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92400000017

第17章

论曰。是文有四。初问.次答.三请.四说。说中有二。先说呵厌方便。后示趣入方便。初中言因者五戒十善之因。果者人天富乐之果。识者能持因果即是本识。众生计此为自内我。而是性空故非是我。无我之理方是真我。故于非我不应爱染。观是三事为系所飘者。谓由四系障理定心。令是三事飘流苦海故。何等名为四系。如对****谛品中云。系有四种。谓贪欲身系.嗔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以能障碍定意性身故名为系。所以者何。由此能障定心自性之身故名为系。非障色身何以故能为四种心乱因故。谓由贪爱财物等为因令心散乱。于斗诤事不正行为因令心散乱。于难行戒禁苦恼为因令心散乱。不如正理推求境界为因令心散乱。由彼依止各别见故。于所知境不如正理种种推度妄生执着。谓唯此真余并愚妄。由此为因令心散动。于何散动。谓于定心如实智见故。以如是事常自呵责者。呵责能飘四系而厌所流三事故。已说呵厌方便。云何趣入方便。所谓审谛于三谛故。一谓菩提之道是平等谛非不等谛者。谓佛所证性净菩提无不通泰故名为道。一切有情皆同此性无一不归。是究竟道故言平等非不平等。是即对治二乘别趣也。二谓大觉正智得谛非邪智得谛者。谓一切智大觉之果唯证平等正智所得。非缘冥谛大有等境邪智所得。是即对治诸外道执也。三谓慧定无异行入谛非杂行入谛者。谓得正智入平等时。慧定圆融无别行相。方是真入于平等谛。非如世间分别之心。王数别体定慧异行。如是杂行非真入故。是即对治世间观行未证谓证增上慢者。如是三种通名谛者。审谛之观。所观境故。遍治如是三种异执。乃能正修于一佛道故。言以是三谛而修佛道。次显修道所得之果。是人于是法无不得正觉者。是显自利智德之果。于是三法而修佛道。无有不获正觉果故。得正觉智流大极慈者。是显利他恩德之果。普流大极无缘之慈。遍周法界无不利故。己他俱利成佛菩提者。总结前二。二利圆满。成等觉故

经曰。地藏菩萨言尊者如是之法即无因缘若无缘法因即不起云何不动法入如来

论曰。此下遣彼如来藏品第三之疑。如彼品颂末言。转所取能取入于如来藏。有依此说而疑彼云。此中菩提之道平等之谛即是如来藏不待因缘力。云何彼转能所之因而能得入如来藏法。有作是疑故乘彼问。即无因缘者。由平等故不从因缘。又平等故即无余缘。余缘无故因不能起。云何于彼无起动法。而用因缘得入如来。若用因力之所入者。即待因缘非不动故

经曰。尔时如来欲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诸法相性空无不动是法于是时不于是时起法无有异时不于异时起法无动不动性空故寂灭性空寂灭时是法是时现离相故寂住寂住故不缘

论曰。此下如来正决所疑。宣其平等不动而有得入之义。八行颂中即有二分。前三略说。后五广宣。略中有二。前三颂明不动之义。后一颂显得入之义。初中有三。谓标.释.结。谓初二句标不动义。次有四句释不动义。是法于是时不于是时起者。是时者谓此世。此世者是现在。现在之时永无暂住。细除已未即无中间。如除光阴无中间处。故于是时不得有起。法无有异时不于异时起者。言异时者所谓过未。未来未有故无起义。过去已无亦无起义。由是道理法无起动。既无生起之动亦无恒住不动。故言法无动不动性空故寂灭。是二句者结不动义。次有一颂明得入义。性空寂灭时者。了见性空寂灭之时。不动之法是时显现。显现于心故言得入。如是上半明得入义。然此显法离一切相。离诸相故寂静而住。住寂静故恒不从缘。是故虽有入不废离缘义。如是下半显离缘义也

