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65500000082

第82章 地市合并(2)

二、

第三天,开除小王的通告贴在厂大门口,但不到半天工夫就被人偷偷撕掉。十二年之后,纺机厂破产清算,小王已经是一家标准件商店的小老板。他开着轿车来到纺机厂,说有人通知他到厂里领取买断工龄的钱。还说,当时对外他确实是被开除厂籍,但那只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到劳动局办理相关手续。是李永利疏忽了没有办,还是有人故意不办?对朱清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纺机厂已经倾家荡产,何必为一个势利小人自寻烦恼。当清算组组长向朱清民了解情况时,他只鄙夷地说了一句:“最后一次大锅饭,这么大个厂,几千万资产都被私人侵吞了。王彦均毕竟描图十来年,给几个钱蚀财免灾吧!”后来,王彦均的社保和医疗保险全部按下岗职工待遇办理。并且他的医疗保险是朱亲民亲自办的。王彦均不会感谢组织,也不会感谢朱清民。而是感谢曾经利用过他,后来又帮他暗箱操作的人。

话说李永利安排人将开除小王的通告贴出来后,便亲自到朱清民家里去了一趟。因脚脖子崴了,朱清民一直在家里休息。李永利到家里来看他,目的是催他尽快上班。一番寒暄之后,李永利对朱清民说:“明天我到省城复查,说不定需要做第二次手术。现在,厂内劳动纪律比较松懈。你不在,技术科的情况更为严重。虽说有两名副科长,可并不尽责!你可要帮帮我,只当是替我挨了一次打,再说我已经把他开除了……我没把你当外人,今天来就是希望我走之后,你能回厂上班。”朱清民:“你看我的脚还肿着,走路也不方便,爬楼更不行。既然你这么放心不下,明天我去上班就是。”李永利满意的与朱清民说再见,但他做梦也不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给朱清民布置工作。

马厂长当代理厂长,凭借纺机厂丰厚的家底,开始他还能苦苦支撑。特别是头上有个‘代’字,他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感觉格外舒心:有了马厂长,其他厂级干部说话办事比从前更加方便、更有力度!

李永利还是做了第二次手术。手术之后,可没有第一次手术恢复得那么快,从省城回来,根本不能起床。与第一次手术后一样:他躺在床上,继续行使权力,财务科凭他的签字,照样用钱。马厂长在旁人提醒之下,责成财务科汇总了;三个月来由李永利签字报销的总金额,结果把他吓呆了。于是,‘挺马’派开始给马厂长出谋划策,不断以群众的名义到市纺织局接待;反映财务管理混乱,敦促上级领导迅速决策,将马厂长扶正。

1994年春节期间,朱清民到李永利家去探望。这是他第二次手术后,朱清民第一次登门拜访。由于天气寒冷,李家门窗紧闭。李永利的爱人小徐为朱清民打开房门,一股浓烈的烟草味扑面而来。室内乌烟瘴气,两桌麻将杀得热火朝天。朱清民走进屋,扫视一圈没看到李永利,李母坐在小客厅内,朱清民提高声音喊:“李妈,给您拜年了!祝您健康长寿!”李母赶忙站起来让座。与此同时,紧挨客厅门的卧室内发出微弱的呼唤声,小徐推门进去,并随手把门关上。不一会儿,小徐从房间里出来,对朱清民说:“李永利要你进房间坐。”朱清民迟疑了一瞬,还是走过去推开房门。室内开着油汀电暖器,一股暖流夹杂着药味或人体的特殊气味流进朱亲民的鼻子。李永利躺在床上,身体十分虚弱,胳膊上还挂着输液针管。为防止客厅的烟雾窜入房间,朱清民进屋后马上将房门关上。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烟雾跟随窜进来,引起李永利一阵激烈地咳喘。朱清民发现他在说话,赶忙把身体凑过去听。“我这是在等时候!……”听他如此说话,朱清民的心往下沉:“这可不是你的风格!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你可要有耐心……”李永利苦笑一下:“你就不要给我打马虎眼了,坐吧。”朱清民在床旁的凳子上坐下来。李永利接着说:“外面热闹吧?过年几天,每天如此,我根本不得安宁。”朱清民坦率地说:“那就把他们请走!”李永利苦笑道:“你不懂,你靠技术吃饭,从来不求人。各人有志,人和人不一样!来的这些人是靠人际关系吃饭的。他来,表示拥护你,你赶他走,他就会站到你的对立面上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可强求!”朱清民看到了,客厅的两桌麻将全是厂财务、供应和销售等部门的人。平时,这些人从来不把技术人员放在眼里,朱清民也看不惯他们那一套。今天,他也不想谈他们,便换了话题,讲厂里的情况。但李永利已经不感兴趣了。相反,他对朱清民说了一些原来在工作中有什么做得不妥,让朱清民包含之类的话。朱清民不会应酬人,见他精神和情绪消沉,劝他好好养病,便起身告辞。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与李永利交谈。他更想不到,这个一辈子追求权力的人,也活得这么累!在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里,还得被迫做一些违心的事情。当然,李永利并不知道自己还剩多少时间,不然,他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无休止地吵闹,来迁就别人的感受!

