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19000000006

第6章 禅茶一味 歌酒人生

在喧嚣的人群背后,泡一壶清茗以安神,诵一段禅经以宁息。凡尘的功名不能留恋。借一杯烈酒掩去失意,寄一曲琴歌淡忘惆怅。调琴、焚香,听弦断了三千痴缠;但愿酒愁肠,茶烟氤氲中不再过问尘世中的肝肠寸断。

不测的酒量容的是愁情:李白

中国古代文坛的一壶好酒,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另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些许化作率真,余下的遁入愁肠。

李太白好酒,一袭青衫飘逸游于世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世人送他个“诗仙”的称号。谪仙人嗜酒,小小一樽金杯里,盛下了李青莲多少心事多少愁!李白是个狂人,狂放不羁,自然也不畏权贵。从杜康以来那么多人沉溺酒中,但大都成了酒鬼,只有李白成了酒仙。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诗仙,他的诗歌中始终洋溢着浓郁的酒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之后。

不惑之年的太白应诏往长安任翰林院院士。本为布衣的他却让唐明皇李隆基“降辇步行,亲为调羹”,可见李白当时的人气。此生有一次,哪怕年愈古稀,恐怕下辈子也足够值得宣扬了吧。

连李隆基自己也感叹这个李白不简单!李白就是李白,朝堂的威严非但没有让他亦步亦趋,相反天子的接见让这位仙人更加潇洒,喝酒赏月写诗,好不自在。酒喝多了,诗性大发之时,管他天上地下,杨玉环也被招呼来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恐怕喝再多的酒,也只有李白一人敢如此狂妄洒脱。

是的,之于李白,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大不了一走了之,仰天长笑倚剑天涯,任性的他就曾放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天真与浪漫的理想主义让李白与朝堂的处事哲学背道而驰,最终与曾热衷的政治理想渐行渐远。他以为李隆基好比汉武帝,于是便自比司马相如。哪知道,这时的李隆基沉溺美色,执政大权落入旁人手中,孤独的李白受尽排挤。眼里揉不进一粒沙的诗人怎能逆来顺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于是,李白又醉了,这一醉不是累月却是经年。不甘束缚的他重又开始漂游的生活,在开封,他和好朋友对酒当歌,写出了这首千载不朽的《将进酒》。诗中,岑夫子、丹丘生都是诗人的好朋友。酒逢知己千杯少,心中的愤慨不平也惟有此时才能毫无保留地流露。

黄河水一去无回,青丝如雪实难更改。诗的发端荡气回肠,带出的却是伤感的悲叹。有人称之为“巨人式的感伤”,是颇有道理的。

李白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没有将这悲继续太久,否则他就不是李白而成了李清照或秦观。他笔锋一转,纵情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已满,烈酒入肠,强烈的自负之感和怀才不遇受尽排挤之时运让心中的情感涌动多时喷薄而出,一声“天生我才必有用”字如洪钟,震惊了一代一代的诗人,直至今日仍余音绕梁。

欢愉是表面的,不遇的心越隐藏却越欲盖弥彰。“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孤傲的李白为自己找的一个华美的借口,“唯有饮者留其名”是难能可贵的清醒的自我认识,如若太白知道今日的他在史上确实因了他的酒与诗而留名,定要再痛饮三千杯了吧!

酣梦之时,尽管当了“五花马,千金裘”,什么功名什么金银尽情舍了去,换钱买酒,愿“与尔同销万古愁”。何等旷达的心胸能放下世间诱人的种种,怕是也惟有太白不测的酒量方能容下这万古愁情。

醒,是一生;醉,亦一生。醒与醉之间,愁与乐之中,总要有个了断。醒不能济世,愁不能自救。于是一杯酒,一声笑,飘逸洒脱于醉梦中寻找一场人生的酣畅淋漓。

这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精神颇为相似。李太白和酒神狄奥尼索斯都是少年精神的代表,他们身上永远闪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浪漫和洒脱,借着酒的烈与甘,乐观不羁地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同的是,酒神是神,饮酒作乐再无怅惘;而酒仙是人,终要受世间羁绊,酒入愁肠化为传世诗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在宣州谢朓楼上,李白终于醒着一回。昨日之日是无数个弃他而去之日,那些逝去之日无可挽留,而所要面对的仍是无数不知来者的今日。这两句感慨让人与五柳先生那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意味深长读起来有相同的蕴味。人无法阻止水的流淌,抽刀断水总是徒劳。也许在这一点上李煜更加聪明,他将满怀愁绪投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没有举杯消愁也没有抽刀断水,但最终难逃厄运。

