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82500000033

第33章 诸葛亮(2)

车骑将军董承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要他联络部分忠于朝廷的官员,相机除掉挟制皇帝的曹操,刘备也参与了这场预谋。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20里)。袁术则乘机从淮南北上,欲冲破曹操的徐州防线,退往青州。为此,曹操派刘备率军前往堵击,袁术因此北上受阻,发病而死。董承不久,等人因谋除曹操的密谋败露被杀。此时领兵在外的刘备干脆袭杀了曹操委派的徐州刺史车胄,公开与曹操决裂,然后派人与袁绍联合。曹操官渡之战前夕,分遣诸将屯于官渡后,亲自率领精兵扑向徐州,刘备兵溃逃走。在袁绍官渡失败以后,刘备就南下投奔了坐镇荆州已有20多年,下辖8郡,地方数十里,带甲之士足有十几万。荆州牧刘表。

刘备从建安六年(201年)以客军的身份投奔荆州,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为止,刘备在荆州8年多,因受到“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的刘表的猜疑和提防,所以一直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其兵源给养也得不到保障。刘备坐困荆州北鄙,经常为此而苦恼伤感。只能辗转依附他人,过着那种寄人篱下、惴惴不安的日子。他身边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批叱咤风云的战将,要和虎踞中原的曹操争衡,要与占有江东的孙权较量,但缺少一位运筹帷幄、满腹韬略的能臣。就必须把延揽人才、招纳俊秀视为当务之急。

由于刘备有着汉室苗裔的特殊身份,他能思贤若渴,总揽英雄。刘备有一次,就当时的形势请教司马徽,司马徽没有正面回答刘备的问题。告诉刘备说:“像我这样的普通读书人,岂能了解天下大势?只有那些英雄俊杰才能通晓时务。我们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算得上这样的人物。”当刘备问到谁是“卧龙”、“凤雏”时,司马徽告诉他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这是刘备第一次听到诸葛亮、庞统的大名和他们的雅号。

诸葛亮的朋友徐庶后来投归了屯驻新野的刘备,徐庶的才识使刘备大加赞赏,十分器重。徐庶深知自己的才学比诸葛亮要略逊一筹,于是,他准备寻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一次,他试探着对刘备说:“我的好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为‘卧龙’先生,将军是否有意会会他?”刘备又从他钦佩的徐庶口中第二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和雅号。在他看来,这位孔明一定是非常之辈,刘备当即对徐庶说:“那就烦你与他一起来吧!”徐庶郑重其事地告诉刘备说:“像诸葛亮这样自比管仲、乐毅的人,只能诚心诚意地去拜访他,请教他,不可随随便便地把他找来。我的意思是将军最好能屈尊前往。”刘备觉得徐庶虑事周全,说得在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议。刘备建安十二年(207年)冬,便带着关羽、张飞,亲自赶赴隆中拜访诸葛亮。由于诸葛亮外出游历,刘备连去隆中两次都扑了空。刘备思贤若渴,既不懊丧,也不灰心,于是又第三次去隆中。史书上称为“三顾茅庐”,民间流传“三请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外出归来后,又听说刘备已屈驾光顾茅庐两次,便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就暗暗下定走出隆中,辅佐刘备,建功立业的决心。

刘备又在关羽、张飞的陪同下,第三次光临隆中。刘备与诸葛亮稍事寒暄后,坦诚地说:“现在汉王室倾危,权奸当道,主上蒙受欺凌。尽管我自己才德力量不济,我仍然要伸张大义于天下。由于我才智不足,办法不多,辗转几十年,一无所成。以致时至今日依旧是天下汹汹,奸邪猖獗。虽说事情如此,但我匡复汉室、清除奸佞的大志没有丝毫减退。”紧接着他向诸葛亮讨教,询以治国平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本来就对刘备有所了解,又被眼前刘备真诚坦直的态度和礼贤下士的精神深深感动。诸葛亮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以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在这不足300字的隆中对策中,诸葛亮纵论了天下大势,深刻地分析了曹操、孙权、刘表、刘璋等政治军事集团的历史、现状及其优劣长短,精辟而准确地把握和预测了形势的发展及其结果,为刘备规划了基本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在未来出现的大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争取联合孙权,抗击曹操,保存自己,这是第一步;继之则要占领夺取荆、益二州,建立基地,巩固自己,发展自己,造成三分鼎立的政治格局,这是第二步;最后,一旦时机成熟,就从荆、益两路出兵,进击曹操,复兴汉室,建立霸业,这是第三步,也是战略规划的总目标。在诸葛亮看来,要实现这个总目标,既要分步实施,又要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主要的外部条件是借重与之有唇齿关系的孙权势力,建立巩固的联盟,以集中全力对付主要的敌人曹操,而这种联盟关系必须贯穿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其内部条件主要有两点:其一,必须占领荆州、益州,作为立国和北伐的基础;其二,必须整顿政治,兴利除弊,搞好周边的民族关系,巩固内部,稳定后方,以保证北伐战争的足兵足食。

