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9100000024

第24章 引子

一、陕北行(选4)

1.黄河壶口2.游红石峡3.红碱淖4.清凉山雨中游

小引

陕北,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那一层层的山丘,一排排的窑洞,那一声声响彻云霄的信天游,不能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读大学期间曾在延安生活过几个月的我,二十余年后又去壶口瀑布观光,印象颇深。今年暑期,去榆林和延安讲学,除了清凉山是旧地重游,许多地方是首次来看。尤其是榆林古城墙、红石峡、李自成行宫等地,人文自然景观久久不能忘,只能以诗记之。

2000年11月11日凌晨

于古城长安

1.黄河壶口

浑黄的奔涌

一个民族的历程

毛茸茸的羊群撒欢

在老一辈流淌的皱纹里

雾里云里你腾空起吆

安塞小伙儿的腰鼓声

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

信天游鞭儿甩得长悠悠

大漠落日红红的脸

照不尽岁月苦楚楚

啊一个液体的雕塑

黄河壶口

(1999年12月于西安)

[读解]

陕北对于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革命,甚至对于中国历史,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那黄河和黄土高坡,对于有血性的男儿,是有冲击力和感召力的。

第一次去陕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开门办学”,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在丰足火柴厂拉大锯制作火柴,踩着积雪走几里山路去买一包红延安烟抽,用英语说相声将老外笑得前仰后合。但不会写诗,所以没留下诗篇,只有黑白照片。

第二次便是1999年,秋冬之季,和即将被合并的外语系教职工一起,坐汽车去看黄河壶口。先一天晚上住在宜宾县城,下了一通宵的棋,观棋者也有熬得过来的和熬不过来的。输赢就不必论了。

第二天看到壶口瀑布,气势异常,震耳欲聋,人也激动,还有人差点儿要滑掉下去。回来后写了一首黄河壶口,借用陕北方言和信天游的节奏变换,混合了奔涌的历史感和放大的老乡脸庞,沟壑与皱纹,羊群和鞭子,加上安塞腰鼓的动感与感动,有声有色的气氛就起来了。大漠落日的悲壮和苦楚楚的生活的本质,就活灵活现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古老与深厚。这是一次意象叠加和复合意象的尝试,同时声音的模仿和节奏的变换也是渊源有自,可以这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这首诗写毕后,曾经抄写在陕北上课的黑板上,受到同学们的喜欢。对于个人来说,这也是一首重要的诗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奠定了日后写作的基本格局。

2.游红石峡

天崩地裂

荒漠露出赤色的胸膛

一道清流蜿蜒

榆溪

是你浇灌了这片焦土

千年以来

摩崖石刻呀

如震边将士

一颗颗头颅高悬

在悬崖峭壁

虎踞龙盘之势

气吞山河

红石峡

你是山河永固的象征

你是汉蒙一统的明证

风雨飘摇后

帝国的落日残照

一派辉煌

如流沙返照

何其冷热无度

只有红石峡河水川流不息

往事如烟

似雾

!(2000年7月31日晨于榆林)

[读解]

2000年的暑假,我第三次到陕北,坐汽车一路颠簸经过了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体验了贾平凹笔下的本土的起伏与张艺谋镜头中的黄土地的神韵。先到榆林师专上课,校园的院子里就是沙丘,出门登上高丘就望见远接内蒙的沙漠了。榆林城墙素有“小北京”之称,砖街土城,坐在城头一个下午的阳光里,看长城如身首异处的将士和震北台的雄伟,遥想当年秦始皇修长城和官道四通八达的野心,仿佛聆听了无定河边的春归梦中的呻吟和呐喊,着实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游红石峡方见得历史的断痕,像清流蜿蜒而去,浇灌着焦红的土地。这是一片革命和嗜血的土地,养育了刘志丹等革命先烈。远则有杨家将的守卫边关,近则有蒙族与汉族的对垒与和解。摩崖石壁上,守卫边关的将士,书写了汉蒙一统的美梦,笔力如椽横扫天际,使人振奋和激越。《游红石峡》一诗,是以破碎的错落的笔触写就。色彩的沉稳与笔调的苍凉,肉体化的比喻和天地崩裂的效果,都是瞬间挥洒的,而不是深思熟虑的技能性发挥。一种随意而为的写法,逐渐地进入创作过程了。

3.红碱淖

哪位仙女

把明镜丢在沙漠

千年万年的明亮着

从此大漠不荒凉

哪个先驱

把这片水域发现

引来千人万人的朝圣

从此自然不安宁

(2000年8月1日于延安)

[读解]

红硷淖是新发现和新开发的一处旅游胜地,可徜水、划船、吃水鲜,不过也引起环境的污染和潜在的破坏。这首看似明快简捷的诗,实际上包含了一个忧愁,热闹与繁华背后的担忧,可视为本人最早的一首环境保护的诗作。诗中借鉴了传统的民间的仙女梳妆意象,和人山人海的庙会朝圣场面,但除了镜子的比喻还在,一切已经融化无迹。或者退居背景了。

4.清凉山雨中游

雨中喜登清凉山

一城延安在眼前

万佛洞里思劫难

百年风云枉变迁

庞公祠高范公文远

一方水土一方天

宝塔隐隐延水浅

不尽心事二十年

(2000年8月5日下午于延安)

[读解]

延安之行,是榆林之后,连续的教学,每日八小时,达三周四周。许多人受不了,也有受得了的,从榆林返回延安,再接着干。我是后者中的一个,干活儿不要命的那种。

一个雨天的下午,两位学生,至少有一位是安塞县的,陪我游了延安市区周围。实际上是重游,因为75年开门办学的时候,来过延安。不过那时是青年学生,风华正茂,而今却是中年教师。二十五年过去,多了一些感想和忧虑了。用信天游上下句形式书写的《清凉山雨中游》,清新而略带伤感,涉及万佛洞文物的破败、范仲淹功名的虚幻、火红的革命岁月的遥远,求学时期青春年华的逝去,抚今追昔,沧桑变化,只觉往事如烟,似雾。

这首诗,当是当日回来在宿舍写就的,带着即时的湿漉漉的新鲜感。但离返回的日子不远了。回到西安,便收到了安塞寄来的《安塞腰鼓》小册子。

二、华山传说(选4)

1.陈抟老祖2.玉女峰3.观棋4.劈山救母

小引

阴历三月十五是华山的庙会。小时候总要去上庙会,大了一点就可以不和父母一起去了。就在2000年的三月十五日(很可能是阳历),我在春节上华山回到西安后,写了《华山组诗》的小引和一个简略本,约二十首,一起发表在我的第一个诗文集《彼岸集》的最后面。如今,又从三十多首的总数中拿出几首未发表的诗作,特别是传说中三首长一点的叙事诗,和一首“记传诗”,略做修改而发,取名《华山传说》。