李白是幸运的,也是无奈的,他终于明白醉时之逃避酒醒后的忧愁加倍乱人心,而散发弄舟无所顾忌让一切随风又颇有了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放纵与达观。

太白的愁与寂寞无人能懂。他“像那有心填海的精卫鸟一样,虽有报国的热忱,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他以飘渺俊逸的姿态展现给世人看,豪迈给世人看。惟有一壶壶浊酒能走进他的内心,靠近他血脉里的那一分天真和赤诚。“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他醒着的时候,却是他最糊涂的时候”,郭沫若如是说。而酒终归是助兴的,但李白却太投入,据说李白醉中捞月结果不幸落入水中,溺水而亡。

酒和诗、花和月、山和水,郁结与萧散、失意与孤傲,成就了千古难就的一个李白。他嗜酒不是酗酒,他狂妄不是狂躁,他孤傲不是孤寂。诗是他的命,酒是诗的魂。仙人用一生酒杯泡出了自己的气质和哲学:“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

醉与醒之间,隐与现之间,太多诗人在此长眠。

参考书目

《落日楼台一笛风》可卿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p65

《李白传》李长之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心画心声总是真:韩愈

音乐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公交地铁上,年轻人闭着双眼耳朵上挂着耳机的司空见惯,就连晨练的大爷大妈手中也换下了古旧的收音机,换上了MP3。音乐就是有这般深达人心的力量。不分年纪,没有国籍,只要你愿意,音乐响起的时候,一起唱一起跳毫不费力就可以融进一个圈子。不禁要想,音乐,倒底是哪一点这样迷人。

在古老的唐代,有一位大诗人也爱音乐,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文起八代之衰”,晚年又当吏部侍郎,是不折不扣的政客。但他也被一首琴曲所倾倒折服,并为此写下了唐代描写音乐的三篇著名诗歌中其中一首,他叫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这便是《听颖师弹琴》了。欧阳修曾说这不是一首琴诗,而是一首琵琶诗,这些实在来不及去探究,就静静地品味这首琴曲和诗人的奇缘。

元和十一年,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不远千里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的古琴不仅样式与众不同,而且弹奏出来音色也格外优美。世间的琴师绝对不只颖师一个,但颖师凭借他精湛的技艺、别有韵味的演秦、丰富的曲目打动了世人,远近知名。

而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琴曲一开始,韩愈就被深深吸引。婉转轻盈,细语喃喃,仿佛情人在耳边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似一首婉转的情诗,让人身心愉悦。忽而,琴声激昂高亢,像是沙场上战士的厮杀,万马奔腾,刹时间刀剑齐鸣,场面异常惨烈。韩愈觉得灵魂都在为之颤抖,好像自己也手持兵刃身在疆场。转眼,琴声又热闹起来,到处是莺歌燕舞,百鸟齐鸣。中有一只凤凰引亢高歌,百鸟朝圣,一片乐观升平气象。随之,琴音激越地往上攀升,仿佛在攀登峭壁悬崖,一旁的诗人听得心惊胆寒……听到这里,诗人紧张得坐立不安,汗泪如雨,把衣襟都湿透了。

韩愈紧张至极时,不得不请求颖师中止弹奏:“在下虽然也生有一对耳朵,但是不懂音乐。但这次听到先生弹奏,却激动不能自已。您的演奏实在精湛,好像是把冰和炭火放在我的心房里一样,冰火两重,您要是再弹下去,我真的受不了了。”就是这样一首诗,道尽诗人与音乐的奇妙之遇。

一首音乐能直达人心,必定是他的某一点与人心中最脆弱的地方引起了共鸣。韩愈这般紧张激动,也果然如此。

时年,韩愈已四十九岁,这一年便做了中书舍人,负责撰写诏书。但因主张平定淮西而被宰相李逢吉所恨遭到低毁,不久就被降为太子右庶子。所以,当颖师弹起这首曲子,舒缓的调子让韩愈暂时忘却了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争,一心回忆起自己的童提时代:耳鬓厮磨、两小无猜,“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二句,仿佛喃喃细语,并时而夹着少年情事的互相嗔怪。有人说,成年以后心灵常常固执地滞留在离童年不远的地方,在怀想和遥望。诗人听琴伊始,沉入的是一种充满温馨的境界重温往日旧梦。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突然变得昂扬、豪迈,或许这时的抑扬顿挫撞击到韩愈的是他壮志凌云、举步投向人生战场的年代。那年,诗人只有十九岁,只身离开了侨居五六年的宣城,一人到京城长安“应举觅官”。“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多少往事如浮云一般过眼即逝,而自己仍如浮萍的命运一般四处无依。想到这里,诗人惆怅不已,或许是因为缅怀起自己四考进士以及登第后到处求官这一段长达八九年的岁月。

