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34100000002

第2章 山花烂漫一(2)

那是1982年5月1日上午,在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同志来天津,和各条战线的170多位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欢聚一堂,共度五一佳节。在这前一天,当选为天津市特等劳模的叶迪生正到北京去开会,而且第二天就要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大家正兴奋之际,晚上突然通知他,有急事,转天要赶回天津。他大为不解,又有些失落。翌日凌晨车径直开到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并叫他直接到一楼贵宾室。一抬头,就见耀邦同志坐在那里。市总工会主席许明才一介绍,耀邦立即起身大步迎过来,双手紧紧握着他的手笑着说:“你就是叶迪生?好。美国有个爱迪生,我们有个叶迪生!”又说,“过去你受了很大委屈。但是你很坚强,你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刻叶迪生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耀邦的话使他胸中涌起一股热流,瞬间眼里几乎噙满泪水。而后到礼堂开会,全屋济济一堂,却让叶迪生第一个发言。他谈到当年错划右派改正后,谢绝亲属安排出国的机会,坚持留厂奋斗,几年来在半导体技术产品上自主创新,为厂里每年创利润500多万元,担任了厂副总工程师。耀邦同志几次插话,问及他家庭和工资情况。听说他弟兄都在外国,点了点头;又听说他的工资在连升两级后,现在是78元,耀邦同志说:“凭叶迪生这样的贡献,工资就是涨十倍也不算多。但是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还要艰苦奋斗啊。”随后市劳模骆玉笙、张士珍等也先后发言,耀邦同志谈笑风生,他祝骆玉笙长寿100岁;当张士珍谈到在“四人帮”时期曾犯过错误的全国劳模李素文现在有了进步时,耀邦大声说:“工人阶级就是要改造社会、改造人,对犯过错误的要帮助,有了进步要欢迎!”

笔者那时作为《人民日报》驻津记者,当场就有关情况写了一篇报道,经跟耀邦随行的郑必坚同志审稿发出后,第二天就刊在《人民日报》头版显著地位。此刻,有一个人在九龙过摆渡去香港时买了一张《人民日报》,一眼就看到这条新闻,他高兴得几乎叫出来:“啊,老四真不简单!”这个人就是叶迪生的二哥叶竞生。说来,这一声惊呼,浓缩着一个华侨家庭与祖国大陆、与亲人多少的曲曲折折、悲欢离合!

罗湖桥头的热泪

叶迪生的父亲早年出国侨居南非创办教育事业。抗日战争刚一胜利,这位年方16岁一直向往祖国的叶竞生,立即启程回国,考入广东中山大学电机系。1951年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参加建设,领导上告诉他,现在国家急需培养人才,你先到技术专科学校当教师吧。他干得很起劲。但20世纪50年代,“左”的运动连连,那波谲云诡的风云变幻,岂是一个热情坦率的华侨青年能适应得了的?1957年和他四弟、在南开大学上学、素好直言的叶迪生同命运,均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右派。最使叶竞生伤心的是,自己满腔热情回来报效祖国,运动里却莫名其妙地被反复追问:你在外边非要回来,是何居心?干了些什么勾当?这之后,头顶“右帽”、俄文英文俱佳、学有专长的叶竞生灰头土脸,直至打倒“四人帮”,出国有所松动,兼之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开,局势尚不明朗,大哥在南非又给他找到了身份档案,于是在1977年出国潮里,他就以南非归侨的名义拜别祖国了。但几十年来喜忧交加的日日夜夜,使他临行时心头千回万转,来天津和叶迪生彻夜长谈。走后,叶竞生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读者来信,痛述衷情:30多年前自己本是钟情祖国的一个热血少年,没想到回来后遭遇坎坷,现已年近50,再不走,这一辈子也就难有作为了。但他写道:“我在罗湖桥头慢慢走往香港时,我不禁一步一回头,我是难以割舍,泪流满面啊!”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人民日报》不仅刊出了这封来信,而且加了一段语重心长的编者按:这样一位热爱祖国的有为青年,为何回国竟遭受这些磨难和不幸?这都是极“左”路线造成的!后来有朋友告诉他们,这些话乃是耀邦同志亲自加的。