2007年1月28日夜于南开大学寓所

1.陈抟老祖

小时候

三月十五

随父母赶庙会

到玉泉院

香火旺盛处

一石洞

进去

一人

躺在石床上

人也是石的

枕臂侧卧

摸一摸

冰凉

大人说

你那里不舒服

就摸一摸那里

就好了

我信

长大了

上了华山中学

不知云台观

就住过当年陈抟

如今再去华山

有了缆车

不经玉泉院

也不见陈抟老祖

可我知道

你活了一百一十八岁

隐居华山

从驴背上滚下

当你听说

赵匡胤当了皇帝

从此天下太平

避诏崖下

你回复当朝:

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

九重宠诏休叫丹凤啣来

云台观里

你闭门高卧

累月不起

轩冕浮云绝念虑

三峰只乞睡千年

果然

你一睡千年

羽化成仙

与山石融为一体

与西岳同寿

其实一点也不神秘

尽管你写了

指玄篇八十一

还有那一幅夸张的书法:

开张天岸马

奇异人中龙

但这只是一种

生存方式

而已

陈抟,五代宋初人,著名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安徽毫州人。曾于武当山学仙二十余年,七十余岁来华山隐居,与朝廷有文字往还,著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读解]

如此直白的写诗法,其实根本没有读解的必要。除了征引的几幅对联,似乎一切都在言辞之间,并没有深藏的奥义。当然,若就人物本身来说,也需要一点了解,身世的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解读,其要点在于将少年自以为神秘的事物说破,让它变成一种人人可以了解和查阅的历史事实。于是,一个神仙道士中的人物,被解构了,而解构的过程也就是一首诗的结构过程,如此而已。至此,少年心事的娓娓道来,世事变迁的隐隐逻辑,都在其中了。

2.玉女峰

穆公有女唤弄玉

人美如玉初长成

抓岁碧玉刻玉笙

凤台吹笙如凤鸣

明星崖下一少年

萧史自称华岳仙

梦中相约中秋夜

华岳顶上成姻缘

应昭品萧入王宫

彩云欲来先清风

一曲吹过二曲应

三曲吹得百鸟鸣

君王一见心喜欢

弄玉帘内更钟情

天作之合君王命

洞房花烛婚乃成

不觉宫中已半载

情笃意合恩愈浓

月夜听萧忽降兆

左有紫凤右赤龙

我本上界一仙翁

下凡人间求志同

于今不返违天命

龙凤姻缘当飞腾

萧史乘龙玉骑凤

恩爱夫妻双飞升

太华山中凤鸣应

天上人间求大同

夫妻双双齐飞升

急煞父王秦穆公

明星崖下玉女祠

千秋美名玉女峰

此传说始见于《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

[读解]

这一则美妙的民间传说,要改编成叙事的诗歌,也不很难,但也不容易。一个基本的训练,在于能够按照民间叙事的虚实逻辑和取材安排,写出其中的人物和关系,故事的开端和结局,中间要有戏剧性情节的布置,而不至于显得过分安排。在语言上则要运用民间故事的语言,而且要纳入每行七字的诗句,和每节四行的诗歌结构中。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写诗的一种必要的训练,虽然没有多少虚构(故事本身是虚构的,这里指文学的虚拟性),但也需要想象力,和语言的驾御能力。有了这个基本功,写现代诗就会好一点。其中的关系,有点儿像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关系,没有工笔的扎实基础,写意就不可能有大出息。

3.观棋

晋时王家一少年

他的名字叫王柯

华岳打柴入深山

一路清风一路歌

聚仙台上见道童

依松谈笑笑盈盈银须飘飘两道长磐石广袖对弈长

奇花异草放清幽

徐徐清风送仙意

少年不觉入了迷

抛了扁担只观棋

身旁花开花又谢

山色变白又变绿

道长抬头忽所悟

挥手示意速离去

自觉天色也已晚

少年返身操扁担

哪知扁担早朽烂

铁斧已成锈一滩

人生一误在深山

莫非人间起变迁

速速返回莫迟延

一脚高来一脚浅

自家茅舍却何在

一片新貌在眼前

问讯乡亲不相识

王柯不识王家村

池塘清水把颜照

满头黑发何处找

抱头哭罢问端的

百岁人间早已去

从此立志回山里

岁岁年年战崎岖

子孙留得华山道

一片痴心可歌泣

[读解]

观棋的故事,应当在下棋亭,经过鹞子翻身才能抵达,但在上面可以望见。这里的王柯是一个传说人物,他因观棋误了砍柴,立志修筑华山道路,也是一个传说而已。但其具体的故事,经典场面的描写和性情的变化,奇遇与悟道,都有些讲究。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则需要身临其境,幸亏作者少年时有上山砍柴的经历,可以经验弥补想象之不足。在语言上,这首诗和前一首相比,关中方言甚至华阴方言的运用都更多了些,叙事也流畅自然多了。

4.劈山救母

秀才刘彦昌

赴京过华山

岳庙求高中

朝拜圣母殿

圣母本天仙

一见顿思凡

天地一亲近

人间喜结缘

生下小沉香

本是一婴男

此事犯天条

天兵来相犯

可恨二郎神

彦昌走天涯

又把三圣母

压在西峰下

幸亏灵芝女

送子到父边

彦昌已高中

身为父母官

夫君思妻切

幼子更想娘

弃官来华山

行医度日长

一晃十数载

幼子长成郎

痛说当年事

父子哭断肠

壮志催少年

飞奔灵台山

日日苦修炼

拜师霹雳仙

东海有龙宫

久藏开天斧

今日得神斧

登山去救母

一呼四山应

圣母何处逢

神仙多指点

情感孝子峰

幸有孙悟空

西游曾取经

战败二郎神

溃败是天兵

沉香登西峰

三呼母方应

挥起开天斧

劈开石千层

山石为之开

赖力更心诚

一家得团圆

千秋留芳名

此传说源远流长,并有秦腔《劈山救母》,川剧《宝莲灯》,以及最新拍摄的动画片《宝莲灯》和电视连续剧《宝莲灯》等。

[读解]

劈山救母的传说源远长,变体不少。天上人间的爱情故事,寻母救母的返祖心理,大败天兵的盛大场面,都堪称经典,很有看点。但用五言诗改写,难度比七言诗更大。五言诗的特点和长处,在于叙事简洁,不事雕饰,因而除非故事本身很感动人,否则有可能过于干瘪而缺乏韵味和寓意,而且在节奏上比较急迫,不宜缠绵和铺垫。也许这些特点都适合劈山救母的题材,简洁和直接便于表现少年志向和处事果决,而五言诗的直接叙事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也具有民间传说的白描效果。

