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9700000023

第2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

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知难而退,自甘堕落。所以当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因为能力不够”时,被孔子狠狠地训斥了顿。孔子说:“能力不够,会在中途走不动的时候停止,可你现在却是画地为牢,根本就没有出发。”(《论语·雍也》)。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背登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总会有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主义,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太迫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容易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了事。

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停步不前好。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就害怕担风险,他们把“不变应万变”奉为真理,固执地抱守着过去的经验而不求变通。然而,时移世易,墨守成规,只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圈,而人在圈里久了,便成了“囚”,想要有所发展也就难了。

这些人总是在遭遇很大危机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太晚了。这些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我过去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往往就从现在开始。

他们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过去的成就只需留下脚印,而不是让我们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看!

不知你是否经常观察小孩子玩游戏?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受人限制,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不停地创新、再创新。

研究行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这个意思是说,传统上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反而会限制成功。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绝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根据孔子的观点,宁可出发受阻,也不要原地踏步啊!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打破常规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当然,话又说回来。半途而废也并不是圣人所倡导的。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而废。

拿人生来相比,小时候,资质很好却没有学成,连个大学都没考上是苗而不秀,根苗虽好却没能开花。大学考上了,毕业了,工作一无成就,“混日子罢”,是秀而不实,虽然也曾经开过花,可昙花一现,转眼即成过眼云烟,昨日荣耀。

这样一说,我们大半的人不都成了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了吗?

事实上,拿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人生也就是这样,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当然,如果降格以求,也就不一定是这样了。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发表几篇文章就是学者,拼凑两本书就是作家,“千古文章一大抄”,专家教授满天飞,那也就人人都苗而又秀、秀而又实了罢。

不管标准一不一样,回到孔子的原话上来,他的意思不外乎是勉励我们向颜渊学习,自强不息,死而后已,而不要半途而废、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这倒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

10.不要自欺欺人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是,充斥于各行各业。

如果只是读书求知,这种“假洋鬼子”还不过是害己而已,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小则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才能。我总是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用心记下来。我是属于次一等的智力。”

所谓次一等的智力就是“学而知之者,次也”,相对于“生而知之者,上也”(《论语·季氏》)的天才而言。

正因为是次一等的智力,不是天才,所以要多闻多见,也就是“敏而好学”。也正因为是次一等的智力,需要“敏而好学”,所以不能“不知而作”,而是“述而不作”。

可见,这一段实际上是孔子对自己学风和做学问态度的概括性自我介绍,包括了在其他地方谈到的“述而不作”、“敏而好学”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等好几方面的内容。

同时,孔子之所以这样自我介绍,也是针对当时存在的“不知而作”现象有感而发的。孔子的意思是说:那些自己不懂却能够凭空创作的人大概是天才吧,我可没有这样的天赋才能,我的一切都是靠学习而得来的,所以,我的写作也好,我的教书也好,都是言之有据的,不敢乱来。

“不知而作”的人却恰恰相反:自己不懂而又“硬撑”,处处冒充内行。这种人做事,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害己害人,甚至祸国殃民。孔子正是看到了这种“不知而作”风气的严重危害,才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反对“不知而作”的行为。所以,我们也绝不可以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这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作一本百科全书。即使是个最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因为你没有虚伪,没有吹牛。

有个美术评论家总是大吹大擂,凡事不懂装懂。

有一天,那个美术评论家被一位知名人士所邀请。这位名人家来了不少美术界的知名人士,他们谈笑风生,畅所欲言。

不一会儿,那个主人拿来一幅画像说:“这幅画是我刚买来的毕加索的画,请各位评论一下。”

于是,装懂的那个美术评论家马上就说:“线条粗而鲜明,色彩也华丽,果然是毕加索的画呀,你刚才拿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是毕加索的作品。”

对此,主人再仔细看了一下,说:“对不起,是我介绍错了,这不是毕加索的作品,而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什么?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顿时,在座的人都看着那个美术评论家捧腹大笑,结果,装懂的那个美术评论家脸色通红,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不要不懂装懂,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遗患无穷。

11.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论语·子张》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论语·公冶长》)

