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23600000014

第14章

问曰下第二救。就立中为二。一立外宗二通内难。立外宗为二。初总立次别立。总立中有生时乃已有无常者。此立体同时也。灭时乃发立用前后也。立此二义通前上下半四难。以体同时故无上半违宗之失。及无下半不起之过。以用前后故无上半相违之过。又无下半常无之失也。如是生住灭老得别释彼义也。正释用前后得常令四事成就。得是绳系此四相令不失。依毗昙旧义四相是逐法成就。无别得绳。而今此文云有得者。可以二义通之。一者以得得法而四相顺来故云得四相耳。二者或可是别部义。今所未详。是故下第二结难遍答四关。而略非常无之难。答曰下第三破救。凡三周破体同时用前后。初将用同体。体同时用亦同时。第二将体同用。用前后体亦前后。三纵体用而不相因即无相扶之力。初又二。第一四门别破。二总结破。四门破为三意。第一将生对灭有二破。第二以灭对住。第三以住对异。初门二破者。第一俱有破。第二俱无破。俱有破者。汝说无常是灭相与有共生牒彼义也。此中以生相为有灭相为无常也。生时有应坏下论主破也。既生灭一时俱起。即生用时便使有灭用。灭用时即有生用。令其体俱用即俱也。令用同体即是借用破体也。复次下第二俱无破。明体用俱无。明当有生体时不应有灭体。灭体起时不应有生体。又次破其用俱。此是接前破。前明体俱用即俱。今明用若俱便相害都无二相也。复次下第二举住对灭。亦应作俱有俱无二难。今略作俱无难。老时无住下第三举老对住。亦应作二难。今略明俱无。然婆沙有二种老法。一四相中老是异相。二有大期老法。成论破之云。既有二种老法应有二生法。一四相中生。二大期生。而彼无大期生故此难不可答。是故汝说下。第二总结彼义明有错乱过。所言错乱者。以生时即有灭灭即有生故名错乱。凡物生时无坏者。此泛明天下道理如此也。若尔则四相不俱也。又若避错乱言生时无坏坏时无生。则堕四相不俱违宗之失。故云尔时非是无无常相耶。

如能识故名识下第二周破用若不同时体亦不同时。所以有此破来者。外不受前错乱破。若体用俱同时可得错乱。今体同时用不同时。故无错乱。是故今次破之。又开二别。一举事征之。如能识名识者。以有识能故名为识。若无识能则不名识。若尔当生起时既有灭体应有灭能。若无灭能即不名灭也。前列三事。次举四相合之。

若生住时下第三周破体同时用前后也。若言当生用时未有灭用后时方有。用者何须共生耶。此明生用时未有灭用则灭无用。何能扶生。故不须共起。若已有扶生之用即已生灭用之也。又至此进退破之。若有扶生之用则灭有灭生之用生不得起。若未有灭生之用亦应未有扶生之用。则生亦不得起。又汝若能扶未能灭亦应有能灭未能扶也。

如是有无第四大段总结。是故有无空下第三总结齐法。

观性门第八

自上四门捡相无踪。今此一品观性非有。所以此门来。就外人意。上就相立相相皆不成。今举性证相应当有相。既有为无为万物之体。岂无相耶。是故今次破性。性无故相即无也。性相异者智度论云。性为其内体不改为性。相为其外事。表彰故名为相。此二是万物之总要。是故破之。二者复因中有果性。名之为性。此是别性之性。以性非是事故所以称别。三者执性如执著一切法皆是实有。故名为性。问此与初体性何异。答执有体者未必是性。如假有体家亦言体而非是性。约彼所明故体性义异。若执性之性但详诸法决定作有无解。故名为性。又执性之性其义则通。裁起有心言异无者则是性有。裁起无心言异有者即是性无。有无既尔。亦有亦无等例然。他云。外道毗昙可是性义。我习大乘非是性也。今问若非性义众生心神不可朽灭。色法不可为心。真谛四绝不可为不绝。世谛三假不得四绝。岂非定性。地论人真中之真。古今常定不可为不真。岂非性耶。今破此性义从所破立名。故以为门。二者从初品已来法之与相大明无生。然法相微隐非常情所悟。若不以近况远即幽旨难明。是故此品借现变动之相破其性执。令取悟为易。故有此门来也。三者自上已来破一切法有。今之一品双破有无。则申明二谛辨论大宗有此门来也。