至于这一故事的现代版本,那具有消解英雄性质的《归来的沉香》,则可参看《彼岸集》中的《华山组诗》。

三、民乐组诗(选8)

1.埙2.箫3.笛4.二胡5.古铮

6.琵琶7.唢呐8.京胡

小引

今年暑期,在陕北教学,黄昏散步间,在榆林街头购得竹箫一支,得空习吹之。因爱其声飘逸浑厚,又想起常见的几样民间乐器,由中引起联想,返回后得诗十一首,汇集如下,以寄吾志。初写的诗,记于2000年8月23日至27日。后又补了《箜篌》一首,算是应和了十二的数目,方成礼数。

2000年11月10日于西安

1.埙

好埙呵

有了土的亏损

才有了你的发声

一个能发声的蛹

滋生原始艺术

的生命

可篪呀

你的手足之情

不知如今去了何处

只留下这六孔思念

承续着孔德之音

的苦楚

[读解]

音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而乐器又是好玩的东西。相对于西洋乐器,中国的民乐更是喜闻乐见。我相信一件乐器有一种个性,最适合于表现一种情绪或者说有一种用途,而且和传统的曲目和歌曲内容也有相当的关系。所以应当找到一种最适合的表现方式,才算完成了一首像样的诗。

一开始的埙,是最古老的乐器,用陶土制成,独占八音之土,古朴悠长。唐人有《埙赋》,曰:“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诗中用了老子的亏损的概念,以空洞为有用的器物,而它的形状恰似一个蛹,可以滋养艺术的生命。这就是以艺术和哲理来描写埙的来源,而诗歌采用形体模仿的形式(具体诗),也要像一个蛹。

与之相对的篪,早以失传,只有它的音是chi,和“耻”谐音。这里利用了手足之情的联想,并返回到六孔(实际上是埙)和德音的概念,建立起儒家的音乐观,来表现埙对失去手足之情的思念,巧妙地表现了埙的苦楚的特色。那是一种原始的、悠长的、旷远的、酸楚的感情,对于辽远的追忆和向往,最适合埙来演奏的。

2.箫

月下

一声长啸

泛舟

向五湖四海

直上九霄

摄人的魄

于无嗅无色

的稀声

以大象

无形

山川

为之起舞

彩衣,无须

面具,无须

只趁着大地的呼吸

一呼一吸

一伏一起

品出一段

历史的

无名的

回忆

长河

为之动容

泪长流

流成汨罗

流成潇湘

呜咽不去

只倾听

这如诉

如泣的

汉唐

时间

在你的指间

分节

从儿时

直数到

老迈

智慧

在和谐中

成熟

一孔长长的

隧道

给文明

命名

人未老

虽然岁月古老

大漠依旧

千年

未醒

似醉于

荒原般的

荒凉

远离了

原始的欢跃

人间变得

如此孤寂

浩渺

[读解]

萧的写法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原理。先在月下起兴,泛舟相继,营造一个飘渺虚无的山川境界,再扩张并夸张它的效果,跨越原始的彩绘和面具,利用吹奏的一呼一吸,深入到历史的联想与回忆里。

进一步加强为与山川起舞相对的水的呜咽,以潇湘和汨罗提醒娥凰女英与屈原投江的典故,再一直通到汉唐的下限。于是,通过指间运作下的分节(竹子、汗青)和数(吹孔、比例),时间和成熟、智慧与生命,通过时间隧道给文明命名,以致于衰老,而岁月在空间中扩展成千年的荒原,历史进入孤寂与浩渺,丧失了原始的跳跃的活力,徒余箫声呜咽。

最后一节是一个直接的模仿,单字排列为一支长长的萧,以七字象征箫的七节竹子,同时也是余音缭绕。

3.笛

青春的欢快

云雀般的飞出

一个个指孔

如灵魂出窍

直冲云霄

当春的使者

携来万紫千红

上帝慈祥的笑容

听孩童笑声咯咯

一串儿银铃

终于有一阵悠闲

似白云悠悠

漂浮于远山之颠

如野鹤一只

向着天际飞升

可转眼间又是

急风暴雨

密如水银泻地

迅疾如激流

听永恒的悦耳

跳跃在美的瞬息

[读解]

与萧的沉稳相比,笛子是浪漫的,浪荡的。起首一个轻快的超吹狂吐如云雀直冲云霄,吹出万紫千红和孩童的笑声咯咯,显然具有营造气氛和声音模仿的双重效果。急速的开头之后,白云野鹤的悠悠是一个调整和缓冲,是一段抒情和欣赏,紧接着又是一个转折,急风暴雨,雨点喷发化为急流,跳跃奔腾,正是高潮,然后戛然而止。全诗的构思是一曲典型的笛子独奏曲的结构和风格,有中国式自然主义的曲调特色。

4.二胡

流水弯弯

拉出一腔幽怨

江河饮泣

长江般的曲折

黄河般的浑浊

谁能解

其中呜咽

不幸的手指震颤

是心灵的颤栗

在无月的人间

天低云暗

用不着再看

身外世事变迁

洞烛亮不过

盲艺人的眼

何须弯弓如月

既然一张弓在手

一轮明月在心

穿梭如在云间

且把这一个个悲伤的音符

抖落

就让这千古幽怨

随波而去

随风飘散

[读解]

《江河水》是一首典型的二胡曲,长江?黄河?已不重要。而拉二胡的人是民间盲艺人,手指与心灵的震颤与前面的拉弓衔接,构成弓法指法的巧妙配合。无月的人间,以琴弓和弓箭的联想为契机,以琴弓为战弓,调度至抖弓的运用,情绪达到高潮。一种发泄和升华,在高潮上持续“悲伤的音符”,然后转向弱音,随风而去,乐曲又回到飘渺。细腻而微妙,把幽怨传向悠远,乃拉弦乐器的本质表现。

当今的二胡,已经可以拉出世界名曲,和蒙古的长调了。

5.古琴

卧龙抱膝长吟

凤雏对月兴叹

一方古琴

纤纤十指

抚摸人间伤痕

累累之中

又有几分悠然

悠然,悠然

曾记何时

独坐一池空城

面对刀兵万千

用不着惊恐

世事原非圆满

得失又何在

鸡虫间

安得周郎顾盼

小乔有知音

虽功名烟消云散

退而下海南

又何似苏公髯

宠妾回眸一笑

别是一重天

不必八千里路

不必三十功名

但求一室一琴

面壁图八阵

观天下三分

当时哪知

归来躬耕故里

竟成少年心愿

[读解]