诸葛亮的设想是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总体战略规划,既要稳扎稳打地分步实施,又要创造准备必要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无论那个环节出现问题,发生偏差,都会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

诸葛亮渊博的学识,满腹的韬略,以及侃侃而谈的儒雅风度,诸葛亮的纵横议论,深深地打动了刘备,使他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使刘备肃然起敬。他高兴地感到这位年仅27岁的有为青年,正是自己朝思暮盼的良辅。当刘备邀请诸葛亮参加他的集团时,诸葛亮有感于刘备的真情和两人有着共同的政治志向,欣然同意了。

刘备不顾劳烦,三顾茅庐,虚心求教;诸葛亮一见如故,纵情对答,二人遂结下鱼水般的关系。刘备、诸葛亮君臣际会,古今传为美谈。

刘备将诸葛亮视为知己和师友,事无巨细均与诸葛亮商议。与刘备有着情同手足关系的关羽、张飞对此很不理解,刘备郑重其事地对他俩说:“我得到了孔明,就好比鱼儿得到水一样。”告诉关、张,不要为此而说三道四。

诸葛亮出山之后,便倾尽心力辅佐刘备实现隆中对策中预定的战略规划。当时曹操已取得北征乌桓的胜利,又在冀州一带演练水军了,加紧了南进的准备。在荆州随时都面临攻击的情况下,屯兵樊城的刘备仍受制于刘表,其直接掌握的兵众仅有几千人,实力非常微弱。刘备面对这种局面,既焦虑不安,又无可奈何,只得想着法子自我排遣。他本来就喜欢服饰,有用羽毛、牦牛尾编织饰物的雅好。有一次,他正在用友人赠送的牦牛尾编织饰物,正巧被诸葛亮遇上。诸葛亮信守玩物丧志的古训,他坦直地对刘备说:“我原来以为将军有远大的志向,现在看来,也不过结毦而已!”刘备这才告诉诸葛亮,他正为局势危急、力量弱小而担忧,但又苦于无计可施,仅借结毦聊以忘忧而已。诸葛亮针对刘备的心病,为他出谋划策说:“现在的荆州地区并不是人口壮少,而症结在于游移的户数多,登记在户籍的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常规仅从在籍的民户中征税征兵,必然引起在籍百姓的不满。这事的万全之策是将军可以向刘表建言,请他下令荆州境内的所有游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自报上籍,然后再据此征调兵卒。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加兵众、壮大力量的目的。”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意见,打着刘表的旗号,借着就籍清查户口的机会,吸收游户的丁壮参加自己的队伍,组成一支战斗力较强的独立武装力量,成为联孙抗曹的基本武装。

诸葛亮时刻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注视着刘表荆州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没有忘记隆中对策中提出的首先占领荆州的近期战略目标。当时刘表集团中的确存在着权力之争。刘表受到后妻蔡氏的怂恿,厌恶长子刘倚,宠爱少子刘琮,刘琦深感自危。刘琦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老成稳重,遇事谨慎,一直不表态,总想法回避刘琦。有一次,诸葛亮因事入襄阳,刘琦特意邀请诸葛亮到后花园观赏,于是两人便一起登楼对饮。刚刚坐定,刘琦就命令随从撤去登楼的梯子,然后恳切地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先生之口,入于我一人之耳内,先生总可以赐教了吧?”诸葛亮熟读史册,对历史上的掌故知之甚详甚深,满腹锦囊妙计。他听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淡淡地抛出一句话:“公子难道不知道在春秋时期晋国的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吗?”刘琦听罢,恍然大悟,私下里寻思着脱离襄阳的计划。时隔不久,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黄岗西北)太守黄祖被孙权派人袭杀,刘琦借机求得了江夏太守一职,离开了襄阳这块是非之地,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杀身之祸。

这几个故事虽然也显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它与诸葛亮一生所从事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比,却显得微不足道。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又摆到了刘备和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是一位有信仰、有理想并在信仰支配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杰出封建政治家。他信仰是以忠孝仁义为本的儒家正统思想;他的理想就是拨乱反正、建功立业、兴复汉室。