唐朝时应举的人,试前都托请朝廷要员向考官推荐。韩愈不想靠人脉走上仕途,亦无人代他吹嘘扬名,所以从贞元二年至贞元七年考了三次进士都告失败。贞元八年,韩愈从事古文写作已为人知,并且有人举荐,他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获得成功。

然而,在当时的大唐,考取进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还要自己寻找门路。韩愈忍受着人们的讥笑,乃至侮辱,仍处处碰壁。到他考取进士后的第四年,仍未觅得一官半职。这期间生活困窘,已经到了“穷不自存”的地步,落魄到最后连他骑的一匹马都卖掉了。

这是那一时代,没有政治根基而又财产不足的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命运。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琴声转为和畅、愉悦,百鸟群聚是一番乐景,所以音乐变得那么清雄、亢爽,诗人陶醉其中而又欣喜欲狂,或许此时他正在回忆与重温多年来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师生的相聚时光,有如一只只孤芳自赏“孤凤凰”群聚一起,哀呜不平。

这便是一首曲子使韩愈坐立不安的原因,因为一首曲子的背后会有一个与之相似的迭荡起伏的一生。

是音乐,也唯有音乐才能这般直指人心,串连起生命中的苦与痛,听一首歌仿佛就在那乐曲和歌词中看见了自己的某段曾经的过往。

也许,音乐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具有魔力的是自己心灵的伤口。一旦它遇见相同的伤口,便死死纠缠,如一团海藻绑住了手脚,深陷过往之中而无力自拔。

其实,听者听的是乐声,亦是自己的心声。

当某一天,你在某一个街角听见某一首让人动情的、熟悉的旋律时,别忘了在那附近走一走,兜兜转转或许就能看见曾经的自己。

因为就在心里,肯定还住着一个与这首音乐有关的人。

《倾诉心灵的乐曲_韩愈_听颖师弹琴_解读》张而今《阅读与欣赏》1998.2

茶茗浓淡似人生:皎然

茶与酒一样,都是唐诗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少了它,诗中的滋味恐怕要失了大半。唐人的茶诗从皎然这里提升了一个境界,变得豁然开朗。喝茶也再不只是仅仅为了解渴、提神,而是变成一种人生的态度。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皎然将品茶分成了三个层次:涤昏寐、清我神、便得道。一般人喝茶常常只是前两个层次,喝罢茶后神清气爽便足矣。皎然却不然,他在此之上又飞升得“道”,看破世间一切烦恼,而“茶道”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这里的“茶道”不是煮茶之道,也不是制茶之道,而是品茶的人生之道。皎然将茶看为世间罕知的清高之物,嘲笑陶潜等人饮酒的“糊涂”。此话虽说得有些自大,但细细想来的确有一些味道在里面。

饮酒,只能让清楚的人沉醉,对世事看得更加模糊而淡忘本心;品茶,却是让沉醉的人清醒,擦亮心眼去看繁华世界。

皎然的诗让人对他肃然起敬,也让人对他的身世生出几分好奇。

皎然乃唐代杰出诗僧,俗名谢清昼,是谢灵运的十世孙。自幼博览群书,荟集各家思想。中年后痴迷仙术,但因修练仙术伤了身,从此皈依佛门。一个机缘,因茶与陆羽结下忘年之交,也让皎然对茶的执着更增进一步。二人是诗友兼茶友,年长的皎然常常邀上好友,摆上素瓷雪色的茶具,取多年埋藏的好水,泡一壶香茶,作一首即兴的诗。

有时甚至并不说话,任香茗之气缭绕过眼,氤氲出一片醇厚的恬淡。虽不多言,情谊却也如这壶中的好茶,味道愈加深厚,各中滋味,“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一茶一诗一友便是简单的茶道了,从选茶、泡茶、品茶一系列的过程中,均需要细细参悟,方能领略茶之真味。

买茶,是买一斤还是一两?当然是一两,因为只有一两时,才会细细捏一小搓,慢慢品尝,方显其珍贵。泡茶是一次倒掉还是反复冲泡?当然要反复冲泡,一次太浓尝不出香味,太多次又太淡,失去了滋味。但至于到底冲几次的茶才最香的,恐怕要因人而异了。