叶迪生在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之后,虽然戴着“右帽”,但第四半导体器件厂上上下下,重视他的诚恳为人、埋头苦干和业务能力,给了他很多温暖。在那个艰难时期,无论谁给一些理解和善意,都令他点点滴滴记心头。他在厂里结了婚,工作业绩突出。1976年7月大地震时,房倒屋塌,大墙砸扁了他的床,幸亏他夫妇早一步抱着孩子逃出,厂里想办法暂时把他安排到单身宿舍。此刻,有两种声音进入他耳朵里……

分道扬镳和殊途同归

叶迪生凝神倾听了令人无限兴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无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学的春天”,也包括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都使他感受到知识分子的处境在升温,为国效劳的信心大增。另一种声音,则是来自侨居国外的弟兄们,他们一再动员他出国。当时伯仲五人只有他留在国内了,后来大哥专程回国到天津苦苦说服他。他至为感谢亲人的拳拳之心,但他舍不得厂里那沉甸甸的信任,那浓浓的人情味!尤其觉得现在祖国云开雾散一片光明,正是大有可为之时,他还是要坚决留下。大哥拍着桌子急了,报告在广州养病的老父:“老四不听话!”已然病重的老父亲,在弥留时说了一句话:“你们兄弟都到美国不好,听老四自己的,留个根在中国吧!”与此同时,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张淮三到厂里来看望他。1978年当选特等劳模后他在北戴河又受到邓小平的接见。之后,他在天津开发区主任、天津副市长等岗位上勤奋廉洁、思路超前,在许多新事、难事、急事面前,运筹帷幄、攻坚克难,在创建全国一流开发区和拓展天津外经外贸局面上,多有建树,并当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他在北京几次遇到耀邦的儿子、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俩人相谈甚欢,使他更加了解了耀邦同志的思想境界。他无数次想到,倘若没有耀邦同志主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坚决顶住“两个凡是”的压力,大力平反冤假错案,怎么会有自己的今天?为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奉献祖国的意志。叶迪生的许多动人事迹,经媒体向国内外报道后,令在美国、南非、香港等地的诸兄弟惊喜不已。当年与他分别时曾留话:“你不走,过十年再看!”的大哥,更不止一次从国外来电话赞扬他:“你留下来,很有眼光。现在国家爱惜人才,你也很有出息,你做对了!”二哥叶竞生虽然出国谋生,但这些年作为著名的香港嘉里集团在大陆开拓事业的要员之一,常年在祖国大陆京、津、沪、杭各地奔走创业,北京的中国大饭店就有他的一份心血。他和叶迪生虽一度分道扬镳,现在却殊途同归,都是在蒸蒸日上的祖国大地上贡献力量,实现着人生价值。兄弟相聚,回首往事,一家人对邓小平和胡耀邦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是他们以回天之力,使阳光重新洒满祖国大地,使万千华人侨居国外扬眉吐气,回祖国大有作为!

叶迪生满怀深情地告诉笔者,今年夏天他随摩托罗拉党支部在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到江西井冈山瞻仰了红色根据地。之后,他和两个同志专门驱车到共青城外、鄱阳湖畔,久久伫立在苍松翠柏围绕着的耀邦墓地,默念着巨石上镌刻的耀邦同志生平,向着耀邦遗像深深三鞠躬。他低声絮语:“耀邦同志,叶迪生来看您来了。您永远活在我们华侨一家人的心中……”涌上心头的万千思绪使他吟咏成诗,“大树参天梁栋材,当年华夏待春来。一篇‘实践’文中论,几载沉冤案底开。肝胆平生如朗月,胸怀标史是雄才。鄱阳湖畔轻腾浪,长泽陵园润绿苔。”

人气蒸腾开发区

1983年初,我曾匆匆赶到开发前沿深圳和蛇口,在刚起来10层的深圳国贸大厦,采访“一天一层”的先进经验;在蛇口湾面对汪洋大海,听身材魁梧的改革先锋袁庚同志指点江山。但20年来对我说来最为难忘的,还是1984年10月破土后迅速崛起、现在各项指标以“五连冠”领先于全国同行的天津开发区。过去人们有一种慨叹:“南方人敢闯,天津人太慢!”然而,天津开发区以喜人的业绩,打破了这一“宿命论”般的思维定势。当此欢庆天津开发区成立20周年之际,值得我们去深深回味和放眼前瞻……

