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9700000024

第24章 妙笔能生花,妙语能出彩(1)

——《论语》在言谈中的妙用

有的人知识渊博,却拙于表达,致使“内秀”无法外显;有的人工作出色,却因为“出口伤人”而迟迟得不到晋升;有的人面对心爱之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枉错过美好姻缘……“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说的就是口才的作用。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认识得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并提供给我们许多切实有效的经验。

1.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论语·子路》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唐太宗语)

是啊,说话很重要,但若说得恰到好处,谈何容易。

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搞懂。

一方面,“一言而可以兴邦”,又可能“一言而丧邦”。(《论语·子路》)三寸不烂之舌,敌过百万之狮,因此,可以发挥语言作用的时候不去发挥,是失去机会,失去人。

另一方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说苑》)因此,要看人说话,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则“言义必有”(《先进》)。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乍一听很有些危言耸听,哪有这样厉害呢?

仔细想一想,尤其是联系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来进行思考,“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其实也并非危言耸听,反倒还很有些深刻性在其中。

孔子在《子路》篇举出的两句话来看,“为君难,为臣不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领导人难,做中层干部也不易。没有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是难以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度和分量的。相反,一旦能深刻体会到“为君难”,也就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尽心于国事,做到了这一点,国家也就会兴旺起来。总而言之,这句话类似于唐大宗时的名言:“创业难,守成也不易。”有些沉重而深刻的分量。

另一句话是说到权力的绝对性问题。如果当一个国家领导人只是想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以此为乐,以权力为享受。就像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里所讽刺的皇帝那样,放个屁都是香的,那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见,虽然语言不是原子弹,不可能一下子炸毁一个国家;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哪一句话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神奇,一下子就兴旺一个国家。但是,语言支配思想,思想决定大政方针和政策,有时候,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可以起到兴国亡国的作用。以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每一句话是不是都起到了兴邦的重大作用呢?

回过头来看,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确不是危言耸听啊!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是相对于国家而言,那么相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张口可以荣升,同样也可以夺身家性命。鸟儿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人往往会因为说错话而自找麻烦。虽然不少人即使职业前程栽在了舌头上,还满腹委屈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啊?”甚至还有人为此丢了性命,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

在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被舌头误了终生的人也不少。杨修,字德祖,东汉末文学家。出身高门士族,与曹植是好朋友。他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表面上对其才华非常赞赏,心甚忌之。虽说曹操爱才不假,但是,一定是可以驾驭之才。像杨修这样恃才狂妄,牙尖嘴利,最终给自己带来的只能是杀身之祸。

杨修这个人,总是自认为绝顶聪明,而且,有事没事就爱炫耀。曹操嫌工匠造的园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其实这种小伎俩,别人未必看不懂,但别人不会扫上司的兴致。杨修一看,赶紧就公布答案,不就是说门太“阔”嘛。又有一次,曹操在一盒点心上写了“一盒酥”,杨修又急于表现,告诉大家“一人一口”,分吃了。曹操疑心病重,曾杀了半夜给自己盖被子的内侍。这事说出去当然不好听,他就谎称是梦中杀人。杨修猜到真相,忍不住在葬礼时感叹:“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无意知道了他人的隐私,保持沉默好了,这么口无遮拦,四处张扬,只会自找麻烦。杨修非常好为人师。曹操欲考察儿子曹丕和曹植的能力,经常给他俩出出难题。按理说这是家事,别人不好瞎掺和,可是杨修技痒难耐,经常给曹植出招。有人把此事告到曹操那里,杨修的处境会好吗?曹操兵退斜谷时吃了败仗,正在进退游移之间,随口传令以“鸡肋”为夜间口号。杨修非常理解曹操进退两难的心情,猜到他可能会退兵,并教随从准备归程。一时大家都知道曹操欲归之意,纷纷做起了退兵的准备。曹操夜里心烦意乱,看到此情此景,肺都气炸了。他叫杨修前来询问,而且,杨修还振振有词:“鸡肋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由此知王意。”而此时,曹操正怕军心涣散,盛怒之下就斩了杨修。