1994年7月,朱蕾即将参加高考,朱清民在家里宣布: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全家人支持女儿高考,对朱清民来说就是不出差或少出差。那时候,中国的大学都没有扩招,全国各类大专院校总共招生120万人。由于S市历届高考成绩优秀,省教委根据国家教委精神;为防止学生片面追求高分,鼓励全面发展,给S市每年120 名保底指标,即:无论高考成绩是否能够达到省教委划定的分数线,S市至少有120人可以读大学。朱清民的女儿就读S市重点高中,在S市每年考取大学的学生中有80%以上出自这所学校。特别是实行保底录取后,该学校成绩列在前100名的学生,基本都能上大学。不幸的是:从1994 年开始,省教委取消了S市高考保底的待遇。因为其它市、县年年提出异议:保底不公平!过完春节,学校才接到正式通知,毕业班的师生顿时紧张起来。每周一小考,半月一中考,一月一大考,6个班的学生300多人,每个月排名次。按学校宣传,前60名有希望读本科,前30 名有希望读重点本科。朱蕾一心想读重点大学,最后一次摸底考试排在全校前30名。学习靠朱蕾自己努力!填报自愿表必须由家长把握!高考之前填自愿表,对每位家长都是一次揪心的考验;你只能根据孩子平时成绩,结合最后一次摸底考试,估摸填报自愿。因为高考还没有进行,成绩是未知数。若你填报得太保守,将来高考后分数高了,孩子会怨你;若以平时考试的好成绩为依据填报,一旦高考失误,重点本科的第一自愿落空,往往后面两个自愿也废,达到录取分数线,高考落榜的大有人在。学校一再强调,填报自愿时要有梯度。但是,在人工录取年代,时间紧任务重,管理很难跟得上,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不收外省第二自愿的学生。所以,除了填报自愿时家长要慎之又慎外,还必须想方设法拜托;入围招生现场的工作人员,及时投档。

朱清民就遇到这种情况;填报自愿时,女儿希望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根据平时成绩,老师也鼓励她冲一冲。虽然,朱清民本人比较保守,但是,他必须考虑女儿的感受。如果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可能在高考前伤害女儿的自信心。所以,他顺从女儿,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

像朱蕾这样学习好、品行好的学生,班主任会十分器重。填自愿表时,班主任汪老师专门找朱清民了解情况:“你在S市招生办有没有熟人?或通过关系找到熟人……”朱清民把头摇得像货郎鼓。汪老师给他讲解高校招生录取现场的情况,最后强调:“分数是硬指标,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变通。但是,必需有人关照,才能及时投档。若你实在找不到人帮忙,我可以帮助你;带你找市招生办的李老师。只是李老师十分清高,一般不太愿意给人帮忙。但是,他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否答应你,就看他对你和朱蕾的第一印象了。”

