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49

第49章 《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2)

三 人物:面孔模糊的玩偶

沃尔夫冈·凯塞尔在《语言的艺术作品》中,将小说分为“事件长篇小说”、“人物长篇小说”和“空间长篇小说”三类。如果仅就这些概念的字面意思来看,莫言的许多长篇小说,似乎都可以归入“事件长篇小说”。他对“事件”比对“人物”更感兴趣。他善于惊天动地地写故事和动作,而拙于精细入微地写性格和心理。他没有耐心刻画人物形象。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他们缺乏内在的活力,缺乏自己的思想,缺乏目标感和行为的自觉性;他们是一群盲目的、无力量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像木偶一样活动着。

奥地利作家扎赫尔·马索赫(Sacher Masoch,1836-1895),曾经塑造了一系列受虐狂的男性形象和一系列施虐狂的女性形象,他的虐恋文学使他的姓氏成了“虐恋狂”(masochi**)一词的词根。《蛙》中的飞扬跋扈的女人和窝窝囊囊的男性形象身上,多少都有些“虐恋”的影子。

《蛙》中的男人,似乎都可以被称作“窝囊废”。他们如此缺乏尊严感和自尊心,以至于让人怀疑他们的受虐倾向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我”的生活几乎全然是被动的。“我”尽管并不爱小狮子,但却仍然服从“姑姑”的安排,接受了这桩婚事。“我”这样说:“一切都在姑姑的操持下进行。我感到自己像一根漂浮在水面上的朽木,推我一把,便往前蹿一蹿。”(第156页)“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宿命论者:“我想,人生一世,许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第159页)

秦河,计划生育工作船的专职驾驶员。他爱着“姑姑”,但却仅有爱的想法,毫无爱的能力。除了这种空洞的爱之外,他似乎没有别的任何愿望和追求,所以,“在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人一直跟随着姑姑,有船可开的日子里他开船,无船可开的日子里,他坐在船上发呆。”(第103页)

与那些窝囊的男性不同,《蛙》中的女性,似乎大都是一群性别颠倒的“男人婆”。莫言小说中的那些占据中心位置的女性人物,性格外向,情感粗糙,言语粗俗,动作粗野,好的时候,表现出一些豪气,不好的时候,则是一身的流气和匪气。

“我”的第二个妻子因为强迫别人做流产,作孽太多,不能生孩子了,但她却自作主张,用近乎瞒天过海的幼稚手段,采取了已经年老的“我”的精子,让一个年轻姑娘来代孕生孩子,搞得“我”无可奈何。“我”向远在日本的“先生”这样抱怨道:“先生,从我给你的信里,您也知道了小狮子的脾气。她当年跟着我姑姑转战南北,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锤炼出了一副英雄加流氓的性格。这娘们儿,被惹急了,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第248页)妻子是“流氓”,丈夫便只能是懦夫,——对《蛙》的作者来讲,事情好像只能如此,没有别的选择。

然而,真正的“英雄加流氓”的厉害角色,还不是小狮子,而是那个被“我”叫做“姑姑”的人。

“姑姑”的言谈举止,不像现实中人,倒像《水浒》中人。她喜欢打人。她对大学生同事黄秋雅大打出手,她对自己的侄子、小说的叙述者“我”说:“她后来可真是被我揍怕了,见了我就像浑身筛糠,像一条吞了油烟子的四脚蛇。姑姑感慨地说,那时所有人都疯了,想想正如一场噩梦。”(第51页)

“姑姑”喜欢吸烟,吸烟的动作,很像一个莽汉:“姑姑将手中的烟用力嘬了几口,然后,用中指,将那烟头用力一弹。烟头划出一道暗红色的弧线,飞到远处的葡萄架上。”(第40页)许多年后,在追赶孕妇的紧张时刻,“姑姑从裤兜里摸出一盒挤得瘪瘪的烟,剥开,叼在嘴上。又摸出一个打火机,扳动齿轮,吡嚓吡喳地打火,终于打着。姑姑眯缝着眼睛,喷吐着烟雾。河上起了风。浊浪追逐前涌。我就不信,你能游过一艘12马力的机动船。……姑姑将烟头扔到水里,一只海鸥俯冲下来,叼起那烟头,腾空而去。”(第111页)

