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86900000032

第32章

仲景此方。遂为万世治痢之祖矣。本方除大枣。名黄芩芍药汤。治火升鼻衄。及热痢。(出活人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亦治胆腑发咳。呕苦水。如胆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成〕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程〕此等证。皆本气所生之寒热。

无关于表。故着二有字。〔鉴〕伤寒未解。欲呕吐者。胸中有热邪上逆也。腹中痛者。胃中有寒邪内攻也。此热邪在胸。寒邪在胃。阴阳之气不和。失其升降之常。故用黄连汤。寒温互用。甘苦并施。以调理阴阳。而和解之也。伤寒邪气入里。因人脏气素有之寒热而化。此则随胃中有寒。胸中有热而化。腹中痛欲呕吐。故以是方主之。〔汪〕条辨尚论篇。皆以风寒二邪。分阴阳寒热。殊不知风之初来。未必非寒。寒之既入。亦能成热。

不可拘也。

病源候论。冷热不调候曰。夫人营卫不调。致令阴阳痞塞。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冷。上焦有热。

或喉口生疮。胸膈烦满。下焦有冷。则腹胀肠鸣。绞痛泄利。

宣明论曰。腹痛欲呕吐者。上热下寒也。以阳不得降。而胸热欲呕。阴不得升。而下寒腹痛。是升降失常也。

黄连汤方黄连(三两玉函。作二两。) 甘草(三两炙玉函。作一两。) 干姜(三两玉函。作一两。) 桂枝(三两去皮玉函。作二两。) 人参(二两千金翼。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玉函。作五合。)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疑非仲景方。(成本。作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无疑非仲景方五字。玉函亦无。)〔鉴〕君黄连。以清胸中之热。臣干姜。以温胃中之寒。半夏降逆。佐黄连呕吐可止。人参补中。佐干姜腹痛可除。桂枝所以安外。大枣所以培中也。然此汤寒温不一。甘苦并投。故必加甘草。协和诸药。此为阴阳相格。寒热并施之治法也。〔柯〕此与泻心汤大同。而不名泻心者。以胸中素有之热。而非寒热相结于心下也。

看其君臣更换处。大有分寸。

伤寒类方曰。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诸泻心之法。皆治心胃之间。寒热不调。全属里症。此方以黄芩易桂枝。去泻心之名。而曰黄连汤。乃表邪尚有一分未尽。胃中邪气。尚当外达。故加桂枝一味。以和表里。则意无不到矣。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原注】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疼烦。成本。作烦疼。脉经。作疼痛。不渴下。外台。有下之二字。千金翼。有下已二字。去桂加白术汤。玉函。脉经。千金翼。作术附子汤。成本。桂下。有枝字。)〔鉴〕伤寒八九日。不呕不渴。是无伤寒里病之证也。脉浮虚涩。是无伤寒表病之脉也。脉浮虚。主在表虚风也。涩者。主在经寒湿也。身体疼烦。属风也。不能转侧。属湿也。乃风湿相搏之证。非伤寒也。与桂子附子汤。温散其风湿。使从表而解也。若脉浮实者。则又当以麻黄加术汤。大发其风湿也。如其人有是证。

虽大便硬。小便自利。而不议下者。以其非邪热入里之硬。乃风燥湿去之硬。故仍以桂枝附子汤。去桂枝。以大便硬。小便自利。不欲其发汗。再夺津液也。加白术。以身重着湿在肉分。用以佐附子。逐湿气于肌也。

程林金匮直解曰。风淫所胜。则身烦疼。湿淫所胜。则身体难转侧。风湿相搏于营卫之间。不干于里。故不呕不渴也。脉浮为风。涩为湿。以其脉近于虚。故用桂枝附子汤。温经以散风湿。小便利者。大便必硬。桂枝近于解肌。恐大汗。故去之。白术去肌湿。不妨乎内。故加之。

内台方议曰。问曰。此书皆是伤寒之法。又兼此风湿之证杂之。何耶。答曰。此人先有湿气。因伤中风寒。合而成此证。以此添入伤寒法中。昔自祖师张仲景开化以来。此风湿 风温湿温等证。皆在金镜外台法中。

