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27

第27章 无尽苦难中的忧悲与爱愿(1)

——论史铁生的文学心魂与精神持念

伟大的艺术作品像风暴一般,涤荡我们的心灵,掀开感知之门,用巨大的改变力量,给我们的信念结构带来影响。我们试图记录伟大作品带来的冲击,重造自己受到震撼的信念居所。

——乔治·斯坦纳:《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常常产生于心灵孤独、忧伤、痛苦、绝望甚至愤怒的时刻,但它本质上是爱、信念和希望的结晶。没有对人类和世界的爱的态度,没有对生活的理想主义热情,就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一个冷漠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作家,一个对人类和生活完全丧失爱意和信心的人,也许仍然会有发泄和写作的冲动,也有可能写出颇受市场欢迎的畅销书,但却很难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史铁生无疑是最具爱的情怀和能力的作家,也是最具理想主义精神的作家。面对他者和生活,他的内心充满深沉的忧悲情怀和博大的爱愿精神。他具有“匡正”现实生活和建构理想生活的文化自觉,试图通过写作积极地影响人们的“心魂”和内心生活,教会人们如何有尊严地面对苦难与死亡,如何积极地与世界和他人保持爱的关系。所以,他虽然多以自我的苦难体验为叙写内容,但却超越了个人经验的狭隘性,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关怀,——就像他评价一部作品时所说的那样,通过对“不尽苦难的不尽发问”,“使人的心魂趋向神圣,使人对生命取了崭新的态度,使人崇尚慈爱的理想”。

他像虔诚的“信者”那样探索宗教问题,又像睿智的哲人那样喜好思辨;他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敢于直面沉重、苦难的人生,又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坚定、执著地探索精神生活向上前行的路径;他尊重“传统文学”的经验和成就,却又有突破小说叙事成规的先锋精神,敢于将长篇小说发展为结构复杂的“往事与随想”;他是一个全面意义上的作家,既是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抒情诗人,——在他那里,散文和小说的分野,纪实和虚构的边界,其实并不很分明,而他作品的成功之处,恰在于,散文里有小说的魅力,小说中有散文的自由,而朴实内敛、打动人心的抒情性,则是他几乎所有作品的共同特点。他将冷静与热情、尖锐与温和、严肃与幽默统一起来,显示出一种极为独特的文学气质和写作风格。

1

一个知识分子,他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性格,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多多少少总会受到时代风气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是理性、健全的,是客观的和向上的,那么,知识分子就很容易受其影响,具有同样健康的性格和积极的精神状态;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恰好相反,是非理性、不健全的,是主观的和向下的,那么,知识分子就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盲从的人,成为一个缺乏个性、独立精神和批判能力的人。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只有那些特别优秀的知识分子,才能摆脱时代和环境对自己的消极影响,成为自己时代的清醒的分析师和冷静的批判者。

就精神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时代条件来看,史铁生实在说不上幸运。他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而缺乏理性的“斗争时代”。充满自信和豪情,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只是,那自信里,更多的是盲目,那豪情里,更多的是冲动。这个时代的思维习惯,具有独断而教条的特点,而其行为模式,则具有极端和狭隘的性质;它把盲从当做美德,把仇恨当做力量。它鼓励、纵容人的攻击本能和好斗天性,试图将“运动”凝定为日常的生活状态,试图将“斗争”凝固为绝对的生活原则,而“打倒”和“砸烂”、“造反”和“推翻”、“摧毁”和“消灭”、“扫除”和“埋葬”、“深揭”和“狠批”、“口诛”和“笔伐”、“炮打”和“刀剐”、“火烧”和“油炸”、“痛斥”和“声讨”、“无畏”和“不怕”、“忠诚”和“捍卫”、“无情”和“勇敢”、“彻底”和“坚决”、“牺牲”和“献身”、“一定要”和“定能够”、“斗志昂扬”和“意气风发”、“不共戴天”和“誓不罢休”,则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话语。这些话语体现着美国哲学家尼布尔所说的“硬的乌托邦主义”理念,即“他们宣称代表着完善的社会,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在道理上有理由使用任何诡诈或强暴的手段,来反对那些不赞成他们所自以为完善的人”。深受时代情绪感染的年轻一代,因为相信这样的理念,并且按照它来行动,所以表现得傲慢而自负,冷酷而无情,完全不理解爱的意义,严重缺乏爱的能力。索尔仁尼琴笔下的英诺肯基,从母亲的笔记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怜悯心——是善良灵魂的第一个冲动。”他因为怀疑而皱了皱眉头,因为,“他从学校里,从生活里受到的教育却是:对于怜悯别人的人以及对于被别人怜悯的人——这都是一种可耻的、屈辱的情感。”像英诺肯基一样,在“斗争”时代和“运动”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几乎全都是把“怜悯”当做“可耻的、屈辱的情感”的人,直到现在,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仍然会在报纸上公开说:“怜悯是一个让人恶心的字眼”。

