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92700000012

第12章 古今语言钩沉(11)

陈骙在《文则》中总结了前人作文的法则之后,提出了一系列修辞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把“辞达”说的影响充分表现了出来。其一,修辞首先要以明晰为要务。他极力推崇“言简不疏”“旨深不晦”,对《檀弓》简练的记事赞不绝口。他甚至认为,和《檀弓》相比,“虽左氏之富艳,敢奋飞于前乎?”(《文则·乙》)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陈骙强调作文时要忌“病辞”“疑辞”,无论遣词还是构句,须以意义明确为前提,“病辞者,读其辞则病,究其意则明”,“疑辞者,读其辞则疑,究其意则断。”(《文则·乙》)他认为“病辞”和“疑辞”会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陈骙在这里所说的“病辞”和“疑辞”,是“辞”之不“达”的具体表现。可见,陈骙的这些主张,和“辞达”说所强调语言的准确和达意这一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二,陈骙对语言的晓畅也十分重视,他主张词语贵在通俗。《文则》强调作文要用“浅语”“通语”和“常语”,要像《礼记》中那样“少施祈削”,而对“搜摘古语,撰叙于事”的做法十分厌恶(《文则·甲》)。这些主张和《论语》中运用语言的特点是一致的。《论语》中正是借助简练的对话和行为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和思想核心的,其语言的基本特色是“浅显易懂,接近口语”。不难看出,陈骙在语言运用上提倡要努力达到“辞达”所规范的明白畅达的境界。其三,陈骙还十分重视语言的恰当。对这一点,现代学者郑子瑜有独特的见解。郑先生认为,“《文则》论修辞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魔子在颊则行,在额在丑’这句话”。魔子长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审美效果,与之类同,词语放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郑先生的话,准确地道出了陈骙的主张之一:运用语言要像“魔子在颊”那样给人以恰当、贴切、自然的感受。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陈骙极力倡导的这些修辞原则和《论语》“辞达”观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脉相通的。这绝不是偶尔的巧合,而是陈骙对《论语》的修辞观继承和发扬的结果。

和陈骙相比,陈望道先生要坦率得多。他在《修辞学发凡》中论及消极修辞手法时认为:“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被其他意义所淆乱。但求实用,不计华质和巧拙。”陈先生对这一论说的来源直言不讳,“这就是古代所谓‘质’的部分。”说到“质”,就不能不追溯到《论语》中诸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之类的论述上。这个“质”,实际上就是要求语言的明白、朴素、晓畅、达意,和“辞达”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陈望道先生积极接受《论语》的“辞达”说,以传统的“文质”观为依据,首次大胆地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为修辞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堪称修辞学研究中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其实,陈先生把修辞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是以传统的“文”和“质”作为划分依据的。陈先生关于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是以《论语》的修辞观为母体,脱胎于传统修辞学说,受用于现代修辞范畴的。

从孔子在《论语》中初创“辞达”说,到二陈各自修辞学说的形成,修辞学每向前跨越一步,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各个时期修辞学发展并不平衡,但无论是萌芽期、初创期,还是成熟期,“辞达”说始终贯穿于修辞学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断臻于完善。《论语》“辞达”说不仅对二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主宰着传统修辞学的发展方向。当然,《论语》并不是修辞专著,所以,《论语》谈修辞,仅仅限于只言片语,到了二陈时代,修辞就已经发展成为较为系统的专门学说了。无论是陈骙还是陈望道,都能在对传统修辞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努力做到传承与创新的融会贯通,用以丰富自己的修辞学说。

《论语》对修辞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它提出了“文质彬彬”说,使“文”和“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有关“质”的问题,下面我们再看看关于“文”的问题。

