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9100000037

第37章 如何提升你的社交深度(11)

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操唤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权割发代首。"

在戏剧里,曹操是花脸,被称为"奸雄",这是骂他为人奸诈。在"割发代首"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明的领导者形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的一生,实现了北方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面,为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又在北方大兴屯田,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惟才是举",整顿吏治,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同时,他在三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连他的对手诸葛亮也由衷称赞他用兵"仿佛孙吴"。他不愧为一个卓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乃部属的榜样,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到部属。如果他自身的行为规范、得体,即使不制定任何法令、规章、制度,人们也能自然地效法他的行为,走正道,做正事。然而,如果他自身的行为悖伦不正,胡作非为,即使制定严格的法令、法规,人们也不会执行。曹操"割发代首"的启示是:先做出样子对领导树立威信、取得成绩是十分重要的。

在台上说得唾沫横飞,还不如身体力行做一回来得有鼓动性,有号召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讲得振振有词,做起来又是另一套,倒不如不讲不做。因为这样言行不一,无异于在脸上刻下"伪君子"几个字,让人看了骤生反感之心。一个领导者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起带头表率作用,才能服众。更何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自己愿意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到。

傲而不伸非君子

《管子·法法》中说,评价一个人,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凡是能够做出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那些自恃己才、骄傲矜持之人,是自满的表现,是空虚的表现,这不是什么好事。《尚书·革命》中这样阐述道,骄傲、荒淫、矜持、自夸,必将以坏结果而结束。同样的看法在《说苑·丛谈篇》中也有,富贵不与寿命相约,但骄傲自然而然地随富贵出现了;骄傲和死亡并没有联系,但死亡也会随骄傲而来临。一代名君唐太宗对侍臣说:"天下太平了,骄傲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傲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博学多才,智慧过人,是个有名的才子。他才思敏捷,但又恃才狂放,爱卖弄小聪明,有时不免遭曹操的厌恶。有一次,曹操命工匠给他修造了一座花园。园子修好后,曹操去园中观赏,看过后,却未加褒贬,只是取过笔来,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杨修看了说:"门内添’活‘,就是阔,丞相是嫌园门太宽’阔‘。"工匠们于是急忙重新砌墙,将园门改小,然后再请来曹操。曹操看后很高兴,问是谁的主意,大家都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虽嘴上称赞,心中却很不高兴。还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请曹操品尝,曹操提笔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然后出去了,杨修看了盒上字,便叫来众人,一起把酥分着吃了,曹操回来后看到空盒,便问缘故。杨修答:"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不敢违背丞相之命。"曹操脸上虽笑,心中大为不悦。

曹操生性多疑,怕人暗中谋害自己,因此便吩付左右:"我梦中好杀人,睡着以后,你们切勿靠近。"一天,曹操躺在床上,被子掉在地下,一个贴身侍从见了,忙上前拾起被子欲给曹操盖上,曹操一跃而起,拔出剑来将那人杀死了,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过了一会儿,假装刚刚睡醒,起来后故意很惊奇地问是怎么回事,众人战战兢兢地将刚才的事说了,曹操痛哭了一顿,命人将他厚葬。众人见曹操这样,都以为他真的是梦中误杀了人,只有杨修猜到其中的缘故,临葬时指着那人的尸体说:"丞相不是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啊!"曹操听说了,心中更加恨杨修。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喜欢杨修的才气,经常邀请杨修来府中高谈阔论,终夜不息,杨修常给曹植出主意,每当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均能对答如流。后来,曹操才知道是杨修背后为他出谋划策。

后来有一次,曹操亲自率领40万大军南征,在汉中与蜀军对阵,被诸葛亮用疑兵之计打败,只好退守阳平关。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心中犹豫不决。这天晚上,厨师送上晚饭,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心中有些感慨。正在此时,夏侯进来,问夜间的口令。曹随口答道:"鸡肋!"当夜军中便以"鸡肋"为口令,当时任行军主簿的杨修,听见这个号令,便告诉夏侯:"今晚的号令,我猜知我们不久定要退兵。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如我们今日的处境,进不能胜,退怕人笑,我们一直呆在此地已经无益,不如早归,过两天魏王一定传令班师。因此,我们不如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于是,军中上下将士,一时纷纷准备归程。

这天晚上,曹操心中很乱,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半夜,他起来绕营巡察,见到许多士兵都在收拾行装,曹操见了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方知是杨修猜到了他心中的念头。曹操派人叫来杨修询问,杨修心中还在暗暗得意,便把从"鸡肋"所想到的和盘托出。曹操听了大发雷霆,呵斥杨修:"你怎敢胡言乱语,扰我军心!"随即,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把头挂在辕门示众。要知道,曹操心中厌恶杨修已久,早就有杀他的意思,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这一次,便借着扰乱军心的罪名,到底把他杀了。