因三国混乱。书多亡失。外台之书。流荡不全。因王叔和得伤寒。足六经之法。集成伤寒论。间得风湿数篇。

杂入此中。故曰 湿 三种。宜应别论。惟得正传者方知之。

案相搏之搏。方氏改作抟。注云。抟。 聚也。言风与湿。 合团聚。共为一家之病也。此说非也。盖搏。薄同。王冰平人气象论注。引辨脉。阴阳相搏名曰动。作相薄。可以证也。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成本。破八片。钱本。作二枚)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金匮白术附子汤。即是。玉函。名术附汤。金鉴。作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玉函。作二两。) 甘草(二两炙玉函。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玉函。作十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去桂加白术汤。金匮。用附子一枚。白术二两。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六枚。水六升。作三升。二升。作一升。外台。引仲景伤寒论。本云附子一枚。今加之二枚。名附子汤。又云。此二方。但治风湿。非治伤寒也。)〔徐〕是风湿相搏。以不头疼。不呕渴。知风湿之邪。不在表。不在里。而在躯壳。然其原因于寒。几于风寒湿合而为痹矣。桂枝汤。本属阳剂。而芍药非寒湿证所宜。故易以附子之辛热。多至三枚。从桂枝之后。

为纯阳刚剂。以开凝结之阴邪。然脉不单涩而浮虚。先见是湿少而风多也。故藉一附子。而迅扫有余。否则又宜去桂枝加术汤。驱湿为主矣。

吴仪洛方论曰。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又加附子二枚。又即后条之甘草附子汤。以姜枣易术之变制也。

汪氏云。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后条辨云。此湿虽盛而津液自虚也。于上汤中。去桂。以其能走津液。

加术。以其能生津液。或问云。小便利。则湿去矣。何以犹言湿盛。余答云。湿热郁于里。则小便不利。寒湿搏于经。则小便自利。又有昧理者云。大便溏。宜加白术。殊不知白术为脾家主药。后条辨云。燥湿以之。滋液亦以之。

直指方带下论云。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卫气若虚。则分肉不温。皮肤不充。腠理不肥。而开阖失其司耳。况胃为血海。水液会焉。胃者中央之土。又所以主肌肉。而约血水也。卫气与胃气俱虚。则肌弱而肤空。血之与水。不能约制。是以涓涓漏卮。休作无时。而不暂停矣。然则封之止之。

其可不加意于固卫浓脾之剂乎。此桂枝附子汤。以之固卫。而人参白术茯苓草果丁香木香以之浓脾。二者俱不可阙也。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疼烦。成本。作烦疼。是。)〔喻〕此条复互上条之意。而辨其症之较重者。痛不可近。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小便不利。或身微肿。

正相搏之最剧处。〔钱〕掣痛者。谓筋骨肢节抽掣疼痛也。不得屈伸。寒湿之邪。流着于筋骨肢节之间。故拘挛不得屈伸也。近之则痛剧者。即烦疼之甚也。疼而烦甚。人近之则声步皆畏。如动触之而其痛愈剧也。汗出。

即中风汗自出也。短气。邪在胸膈。而气不得伸也。小便不利。寒湿在中。清浊不得升降。下焦真阳之气化不行也。恶风不欲去衣。风邪在表也。或微肿者。湿淫肌肉。经所谓湿伤肉也。风邪寒湿。搏聚而不散。故以甘草附子汤主之。〔方〕或。未定之词。身微肿。湿外薄也。不外薄则不肿。故曰或也。〔程〕以上二条。虽云风湿相搏。其实各夹有一寒字在内。即三气合而为痹之证也。邪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

甘草附子汤方白术(二两玉函。作三两。)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去皮汪。周。作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玉函。外台。作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玉函。二升。作三升。汗止。金匮。成本。作汗出。无将字。始。金匮。成本。作妙。千金翼。作愈。徐彬金匮论注。沈明宗编注。作佳。)〔徐〕此与桂枝附子汤证。同是风湿相搏。然彼以病浅寒多。故肢体为风湿所困。而患止躯壳之中。此则风湿两胜。挟身中之阳气。而奔逸为灾。故骨节间。风入增劲。不能屈伸。大伤其卫。而汗出短气恶风。水亦乘风作势。而身微肿。其病势方欲扰乱于肌表。与静而困者不侔矣。〔吴〕此方用附子除湿温经。桂枝祛风和营。术去湿实卫。甘草辅诸药。而成敛散之功也。〔周〕此证较前条更重。且里已受伤。曷为反减去附子耶。前条风湿尚在外。在外者利其速去。此条风湿半入里。入里者妙在缓攻。仲景止恐附子多。则性猛且急。筋节之窍。未必骤开。风湿之邪。岂能托出。徒使汗大出。而邪不尽耳。君甘草也。欲其缓也。和中之力短。恋药之用长也。此仲景所以前条用附子三枚者。分三服。此条止二枚者。初服五合。恐一升为多。宜服六七合。全是不欲尽剂之意。学人于仲景书有未解。即于本文中。求之自得矣。〔钱〕虽名之曰甘草附子汤。实用桂枝去芍药汤。以汗解风邪。增入附子白术。以驱寒燥湿也。〔汪〕后条辨云。以上三方。

