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诗人谢湘南关于深圳的一首诗《零点的搬运工》——
有人睡眠
有人拿灵魂撞生命的钟
有人游走
有人遥望月球而哭泣
时间滑过塔吊飞作重击地心的桩声
一切都是新的连同波黑的静默
不需叉车歌声高过高楼
搬运工寻找动词,鲜活的
鲤鱼,钢筋水泥铸造的灯笼
照亮孤独和自己,工卡上的
黑色,搬运工擦亮的一块玻璃迎接
黎明和太阳
诗中反映了在深圳打工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被人称为最好的打工诗。评论家杨匡满认为,谢湘南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打工文学的确立和成熟。《零点的搬运工》是我至今读到的最好的打工文学”。
1992年,许家印离开河南舞阳钢铁厂,来到了深圳。
深圳,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许家印揣着一份三十几页纸的简历,在深圳的各个招聘市场奔波。半个月后,依然找不到一家愿意接受他的单位。那时候的许家印好似虎落平川,难掩心里的巨大失落:在舞钢也算是处级干部了,在这里竟然“混”到没有工作,甚至连住的地方都难寻觅。举目无亲,四顾无朋,想到这些,许家印难免生出些许凄凉。
后来,一位好友向他指点迷津:想想看,老总们怎么可能看你30多页的简历呢?
你把原来厚厚的那叠简历,变得简单点试试吧!许家印随后就做了只有两页的新简历,很快,有3家公司愿意聘任他。看来,对于现代的小年青来说,有一个短小精悍的简历多么重要。
许家印在几家大公司的盛情邀请下,最终和一家连锁商店的老总签了约,他“看中了它的发展前景和可提供锻炼自己的舞台”。时至今日,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许家印对这位老板的感激之情仍然难以掩饰。
这让我们不由想起淮阴侯韩信遇到漂母时的古事。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许家印才结束了尴尬的无人问津的日子。
这家贸易公司,名叫中达。“从第一眼我就觉得遇上了好老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经验,非常非常感谢他。”若干年后回忆起第一个老板,许家印仍是充满感激。许家印果断、大气的作风也为老板所赏识,并和他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许家印选择这年下海,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小平南巡讲话后,当年的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官员下海潮。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称,1992年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经商,这批人被称为“92派”,财经界人士牛文文说,这批人有政府关系,又有知识基础,他们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也有希望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这一年,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扶植房地产的措施。除此以外,广州市政府还出台了《广州市房地产经纪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第五条:“凡有本市户口,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熟悉房地产业务、法规,了解流通渠道和市场信息、作风正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人员。或离、退休干部、离职人员,热爱房地产中介工作,有法人单位推荐,均可申请充当房地产经纪人。”
1992年,可以说,是房地产的“大年”。当邓小平说出“步子还要再快些”的时候,李思廉和张力才刚刚开始决定合作,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冯仑的万通才刚刚成立一周年,他还在与加入“4+2”核心管理层的潘石屹等人一起“野蛮生长”;而王石也正是在这一年第一个发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就不做”的壮语。这一年对广州房地产业来说也是“大年”,杨国强刚刚在广州建成了他的第一家碧桂园,朱孟依在香港注册了合生创展。
这一年,对于日后的房地产巨头来说,绝对是一段不平常的岁月。冯仑在海南认识了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刘军,后来他们后来被称为“万通六君子”,通过炒作土地,挖到了第一桶金,日后都成了名震商界的风云人物。
而这一年,日后在中国房地产业掀起大风大浪的许家印,此时却刚刚下海,还未向房地产业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