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86900000033

第33章

阳明里有热。当烦渴引饮。故曰表有热。里有热也。此为阳明表里俱热之证。白虎乃解阳明表里俱热之药。故主之也。不加人参者。以其未经汗吐下不虚也。〔钱〕若胃实而痛者。为有形之邪。当以承气汤下之。此但外邪入里。为无形之热邪。故用寒凉清肃之白虎汤。以解阳明胃腑之邪热也。

案此条诸说不一。成氏云。里有寒。有邪气传里也。以邪未入腑。故止言寒。如瓜蒂散证云。胸上有寒者。是也。方氏云。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伤寒之热。本寒因也。故谓热。里有寒。指热之所以然者言也。喻氏云。里有寒者。伤寒传入于里。更增里热。但因起于寒。故推本而曰里有寒。程氏云。

读厥阴篇中。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则知此处表里二字。为错简。里有热。表有寒。亦是热结在里。郁住表气于外。但较之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者。少倏忽零星之状。张氏亦改表有寒里有热云。热邪初乘肌表。表气不能胜邪。其外反显假寒。故言表有寒。而伏邪始发未尽。里热犹盛。故云里有热。志聪云。此表有太阳之热。里有癸水之寒。夫癸水虽寒。而与阳明相搏。则戊已化火。为阳热有余。故以白虎汤。清两阳之热。锡驹云。太阳之标热在表。此表有热也。太阳之本寒在里。此里有寒也。凡伤于寒。则为病热。故宜白虎汤主之。魏氏云。此里尚为经络之里。非脏腑之里。亦如卫为表。营为里。非指脏腑而言也。钱氏云。白虎汤为表邪未解之所忌用。若云伤寒表有热。固非所宜。而曰里有寒。尤所当忌。而仲景反以白虎汤主之。何也。

以意推之。恐是先受之寒邪。已经入里。郁而为热。本属寒因。故曰里有寒。邪既入里。已入阳明。

发而为蒸蒸之热。其热自内达外。故曰表有热。柯氏改寒作邪。云旧本作里有寒者误。此虽表里并言。而重在里热。所谓结热在里。表里俱热者也。以上诸说如此。特林氏程氏解。似义甚切当。其余则含糊牵扭。难以适从。至其顺文平稳。则金鉴为得。故姑揭其说尔。

汤液本草。东垣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吐之。又表热里寒者。白虎汤主之。瓜蒂知母。味苦寒。而治胸中寒。又里寒。何也。答曰。成无己注云。即伤寒。寒邪之毒。为热病也。读者要逆识之。如论语言乱臣十人。

书言唯以乱民。其能而乱四方。乱。皆治也。乃治乱者也。故云乱臣乱四方也。仲景所言寒之一字。举其初而言之。热病在其中矣。若以寒为寒冷之冷。无复用苦寒之剂。兼言白虎。订脉尺寸俱长。则热可知矣。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外台。作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熟。去米纳药。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柯〕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出。热烁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内外大热而未实。终非苦寒之味所宜也。石膏辛寒。

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臣。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者。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

伤寒明理论曰。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者。非此汤则不能解也。夏热秋凉。暑 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

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活人书化斑汤。治斑毒。

于本方加葳蕤。用糯米。云。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表虚里实。若发汗开泄。更增斑烂也。当用此汤。

又曰。问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此名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又胸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 。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白虎加苍术汤。

于本方。加苍术三两。此方出伤寒微旨。亦仿金匮白虎加桂汤。

和剂局方。白虎汤。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

身热而渴。医学纲目曰。孙兆治一人自汗。两足逆冷至膝下。腹满不省人事。孙诊六脉。小弱而急。问其所服药。取视皆阴病药也。孙曰。此非受病重。药能重病耳。遂用五苓散白虎汤。十余帖。病少苏。再服痊愈。或问治法。孙曰。病患伤暑也。始则阳微厥。而脉小无力。医谓阴病。遂误药。其病厥。用五苓散利小便。则腹减。白虎解利邪热。则病愈。凡阴病胫冷。则臂亦冷。汝今胫冷。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所以知是阳微厥也。

