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92700000007

第7章 古今语言钩沉(6)

汉语语法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是汉民族在长期共同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汉语无论从文字还是从语法上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长期以来是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合一也”(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宋代,程朱(宋·程颐、朱熹)理学认为“物我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种思想体现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迷惘、崇拜。因而汉语常常有脱离物质基础和现实的情况,不求语法上的逻辑严谨,甚至出现一些完全不符合客观事物逻辑的语法,滋生一种主观猜测、富于想象的文化心态。中国人信奉儒家思想,讲究中庸之道,发表看法时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汉语成为一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的语言。由于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思维具有重综合轻分析、重归纳轻演绎的特征。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以及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例如:救火、抓效率、抢速度、吃食堂、看医生、晒太阳、消除疲劳等,这些动宾结构与客观事物的逻辑完全不符,然而它们又约定俗成地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语言。再如“乘火车北上”“乘汽车南下”“上你家去了”,这些句子中的“上”“下”并没有实际上、下之意,但它又符合我们汉语的表达习惯。与汉语不同,英语及欧洲其他语言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及后来从16世纪到18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强调科学的实验,注重形式论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表现在语言上,即强调形式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这种形式上的要求是如此强烈,因而在把汉语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译成英语时总让人非常狼狈,因为不得不把原来含蓄深藏的东西一一明白无余地说出来。西方传统文化自古就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即天人相分的思想。这种天人相分的思想促使人们不屈不挠地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不是天命,而是由于自己懒惰和缺乏斗争精神,顺从命运的人受到人们的唾弃。可见,这种天人相分的传统文化滋生了西方人一种冒险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西方人的思维常常是尊重客观规律和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使西方人形成一种重分析、求思辨的思维习惯和求实与理性的文化心态。因而英语语法常以客观物质现象为基础,具有明确化、条理化、精确化和逻辑性的特点。

在异常繁荣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人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任何一种语言体系的形成,要建立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发展演化史中多角度、多层次找出本民族语言发展的规律来。

在语言的多种要素中,语法是比较富于稳定性的,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汉语语法也有了许多发展。随着语法结构的变化,汉语语法研究的内容也跟着发展变化了。这些变化表现在:(1)主语和系词的增加;(2)句子的延长;(3)可能式、被动式记号的欧化;(4)连词的增加;(5)新替代词和新称数词的产生。汉语语法经过发展,变得更加缜密。汉语语法研究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

汉语是处于一种相互关系之中变体的总和,各个变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动态关系构成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促成了语言的发展。汉语语法研究,要注意语言的变异,要从特定时代的语法系统考虑问题,要注意汉语语法各要素前后相续或发展、演化。语言长河川流不息,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但它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这就形成了特定时期语言自身的特点。我们知道,古汉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就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诸如否定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现象,在先秦时期,几乎是一种语言规范,这由上古汉语语言发展的规律所致。汉语语法研究应注意这种现象。当然,语言符号系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一个平衡过渡到另一个平衡。这就表现出语言的可变性或发展性。我们不妨把它看作语言的二律背反,并且不妨沿着它的这一变化顺序去研究它的演化规律。无论古汉语语法,还是现代汉语语法,在发展的特定时期,都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并且能持续一个阶段。就人称代词复数而言,先秦典籍上偶见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上“辈、属、曹、侪”等词表示复数,汉以后这种表复数的形式逐渐多起来,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现代汉语中无论第一、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一般都在代词后加上“们”表复数形式。“们”是五四以后,逐渐形成的表复数范畴。从古到今,毕竟形成了一个语言发展系统,研究汉语语法,要以这个系统为基本纲要。

这就提出了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比较法。比较是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逻辑方法,其目的是确定对象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比较有纵向比较,也就是历时比较;横向比较,也就是共时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追溯到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测定事物发展的历史顺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空间上同时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共时研究,也可以从语言先后相随变化的轨道进行历时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很有必要运用比较法。

特点是比较出来的,比较又是多维的。在汉语语法比较中,要注意语言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有区别于其他语言语法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个性,即民族性。描写解释语法现象,建立语法体系,必须以民族语言语法特点为出发点。汉语语法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语序显得特别重要;虚词较多,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等等。汉语语法研究,要注意这些民族特性。但语言也有普遍性,研究语法还要注意语言的共性,使个性同共性相结合。把个性纳入共性研究中去,才能建立全面解释语法的体系,也才能丰富语言共性的研究,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见个性,也见共性。