说到“文”,不少人会误认为它和《论语》的主张大相径庭。因为孔子曾对“巧言”明确地表示反感。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其实,我们千万不能因一叶而障目。的确,《论语》中有反“文”的一面,同时,又有尚“文”的另一面。尚“文”和反“文”,都有具体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依附于一定的语用环境。《论语》中在谈到“文”和“质”的关系时就毫不含糊地指出:“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见,《论语》并不绝对排斥“文”。《论语》中竭力反对的那种“文”,是指脱离了“仁”这一基本条件,为了装饰于外,务以悦人的花言巧语。这种“文”,只能因辞害意,是修辞的最大忌讳,理所当然地被注重语言表达效果的孔子师徒们所摒弃。至于在语言运用中讲究文采,和“巧言”并不能相提并论。孔子还是十分倡导力求在“仁”与“信”的基础上达到生动和华美的“文”。这样,表达效果才能更好,言辞才能流传得更为久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此之谓也。

关于这一点,二陈的认识和《论语》中的观点更接近一些。陈骙界定出:“辞以意为本,故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也。”(《文则·乙》)认为运用语言可以以文饰意。他还说:“《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文则·丙》)陈骙既然认为作文不可无喻,那么,修辞也当然不可无“文”。看来,陈骙并不反对因意而生的“巧言”。和《论语》一样,陈骙对“文”也采取审慎和选择的态度,并不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附之于一定的条件。这个“文”要求能使语言产生良好的修辞效果。至于陈望道先生,对“文”更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积极的修辞,都要使人‘感受’。使人感受却不是这样便可了事,必须使听读者经过了语言文字而有了种种感触。”陈先生特别强调的“不能了事”的“这样”,指代的就是“使人理会只是对意思的轮廓,平实装成语言的定形,便可了事”。在这里,陈先生入木三分地剖析了“文”和“质”的修辞价值,这是对“文质”观最精辟的诠释和阐发。它使我们认识到,单凭平实的语言,难以唤醒读者的共鸣,还要讲究语用技巧。

看来,“文”和“质”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修辞体系。“文质彬彬”就是要求在运用语言时要做到“文质兼备”。尽管后来出现了一些与之相悖的主张,但《论语》中确立的“文质彬彬”的原则几乎成为传统修辞学发展过程中的总纲而被接纳。就二陈而言,他们对“文”和“质”的观点并不绝对相同,但都离不开“文质彬彬”这一基本纲目。陈骙在关于修辞原则的认识上有重“质”的倾向,他在总结修辞手法时却并不轻“文”。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主要笔墨放在了对积极手法的探讨上,但他根据“古代所谓‘文’的部分”和“古代所谓‘质’的部分”提出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使明晓与生动并行,抽象与具体同在,质朴美与文采美统一。从二陈对“文质”观的继承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其实是以传统的“文质”观为脉络的。

“文”和“质”能辩证地统一于整个修辞学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所以偏“质”或偏“文”,都有可能导致修辞研究中的虚无主义或形式主义。二陈之作从传统的“文质”观中汲取养分,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了“文”与“质”的标准与关系,才确立了其在修辞学中里程碑的地位。

探讨《论语》对二陈修辞学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试图概括出传统修辞学发展的轨迹,为界定出全面、准确、客观、实用的现代修辞学的研究范畴提供思路。《论语》的修辞观,只不过是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的附属物,竟然对传统修辞学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特别影响了其著作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二陈,这不能不发人深省。其一,《论语》的修辞观因用而发,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观念及审美情趣的综合载体。孔子师徒们周游列国,说“经”布“道”,唯恐其主张不被世人所接受。他们为了把自己的思想能够准确明白地表达出来,就得寻找出一种恰当的语言途径,这就成为“辞达”说产生的条件。他们又觉得仅仅“辞达”还不够完美,还不够动人,还须借助一定的语言艺术形式,这就使“文质彬彬”说得以产生。其二,《论语》的修辞观又因时而发,渗透着孔子及其弟子们对语言运用的独特感受和见识,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正因为《论语》的修辞观顺应了时代要求,顺应了一般大众的审美情趣,顺应了语用的客观实际,才如此影响深远。数千年长久不衰,这充分说明了修辞学说的传统性和延续性。语言的发展使修辞学的范畴也不断地扩展,我们探讨《论语》对二陈修辞观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要在对传统修辞观的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开拓思维空间,为传统修辞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传统修辞学在新的修辞观念的撞击下,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左传》“乘”字考察

