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15700000008

第8章 季羡林

【大师素描】

他曾是山东省一个偏僻农村的穷孩子,然而他却远渡重洋到德国留学;他曾被人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他自己并不承认;他为人朴厚富有深情,曾经被打成****,关进牛棚,然而他并不记恨那些打过他的人;他曾是一个满口山东方言的穷孩子,而他又是一个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专、精通国语、英语、德语、印度语、梵文、巴利文、吐火罗语的著名语言学家、国学大师。

他就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语言学家季羡林。一位至今依然健康即将满百岁的老人。虽然他不承认自己是国学大师,而外界公认他为国学大师。在这里,我们品读他浩如烟海的智慧话语,我们收获的将是为人处世最精粹的智慧。

第一章 季羡林先生的“三味真火”

《西游记》中,孙悟空跳进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在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里修炼成了“火眼金睛”。这里,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给我们青少年朋友,点燃了他的“三味真火”——“真情、认真、真切”的为人处世智慧。跳进季羡林先生的“三味真火”里,感悟国学大师的处世智慧,相信你也能练就一双为人处世的“火眼金睛”。

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

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中,少见的“多情”之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国学大师。他喜爱动物花草,“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马缨花能慰寥他的寂寞,二月兰能了解他的痛苦,牡丹、香橼能振奋他的精神,枸杞、夹竹桃能凭添他的诗意,二十岁与兔子,八十多岁与老猫、喜鹊经历同样的悲欢离合。在季羡林先生眼里,书,斋,小胡同,山水,无一不关情

品读季羡林先生的怀人之作,你会发现季羡林先生悼师友之谊会泪湿青衫,念母亲之恩会五内俱焚,尤其是《母与子》、《三个小女孩》、《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重返哥根廷》这几篇散文,几乎就是和着泪写成,读起来让人感觉无限惆怅。

在现实的生活中,季羡林先生对亲人,对学生,对朋友,对任何人都满怀着真情。“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就是他所说的一句名言。季羡林先生从来不欺骗别人,也从来不把别人对他的过错放在心中,他真情待人的美德被人广为传颂。

在**********时期,季羡林先生同许多北大的教授一样被打成了“****”,关进了牛棚。那些以前“季老,季老”喊着他的人,在季羡林先生蒙屈受辱后对他置之不理。甚至走在路上迎面遇见了,也假装不认识。而有些人在批斗会上,公开的辱骂他,甚至用拳脚打他,那段经历,季羡林先生在《牛棚杂忆》中给与了详细的描写。后来,**********结束后,季羡林先生又重新担任了北京大学的副校长,面对那些曾经骂过他,打过他的人,季羡林先生并没有怀恨在心而加以报复,而是说: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啊,在那种环境下,要是我可能也会那么做的。正是这种宽容的品格和对他人的真情相待,使北京大学那些曾经打骂过季羡林先生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能够安心下来工作,也能够坦诚地面对身为副校长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后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意思就是要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不是,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事情,对那些心里无法接受的事情要强忍自己去接受,这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事实的确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事情让我们情绪起伏不定,我们在待人接物时,所能做的就是以一颗真情的心,来对待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坦诚,活得轻松。

在我们的生活里,当我们满怀真情的对待我们的朋友,我们将收到朋友真情的回报;当我们满怀真情的对待我们的亲人,我们将收获亲人真挚的亲情;当我们满怀真情的爱着我们喜欢的人,我们将收获宝贵的爱情。季羡林先生真情对待朋友、对待亲人、对待自己的恋人所得到的真实的回报,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怀念乔木》这篇文章中,季羡林先生讲述了和当时国家领导人胡乔木同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情景。后来他们一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一人走上了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并未因此而冷淡。解放后,已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胡乔木经常来拜访季羡林先生,而季羡林先生并不因胡乔木是国家领导,而给以隆重的迎接,只是粗茶淡饭的招待,因为季羡林先生奉行“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的为人哲学。并不会因为朋友的身份贵贱,而改变自己待人接物的原则。由于自己不愿结交达官贵人,季羡林先生一直没有登门拜访胡乔木先生。直到胡乔木先生病危之时,季羡林先生才去医院拜访他,然而胡乔木并不生气,因为