后人评论杨修说:"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第一,才不可露尽。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其才盖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第二,事不要点破。譬如鸡肋,曹操正苦思于此,不知如何解脱,你捅穿这层薄纸张,就是羞辱了他。这是杨修死因之二。以上两点,是杨修的死因,也是为人在世要吸取的教训。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难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些事,人人已想到、认识到了,却无一人当众说出来。这些人并非傻子,而是都学精了。人所共欲而不言,言者乃太傻也。枪打出头鸟。有的话你争着说,必定犯着时忌,或说中别人之痛处,这样你就会倒霉了。杨修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他的死殊为可惜,可他的死确实使人清醒。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傲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不会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克制骄傲的产生。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随风而屈,"回头"无险

"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一个人的名利、权位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要有急流勇退的明哲保身态度,尽早觉悟。"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我国历史上,"兵圣"孙武、能"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等明智的功成身退,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做人处事的绝好借鉴,反之,如果在紧要关头不能做到急流勇退,到头来只会像伍子胥一样被摘下头颅挂于城门之上,难免像李斯一般发出"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会像萧何那样蒙受锒铛入狱的屈辱,会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现实生活中"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不是更能证明此中道理吗?

谚语说:官大有险,树大招风。月盈则亏,福满祸及。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历史上有真实的故事,能说明这个道理。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臣,他曾与以"卧薪尝胆"出名的越王勾践一起同甘共苦,最终打败吴王,他因此而被任命为大将军。然而就在位极人臣的时候,他却留下了"官大有险,树大招风"的话而销声匿迹了。据《史记》记载,他后来到齐国,与儿子共耕农园,积聚田产数十万。齐国看中他的才华,欲请他出任宰相,他却答道:"在野有千金之财,在位有宰相之名,以匹夫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然而过度的荣华却容易形成祸根。"说完,便将财产分赠林人,搬到陶地去住,改名陶朱公而经商。

与范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另一历史人物文种。文种也是勾践的重臣,为打败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功成名就以后,仍然继续仕于越王。其间范蠡曾写给他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颈项细长如鹤,嘴唇尖突像乌鸦,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担患难,却不能同享安乐,你现在不离去,更待何时?"后来文种也称病返乡,但做得不如范蠡彻底,他留在越国,其名仍威慑朝野,于是有佞臣陷害于他,诬称文种欲起兵作乱。越王也有"猎狗烹"之意,故而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

人人都希望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有几人能像范蠡那样呢?只知进,不知退,久居高位的,遭"文种之祸"者,又何止一人?

韩信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当刘邦与项羽在荥阳相持不下时,他率军抄袭项羽的后路,为刘邦占据了黄河的下游。不久,又与刘邦会合,在今天安徽灵璧南面(当时叫垓下)包围项羽,逼得那不可一世的霸王自刎乌江。韩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将才,不管多少兵都能从容统领,常出奇兵致敌人于死命,在刘邦面前称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可是,他能率兵打败楚霸王,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汉立国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可他总觉得刘邦对他的待遇,与他自己的战功不相称,经常不顾场合日出怨言,后来被人当作谋反把柄,降为淮阴侯,接着又被告与别人勾结谋反,死在吕后手里。

功成身退说说容易,真是要"退"可就难了。自己亲手打的天下自己不享受一番就溜?有谁放着一幢豪华住宅不住,却偏偏跑到野外去睡茅屋呢?功成身退要目光深远,在轰轰烈烈之际预知潜伏的危险,还要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果贪婪心重,嗜欲太深,无功也希望受禄,有功又如何会身退呢?

功成身退不仅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同时它又是天道的法则。

糊涂中屈,糊涂中伸

人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难得期涂",说确实聪明的人表面上愚拙,这是一种智慧人生,真人不露相;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有的人外表似乎固执自守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人生是个万花筒,个人在那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妨莫测变化。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聪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孔子论人,以知、仁为别,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聪明之区别糊涂,大抵如此。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宽慰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而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忠心耿耿,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人事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总结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为官可以愚,但为政须清明,不可混淆区别。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世上最可悲悯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正是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之人,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怀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他们最大的敌人即是他自身。为人处世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同类推荐
  • 感悟人生全集(励志珍藏版)

    感悟人生全集(励志珍藏版)