又曰火喘。用本方。加栝蒌仁。枳壳。黄芩。神效。出初虞世。医方选要。人参石膏汤。治膈消。上焦燥渴。不饮多食。于本方。加黄芩杏仁人参。

活人大全。病在半表半里。热不退。脉尚浮洪者。当微表者。小柴胡汤。合本方和之。

方脉正宗。治胃家实热或嘈杂。消渴善饥。或齿痛。

于本方。去粳米。加竹叶芍药。(出本草汇言。)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心动悸。玉函。作心中惊悸。)〔鉴〕心动悸者。谓心下筑筑惕惕然。动而不自安也。若因汗下者。多虚。不因汗下者。多热。欲饮水。

小便不利者。属饮。厥而下利者。属寒。今病伤寒。不因汗下。而心动悸。又无饮热寒虚之证。但据结代不足之阴脉。即主以炙甘草汤者。以其人平日血气衰微。不任寒邪。故脉不能续行也。此时虽有伤寒之表未罢。亦在所罔顾。总以补中生血复脉为急。通行营卫为主也。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生地黄(一斤金匮。有酒洗字。千金翼。有切字。) 大枣(三十枚擘成本。玉函。作十二枚。)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成本。作麻子仁义。)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柯〕一百十三方。未有用及地黄麦冬者。恐亦叔和所附。然以二味。已载神农本经。为滋阴之上品。因伤寒一书。故置之不用耳。此或阳亢阴竭而然。复出补阴制阳之路。以开后学滋阴一法。生地黄麦冬阿胶滋阴。

人参桂枝清酒以通脉。甘草姜枣。以和营卫。结代可和。而悸动可止矣。〔张〕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涩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麻仁阿胶。专主大肠之枯约。免致阴虚泉竭。火燥血枯。此仲景救阴退阳之妙法也。

柯氏方论曰。仲景凡于不足之脉。阴弱者用芍药以益阴。阳虚者用桂枝以通阳。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此以中虚脉结代。用生地黄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者。然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则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营卫。阿胶补血。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

得酒则良。此证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仁。可也。如无真阿胶。以龟板胶代之。

案名医别录。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证类本草。伤寒类要。治伤寒心悸。脉结代者。甘草二两。水三升。

煮一半。服七合。日一服。由是观之。心悸脉结代。专主甘草。乃是取乎通经脉利血气。此所以命方曰炙甘草汤也。诸家厝而不释者何。

千金翼。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二十一日死。越公杨素。因患失脉七日。服五剂而复。

千金方。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者。(即本方。外台秘要。引仲景伤寒论。主疗并同。)卫生宝鉴。至元庚辰。六月中。许伯威五旬有四。中气本弱。病伤寒。八九日。医者见其热甚。以凉剂下之。又食梨三四枚。伤脾胃。四肢冷。时昏愦。请予治之。诊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乃结脉也。亦心动悸。吃噫不绝。色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蜷卧恶人语。予以炙甘草汤治之。减生地黄。恐损阳气。锉一两。服之不效。再于市铺。

选尝气味浓者。再煎服之。其病减半。再服而愈。凡药昆虫草木。生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性味少异。失其时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不同。精粗不等。倘不择用。用之不效。医之过也。

张氏医通曰。酒色过度。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自炎。致令燥热乘肺。咯唾脓血。上气涎潮。其嗽连续不已。加以邪客皮毛。入伤于肺。而自背得之尤速。当炙甘草汤。徐彬金匮论注曰。余外家曾病此。初时涎沫成碗。服过半月。痰少而愈。但最难吃。三四日内。猝无捷效耳。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成本。缓下。有而字。无复动之者。玉函。无此条。)〔喻〕此段。本为结代二脉下注脚。〔方〕此承结代。而推言结阴代阴。以各皆详辨其状。与辨脉第九章意同。〔汪〕脉以指按之来。来者。滑伯仁云。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者。是也。〔钱〕结者。

邪结也。脉来停止暂歇之名。犹绳之有结也。凡物之贯于绳上者。遇结必碍。虽流走之甚者。亦必少有逗留。

乃得过也。此因气虚血涩。邪气间隔于经脉之间耳。虚衰则气力短浅。间隔则经络阻碍。故不得快于流行而止歇也。动而中止者。非辨脉法中阴阳相搏之动也。谓缓脉正动之时。忽然中止。若有所遏而不得动也。更来小数者。言止后更勉强作小数。小数者。郁而复伸之象也。小数之中。有脉还而反动者。名曰结阴。辨脉法云。