就是在这样一个患有多动症的混乱无序的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无爱的甚至无缘无故地仇恨人和伤害人的时代,史铁生度过了人生历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慭慭然的恐惧中,他的童年时代结束了;在惘惘然的焦虑中,他的青春岁月蹉跎了。他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奶奶的星》中说:“海棠树的叶子落光了,没有星星。世界好像变了一个样子。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严肃的结尾,大约都是突然面对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再不能睡一宿觉就把它忘掉,事后你发现童年不复存在了。”小说中,“我”最爱的奶奶,被当做“地主”赶出北京、送回农村老家去了;“我”为此松了一口气,因为,“那些天听说了好几起打死人的事了”。正是因为这些“严峻的事实”,清醒的反思开始了,灵魂的觉醒开始了:“不断地把人打倒,人倒不断地明白了许多事情。打人也是为革命,骂人也是为革命,光吃不干也是为革命,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乃至行凶放火也是为革命。只要说是为革命,干什么就都有理。理随即也就不值钱。”“童年不复存在了”,但精神上的成年阶段开始了,——史铁生的思想成熟了,人格发展了。他克服了时代对自己的消极影响,超越了冷酷无情、颟顸自负的“斗争哲学”,并一再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提醒人们:“切莫用仇恨的苦酒来缓解渴望自由的干渴。”。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丝一毫“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凶暴和戾气;面对他人和世界,他的内心没有一星半点的恶意和敌意。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的理性而宽容的生活态度,都按照可靠的逻辑和基本的常识来思考和写作,从未被那些看似“悲壮”的狂热所迷惑,从未被那些看似“正义”的风潮所裹挟。所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看到一些人像当年的“红卫兵”一样,血脉贲张地宣泄愤怒,盛气凌人地激扬文字,他终于忍不住了,终于坦率而尖锐地批评道:“现今,信徒们的火气似乎越来越大,狂傲风骨仿佛神圣的旗帜,谁若对其所思所行稍有疑虑或怠慢,轻则招致诅咒,重则引来追杀。这不免让人想起‘红卫兵’时代的荒唐,大家颂扬和憧憬的是同一种幸福未来,却在实行的路途上相互憎恨乃至厮杀得英雄辈出,理想倒乘机飘离得更加遥远。很像两个孩子为一块蛋糕打架,从桌上打到桌下,打到屋外再打到街上,一只狗悄悄来过之后,理想的味道全变。”史铁生所表现出的,无疑是一种更加健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更加清醒的文学精神,——他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了一个能正确地思考、判断和写作的知识分子。