俱用附子者。以风伤卫而表阳已虚。加寒湿而里阴更胜。凡所见证。皆阳气不充。故经络关节得着湿。而卫阳愈虚耳。愚以此言。实发仲景奥义。

案千金方。香港脚门。四物附子汤。即是。方后云。体肿者。加防己四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三因方。六物附子汤。即是。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原注】巨亿等谨案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以此表里自瘥。明矣。千金翼云。白通汤。非也。玉函。作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者恐非。注云。旧云以下。出叔和今考千金翼。作白虎汤。疑玉函误矣。此字。玉函。作而。成本。无以字。程本。张本。作里有热表有寒。盖原于林亿说也。柯氏。作表有热里有邪。盖原于成注。)〔鉴〕王三阳云。经文寒字。当邪字解。亦热也。其说甚是。若是寒字。非白虎汤证矣。此言伤寒太阳证罢。邪传阳明。表里俱热。而未成胃实之病也。脉浮滑者。浮为表有热之脉。阳明表有热。当发热汗出。滑为里有热之脉。

同类推荐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丽史

    丽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桯史

    桯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刘彦昺集

    刘彦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Mansion

    The Man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傲世僵神

    傲世僵神

    新书《无敌从激活系统开始》已经发布,求兄弟姐妹们多多支持,多多关照!谢谢!少年叶青锋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山庄,天赋一般,却意外获得了来自异世界的僵族传承,高贵血脉,究极圣体,从此一路披荆斩棘,成就一代僵神,傲视天地!(本书的等级划分为淬体九重,而后便是以北斗七星为准的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七大境界,每个境界分为小成、大成、圆满三个等级。)
  • 靖侠传

    靖侠传

    一个真实的故事用另类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故事记录了我的一生,我的哭我的笑这世间的一切我花了三年的时间走了一条长路记录的是这世间的故事
  • 不可复制的年华

    不可复制的年华

    大学,是高中时的梦中圣殿,为了那张通知书,千难万苦的折腾自己。踏入大学之门才发现,原来,大学也不过如此。秦少言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并非理想的学校,经历了该经历和的不该经历的,看见了该看见的和不该看见的,思考了该思考的和不该思考的。学习、爱情、友情,那些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却又历历在目。终有一天,大学成为了记忆,成为了不可复制的年华……为了忘却的纪念……献给已经远去的青春……
  • 大交流家

    大交流家

    新开了本书,叫最终探索,科幻的,谢谢大家。 失业青年秦晓宇,突然获得了一个名为万物交流的辅助系统,于是一切都变了,别管你信不信的,他就是真实存在的。……这是一名小人物努力与身边万物交流的故事。
  • 猛鬼缠身:鬼王求放过

    猛鬼缠身:鬼王求放过

    作为一个生活在红旗下的五好少女,因为家徒四壁,不得不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神棍,业务范围宽到能上能捉鬼降妖,下能卜卦算命,中间加个探墓盗穴。可是她没有想到啊,居然真的有鬼啊,还特么的是鬼中之王,不是说好了,建国后不许妖魔鬼怪成精么?为了抱住自个的小命,只能被强迫绑定成为鬼王在人间的代理人。保住小命第一步:先从忽悠住前面辣个鬼王开始。
  • 勇士之城(下)

    勇士之城(下)

    本书为电视剧《勇士之城》的原著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日军攻打常德城的战争背景下,以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党员何平安与当地粮商沈湘菱的爱恨情仇为辅线,主要描写了在非常时刻之下,何平安、余程万为代表的常德城内国共两党以及沈湘菱为代表的民间组织自发合作,一致抗日,最终为保常德几乎全部战死的英雄事迹。
  • 焚旧事

    焚旧事

    夜深人静的独白。随风摇曳,挂人肠肚。梦醒,笔已逝。敬自己年少青春,从心出发。
  • 淡定娇妻有点强

    淡定娇妻有点强

    【这本小说经过多方面考虑,决定停更,个人原因让大家失望了,真的很抱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鼠遇到了劝架的猫

    老鼠遇到了劝架的猫

    《老鼠遇到劝架的猫》曾经有段时间,寓言差一点被划分出文学范畴。理由很简单,许多人认为,寓言是神的语言,一般人无法掌握、无法驾驭。欧洲中世纪的那些人不但在推论一个针尖上到底能够站立多少天使的同时,也在思索怎么给寓言定身份。最后就决定把寓言划分到哲学范畴,因为那些人认为,寓言是哲学的浓缩、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