经曰。是诸缘起法是法缘不生因缘生灭无生灭性空寂缘性能所缘是缘本缘起故法起非缘缘无起亦尔因缘所生法是法是因缘因缘生灭相彼即无生灭

论曰。此下第二广宣于中有二。是前三颂广不动义。其后二颂宣得入义。初中亦二。谓前二颂推本无得以显不动。后之一颂逐末无得以显不动。初中有三。谓标.释.结。初言是诸缘起法是法缘不生者。标诸果法其缘不生。次有四句释不生义。因缘生灭无者。明诸因缘生灭不住故无生果之功能也。生灭性空寂者。以不住故即无生灭。性空寂故亦不生果。缘性能所缘者。因缘种子冥伏名性。增上缘根能对境界故名能缘。所缘境界根所对故名为所缘。次第缘法灭故不论。如是种子性缘并其能所二缘皆是本缘之所起故。故言是缘本缘起。是即其本。诸缘亦同前说。生灭性空故无生用。由是三义缘无生义。故法起非缘者。结果法起非缘所生。缘无起亦尔者。结缘无起亦同其果。次有一颂逐末无得以显不动。因缘所生法是法是因缘者。明诸果法亦为因缘。望后生法而作缘故。是诸果法既为因缘即同前说。生灭性空故言因缘生灭相彼即无生灭。前略说时直显果空故。今广时就因缘说欲显诸法因果不动即是平等菩提之道。非此法外别求菩提。是谓此偈之大意也。如肇法师言。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矣

经曰。彼如真实相本不于出没诸法于是时自生于出没是故极净本本不因众力即于后得处得得于本得

论曰。此二颂是宣得入义。于中有三。一者一颂对诸有动显如不动。二者二句明不动本不待众缘。三者二句明离缘法有得入义。后得处者。谓道后处。前略说中言寂灭时即是此言后得之处。既是寂灭何有处时。但离时处故寄之时处耳。得得于本得者。始觉究竟故名为得。是能得故。始觉究竟还同本觉。以之故言得于本得。上来第三决疑分竟

经曰。尔时地藏菩萨闻佛所说心地快然时诸众等无有疑者知众心已而说偈言 我知众心疑所以殷固问如来大慈善分别无有余是诸二众等皆悉得明了我今于了处普化诸众生如佛之大悲不舍于本愿故于一子地而住于烦恼

论曰。此是第四领解。此三颂中即有二分。前一颂半结前决疑之利。后一颂半申后普化之行。一子地者。初地已上。已证一切众生平等视诸众生如视一子。是名清净增上意乐。寄喻表心名一子地。而住于烦恼者。菩萨虽得诸法平等。而以方便力不舍烦恼。若舍一切烦恼随眠便入涅槃违本愿故。如瑜伽论三摩呬多决择中云。灭尽等至当言无漏。由与烦恼不相应故。非相应故。无所缘故。非诸烦恼之所生故。是出世间一切异生不能行故。唯除已入远地菩萨。菩萨虽能起出世法令现在前。然由方便善巧力故不舍烦恼。案云。此中言不舍者。非究竟舍。如罗汉等。故曰不舍。非全不舍。故言不舍。于中委悉。如二障章说。由不舍故言住烦恼。由是不入涅槃普化十方界故。此一卷经有三分中。第二正说竟在于前也

经曰。尔时如来而告众言是菩萨者不可思议恒以大悲拔众生苦若有众生持是经法持是菩萨名即不堕于恶趣一切障难皆悉除灭若有众生无余杂念专念是经如法修习尔时菩萨常作化身而为说法拥护是人终不暂舍令是人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第三名流通分。于中有六。一者赞人流通。二者劝众流通。三者立名流通。四者受持流通。五者忏悔流通。六者奉行流通。此即第一赞人流通。赞能流通。是经菩萨四种胜德。一者大悲普化一切功德。二者别益持是经者功德。三者化身说法功德。四者令得极果功德

经曰。汝等菩萨若化众生皆令修习如是大乘决定了义

论曰。此是第二劝众流通。决定了义者。为显最深最极。不可以加矣

经曰。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前白佛言如来所说大乘福聚决定断结无生觉利不可思议如是之法名为何经受持是经得几所福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论曰。此下第三立名流通。先问后答。问中亦二。先领后问。领中即显是经四种胜能。一能令持者得无量福。如经大乘福聚故。二能令持者永断诸结。如经决定断结故。三者所诠之旨是本觉利。如经无生觉利故。四者能诠之教难可思量。如经不可思议故。次问中问二事。先问经名。为知经要故。后问持福。求福持经故

经曰。佛言善男子是经名者不可思议过去诸佛之所护念能入如来一切智海若有众生持是经者即于一切经中无所希求是经典法总持众法摄诸经要是诸经法法之系宗是经名者名摄大乘经又名金刚三昧又名无量义宗