他理解这是季羡林先生为人处世的原则,依旧一直引季羡林先生为知己好友。这段感情,就是季羡林先生真情待友所得到回报。

《留德十年·迈耶(Heyer)一家》这篇文章中,季羡林先生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留学德国的一段恋情。当时的季羡林先生与德国人迈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恋,一台打字机成为了他们之间爱情的桥梁。因为季羡林先生的真情,伊姆加德小姐深深地爱上了当时年轻的他。然而季羡林先生非常苦恼,因为在国内他还有着比自己大四岁,因为尊奉叔父之命而娶的妻子以及自己的一个孩子。面对国内的妻儿,季羡林先生后来强忍着自己的感情,拒绝了与伊姆加德小姐的这段爱情。在回忆录中季羡林先生写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可见季羡林先生对伊姆加德小姐是多么深厚。后来,有个在德国的留学生看到这篇文章后,被这段爱情故事所感动,专程到哥廷根遍寻伊姆加德小姐的下落,最后终于找到了她。结果出人意料:伊姆加德小姐终身未婚,独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机依然静静地放在桌子上。可以说,季羡林先生的真情付出,换来了伊姆加德小姐一生的爱和等待。而季羡林先生对自己妻儿的爱和责任,也换来了妻子几十年的照顾和温馨幸福的家庭。

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真情赢得的是朋友,恋人,亲人,甚至敌人的真情回报。青少年朋友们,我们也应该学会季羡林先生这种“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里,用一颗真真切切的心,满怀这真情来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爱人,这样我们的一生才能活得坦荡,才能获得幸福。

唯有认真为事,方能有为当世

季羡林先生一生做人、做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认真二字,他为人谦虚谨慎,治学严谨认真。这方面胡适先生曾大力赞扬过。而我们现在很多的青少年朋友,可以说是聪明有余,而认真不足。这些青少年朋友们,希望今天做的事明天就有好的结果作为回报,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急躁态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部分青少年朋友,眼睛永远都只看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的心里一直都在期待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眼高手低,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这些都是不认真的人,他们不懂得最辜负他们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季羡林先生曾经引用过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对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对生活持草率态度的人,是不值得别人信任的。

季羡林先生是非常主张做事认真的,他也特别推崇认真为事这种精神。在回忆自己在德国的留学生涯时,这样一件事情季羡林先生一直没有忘却。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

季羡林先生回忆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对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然后贴出布告说“只许砍伐画有红圈的树,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遭到处罚。”而当时的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呢?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已经名存实亡,公务人员、执法人员、警察都已经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根本找不到警察,全国处于尽乎无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也没有发现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都忠实地执行了规定。事隔50多年,季羡林先生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季羡林先生讲述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要告诫我们要学习德国人那种自觉的认真做事精神。“唯有认真为事,方能有为当世”便是季羡林先生的一句名言。事实也却是如此。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认真做事的精神,唯有认认真真地去做事,才能把事情

给做好。毛主席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认真才能有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

爱因斯坦就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人们都说他是伟大的天才,但是他自己却认为,”认真”是更重要的成功因素。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成绩并不很好,可是学习非常认真。老师布置作业从不马虎,每次都认真完成,有时候,作业一次做不好就做两次,两次做不好就做三次,直到做好为止。上中学后,爱因斯坦很喜欢数学。他有一个精通数学的叔叔常给他讲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故事。有一次,叔叔给他讲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来历后,问爱因斯坦能不能试着证明它。爱因斯坦很感兴趣,决定试一试。一连三个星期,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认真地求证定理。一个上中学不久的学生,要独立证明这个定理是不容易的。开始几天,由于他没有找到正确的思路,用来运算的草稿纸越积越多,却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他没有动摇,他想,凡事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做不成的。爱因斯坦反复运算着、思索着……

二十多天后,他再次出现在叔叔面前,交给叔叔两页纸,上面列着一行行的算式,毕达哥拉斯定理终于被他证明出来了。正是这种认真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才使后来的爱因斯坦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果,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伟大科学家。

青少年朋友们,做事”认真”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集中精力、一心一意、高度负责、专心致志;细心、谨慎、用心、专注、勇往直前;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得更快更好,做得尽善尽美;事不论大小,无论巨细,不三心二意、不粗枝大叶、不虎头蛇尾、不马马虎虎或随随便便,而要”防患于未然”,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避免有可能出现意外的事情发生,避免犯下粗心大意的错误或不必要的差错。

所以,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对待我们自己的生活吧!你要想在未来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培养起认真的习惯。因为唯有认真为事,方能有为当世!

