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82500000025

第25章 司马迁(6)

从《史记》中的纪传,可以看出,司马迁互见法的运用是刻画人物的需要。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在人物的本传中,围绕主题,集中叙述和描写那睦与人物相关的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的事件,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将人物的次要方面,即些不利于表现主题、或有损于人物形象完整性的其他史实,放到与之有关的人物传记中去加以补述。如《魏公子列传》里,司马迁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急人所难的政治家形象。

司马迁《项羽本纪》是运用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最为出色的范例。项羽自叙七十余战,司马迁在传记中所记独矩鹿、垓下两战为详。在楚汉相争中,司马迁又通过重点写鸿门宴,塑造政治风云中的项羽的形象。《项羽本纪》主要是通过钜鹿之战、鸿门宴、核下之围这3个典型事件,描写了项羽在推翻暴秦统治斗争中的丰功伟绩,塑造了一个“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项羽并非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有许多缺点,打过败仗,品性凶残,是一个不得人心的孤家寡人。为了保持项羽形象在本传中的统一完整,对项羽的种种缺点,司马迁在本纪中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是略而不载。而在《高祖本纪》、《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黯布列传》等篇中作了补叙。例如,刘邦曾与群臣论项羽之败,集中叙写了项羽的缺点。而项羽的致命弱点刚愎自用,又是通过韩信之口说出来的。司马迁运用互见法,既组织了历史素材,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保持了历史真实,收到了“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良好效果。

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之一秉笔直书,春秋时齐国的太史兄弟和晋国的董狐都是秉笔直书的良史,司马迁继承了他们这种“实录”精神。《史记》完成不久,便以信史闻名于世,扬雄(《法言·重黎篇》)就曾指出:“太史公曰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也说:“自刘向、扬雄博览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稳恶,故谓之实录。”从班固的评价中看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主要表现以下两点:

第一、“其文直,其事核”。

这是要求史家作史有据,不向壁虚造,忠于史实,不作曲笔。关于这方面的评价,前人多有论述。刘知几说:“《史记》者……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史通·二体》)这是总论《史记》的文直事核。何乔新论述得较为具体:“上自皇帝丁迄汉武,首尾三千余年,论着才五十万言,非文之直乎?纪帝王,则本《诗》、《书》。世列国,则据左氏。言秦兼诸侯,则采《战国策》。言汉定天下,则述《楚汉春秋》,非事之核乎?”(《何文肃公文集》卷二)据何氏所言,所谓文直,在于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悠久的历史。据王鸣盛的理解,“文直”即直笔无隐,他说:“子长于《封禅》、《平准》等书,《匈奴》、《大宛》等传,直笔无隐。”《史记》中属于“直笔无隐”的书传何止王氏所列这些?最能反映司马迁“文直”实录精神《陈涉世家》。司马迁之所以要为陈涉立“世家”,把他作为诸侯来对待,正是由于他尊重史实,从秦汉之际风云变幻的历史实际中,他看到了陈涉在推翻暴秦统治的起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于是在《史记》中实录了这一历史过程。他(《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认为,“初作难,发于陈涉”。又(《陈涉世家》)说:“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说明司马迁充分肯定陈涉的“首事”之功,从司马迁这些记载中看出,如果没有陈涉的“首事”,便没有秦王朝的迅速灭亡,更没有汉王朝的代兴。所以,在司马迁的心目中,陈涉就是“开国”的王侯,理应立为“世家”,惟有如此,才算忠于历史事实,他在《自序》宣布了为陈涉立传的目的,说: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文直”的实录精神是要有胆识的。有胆无识,难称良史;有识无胆,必作曲笔。班固后来作《汉书·陈涉传》时,虽基本上保留了《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史实,却不承认陈涉首功,把司马迁写的“由涉首事也”故意抹去,并将“王迹之兴,起于问巷”也加以改写,反映了他的曲笔之弊,说明他的胆识远在司马迁之下。这就使人们更加反映出《史记》“文直”可贵的精神。

“事核”即其涵义述事准确。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说;“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在《五帝本纪》中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说明他的着述以六艺为根据,诸子争鸣称引古人古事以自证,其意本不在历史,多不可取。他据戴记从纪五帝,而不取百家;据《论语》以传太伯,而疑许由、正轶诗。至于记上古轶事,凡非属雅驯之文,尽删汰无遗。由此可见司马迁写作的求实精神。《史记》述事必取信于六艺,以求史实的准确无误。如《殷本纪》记载的殷的始祖契的一段文字是综合《诗经·商颂》之《玄鸟》、《长发》而成。又记载汤伐桀于鸣条的史实全采自《尚书·汤誓》。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说:“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又《周本纪》记载周始祖珀稷的事迹的那段文字全是采摭《诗经·大雅·生民》篇融会而写成。