自幼孤苦飘零,他所接受的教育仍然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尤其是隆中10年的耕读生涯,使他受益匪浅。比较系统地涉猎了经史子集,并在读书实践中逐渐形成其“独观其大略”的独特风格,从而取得了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把握精髓的学习效果;他广交士林俊杰,在学习经典、剖析现实的切磋中,增长了才干,丰富了思想。当诸葛亮用已经掌握的儒家学说的纲常道德,去观察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时,当他再用儒家仁政的学说去看待转死沟壑、抛尸荒野的苦难百姓时,他深深感到社会现状与儒家学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种以儒学为思想武器,去拯时救弊、力挽狂澜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当诸葛亮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在混乱世道的刺激和影响下,重新静下心来,捧起昔日接触到的经书时,感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更刻苦地用心研读。他曾在《诫子书》里总结过这种“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学习经验。他这种立志向学、苦志成学、以学广才以及以其志、才、学治世安民的读书心得,就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隆中的10年耕读生活,是诸葛亮政治思想、治国才能的形成时期,为以后的宏伟事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诸葛亮在战火不断的军阀混战时代,以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大义为标准,分析了不同的政治集团。他认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贼,孙权等人也不是汉室的合法继承者。刘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不但有着“汉室之胄”的特殊条件,而且是“信义着于四海”,以救天下、继汉统为己任的英雄,是诸葛亮可以托身辅佐的明君。诸葛亮就与刘备历史地结合到一起,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事业基础上,结下鱼水相交的君臣关系。刘备及其事业,也就成了诸葛亮一生追求的最高理想,辅佐刘备并忠于刘备的事业,也就成了诸葛亮忠君谋国、匡世济时的具体表现。

诸葛亮治国临民、整军出征的所有举措,表现出他忠贞谋国的精神和风格。他为国事格尽职守,兢兢业业,要求同僚和部属必须这样做。他任贤去佞、严明赏罚的目的就是以此鼓励、督促他们勤奋工作,报效国家,实现北伐和统一大业。他对那些忠于职守、政绩突出的官员极力表彰。他称赞“忠勤时事,思虑精纯”的姜维是“凉州上士”赞扬蒋琬“托志忠雅”,是不可多得的“社稷之器”,并希望他与自己“共赞王业”;他表彰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志虑忠纯”,说他们对国家“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他盛赞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并相信他“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他希望通过这些忠臣谋士的事迹带动整个官员队伍,人人都成为尽忠益时的有用人才。诸葛亮出于同样的政治目的,对那些谋国不忠、争权夺利的害群之马分外痛恨,从不姑息迁就。他斥责李严醉心荣利,心意颠倒,虽然屡受恩典,但却“不思忠报”;他罢免廖立,上章弹劾他“奉先帝无忠孝之心”;他诛彭羕,因为他不仅辱及刘备,还公然煽动马超与之共同谋反,犯下了不可赦免的忤逆大罪。诸葛亮雷厉风行地赏善罚恶,就是为了鼓励和警戒所有蜀汉官员辨忠奸,明是非,知进止。

诸葛亮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他忠贞谋国的主要对象是皇权的握有者刘备和刘禅。在诸葛亮27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前佐刘备,后辅刘禅。

他帮助刘备规取荆、益,尊王称帝,创建蜀汉政权,并自以为继承了汉统。刘备临终之前,将后主甚至整个蜀汉江山全部托付给诸葛亮。当诸葛亮听到刘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交代后,惊恐异常,立即跪伏于刘备的榻前,涕泪交流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表示了他对蜀汉政权、刘家父子忠贞不二的心迹。

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他更加忘我的工作。上自治国安邦的大政方针,军国要务,下至任免赏罚的具体事情,他每事必躬,不舍昼夜,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此后的诸葛亮“惟知嗣君之当辅,而不复知有其躬”

诸葛亮忠于信念,不谋荣利,有一次,热衷名利地位的李严别有用心地给诸葛亮写去一信,劝诸葛亮“宜受九锡,晋爵为王”。诸葛亮为此专门给李严复信一封。诸葛亮表示:自己本来是东方一名布衣百姓,承蒙先帝奖拔,地位尊崇已极,俸禄十分优厚。现在北伐大业未成,还没有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就晋爵称王,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诸葛亮在委婉地批评了李严之后,为顾全大局,又鼓励李严与自己一起共赞王业,等到吞灭曹魏,后主还于旧都以后,再和大家一起晋爵加封不迟。诸葛亮这种先国家后自己、大公无私的精神,在那个时代确实不可多得。