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阔坦荡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阔坦荡。现实中的他就是一个真切处世之人。不会因为别人身份的高低贵贱而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因别人的夸耀或挖苦而情绪波动起伏;也不因世俗的压力和他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认识。“真切处世”就是季羡林先生的处世哲学。

而今,季羡林先生已经是快100岁的高龄了。他为人正直的形象一直留在他的学生和所有认识他的人心中。他在权贵显要面前不卑不亢,保持尊严。他从来不主动去拜访任何一个官员,不论多大的领导来看望他,他也没有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激动表情,说几句感恩戴德的肉麻话;不论官民,谁来了都是清茶一杯,决不搞“茶、上茶、上好茶”那一套;送客出门也不因你官大就格外殷勤,多送一程。有时他使很多的大官都不能理解。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他说:“我最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的低级趣味的表现。我的政策是:先礼后兵。不管你是多么大的官,初见面时,我总是彬彬有礼。如果你对我稍摆官谱,从此我就不再理你。”

在这种真切处世思想的指引之下。季羡林先生给人一种十分平易近人的印象,也给人不卑不亢,坦坦荡荡的感觉。正是这种真真切切为人处世的原则,造就了季羡林先生伟大的形象。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始报名了。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的学生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然后自己轻装去办理报名手续。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后,这位学生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的看守。谢过老人后,两人分别。

几日之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人。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多么朴实真切的老人,他为人不张扬,不势力,面对一个学生的请求能爽快地答应并坚持等待,这就是季羡林先生为人世楷模的风采。他曾说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这就是季羡林先生所喜欢的人,其实也是季羡林先生自己的真实写照。季羡林先生用他真真切切为人处世的智慧,成就给我们一个“真”的国学大师形象。现在很多人都提倡“真”,“善”、“美”,而真是为人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待人虚伪而不真切,他终将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待人真切,才能留给他人坦坦荡荡的形象,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四位被后人广为称颂的“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真切待人处世的模范。这四个人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这里我们所要说的是魏国信陵君的故事。

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在战国四公子中,都有诸多宾客,而最得士心的首推信陵君。因为信陵君待人真切,交士以诚,能礼贤下士,不因自己是贵公子而看不起人。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说:“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赢。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这短短几句话,勾画了历史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的始末。

侯赢是个隐士,在魏国都城大梁看守大门,朱亥是个杀猪的屠夫,和侯赢交情很好。信陵君听说侯蠃很有贤能,便去请他做自己的宾客。而且亲自驾着马车去接他,在回来的市集上,侯赢和朱亥相遇,然后交谈了很久而把信陵君撂在那里。在晚宴上又请侯赢坐在首席,由于深受信陵君的礼遇,侯赢将信陵君视为知己伯乐。后来,秦国派军队包围了赵国,当时赵国都城里还有信陵君的姐姐和姐夫平原君,为了救姐姐姐夫,信陵君请求魏国国王出兵救援。魏国表面上派晋鄙出兵救赵,实际上并为真正救赵国。信陵君知道后,万分焦急。这时侯赢站出来,给信陵君出谋献策,并请朱亥协助,用计谋夺取了晋鄙的军权,然后率军队袭击秦兵,解救了赵国之围。

由于擅自夺取军权救赵国,信陵君不敢回到魏国,怕魏王责罚。便在赵国居住下来,后来当得知当时赵国的一个赌徒毛公和一个卖酒的薛公非常贤能后,信陵君便要去拜见这两个人,而毛公、薛公其实是武艺智谋非常高强的两个隐士,为了生活平静就躲着信陵君。然而信陵君并不生气,在最后找到他们时依然十分敬重他们,就这样赢得了毛公和薛公的效忠。后来秦国派兵攻打魏国,魏王打不过秦兵只好派人来请信陵君回去抗秦,信陵君不肯,而毛公和薛公竭力劝诫,在他们两人的规劝下,信陵君回到魏国率领军队来抵抗秦国。由于他的美名远播,加上毛公和薛公的帮助,很多诸侯国都派兵来帮助,一些谋士也纷纷为他出谋划策。后来,信陵君率领五国之兵,大败秦军,一直把秦国军队追到函谷关,秦军不敢出关迎战后才撤兵。

信陵君因为真切待人,礼贤下士而结交了许多贤能的人,所以才成就了他名扬天下的一生。正是因为他的真切待人,才能以宽阔的胸襟,坦荡的胸怀来使得当时的士人归附。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也学着真切为人处世吧!当我们真真切切待人以诚恳时,我们不但能让自己心胸开阔坦荡,而且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成就一番如信陵君一般的丰功伟绩。

第二章 老生常谈的“老调”也能弹出“新曲”

你是否认为讲学习的智慧实在太多,太老调了,而没有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都跪着学习?你是否以为讲礼貌的重要太小儿科,太老调了,而对礼貌掉以轻心?你是否认为讲谦虚太没必要,太老调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谦虚给了别人虚伪的感觉?你是否认为时间宝贵只是一句套话,而挥霍浪费你的时间?在这里季羡林先生依然要给我们谈一些老生常谈的“老调”,所不同的是,倾听这些老调,你将听出新的曲音。