古琴是难于表现的,一如它的弹奏。《三国演义》的卧龙与凤雏,在战乱中抚摸人间的伤痕累累,“悠然,悠然”的悲鸣,恰似琴声铮铮。《空城计》的故事再度兴起,一种观战的盛大再加上周郎回顾误弦的典故,细节的振荡,将一段完整的三国往事,一起收在苏东坡的《赤壁怀古》的意境中。未成想苏东坡自己的被贬谪,以至于一路下去直到海南,仅带一宠妾的旷达,和无奈,自然冰释了三国的战云和往事的可叹,将激越闲适的魏晋风度消融在宋词的豪放无羁里。

本来已接近尾声,谁知音调一转,又以奔腾贺兰山的岳飞起兴,再弹孔明八阵图从容的老调,从功成天下三分,一直返回到,返回到躬耕故里的不可能。怎奈何一段幽怨的琴曲,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不写琴,而琴音俱在,而这些历史片段,又无不洋溢着中华琴文化的余音。

此诗没有演出《得胜归》,因为超越了战争的胜负,也没有表现《广陵散》,但暗含着杀机,与历史的批评,并不仅仅是旷达和悠远而已。

6.琵琶

悠悠江水

空对泪千行

同是天涯沦落

又何必论早晚相识

怀抱一湾苦水

恨无言可对君

君的心事成离恨

纵弹断琴弦

谁与同歌吟

只把往事

共明月

揉成一堆碎絮

絮絮叨叨

抛向一江春水

免得再生十娘

将百宝怒沉

而在心底

静若十面埋伏

有火山翻滚

[读解]

琵琶也是古老的乐器,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同样古老和著名。这首诗借用《琵琶行》的典故,甚至化用诗中的语言作为素材,构思出一曲新的《琵琶行》。

第一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变化而来,但只是点出环境和情节,在进入诗歌以后,就用了现代的语言。例如,“怀抱一湾苦水”,而不是“怀抱琵琶半遮面”,这里已可以看出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基本分野。“只把往事/共明月/揉成一堆碎絮/絮絮叨叨/抛向一江春水”,“碎絮”和“絮絮叨叨”的勾连,在语言的运用上是纯粹现代的修辞手段,但整个句子则是古典动词的移就式搭配关系。而在思想内容和情调上,却又是古典的,传统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也用了进来,一是增强愤怒,变换气氛,一是铺垫和反衬琵琶女的柔弱和幽怨。但毕竟这只是一个过渡,在短暂而有力的过渡之后,诗歌激烈地突然转向内心,以《十面埋伏》的武式琵琶,一改前面的文式琵琶的诉说的格调,强力撩拨,直上高潮,突然终止。从乐理上来说,这是琵琶突然变调的拿手好戏,也是海涅式诗文写作章法的合理运用。

7.唢呐

排开十指老茧

仰对白云苍天

吹一曲绣荷包

将心中块垒

一气吐出

昨日黄沙垄头

八旬老汉入土

今朝谁家婆娘

又要再入洞房

我只管送去迎来

既然世界喜新厌旧

又有何想不开

走,带上你的鼓他的钹

让咱们组成一队

给这荒山野岭七村八店

凑个热闹

[读解]

如果说琵琶古琴更具有水乡泽国和南方丝竹的味道,那么,高亢的唢呐便能吹出典型的北方的黄土味了。虽然《锈荷包》是南方北方都有的民间乐曲,但放在北方的环境里,就是北方的了。第二节典型的北方方言和民俗气氛,是从《红楼梦》《好了歌解》的一个句子化出的,而它表现出的人事无常的感叹,与旷达的乐人的职业性表现,恰能说明民乐的民俗功能。这正是音乐人类学的课题啊!

最后的号召,竟然是要成立一个民间乐队,而鼓和钹的加入,一面是鼓舞和凑兴,一面则是生活中人伦分合的逻辑演义了。其中老汉与婆娘的关系,和送去迎来的通过仪式,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机制照应。

一首诗写得豪放,甚至有几分粗野,是原生态式的表现方式,无碍于艺术的单纯的和强烈的。

8.京胡

京腔京腔京京腔

秦皇汉武登台上

文臣武将列两旁

边关有事急报上

帝王将相碰头忙

佳人才子为哪桩

好一似世事纷纷抢

反认他乡是故乡

唱罢西皮唱二黄

离不了你京胡忙摇晃

[读解]

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在京剧演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京胡》的开始,就是京剧伴奏音响效果的开始,而它的一系列的场面,出将入相的舞台调度,和语言本身的语域配合,则是纯京剧的。随着诗歌的推进,节奏的加快,戏剧的生动性和紧张性也愈益增强,天下兴亡和中国历史的缩影尽在其中了。于是京胡就不再是一件乐器,而是地地道道的一台戏了。而这台戏,就是中国历史剧的浓缩形式。

民乐组诗,本来一套十二种,因篇幅有限,遂裁减为八种。虽不如十二乐坊的完备,作为八音之合,也算得上是一种凑合吧。

四、西京记事(选十七)

1.飞翔颂2.习惯3.儿子:十七岁4.伊梨河

5.无字碑:一个女人的故事6.猫头鹰7.南门广场夏夜景

8.吊桥9.司芬克斯10.雀与鱼11.岁月

12.一对13.初雪14.蝙蝠颂

小引

写诗要勤快,而且要有心境。但由于事务繁忙,却偏偏抽不出时间。就是有时间,所想所写之物又过于随即随便,随手所写,随处记录,也往往难以排列和整理。这些无法归类的诗篇,就称其为“杂诗”,而所记,就称其为“抄”,合而为《杂诗抄》吧。

不过这里的所谓“杂诗抄”,却也有些来历。大体而言,《飞翔颂》是为纪念美国环球志愿者50队而作,曾感动了美国友人;《天池》、《伊河》是新疆之行的追忆;《天坛》是京都所见在列车上的速记;《南门广场初夏夜景》、《吊桥》,是古城长安的随感;《雾》和《初雪》则是对三秦气候的感受,如此等等。也有日常生活随感随记的,如《儿子:十七岁》、《雀与鱼》。总之,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体制不一,长短不论,能否算作诗,也很难说。但考虑到已经写出,便不忍丢弃,拾到篮篮都是菜,就当作诗吧!

有诗的生活,竟有些不同吧!

