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12300000006

第6章 方圆有度,刚柔并济

做事取中,过犹不及。做人适度,妙在毫厘。中庸适度,是国人于千年历史、百变人生中凝炼的一则成功圣鉴。而有尺度、有分寸,不过分、不逾度,历来便圣贤哲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君不见,多少辉煌的事业皆因过度失摆而未意夭折,多少伟大的英雄皆因逾度致析而功亏一匮。所以,成天下事,做成功者,把握好尺度分寸最为紧要。

进退有度,放能攻守平衡;方圆适度,方能刚柔兼济;亦张亦驰,方能随机应变;能忍善争,方能动静协调;谋知笃行,方能挺立人生;曲直交映,方能强弱互掩。偏重或是偏废了哪一方面,都将败事毁人。为人处世,中庸适度乃是道理明言。

内方外圆,是为人处世的修养艺术。做人要效法天地,像天那样生生不息,大公无私;像地那样厚朴笃实,宽厚待人。动与静、尊与卑、智与愚、贵与贱、得与失、成与败……一切俱在方圆间。俗话说:“圆的不稳,方的不滚。”过圆过方都是不可取的。然而,只要用心领悟,大胆实践,就会深悟方圆之道,运方圆于股掌,操必胜于无形。

方圆有度,人生天地常新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妙计,只有内方外圆才是为人处世之最高境界。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态度不鲜明,八面玲珑,永远让人琢磨不透。

外圆内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糊涂的智慧,有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商界有巨富,官场有首脑,世外有高人,情场有老手。他们的成功要诀就是精通了何时何事可“方”,何时何事可“圆”的为人处世技巧。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情爱、为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现实生活中,在学校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在学校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有方无圆,则性情太刚,太刚则易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自命不凡却又处处碰壁;遇挫折缺少变通,很容易歇斯底里,自暴自弃,将自己推向极端。有圆无方,则谓之太柔。太柔之人缺筋骨,乏魄力,少大志,在生活中难以有大作为。所以方圆相生才是为人处世之本。

总之,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道,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人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方圆”人,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积蓄力量的沉默。

人生不能没有方,但不可太迂;人生不能没有圆,但不可太滑。如何“方”有度,“圆”有限,完全“存乎一心”。

方正为本,圆融灵活无碍

人的智慧应当圆融无碍,但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在语言和行为上却不能没有原则和规则,不能模棱两可。

如果只“圆”不“方”,忘记了“方”的根本,从大的方面讲,社会的法令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不能确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也不能在社会上真正站立起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比较而言,儒家主要讲规矩、法则、礼仪、应用,是“方”的;道家则主要讲自然、无为,讲形式上的本体,是“圆”的。比如,儒家讲究立名,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提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五伦,作为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而道家则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反对仁、义、礼、智、信的立名,反对儒家提倡礼教。

从事物的“体”即本质层面上讲,世界上本无绝对的美、丑、善、恶,没有绝对的仁、义、礼、智、慈、孝、忠、恕。一切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观念。而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仁义礼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和答案。因此,从“智圆”的角度讲,一家的观点是圆的;而另一家的观点则认为是方的。

然而,从古到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具体的善恶、美丑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和文化思想,立规矩以成方圆。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个军队有自己的纪律条令;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个家庭有自己的规矩习惯;一个人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这些都是“方”。这种“方”,犹如一座大厦的钢筋水泥结构和一个人身体的骨骼,是大厦和身体赖以存在、支撑和站立的基础,这是从体和用的角度讲“有圆无方则不立”。

从灵活性与原则性的角度讲,一个人办事时,只有圆,没有方,处处“打太极拳”,说话态度不鲜明,让人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行为上不果断,犹犹豫豫,则让人觉得过于圆滑,没有个性,或缺少魄力,很难得到别人的真正尊敬,同时也很难真正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若“方”如“刚”,则“圆”为“柔”。万事过刚则易折,过柔则难以成形。惟有方圆相得,才能生生不息。

刚柔兼济,做人不可偏废

为人处世,方圆并用,刚柔并济,才是全面的方法。如果只能刚却不能柔,只能方却不能圆,只能强却不能弱,只能进却不能退,必然倾折失败。

曾国藩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需强矫。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研究老子的思想很深,他一生为人处世信仰老子的观念,却不言论老子的思想。所以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柔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所以老子提倡以柔弱守雌的方法。

商容张开口问老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说:“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商容说:“知道这个道理吗?”老子说:“不就是刚硬的容易败亡,柔弱的而能存在的道理吗?”商容说:“唉!天下的事情完全是这样。”这就是柔弱处世的方法,而受到历代的传承。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又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这个道理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知道,就是没有人去实行。”道的本体是最柔弱的,所以有无穷的作用。因此,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克制最刚强的东西。过于刚必然受折,过于强必然易败。这里能看出,儒家尚方,道家尚圆,谁更好呢?