    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并通过其作品将这些智慧奉献于世。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作、一直企求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他去世以后,世人才发现其杰出的思想与文学才华,于是他的作品陆续问世,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发人深思,省悟人生。正如作者所言: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写出一些作品,去帮助普天之下的人们,无论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有无渊博的学识,老于世故或涉世未深,在他们自身之内发掘所有成功、所有幸福、所有业绩、所有真理的源泉。
  • 引爆你的创富潜能:让你的年收入增加10倍

    引爆你的创富潜能:让你的年收入增加10倍

    人生是一个过程,获取财富也是一个过程,当你在思索人生的前途时,你是否也会思考一下该如何获取财富呢?拥有财富是很多人的终身愿望,商业社会里,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都是有上进心的,难道你甘于一辈子平庸和贫穷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好好研究一下获取财富的方法和途径,来圆自己的财富梦吧!
  • 青年人必备的成功资本

    青年人必备的成功资本

    本书开创了青年人必备的13种成功资本,包括:训练抵抗挫折的本领、学做利用时间的本领、掌握推销自己的要诀、成为一个出色的口才专家等。
  • 阳光的心态

    阳光的心态

    本书教导学生要以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幸福源自轻生活

    幸福源自轻生活

    《幸福源自轻生活》讲究的是一种丢掉的观念,也就是把一切简化到最简单的境界。“轻”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可以是减肥、减压、抗忧郁、排毒、清还卡账房屋贷款,更可以是“无官一身轻”的潇洒、“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逍遥。轻生活分为四个方向,轻心、轻体、轻食、轻居。这四个方向都要经历一些内心的挣扎,甚至必须要去改变自己在思考或生活上积累多年的习惯,才能展开轻生活。
热门推荐
  • 盛唐之日

    盛唐之日

    字唐高祖李渊灭掉隋朝最后一位皇帝,隋恭帝杨侑后,开启了人们所追求盛唐之路,之后便有了一系列所有的故事......
  • 逆天康乾

    逆天康乾

    一个被现代医学判定的废人,奇遇之下来到一片平行世界开启了自己的武侠人生。
  • 黎明前的极昼

    黎明前的极昼

    第一次写作,请大家多多关照,切勿要求太高。
  • 穿越之龙套翻身

    穿越之龙套翻身

    每一个龙套都有一颗想当主角的心,奈何没有主角命,龙套翻身系统助你完成主角梦想,走上人生巅峰。
  • 极品嘲讽系统

    极品嘲讽系统

    罗辰:我乃谦谦君子,凡事尽量多动口,实在不行再动手。某武圣:我呸!某灵尊:我呸!某妖王:+1PS:非种马,无后宫,热血青春,肆意绽放!
  • 你是笙歌我是夜

    你是笙歌我是夜

    这是一场执著与妥协混合的感情战争,在大都市的背景上演。幽深的心灵、复杂的性格点亮城市的灯火,闪动如幽灵。秦思飞以她独特的气质吸引了玩世不恭的罗子安,她却为了报复方小雨以一时的游戏心理让小雨爱上了她,罗子安恰是小雨的朋友,看出她的目的,不断从中阻挠……罗子安无法原谅墨玉的背叛,只能保持着欲语还休的朋友关系,然后他又为小雨放弃思飞,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和苏雨凝走到了一起,这预言中年轻的神真的能够把他留在梨园吗?其实,三个女子都是罗子安无法放弃不愿释怀的,只是墨玉的疏离让他无法确定,思飞的凌厉又让他无法接近,而苏雨凝的过于洁净又给他带来沉重的负担以至无法挽回的后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叶枫之涯

    一叶枫之涯

    “啊啊,大家好。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剑神。这个sb作者非要让我出来一下做自我介绍。知不知道自我介绍很讨厌的啊?很烦的诶。”作者:“……”啊,嗯,这是我的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支持你妹呀,我很累的啦。我剑神分分钟钟都是上百万的样子啦。”信不信我写死你。“哎呦,哎呦!有胆你就试试啊。”嗯,哼哼,我没胆。“切,那你说个毛啊。”作者:“……”
  • 最强剑道系统

    最强剑道系统

    一个普通的宅男,一次英雄救美却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悲哀的穿越到了光怪陆离玄天大陆,宗门林立,强者如林,在一个强者弱食的世界,没有实力就等于任人宰割的蝼蚁,没有人不渴望力量,且看主角如何走下去~
  • 一世倾权两处卿欢

    一世倾权两处卿欢

    【【存稿充足,欢迎来撩】】面对流星许个愿望~ 我想要的很简单,我只要和夫君相守一生,白头偕老……… 只要落梨回来,女儿回到我身边便好……… 只要弟弟能醒来就好……… 呵,我要这天下做什么? ………… 你走开,离我远点!呃…远点不是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