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87800000007

第7章 文献述评(2)

第一,多元文化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和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走向。有论者研究了多元文化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多元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从而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民主的教育观念、多元的教育体系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研究者研究了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走向:从一元走向多元,从隔离走向理解,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适应。有论者从宏观上分析了教学中的三种文化冲突,一是文化内部的冲突,主要是新旧价值之间的冲突、观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二是社会文化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阶级(阶层)间文化的冲突;三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冲突。论者认为:“改革课堂教学,不是把原有的教育文化全部推倒过来,也不是教育知识的简单的接受和行为改变过程,更不是教和学形式上的变化。它包含着新的教育文化与原有教育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也包含着与教师和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适应问题。”有论者认为在全球化文化冲突中教育文化抉择中应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是:不局限于既有的中西文化之“型”而主动创新文化;把文化创造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培养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承受多元文化冲突和在多元与冲突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面对一个多民族有不同族群文化的国家,有学者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其内涵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其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成员,而且也包括主体民族成员;其内容除了包括主体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其目的是继承各民族优秀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与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各民族大团结。有研究者提出多元文化教学的基本要求: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依不同的学习型式而教,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平等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概念。有研究者强调了在多元文化教育中要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问题。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从而决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特殊性。

另外,一定的教学设置和内容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还有研究者则强调了在多元文化教育中,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由于生态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他们在学习方式上可能同来自主流文化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别。同时,同一种族的学生,其个体在学习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关于网络文化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很快进入网络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文化,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信息化,同时正在引起一场新的教学革命。关于网络文化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网络文化对传统教学产生重大的冲击与影响。网络文化背景下,传统教学的内容、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论者认为,网络文化对传统教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有形有声,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看到,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二是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强调的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面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也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三是改变了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过去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信息化。由信息技术编制的教学课件把声、像和文字结合起来,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四是改变了评价方法。典型的表现是,由经典的参照标准测量向以知识、能力为基础的项目反映技术方向发展,评价技术、绩效技术将成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五是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不能只将自己熟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论者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教学活动的九大新变化和新规则:

一是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互联网改变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以此设计与发展静态和动态的教学、“虚拟时空”的教学体系、远程教育和远程学习。

二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变化。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教学目标是:在传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学校日常规范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将学生的这些能力和品德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随着教学目标的扩展与延伸,教学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

三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必须了解与掌握在互联网上获取教学信息的方法,掌握教学信息的智能化搜索手段。

四是教学活动中师生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伙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寻找信息,协作研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环境。教学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善了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精神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变成了辅助指导和主动学习的关系,消除了师生之间潜在的对立关系,学生之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合作式的关系。

六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材。在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课程教材正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新型教材信息数字化、教材信息多媒体化、课程教材交互化、课程教材网络化、课程教材智能化、课程教材虚拟化、课程教材全球化、教学评估一体化。

七是现代教学技术对教学方法、手段的影响。电子视听技术的利用,增强教学信息传播的演示、呈现效果。音像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不易理解的内容,也促进了个别化学习方法及小组教学的发展。多媒体网络交互技术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多种服务,教学活动超越了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交互,进入网络化交互阶段。

八是现代教学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对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以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九是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评价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自动跟踪、检测,进行专题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及时给出评估分析结果。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题库、测试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把握。

另一方面,网络教学也存在不足,要与传统教学互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教学也不例外。有论者提出,网络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为传统教学所不能企及,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讲述,这些影响教学效果的良好因素,在网络教学中是无法体现的。

二是在传统教学中所传授的隐性课程,是网络教学中所无法做到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功能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他对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网络教学主要是人机交流,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情感的电脑,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被削弱了。

三是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果缺乏这些能力,网络教学的质量就不能保证了。还有论者提出网络教学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师生通过网络教师交流,削弱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时情感因素、语言交流和肢体语言的作用;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索交流,有时因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导致信心不足而主动放弃;学生面对大量的无关刺激,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易转移;过多地接触多媒体和网络信息,会使学生基本的读、写、说等能力相对下降;学生过度地接触虚幻的网络世界,会增加孤独感、忧郁感,降低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易形成不良影响。总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也就是说网络教学的长处,正是传统教学的短处,反之亦然。在当代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把两种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关于文化视野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