从以上司马迁对古代史的记述,对近代史和当代史,他也同样重视史实的准确性。不是取信于儒家的典籍,而是“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据汉王朝藏书处所收藏的各国史书和汉朝的档案资料,有关他对当代史记述的真实性,可以看出对当时汉武帝的描述。《史记》虽然是效法《春秋》而作,但在为武帝立传时,司马迁一反《春秋》为尊者讳的笔法,把直书的实录精神贯彻于《史记》的写作过程。在《史记》中,他首先肯定了汉武帝的功绩。他认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起到了强干弱枝的作用,有利于汉的统一。他肯定了武帝在兴修水利事业方面的贡献。在《河渠书》中,他以赞赏的心情,记述了武帝的治河的业绩:

“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壁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决河。”

司马迁在歌颂汉武帝的诸多功绩的同时,对他的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等方面的过错,也决不放过,如实的记载下来,体现了他的不为尊者讳的实录精神。汉武帝征伐匈,对巩固政局的稳定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由于连年穷兵黩武,使汉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受到了重大损失,文景时期的积累已挥霍殆尽,元气大伤。百姓更加贫困,出现了“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悲惨景况。司马迁对武帝征伐匈奴采取直书的态度,既肯定战争取得的胜利和它的作用,又如实准确地记载了战争给汉朝及广大人民带来的灾害。他在(《史记·匈奴列传》)指出:

“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在我国古代,着述史书每为本朝的事迹讳饰,能文直事核是十分少见的。司马迁敢于面对现实,信史直书,其胆识令人敬佩。第二“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认为撰史应该求是存真,兴驻要善恶必书,而且要做到恰如其分。即班固所讲的“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曾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实,婚者或损其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做法。何乔新(《何文肃公文集》卷二)对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具体做法作了简要评论,他说:“伯夷古之贤人,则冠之于传首;晏婴善与人交,则愿为之执鞭,其不虚美可知。陈平之谋略,而不讳其盗嫂受金之奸;张汤之荐贤,而不略其文深意忌之酷,其不隐恶可见。”何乔新论述是有根据的。司马迁怀着一种十分崇敬的心情写《伯夷列传》的。在这篇传记中,他主要不是记述伯夷、叔齐的事迹,而是传写他们的高尚精神,是借伯夷、叔齐的不幸遭遇而抒愤慨之情和发不平之议论。表述了自己的写作态度和撰述《史记》的思想意图。这种写法,很像屈原列传,而与其他传记不同。明陈懿典《读史漫笔》即指出:“屈原、伯夷乃太史公列传变体。叙事中忽入议论,议论中忽接叙事,离合变化,如神龙乘云驭风,莫可端倪。”的确道出了这篇传记写作上的特点,即不在写人物的事迹,而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所以林駉说:“以伯夷居于列传之首,重清节也。”(《古今源流至论·史学》)伯夷、叔齐有关“清节”,司马迁在传记中记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代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从这段文字看出,伯夷、叔齐是主张礼让而反对战争,主张仁政而反对暴政的,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司马迁,他无限同情地说:“余悲伯夷之意。”他不同意孔子所谓“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河怨乎”的看法,认为这与史实不合。他说:“睹轶诗可异焉。”因此采摭史实,以反驳孔子的错误观点,并传写伯夷、叔齐的真实精神。从轶诗《采薇》看,伯夷、叔齐何尝不怨!在司马迁看来,一个重清节的人遭遇不幸,“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他们含怨怀恨是正常的现象。

司马迁仅用上述一段文字记述伯夷、叔齐的“清节”事迹,其余全是传写他们的精神。如: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这是谴责天道之不公,是赞美伯夷、叔齐的高尚品格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又如: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贵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这是指斥近代历史上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现象,残暴者享富贵,忠贞者遭祸患等,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伯夷、叔齐的清廉节操及其悲剧结局。他还用孔子对廉洁之土的赞颂来表现伯夷、叔齐: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一个廉洁之士,是不会与自己政治理想不同的人共事的,也不会抛弃自己的信仰去追求富贵,他们的高尚节操越是在乱世越表现得明显,只有这种人才应当为世所重。孔子所谈的是一个“积仁洁行”的人应采取的行径,实质上,司马迁是借此赞扬伯夷、叔齐的高尚品德。

从《伯夷列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司马迁当时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出发,依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赞美志行高洁的伯夷、叔齐,不是没有根据的,是有现实意义的,可以说是“不虚美”。

司马迁从实际出发,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善恶必书,决不护短。例如,李广是司马迁非常敬佩的人物。在李广传后,他以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比喻,高度地评价了李广。司马迁在传中没有放过李广的缺点。在李广传中,记录他自己的一段话:“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揭示了李广也有残暴的一面,绝非完人。又如李广免官居家时,曾因犯夜禁被霸陵尉拘留过,后来李广做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反映了李广的心胸狭窄和报复心理。

