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20000000010

第10章 论述范仲淹戍边时的民本思想(1)

摘要:历史名臣范仲淹在戍边中,用民本思想处理宋夏之间,以及边疆上出现的各类矛盾,安抚了广大兵民,稳定了边界,赢得了汉羌人民的爱戴。

关健词:范仲淹戍边宋夏战争民本思想

范仲淹少年时博览群书,深受先哲理论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的核心,就是重人轻物、重民轻君。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具有民本思想的人,充分认识到人即民的重要性。人民是社会的基础,是国家的根本,把人民的事搞好了,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富强。所以做什么事,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其出发点,做到抚众养民,培根固本,安邦定国,长治久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范仲淹入仕做官以来,每到一处任职,时时为民着想,处处为民造福。如他在监泰州西溪盐仓任上,建议和领导修筑了扞海堤,使广大人民免受潮灾之苦;在江淮一带开仓赈灾,奏免庐、舒二州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在苏州知州任上,整治河道,解除水患,造就了江浙一带鱼米之乡;在朝廷任参知政事时,大力推行“庆历新政”,改革弊端,富民强国,等等。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实来源于他的民本思想。他还说:“阐邦政而攸叙,顺民心而和平。”又说:“政者为民而设,民者惟政始平。违之则事悖,顺之则教兴。”(《政在顺民心赋》)他要“审民之好恶,察民之否臧。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用天下心为心赋》)这些言论及政治主张,正是他主政十余州郡和推行“庆历新政”的施政理念。他努力劝说和影响至高无上的皇帝,推行民本思想于天下。年轻时就大胆上书仁宗皇帝:“若夫敦好生之志,推不忍之心,薄于刑典,厚于侧隐,在物祝网,于民泣辜,常戒百官,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唯圣人能之。”(《奏上时务书》)

范仲淹的民本思想贯穿于他的一生,就在他戍边、抗御西夏入侵时,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通书于赵元昊,为民众力争和平。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国主赵元昊自立为帝,率军入侵宋境,在三川口战败宋军,生擒宋大将刘平、石元孙,宋朝边关重镇延州城危急。范仲淹临危受命,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州。他到延州任上,便通书于赵元昊,劝其取消帝号,弭兵言和。但因他私焚赵元昊的回书和触犯了“人臣无外交”的条例而受到部分朝臣攻讦,有人甚至主张诛杀他。仁宗皇帝宽宥了他,被降职知耀州。他之所以甘冒生命的危险通书讲和,是因为他来到延州时,亲眼目睹了战场上广大士民遭受杀戮的惨景,他也深知战争为老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想通过讲和求得和平,拯救广大民众于战争的水火之中。他的这种思想和目的,在《答赵元昊书》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首先,他回顾了宋真宗时代宋夏和好的美好情景:“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养生葬死,各终天年。”接着,他又记述了宋夏交恶后的情况:“二年以来,疆事纷起,耕者废耒,织者废杼,边界萧然。岂独汉民之劳弊耶?使战守之人,日夜豺虎,竞为吞噬,死伤相枕,哭泣相闻。仁人为之流涕,智士为之扼腕。”鉴于战争与和平带给人们的两种迥然不同状况,范仲淹为民着想,力主和平,想通过谈判的手段,解决两国战争纠纷,化干戈为玉帛。范仲淹说:“某与招讨太尉夏公、经略密学韩公尝议其事,莫若通问于大王,计而决之,重人命也,其美利甚众。”这说明范仲淹通书于赵元昊,是“重人命也”。他奉劝赵元昊“应以爱民为意”,取消帝号,罢兵言和。他最后说:“大王从之,则上下同其美利,生民之患几乎息矣;不从,则上下失其美利,生民之患何时而息哉?某今日之言,非独利于大王,盖以奉君亲之训,救生民之患,合天地之仁而已乎!”《答赵元昊书》,通篇散发着民本思想的光辉。由于赵元昊胜后狂傲的态度,致使范仲淹讲和的努力付诸东流。

有人说,范仲淹写《答赵元昊书》是一种缓兵的权宜之计,并非真要和平。这是一种偏见。范仲淹为民着想,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是一贯的。他为了表达这种思想,专门写了《铸剑戟为农器赋》,首句说:“兵者凶器,食惟民天。”他在庆州知州任上,向朝廷上奏《攻守议》、《再议攻守》二策,对防御西夏的策略进行了全面论述。在《攻守议》一策中,他回顾了前汉高帝、文帝、景帝三代息兵罢战、和亲匈奴、使天下黎民百姓免受刀兵之苦的事实后,盛赞了汉文帝的“且无议兵,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于田亩,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的“和乐天下,协于大乐”之德,而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哀痛。他大胆建议朝廷,以一郡之收入,换取西夏息兵罢战,达到长久的结好。这是安定边界、造福民众的根本之策。从这里我们真正体察到了范仲淹为民着想的良苦用心。