事过境迁,惟改《杂诗抄》为《西京记事》。

2000年11月11日凌晨,西安

2007年2月21日,天津

1.飞翔颂

为庆祝美国环球志愿者50队而作

匆匆的飞翔

跨越太平洋

阅尽波涛汹涌

风云集会于斯

这古老的都市

龙的古乡

五十个回合

不倦地奔波

身披一片霞光

衔来西方世界的消息

新人的耳目

悦人的心

有时候

你们飞得很低

说你们是学习者

可更多的时候你们高飞翱翔

裹着欧风美雨

带来勃勃生机

给一个古来的民族

这棵逢春的老枝下

安一个家

你们是卓越的合作者

像大家庭中的成员

用热情和耐心

滋润幼小的心灵

用智慧和爱心

教学子言说

用那并非只属于你们的语言

当然

你们自己

总是冷静的观察者

和负责任的守护者

象是一群沙丘鹤

守候在这大地上

尽管晓得你们不是唯一的存在

仍然忠实地履行那神圣的使命

启迪心智

传播文明

用你们一生的经验

用你们心灵的习惯

给青年以榜样

给世界以风范

五十不是一个小数

人生之半

世纪之半

旅途之半

朝向一个

终极和圆满

也许这次飞走

就不再回来

可飞回两次,三次的

在你们中也不为少数

也许你们依恋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也许你们在这里找得到灵魂的安息之地

从大洋彼岸的新大陆出发

探询在当年海伦·斯诺工作过的地方

一个生长神话和传说的美丽的地方

东方——这太阳升起的神秘之乡

你们是一群善飞者

那构成气候的诸多要素

风霜雨雪你们了解

了解天空和大地

了解中国和世界

了解你们自己

是你们的执著

你们也是善行者

时而落脚在大地上

奔波不息

像大漠中奔波的鸵鸟

在内心呼唤着飞翔

也如你们强有力的心脏那奔腾不息的血液

运行于健全的身体

孕育着健全的精神

来健全人类文化

腾飞的机制

志愿者

一个高尚的名字

环球志愿者

不仅仅是一个项目

美国环球志愿者

是一群奋飞的雪鹅

一派白雪翻飞的胜景

编制成你们蓝色的梦

永远年轻

大地只是你们的栖息之地

你们的世界在天空

飞翔

故而你们存在

我赞美飞翔

我赞美飞翔者那奋飞的姿态

我赞美环球志愿者

我的朋友

(2000年5月18日于西安,东方大酒店)

[读解]

2000年5月18日,一个特殊的日子,美国环球志愿者迎来了中国活动的五十队纪念日,纪念地就在东方大酒店,西安南郊小寨西路26号。纪念活动是由陕西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我当时在其中工作,五十队纪念活动也是我建议的。数年之后,当我已经离开陕西以后,一百队纪念活动终于如期举行了。

当天中午午休后,我在准备下午的会议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而且仓促之间,翻译成英文,成了中英对照本。本来想着要是有机会,可以朗诵一下,但不好安排。于是,我把英文诗稿赠给了美方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至今我手里还有一张美国环球志愿者项目经理、队长马安妮Ann Marett女士的名片,背面印着一行醒目的绿色汉字:“请送我去西安东方大酒店”),让她转达我的谢意。后来她告诉我,这首诗在志愿者之间传播朗诵,许多人感动得掉了眼泪。

其实,志愿者活动,我一直是参加的。还给他们做过中国文化的讲座,对于他们的活动情况也很了解。他们是美国各地退休人士,志愿来中国和其他国家义务服务的(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可以免税),一般是在民办或公办学校任英文教学工作。我们也安排一些旅游和其他文艺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由于多数上了年纪,有的还是夫妇同来,也有来过几次的,我们对他们十分照顾,竭诚服务,相互尊重,结下了友谊。

我根据他们飞来飞去行色匆匆的特点(每一次不超过两周时间),写了这一首《飞翔颂》。有趣的是,纪念活动的当场放飞了五十只鸽子,在象征和平之余,也有飞翔的意思吧。不过,《飞翔颂》中的飞翔,借鉴的是雪鹅的意象。雪鹅我在美国见过,印象深刻。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事情是:西安还有斯诺研究会,安危是会长,我也是其中的成员,而且有活动。因此,诗中提到斯诺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是实写,并非虚构。但写诗总是一次有趣的回忆和纪念,使我想起美国和西安的朋友,特别是年轻的学子和年迈的老师。

2.习惯

你的头颅

在书桌上

和我的近照

一起陈列

谁的手

习惯地拾起你的头

像在旷野捡起一个骷髅

熟练地掀开头盖

像当年考察北京猿人的脑

只是你的样子

有点像欧罗巴

脸型方

头发长

说真的

自从你不能再取火

你的功能

就限于一尊头像

扁平的铜像

脸颊磨得发亮

你想和我谈谈

好嘛

虽然我早已戒了烟

你看我对你

可曾改变

心灵的习惯

要知道

人的头脑

一个有趣的符号

耐把玩

[读解]

一只打火机,形状奇特,是一个外国男子的头像,在我已经戒了烟,又舍不得丢弃的情况下,一直在我的书桌上有很长时间。台灯柔和的光下拿起来仔细端量,用手去摸那金属般的质感,说爱不释手一点没错。“心灵的习惯”,原出于英国大哲学家休谟,后来成了一本讲美国文化的书的书名。我用来说明写作阅读思考一类心灵活动的习惯,当然也包括抽烟戒烟这种和思考有关的事情。

北京猿人的头盖骨是一个联想,加上欧罗巴人,和诗人的近照,可不是“对影成三人”吗?而在旷野拣起一个骨头的事,则发生在西部电影城。宁夏,那个宁静的夏天,在写着“中国电影从此走向世界”的昭示下,我走进了用废城改建的中国西部电影城。那个拍过《红高粱》的地方,至今还有浓浓的牧羊的味儿,满坡都是荒凉,我拣起一小块骨头,留做了纪念。这一插曲,插入到诗歌里,增加了情趣和浪漫的联想。

阅读是一个过程。一首奇特的诗,当你进入阅读,按照诗歌的顺序思考,会像知识的考古一样,思考人的头颅,那心灵的习惯,到底意味着什么?而那火,也会把你带到遥远的史前人类的境地。

3.儿子:十七岁

什么时候

你站在我的面前

要我仰头来看

妈妈在门框上

不断地标记你的成长

才有几天

如今

她只能及你的肩

一米八几的个头儿

还带着一脸憨笑

问起学业

总是没几句话

一开口粗声粗气

一身的臭汗

打球回来

把衣服乱扔

洗完澡也不拖地

赤身跑了出来

小心着凉

你这小子

[读解]

生活中儿子的成长,在父亲是一件乐事。不经意地成了一首诗,可以说是乐上加乐。诗人只对儿子说话,说话间包含着描述成长。母亲的比较,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效果十分自然,而且在细节上,全是真实发生过的。在父亲的眼中,十七岁,应当是懂事的年龄了,而且身高也有了,但毕竟习惯和心灵,学业和身体,还在成长中。一连串的片段,在加速度地连贯成一个序列,打球回来,洗澡的慌乱,一声“你这小子”含了多少期待和爱怜!

