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顾名思义,饭碗乃铁所铸,坚硬非常,难于击破。人们通常将其意延伸,指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长期以来,“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若捧得此碗,从此便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捧不得此碗,便意味着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一生不得安宁了。“铁饭碗”思想在中国之根深蒂固,非同一般。虽然改革以来,“铁饭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依然是相当一部分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舞钢时期的许家印,工作节奏像个“陀螺”。用他自己的话说“10年来从未休息过一天”:每天7点从家出门,7点半到车间,转一圈全部的生产工艺,8点整参加安全会。下午4点,参加上面的会,监督生产流程。周末加班,春节也要值班。
虽然至今还未做对一单生意,但这个时期的许家印,对做生意并不陌生,也已经萌发了一些商业意识,当然,这些商业意识是与当时的体制并不合拍。很快,许家印采取了行动。比如,有的合作单位买了公司的钢板以后,却没有设备进行切割,许家印的车间就帮对方切割一下,挣点儿小钱,给员工换点儿福利。也仅仅是为手下的员工增加点儿收入而已,他自己从来不介入这种“分红”中去。
不过,枪真的打出头鸟的。比如一年春节,许家印的热处理车间的每个员工都分到了福利——200斤大米,厂里就有领导不高兴了,批评他“你怎么老给员工分大米?”许家印心里却想:我有什么错呢?给员工点儿福利啊。他后来才明白,只有我这个小团体的福利好了,那整个厂子怎么办?领导的面子又往哪里放?
“那个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锋芒毕露。作为一个国有单位,走在前头的,领导肯定是喜欢的。相邻车间的有赞赏的,当然也有不赞赏的,毕竟那个年代体制没那么活。”他的老同事说,许家印确实算个强势人物,如果他做厂长,做起改革也肯定不会默默无闻,肯定在我们之上。
许家印在舞钢待了整整10年,后来整个恒大地产的管理模式,有很多都是在这里开始发酵。一般企业发展过快,管理会滞后,比如之前的地产“恐龙”顺驰就倒在糟糕的管理上,但恒大在他的强势把控下,似乎并无其虞。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牛后”,指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许家印就是一个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人。
“他到哪儿,都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人。”人们评价许家印时,曾用了这样一句话。到了舞钢生涯的后期,许家印已经感觉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非满足于这个“鸡头”的位置,否则他势必要离开。许家印后来对身边人还透露了一个个人原因:在他的潜意识里,一直觉得舞钢不过是自己走出了小山沟以后,又走入的另一个大山沟罢了,“四面都是山,一直有离开闯荡的想法”。
再看看和许家印同时代的其他企业家的经历,他们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善于抓住一瞬即失的机会,机灵善变,游刃有余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条风生水起的大河之中,最终走到了金字塔的顶峰——自我实现的舞台。
王石在砸掉铁饭碗去倒腾玉米的途中,也许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是中国最知名的地产开发商。刘永好四兄弟扔掉公务员身份,在一片嘘唏声中养猪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诸如此类的企业家经历,在中国数不胜数,他们复杂的人生经历,为他们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上帝对这批“勇敢者”给予了回报,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问心无愧。
“面壁十年图破壁”,许家印也舞钢也待了十年,他觉得破壁的时候该到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许家印砸掉了端了十年的铁饭碗,不给自己留一点儿退路。他的身上激荡着奋斗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