事物不可到极点,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面。所以《易经》中说:“太阳到正中就要西斜,月亮圆了就要缺损。”老子又说:“用兵逞强就会遭致灭亡,树木粗壮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这就是在“道”的最高原则下的大机大用,也是在“天地观”、“历史观”中的大机大用。我们完全能称它为“柔道”了。把它用于心术,就可以说是“柔道”的心术。把它用来处世,就是“柔道”的处世方法。把它用到政治上,就是“柔道”的政治。

汉代光武帝亲临章陵,在那里修庙宇,盖祠堂,建田庄,饮酒作乐,大行赏赐。正好宗室中的长辈与母后,因酒喝得高兴了,相互说道:“文叔(光武帝)年轻时谨慎、守信用,对人不屈服、不招待,现在既刚强又柔顺了。”光武帝听到后,哈哈大笑说:“我治理天下,也想依柔道而行。”所以说柔道的作用,不仅可以持身受用,治理天下也大有作为。

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这4条,大的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天下,小的可以用来处世持身。

吕坤说:“方与严是待人的大弊病,圣人待人,只在于温柔敦厚。所以说:‘广泛地爱护人民,叫做和而不同。’只任凭他们凄凄凉凉,冷傲清高,便是世间的一个障碍物。持身方正,独立不苟,是不能用世的人才。这只能算一个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罢了。”

古人言:矫矫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做人亦是同理,须刚柔兼济,欲速不达,过犹不及。

方正为本,堂堂正正做人

方,即正也。就是说做人要正直、高尚、诚实,行得直,走得端,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此乃做人之根本。

先贤教导我们:做人要襟怀磊落,光明正大。这就是“方”的本质。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意义就是正直、高尚、端方、诚实,等等。

我们从小在家庭、学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可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却发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纯真的梦想开始在现实无情的墙壁前碰得粉碎,于是我们犹疑、彷徨,怀疑我们所接受的思想,怀疑做人之方是不是一种傻气。

无论现实中发生了什么,但“方”始终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那些人物无不是具有“方”之灵魂。武打小说之所以备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在于它歌颂了一种侠义精神,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没有“方”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伦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最辉煌的成功。当然,一个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世、办事说话等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但单纯的技巧是低级的,一本书如果只是一味地宣扬技巧,而不激励人的品质,这本书是低级的;一个人如果只是盲目地学习技巧,而不去努力升华品质,这个人也是低级的。我们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学习技巧的目的既是为了掌握方法,更是为了升华品质。

说到底,方,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伟岸的气节,是一种不沉溺于流俗的精神。

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东西,外在自然而然就能表现出来。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气质自然而然就能表现出来,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正如军队,做参谋的,只需要有计谋,但起决定作用的司令官,却要有威望、魄力,具备优秀的品质。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他们与凡人并无多大差别,有差别的只是他们具备伟人的品质。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材”,不是才华,而是品质。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条件下,都最终会超越他的同类,环境、条件只能制约成功的大小,但绝无法阻止他最终取得成功。

一个人要干出一番事业,要真正懂得为人处世,要取得生活快乐,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实际上我们谁不向往品质优秀呢?我们都想气质美好,都想富有魅力,都想心理成熟,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品质决定的,是由潜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方正”来决定的。

参天大树,离开了“根”和“本”,就会轰然倒下;做人,如果放弃了方正的根本,必然一无所成。

左右逢源,圆通自如处世

“圆”即“圆融”。就是说为人处世不能过于有棱有角,否则与人碰撞伤己伤人;而要善于运用处世的方法谋略,以期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什么是圆?圆不是“圆滑”,它是根基于“方”的处世的技巧、方法和谋略,即,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他们的成功是否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都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 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也就是说,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圆”的艺术。正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

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让你滚到一边去,“哼,要我给你卖体力。”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这就是“圆”的功效。

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待人接物能不能“圆”,直接关系着我们的事业成功与否,家庭幸福与否、生活快乐与否。处世圆融,懂得人际关系的技巧能使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拼搏、奋争的有力武器。所以,追求人生成功者,“圆”之道,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不可不用!