也许是缘分,当朱清民怀着忐忑的心情与胡佳男一道,跟随汪老师敲开李老师家的门。朱清民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性格古怪而清高的人。汪老师说明来意后,李老师的第一句话是:“如果高考分数上不了线,找我也没有用!”汪老师立即把朱蕾的学习情况和最后一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全校排名等给李老师一一介绍。李老师闻后,态度才有所缓和。经过交谈,李老师提出要求:“既然请我帮忙,填自愿表时就应该与我商量。若你们乱填一气,到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帮助你。”朱清民立刻承诺,后来,硬是把女儿带到李老师家,共同填自愿表。

1994年全国高考在7月份的7、8、9 三天举行。这三天S市均是烈日当空,高温达到40 摄氏度。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平时,朱蕾的语文成绩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在120分以上。第一天的第一场考试,何许是太紧张,何许太热,开卷失利。朱蕾走出考场,从表情看,朱清民就观察出大致情况。他不动声色,用自行车带朱蕾回家吃饭。胡佳男已经把卧室的空调打开,(S市夏季炎热,为支持朱蕾高考,用卖房子的钱买回一台二手窗式空调。)吃过午饭,就安排朱蕾睡午觉。冰箱里已经为她冻好一瓶冰,起床后用毛巾把冰瓶裹起来,让朱蕾带进考场,既可拿在手里降温,冰化之后还可饮用。晚上,空调整夜不停,朱蕾9点多钟就睡觉,考过的科目一律不再提起。三天高考,每天如此。胡佳男想方设法给女儿做可口的菜饭,朱清民对考试结果‘漠不关心’在诚惶诚恐中,他们终于熬过了三天高考,迎来漫长的;等待考分公布的日子。

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考分只能从学校班主任那里打听。公布考分的那天晚上,女儿不敢面对汪老师,朱清民和胡佳男一起前往汪老师家打探考分。来到教工宿舍楼下,朱清民郁闷地对胡佳男说:“我的腿怎么软了,……要不然,你自己上去吧。”胡佳男此刻的表现更像大丈夫,横下一条心来说:“杀人不过头点地!再说女儿平时的成绩就放那儿,不至于差到……好吧,你在楼下等我!”胡佳男说着话,踏上了楼梯的台阶。朱清民在下面等,哪知道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么长时间不下来,凶多吉少!肯定是汪老师在安慰胡佳男。不然,那有这么多话说,呆这么长时间不出来?

好不容易等到胡佳男下楼,朱清民见她一脸的阴沉,连忙迎上去问:“怎么样?”胡佳男仍然不动声色:“不要在这里问话,快走,先回家再说。”朱清民急得快跳起来:“卖关子?还是真没有考好?!”胡佳男从来没有看见过朱清民如此着急,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吓得腿发软,终于忍不住笑起来:“人民大学可能有问题,一类本科是肯定了。”“哎哟,我烧高香了!……你为何在楼上耽误这么长时间?”朱清民有些不相信,进一步试探。胡佳男:“我敲开人家的房门,汪老师就开始给我送恭贺,我能不感谢人家马上离开?再说,不断有家长去问分数,一波又一波,互相之间又聊了半天。”回到家中,女儿和奶奶、外公全都在等成绩。胡佳男顺手关上房门,赶紧把结果告诉大家,一家人才算放下一半心。下一半就要等省里统一划录取分数线。

同类推荐
  • 婆婆遇上丈母娘

    婆婆遇上丈母娘

    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强势丈母娘来助阵……艾冬:“丈母娘说的对!”高欣:“婆婆说的似乎也有道理!”
  • 边伯贤:我不应该爱上你

    边伯贤:我不应该爱上你

    是那个人,不说他也懂;不是那个人,说了也没用。是那个人,不解释也没关系;不是那个人,解释也多余。是那个人,不留他也不走;不是那个人,留也留不住。是那个人,不等自然会遇到;不是那个人,原地也会走丢。
  • 甜宠霸爱:重生娇妻吻上瘾

    甜宠霸爱:重生娇妻吻上瘾

    前世因为识人不清,一生落魄惨死。重活一世,她只想逆转翻身,不再重蹈覆辙。重回18岁生日宴的前夕,她无奈向他求助,却不料,他单手掐着她的小脸儿。“真是个可爱又甜美的小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顶级合约