可见,圣人与我们忠诚信实都相同,所不同的,只有两个字:好学。

夫子自道,给人以亚历山大论天才的感觉。亚历山大说:“人们常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不过是刻苦而已。”

好一个“好学”,好一个“刻苦”,说起来平平常常,做起来却见分晓。所谓“看似容易却艰辛”,一个人没有真切深刻的感受,是说不出这一番话来的。

回到夫子自道的“好学”二字加以体会,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不仅夫子自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好学。在他的眼中,颜回也是一个好学之人。而且,只有颜回好学。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这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了他的衣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好学”的品质不是随便什么等闲之辈都可以有的,从而使我们再也不敢自诩为“好学”的人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说他文学如何如何了得,历史如何如何了得,语言如何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既不迁怒于人,又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在我们看来,完全是品德问题,而不是什么好不好学的问题。这又一次说明,在圣人门下,学习决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文化知识,而是包括“德育”的内容在内的,所谓“进德修业”,在儒学里,都是属于“学”的范畴。颜渊也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孔子不仅这样说,而且还这样实施于教育之中。

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思想修养。德育、智育一起上,这也是所谓的“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

真能做到“又红又专”,品学兼优,自然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说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可真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修养。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做自己的出气筒。比如说,自己在外面受了气,不拿太太做出气筒;受了大人的气不拿孩子做出气筒。或者,受了上司的气,不拿下级做出气筒,如此等等,那可真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至于说不贰过,就是知错而改,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说是非圣人不可,起码也得像颜回那样的贤人才能做得到。

圣人强调“好学”,在于勉励我们不要太看重先天的资质而要重视后天的学养,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那么,学习,我们应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孔子又说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好——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所以,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时候,往往难以做到。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很有好处,很有必要,但要天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身体,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喜好”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又如他乡遇故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虽融融,物我两相知。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喜好”看书,这是确实的,但“喜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本浏览浏览,那本翻阅翻阅,觉得有些累了,扔在一边,明天再读。这就是“好之者”,甚于“知之者”,但还没有进入“乐之者”的境界。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这种境界有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为赏心乐事,就像亲密爱人一样,达到物我两忘、合二为一的境界。比如颜回,住在贫民窟里,用竹篮子打饭,用瓜瓢舀水喝,人们都忍受不了那种贫困,而颜回自己却乐在其中。(《论语·雍也》)又比如孔子,发愤起来就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掉了忧愁,甚至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论语·述而》)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这就叫做“太投入了!”

很可惜,现在“投入”学习,“投入”修养自己的人都太少了,而多半“太投入了”的,是在麻将桌上,坐在那里居心叵测得很,那可真是达到了“乐之者”的境界啊!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状元也罢,非状元也罢,总有他从事这种行业的手段和工作方法。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你要做一个工匠,总得进入一个店铺或作坊,在那里锻炼你的手艺,做成你的产品。同样的道理,你要做一个君子,要实现你的理想,达到你心目中的“道”,那也得有一定的修炼手段和方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不学则一事无成。

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学习创新,创新学习,循环往复,不断进步。因此,广义地说,学习是创新的惟一捷径,也是成功的惟一捷径。

成功无止境,创新无尽时,学习无尽期。

《国语》记载晋文公向臼季学习读书,过了三天,文公说:

“我觉得一时用不上,知识倒是增长了。”

臼季回答说:

“既然知识多了,等到用得着的时候,不就比未学者要强吗?”

难怪美国哲学家、诗人桑塔亚那如此断言:

“即使最聪明的智者也要永远学习。”

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像河流。无论多少艰难险阻,始终矢志不渝,不断吸纳,不断积累,不断准备,终会漫溢而过、破决而出,这就是孟子所谓的“盈科而后进”。

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

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热门推荐
  • 浮萍花开

    浮萍花开

    上古世界,人与神的界限尚未分明。可怜的人,被神操纵着,无知着。先知的血脉,战神后裔的战力,代表了无上荣耀的皇冠,一切都只为了心里怜惜着的那个可怜人。从山野村夫化身复仇之魂的青年,入赘皇族做了将军,获得了九公主的青睐。九公主小时候失去美貌,被人遗忘。龙之找人恢复了她的容貌,并传授她武艺。作为打败统治者的只要筹码和战力。一切只为一场天怒人怨的战争,一切只为心中那份爱怜。代表着大仁,大智和大勇的三人终将何去何从?那个内心脆弱却又顽强得犹如石头的龙之,他推翻了命运,却也陷入了他自己的命运,终身被囚禁于冰雪之中。
  • 寂寞昙花空自怜