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痛苦和死亡的非常时代,史铁生克服了无痛感的麻木,依然保持着对别人的痛苦和死亡的敏感和同情,所以,他能在人们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生活的乖戾和荒谬,看见“暴力诗学”和“仇恨哲学”对人的荼毒和异化。在“****”武斗最激烈的时候,“那个八月里死了很多人”;“打死”和“打死了”在人们的嘴里,轻轻地就说出来了,仿佛他们谈论的不是人,而是别的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这种冷漠甚至冷酷的话语,却引起了史铁生的颤栗和反思:“……打死了这三个字像小学校里的读书声那样传来,曾让我心底一阵阵颤抖,十五岁的少年还说不清是为什么颤抖,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阴冷和恐怖。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是因为那三个字的结构未免太简单了,那三个字的发音未免太平淡了,那节奏未免太漫不经心了。……打死了,这三个字很简单,说得平平淡淡。多年以后,我习惯了每天早晨一边穿衣服一边听广播,我听见广播中常常出现这三个字,在越南和柬埔寨、在阿富汗、在拉丁美洲、在中东、在所有进行着战争的地方,广播员平平静静地报告说在那儿:‘昨天,XX游击队打死了XX政府军XX人。’或者:‘前天夜间,XX军队在于XX组织的一次交火中,打死了对方XX人。’听起来就像是说打死了多少只老鼠和打死了多少只苍蝇。”在“战争状态”中和“斗争环境”里,这种轻松、随意的“死亡统计学”,已经成为日常性的话语现象,很少有人将它当做一个问题来质疑。然而,史铁生的心,却被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刺痛了,于是,他便第一次将这种“死亡统计学”话语的可怕性质揭示了出来。他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经常在广播等大众传媒里,轻轻松松地炫耀“毙敌”、“歼敌”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几十万的“战绩”,那么,这种具有狂欢性质的话语表达,不仅会让有爱愿的人们感受到心灵的疼痛和颤栗,而且,必将造成严重的道德后果——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残酷,失去对同类的最起码的爱意,从而最终导致敌意和仇恨的蔓延,造成人心的冷化和硬化。

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转型时代”,将“经济建设”当做生活的“中心”,人们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被吸引到了对金钱的渴望和物质生活方面,进而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意识”和“后现代时尚”,其特点,就像利文斯顿所指出的那样:“一是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感觉,这种感觉基本上是非意识形态的和实用主义的;二是相当浪漫的享乐主义。”当代文学显然极大地受到了新的社会时尚的影响。许多作品推波助澜,将“实用主义”合理化,将“享乐主义”浪漫化。然而,在史铁生的笔下,你看不到普遍存在的“后现代时尚”,诸如模棱两可的相对主义、缺乏理想的虚无主义、缺乏热情的混世主义、唯利是图的拜物教倾向等等。他对一切下行和后退的生活理念,对一切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水准的主张,都非常警惕。例如,“生命的唯一要求是活着”,是一句似乎很深刻的话,也是某些先锋作家挂在嘴上的“流口常谈”。但是,史铁生想了好久之后,却“怎么也不能同意”。在他看来,“当生命二字指示为人的时候,要求就多了,岂止活着就够?说理想、追求都是身外之物——这个身,必只是生理之身,当生理之身是不写作的,没有理想和追求,也看不出何为身外之物。一旦看出身外与身内,生命就不单单是活着了。……而爱作为理想,本来就不止于现实,甚至具有反抗现实的意味,正如诗,有诗人说过:‘诗是对生活的匡正。’”史铁生具有“匡正”生活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感。他无法认同那种过于实际的生活态度。仅仅满足于吃喝拉撒睡的动物主义生活方式,在他看来,还只是“生理之身”的生活。所以,他反复强调理想的意义和爱的价值。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讲,史铁生的写作和思想的意义,就突出地体现在这一点上——始终为理想和信仰的价值辩护,始终站在理想主义的高度,来思考和探索苦难、生死、爱愿和拯救等重要的问题。

当然,面对自己的遭遇和残酷的现实,史铁生也有过愤懑和不平,也有过怨望和颓唐。在自己的文学创作的探索期(1978-1982年),史铁生曾写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两篇情绪低落、略带幽怨的作品。前一篇写的是“八个半人”的小工作间午餐半小时期间的生活情景:日常的近乎无聊的对话里,反映出底层人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等级差别和贫富悬殊的不满,揭示了卑微的人们庸俗的生活态度和庸常的生活愿望,也反映出底层人艰辛而无助的生活现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和悲观的情绪。《我们的角落》写的是三个病退的残疾青年,在一个非正式的“生产组”的劳动生活、内心的苦恼,以及他们与困退回来的姑娘王雪之间的友谊。这篇小说写于1980年,后改名为《没有太阳的角落》,1997年收入《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史铁生》的时候,删掉了后半部分过于冗杂、低沉的叙述。