不要跪在地上学,而要挺起身来学

季羡林先生在给((舞论集》做序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不是跪在地上学,而是挺起身来学。这句话对我们青少年朋友来说,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而今,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学习都是“跪”着学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被动,老师不讲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先预习、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等待。学习的目的也十分不清晰,很多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几乎很少有青少年朋友问过自己为什么学习?应该学习些什么东西?虽然现在的教育都呼唤着素质教育的口号,然而在现实里,我们仍然被应试教育给牢牢套住。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能考个好成绩,初中时学习为了中考能考个省重点,考上后努力学习为了高考能考个重点大学或者名牌大学。

在这种被动的学习,“跪着”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本培养不起自学的能力,学习也只是为了考试,根本就没有想过应该主动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相反,“挺起身”来学习,就是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转移,积极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领域,在未掌握的知识面前主动学习,不等着老师来讲解,也不依赖于他人,能够培养起自学的能力。不畏惧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难题,不因困难而弯曲自己的“身体”,有着很强的自信心,这种“挺起身来学”的学习,才是我们最应该提倡的,因为它不仅扩展了我们的兴趣和爱好,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锻炼了自己自学的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所真正提倡的。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座普通的小城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从小就在父亲严格的管教下成长。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父亲这种近乎残酷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种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在学习了一个月拉丁文的基础知识后,便开始主动的自学,跑图书馆查资料,阅读拉丁文书籍,经常和高年级懂拉丁文的同学用拉丁文交流,在这种主动学习,“挺起身来学习”精神的推动下,仅在一年之内玛格丽特便修完了五年的拉丁文课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乞讨科目的考试成绩竟然也名列前茅。在大学阶段,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的体育、音乐、演讲也都出类拔萃。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遇到问题主动出击,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是在这种“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挺起身来精神的激发下,40多年以后,玛格丽特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怀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时,他不但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学到真正的知识,还能锻炼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激发我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促使我们努力把梦想变成现实。俄国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意志的薄弱和信心的缺乏。”信心的缺乏会限制一个人的潜能,束缚一个人的发展。而树立自信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内心。在内心树立起自信,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季羡林先生在((谈读书与治学》中指出:在求学的道路上,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够在求学的路上步履如飞,而缺乏自信的人一定是步履蹒跚。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内心树立起自信,用信念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勇气和雄心,是他们迈向知识殿堂的第一步。

自信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健。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在成功的路上健步如飞,而缺乏自信的人一定是步履蹒跚者。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得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对于青少年来讲,在内心树立起自信,才能在学习道路上“挺起身来”,用自信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勇气和雄心,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青少年朋友们,不要再等待着别来来告诉你怎么学,也不要把学习当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事情。自信起来,不要“跪着学”,而要“挺起身来学”,相信你挺直腰杆后,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绝不把礼貌当作小事而掉以轻心

礼貌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具体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前提条件。有人这样说过礼貌的重要性:“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问都重要。”然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很多的时候总会忽略礼貌的重要性和它的巨大作用。在不经意间丢失了礼貌这最为宝贵的品德。使自己在他人的眼里成为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久而久之造成自己被他人和集体孤立,失去友谊和他人的尊重。所以养成礼貌的习惯,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季羡林先生在《谈礼貌》一文中就曾这样写到: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季羡林先生的话,告诉我们青少年朋友,礼貌是反映自己修养的重要部分。如果一个人丧失了礼貌,不但让别人对自己感到厌烦,而且影响到别人正常的生活。如果没有礼貌的人充斥了我们的整个社会,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非常地不和谐,可见没有礼貌的危害性有多大。《北京青年报》上曾登载了一条消息:一个15岁的少年因为环卫工人制止他乱扔纸屑,盛怒之下满口污言秽语不说,还对那位女清洁工拳打脚踢。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市民纷纷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在我们身边,这种不讲文明礼貌的同龄人的确不是少数。我们经常能听见一些青少年朋友跹且成“章”(脏),张口一个“妈的”,闭口一个“我X”,而且满脸凶相。