从已查阅到的文献来看,我国很少有人对农村学校教学改革作系统研究,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大多在农村教育改革相关的文献中零星提及,至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文化研究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其内容只囿于对改革面临的文化困境及其出路的经验性描述。有研究者认为,农村学校教学在文化上处于弱势。农村孩子的早期文化习得和生活经验与学校知识及其表达方式相差甚远,教育内容、考试内容又带有一定的城市偏向,这样农村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就处于一种文化上的弱势,增加了其学习的难度,从而也不利于其取得学业的成功。有研究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文化功能的实现面临困境,因为农村学校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封闭状态,使得农村学校很难发挥其文化资源优势,反而成为农村社会中的“文化孤岛”。乡村学生和农民由于缺少正面引导和教育,再加上农民受崇尚经验和不愿向自己的晚辈学习的传统观念影响,在家庭中很难形成一种积极的“后喻文化”氛围。

有研究者认为当前农村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可能面临的文化困境,具体表现为农村研究型教师文化的欠缺、农村研究性学习文化的不足和农村学校物质文化的匮乏。关于农村课程与教学改革如何走出文化困境,国内有研究提出: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在拉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同时,为农村教育文化使命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和经济环境;不断加强农村各类学校与农村社区生活的联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在经历农村城镇化的地区,农村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地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适当地让教师“走出去”接受培训,深化农村教师对城市文化的感受与认同,努力做到使农村教师首先成为农村文化变迁中的觉悟者;围绕农村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动农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研究提出要加强专业化文化引领。

同类推荐
  • 校本科研指导

    校本科研指导

    本书是解决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需要“用什么方法”的问题。本书全面而详细地阐释了校本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科学合理的理论阐述,也有与此研究方法相关的案例。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是为教师做校本科研提供的有效方法指导。
  • 语文知识小丛书:简明文言语法常识

    语文知识小丛书:简明文言语法常识

    《语文知识小丛书:简明文言语法常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末日存亡:零域

    末日存亡:零域

    意外死亡,重获新生,誓要活得恣意潇洒!没事打打小怪兽,虐虐人渣,顺带重建一下家园。一不小心跑到其他位面去,获得粘人小跟宠一枚。芷薰:“你有毒”某人:“恩,我本来就有毒!”(中了你的毒!)芷薰:“你中毒好深,快去吃药啊!”某人邪魅一笑:“你就是我的药!”
  • 逆天魔灵

    逆天魔灵

    在这个阳光明媚,五光十色,老气横秋,秋风四溢(此处省略一万字)的阴雨天,我们的猪脚诞生了,与此同时,一道光落在他的身上,他的一生改变了。(作者是新手,有事多担待,谢谢!)
  • 如黎明之影

    如黎明之影

    虚空、虚幻、虚无。当黑夜降临,一切事物都渐渐在其中失去身形。时间的刻度模糊不清,命运的道标失去意义。小心!唯有潜伏于黑夜,不被发现,不被定义,方能安然等待,黎明的来临……可惜,我似乎没那个耐心。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张力剧作选

    张力剧作选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
  • 风羽神剑

    风羽神剑

    一名年轻人正悠闲地在山中的石头上睡觉。突然听到一阵厮杀之声,年轻人立马醒来,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了过去……
  • 谁说正妻胜过妃子

    谁说正妻胜过妃子

    她,龙蓄虹,本是贵族出身,一位才女,却遭到继母和表姐的迫害。一天,她被逐出家门,寒风瑟瑟,她冻得晕倒在了雪地上。“把她带回去。”“以后她就是我的女人。“南城王叶掣冥救了她,并且还很宠她。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魏浅的女人加入了她的生活,从此,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强者之路无坦途

    强者之路无坦途

    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屌丝,有着一个经常欺负自己的心机婊姐姐,十几年来受尽欺辱,终有一天,一统江湖。可问,强者之路有何坦途?
  • 帝写

    帝写

    开启玄幻的史诗盛宴,请看万道显化于天的争霸大世。这是一位位帝命者谱写出来的神耀篇章,为起源大陆亿万万生灵开创的文明初始。 文明繁衍,越发昌盛,灰蒙雾霭笼罩的禁区,随着一道道帝光落下,被永世驱逐,黑暗消散于天地之间,光芒照耀整片大世,最终大帝葬于深渊,神耀篇章被谱写,翻开最为璀璨的一页,帝命者的传说将万古不朽。
  • 我在地仙界的日子

    我在地仙界的日子

    文韬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地仙界,这里有威震天下的齐天大圣,还有被猴子打过的玉皇大帝,又有唯我独尊的如来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