司马迁对那些令人憎恶的人物,做到实事求是。可贵的是,在他所贬斥的人物里,如果有某些值得肯定的,他也能做到据实载述,不抑其善。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对于十多个酷吏的横行霸道,严刑峻法,都做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酷吏也做了一些实事求是的肯定。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写张汤是个既“乡上意”,即看君主眼色行事,又“傅古义”,即缘饰以儒术的酷吏。司马迁描写他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他做廷尉时向汉武帝荐贤,常扬人之善,蔽人之短,把错误归于自己,把成绩让给别人。如记述:

奏谳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着谳决法廷尉洁令,扬主之明。奏事即谴,汤应谢,乡上意所便,必引正、监、掾史贤者,曰:“固为臣意,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于此。”罪常释。间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为此奏,乃正、监、掾史某为之。”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

在当时博得好的名声。张汤做廷尉、御史大夫多年,死后却家无余财:“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司马迁赞扬他说:“其廉者足以为仪表。”认为可以作为封建官吏的表率。司马迁又揭露张汤为人的另一方面,即“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干了很多诡诈的事。他“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阴一套,阳一套,完全是一个两面派。他“务在深文”,以酷察为忠,按照汉武帝的意旨断狱,“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与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爪牙。司马迁对张汤也都做了客观的记述。张汤的执法,为了打击豪强、宗室、外戚、猾吏、“豪强兼并之家”,这对巩固中央集权是有积极意义的;张汤为了镇压人民,推行严刑峻法,使得官事耗费,民不聊生。司马迁写他打击豪强、宗室的情况说:“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对张汤打击豪强、宗室方面的作用,司马迁是以赞许的笔调写出:

张汤以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时数辩当否,国家赖其便。

司马迁没忘记张汤受谴责的一面,在写他舞文弄法,大事兴作,搞得民心思变时说:“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则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张汤又成为天下人所痛恨的对象,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说,张汤死,“而民不思”。从人民的角度对张汤罪恶行径的批判鞭笞。

司马迁最大贡献首先是在历史学方面。他的史学思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启迪和影响着后世众多的史学家。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历史意识”,即承认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这也正是司马迁史学思想的可贵之处。司马迁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用他自己的名词说,就是“变”,就是“渐”,就是“终始”。他曾说: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自序》)

原始察终,见盛见衰……天人之际承敝通变。(《自序》)

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高祖本纪》)

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词,不务综其终始。(《十二诸侯年表》)

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平准书》)

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报任安书》)

同类推荐
  • 张寒晖传

    张寒晖传

    一九六四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心下,《松花江上》等和张寒晖的另一首歌曲曾被采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这是作曲家的巨大光荣。
  •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曾纪泽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曾纪泽

    翻开中国近代史册,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曾涌现出众多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他们的事迹已被广为流传。青少年朋友。在他们当中,还有为了捍为国家利益,在充满剑拔弩张气氛的谈判中,不懈抗争的爱国志士,而曾纪泽就属这样一位。曾纪泽年轻时两次到京城应试都落了榜。他也曾因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而心中闷闷不乐,而一想到他父亲的教诲:“或中或不中,无甚关系”而应“以后穷经读史光阴难得,一刻千金!”也就慢慢从低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只有勤奋学习,并有一颗报效祖国之心,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从此,曾纪泽放弃了科考,潜心钻研对社会有用的典籍。他除了研读经史诗文外,还学习天文、地理、数学、音乐、骑术等,成为了博学多才的人
  •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衙门里,是不该有假的地方,却少讲真话的官员:寺庙中,是求真的所有,却少打诳语的和尚。这现象,不说悲哀,也是畸形。也有例外,身在官场的王三丰,坚守不讲假话的原则。他不想做英雄,只是觉得做人要真,一心想当个好人。然而,环境却不容他真,只好讲玩笑、玩幽默,耍起迂回战术。人称他“幽默大师”、“官场笑星”,他自嘲:“废话篓子而已”,时人皆叹其“高”,封他为“废话艺术家”。喜剧长篇,五十年空白,段子小说,一分钟阅读。以独特立足世界,以趣味娱乐世界,以创新挑战世界,听一回废话艺术专家为你讲述生活中的事件。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生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功绩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他们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八女投江、夏明翰、张学良、杨虎城、白求恩、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他们的人生都是壮美的。他们的名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本书属人物传记类图书。本书以“双百”人物为对象,再现了他们光荣模范的一生事迹,为弘扬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文明提供榜样。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钢铁壁垒