当小说中的“我”和妻子王人美向姑姑要可以生龙凤胎的药的时候,姑姑毫无人情味地说了这样一通“官话”:“姑姑是共产党员,政协常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怎么能带头犯法?我告诉你们,姑姑尽管受过一些委屈,但一颗红心永不变色。姑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第87页)当她指挥人拉倒侄媳妇邻居肖上唇家的门楼的时候,竟然如此狰狞、如此平静地说:“我不怕做恶人,总是要有人做恶人。我知道你们咒我死后下地狱!共产党人不信这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即便是真有地狱我也不怕!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解开钢丝绳,把肖家的大门楼套住!”(第130页)王人美因为引产时失血过多而死亡,面对侄子“我”的质疑,“姑姑抬起头,鼻皱眼挤,面相丑陋而恐怖,猛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第138页)

说粗话更是“姑姑”的拿手好戏。她像毫无教养的流氓一样放粗口:“等我见到她把她那张X嘴给豁了。”(第86页)“姑姑”退休以后,还对她的一位叫黄军的同事恨之入骨:“我自然不怕,我口袋里装着一把小刀,随时准备劁了这个杂种。”(第211页)《蛙》里的女人似乎都是“绿林大学”毕业的,都喜欢肆无忌惮地说粗话,就连“我”的媳妇王人美,说起话来,也是一副很吓人的无赖腔调。她为了发泄愤怒,狠狠地咬了自己丈夫一口;当邻居因为受她牵累而向她索赔的时候,她说:“呸!赔你个屁!你儿子摸过我的奶,亲过我的嘴!这棵树,等于赔了我的青春损失费!”(第131页)

《蛙》里的人物在心理的成熟度上,连幼儿园孩子都不如。作者赋予了他们近乎相同的心智水平。他们面孔模糊,思想简单,行为幼稚,远远不是真实和成熟意义上的人,——既缺乏属于自己的个性,也缺乏丰富而普遍的人性内容。他们是飘忽的影子,忽焉而来,忽焉而去,注定是不会在读者的心中久驻常留的。

四 语言:缺少克制和含蓄

莫言的小说,语言恣肆,文体漫衍,显示出一种外向的修辞姿态和浅表化的修辞效果。他倾向于加强语言的冲击力,而对含蓄蕴藉的修辞意味,则不甚注重。在动静之间,他的语言过于“好动”,而缺少“安静”;在深浅之间,他的语言多在表层上滚动,而较少向深层掘进。比喻、夸张和排比,都是他喜欢的修辞技巧,然而,具体的修辞效果,却不甚佳,其中比喻修辞的问题,最为严重,例如:

“听到这个消息后,哥哥姐姐像青蛙一样哇哇叫,我在地上翻筋斗。”(第29页)

人像青蛙一样“哇哇叫”,怎么想象,都觉得不对劲。

“秦河这可怜虫就在我们面前,他身体翻腾着,宛如一根油锅里的油条。”(第108页)

这个比喻同样给人一种言过其实、很不恰切的感觉:落水的人与锅里的油条之间,似乎缺乏充分的可比性。

“她身体蜷缩着,像一只倒干了粮食的瘪口袋,又像一只钻出了飞蛾的空茧壳。”(第175页)

虽然一连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但是,却很不准确,依然给人一种不伦不类、含糊不清的印象。

“陈鼻坐在我家门槛上,灶膛里的火映得他满脸闪光,那个巨大的鼻子,像一块结了冰的萝卜雕成。”(第188页)

在这个比喻里,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度,并不很高,让人觉得很不搭调。

“但现实中的姑姑总是以身披宽大黑袍、头蓬如雀巢、笑声如鸱枭、目光茫然、言语颠倒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截断我的美好幻想。”(第234-235页)

“头蓬如雀巢”和“笑声如鸱枭”两个比喻,都没有获得化抽象为具象的修辞效果。“雀巢”的样子太过笼统,而“鸱枭”的叫声与人类的笑声,实在相去甚远,——更何况,现在能听到这种鸟叫的人,似乎已经不是很多了。

“……那郝大手,静静地坐在工作台后,目光迷茫,面无表情,仿佛一匹梦境中的老马。”(第210页)

把现实中的清晰影像,比喻为梦境中的模糊幻影,虽然有点新奇,但缺乏具体性,未能获得理想的修辞效果,——所谓“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莫言喜欢运用四字一句的句式,但却总给人一种刻板、僵硬的印象,例如:

“婚礼早晨,阴气森森。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雷声过后,大雨倾盆。”(第82页)

这里的三个四字句,所用的词汇,都是近乎陈词滥调的“套话”,所以,就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仿佛在喝一碗用发霉的陈米熬出来的稀粥。

“大江滚滚,不舍昼夜。重云开裂,日光如电。”(第174页)