《左传》中的车马词,远不及《诗经》中丰富,主要有车、马、乘、骖、戎、驷、广、车舟、驺、舆、轩、驾、御、仆、右等,其中“乘”字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灵活。全书“乘”字出现了140多次,名词、量词、动词兼而有之,并且还形成了一些特殊用法。考察“乘”字,从中能管窥出上古汉语语言演化规律和春秋时期车马文化特征。

一、名词“乘”

“乘”的本义跟车马并没有关系,它由“登临”的动词义辗转引申出“车马”的名词义。名词“乘”的意义比较复杂,主要有:马、车马、乘车的人以及和其他词素合成一个跟车马有关的新名词。

战国以前车马并举,一般情况下,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左传》中“乘”字表示车的意义时,显然指的是车马并举、应释为“车马”。

(1)缮甲、兵,具卒,乘。(隐公元年)

(2)搜乘补卒,秣马厉兵。(成公十六年)

(3)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成公十六年)

(4)简兵搜乘。(襄公二十六年)

(5)改乘辕而北之。(宣公十二年)

以上这些“乘”,附着在一个动词后,形成动宾关系。从句子表层看,这种“乘”并没有多少特殊语法意义,只不过充当了一个普通动词的宾语。一般古汉语教材或文选把这个“乘”看作“战车”,这是不够精确的,这个“乘”包括车和马两部分内容,应为“车马”。其一,把这个“乘”放在上古时期车马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春秋时期,除牛车外,便是马车,“服牛乘马”,正此之谓。牛车和马车在用途上也有区别,马车主要用于贵族出行或作战,牛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作为主要记录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历史事件的《左传》,其中出现的车大多跟外交活动或战争有关,这种车多为马车,这是把《左传》中“乘”释为“车马”的原因之一。其二,透过“乘”的表层,不难看出,“乘”既包括无生命的车,又包括有生命的马,它虽不能和马、牛、羊等表生命的名词等价齐观,却也隐含着生命信息的内容。有趣的是,《左传》中表示车马的“乘”经常和表示兵士的“卒”连用,要么构成“VBA”(“具卒乘”)的形式,要么构成“VAVB”(“搜乘补卒”)的形式。“乘”“卒”连用,绝非偶然,说明这个“乘”和表生命名词“卒”在内涵上有某些相通之处。“乘”既然是车和马的集合,为了防止把这误解为一般意义的车,应该释为“车马”。其三,释“乘”为“车马”,把“车马”和“马车”区别开来。“马车”只强调了车,“车马”则强调了车和马两个方面。

“乘”在《左传》中除了指车马,还有另外一些意义。

(6)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僖公二年)

(7)三子各毁其乘。(襄公十一年)

(8)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哀公元年)

(9)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成公十三年)

以上“乘”,(6)指马,(7)指兵车编制,(8)(9)指乘车的人。从句子表层很难找出“乘”的“车马”义和其他意义的分界。区别“乘”的“车马”义和其他意义,须从句子的搭配关系入手,从语言环境出发。从语法功能看,《左传》中“乘”当“车马”讲,大多和动词谓语形成动宾关系,充当句子宾语。“乘”的其他意义就不一定遵从这种关系,如(7)(8)(9)(10)例中“乘”分别和其他词除了构成动宾关系外,还构成主谓关系、偏正关系等,“乘”可做句子的主语,又可做句子的宾语。另外,从与“乘”搭配的词语中也能间接推断出“乘”当“车马”讲还是当其他意义讲。