说到底,我们与人谈话,无非是以下几种目的:或者是为了加深了解,发展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或者是托人办事,有求于人;或者是批评别人的错误,使对方弃旧图新;或者是申述事情的原委,让对方弄清真相,等等。但要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种,都必须使对方乐意听你的谈话。我们说话的时候,应该经常考虑,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被人误解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为安慰别人,反而惹起别人的反感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赞美别人反而使人以为是讽刺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要和别人和好,反而引起一场战争呢?或许,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感,可能是用字措辞方面缺乏分寸感,用了不恰当的词句,使对方发生误会,而更多的是说话的表情和声调失去了分寸感。

2.谨言慎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一个“仁”字贯穿《论语》始终,而这个“仁”字也是一个难以参悟的人生哲学,因此,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讨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对颜回说:“克己复礼曰仁。”对仲弓说“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司马牛再问“仁”时,孔子又说:“仁者,其言也讱。”

由此不难看出,当颜渊、仲弓问什么是仁时,孔子作了正面回答,尽管是一内修一外用有所不同,可是当司马牛问什么是仁时,孔子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有些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仁者说话谨慎。”

这一微妙的区别,司马牛自己不会感觉不到,所以他又问(实际上有点软中带刺):“怎么,这就可以说是仁了吗?”言下之意是说:老师,您也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吧,您整日给我们唠唠叨叨的“仁”难道就这么简单吗?想不到孔子依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凡事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夸夸其谈。难怪得孔子对症下药,借他问仁的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了。

其实,不仅司马牛要疑惑而有些不服气,就是我们也是会有同样的疑惑的。虽然孔子曾一再强调“敏于事而慎于言”,要求多做少说,但那作为儒学核心内容的“仁”,毕竟不会是把嘴一闭就可以实现这样简单罢。

孔子早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话,又一再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因此,是绝对不喜欢耍嘴皮子,靠伶牙俐齿讨生活的人的。

《曾子·修身》上说:“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不会流于胡言乱语招惹是非;做事,要说做便做,不拖泥带水,以养成雷厉风行之性。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做人若常喜欢津津乐道传递小道消息,喜欢谈论东家长西家短,乐于神侃吹牛,都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若不及早纠正革除,总有一天,会自食苦果。

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生活的坦途,也有生活的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人只有安身立命,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些推心置腹时所说的私房话,日后有被知己用来当作武器的危险。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人们要避免多说话,说错话,以免引发别人的恶毒攻击。同时,面对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也要学会沉默而不要急于辩解。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善于谨言慎行,一言一行都要小心,开口说话之前要七次转动舌头,多让舌头闲着。很少有人因不说话而后悔的,大多人却因说了话而后悔。话说得越多危险就越大,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讲话就讲比沉默更有用的话。

一般人率性而为问题不大,要想当官则必须谨言慎行,约束自己。

常言道,说话多得罪人,做事多错误多。所以,会当官的人多半练就了一套谨言慎行的本事:但听人说了大半天,表态却是字斟句酌,嗯嗯啊啊,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却道天凉好个秋”!少表态,少做事,一张报纸一杯茶,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就不对了。

无怪乎有人说,做官是一门学问,里面大有讲究。

因此,也许的确可以说“仁者说话谨慎”,但却不能倒过来说“说话谨慎就是仁。”或许我们不能做一个仁者,但至少能做一个说话谨慎的人。

3.口才可以免祸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论语·雍也》

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谋士陈轸与张仪同在秦惠王手下任职。张仪向秦王中伤陈轸,说陈轸向楚国提供国家机密,并准备投敌叛国到楚国去。秦王于是把陈轸叫来,要他解释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说得清楚没事,说不清楚则把脑袋留下。陈轸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楚王会用我吗?”接下来,陈轸向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楚人有两个妻子,另一个男人去勾引他的妻子。当这人去勾引年龄稍大的妻子时,遭到了痛骂,当这人去勾引年轻一点的妻子时,却获得了成功。不久,这两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当有人问那个男人要娶哪个女人做妻子时,那个男人却说要娶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因为他认为那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才可靠,而那个年轻一点的,既然可以背叛她原来的丈夫,不也同样可以背叛新的丈夫吗?讲完这个故事后,陈轸对秦王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不就像那个年轻一点的妻子吗?楚王怎么会信任我呢?”秦王觉得陈轸的说法很有道理,便更加信任陈轸,而不理会张仪的中伤了。

这就是口才免祸的实例。而这一类的例子,在历史记载中可以说是太多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一看口才是如何免祸的。