这句话的问题,与前句话相同,都一样缺乏新鲜感和诗意感。

“北风遒劲,遍地白霜,红日初升,……我不怕,我是泰山顶上一棵松,抗严寒斗风雪胸有朝阳。”(第89页)

这句引文中的前半句,是“我”的叙述语言,——因为过于书面化,便给人一种极其呆板的印象;后半句则是“我”的妻子王人美说的一句话,——因为戏仿“样板戏”,所以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另,“遒劲”一词,一般是用来形容书法的“笔力”和“风骨”的,不能跟“北风”搭配。

用词不当,也是莫言作品较为常见的毛病:

“……顽抗政府,辱骂工作人员……”(第128页)

“顽抗”似乎只可作不及物的动词来用,而不可以当作及物动词来用。

“一户人家,突遭变故,父母双亡,只余下十八岁的姐姐与襁褓中的弟弟,万端无奈中,姐姐将自己处女的****塞到弟弟嘴里,几天后之,竟然有乳汁分泌出来了。”(第187页)

这句话将“万般无奈”误用为“万端无奈”,问题虽小,但可以见出一个作家在写作上的态度。

古人讲,“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一切伟大都是从细小处开始的。一个好的作家,就是在一字一句上,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上,也从不马虎的作家。

五 获奖:几句多余的话

随着最新一届评奖结果的揭晓,“茅奖”又成了人们谈论和争论的话题。其实,文学评奖,就其本质来说,从来就是“趣味”和“偏见”的产物。无论多么公正的文学奖,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公正”,而“失误”则是文学评奖几乎难免要打的“磕绊”。人们谈论起“诺贝尔文学奖”,也许会为托尔斯泰、契诃夫、易卜生、勃兰兑斯、卡夫卡、鲁迅、哈代、毛姆、曼杰什坦姆和伍尔夫等人没有获奖忿忿不平,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诺奖”的关注,并不减损人们谈论“诺奖”的热情。对“茅盾文学奖”,亦应作如是观。

长篇小说《蛙》获得了最新一届的“茅奖”。然而,获奖与其说是终结,毋宁说是开端,——它不应该被当做对一部作品的“盖棺论定”,而应该被当做它接受社会检验的“剪彩仪式”,换言之,它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这样一个义务,那就是,接受更加挑剔的阅读和更加严格的批评。

然而,在我们这里,文学评奖似乎越来越偏离“文学”,越来越被庸俗化。文学评奖成了作家的最高“梦想”,成了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相关的事情,甚至被当做具有商业色彩的交易行为。就在“茅奖”揭晓不久,有位评委,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声高气壮地说:莫言早该得茅奖,这是“茅奖”欠了他的;今天“茅奖”终于给了莫言,也可以说是茅奖还了他的债。他不知道,文学奖与作家之间,不存在债务关系。“谁欠了谁的”这样的说法,只有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了商业性质的契约关系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然而,就我所知,中国作协似乎从来不曾与任何作家,就“茅奖”问题,签订过商业性质或其他利益前提下的契约文本,所以,也就根本谈不到欠债与还债的事情。职是之故,即使“茅奖”的评奖确实有失误,确实很让一些人觉得不爽,那也无妨各行其便:不满的,可以发泄怨气,得了奖的,可以扬眉吐气,体验“云开日出”的快乐。至于“欠债”与“还债”,胡为乎谈哉?

所以,与其贸贸然说某项文学奖“欠某作家一个奖”,还不如平心静气地问那些获奖作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奉献给读者的作品,配得上我们所获得的奖赏和荣誉吗?

2011年10月5日,北京

同类推荐
  • 同光体派的宋诗学

    同光体派的宋诗学

    本文主要以同光体派的诗论为研究对象,对同光体派的宋诗学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力图理清其宋诗学面貌,揭示同光体派宋诗学的特点和成就。
  • 二月晴朗

    二月晴朗

    虽然一位成都的朋友乘我前往成都出差的时候极力向我推荐陈思宇和他的作品,但我固有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正在读高中的中学生是写不出多么有分量的作品的。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我在白夜酒吧里等来陈思宇的母亲之后,被彻底改变。而我之前的不屑一顾,也因此变成了不好意思的惊叹声。我没想到一位高中生会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的,当一个人用传统文化武装了自己的灵魂时,我们除了能看到他文字的厚重,更能从中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锐利与锋芒。相比之下,我除了发出“嘘”的一声惊叹之外,竟然失态到没有说一句溢美之词。
  •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是散文作家鲁先圣积数年之力完成的一部随笔断章作品集,全书语句凝练,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禅意浓郁,讲述了在面对不公和不平等以及人世间的冷暖时,我们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改变这种现状,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仇视身边的人和事。书中大量列举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心灵读本。
  • 往事在记忆里流浪