二、实施以守为主的御夏策略,竭力减少士兵不必要的牺牲。与赵元昊讲和失败后,如何面对西夏的侵犯,朝中大臣分为攻与守的两派,范仲淹属于守派。他在《攻守议》、《再议攻守》二策上,对攻与守的利弊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主张防守,兼之以攻,但攻取只能就近有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坚决反对长距离的奔袭。他的这些主张,既考虑了天时、地利方面的因素,也考虑了兵将的素质、粮草的运输与供泣、军队的安危等问题,而以后者为其考虑的重点。

起初,他的这些分析与主张,并不为朝廷所理解,认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有失一个大国的颜面。主攻派在朝廷占了上风。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宋仁宗命韩琦与范仲淹合谋,应机乘便,出师征讨西夏。范仲淹深感事情关系重大,连上三表,反复说明主动出击的危险,但都无效,只好请求留下鄜延一路,作为牵制和招纳西夏兵民内附之用,仁宗皇帝勉强答应了。当时主攻派人士之一的尹洙来到延州,劝说范仲淹出兵。范答复说:“当自谨守,以观其变,未可轻兵深入。”尹洙见他坚持己见,不禁叹息说:“公于此乃不及韩公也。韩公尝云:大凡用兵,当先置胜败于度外。今公乃区区过慎,此所以不及韩公也!”范仲淹听了此言,立即反驳说:“大军一动,万命所悬,而乃置于度外,仲淹未见其可。”韩琦等主攻派见劝说不动范仲淹,便贸然决定泾原一路军队出讨西夏,军行至六盘山南麓好水川,陷入西夏军早以设好的包围圈中,大战一场,宋军战败,主帅任福战死,阵亡将士六千多人。消息传来,范仲淹叹息说:“当是时,难置胜败于度外也!”好水川及以后的定川寨之败,深刻地教育了宋朝廷,认识到范仲淹分析和主张的正确性。最终采纳了守策。

范仲淹关心麾下士兵的安危,做到了无微不至。他上书朝廷:“沿边逐寨虽有险固,只有三二百人,何以施为?又城池中多无井水,若不量事势,但令坚守,徒陷一城军民性命,自挫军威,无益边事。其在环庆路,相度二十三寨内,有美泥、虐泥、大拔城等小寨,但只量兵士差百十人把截道路。如探得贼马大段入寇,便令归侧近大城寨内一处防守,所贵不致枉陷军民,人心遂安。”(凤凰出版社《范仲淹全集》812页)康定元年(1040年),枢密院札子:“奉圣旨,西界首领约遇、没兀等二人,部领蕃贼七百余人,在塞门寨驻泊,其部署司为何不差人马掩杀?”公言:“延州去塞门寨并无人烟,又行川路之中,一水屈曲五七十处,涉渡恐伤兵士脚手,周围又无旧日熟户。纵得此寨,其势孤绝,亦恐难为驻兵。以此不如训练兵士,候春暖可以涉水,或轻兵掩袭,或大军攻贼,纵被弃去,自家兵士不致有损。”(凤凰出版社《范仲淹全集》763页)范仲淹为了减少兵士不必要的牺牲,甘愿多次冒违抗圣旨的危险,可见其民本思想是多么深厚与坚定!

同类推荐
  •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众人的青睐与关注。为此,我们重新编辑了这部书,希望从中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王国维的经典词学理论。在编辑此书过程中,我们选用了完备的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析,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此外,我们还精选了100多幅精美插图,以图释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词章意境。
  • 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一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分“东篱”“结庐”“人境”“心远”“忘言”“相与”6个部分共75篇文章。其中,有自然生活的白描,也有自我情感的流淌,作者对具象生活的讴歌与感悟,其实是对人生种种的意象理解与表达,人世间纷繁芜杂的对立无处不在,而他又企图通过文字来消解这种对立。他笔下的“溪坪”是他多年前“逃离”的地方,却又像是每一个人身体的出发地和心灵的归宿地。全书以散文随笔为主,语言冲淡,极富韵律的美感;情感细腻,直达人性最柔软的区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体现了作者对文字的热爱与虔诚。
  • 读一首诗,念一个人,恋一座城

    读一首诗,念一个人,恋一座城

    本书是针对女性读者中的都市白领、小资和文学青年所写,特别是那些钟爱文人雅事,有历史怀旧情结的读者所期待的精美读本。本书精心挑选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九座古城,由此划分九大章,时间上从秦汉到明清,地域上从金陵到洛阳,按照这样纵横两条线索,每章对应一座城,由一首诗展开,牵引出一段发生在此城的动人往事,或是才子佳人或是文人墨客。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名城、故都曾经繁华的历史。令众多读者虽不能至,却可心灵游览。整部作品的文笔尤其地细腻唯美,颇见才情,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在历史与诗意中享受无限美好的意境。
  • 艺林散叶