立志坚定,做人以主为要

“方”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内在修养。所以,当我们讲到“方”时,一般指的是“内方”。“内”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心志。

要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首先要立下卓尔不群的奇志,立志做一番不同寻常的事业。立下坚定的志向,是内方的根本,也才算抓住了人生的根本。

对此,先贤们早已有灼灼之谈:

曾国藩说:“有志则不甘为下流”,“人才以志气为根本”。谢良佐曾说:“人须先立志,立志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根本,然后培养,方成合抱之木。”

世人常常开口说“志气”,闭口讲“志向”;说志气,立志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力量;讲志向,立志是做人的目标,也是做人的道理。立志做大人,就会以圣贤为业;立志做大事,就会以英雄豪杰为业;立志于富贵,就会以名利为业;立志于小人,就以衣食为业。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无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坠惰,而百无所成,皆由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

惟有立了志,才能做到真正的“方”。立了志,不变移,不动摇,总会有成就的。从来没有不立志而有成就的人。做人惟有立志,立天下第一等大志,立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成大器。

作为人来说,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不可糊涂一生。理想与目标就是人生的志向,就是内心的方正。

张横渠的名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禅宗六祖的名言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是他们做人的志向和抱负,也是他们做人的理想与目标。这里面有不随俗流的气概,有誓作人杰的大方大正。

曾国藩讲述君子立志之道,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所生,不愧为天地的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闲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耀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这些都是我们朝夕不可忘的警言,也是做人“内要方”的根本。

古人云:“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句话就是说,君子处在困境中,也要积极实现志愿,以生命相终始,身可死而志不可夺,虽困境仍不气馁。所以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无大志的人,内心没有大“方”的人,绝不能创大业成大事。韩瑞芝说:“天下未有有其志而无事者,亦未有无其志而有其事者。”做什么事先要立定志向,立了志事就能成。立下大志后,尤其要有坚忍不拔、不惜以生命相搏的气慨。正如朱熹所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做人若能将志气守持得住,把志气奋扬得起,又有什么事不可及,什么事不可做呢?有志而事不成,只在于立志不坚定,中途遇阻拦就放弃了。所以拿破仑说:“真正的才智,就是刚毅坚忍的志力。”

古代的哲士说:“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人的贫贱是可转化的,有志者就能转化,无志者就没那么容易了。嵇康说:“无志者,非人也。”人要想立命,而无其志,就是圣人也无可奈何,佛祖也无可奈何,上帝也无可奈何。因此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们要想改变人生、创造人生,完全在于从立志的根本点做起。曾国藩曾经说:“人的气质由于天生,极难改变。欲求改变之方,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意志决定之后,就要努力不懈地履行其志,坚持其志,涵育其志,那么,我们就会得天地间方正之大气,久之自然会日新月异,别有天地。

拥有自信,方圆处世之本

人的潜力的挖掘,个性的张扬,人格魅力的展示,都是靠充分的自信逐渐彰显出来的。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定会创一片属于你的灿烂天地。

来自我们灵魂深处的“方”,更是坚定不移的自信心的极致张扬。

毛泽东青年时代曾有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事业成功的第一秘诀。

梁启超也曾说过:“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心,每处一事,既看得透彻,自信得过,则以一往无前之勇气赴之,以百折不挠之耐力持之。虽千山万岳,一时崩溃而不以为意。虽怒涛惊澜,蓦然号于脚下,而不改其容。”

可以说,方正来源于无比的自信;大事大业,成功于“舍我其谁”的自信!

“古之立大事者”没有一个是缺乏信心的懦夫之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充分表现出天之骄子的自信。李贺对秦王那不可一世的气魄作诗云:“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要拥有自信,必须提高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即是说,我能生临人世间,必定是人世间需要我,我能发挥出对人世有益的作用,甚至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有的人在一帆风顺的条件下,慷慨陈词,信心百倍,可是一遇到逆境便萎靡不振,如霜打秋荷一般。须知:“战胜自卑和怯懦,是对事业的最好祝福。”在逆境中,不但需要“手提智慧剑,身披忍辱甲”,也需要有自信,更需要励精图治。

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见解的人,敢于想人之所不敢想、为人之所不敢为的人;永远是那些不怕孤立的人,勇敢而有创造力的人。至于那些沉迷于卑微信念的人,不敢抬头追求优越的人,自然是老死窗下,饮恨殁世。普通平凡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发觉到自己沉睡着的“神圣潜能”,不能把潜能唤起,从而失去了成为英雄豪杰的自信力,而安然于普通平凡之中。英雄豪杰之士就有所不同,他们有超人的志向,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勇敢的意志,坚定的信心,昂首阔步,永远向前,永远向上,不屈不挠地坚持和彰显着自己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无限的伟大的奇迹来。