    网游之钢铁壁垒

    他,是曾经创造过游戏传说的人物,却因何而消声灭迹?他,因现实的逼迫和对朋友的愧疚,重新归来,是否能再创巅峰?他,能否带着自己的兄弟再次成为当年那个传说或者是带着他们成为传说?他说:“我不止要再次成为传说,我还要带着我的兄弟登上世界之巅!”坚硬的躯壳,固若长城,耸立群山之巅,无边风云涌动,伴随群魔狂舞,他自巍峨不动。只为心中哪一句“我想看到那巍峨山巅的长城永远耸立在大世界之上--!”(新人新书,已A签,求支持,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各种意见和建议,醉梦在这里谢谢大家支持了)
  • 一孕成婚

    一孕成婚

    为替父还债,她被卷进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中,怀了商界权贵的孩子。真相揭开时,她勃然大怒:“厉景御!你算什么男人,居然在背后算计我!”他邪魅淡然:“为了你,我可以不择手段!”她傲娇冷嗤:“告诉你,姐不嫁豪门!”“孩子都生了,这可由不得你!“话落,腹黑的男人化身为狼将她吃干抹净,事后,又百般讨好,“你老公颜值高,身体棒,分分钟满足你,怎么还想逃?”霸道如他,对她步步体贴入微,温柔眷顾。他说:“顾念薇,我只要你躺在我的怀里,对你说一世情话。”这是一个我的心只暖你一人,任由你在我的世界里肆意任性的缠绵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眼角那抹伤

    眼角那抹伤

    这是一座繁华的都市,陈亦雨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曾经这里对她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 我的苏先生啊

    我的苏先生啊

    池年年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无恶不作才会遇上那个姓苏的,打又打不过,骂也骂不过,只能暗搓搓的扎小人苏某:嗯?池某:哥哥我错了
  • 大明妖道龙骧传

    大明妖道龙骧传

    一个懵懂质朴的青葱少年,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青春成长与创伤。故事起自1628年,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龙骧该何去何从......
  •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啊……”直冲云霄的尖叫声,顿时让整个皇宫都沸腾了。“鬼叫什么?”宿醉后,被人吵醒的当今二皇子,皇上册封的康王,双眼未睁,就怒斥出口。可是……触手可及,一片嫩滑温润。双眸爆睁,入眼之人,竟然是该成为他弟媳的当朝相府三小姐冷夜儿。……纷沓而至的脚步声来不及阻挡,已经全都冲进了敞开的殿门。“荒唐!”“无耻!”“唉……”“二弟,你也……”当朝太子无奈喟叹,转身离去。“滚出去……”终于清醒了的康王恼怒的吩咐,猛的抽出了一直被身旁女子做枕的手臂。
  • 我的后青春时代

    我的后青春时代

    街道上的人群熙熙攘攘,路人个个神色匆匆,他们在喧腾中找寻着自己的方向,或许,他们的目标只是这座城市里的某一个单元,可是我呢,我只是这偌大的城市里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飘飘荡荡没有方向。我点了一根烟坐在马路牙子上用力吸着,想着儿年前自己还雄心勃勃地站在这里大言不惭地侃大山吹牛皮,那时候连统治全人类的心都有。现如今,在经历了人生最滑稽的离散与背叛后,我变得一无所有。我以为自己是一艘迎风起航的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我以为自己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用丰满的羽翼保护着自己最心爱的姑娘;我以为自己是最完美的情人,最重情义的兄弟,最上进的社会青年,其实,我什么也不是。
  • 邪恶圣女:魔尊追妻狂

    邪恶圣女:魔尊追妻狂

    本圣女偶尔偷溜出圣域,又有人来找抽?魔族邀请进宴,惨遭陷害!卧槽!好歹也是圣女哎!圣女不发威真当老娘是圣母!什么!我不配当圣女!切,老娘吃遍圣果不爆体连跳级!不爽呀!秒虐你个渣渣呀!什么!我心思不净,天呀,这鸟死得好惨,惨得就剩骨头了!某兽:住嘴!这是你吃的。挑衅我?不跟你斗,小殇,上!此文自创!希望喜欢求收藏~求评分评论
  • 小青铜你别怂

    小青铜你别怂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甜宠鸭,爆笑鸭,欢脱鸭】入坑王者荣耀第二天被大神收徒是什么情况?大神:“buff,要不要?”时沐:“要……”大神:“人头,要不要?”时沐:“要……”大神:“我,你要不要?”时沐:“……”大神:“带飞上王者,附赠男朋友一个。”据说A大校草林昭是国服第一高冷,谁知道他是国服第一妻奴,时沐: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男朋友是打王者送的……
  • 清浊向恶而战

    清浊向恶而战

    30年前的一对婴儿,30年后的一场报复,黑与白的挣扎中,明?君是否还能抱有初心,至暗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