论曰。此下答中有二。如其次第答二问故。初中亦二。先赞名义。后正立名。初中亦二。先总叹名。后别显义。能入已下是别显义。即显三义。能入如来智海乃至无所希求者。是显金刚三昧之名之义。无法不坏无理不穷。由是令入如来智海。过是更无所希望故。是经典法总持众法摄诸经要者。是显摄大乘经之名之义。是诸经法法之系宗者。是显无量义宗之名之义。是二名义有何差别者。前明广摄众经之义。后显众经所宗之极。次立三名于中委悉者。文前二门中已广说也

经曰。若有人受持是经典者即名受持百千诸佛如是功德譬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思议我所嘱累唯是经典

论曰。此是答第二问。于中即显四种胜德。一者持佛胜德。是经能摄诸佛心故。如经受持百千诸佛故。二者广大胜德。如经无有边际故。三者甚深胜德。如经不可思议故。四者无比胜德。如经唯是经典故

经曰。阿难言云何心行云何人者受持是经佛言善男子受持是经者是人心无得失常修梵行若於戏论常乐净心入于聚落心常在定若处居家不着三有

论曰。此下第四受持流通。于中有二。一者正明受持。二者往复重显。初中亦二。先问后答。问中有二。先问受持经者心行。后问受持经者福利。答中次第答此二问。初中即明五种心行。一心无得失者。不观他人之长短故。二常修梵行者。内修离相之净行故。三常乐静心者。在动不动故。四心常在定者。入散不散故。五不着三有者。居染不染故

经曰。是人现世有五种福一者众所尊敬二者身不横夭三者辩答邪论四者乐度众生五者能入圣道如是人者受持是经

论曰。此是答第二问。随前五行得此五福。众所尊敬者。由其不观众之长短故。身不横夭者。由其常修离相行故。辩答邪论者。乐静心故。乐度众生者。入散常定故。能入圣道者。不着三有故

经曰。阿难言如彼人者度诸众生得受供不佛言如是人者能为众生作大福田常行大智权实俱演是四依僧于诸供养乃至头目髓脑亦皆得受何况衣食而不得受善男子如是人者是汝知识是汝桥梁何况凡夫而不供养

论曰。此下往复重显。于中有二。先明福田之体。后显生福之能。此即初也。四依僧者。第一依是具烦恼性。位在地前。其余三依位在地上。如涅槃经之所广说

经曰。阿难言于彼人所受持是经供养是人得几所福佛言若复有人持以满城金银而以布施不如于是人所受持是经一四句偈供养是人

论曰。此是第二明持经者能生多福。以满城金银施不持经者所得之福不如一餐一衣。供养持此一四句偈之所得福故

经曰。善男子令诸众生持是经者心常在定不失本心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论曰。此下第五忏悔流通。于中有二。先赞忏悔功德。二者往复重显。初中言清凉者。灭不善因沉浊故清。离生死果热恼故凉。

经曰。阿难言忏悔先罪不入于过去也佛言如是犹如暗室若遇明灯暗即灭矣善男子无说悔先所有诸罪而以为说入于过去

论曰。此下第二往复重显。于中即有二番问答。初番显其忏悔道理。后番显其忏悔行法。此中问意言忏悔先罪名忏悔者。先罪不入于过去耶。若先非今故入过去者。云何于无罪而有忏悔耶。答中言如是者。如是先罪不入过去故。不于无而有忏悔。所以然者。先所作罪熏于本识。种子恒流在于现在。由是道理未入过去。且今忏悔。能治生时令彼罪种不流现在。如灯生时室暗方灭。罪种不至于今现故。是时方说令入过去。而无说悔先所有罪者。先所有者非悔所及。不能令彼非先有故。但其先有令不至现。不至现者由悔所为。此与断结之义异者。彼约生灭道故。令未生者不至现在。此就相续道故。令先有者不至现在。又断结者永断种子。悔先罪者。损伏种子。增强之用不至现在故。约此义说入过去也

经曰。阿难言云何名为忏悔佛言依此经教入真实观一入观时诸罪悉灭离诸恶趣当生净土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是第二忏悔行法。答中有二。先明行法。后示胜利。初中言依此经教入真实观者。谓依金刚三昧教旨破诸法相名入真实。此是地前相似真观。一入观时诸罪悉灭者。一切罪障从妄想生。今破诸相入真实观。顿破一切妄想境界。所以诸罪一时悉灭。次显胜利即有二句。离诸恶趣当生净土者。是明华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示果报