此门亦三。前生起如文。

如经者引经证破。恐不信论主之言故也。

偈为三。上半破性。次破无性。三总结。此偈多含。一上半破外次破内。显道未曾内外故以门通道也。如僧佉等计有内外总别法体。即是性。但一异不同耳。亦计神体即是性。一异不同耳。二者前明性是毗昙。毗昙则万法各有体故是性。无性是成实义。成实明五阴中不见众生为空行。见阴亦空为无我行故是无性。而不舍于无性故为今论所破。又成实破故言性无性。不知一切法体性是空。亦为今论所破也。三者性是小乘人义。以小乘人既名有所得。如涅槃云。有所得者名为二乘。故名为性。性即执著义。犹是有所得异名耳。又小乘人不得法无我计有法体。体即是性。又小乘人有无我理决定是无亦名为性故。破性破小乘人也。破无性破大乘人。大乘人定作无性解。舍性而存无性。宜决破之。又不知即性是无性言性无性。二亦次破之。又大对小故有大耳。既无小云何有大。欲显正道未曾大小令物悟入也。又破性破摄论师三性。破无性破其三无性。理明不曾有三性。何有三无性。故正道非三不三非性不性。如是五句。问曰无著菩萨依经立三无性。云何破耶。答此是一往对性故言无性耳。性既无无性即无。讲者不体论意故宜破也。又论主明无性者明无有性。非谓有无性。讲人乃明无有性而有于无性不识论意。问摄论何处有此文。答论有一句语。一切诸法以无所得为本。可细寻之。又破性者破理外有所得大小乘义。破无性者亦除理内无所得义。道岂是得无得内外耶。又上半据无常门破于性执。即是破于常义。下半破无常义。明在常既无亦无无常。所以然者。夫圣人言无常者。明其无有常非谓有无常。上半借无常除常。下半亦舍无常。故云一切法空。所以破常无常者。一切众生未应实相生心动念。不断则常。断则无常。是诸见根。障正观本。是故此偈前穷其根则枝条自坏。又此偈即是除八倒义。上半借无常破常除生死中常等四倒。下半明无常亦无。复除生死中无常等四。故知生死未曾常无常。如是五句。生死既未曾常无常。如是了悟是涅槃。涅槃岂是常无常耶。故生死及涅槃一切诸倒毕竟寂灭。又此偈即释净名经不生不灭是无常义。迦旃延但领上半意以见诸法变异故知无常义。而遂言有无性之无常故。执著无常失下半意。然上单舍本为成双舍。既失双舍之意。亦迷单舍之旨。是故今明借无常以破常。既舍于常亦不著无常。乃是诸佛菩萨说无常意。故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然性无性俱是病。而借无性破性。生死涅槃二俱是病。而借涅槃以破生死。真妄等万义例之。问变异云何无性。答实有物体即常不可变异变异即无物体也。

长行为三。一释偈本。二外过内。三内自免过结论旨归。初又二。前借变异相以破于性。释上半。复次下释众缘以破于性。仍释下半。

问曰等下二外人过内。又开三别。一牒内义。二正生过。三总结非内。若一切法空即无生无灭标内义。此文有近有远。远者从上七门生。上七门皆结云一切法空故今牒之。近从此品生者。以此品内外数论大小三性三无性理内外一切破洗无遗故。外人兴此问也。若无生灭则无苦谛下。第二句为内生过。前过内明无四谛三宝。从亦无世间法过内无世俗法。全同中论四谛品。今言无生灭无苦谛者。此有通别二义。通义者无生即无苦集。无灭即无灭道。二者小乘人以生灭无常名为苦谛。今既无生无灭便无苦谛。余并易知。