    艺林散叶

    本书是郑逸梅先生写人物逸闻趣事的文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人物,文字短小精悍,见解独特精到,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颇有雅趣。作者对于当时人物掌故的高度熟悉使这本书中的人事可信可观。本书将这些芜杂繁琐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和史料价值,也便于读者查阅,在清晰的条理中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
  • 掌声总在成功后

    掌声总在成功后

    本文题材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跨度虽大,但都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构思精妙,富于哲理,尖锐而不偏激。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
热门推荐
  • 那些美好的时光们

    那些美好的时光们

    年轻过,绝望过,吵过,闹过,疯狂过......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于平静
  • 幸福选择

    幸福选择

    三个来在不同家庭的女生吴菲菲、李瑾言和薛颖馨是从中学开始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三个人因为不同的选择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在吴菲菲人生弥留之际,回想起曾经的不甘和痛苦,重新回到了过去………
  • 和尚爱吃橘子糖

    和尚爱吃橘子糖

    不识情愁枉少年,仗剑江湖为红颜。一款《武林志》让池雨终于体会到了向往已久的江湖武林,却不想最终情陷于此。某天,池雨正打追杀打的不亦乐乎,突然收到孔知行发来的消息。【好友】孔知行:“来金陵。”【好友】萧雪芜:“干嘛?”池雨突然紧张,一般人去金陵都是为了结婚的,他这是?【好友】孔知行:“看风景。”【好友】萧雪芜:“……”你一个天下武学宗师你不打架看什么风景!后来,池雨在漫天烟花里,众人祝福中,月老见证下,终于相信了这一刻的缘分。
  • 孤尘传

    孤尘传

    九州隔海望寻归,寻无路,归无途。闲君杯停疑相道,路何尽?归何寻?自笑道,杯亦停。——万古皆传,待一人!……道,天之孕也!踏天者,得道也!(两个惹事精,横行天下,一路搞事情的传奇故事。)
  • 来生缘再续

    来生缘再续

    方莹乃是北京近郊凤凰山下一座千年古墓中荷花池里的鲤鱼转世,龙蜥几百年的孤独守候终于得已与现世方莹在梦中相见,如何唤起她百年的记忆,本书将为您展开一段跨越物种的凄美爱情故事。
  • 我和主角们的打怪日常

    我和主角们的打怪日常

    我,本是一位资深读者兼废柴作家,每本文都扑街的大四中文系的学生,却因游戏体验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我,反派和男女主一起打怪升级?古人和今人的日常又是怎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酒赋诗华

    清酒赋诗华

    京城的人每日一问:“白将军家的千金出嫁了吗?”“没有。”“白将军家的千金出嫁了吗??”“没有。”“白将军家的千金出嫁了吗???”“没有……”京城的人急了,白家的千金怎么还没有出嫁?何时出嫁啊?!等到京城的人觉得白家的千金怕是嫁不出去的时候,一条重磅新闻在京中炸开了锅!什么?白将军家的千金出嫁了!!!好好好,京城的人拍手称快,纷纷表示,白将军的千金出嫁了,这京中的小霸王终于有人降服了!这京城终于要太平了啊!!!又有人问:谁这么眼瞎啊,敢娶白家的千金?某王爷挑了一下眉,你有意见?不不不,京城的人表示,我们不敢,大佬您说了算!阿瑶,这锦绣山河我只想与你共赏。——楚寒晨划重点:1v1,HE,欢迎入坑!
  • 大佬们都想当我小弟

    大佬们都想当我小弟

    云紫在爸爸牺牲之后被她的小姑姑接回了云家,云紫以为被接回去后会和小说里写的一样,被排挤,被欺负,被打骂。可是……这是什么鬼?!片段一:二伯家的妹妹:云紫姐姐,你来陪我玩嘛,我们先去游乐场,然后圆圆陪你去goshopping好不好?片段二:哥哥姐姐们:小紫应该没有多少好衣服叭,给你张黑卡,自己想买点什么就去买点叭,不用心疼我们的钱回到云家之后不仅被宠上了天,而且还有各界大佬来抢着当小弟?!不就是当初帮了你们一下嘛?用得着这样吗?
  • 白纸和诗与爱

    白纸和诗与爱

    我总是希望,我们以诗歌的方式相遇,以散文的手法相知,哪怕最后分离,哪怕不再重逢,这些,也已经凝华成我们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