语言研究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建立在充分认识语法规律的基础之上。语法规律的演化,既是一种共时现象,也是一种历时现象。

历时,是一种发展过程。语言不是封闭的系统,是一种动态学说。从历史角度研究,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按年代来叙述材料,而是要结合语言发展演化的规律。其实,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按某种规律来实现的。语言的历史现象应该理解为有规律地一个接着一个地按规律发展的顺序,这个顺序,与人类思维发展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语言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思维史。当然,语言的演变速度并没有其他学科那么迅速,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形成了语言的共时性。历时和共时是语言发展的特点,也是研究语言的轨迹,顺着这个双向轨迹,才能真正理清语言流变的脉络。

有人认为汉语无形态标志,这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往往带上词缀,这些词缀实际上就是形态。

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的词素,有前缀和后缀之分。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的叫后缀,一般又称为词头和词尾。词的前缀和后缀在汉语中早已出现。汉语中名词的前缀主要是“有”“阿”“老”等,后缀主要是“子”“儿”“头”等。较早的名词前缀是“有”,它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存在,往往加在国名、地名、民族名、朝代名的前边,作为名词形态标志。如“有夏、有殷、有周、有众”等。这个加在专用名词前的“有”并没有具体实在的意义,只起了名词标志作用。

(1)有殷受天命。(《尚书》)

(2)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3)及有周而甚详。(柳宗元《封建论》)

这种加在名词前的“有”和动词“有”完全不同,它并不表示判断或存现,不传达任何实际意义。除了专用名词外,古汉语普通名词前也可带上前缀“有”,如:

(1)西土有众,咸听朕言。(《尚书》)

(2)发彼有的。(《诗经》)

(3)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尚书》)

这些加在普通名称前的“有”,容易产生误解,似乎含有存现的意义。其实,这个“有”仍然是前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众”指民众,“有的”指靶子,“有民”指百姓。

汉代以后,又出现了前缀“阿”,它既可以加在名词前面,也可以加在表示人称的疑问代词前面。

加在名词前面的“阿”:

(1)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史记》)

(2)见阿恭,知元规非假。(《世说新语》)

(3)阿运才情如此。(《南史》)

加在疑问代词“谁”前的“阿”:

(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乐府诗集》)

(2)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乐府诗集》)

(3)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

后来,“阿”可以加在亲属称谓前边:

(1)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孔雀东南飞》)

(2)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3)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晋书》)

继前缀“阿”之后,又出现了前缀“老”。“老”作为词缀,在唐代就开始盛行。词缀“老”来源于形容词“老”,最初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逐渐虚化出词缀“老”的用法来,一般用在人或事物两个方面。如:

(1)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晋书》)

(2)老可能为竹写真。(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3)原来是老弟。(《儒林外史》)

这些用在名词前的“老”主要起前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老婆”“老师”等词中的“老”字最初不是词缀,含有尊重的意义,后来逐渐虚化为词缀。至于排行中“老二”“老三”,动物名称前的“老鼠”“老虎”等都作为前缀。“老”的前缀用法,在中古汉语中就已经出现了。

古汉语中这几个常见的前缀,除了“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外,“阿“和“老”仍然经常被用作前缀。

加在名词前的“阿”:阿毛阿囡阿狗阿域阿军阿猫

加在亲属称谓前的“阿”:阿爸阿妈阿弟阿哥阿姨阿妹

“老”的前缀用法,完全继承了古汉语的特点,如:

用在姓名前:老李老张老王老古

用在排行前:老大老二老四老小

用在动物前:老虎老鼠老熊老狼

用在称代前:老爸老师老姨老婆

相比之下,现代汉语中前缀更丰富一些,诸如:“第一小二以南之内”等。

古今汉语中名词的后缀主要有“子”“儿”“头”等,它们的用法古今没有多大差别。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些用法就相继出现。

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子”:

(1)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新唐书》)

(2)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齐民要术》)

(3)六品以下则具帖子以进。(《金史》)

(4)在马坊教诸奴子书。(《魏书》)

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儿”:

(1)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韩琦《柳絮》)

(2)小车儿上看青天。(邵雍《小车吟》)

(3)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

(4)深注唇儿浅画眉。(苏轼《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

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头”:

(1)常没水中,出膝头。(《水经注》)

(2)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王建《宫词一百首》)

(3)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西厢记》)