自信自有冲天力,舍此便为地狱门。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圣。人生中的坚忍、进取、勇敢、耐心、恒心、克服困难、战胜危险等等一切“内方”的美德,都产生于自信心。有人说过:“自信是成功之祖。自信会增强才能,使精力加倍旺盛,支持心能,增强力量。同时也使生命中许多美德得到发扬,提起了中心指导力。”

人放弃了信心,那么他的内心就无“方”可言,他就会成为一个世俗沉浮的庸碌之物,也就等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而甘心选择失败。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理想,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理想。

信心,就是把有限生命中的脆弱性与无限生命中的坚强性,紧紧糅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无比巨大的力量,如此,我们就可以不停地走下去,一直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地为终止。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自信心,才能在最佳心态下去从事前人没有从事过的伟大事业。所以,欲“内方”,必须“自信”!

人无自信,则无以自立。自信是人生自立的精神脊梁,也是方圆处世的第一要则。

人格高尚,以尊严维护“方”

尘世中,有很多人为了某种私利,以牺牲人格和尊严为代价,实质上,他们玷污了“方”,丧失了做人的根本,这种蝇营苟且之德,为人不齿。

方,更体现在对自我人格的珍惜和尊严的维护上。维护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做到自爱。

自爱,就是爱惜自己的人格,爱护自己的名节。守住了名节则人格在,人格在则“方”在,做人之根本在。

自尊自重的人,必然能自爱。自尊自爱的人,绝不会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懂得自爱的人就能自全。爱护自己的身体就能完整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德行就能修养自己的德行,爱护自己的心神就能养护自己的心神。

古人常说:“名节不亏。”要做到名节不亏,就需要自爱。庄子说:“圣人体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里所说的完全是自爱自全的道理。颜子一竹筒饭,一瓢水,以经典枕卧而睡,悠闲自乐。不懂得自爱的人是不能做到的!

八仙之一的钟离权有首诗写道:

“露滴红阶玉满畦,闲拖象履到峰西。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古堑细香红树老,半云残雪白云啼。虽然不是桃花洞,春至桃花亦满蹊。”

这就是自爱。能自爱,而心中自然别有一番天地。也就是:“吾心中自有世界,世界全在吾心中!”

自然界万千植物都有幸被文人所赞美,甚至渺小如草也得到垂青,但惟有浮萍却只用来作贬义的形容。这正反应了人的好恶:讨厌那些摇摆不定、随波逐流,而无人格尊严可言的人。

一个人有灵活性是聪明,但灵活要有一定的限度。做人如果没有人生准则,那么给人的感觉势必就是没有个性,缺乏魄力,甚至是“软骨头”。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要成功地与人交往,要取得生活成功,做人就必须有准则。而人生准则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维护人格尊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地位,但一眼看去就觉得不必重视;而有些人,虽然没钱,但短暂的接触,却让你感到不能轻侮。这后一类人正在于他们自尊自爱,看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实际上维护人格尊严,就是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就是尊重自己;连人格尊严都可以放弃的人,就是不把自己当人,也就是自己贬低自己。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他呢?

我们可以寄人篱下,可以求人,也可以迎合人,甚至聪明人有时还会想办法让别人觉得他比自己聪明。但在做这一切时,必须注意不能让人因此而瞧不起。我们要让他感觉到我们心中有“方”,我们拥有自己的尊严,让他觉得我们有分量,这样他才会尊重我们。如果有两个人用同样的方式去赞扬一个人,那么,两人中地位较高的人的赞扬对方一定更为看重。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分量。而这种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面固然是由我们的实际地位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我们给他的感觉如何。注重维护人格尊严的人,表现出的是自尊自重,不隐瞒自己心中自有“大方”在,也就往往容易让人尊敬,给人良好的感觉,别人在与你交往处事的过程中,就会尊重你的人格,维护你的尊严。

为“方”之道,贵在人格。贵在守志保节,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无人格则无“方”、无尊严。

灵活处世,圆通驾驭人生

“圆”的现实意义,在于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圆滑”,这两个字连到一起,往往令人生厌;倘若将二者拆开看,由“圆”到“滑”,是很有其道理的。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得不与人交往,就不得不注重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技巧正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人际关系技巧说白了就是如何画“圆”,而“圆”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际交往注入润滑剂。然而,人际关系技巧可以说千变万化,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那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娴熟地运用它呢?