同类推荐
  • 帝王主沉浮

    帝王主沉浮

    本书介绍了26位皇帝的帝王术,重现了君王的宿命人生,在字里行间找寻着他们往日的雄风和智慧。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七位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形骸放浪而不失忧国忧民之心;学问高绝,文采风流号为一时之冠,性情却又烂漫天真,质朴可爱……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鲁迅、林语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周作人、梁实秋。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盛宣怀,字杏荪,号次沂、止叟,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他生于1844年11月4日,正是鸦片战争后《中英汇宁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之时。他死在1916年4月27日,终年73岁。这时民国成立,清朝已被推翻。他的一生十分矛盾:一方面是清朝腐败封建统治的支持和维护者,反对革命,曾做到邮传部尚书;另一方面,他又积极主张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成为我国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开创者之一。
  • 绝顶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

    绝顶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

    对于全世界的影迷来说,1999年的3月7日是个黑暗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的凌晨,一代电影宗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了由汤姆·克鲁斯和妮科尔·基德曼夫妇主演的新片《大开眼戒》。17天后,在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持放映了3分钟长度的库布里克电影集锦,以表示对这位影坛奇才的致敬与哀悼。
  • 天下归心:周公旦

    天下归心:周公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周公旦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西周建国前后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周公旦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视力4点4

    视力4点4

    在莫雨的心里,边勋的出现就像是天使,安树就像是过去,而柯复无的出现就像是恶魔。有时,莫雨真的不知道,他们知道自己的唯一的秘密,会不会远离她,伤害她。
  • 揽月传

    揽月传

    天可破,天在脚下;一杯腊梅酒,一袖软玉手;月上空,月在心中。凭栏望云泽,仗剑笑清风。
  • 合欢之恋

    合欢之恋

    据小说《花千骨》改版,李合欢的修仙之旅,和她的恋史。
  • 异纹异武

    异纹异武

    我有一剑,光寒九州。我有一拳,方寸无敌。我拳庸无剑,但我一样压得天下无人敢说我二话。因为,我有颗心,名为“谲”【本书前期会有些慢热,但这个篇幅不会很长,希望大家能对我有点耐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辣条味的你

    辣条味的你

    “南墙我撞了,除了自欺欺人什么都没有。”暗恋的时间太多漫长,偶尔在忙碌中想起也无法释怀。“你说你没有朋友,好,我陪你;你说无聊,好,我陪你;你说玩游戏,好,我陪你,可是,你能不能在一起。”林谨躲在被子里,红着眼着打下一段话。“我们只适合做朋友……”是,只是朋友,一个男性对女性的宠爱,只是朋友罢了。【一个暗恋的故事,献给同样的你们】
  • 九爷的小宝贝又沉睡了

    九爷的小宝贝又沉睡了

    传闻席家九爷从小毒侵骨髓,体弱多病,气若游丝,但喜热闹,常让佣人管家日日陪伴以让自己不感孤寂害怕。也曾有神医断言九爷只剩一月之余的时光。但不知为何,突然一夜之间席家九爷的病症全部自愈并且接管了席家本已岌岌可危的公司,行事雷厉风行,短短一年时间就将原面临四分五散的企业打造成了帝国神话。但也从那时起性情大变,喜怒无常,还极度厌恶反感女人,严重时甚至会生理性呕吐,直到某天天上掉下了个水灵灵的宝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九爷,以后我每天都要早安吻,午安吻和晚安吻”“九爷,我想和你谈恋爱”“九爷,我想吃…”十六岁正在减肥的南夕朝九爷撒娇道“乖,知道你想,但你还小,再忍忍吧”九爷咽了咽口水,俯身在南夕耳边低哑道集美们,这是一篇玄幻宠文,我们九爷宠妻无下限,宝贝们快来入坑鸭!!!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三国,柔情与侠骨的世界,智谋和武力的天下。当再一次得到守护最爱的人的机会,谁愿意放弃,就看主人公如何在三国这铁血世界中守护自己的柔情与信念。
  • 夜烛悬

    夜烛悬

    冥界殿下,天界玄女,本是良配,奈何命运多舛,重入轮回,三世纠缠,三世苦果,万般皆是命中注定,历经三世情劫,能否共看世间繁华?
  • LOL之提莫超神道

    LOL之提莫超神道

    洛焱是个从地球穿越来的穷光蛋!觉醒提莫神之种,隐形毒箭,满地蘑菇!走向超神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