经曰。佛说是经已尔时阿难及诸菩萨四部大众皆大欢喜心得决定顶礼佛足欢喜奉行

论曰。此是第六奉行流通。于中四句。皆大欢喜者。闻法欢喜故。心得决定者。离诸疑惑故。顶礼佛足者。重法敬人故。欢喜奉行者。行时转喜故

甚深且微金刚教今承仰信略记述愿此善根遍法界普利一切无遗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心理学与心理调节

    心理学与心理调节

    本书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出发,从抗争挫折、战胜恐惧、浇灭愤怒、克服自卑、降服焦虑、缓解压力、治疗抑郁、矫正孤独、远离抱怨、创造快乐等10个角度分析,为读者分析和破解内心的“大魔咒”,让我们能够自己清除掉焦虑、自卑、愤怒、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重塑自我、安顿身心,走出内心深处的心理阴影。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与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来一场自我治愈之旅吧。
  • 腹黑恶少萌千金

    腹黑恶少萌千金

    “安梓然,你喜欢我吗?”顾少流将手环绕着安梓然的腰,在她耳边轻声说道。“不喜欢,顾少流,我不喜欢你!”“为什么?”“因为我对你的喜欢早已成了爱!”
  • 守护甜心之暗黑天使

    守护甜心之暗黑天使

    两位转校生的到来,改变了亚梦一生的命运,她虽然失去了友情,但是她却成为了幻紫家族的二小姐幻紫雨沫,接着又在她身边发生了许多离奇的事件让她终身难忘,那一次次的分离,又一次次地重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理想中的自己,还远吗?
  • 升级礼包

    升级礼包

    穿越后成为大唐天骄王爷的甄开放,没有得到游戏技能,也没有带来什么神秘物品,身体和灵魂都没变异。只是……他得到了不知道哪位大神派送的新手大礼包和升级大礼包。自此以后,地球上少了个默默无闻的白领,斗仙大陆上多了一个拼命修炼,嚣张跋扈的天骄王唐瑾!唐瑾喃喃自语:“升级升级,当初可是说好了升级礼包保送到顶级的啊……”唐瑾碎碎念:憋屈?装怂?受挫?忍辱负重?不可能!丫的,敢惹我我就灭你满门!
  • 都市生存游戏

    都市生存游戏

    我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不管你们是否愿意,请听清楚游戏规则。只有胜利者可以带着无数现金离开,你,准备好了吗?失败者嘛,呵呵呵呵呵。。。。。。一场场诡异而又惊险刺激的死亡游戏,无处不在的阴谋与黑手。人性与道德的沦陷,魔鬼和死神的考验。谁是敌人,谁是伙伴?PS:本书非赌博类作品,赌博情节乃是过渡。
  • 醉侠传

    醉侠传

    张三本名张长桢,生于清末,早年靠保镖护院为生,名噪大江南北。晚年看破红尘,息影家园。因他嗜酒成性,整天迷蒙着一双醉眼,又在家排行第三,人称“醉鬼张三”。故事以“小辫梁”大闹马家堡为引笔,张三为救小辫梁,夜探紫禁城找尹福出面相助。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张三巧救于谦祠堂里众多被关押的妇女。为救天坛里的更多受难女子,张三又闯入中南海挟持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逼使他下令释放天坛里的被扼女子。八国联军退后,张三为钦差大臣王金亭护镖到西藏颁诏,后又到杭州铲除污吏,精武馆遇霍元甲,大明湖辨真假刘鹗,深州府鏖杀,夫子庙论扇,普陀山救人,悬念迭出。
  • 科举漫漫

    科举漫漫

    这是个皇帝嗝屁后重生,带领妻儿考科举,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武德十年,他驾崩于宸华宫却死不瞑目。越明年,新帝登基,天下大赦,即墨还书向阎王殿借了下一世的寿命,这一世,他誓要考科举、除宦官、捍权臣、保基业、护妻儿,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 我师父果然有问题

    我师父果然有问题

    这本书是一本网文届的名著,其文学价值基本等于四大名著的两倍,本书元素过多,具体内容书名简介均不可描述。当有一天,本书完结,你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你会发现,在宿命的旅途上,其实一切早已注定。除非……师父有问题!
  • 既见君子之重生

    既见君子之重生

    最好不相见,才可不想恋。最好不相知,才可不相思。重生后的世界,退去了原本懦弱的自己,多了知己好友,一起经历生死契阔,却不知一切只是早已被人安排好的阴谋而已……
  • 儿童增高补钙食谱

    儿童增高补钙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