    寂寞昙花空自怜

    本书虽然写的是一代巨星阮玲玉,但在这纷繁尘世,人们都会遇见阮玲玉所遇见的各种问题,所以,它写的也是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故事。本书在写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烦恼之时,瞬间切入阮的世界,让普通的人们也能从中看到自己,找到共鸣,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然后你会找到令你迷茫的答案。那就是:找到你的心,用尽整个心和灵魂的力量,你才能找到自己,圆满你的梦。
  • 树之冥

    树之冥

    她总是看见他站在的梦里,被浓雾缠绕,遥远的、不可触摸的。她到了一个并不属于她的地方,卑微贫穷,无人搭理。接着,开始有人死去,一个个地增多,那些漂亮的富家千金们,原来也都深陷在淤泥中,无法逃脱。既然如此,她们和她有什么差别。他说,他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些什么。她不信,她总是怀疑他,因为在她眼里,美好的事物总是虚幻的。“嘘,别说话。”他紧紧地搂住她,“相信我”。“不!”她眼里带着无尽的哀怨,“你一直都在骗我,不然,你不会知道你即将死去。”她把凶器插进他的胸膛,看着鲜血慢慢地流淌下来。
  • 这不可能是我的精灵

    这不可能是我的精灵

    这是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实力强大者掌控着一切......时常犯傻的天恩烛光灵,怪力惊人的黑道蘑蘑菇,眼神睿智的聪明呆呆兽。穿越到精灵世界的叶笑笑发现,自己的精灵,好像跟别人的不太一样??
  • 圣人回归主神篇

    圣人回归主神篇

    在《生化危机》里获得修改基因的病毒,在《异形》里谋取万魔之首的逆种,在《咒怨》中探寻量子模因的真谛,在《神鬼传奇》开始符文科技的大道,无限原石、古神之血、基因锁第四阶的奥秘……当一切的一切画上一个句号,三皇的推手将嬴送到了最初的时刻,洪荒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女嬴:无非就是……革命与解放罢了……QQ群:613243963(全员沉水群,泡都没有的那种)
  • 仙缘4

    仙缘4

    那时正是夕阳无语、霞光漫天的时候,范蠡木木地抱着西施的遗体站在石公山上,眼前尽是一片血红,除此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都感觉不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听身后有人说话:“唉!看你如此深情,我就帮你一把,权当是画饼充饥吧!”回头看时,却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老者取下身上的葫芦,以手指天,口中念念有词。时候不大,但见一缕彩霞从天边飘来,在西施身上绕了一圈,缓缓进入葫芦里。老者将葫芦盖紧,然后递在范蠡手中,说道:“我教你几句口诀,你以后每日念诵,可保她灵魂不散。每年的正月十五日,还可以唤出来说一会儿话。临行之前,老者断断续续地说了几句话:“如果能收齐灵药,同时借得九天坤鼎……或许还有再续前缘的机会。”
  • 满季飘香

    满季飘香

    在那个樱花烂漫的季节里,满香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或许是受到完美姐姐美灿的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看来都是单纯而善良,当然也或许不是。“所谓人生就是这样”,高桥的话反复出现在耳边,满香的大学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或许只有朋友和家人才是陪自己走到最后的人,抑或不是。或许只有自己。
  • 妖龙转生

    妖龙转生

    乡村少年司无忧,饱受妖龙残灵入体夺舍之苦,为保性命,他不得不踏上一个奇幻离奇的人生道路。在与妖龙残灵的战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残灵碎片的融入,让他产生一连串诡异的变化,到了后来,连他也分不清楚,自己是人类的成分多一些,还是妖龙的成分多一些。
  • 重启世界之门

    重启世界之门

    主人公冯浩原本是这个星球普通平凡而又瘦弱的大学生,然而有一天,他却穿越到另一个时空,拥有着强悍而又独一无二的异能,这到底是梦境还是另一个真实的世界,他未来的路到底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