许多同龄人都忽视了对自己个人修养的培养,以致说脏话便成了习惯。也许他们口中飞出的污秽之语没有任何针对性,似乎也未给任何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但脏话很刺耳,对一个人的形象很有杀伤力,同时也会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试想,谁会喜欢和一个不讲礼貌、满嘴脏话的人成为好朋友?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消除隔膜的桥梁。一个没有修养的青少年会以冷淡、不关心他人、言语不文明等方式伤害他人,毁坏自己的形象,相信这是每个有志青年所不愿意的。讲文明、懂礼貌不是空话,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小事中去做好它。从小我们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敬爱的刘少奇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却十分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1959年10月1日,是建国10周年纪念日。当时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其女儿平平参加向国庆观礼的外宾献花活动结束后,顺便父女同车回家。一上车,少奇就问:“平平,你跟老师说过跟爸爸一块儿回家了吗?”平平红了脸,赶紧下车跟老师回话。上车后少奇又问平平:“跟老师说‘再见’了没有?”平平又跳下车去,向老师行队礼告别。可少奇还不让开车,又问平平:“你跟同学们说‘再见’了吗?”平苹只好三次下车,向同学们一一道了别,这才上车与爸爸一起回家。季羡林先生曾引用孔子“不学礼,何以立”这句话来告诫青少年朋友们:礼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只有懂礼貌的人才能做好事情,一个缺少礼貌的人永远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青少年朋友们:礼貌好比我们的形象设计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里千万别忽略了自己的形象。要想给别人良好的印象,我们就必须时刻地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说话应该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做事也应当考虑自己所做的是不是合乎礼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喜爱,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有利于我们的成功发展。如果我们失去了礼貌,那么我们将陷人人人避之不及的尴尬境地。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来后悔,就已经晚了。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从现在开始,就关注这看似微小的说话、动作举止是否合乎礼貌吧!做过有礼貌的人,总比没有礼貌强!

真诚谦虚,不要谦虚过头变成虚伪

谦虚是一种美德。在我们成长的过程里,父母老师们总告诫我们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凡是能有大成就、成大事业的人都是谦虚好学的。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我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秉持谦虚的态度,在面对自己的成就时,始终以一颗不骄傲、不满足的心灵去追求更多的知识时,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所以,很多人都说谦虚永远有益。其实不然,季羡林先生就告诉我们,谦虚有时也是有害的。如若把握不好谦虚的度,谦虚不但不能使自己受益,反而会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从而孤立自己,导致自己的退步。

季羡林先生在《谦虚与虚伪))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季羡林先生的这些话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必须把握谦虚的度,发自内心的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谦虚,否则一味的表现自己的谦虚便会给人虚伪的感觉,那样就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在现实的生活中,季羡林先生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面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三个荣誉称号,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就纷纷予以谢绝。

一辞“国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文集《此情尤思一季羡林回忆文集》出版时曾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洛、吴宓,我算什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长些罢了。”对于自己的国学知识,他说: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二辞“学界泰斗”

季羡林先生对“学界泰斗”这个荣誉称号也加以谢绝。他说: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

季羡林先生对“国宝”这个称号更是不以为然。他曾说:大约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从季羡林先生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个荣誉称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自己的成就有着清醒第认识,他绝不虚伪的谦虚,说自己毫无成就可言。相反,他的谦虚发自内心,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应当肯定给与肯定,对别人追加的荣誉,他认为过了,就给与谢绝,这就是真正的谦虚,这种谦虚才是真诚的谦虚,才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为了让我们掌握谦虚的分寸,避免使我们的谦虚变成虚伪,季羡林先生在《谦虚与虚伪》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青少年朋友们:在我们与人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来表现自己的谦虚,而不是刻意地在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谦虚,注意谦虚的度,那样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如果缺少了真诚的养料,你播下的这颗谦虚的种子便很可能结出虚伪的果实。那个时候你收获的将是你自己种下的苦果!所以,真诚地谦虚吧,而不要让谦虚过头变成虚伪!

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稍不留意,时间就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会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停留片刻。有时时间是无情的,对于挥霍它的人,时间让夺走它的青春让它一事无成,有时,时间又是有情的。对于珍惜它的人,它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人们经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觉出时间有多么的可贵。

季羡林先生一生珍惜光阴。如今他虽然是一位即将步入百岁的老人,但是他仍然坚持笔耕不辍,和时间展开赛跑。每天清晨季羡林先生早早地起床,然后开始自己一天的阅读写作生活。这种习惯即使是在自己住院疗养的情况下,他也坚持不懈(见《病榻杂记》)。因为在季羡林先生的眼里,时间实在太宝贵了。季羡林先生在((一寸光阴不可轻))一文中,就曾经这样写到: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我现在抄给大家: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一首诗,不但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对我们老年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文字明白如画,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季羡林先生的话,平实而深刻,我们只有爱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有所得,如果我们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都头来只会一无所得。珍惜时间的人,往往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弟周,在他上学的时候就特别珍视时间。就是因为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刻苦学习,才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童第周从小就爱学习,但因为家庭贫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家里种地干活上了。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跟父亲认了一些字。十七岁的时候,他才好不容易考进了宁波师范学校的预科班,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童第周特别珍惜。可是,这所学校里所学的数、理、化和英语,童第周在以前根本没有学过,所以他学习起来特别吃力。

因为从小就营养不良,童第周的个头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要矮,因为穿着也比较土气,所以在学校里没人肯搭理这个来自穷山村的孩子。一次,童第周刚走出教室,就听见有几个同学在议论自己,其中一个人很不屑地说:“我敢说,童第周在这儿不出三个月,就得回家去种地!”这句话像钢针一样,刺痛了童第周的心。于是,童第周更加刻苦学习了。

