯特总是聆听老师们的谈话。听他们谈战争与祖国的统一,谈祖国的未来。赫伯特从史密斯那儿学科学知识,从潘克洛夫那儿学航海知识,从史佩莱那儿学文史知识。他们有谈不完的话题,赫伯特真是受益非浅。他在一年多的日子里长大了,变得成熟了。

潘克洛夫忙着造他的船。10月10日这天,一艘重15吨的帆船终于造好了。风帆是用气球上的布做的。迎风一鼓,漂亮极了。新船的名字也取好了。“乘风破浪号”,一个响亮的名字,潘克洛夫被推选为船长。

大家为新船下水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潘克洛夫船长驾驶着新船做了一次试航,以便为将来的远航做一次试验。

乘风破浪号划开水面,向联合湾行驶。

“还行吧?”潘克洛夫问。

“挺棒的。”史密斯感到很满意。

“那我们去一趟达抱岛怎么样?”潘克活夫说。

史密斯不做声。他看到潘克洛夫正在兴头上,不好给他泼冷水,但又觉得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说服他。

赫伯特负责给潘克洛夫指示航行方向,他笔直地站在船头上。只听到他忽然大声喊:“顺风行驶,顺风行驶!”

“是不是前面有礁石?”水手问。

“不……”赫伯特说,“现在还看不清楚。好了,开始往左转。”

赫伯特说着,伸手到水里去捞上来一个瓶子。这只瓶子用木头塞着瓶口,里面有一团东西。

史密斯从赫伯特手里接过瓶子,拔开瓶塞,把里面的那团东西拿出来,原来是一张浸湿了的纸。展开看时,上面写着:“遇难人……达抱岛:西经153度,南纬37度11分。”

种种怪象

“在离我们一百多里远的达抱岛上,有个遇难的人流落到那儿。史密斯先生,我们该去救一救他吧?”潘克洛夫征求工程师的意见。

“对,我们不应该见死不救。”史密斯说。“我们尽快动身吧。”

“明天就走怎么样?”

“好,就明天。”

工程师认真地把那张打湿的纸又看了一看说:

“从这张纸上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流落到岛上的这个人既然能够那么精确地知道达抱岛的经纬度,说明他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另外,从他写的英文信上看,这个人不是美国人就是英国人。”

“非常有道理。”史佩莱说,“如果能找到那个遇难的人,就有办法知道这个箱子的来历了。这同时也说明,一定有过往的船从附近经过。”

绕过爪角之后,大概4点钟的时候,乘风破浪号停在了红河口了。当晚大家都为新的远征做准备。前去探险准备只派两个人。大家都认为潘克洛夫和赫伯特比较合适,因为他们两个有过航海的经验。史密斯分析说,借助目前的风势,150海里的航程三四天样子就可以打个来回,预计在10月17日他们就能够回到林肯岛了。

本来只派两个人去,但是史佩莱却坚决要求同去,因为他是《纽约先驱报》的记者,不想错过这样好的采访机会。他的请求终于被批准了。

第二天早晨,准备起航了,大家依依告别。船帆扬起来了,他们从西南方向前进。乘风破浪号一路航行颇为顺利。

潘克洛夫他们三个于10月13日下午到达了达抱岛。抛锚收帆之后,便上岸登陆。准备寻找遇难的那个人。

岛上山高林密,没有人烟。潘克洛夫三人爬上附近一座小山,站在山顶之上,可以俯看全岛。

岛不大,有山有河,绿树成荫,看不到有遇难人的踪迹。

真奇怪,如果浸在海水中的瓶子是岛上人扔的,那么这个人在哪里呢?

既然来了,远征队员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搜寻一遍全岛,哪怕只是找到遇难人的一点遗物,心里也就能够安宁了。他们的行动把大群的海豹和海鸟吓得四散奔逃。

这个小岛肯定有人来过。因为森林中的道路好像有人走过,还有一些被斧砍倒的树木。

这证明来过岛上的人在岛上住过一段时间。

“这些人究意是什么人呢?他们有多少人?”记者发出了疑问。

“按那张纸条上所说的遇难的人只有一个。”赫伯特说。

“只要这个人还在岛上,我们一定会找到他的。”潘克洛夫说。

三个人沿着河流,斜穿海岛,继续往前搜查。

同类推荐
  • 卓越其实很简单

    卓越其实很简单

    教会教师如何让学生从不想学到乐于学,如何从浅到深地理解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何从平庸到杰出?这都需要引导的技巧,也是让学生变优秀的智慧。即将实习的师范生、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富有经验的“熟手”教师都可从这本书中有所收益。
  • 锻炼学生表达力的智力游戏策划与项目(下)

    锻炼学生表达力的智力游戏策划与项目(下)

    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具有很大的塑造性,通过智力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和开发大脑的智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具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智力游戏活动则能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既完成繁重的学业任务,又能提高智商和情商水平,可以说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文化艺术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文化艺术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小说,作者埃克多·马洛是以发展并提高了当时的情节剧小说而载入法国近代文学史的作家之一。在法国19世纪文学遗产中,作为提高了的情节剧小说,《苦儿流浪记》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故都的秋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故都的秋

    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所著的经典作品,散文篇有《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钓台的春昼》等;小说篇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等。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都充满浓浓的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在文学创作中,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所以他常把个人的经历作为素材,解剖自我,剖析当时的社会,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斗苍陨武

    斗苍陨武

    浩瀚宇宙,天火重生。强者现世,令万界闻风丧胆。遭遇奇遇,传承焚邪陨灵,主宰万生。左拿破魂刀,右附炎帝。元素之域,万千主生。改造之领,浩瀚万分。万千世界,谁与争锋,吾为忌灵。
  • 弑神玄武录

    弑神玄武录

    “一本书,一把刀,让我混异界?”夜泽仰天长啸,这尼玛坑爹的吧。“咱们的任务是弑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双眼无敌了

    我的双眼无敌了

    倒霉蛋张灵凡,英雄救美反被打,刚走上街又被车撞,然而从医院醒来,他却发现自己有了不得了的能力,更要命的是,一个坚称自己是肇事者的大美女,说要养他一辈子,这谁顶得住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只是庄妍

    只是庄妍

    初恋,果然是晦涩的,因为都不懂。不懂对方情出自何处,又归于何方。于是,很多人的初恋最终只留在了记忆里......
  • 乱世寻仙录

    乱世寻仙录

    古昆仑是如何消失不见的?九重天出现的原因什么?神灵的神格究竟是什么?蜀山剑修一剑行天下的秘密是什么?人成仙的道路又是如何断绝的?乱世寻仙录,带你走进这一段遗失的岁月。
  • 娇妻难宠,闪婚老公惹不起

    娇妻难宠,闪婚老公惹不起

    萌新作家,多多关照!嘻嘻????!一名学生,周末才会更新,
  • 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

    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

    本书是专为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的芈氏,史称“秦宣太后”所写的传记,芈氏为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她曾辅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余年,周旋于群雄之中,游弋在列国之间,从未吃过一次败仗,她的存在,为秦始皇扫六合、统天下夯实了基础。
  •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本书主要选取中国制造业的60位优秀基层员工,年龄跨度从50后到80后,通过这些人物的真实故事来给广大基层员工以启示和感染: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才能为自己的发展、为企业的壮大、为国家的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以自己身边的同行业的榜样为自己工作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