(4)只见厨桌上有些鸡毛和鸡骨头。(《水浒传》)

“子、儿、头”作为名词后缀,并无多少实在意义,主要增强了词的表达色彩,使寻常事物形象化,使书面词口语化。“子、儿、头”用作名词后缀,在现代汉语中完全继承了下来,并且使用得更加广泛。

(1)刀子梭子谷子麦子老子日子锁子钗子筷子桶子袜子屋子

(2)花儿猫儿时儿孩儿牙儿牛犊儿白面儿狗儿风儿马儿孙儿老头儿

(3)石头日头里头外头村头指头馒头骨头浪头风头眉头眼头

现代汉语中名词后缀更是超丰富和复杂,甚至连其他类词带上后缀,就成为名物化标志。

(1)人性贯性品性弹性柔性恶性火性温性慢性快性急性直性

(2)作者记者工作者仁者思者智者学者隐者

(3)高度低度长度速度温度厚度亮度湿度硬度跨度气度风度

同类推荐
  • 中华文明之旅·第二卷

    中华文明之旅·第二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两个中心是北京和上海。而在这两个文学中心,浙江作家的存在举足轻重。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经过新思潮洗礼的浙江学人和作家汇聚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力。
热门推荐
  • 国宝有秘密

    国宝有秘密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火影之宇智波的传奇

    火影之宇智波的传奇

    如同大部分人一般,我死后穿越了,来到火影成了平平无奇的宇智波族人,我该如何躲避灭族之夜呢?(本文只是我一时兴起,关于火影我也是一知半解纯属观众,什么公式书,忍术大全我都没看过对于打斗我也描写的不好,不喜勿喷)
  • 默然锦善花

    默然锦善花

    原来饶了这么大一圈,我们都被错的时间,错的地点给绕开了!我爱任何时候的你,哪怕你离我半步遥远,丝毫没有影响我看你的清晰度……
  • 薄少的大小姐

    薄少的大小姐

    女主团宠,多马甲,不是小白甜。男主追妻火葬场。男强女强。1V1。帝都皆知“最尊贵的红玫瑰”唐家大小姐唐沫爱薄家大少薄暮寒。可劝也都知道。薄家大少薄暮寒不爱唐沫。可薄家大少是真的不爱吗?离开再相逢是真的偶遇还是蓄谋已久?英姿飒爽的唐大小姐又岂是好欺负的!文案之一:(重回帝都)“哟哟哟,好多美娇娘啊!来给爷笑一个!”“呵,这是哪只狗啊也敢在我面前叫唤!”“唐诺别惹事!我们惹不起”“你可知我是什么人,我可是苏家大少的人”“苏江承的人?你告诉苏江承他姑奶奶来了。”“你牛皮吹上…”“沫姐,你可算回来了!我想死你了!”“沫姐?!顶级世家唐家大小姐唐沫?!”“苏江承管好你的人!”
  • 祸水老婆揣兜走

    祸水老婆揣兜走

    你是那祸水中致命的一滴。当莫安璃刚刚开始对席洛有了感情的时候,小三出现了,而且还不是一个。当莫安璃已经对景南心如死灰了,他回来了,还是为了这个小三。那么她会选择宠她爱她的闷骚霸道却温柔的席洛?还是那个自己宠了多年的“弟”——景南?还是那个总是暗地帮她却不要回报的老男人-安以良?
  • 网游之元素狩猎者

    网游之元素狩猎者

    “死亡”“元素”“暗杀”“爆发”“吟游”“生命”“骑士”“铁壁”“狂野”“诅咒”“意念”“战斗”十二种元素,每三个组合为一种职业,共有220个职业。在这世界第一网游《神秘大陆》全球统一新手城。官网没有任何介绍。世界和生活职业都需要玩家去探索。退役杀手“断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加入了这个网游。“爆发”“元素”“狂野”——元素狩猎者!
  • 无福

    无福

    天下哪有那么多没由来的好事,得了好处自然要付出代价。吴秋的凭空得了仙人的好处,胸无大志的他没有因此就此逍遥快乐了。不管他是否愿意都有如被命运驱赶一般向前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囚夜

    囚夜

    少年,为兄弟!踏修真之路。天要弄我,那就破开那天。夜要暗我,那便囚夜一战!
  • 冷水风莲之守护者的诅咒

    冷水风莲之守护者的诅咒

    没有名字的女孩,遇见他,便是她爱情的开始,也是冒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