拓荒百年盐碱滩

1983年夏天,天津开发区领导班子组建后,是在解放北路阜宫饭店办公。我去采访时但见满屋的人们画图纸、打电话、开小会交错进行,紧张热烈,脚步匆匆。这里的人事制度一律实行聘任制,当时100多干部平均年龄41岁,具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6%,有专业职称者占33%。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昭若忙得去北京时几过家门而不入;一位副主任是30岁的研究生,喉头刚动过息肉手术,他使用纸片来和我笔谈。这一切,令我顿时想到当时的流行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然而,那时他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钱。天津开发区上马时,生不逢时。1984年国家紧缩银根,既不能给投资,银行又难贷款。当时的市长李瑞环在接见即将奔赴开发区的团队时这样说:“如果有十个亿、二十个亿,谁都能干!可那没意思。我在道义上、精神上支持你们,可市政府没钱给你们。你们就是要凭两只手,牢牢把握住中央给的政策,去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说着,他以茶代酒为拓荒者壮行。

开发大军充满豪情壮怀激烈,进入滨海百年卤水浸泡的盐碱滩,1986年10月16日,在工地上打进第一根桩。开发区现场,寸草不长,泥泞不堪。当时受聘为天津港顾问的日本专家鸟居幸雄来看了摇头叹气:“这不毛之地,不可能建开发区。”但拓荒者足登大雨靴,身披棉大衣,迎着刺骨海风排碱、铺路、打桩,勇往直前。人称“铁军司令”的开发区副主任之一王述祖,当年引滦时承建过尔王庄水库,现在又是开发荒地的领军人物。他咬紧牙关说:“咱走着瞧。”最早进入开发现场的,还有一位后来任基建处处长的“开荒牛”苗沛。他经常是啃着冷馒头,在工地上东奔西跑,夜里在工地小平房倒头便睡,早晨起来被褥全是湿的,尝尽酸甜苦辣。历经日日夜夜、风餐露宿地拼搏,一年后,鸟居幸雄再来这里时,不禁大吃一惊。在七通一平后的道路纵横、厂房林立,使他连称:“奇迹,奇迹!”

奇迹更在后面。那时颇有一些小故事:被称为“小作坊里有大作为”的南高电子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贾友群,在资金短缺情况下,一分钱掰两半花。他亲自跑委托店、转旧货市场,买下脚料和废旧器材,回来率人打制工作台。开办费只花了360元,然而一年下来做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盈利。香港信谊集团副董事长杜宝树回津探亲,一接触开发区,为之一振,行前即与开发区签订了大理石开采和深加工、硅太阳能电池等四个项目协议。美国有个TS公司曾与天津市有关公司谈判一个多层线路印刷版的项目,几个部门互相推托,一年多未能拍板,开发区副主任叶迪生闻知此事,立刻派人接过来,仅用四天,合同签订了、项目批准了、技术细节无一遗漏。在合同签订仪式上,美方代表手指草图说这是国际上少有的高效率。1988年11月,张昭若出席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开放城市投资洽谈会,行前有人估计,在投资项目上落个老三、老四就不错。但结果天津市与外商签署合资项目共达116个,稳居各代表团之冠。就此,张昭若对我谈及心得:“我们的优势,最根本的一点是在开发区审定项目和土地使用上,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当机立断。没有那么多‘研究研究’。这一点是外商最为看重的。”当时开发区即有一支精悍的谈判队伍,三四十个项目经理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年能谈成三四十个项目。他们在开发区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集约化功能支持下,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积极奔跑,屡创高效。在旧体制下谈成一个项目要跑28个部门,盖无数个图章,往往谈几年外商还不知道决策是何年何月。在开发区再也用不着这种到处乱撞的公文旅行,三资企业面前的所有路口显示的都是绿灯。这些,一开始就显示了开发区新体制、新做法的生命力。这正是李瑞环同志的要求:你们要创造出一个样板,冲一冲市内某些部门的旧体制!