诗虽小,但人物、场景、情节、肖像、主题,情感,无一缺漏,而且和谐无间。可见诗的容量和概括力,不亚于小说,而简练,远甚于散文。

4.伊犁河

你是否刚从俄罗斯回来

一身夕辉还闪烁着异国的光彩

怎么,这就要回到俄罗斯去

巴尔咯什湖难道就是大海

你可巧赶上维吾尔的婚礼

微风拂去新郎手风琴上的尘埃

你激动的泪水抛洒出串串珍珠

给桥上那娇羞的新娘佩带

伊犁河,远方的河

你永远在我梦中

自从那个如梦的黄昏

青春欢笑在波浪中

啊,夕阳注视的伊犁河

是老人眼中的新娘

你那美丽的目光

何时才能遗忘

[读解]

伊犁河,黄昏,水面闪闪如碎银子抛洒,桥上一个维吾尔族的婚礼正在举行,手风琴的歌声荡漾着旅人的心胸。这个美丽的景色被我和几个新疆学生赶上了。

伊犁河是由俄罗斯进入中国境内最终又注入俄罗斯境内的巴尔喀什湖的。假如没有夕阳下的河水和桥上的民族婚礼,那么抽象的描述一条河流根本就不能构成一首诗。幸而,这一切,以及后来的回忆,让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印象成就了一首诗。

第三节,明确地交代了写作是在此后一段时间里,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和融会,已经是浑然一体了。而第四节,老人的进入,夸大了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美好。新娘的闪回,已经不是前面的新娘,而是一个比喻了。

你那美丽的目光

何时才能遗忘

最后的设问那有一点儿不符合逻辑的句子,恰好是当地人思维的一个朴素的证明。可以说,这首诗第三节最美,而第四节最动人。

5.无字碑:一个女人的故事

双乳高耸

堆积成土丘

仍然是媚娘

一路漫长

石像六十一

早失狞厉本相

从仰望蓝天

上升到目空一切

反男权中心的世界

反而强化了极权

人性丧失的土壤

培植出一座女性的丰碑

在男人书写的史书上

无字可读

无烛照的历史呀

岂可言说

(2000年4月9日)

[读解]

一个躺着的女人的躯体,模仿成一个陵墓(乾陵),这不是诗人的虚构,而是事实。无字碑的故事尽人皆知,一种高明的决策,供后人思考,而目空一切是武则天为自己造的一个汉字(上明下空),至今反被人忘记。媚娘,不是她的名字,但一语双关,意味深长。而则天武后,按照关中方言的理解,则是连天也可欺的。如此说来,有诗,就够了,何必一定要评说历史?

6.猫头鹰

当黑夜把世界裹在尸布之中

你不祥的叫声令世人警觉,划破夜空

以一个不隐恶的忠实报导者的名义

你抓起耗子奋飞的身姿多么潇洒

证明了你不仅仅是一位预言家

而且敏于行,一如此刻落实在枝头

可那机敏的眨眼又是什么意思

眨眼嘛,你眨了眨眼,表情神秘

东方人啊,难道不是智慧

(2000年4月10日)

[读解]

猫头鹰是古希腊智慧的象征,这里写成一个哲学家,或者代表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诗行和诗节的安排完全是西化的,连贯都在各行和各节之间,而中断在行中间,加强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意象方面,先出现黑夜但用“裹尸布”制造气氛,“不详的叫声”是听觉但有警世作用,“报导者的名义”,是兴起。然后直接描述“落实”(哲学上由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在枝头,以便发动扑捉耗子的敏捷动作,添加了预言家。最后是眨眼表示智慧,神秘感的揭底,点出主题。“东方人啊”的称呼,反衬出这是西方的象征系统。

由此,报导、预言和传道三重责任下的哲学家形象,一气呵成在猫头鹰一连串的动作中。其实考察起来,从惊叫到奋飞到落下到眨眼,只有一个连贯的动作系列就描写完了全部形象,而思想和象征意味,则是在中间连带传达出来的。这种形象与观念一体化的写作方式,是诗歌语言的高妙之处,可贵之处。

细想起来,我对于猫头鹰的关注,由来已久。《彼岸集》中记载了“一只眼睛的猫头鹰”的故事,是环境保护题材的,而智慧型的猫头鹰,也早有了解。只是要写一首诗来表达这种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和一系列的条件。诸如西方诗歌中“裹尸布”的用途,以及和海外华人哲学家们的接触,知道“落实”有这样一种抽象的用法,然后迁移到这种形象化的落实上。总之,形象和思想,一切都得准备好,才能写一首诗,写好一首诗。

7.南门广场初夏夜景

古城的轮廓

在灯光装饰的线条中模糊

晚风吹来夏唯一的吆喝

飘来一串梦悠悠的气球

一时间

我孤独的心儿醉了

(2000年5月3日)

[读解]

夏夜的古城墙下,消闲的人们三三两两,我歇息在他们中间——一个小片刻。夏唯一是一种消夏的清凉食品,谁家孩子扯着一串气球从眼前晃过,勾起我儿时记忆。感觉不错,但说不上是什么。

8.吊桥

古都的城楼仰面耸立

城门口的吊桥高高吊起

难道我可以转身离去

当历史与现实仅一河之距

犹豫中我徘徊不去

却又找不到进入的门扉

我只好赞叹先辈的丰功伟绩

默默地为今人叹息

(2000年5月3日)

[读解]

以城墙为历史的象征,则那高高吊起的吊桥是不可进入的,何况还有护城河的阻隔。由此想到历史如同这不可介入的城墙和不可高攀的城楼,一种崇高感阻隔了现时人们的认识。当然,这只是即兴的感想,而不是理性的考察的结果,但很感性,有意思,能写诗。

其实,以石城作为记忆和认识的堡垒,是诗人经常使用的意象,例如在穆旦那里,也是无法进入的意象。不过相对而言,古城的高大和古老,更增加了崇高感和时间性,用来象征历史,或者某种超越个人的东西,更为合适。

9.司芬克斯

古老的蹲伏

铸就俄狄浦斯的荒唐

至今守护着帝国的辉煌

一个金字写成的族谱

王者如查理胸怀狮心

狞厉出媚娘的微笑

当权力在宝座上欢跳

大地没了水分

看哪,大漠落日

映出一团巨大的身影

消失前还要大吼一声

支撑起最后的屹立

(2000年6月1日)

[读解]