同类推荐
  • 美丽的家园

    美丽的家园

    本书主要分为故土·建瓯篇;故乡·福建篇;故园·华夏篇。主要内容包括:黄窠山、坑里、党城、千柱厝、伍石山庄、大汴地、巧溪、宝莲禅寺、三清宫、古道、安国寺、武夷山、茫荡山、太姥山、九鲤湖、三都澳、上清溪等。
  •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日本人到底遵循什么内部逻辑的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美国人类学家的这份“旁观者清”的研究报告,曾被翻译成二十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 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人合作创办新文学的第一个《诗》;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其《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在大学课堂首次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不过,他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在散文领域,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在当时起到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作用。
  •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

    文化中国的生成、演化与中国经典紧密相连,以儒释道三教为中心的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和品性,对中国文化的形态,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样式等,均起到铸造性作用。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经典。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木木的自述

    木木的自述

    不开心的事可以在书里说啊,都不是真事,发泄不开心
  • 最强万界教主

    最强万界教主

    【每日万更!不容错过!群号,901272882,星月教-天枢贪狼星宫!】张霄一不小心得到万界改写系统,从此开启,在诸天万界穿(装)梭(逼)的故事。“嗯?焰灵姬,听说你被血衣侯压制的有点惨啊~要不要加入我星月教,帮你扭转战局?”“唐三,你若拜我为师,我也不是不可以帮你重回唐门,给他们扔个佛怒唐莲!”“叮!恭喜主人成功获得炎帝-萧炎命运卡,每个位面都将有一位神秘女子等着你哦!”张霄:“....”我能怎么办?当然只能....秦时明月,斗罗大陆,绝世唐门,遮天,完美世界,斗破苍穹,火影忍者,海贼王,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逍遥快活,装逼无限~这,才是人生真谛!
  • 御龙匣

    御龙匣

    御龙现世,师门惨灭,自己侥幸逃生,而青梅竹马的师妹竟是敌人?复仇路遇逃婚公子,与自己称兄道弟不说,还要帮自己找到仇敌!不料阴差阳错,却踏上了修炼之道!两个同路少年,相反的人生;另类的仙侠,不一样的仙途。且看小小御龙匣,如何荡起轩然大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村庄园主

    山村庄园主

    当肚子里有了一颗珠子是什么感觉?刘富贵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怀孕,可惜却生不出哪吒。幸运之门已开启,收获不止小确幸。因为,咱是玩水的祖宗。萌宠共野趣一色,种植与养殖双飞。闲了,招猫逗狗品美食。小小山村庄园主,山村生活乐逍遥。(新书《非洲农场主》已发布)
  • 天鹅的诗

    天鹅的诗

    “我会在聚光灯下,一直旋转着。”重重迷云中,到底什么是真相?“我认罪。”“对不起,你被捕了。”
  • 叶影

    叶影

    人也好,妖也罢,在世间,最难逃避的是命运——那莫测的,无奈的,刚开始便已注定的命运……只有可见真情的故事才能震撼人心!
  • 可爱分你一半

    可爱分你一半

    水土不服蹼泳运动员VS路痴学神到医学院外科优秀生,酸酸甜甜的初恋成长故事!校园到白头的青春初恋小甜饼!暮春四月,熊月升转学到十一中。十七岁,她横冲直撞地在新校园迷路。这一年,父母意外身亡,每一天噩梦不断,常年低血糖,害怕机场,害怕被爱的熊月升遇见了林初阳。青春跌宕起伏,时光山海辗转来回,唯一不变的——“别怕,月升。”林初阳说,“你可以的。”二十岁,没有任何计划,没有安排退路,熊月升买了去往林初阳身边的机票,“林初阳,你是我的心。”
  • 修道红尘间

    修道红尘间

    混沌洪荒,山海封神,书尽仙神之兴衰。阴阳五行,天地人神,道法规则渐流逝。天数颠倒命难定,世道兴衰说自由。仙佛匿迹,神踪不显。红尘修道,我欲长生。神通万千,法术为门,永恒不再是传说。PS:群(924971091),欢迎入群讨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