    顶级合约

    陆景行和李可第一次签约,李可提出了三项要求:1.请4点起床晨读。2.不要拍照。3.按时付钱。第三次签约,陆景行提出了三项要求:1.本合约使用期为终身,不许撕毁。2.陆景行拥有最终解释权。3.李可可以有除1以外的否决权。
  • 穿越奇缘霸道总裁爱上我

    穿越奇缘霸道总裁爱上我

    古代第一美女拒嫁皇帝,跳河自杀竟穿越现代!没有了古代的种种限制,她要活出自己的天地!嫁一位爱人终身相守!是否能够如愿呢?
热门推荐
  • 公主的复仇坎坷之路

    公主的复仇坎坷之路

    本文文主要写了我们的三位公主,来到莫里斯贵族学院找三位女配报仇【也就是莫里斯贵族学院的三位前任笑话啦!至于现任校花呢,还是自己去看吧我就不在透了】在报仇的过程中,却意外与男主相爱,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霹雳大江湖

    霹雳大江湖

    以利相交者,利尽则绝。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江湖之上,云诡波谲,本就没有绝对的朋友与绝对的敌人。为了一己之私,阴狠枭雄可为天下浴血奋战。为了天下靖平,正义之士能与邪恶联手合作。权谋,诡计,暗策。强者的碰撞,智者的交锋。
  • 看来这个世界已经不允许我低调了

    看来这个世界已经不允许我低调了

    宇宙无敌的白云大帝,超脱宇宙之外不幸失败,道心受损,沉寂于陨石之上,随波逐流。亿万年后,这颗陨石坠落在了一颗蓝色星球之上,刹那间,天崩地裂,物种灭绝,白云也因此降临,重启了他的无敌之路!
  • 霸宠契约新娘

    霸宠契约新娘

    竹马出差归来,本想给他惊喜,不料他却给自己惊吓!卧房之中,不堪的一幕惊现眼前!一直以为和他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是命定的缘份是从一而终的爱情,一朝发现,他竟背着自己和闺蜜发生关系,自己认定了的爱情、友情原来都不过如此……而一直以为顾留风,不过是个让自己鄙视的,霸道又邪眛还留恋花丛的风流浪子,此生与他,也不过顾主关系,没想到一朝翻复,自己竟成他的契约妻,一起经过风雨洗礼,揭开那丑陋的面纱,没想到他竟是痴心专情种……也许爱情不该奢求从一而终,必竟谁也不能只一眼就认出谁就是那个对的人,但至少在这场婚姻里我们都想从一而终,真爱此生唯一……
  • 向日葵的时光

    向日葵的时光

    希望的手环,她是否能回到自己的世界,重新向着音乐路前进,还是说在古代里与真爱共度余生?谁知道呢?这个世界很不可思议,星语星愿在你的心里!
  • 年年遇卿

    年年遇卿

    有的人的缘分,是天注定。如秦栀年和江墨漓,他很早认识她,他们之间的相交线,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 星际穿越:你和我的爱情故事

    星际穿越:你和我的爱情故事

    你是天边最耀眼的星星,你是这里最美丽的花田,你是最璀璨夺目的钻石,你是我的全世界——
  • 假如世界重归混沌

    假如世界重归混沌

    人类文明发展过快,使负责监视天空之镜的五大圣兽迷失了心智,放出已经被囚禁的神兽,大肆作乱,被盘古降服,并带领它们来到地球,后来,盘古和五大神兽让世界重归混沌。
  • Christ in Flanders

    Christ in Fland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诱惑与谎言的游戏

    诱惑与谎言的游戏

    (本作品所述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许多项目运作,总会因包装过度、故事离奇而变成“肥皂泡”的。虚幻的,常常会被认为是美好的。这又被人们称为“诱惑与谎言的游戏”。三十多年前的一个科学发现,被美国人雪藏了十年。三十年后,适逢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仍未成熟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内的热捧,成为天使投资人的“摇钱树”,政府官员为之倾倒,地方土豪盲目加盟,投资集团跃跃欲试……。人们在期盼中兴奋,在等待中沮丧,在真相大白时愤怒。惨痛的政治代价、经济代价令人痛心疾首。他们是如何运作的?怎样把国家和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作品将为您揭示答案,读者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