可是自己的基础毕竟太差了,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的时候,他的平均分数只有四十五分。按照学校的规定,平均成绩不及格的人,只有两条路可走:退学或留级。退学是肯定不可能的,留级呢?童第周也不甘心,因为他现在就比同班同学大三四岁,自己再也不能留级了。他鼓起勇气去找老师,老师摇着头说:“这是学校里的规定,不可以改变。”他又硬着头皮去恳求校长:“校长,您就让我跟着上吧,我一定会赶上去的,我向您保证。”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校长终于松了口:“好吧,那你就试试,不过半年以后你必须出成绩。”

没等校长说完,童第周就激动地抢着说:“校长,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他发现早上头脑比较清醒,记单词的效果比任何时候都好。所以从那天开始,他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在幽静昏黄的路灯下,认真地阅读着英语教材,苦苦的背诵这像天书一样的英语单词。

学校规定,每天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必须熄灯。为了抓紧时间学习,童第周总是等其他同学刚睡下之后,又拿起书本和笔记,悄悄地溜到路灯下,温习当天所学的功课。过了不久,校长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把童第周叫到办公室,训斥道:“你不想要命了?不好好休息,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以后一定不要违反学校的作息制度!”

童第周说:“老师,对我来说,现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更重要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因为我只有这一次机会了,如果赶不上,我就只能退学。老师,我在家吃苦已经吃惯了,身体能吃得消,您就让我学习吧。”

校长听了,心里十分佩服:这孩子真有骨气。就这样,在他默许下,童第周依旧每天早晚都在路灯下看书学习。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的平均分数超过了七十分,而且几何还得了满分。这件事情使童第周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一样能够办到,只要我足够努力,能够坚持不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我就会取得优秀的成绩。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天才都是用勤奋换来的。

后来,童第周又以优异的成绩留学比利时,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的研究,并在留学期间取得了累累硕果,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

童第周的故事告诉我们:惜时如金的人,只要经过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古今中外一切有大智慧的人,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青少年朋友们:时间就像是一只装满水的水桶,如果水桶的底部有一个小洞,水很快就

会漏光。虽然它会流很长的时间,但这和我们直接把水倒掉的结果是一样的。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人生中有所成就,就应该珍惜时间,只有你不轻视时间,不虚度光阴,你才能得到时间给你的巨大回报。

第二章 著名语言学家讲述说话的艺术

你是个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吗?你是不是以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就是会说话?还是你认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才是真正懂得说话的艺术?在这里,一个精通国语、英语、德语、吐火罗语、印度语、梵文、巴利文的“国宝”级语言学家给你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说话的艺术。

委婉的表达远胜于真实的告白

说话是一门艺术,有些人说话给人一种音乐般的享受,有些人说话却给人一种刺耳的感觉。通过自己的语言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是每一个人所希望的,但是说话的艺术却未必被每个人所掌握。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伟大的语言学家,一生通晓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语言。他谈及说话的艺术时,非常推崇古人“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与人”的观点,并将他解释为:在与人沟通交往的时候,要将自己的语言说得如同锦绣上的鸳鸯图,十分的美丽,而不要把绣图的针那样锋利的言辞展现给他人,使他人难以接受。

其实,懂得说话的艺术极其重要,美丽的语言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假若在一定的场合中说出不合时宜的话语,那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季羡林先生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朱元璋是明代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出身很贫贱,小的时候就给人家放牛,给有钱的地主家做工。甚至沦落到做乞丐的地步,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又去当了和尚。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个以前的穷朋友想来求见他,获得一官半爵。朱元璋也很想见一见以前的老朋友,可是又害怕他们把自己的老底给揭露出来。犹豫了老半天,心想,总不能让人家说自己富贵了就不念旧情吧。于是就派人把那个老朋友给传了,进来。

那人一进金銮宝殿,就高呼万岁。接着说到:“皇上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兵,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含蓄而动听,心里很高兴,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情形,很感动。立刻封了个官给这个老朋友做。

消息传出去以后,另一个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伙伴也找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后,也高呼万岁。接着他说到:“皇上万岁!你还记得咱门小时候吃东西的故事吗?那时候咱们都在给刘大财主放牛,有一次咱们去偷了一些豆子,跑到芦苇荡里,把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结果瓦罐不小心被你给打破了,洒了一地豆子,汤也泼在地上了。你当时饿坏了,抓起地上的豆子就吃,不小心吃了一根红草根,把喉咙给卡住了。多亏我出了个主意,叫你吞下去一把青菜,才把那红草根给咽了下去。

这个当年的伙伴说得很得意,心里想自己马上也要有官做了。可是朱元璋听着听着,脸都给气白了,心想:这个笨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我的丑事都给抖了出来,真让我丢死人了。一气之下对侍卫说:“哪里来的疯子,给我拖出去,斩了!”