司芬克斯是埃及金字塔旁边的狮身人面象,传说古希腊王子俄狄浦斯猜中了她说的谜语,即人一生的命运,司芬克斯羞愧难当,跳崖而死。但俄狄浦斯在登上王位的前后,弑父娶母,刺瞎双眼,自我流放,难逃神寓所预言的命运,故曰荒唐。诗中将狮心王查理和中国的媚娘相提并论,揭示了集权必然导致文明衰落的荒原,因缺水而资源枯竭。那最后的镜头则是动态的描述帝国的末日,以司芬克斯的巨大身影的支撑为象征,在逆光的效果中特别突出。

10.雀与鱼

清晨

窗上一阵响动

睁眼看

一只麻雀

夹在窗玻璃和窗纱之间

徒劳地扑腾

抓住她

这可是自投罗网

我起身下床

直至站在窗前

望着这小生灵

突生恻隐之心

抬手拉开窗纱

鸟飞了

一会儿

又飞回来

站在窗台上

叽喳几声

想必是些感恩之语

然后再度飞去

不再回头

这小生灵

还通人性

缸中的鱼

悠闲地进食

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如往常

我一到跟前

就成群地游上水面

今日的鱼

喂多了

(2000年6月29日)

[读解]

救鸟于罗网,而鸟思回报,投食于鱼缸,鱼儿争抢。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小小的瞬间,而且就在同一个窗台上,难道不是一种巧合?可是二者之间完全是两个世界,鸟与鱼,不相往来。你可以说是投桃报李,可是在人的心中为何会有“今日的鱼,喂多了”的举动,甚至后果。难道不值得更加思量一番?

生活中的小事入诗,真实而朴素。受弗罗斯特的诗风影响,在平淡中有玄机。

11.岁月

岁月

一串缓慢生长的

竹笋

长成利刃

划开历史的胸膛

其血尚温

一颗心

活脱脱

跳出

不见了灵魂

只有神经

在不经意地

抽动

(2000年10月10日于西安)

[读解]

在历史中生长的时间,反过来以历史为解剖的对象,于是一桩血淋淋的事件发生了:如同解剖一只青蛙,抽动的是神经,而灵魂早已不翼而飞。一个奇特的比喻,隐藏一系列深刻的思想。诸如,历史性与时间性的同一问题,历史的意义有与无的问题,历史研究法是否适合分析的问题,等等。不过,诗就是诗。它可以提出问题,并不回答,甚至不能回答。倘若是历史学家,甚或历史哲学家,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难以回答的。

诗中的思,也是形象的。例如,竹子成长化为利刃,其实包含了汗青的典故,而“其血尚温”,则是“其酒尚温”的变体,暗含了关羽斩华雄的战争故事。

12.一对

你们俩

拥抱在一起

踏过田头野草花

像是兄弟

你们俩

翻滚作一团

从坡顶直到沟底

赛过情侣

嘴巴对着耳朵

亲吻得一团血污

手指扣着手指

搬开时连皮裂骨

一个出生在田纳西

那里笑着你心爱的姑娘

一个生长在平安里

家里盼着你八旬的老母

若不是为了彼此的祖国

为了这场战争

你们俩

也许永远无从相识

怎得如此亲密

如今死了

也不能埋在一起

照样得各归东西

(2000年10月25日于西安)

[读解]

读诗作为一个过程,一切微妙的变化都在其中了。以为奔来相对的是兄弟或者比情侣还亲密,可是在身体的零距离接触中就发生了变化,撕打的残酷,触目惊心,背后都有亲人的微笑和祝福。谁能想得到,各奔东西的前程,就是结局。地名的暗示不仅仅是国度,还有寓意:平安里,平安里,平安在什么里?读此诗可为之一叹。

13.初雪

空中的灰尘

早就该洗涤一碧了

喉中的沙哑

早就该清除如洗了

你的来临

但也不算太晚

假如你真的能够把这宇宙乾坤

来一番彻底的清算

哪怕让地上污泥浊水流遍

哪怕让天上扫荡风暴雷电

请不要覆盖

请不要遮掩

哪怕是用一匹硕大无比的白被单

将这百态世界暂时装扮

为了那本来的明洁的宇宙

得先清除一下嗓子

吸一口冰洁的冷气

再热乎乎地唱一声

朗朗乾坤……

(2000年11月10日于西安)

[读解]

雪是纯洁之物,但也可以掩盖。古来咏雪的诗词不知有多少,而诗人却独辟蹊径,将初雪视为洗涤大地的一个机会。他要借它的威力清除天地间一切污泥浊水,不惜让一次天翻地覆的变革降临大地。就立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远远的超越。

然而,这样的构思并不是用高雅文雅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也不是和风细雨的劝说的语气,而是凭借一声撕天裂地的叫喊:朗朗乾坤。这样的风格,只有风行在三秦大地上的秦腔才有,只有吼惯了秦腔的三秦大地上的儿女才能有,也只有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环境里才能表现得迫切,表现得真切。

14.蝙蝠颂

黑色的翻飞

在黑夜

上下高低全不见

只凭听不见的絮絮叨叨

探得咫尺间自我的位置

免得撞上南墙

毁个不值

无羽的天使

幽暗的撒旦

天地间生你一怪

四足动物在进化中

抑或是退化中的鸟

边缘化的生存

不伦不类

禽乎,兽乎

禽兽乎

上帝造你不知为何

也许压根就是一个错

阳光和鲜花与你无缘

只要你扑捉蚊虫和飞蛾

飞天不成猫头鹰

落地不如耗子

折中的生活

倒挂

在梦中

困了

缩作一团

黑色幽默

(2000年11月18日于西安)

[读解]

天地造物可谓无奇不有,蝙蝠就是其中一怪。似鸟似鼠,非禽非兽,说它是无羽的天使,是讥讽,幽暗的撒旦,是高抬。总之在西方文化的生存系统里,蝙蝠是一个边缘化的存在,而在上帝造物的计划里,蝙蝠的出现也许根本就是一个错误。至于在动物进化的谱系里,蝙蝠处于什么位置,祖先是谁,今后还会向哪个方向进化而去,就更加难以说清楚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书房里发现了两只蝙蝠,一只很快被抓住仍出了窗外,另一只却隐藏起来,不知所终了。因此常常让人挂牵,挂牵不足,再来思考,终于写了一首可爱的诗:《蝙蝠颂》。外国电影里不是有蝙蝠侠吗?中国还有五福(蝠)临门的说法呢?颂扬一下,又有何妨?