很多人都知道纪晓岚。纪晓岚的舌头可了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机智敏捷。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有一天,乾隆想,我要找一个办法试验试验他的机智。于是,他把纪晓岚找来,对纪晓岚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呀?”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回答完,乾隆皇帝接过话来:“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一开,绝无戏言。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

这时,乾隆就想:“这纪晓岚可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死了就真是太可惜了,自己手下便少了一个栋梁之材呀。”当然,乾隆知道纪晓岚不会让自己轻易死掉的,必定会有什么办法解救自己。于是他静观其变。

半炷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扑通地给乾隆跪下。乾隆装作很严肃地说:“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了吗?为什么你又跑回来啦?”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听到这里,乾隆哑口无言:你让他去死去吧,你就是昏庸无道;可是让他活着吧,自己皇帝的面子又下不了台。最后,乾隆不得不解嘲说:“好一个纪晓岚,你是真能言善辩啊!”

纪晓岚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救了自己一条命。要是换了另一个人又会怎么办呢?看来,会说话的价值确实不可低估呀。

所以,口才的确可以免祸。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孔子来说,虽然也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重要性。但他实际上并不太赞赏口才好的人。这不仅从他多次强调“敏于事而慎于言”,谴责“巧言令色,鲜矣仁”可以看出来,而且,当有人说冉雍有仁德没有口才时,孔子态度很明确他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论语·公冶长》)

可见孔子感叹没有口才难以免祸实际上是一种不满之情,是针对不良社会现象而发出的牢骚,只不过是“怨而不怒”罢了。

4.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圁圁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论语·乡党》

俗话说:“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恰如其分的问题。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辩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

所以,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这本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

一般说来,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巧舌如簧,而应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话语虽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他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

若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辞,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

因此,应该见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说话。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是人类思想最伟大最智慧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人类历史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沉寂虚空

    沉寂虚空

    诸天万界我为尊,尔等皆是下等臣。这是大佬游历世界的故事。
  • 随态

    随态

    命运与现实的交织,深海的网铺天盖地的袭来,是继续挣扎反抗还是掩盖伤疤回报以歌......
  • 神域天巡

    神域天巡

    星河欲转,日月同辉,誓言守护神元,与使命同行,荣耀之路必将乘风破浪,只为成就神之威,落魄之人可曾到达巅峰?释源之气可达十一阶,三阶仙者之气,六阶圣尊之气,九阶帝王之气,十一阶神之气,与仙元力相辅相成,而当其傲世神元,无敌于天下,方可脱离凡尘,一战成神!
  • 唐御妹

    唐御妹

    唐开元年间有一女子,幼时顽劣,付有代价,二九之年,乎得一梦,至此步步行,时局虽逆,却可独善其身,此所谓何人?或曾见长安城宋小娘子,于朱雀长街驭驹;或再见锦官城窦二娘子,于嘉州三江畔赋诗;或三见平城京藤原女公子,于胡枝子树下博弈。
  • 未来之药剂师

    未来之药剂师

    克里斯蒂安很不喜欢诺拉穿着白大褂的样子,因为那时候诺拉的眼里只有她的药剂和实验。克里斯蒂安又很喜欢诺拉穿着白大褂的样子,最好被他压在摆满了药剂的试验台上,死去活来的样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Minecraft模组之旅

    Minecraft模组之旅

    做为一个我的世界大佬,能装就装。一个关于我的世界的故事,进来看看吧!看似是仙侠传,实则是我的世界的模组!拥有了万能系统,闯荡我的世界仙侠服务器!系统:叮,您的《Minecraft模组之旅》已到账!快去看看吧。(作者是个小学森你信不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梯

    天梯

    有谁听说过“中华圣灵”这个词吗?可能有的人听说过,并说她比有些人心目中的“圣塔”还要神圣得多;或者有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但无论怎样,这个词所饱含的意义却是难以尽述的;还有她本就有的不竭的动力,还一直活跃着存在于千古国人的心里面。反正我是相信她的存在的。虽然在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心理层面,她似已悄然淡去或彻底地消失;或者还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她是怎么一回事,但我还是相信,只要有人不惜保护或不懈找寻,则东方雄鸡的健康和未来就有希望;有她,就能为东方这片时空报来春晓。曾经的不富有的年月里,有一位老先生,他总是穿着破烂,难修边幅。在乡村,除了刮……
  • 爱情如泡沫破碎

    爱情如泡沫破碎

    你们有没有在一个不经意间想起了那个曾经说爱你一生一世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