季羡林先生通过讲述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运用智慧,巧妙地与人交流,沟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说话不分场合,不合时宜,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一件事情,说法不同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己说的话让人听了舒心乐耳,自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话技巧是一门大科学,在生活中学会适当地投对方所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说一些奉承话。尤其是在提出与对方不同意见的时候,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尽可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委婉的表达远胜于真实的告白!

谨于语言,不要摔倒在自己的舌头上

很多青少年朋友们在与朋友或者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说起话来大大咧咧的,心里想到是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这样是给人一种很率直的感觉,但是更多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话语,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朋友或者招来他人的怨恨。从而失去了一段非常好的友谊乃至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多了一个敌人少了一个朋友。

中国有句古话: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就是说有些人的话说出来非常的动听,就像玫瑰一样让心赏心悦目;而有的说出来的话,就像长满刺的荆棘一样,狠狠地扎伤别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会说话的重要性。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语言时曾经说:善良聪慧或温厚博学的语言,能溶化冰雪,排除障碍直抵对方的内心;一句恶毒的语言却足以击破一个人坚实的心灵堡垒,让人—辈子都为之隐隐作痛。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在茂密的山林里,有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为了报答樵夫对自己孩子的救命之恩。便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他。第二天早上,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惟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快快不乐,说到:“作为你救我孩子的补偿,你用你的斧子在我身上砍一刀吧。”樵夫按照母熊的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就问到:“你身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你那一斧子使我痛了一阵子,但是伤口愈合后我就忘记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的道理。语言是一门艺术,它在人们的一生中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中国人说话做事非常讲究含蓄而分场合,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你说话必须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季羡林先生说话做事就表现出非常谨慎的一面,他从不夸夸其谈,作为我国现在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经常告诫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但要掌握说话的艺术,而且所说的话要考虑听众的性格、身份和说话的场合。不要因为自己在语言上的过失,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三国时期才子杨修的故事,便给我们深远的警示意义。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曹操很重用他。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些,就又盖好,并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大家都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杨修见了,说道:“这‘合’字是叫人各吃一口啊,有什么可怀疑的!”就拿起勺子和大家把这盒酥给分吃了。还有一次,建造相府,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亲自察看了一下,没说话,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就令工人把门造窄。别人问为什么,他说门中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总之,杨修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说话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曹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选择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盘查。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是杨修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讨厌杨修了。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爱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聪明来,居然不等上级命令,只管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知道以后,他竟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玩意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免得临时慌乱。’曹操一听,差点气炸,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者戒。

青少年朋友们,嘴巴和舌头犹如一柄双刃剑,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就会反过来伤害我们自己。俗话所说“口乃心之门”,话是从自己的口中说出去的,别人既然听到了,你就无法阻止别人因为你的话所产生的想法。而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你根本无法控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伤及他的自尊心。所以,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季羡林先生就特别推崇孔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他说:不爱多说话的人,他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很少有不坏事的。所以,在我们开口与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切莫使自己像杨修一样,成为一个摔倒在自己舌头上的人。

同类推荐
  • 越读越想读的成功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越读越想读的成功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事物里往往包含着最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们比起抽象的理论,能以更简单、更直接、更迅捷的方式把这些遭理揭示出来,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于瞬间豁然开朗。本书里有各种各样关于成功的小故事,让你越读越想读,读后获益匪浅。
  • 别让敏感害了你

    别让敏感害了你

    敏感,往往是不幸的开始对疼痛敏感的人,针扎一下就会痛哭流涕,这是正常的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尚且情有可原。而内心敏感则是一种主观心理,一个太过敏感的人无法获得最纯粹的快乐,每天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对外界的人和事都“草木皆兵”,长此以往,就会被敏感困住手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人诸多不幸的开始。
  • 男人不狠 万事难成

    男人不狠 万事难成

    男人不狠,万事难成。换句话说,大丈夫行走于世,一定要彰显雄性的天赋优势和本质属性,一定要纵情冲杀,快意取舍,否则将一事无成。
  • 成功出自正确的思考

    成功出自正确的思考

    思考,就是喷涌而出的漱玉灵泉;就是阴天时突然从云端扯出的一缕阳光:就是心情郁闷时的豁然开朗;就是剪断一团乱麻的利剪;是秋天枝头那红艳艳亮晶晶的硕果;是通向成功的那座桥梁;是成功者甜蜜蜜的梦: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灵感……一个人能办事和会办事是社会对这个人的肯定性评价。要想得到这样的评价很难,因为能办事和会办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仅包括个人的语言能力、思想品位、情感商数、性格取向,也包括涉世的城府深浅、经验的积累厚薄、内在心理素质的高低以及外在形象的设计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等。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综合形象,这个综合形象对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不能办成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办事要有一个好形象,起码有两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外在形象设计,二是内在形象设计。
  • 给心灵加点盐