答曰下第三内自免过结论旨归。又二。一者内自免过。二推过还外。内自免过明说空无失。推过还外明执有为失。凡有六句。一总标有二谛。二明二谛相资。三不知二谛失于三利。四辨知二谛得三利。五出不知之人。六明能知之人得。初言有二谛者外人执定有。故以断灭过于论主。是故今明有于二谛。岂是断灭耶。明有二谛非但离断灭。亦俱离断常。虽空而有。故不随断。虽有而空。故不著常。立于二谛双破断常。即是中道。又我上来明无有者无汝所见有。何时无因缘世俗假名有耶。汝闻我明无有即无一切诸有。是故不识我意。又有二谛者。上来破外人性有无明非有非无。故是中道。从中道始得立假名有无。故非有而有。非无而无。而有而无从中起假。故有二谛。又为外人闻一切空无复二谛。今对破无二之病。是故说二。然诸法未曾二与不二。如是五句。若遂守二谛作解者便成二见也。又有二谛者明佛经一切法空。我申佛明一切法空者。汝言明何义耶。佛法中有二谛。上明一切法空此明第一义空。不明世谛义。汝不得其意。故横生前难耳。又有时云。破二谛明二谛。三世佛皆依二谛说法。此是因缘不有有不无无。学佛教人遂作定性有无解故。今破此定性二谛明一切法空。今方申佛因缘二谛。

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者。第二明二谛相资。为释疑故来。既以空为第一义。第一义有二实。一是实相。二圣所行处。故立第一义。世谛无此二。何用说俗谛耶。是故今明。因空有以悟于有空。故言因世谛悟第一义谛。如中论言无言明于二谛。以无言言为世谛。言无言为第一义谛。要因无言言以悟言无言。故云因世谛得说第一义。因第一义得涅槃者。第一义即是实相。见实相故断诸烦恼。故得涅槃也。

若人不知下第三明不知二谛故失三利。所以有此文来为讥小乘人也。

如是若知世谛下第四知二谛则得三利。赞大乘人也。亦令舍小学大也。悟世谛第一义谛生方便般若为自利。悟第一义世谛生般若方便为他利。具生二慧为共利。又自悟二谛生二慧为自利。依二谛为他说法令得二慧为他利。自他俱悟为共利。又依第一义生般若为自利。悟世谛生方便为他利。

汝今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者。第五明不知之人失。圣经明生灭无常。此是世谛。而旃延之流闻经说此言谓无常生灭是第一义谛。所以然者。彼以生灭无常为十六谛理。故第一义。见此理故断惑得道。大乘望之犹是世谛。问外人在何处闻耶。答十二门师多云。闻论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故假安我字。今明不然。文无我字。又论主何处说世谛彼谓是第一义耶。故谬释文也。复有人言。外人闻说不生不灭等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此转谬也。外人何时执不生灭言是第一义。彼若执不生不灭是第一义。便谓生灭应是世谛。若尔云何过论主说空无生无灭无三宝四谛耶。问颇有此义以不。答义乃有之非今所用。言义有者世谛破性说空。无性生灭故称无生灭。此无生灭属于世谛。而有所得人谓此为第一义。故云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也。又三性三无性并是世谛。第一义非性无性。故前云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而有所得人执三无性是第一义堕在失处。若作三重二谛明义者。若有若无皆世谛。非空非有方是第一义。汝闻说有是世谛空是第一义者。闻我说世谛谓是第一义也。次云。空有为二非空有不二。二不二皆是世谛。非二不二方是第一义。汝闻世谛谓是第一义。南方人闻初重世谛谓是第一义。北土人多闻后重世谛谓是第一义也。

诸佛因缘法名甚深第一义者。第六出能知之人。即论主也。故论主示其二谛之相有二句。初牒因缘法是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下释因缘是第一义。明因缘宛然即毕竟空名第一义。所以明因缘空为第一义凡有三义。一者恐外人谓论主用断灭空名第一义。二者谓。论主空于性实名第一义。即简假不空义。谓但空于性不空于假名第一义。三者外人闻二谛便谓世谛实有三实第一义是空。则外人便得世谛义成。故今明。我言世谛是因缘有不如汝性有。汝非但不知第一义亦不知世谛。又简空假名义言空于假方是第一义。是故今明。假名因缘宛然而即毕竟空名第一义。故作此论。睿师采此品作论序云。正之以十二便有无兼畅。事无不尽正是斯文。