    往事在记忆里流浪

    《往事在记忆里流浪》精选了传奇的侠道诗人王琪博创作的近百首诗歌,大多数篇幅短小精悍,出语雄奇,展示了大学生诗派旗手的创作魅力和才华,也展现了他2005年重新开始诗歌创作后的风采。所选诗歌涵盖王琪博整个创作时间段,是了解王琪博诗歌创作和学习现代诗歌写作的不错参考读本。
  • 冷日子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热门推荐
  • 诡秘之巅

    诡秘之巅

    天魔被天帝关押了一万年,一万年前,他魔性大发,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他神通广大,来无影,去无踪,天帝动用了天地魔链才把他锁住。经过一万年的修练,他挣断了魔链,来到了他向往的地球,开启了他新的生活……
  • 明天你会爱我吗

    明天你会爱我吗

    善良美丽的女孩灵希,因为母亲当特护的关系,来到了西家,帮助因车祸而性格大变的西宇航从阴影中逐渐走出来,也因此和西洛普相遇。三人之间情愫暗生。在母亲疯癫的阴影下长大的西洛普,冷血无情且浑身带刺。当他意外发现当年教他折纸鹤,曾带给他温暖和希望女孩就是灵希。而她竟与他内心怨恨的同胞哥哥关系亲密时,他嫉妒而愤怒,不断阻止他们,伤害他们,只是他不知道,如此霸道自私地夺取过来的爱,能否维持到明天……
  • 不辞冰雪为卿兮

    不辞冰雪为卿兮

    夏日的微风轻轻地吹拂过一树的樱花,瓣瓣白色的如雪一般的樱花小精灵地坠落在地上,砖瓦房上,青石阶上……一袭蓝色流苏长裙的卿忆如站在这满天飞舞的雪精灵的之间,如同堕入凡间的仙子。她缓缓拾起肩上的一瓣白色樱花,薄唇轻启:“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我究竟要以怎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 忆诺浮神官

    忆诺浮神官

    有个尘封在冥玄灯里七千年的大人,如今醒了,睁眼一看,这世间变了许多,有人等了她七千年,她也等了一个人七千年,翻开生死簿,依旧无他姓名。那个人将不再轮回世间。有个被捡来的世子,五岁那年父亲战死沙场,便被皇帝接进宫里,十岁那年,契约过了,又回到了故乡,后来啊,又回到了宫里,住的却是东宫。世人皆道人间疾苦,应怪世人未曾见你。还记得那次在黄昏下相拥,他紧紧抱住她。“殿下这是?”“没事。”再相见时,你满头白发三千丈,我似光阴无处藏。
  • 创世书神

    创世书神

    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一书一世界,一页一封神!文人修才,武者修身;文人才气通天,武者傲骨铮铮;文能杀敌千里之外,武可御守不坏之身。一招一式,一文一武,皆在命书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是一个山野草夫创造文武世界的故事,这里没有儒学道法,没有唐诗宋词,只有理与术,文与武……
  • 屠仙纪

    屠仙纪

    一个无聊的少年,一个有趣的历险,一个修仙的时代,一个仙魔的大陆,一个未知的命运。
  •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卡耐基生前总是建议读者把本书与《人性的优点》放在一起阅读。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的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 三国之有限召唤

    三国之有限召唤

    平凡少年,转世重生,在英雄辈出的三国谱写一曲热血高歌
  • 妖姬乱世

    妖姬乱世

    她曾经傻傻地对自己多年的患难之交暗生情愫,长大后才知晓爱情是可遇不可求。当他可以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亲手将匕首刺入她的心口,她带着遗憾,带着恨意,决然地跳下了万丈深崖,只望若能重来,能够找到一个对自己真正好的人。可能上天怜悯她,如她所愿,她来到了异世,当废材被隐藏起来的潜能瞬间激发,这原本所谓的“太平盛世”,又会因为她的崛起而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呢?曾经,她将自己的爱许错了人,然今生,她愿意再去相信一次,她前方的旅途,会有一个人在等待着她,同样也值得她心甘情愿地去等待,去付出……
  • 炮灰成仙之路

    炮灰成仙之路

    22岁,死于新冠疾病,再睁眼,居然穿到了一本断更的修仙小说中,更难受的的是寄居的身体是个命运悲惨的炮灰。再世为人的凝宁只想安安稳稳的修自己的仙,走自己的成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