阴盛则结。故谓之结阴也。代。替代也。气血虚惫。真气衰微。力不支给。如欲求代也。动而中止句。与结脉同。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前因中止之后。更来小数。随即有还者反动。

故可言自还。此则止而未即复动。若有不复再动之状。故谓之不能自还。又略久复动。故曰因而复动。本从缓脉中来。为阴盛之脉。故谓之代阴也。上文虽云脉结代者。皆以炙甘草汤主之。然结为病脉。代为危候。故又有得此脉者。必难治句。以申明其义。

案脉来动之动。周氏。柯氏。志聪。并以为阴阳相搏之动脉。非也。

脉经曰。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

诊家正眼曰。结脉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至。内经。以代脉之见。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诊也。惟伤寒心悸。怀胎三月。或七情太过。或跌仆重伤。及风家痛家。俱不忌。代脉未可断其必死。

案方氏云。本条结代。下文无代。而有代阴。中间疑漏代一节。金鉴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至。名曰结阴也。数语。文义不顺。且前论促结之脉已明。当是衍文。二书所论如是。要之此条实可疑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成了无敌城主

    我成了无敌城主

    杨凌无意间获得了系统,还在异世界当了城主,身边还有猫耳兽人、兔耳兽人和他一起建造独一无二新城池。问题是,居然还有一只哈士奇陪在身边,别的不说,拆家就他最强!还在异世界创立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对不起,曾经我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城主!”——尼古拉斯·凌——————————————————————————读者群:794798920——————————————————————————
  • 末日游骑兵

    末日游骑兵

    没有异能,没有修仙,有是是紧张恐怖的末世氛围,惊心动魄的生死战斗,热血飞扬的求生历程。
  • 驱兽者

    驱兽者

    我曾失去一切希望,但就在向命运妥协之时,上天又给了我这举世无双的系统,我将君临这片大陆,带领人族崛起,——秦枫。十二派系斗兽,四十八位派柱,六位座派首。人族驱以兽灵,妖族化为兽魂,魔族囚禁兽魄,三族之争,从未停息。
  • 小白夏的世界

    小白夏的世界

    拥有双重人格的夏白在10岁那年被一个怪异的老人传授人类的五行学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知道人类生命的秘密。当阴谋降临,死亡也就降临,被誉为天才夏白确是基地的老大。重新开启基地,就让天才的我们去摧毁一切。当爱情降临,那么危险也就来临。伴随着一切的命运(里面一切内容跟实际无关~)
  • 徒弟你画风不对

    徒弟你画风不对

    穿书不可怕,可怕的是穿成高危职业!复读少女一朝穿进男主修仙文,剧情套路不断更新!且看她如何在异世“打滚摸爬”“苟且偷生”!楚歌:远离家乡,独闯异世,我害怕!地球华夏族精选母单二十年小哥哥一起穿越!楚歌:没有外挂,三集必死,我害怕!人工智能系统全力配合我方玩家完成生存任务!楚歌:家世小白,天赋小白,我害怕!仙人老爹,先天灵体,超级属性安排上!楚歌:炮灰身份,玩不过男主,我害怕!矜贵仙尊,男主师尊,马甲通通穿上!楚歌:滚!信了你的邪!你以为姑奶奶不知道师尊是个高危职业?异界套路深!我要回地球!墨衍(一把抓回准备跑路的某师尊,笑得温柔又奸诈):师尊还有力气跑?看来是徒儿还不够努力啊~楚歌:(?﹏?)救命!【智商在线又熟悉套路的搞怪女师尊】碰上【精分奸诈的大尾巴狼男徒儿】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 萌娃重生复仇记

    萌娃重生复仇记

    “我宠你爱你,你为什么就不答应我呢?而且你肚子你也有我的种。”“我怕你家的老妈会把我养胖。”。。。这是一篇巨大的坑,我期待读者们一个个跳进来
  • 九极天下

    九极天下

    修炼一途,多造化,盗阴阳,强者之路,荆棘丛生,少年自莽莽黄沙中走出……
  • 我们本不该这样,却又不得不这样

    我们本不该这样,却又不得不这样

    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她们突然被一束光照进来,她们感到的不是温暖,而是刺眼,与强烈的不适,在这人间中,谁是他们的救赎,谁又曾被救赎
  • 战乾

    战乾

    争一片天地,战一世乾坤。战兵,战尉,战将,战帅,战侯,战王,战皇,战帝,战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