人生也是如此,拥有的少就更加珍惜,又如杯中三起三落的茶叶,浮沉难料才不枉此生。

正如林清玄所说:“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才能还原、才能温润、才有做为茶叶的生命意义;我们也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净化才能锻炼我们的芬芳。

茶诗的人性化,让诗人品茶更添了几份情趣。一诗一滋味,一茶一人生。每个人都有对茶的独道领悟中,因此诗中也留下了异与皎然的不同的人生感悟。

张文规品茶“凤肇寻春半醉回,仙峨进水御帘开”,皮日休品茶“永相长思煮泉时,郡侯催发只忧迟”,白居易品茶“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故晚唐诗人薛能说:“茶兴复诗兴,一瓯还一吟。”

诗人的眼中,茶中有人生,茶中更有情。茶有情,水有情,茶水相融便是一场热烈的友情,茶友恐怕是世间少有的纯粹友情了。可以想象, 皎然与陆羽在终日清谈中, 一定是促膝品茗。他们在品茗过程中也一定会具有共同的乐趣和爱好。

九日山僧院,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月,秋菊怒放,渴念茶香,诗僧皎然念友的心情也不亚于馋茶的心情。这一生当中,若有一懂茶知己,真是人生一大幸事。陆羽是幸福的,因他遇上了皎然。

据说皎然对陆羽的感情甚是深厚, 经常想念他。如果较长时间没有举行聚会的话, 皎然会亲自跑去拜访陆羽。如果恰巧陆羽外出, 没见着人, 皎然就会非常懊恼,真是因茶动情。三毛说:“人生有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那么皎然是不是尝尽了生命之苦和友情之甜后方飘然乎遗于尘世,淡如微风呢?

每日饮茶,仿佛将生命也浸入了茶水中,浮浮沉沉,卷曲收放。一生便有如茶叶,时而干浮杯面,时而大如夏花般在杯底绽放。滤去的是浮躁的思绪,沉淀的是清楚的思想。品茶有时品的是一种欲语还休的忧伤,有时品的是推杯换盏后剩下的寂寞。人生不过如此,不可能永远沸腾,纵然有千般热闹总会有一天归于平静,而能享受热闹过后的寂寞方成为一种境界。

有人在茶中得到了友情,有人在茶中收获了苦涩,有人在茶中看见了时光的倒影,这都是人生。茶是热的,有了热烈奔放;茶是淡的,有了淡泊明志;茶是苦的,有了苦中作乐。三五个文人雅士聚集一起,闲云野鹤,不谈政治,只淡雅兴,作诗酬唱。古今中外,那些自由的文人,正如这杯里的茶叶,上下翻转,哪怕最后终要倒入花土,也不妨淋漓尽致走完一生。

茶冷了,再续上;诗冷了,就细细收藏。

《未妨惆怅是清狂》辛然 陕西师大出版社

《从皎然的茶诗看皎然与陆羽的关系_茶诗夜读札记之一》李新玲

《皎然与茶道_夜读唐代茶诗札记之四》李新玲

《天下名山僧占遍从来僧侣多爱茶_略论唐代皎然诸僧茶诗》冯法德《中国食品报》

《从皎然的茶诗看皎然与陆羽的关系_茶诗夜读札记之一》李新玲

禅魂诗境,独嗅暗香:王维

如若不是王维,唐诗的浩荡卷帙上恐怕要少了淡然的一笔。就是这淡然一笔,勾勒出大唐的秀山青水,点染出心向菩提的禅境,晕拓出隐世幽独的画意诗情。

晚岁的王维厌倦半官半隐的生活,终归南山。虽然没有出家,但他过却是地地道道的僧人生活。粗茶淡饭,乐好参禅。“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这哪里是居家,根本就是禅房的摆设。

大约三十岁时,王维的妻子便去世了,诗人亦不再娶,一生独居。平日生活“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就这样,不食尘味地独自在他的世界里与佛亲近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出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和往常一样,又是一个闲适的夜晚。静谧的夜,使春山显得格外清幽,桂花悄无声息地败落。诗人抬头见东出的月亮刚刚惊起了山那边层层飞鸟,潺潺的林中涧水还伴着时不时的几声鸟儿的啼鸣声。

“人闲”、“夜静”、“山空”,似一幅静静的山水静夜图,纷繁世界,独取这一片空静的天地来欣赏,是心境亦是王维的处境。然而,这“静”却又带着生命的脉动,在空旷宁静中,明月乍出,明明是视觉而非听觉,却“惊”出山鸟,明月千古复万古,山鸟时鸣春涧中,恒古与时下连为一体,见心见性。