    给心灵加点盐

    本书根据成功励志学的特点,也根据广大读者的心灵需求,精选了古今中外最有哲理性的励志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真可谓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使广大读者易于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特别是整个内容没有冗长的说教,而是用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心灵的暗示和潜力的开发。这样,我们读者就能获得心灵智慧的无穷魔力和潜在的神奇灵感。
热门推荐
  • 绝代狂笑

    绝代狂笑

    真灵界是一个神秘而又富饶的修仙之地,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珍禽异兽,妖魔鬼怪,而这里也有着五大圣地......中东万影宗,中西万毒宗,中北天剑宗,中南水月宗,北地万虫宗。一个自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和青梅竹马的女孩一起踏入一个充满腥风血雨的世界里......
  • 圣古金字塔

    圣古金字塔

    主角雷霆在成年礼的试炼中偶然得知父亲的下落,在通过试炼之后放弃了地位与金钱,为寻找父亲与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少钧踏上了征程,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好友并展开了一系列奇幻的冒险……
  • 笑傲苍穹记

    笑傲苍穹记

    一段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情感,却偏偏又所托非人,招致她身心俱疲,一时狂笑道:“人负我,我却负了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我现在就是一个不孝之人,既不能忠于自己,又不能尽孝,人生何至于此?究竟所为何生?”最终车祸导致本体成植物人,而灵魂却进入一个异世空间。在异世空间里,她本想与世无争,奈何身体原来主人的身份决定了她不能平凡的命运,身边自己最亲近之人一个一个的因她而惨死,一次又一次的被自己最在乎的人所欺骗,从此她不再信任何人,她信奉:“宁我负天下人,莫要天下人负我!”从此人称“绝命阎罗”。一时之间风云变色,人间一场浩劫由此而展开,最终她是毁天灭地,还是笑傲苍穹呢?新人首作,望多给意见,求推荐!读者交流群:300532343欢迎加入。
  • 十二星护

    十二星护

    “明明当初是我让她多找些星护,可现在我却想让她身边只有我一人,我是不是很自私。”季麟略带哭腔的说到,花霜夜说:“这不是自私,既然你有这份心意那就别放弃,爱一个人,从来没有对错!”
  • 星耀之锥

    星耀之锥

    作品以网游《天下3》为背景,展开了一部征战史。雄霸天下,争雄大荒。宇宙奥秘,玄幻莫测。全新的思维,阐述空间的本质。年轻幻想的圆舞曲。
  • 为博君一笑青梅竹马遥

    为博君一笑青梅竹马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平凡青梅竹马与大明星王一博的爱恨情仇。
  • 帝国纵横

    帝国纵横

    “大胤的穆翱,天朝的敖木,前世为救兄弟而嗝屁,憋屈!今生,投生于将门,带着前世的记忆与知识,定要活的轰轰烈烈!有金戈铁马,有儿女情长;有朝堂独断,有微服私访;有英雄本色,有佳人春光!看我荡清一切不平,还帝国坚挺不衰!不一样的历史,一样的铁血激情与惊心动魄……”
  • 穿越:孤本红妆

    穿越:孤本红妆

    被流放的异时空的夏凌天来到了科技水平还处于农耕时代的大夏国,醒来却是成了女扮男装的小皇帝,诶诶!不对,这群不是自家老乡吗!炼钢,做武器,设计机械,改良种植方式,夏凌天和自己的小伙伴一步步把自己的国家带上巅峰!
  • 昨日重现

    昨日重现

    七十年以后出生的人,注定要经历一个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的时代。从学校跨入社会的大门,有许多迷茫,许多无奈,许多彷徨。当激情过后,他们会产生许多人生的思考。阻力自然是重重,但,他们并不甘于在社会上的沉寂,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勇气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梦中之路。但他们或有沉沦迷惑的时候。工作,财富,爱情,友情,人际关系,新旧思潮与观念等等,在这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他们历练了自己,确立自己的社会坐标;然而也有的彻底迷失了自己。我们欣喜着他们的欣喜,也痛苦着他们的痛苦,因为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我们的父辈固然可爱,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继承了乐观旷达,包容善良的品格。我们也羡慕后来者,他们年轻,有活力,激情飞扬,世界正在他们面前打开一个更加美好的画面,我们也希望80后,90后们有比我们更高的追求,有比我们更美的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