同类推荐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西藏西藏

    西藏西藏

    《西藏,西藏》分为《梦角连营》《珠峰家乡》《路上风铃》《藏源山南》《相约故乡》等五辑,除了《相约故乡》和《路上风铃》的部分作品,大部分作品都是写西藏的。这是熟悉的西藏,也是陌生的西藏,这是军人眼里的西藏,这是诗人笔下的西藏,这个西藏像一首嘹亮的军歌飞扬在西藏,激荡在史映红火热的心里。
  • 缤纷湘南

    缤纷湘南

    《缤纷湘南》是作者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入各类与湘南有关的文章共32万字,作者用赤子的情怀、简洁优美的文字和个性鲜明的文风,从各个角度描述了湘南的风光人情、人文地理和乡土亲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 周立荣报告文学选

    周立荣报告文学选

    小卉曾经是一缕灿烂的阳光,以其荡人心魄的清纯和秀丽鲜亮过小城人的生活。那是去年初秋,当她被一个大款领着突然出现在小城街头的时候,一下子钉住了那么多人的脚步,拉直了那么多人的目光!很多的时候,她清秀的脸上笼罩着淡淡的忧伤,长而秀美的睫毛下,那双美丽的眼睛充满了泪水……
  • 安邦定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

    安邦定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门推荐
  • 小道地经

    小道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性杀人案:夺命隐私

    恶性杀人案:夺命隐私

    北京一个美丽宜人的花园小区,突发一桩恶性杀人案。一个无头女孩儿的尸体被抛在了清晨的鲜花丛中。牙科医生陶兰发现了这一可怕的场面,没料到这桩杀人案竟意外地引发了自己家庭内部暗藏已久的危机。从此,一个表面温情脉脉的家庭陷入了互相猜忌的怪圈,迅速走向崩溃的边缘。在变态男孩小林策划的另一场阴谋的推波助澜之下,无辜的陶兰在苦苦挣扎之后,终于未能幸免地遭遇了家破人亡的可悲结局。杀人肢解案告破,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 与幸福擦肩而过

    与幸福擦肩而过

    爱情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温暖了两颗冰冷孤寂的心;如夜空中灿然绽放的焰火,刹那的璀璨光华照亮了我们处于黑暗中的心灵;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裹挟起了两颗原本平静如水的心。爱情,让我们颤栗,让我们痴狂,让我们甜蜜,让我们难忘……
  • 魔泣剑

    魔泣剑

    旁人眼中天赋异禀的少年,谁也不曾想到因五年前的一场意外,他失去好友,服下毒丹,寿命之剩下短短五年,他无为而治,却被命运硬生生推向要他越变越强的道路上……两把古剑传说揭开一段不为人知的旷世秘密。心之逆旅,一人一剑,形单影只。
  • 魔剑阿鼻暗月

    魔剑阿鼻暗月

    提最邪的武器,扬最善的正义,这一扬,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一人,无处话凄凉!
  • 拾梦忘川录

    拾梦忘川录

    似魔,似神……明知是劫,却还是心甘情愿。谁说他没心?只不过一开始就被定义在外罢了。一双如水的眸子,全是倔强和不服输,走过忘川河畔,洒下一路执着。
  • 冥河大道

    冥河大道

    盘古证的是什么?天道,大道还是…………一重生的眼光去看待。去看那道的尽头是算计还是…………
  • 拓地志

    拓地志

    滚滚黄沙下,掩盖着璀璨的文明。绵绵山脉中,蕴藏着沉寂的真实。我在一次旅行中被意外扯入了一场百年阴谋之中,此后我踏古迹、访名川、看风水、观天相、辩古物、破巧机、识奸人。开启了一份又一份失落的宝藏,知晓了一个又一个失落的真实……
  • 器魂之心

    器魂之心

    “喂,你戳我干嘛?”“戳你能冒泡呀!”“冒泡了又能怎样?”“冒泡还能继续戳。”“啪~”……欢迎来到器魂者联盟!这是一个关于器魂者的故事。Q群:494423772
  • 拎着皮箱的魔鬼

    拎着皮箱的魔鬼

    在这无尽宇宙中,有那么一只穷困潦倒的魔鬼警探。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利用职务之便成为一个兼职侦探……为了酬金流转于各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