诗歌有两个层面;在语言层面上,是言说,说可以说的,可以陈述、疑问、感叹不已;另一个层面则在隐喻里,不明说,只暗示。《蝙蝠颂》里的主要思想固然在语言层面上多有表现,但若不熟悉背后的隐喻,也难以了解更多信息。始于语言,止于语言,就未免乏味了。

第一节涉及蝙蝠发出超声波探测距离进行飞翔的原理,否则便有撞到南墙遭遇毁灭的命运。这里是存在空间里自我的位置问题和命运问题。第二节是动物分类学上的骑墙派,或者是社会交往关系中的边际人,在社会上谁也不信任和依靠的,在美学上则是典型论者最头疼的。到了禽乎兽乎的发问,在汉语简直是骂人了。第三节描写它的生存方式,高低都不就,贵族气质的没有,基层群众的不是。倒挂在树上,是睡觉的姿势,够邪门的吧?送一个“黑色幽默”的雅号,还不知道文论界同意不同意呢?

虽然诗人是带着一种同情的理解去了解和描述蝙蝠的习性和生活方式的,并且有点儿拟人化的表现,但是实际上,生活中的蝙蝠却是可恶的,至少在外形上是丑的,远非像诗歌里描写的这般可爱。请想象一下夜间在树丛中走过,突然看见一树倒挂着的蝙蝠,是什么感觉?或者走进山洞,惊动一群蝙蝠从头上飞过,是什么感觉?当你把蝙蝠抓在手中仍入窗外的夜空的一瞬间,蝙蝠倒是自由了,而停留在你手中的感觉,软绵绵吱吱叫的感觉,却永远也忘不了。

同类推荐
  • 都门四记

    都门四记

    本书系于氏散见于民国各种报刊的随笔小品的首次结集。这些随笔文章多谈历史典故、民俗习尚、绘画艺术、名人轶事,即周作人所谓“市井小品”,道人所不知、所欲知,文笔绝妙,可读性又极强,实为不可多得之文苑精品。
  • 沈从文散文

    沈从文散文

    他只有高小文化,却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从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同样,他的散文创造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沈从文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风情·人情:人文卷

    风情·人情:人文卷

    本书是“中外经典散文读库”丛书之一,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60余篇散文佳作,包括钱钟书、郁达夫、张恨水、老舍、沈从文、波德莱尔、左拉、克洛代尔等的代表作品,基本涵盖了中国及欧美近现代散文精华。
  • 纪连海评点汉书(共2册)

    纪连海评点汉书(共2册)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与《三国志》《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本书从《汉书》一百二十卷中,选取“纪”10篇,点评了刘邦、刘盈、吕雉、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共12位人物;选取“传”41篇,点评了陈胜、韩信、季布、萧何、张良、贾谊、李广、司马相如、司马迁、东方朔、杨雄、王莽等共131位人物。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女帝羲和

    重生之女帝羲和

    前世死于嫡妹和自己丈夫的百般凌辱。今生,她誓要这些人统统偿还!血泪化作惨痛的回忆,幡然醒悟的她提起绝红尘的刀,决心杀个痛快!嫡妹暗藏祸心,阎罗殿上跟鬼玩心机去!庶姐百般陷害,乱刀万箭让你死无全尸!渣男谋害性命,凌迟三千刀一刀都不少!你们的灾星噩梦,我当定了。
  • 把个兰陵王当老公

    把个兰陵王当老公

    一边是苦苦追寻到今世的前世恋人,一边是风华绝代用情至深的兰陵王。或该嫁他为妻,或该为他停驻,沈清该如何抉择?
  • 神魔传奇I

    神魔传奇I

    白发少年手持七彩圣剑,半跪在虚空之中,在巍峨白色宫殿之上,一剑划破掌心,手印接连按动。“以我之念,封印神魔。”“以我之血,天地同封!”“封!”以血成封,以命为印。血红色大阵将这座宫殿完全封锁,而神魔的传奇人物,天栏圣尊已经落幕。这场他用生命维持的封印,独独千年而已,一千年,再过一千年,他们又将破茧而生,践踏足下的土地。无数神魔叩拜在异度空间,见证传奇的陨落。天栏微微一笑,他手中紧握着的那把剑一分为六:星、月、龙、电、光、暗。六种元素徘徊在天栏周身,旋即往下界飞去。“一千年,一千年后我将手持这把圣剑,再回到神魔世界!”
  • 诸天一道

    诸天一道

    (日更过万,速度杠杠滴)末法时代,气行周天,拳意我意,皆是天意。大宋江湖,高上神霄,去地百万,雷啸九天。乱世大唐,美人如玉,摘叶飞花,一剑枭首。日月昭昭,明月我心,人心似剑,剑挑山河。风云起兮,纵横万里,如梦如幻,缥缈无踪。一人之下,时跨千秋,三十六贼,谁主沉浮。神话大秦,自成道主,天行九歌,千秋不死。雪中悍刀,人世沧桑,天上仙人,来此人间。武镇山河万里,道行浩浩诸天。我,叶千秋,千秋一道生万道,开万道之源。千秋一叶,诸天一道。
  • 碧玉年华

    碧玉年华

    十六岁,刚刚经历过一场离别后遇到一群新的人;十七岁,这一群人是这整个青春里我认为最重要的人;十八岁,跟整个青春最懵懂的时期说再见。
  • 圣龙的传说

    圣龙的传说

    主要写了一位名叫紫翼的龙族皇子梦想成为传说中的圣龙,而因为自身的变异,使自己修炼比任何生物都要困难,不过在此至前,他却歪打正着的,发现了龙身上的八脉,而他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贯通第一脉。百年一度的竟选圣龙骑士就开始了,而最后又是谁获胜,古老的学院又有怎样的高手与同伴,紫翼崛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落下的传说

    落下的传说

    小村里——老树下——四五人——谈天地——论传说——南山有魔,其名为涯,生于小村之中,起于南蛮之地,成于大陆之上,终于南山之中。北岭牛魔,西海水族,道院天骄……生而为生灵,守各族各势。共战与天,无愧于心。敬请来看——《落下的传说》
  • 幻魅羽之魔华如初

    幻魅羽之魔华如初

    你是来自天空的高贵天使,我是来自地狱感觉的无情恶魔。你在天空优雅地弹奏五弦琴,而我在地狱挥动这嗜血的魔杖,但我和你有一段剪不断的缘分......
  • 重生之庶女倾城

    重生之庶女倾城

    重活一世,南筱绡一直在逃避着前世的一切,但命运捉弄,即便她在如何躲,依旧躲不过。某男扶墙,脸上挂起一抹贱笑,“美人儿,你说前世你是我的什么?”南筱绡蜜笑,前世贵妃,今世宰辅,终究有一件是她能够逃避的。
  • 倾世女魔

    倾世女魔

    花残现,往生劫,痴缠错!执念难散?怎究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