若诸法不从众缘生下第二回过还外人。就文为三。一者破外人自性。二破他性。三总结无自他等自性。就自性中又二。初牒彼性义。五阴不生不灭下显性为过。回过还于外人又开二别。前回无四谛三宝过还于外人。复次下第二回无世间法过还于外人。此性过微细难识。若谓有一毫法体此则不从缘生。便是自性。自性则破世出世一切法也。

若谓诸法无自性下第二外破他性。初就相待门破。又他性下就相即门破。破自性破假有体家有假人假柱体。破他性破用实为假体。如五蕴为人体。有四微为柱体。

若自性不成下第三总结。又二。初别结四法。次总结四法。别结四法者。一结无自性。二结无他性。三结无有性。四结无无性。同中论破有无品四偈。是故下总结无有四性。故一切空。此品第三总结法空。

观因果门第九

同类推荐
  • 孑楼诗词话

    孑楼诗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劝发菩提心集

    劝发菩提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窗琐语

    北窗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疑惑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疑惑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晶论

    金晶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 火影之抽奖系统I

    火影之抽奖系统I

    成功赶上了万恶的穿越潮流,拥有了一个传说中的金手指——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总是发布一些乱七八糟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获得积分来兑换物品,更加可恨的是兑换的物品居然是随机的。让我们看看,主角是如何使用这不靠谱的系统统一忍界!
  • 一个走下红楼梯的女人

    一个走下红楼梯的女人

    这是一段让上帝都觉得为难的爱情。“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疯人院的了?
  • 重生之我是单身贵族

    重生之我是单身贵族

    已经23岁的罗清颖是个宅女,在睡梦中被重生回四岁年龄,当她在医院的病床上睁开眼睛时,整个世界都改变了!看我家萝莉如何努力学习,智斗野蛮包子!看我家窈窕淑女长成后,如何俘获一颗冰山美男心!
  • 小姐惹不起

    小姐惹不起

    闲王府颁布如下规定:1.郡主永远是对的2.如果郡主错了,一定是你看错了。3.如果你没有看错,一定是你的想法错了.4.如果你没有想错,只要郡主不认,郡主就没错.5.如果郡主不认错,你还说郡主错,那就是你的错.6.如果郡主认错了,请参考第1条↑
  • 重掌天罚我是谁

    重掌天罚我是谁

    诡异的碰撞,那一搂游魂的命运,一段阴谋的开始,一位少年的成长,当三者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远古先圣的秘密就此揭开,这是一个抗神的故事。
  • 永恒灵尊

    永恒灵尊

    少年坠入沟壑,大难不死的他得到了上古灵神的传承,无人知晓,一代灵尊在元灵宗悄然崛起着!灵气不竭,吾之恒在。天地不灭,吾之永存。
  • 圣域永神

    圣域永神

    星空之下是妖魔或是神佛,但凡有意识的生灵,对于自己的人生总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安排,或者是出人头地,闪耀四方赢得生前身后名,或者是羽化登仙御风而行遗世而独立,或者是潇洒来去看世间风景做天地之间一过客!
  • 龙楼妖窟

    龙楼妖窟

    月黑风高杀人夜!一面神秘的墙撩动人性深处的贪欲,步步杀机、层层疑云。藏在阴影里的墓主绞尽脑汁,把血腥秘术和诡异机关,发挥的淋漓尽致,却在无形中锻炼出一代代寻墓盗墓人,而这些千载疑云都被岁月的壮丽诗篇统统埋葬…………。
  • 司一的旧人

    司一的旧人

    在马一漫长的时光中,某些人就像幼时养的小兔子从未得到过,却已经失去了。她的花园中只生长一种野草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