佛说:“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静寂,是为最胜。”王维正是在这山水中体味出静与寂的妙谛,与佛家“心无所生,心无所动”的禅理暗暗契合却不动声色,他在山水中寻找空静乐趣,在进退之间找到了心灵安放的家园,于是最终放弃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回归真正的自然。他的诗也因此变得充满禅的静寂。

浩荡开阔的盛唐气象过去后,朝晖夕阴、花开花落的生死明灭感渐入诗人之心。彼时的王维把身心还给自然,持戒安禅,褐衣蔬食,远离世界的尘嚣,他深知万物缘起缘灭,四季更迭交替,自然之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暗藏明灭的禅机。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枝头的芙蓉花静静地开又悄悄地落,空寂的山涧没有人因它的绽放而赞美,也没有人因它的凋零而感伤。中年丧妻、安史之乱对于临老的王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有知遇之情的老友张九龄的被贬也让他十分沮丧。唐朝开始进入一段黑暗的时光,他感到自己正如这涧户间孤独开且落的芙蓉,摇曳生姿却无人欣赏。

然而,遗憾之余,他似乎还略带丝丝希望。他从佛家于寂灭处寻涅槃而得到启发,回到终南别业,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的诗,读之微寒却总是让感官都为之震动。“山中发红萼”的敏锐视觉让人似乎看见花在幽谷中静静生发的美态;“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不得不让人眼前出现一片翠绿欲滴的湿润。一个“湿”字,光影交错地将视觉转化为动作,“红叶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下的翠足以抹杀所有萧瑟,于空寂幽静的山中体味他那独有的灵动摇曳的心情。恰如一曲幽咽的古琴曲,抚弦的手是他的山水情思,而弦外之音却是点点禅意。

这内外透露寒冷和凋零之感的诗作正要告诉世人:涅槃,是禅,亦是诗。

禅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心灵的存在方式。

在繁华仕宦的锦绣前程与诗意栖居的心灵的净土间,所有文人似乎都面临两难的选择。

诗作有所不同,但人生的真谛却大抵相同的苏轼,就曾对王维的诗大加赞赏。想必,苏轼应是与王维有着相似的心性,所以才写出同样禅意浓郁的诗来: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节选

这一天,被贬黄州的苏轼刚刚领了月俸,和每次一样他又要盘算着要把俸禄分成三十份,每天花一份才能裹腹,想到自己漫漫人生路途坎坷,不由得远望层峦叠嶂如翠绿的浮云。看眼前这片景色生发出几屡哀愁,到底是山远还是云远谁能知道呢?烟消云散了,山还是那座山。他看见水畔的丹枫翻鸦、松叶上的落雪,又想到此时的自己,不由得感叹到:人世间浮云一散,处处皆是桃花园。

想必是前世有约,才让王维和苏轼这两位才子隔了时空却有惊人相似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难怪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即对王维的诗赞不绝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苏轼的这两首诗无疑是王维的余音,云雾缭绕中,水依然,山依然;氤氲之中感慨世事无常,心游于玄冥,一花一叶皆天堂,让内心澄沏的地方就是桃花源。

细细品来,摩诘与东坡的诗又各自不同:摩诘诗将心置于山水之中,一丝一缕化为绕指柔,眼到之处开出圣洁莲花;而东坡诗将心游于山水之外,几经轮转蓦然回首,发现身已在菩提树下打坐多年。

寒鸟的孤影打翻了一弯残月,暮色覆盖了云烟,多少事,都成空。摩诘与东坡用写意的方式,定义了孤单,定义了禅。他们都是寂寞的,他们纵情于山水间,只不过为了寄托无处安放的信仰,他们都是达观的,无情的山水带给他们的是生命的微弱律动,这微小的动感体悟出的禅趣,便使他们纵在出与入的夹缝中粉身碎骨也了无遗憾。

历代诗人的园林里,在参禅中得到时人生感悟的又何止这二位诗人呢?无论是“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欧阳修,还是“栽培剪伐须勒力,花易凋零草易生”的苏舜钦,亦或是半僧半俗的贾岛,他们都将无法改变的命运融入诗境,而这诗境又真真切切是他们的处境。