同类推荐
  • 老脚印

    老脚印

    你留心过老脚印吗?你可能对领袖、英雄乃至歌星、影星等名人的辉煌足迹有着浓厚的兴趣,可能对你的王子、公主蹒跚学步的身影欣赏入神,但对身边那些行将入土的普普通通老人的脚印,也许从来就没有留意过。然而,你我都不得不承认,华夏辽阔的大地上密密麻麻的脚印之中,充盈视野的恰恰是这些你未曾留意的一代一代老人的沉重履痕。
  • 不过一盏茶

    不过一盏茶

    本书为茶文化随笔,包含地方名茶、果茶、茶与名著等方面内容。作者在创作中力求高雅、精致、有意趣。对茶文化历史的解读,作者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幽默诙谐的手法,让读者寓读于乐。
  • 在世遗作

    在世遗作

    《在世遗作》是穆齐尔“在世时亲自出版”的“个人遗作”,其中包括了一些短小的叙事性作品,如《捕蝇纸》《换一种眼光看羊》等,这些叙事性作品同样也是随笔精神的体现,它们通过对细微、“渺小”的对象的观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和心灵的微观世界所作的思考,这些微观世界是对大时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许并不亚于具有更大关怀视野的作品。
  • 董大中文集·第6卷:三闲居文谈

    董大中文集·第6卷:三闲居文谈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树理研究、”山药蛋派”作家研究、民间孝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编辑成8卷本,又将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宏观考察和所写的批评文章编辑成2卷本。这些创作成果均是作者深入实地、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走访当事人,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在掌握了丰富资料基础上笔耕不辍、勤奋创作而成。凝聚了作家的大量心血。文集不仅为中青年作家创作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为研究鲁迅、高长虹、赵树理、“山药蛋派”等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和流派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 爱无助

    爱无助

    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热门推荐
  • 炼气横空

    炼气横空

    谁说有仙侠的世界就没有江湖?除了杀人夺宝的丛林法则就没有可以依仗的规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规矩。江湖的规矩在外人看来或许非常的幼稚甚至奇怪,但如果你想在江湖中生存下去,那你就要像遵守法律一样遵守这些规矩,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一样的仙侠,一样的江湖。
  • 杀戮之王的微笑

    杀戮之王的微笑

    他没有穿越、重生、灵魂附体般的奇遇,他也不是一个天才的近神般的存在……他是一个为了梦想而努力追逐的男孩;一个经历过荣耀与挫折的球员;一个敢爱敢恨的男人……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一名超级篮球巨星。而他,去选择了走自己的路……
  • 临权谋

    临权谋

    一人魂穿两身,一场灭门案拉开此间序幕,面临着权与谋,答案只有一个
  • 符箓苍生

    符箓苍生

    “你不是给我的剑附过魔了吗?怎么连块黄油都切不开?”一名待卫气愤将两截断剑摔柜台上。“你傻缺吗?没看见黄油上附魔十次的坚固吗?”龙马一嘴巴子抽过去。
  • 念失控

    念失控

    一只蚂蚁爬出蚁巢。风很大…外面的天空,有些刺眼。
  • 吾乃帝狱君主

    吾乃帝狱君主

    【第一编辑组!霸道冷傲!心狠手辣!残暴藐视!唯我独尊爽文!】吾;帝狱君主!帝狱邪朝君上!当镇压世间一切敌!
  • 万物皆比不过一个你

    万物皆比不过一个你

    自开天劈地以来,盘古神的身躯化为山河树木,天地万物意外,他的思想恶念善念便化做了神魔,正邪两派。两界观念不同,唯一的共同点便是统一神,魔,妖,鬼,灵,人六界。便时常引起神魔交战,致以生灵涂炭,遍地冤魂,有些小种族因战事被族。千万年后天界就只剩龙族,鸟族,狐族,水族强大。魔界为蛇族统领。妖界,人界,灵界归天界管,鬼界自动投靠了魔界,也是无奈之举。鬼界是人界凡人死后为鬼魂便要去鬼界,投胎转世。因为都是凡人的鬼魂自然弱小。鬼界又处在魔界中间,魔界一个不高兴就给你灭了。人界在六界之中最是弱小,生来便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一切便由天界司命一任编写,他们就是人界天天再喊的老天爷。
  • 亡灵领主异界纵横

    亡灵领主异界纵横

    生与死,轮回不止!肖锋万万没有想到,从地球上魂穿过来的他,在这个宠兽为王的世界苟活了十年之后,他竟然又回到了魂穿的那一天......
  • 苍天可逆

    苍天可逆

    万年前的苍穹大陆,神,魔,妖,灵,兽各族,他们羡慕人族的智慧,心惊于人类的无穷创造力,联合起来对人族进行绞杀,使人类一度在大陆上灭绝,但在万年后,他,凌傲天的出现,能否颠覆已经几乎被写定的命运?
  • 小姨多鹤

    小姨多鹤

    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