禅毕竟是避世的,而诗却是古往今来文人失意时的慰藉。禅思诗境让这些诗人的孤寂得以解脱,即便无人欣赏,也可独嗅暗香。在进与退、官与隐的夹缝中,还有一种信仰可以坚守,纵使身处庙堂是非地,心亦可清明如镜台。

参考书目

《禅魄诗魂——佛禅与唐宋诗风的变迁》p51知识出版社 王树海

《禅与唐宋诗学》p119新星出版社 张晶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_论王维的禅风禅骨》许颖《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1

同类推荐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大家小书:文学的阅读

    大家小书:文学的阅读

    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洪子诚老师读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但是会延伸到读作品时,洪子诚老师所处的环境,阅读动机、心情和方法等的讨论;也就是读者和阅读对象建立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取名《文学的阅读》这个书名的原因。文集包含了洪子诚老师对于新诗的阅读,像北岛、牛汉、商禽、张枣、许世旭、纪弦、梁秉钧、牛汉、周梦蝶的诗歌阅读经验,也包括对文学的阅读,像巴金、契诃夫、《鼠疫》的阅读经验,等等。
  • 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金色俄罗斯丛书(13):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诗选》收录马雅可夫斯基诗歌70余首。作为20世纪世界诗坛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恰逢其时,对现代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革命,都第一时刻投身其中。以叛逆的姿态、“在场”的资格和高扬的激情,在20世纪来到人间之际录下了时代公共的和个人私密的心跳和脉搏。在创作中,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诗人们打破传统词法句法,特别强调词语的音响,主张诗人有任意支配语言、任意造词和派生词的自由,以求把词语从僵化的传统语言和象征主义的神秘意义中解放出来。他在创作中爱新造词汇和派生词,拒用常规的诗语组合,代以出人意表的全新组合。因此,他别具一格的“楼梯诗”:把每个长行切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梯级”,固然其中仍潜在“扬抑”“抑扬”等音步节奏,但源自谣曲和民歌的“重音诗律”因素更占优势。他的诗歌语言体现开创气概、粗犷力度和敏感的内心抒情,具有鲜明个性风格。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探案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探案故事的鼻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探案故事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探案故事。当时阅读探案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
  • 喃喃

    喃喃

    行者多多继续她漫长而美好的心灵旅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多多将视角放在旅行途中那些不经意的人和事上,虽然不经意,却让人久久不能遗忘,也许,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缘分。
热门推荐
  • 幻世绝妃

    幻世绝妃

    二十一世纪天才少女李欢意意外穿越,附身在一个与她长相酷似但只有十三岁的小女孩身上,被隐退江湖十年的怪医王玄子救下并收为关门弟子。五年学成后,欢意决意进京寻找财路来,第一天就遇到四个个性格各异但貌美绝伦的男子······霸气侧漏?温柔大方?活泼可爱?开玩笑,!贪财好色,胡搅蛮缠才是她李欢意的作风。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人面前,认怂崇拜才是她的生存之道……
  • 转型时代三部曲:天择

    转型时代三部曲:天择

    《天择》是叶炜2016年在美学爱荷华大学访学时所创作,小说围绕高校青年教师牛万象的大学生活和工作,讲述“70后”和“80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别样大学生活。小说以牛万象初入大学的工作遭遇为主线,全面展现了大学里的职场生态,对涌动在大学里的各种思想潜流作了全方位挖掘。除青年教师外,小说还塑造了一系列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形象。
  • 兵道:这些军队如何改写历史

    兵道:这些军队如何改写历史

    本书以专业的视角,详述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那些战斗力逆天,深度改写了历史命运的军团(如秦军团、大汉军团、蒙古军团、马其顿军团、罗马军团、拿破仑军团、沙俄军队)的缔造过程、组织特点、战争风格、指导思想,以及缔造这些著名军团的军事改革思路,揭秘这些军团的“制胜密码”。并将它们置于全球历史的发展维度中进行观照,对军队的革新等方面也很有思考深度。
  • 格林童话全集2

    格林童话全集2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穹不过一道弯

    苍穹不过一道弯

    权谋修仙路,烟雨红尘局,再回首时再难回首。
  • 风神伴月

    风神伴月

    高中生林青瑶被一个神秘男子上官睿名所挟持穿越去了古代,睿名为了将心爱的女子青梨从魔界中拯救出来,需要聚集可以操纵金、木、水、火、土、风、雷这七种力量的人,而青瑶就是可以操纵风的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天路

    倾天路

    九转轮回只为倾覆这所谓的青天,每生每世总是这几个伊人的陪伴。这一世定能完成所愿,保亿万生灵,方好陪佳人隐世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