有一位小姐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男人的心,大海里的针。”可奇怪的是有位先生也说:“女人的心,大海里的针”。人心真的这么难以捉摸吗?事实上,只要我们娴熟地掌握了人性之本,捉摸人心并非一件很难的事,掌握恰当的交往技巧就更容易了。让我们观察这个社会上那些成功的人士,那些成功的男人、成功的女人吧!他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虽然千变万化、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基于人性基础上的运用。

人类无一例外地来自于动物界,同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生活,这就决定了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本性,即人性。把握人性、利用人性,正是千般技巧、万种方法的源泉,也正是圆融的处世技巧智慧之源。

人性是什么?休谟说:“人性就是自私。”但对于人性最权威、最系统的剖析,应该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动机,均来源于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即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

①生理需要(食物、睡眠、性生活等);

②安全需要(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

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

高级需要以低级需要为基础,当某种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他会走向更高的层次,会因更高级的需要产生动力。由于社会环境与条件的改变,高层次的需要也可以占主导地位。

深刻地了解人性,把握人性,利用人性,那么在芸芸众生的竞技场中,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就能够挥洒自如,画出各种奇妙的“圆”来,使我们永远把握主动权,永立不败之地。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画出各种奇妙的“圆”来,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挥洒自如,永立不败。

圆融做事,随机应变有方寸

随机应变也即变脸。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角色,以适应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的人际交往。及时变脸,圆融处世,是个性成熟、处世老练的重要标志。

“变脸如翻书”也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否则不易和人相处。

有一些做大生意的成功者,深深地领会“变脸”的功夫。

比如有人在他办公室的会客室等他,隐约听到他在电话里怒声和别人争吵,也许心想,来得真不是时候!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竟然满脸笑容,看不出任何刚刚和人争吵的痕迹。坐不到盏茶工夫,有员工进来问他事情,他立刻摆上一张严肃的面孔,连声调都充满了权威。

离开他的办公室,想想看,他用笑脸接待客人,当客人离开后,他会换上哪一张脸?而他用来接待客人的笑脸是真的笑脸吗?还是根本是皮笑肉不笑的笑脸?

不管如何,变脸功夫有其必要性。试想,如果他用刚刚和人吵架的怒脸来接待客人,话说得下去吗?没弄好,客人也要和他吵架哩!而他若老是和颜悦色,恐怕员工也会失去对他的敬畏吧!

从世俗来看,这种“变脸如翻书”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捉摸,缺乏一种真诚;但从现实来看,随环境的变化而翻脸,不也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在复杂的社会里,若无变脸的功夫,怎能同时与许多不同的人相处呢?

总结来说,拥有变脸的功夫,在社会生活里有如下的好处:

——避免别人误会你的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的反效果。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隐藏自己的私密。你的情绪如果老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比较犯忌的。这种人说好听是率直如赤子,说难听一点是对情绪秘密缺乏把关力,将给人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说已出神入化。

能做到以下的程度也就可以了:随时能从哭脸、怒脸转变成笑脸,以笑脸来面对外面的世界。

要知道,无论你有多哀伤多愤怒,除非你的至亲好友,否则不会有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有兴趣,并进一步表示关怀,更不可能倾听你的哀伤或是愤怒。你若不知此点,不但会造成自己极大的压力,也会留给对方极坏的印象,因而下意识地看轻你。

同类推荐
  • 四十惑不惑

    四十惑不惑

    高邑编著的这本《四十惑不惑》紧紧围绕“四十惑不惑”这一核心内容,从生活中取材,着重点部分进行分析。书中的内容只有在付诸行动实践那一刻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感受到四十“入世”而惑与“出世”不惑的巧妙结合。
  • 如何以傲娇的姿态面对人生

    如何以傲娇的姿态面对人生

    生命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纵然虎背熊腰,也要高冷傲娇。又一天过去了,今天过得怎么样,梦想是不是更远了?是一不小心成了女汉子?还是在朋友圈里炫富被揭穿?男友淘宝败了两万多?一个朋友嫁了高富帅?还是在洗手间碰上了大老板?既然生活总奉上各种不美好,那干嘛要费尽心机去唉声叹气?浮华尘世,亮丽炫目,现实坚硬,破绽百出。一次次受伤,一次次心碎,但总有那么点理想的微光,依旧在心底闪烁……那不妨做个灵魂有杀气的女子,用一辈子活出三辈子的光辉。就让我们在负能量的残酷中找到正能量的存在,学一门叫傲娇的技术,看看一直被误解的这个世界里到底有多少欢乐,一起沸腾我们平淡的生活吧!
  • 中国式场面话必知大全集

    中国式场面话必知大全集

    《中国式场面话必知大全集》是一种艺术,更是社会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场面话看起来有点虚伪,但现实中却必不可少。“场面话”是说话训练中的必修课,因为不论什么人都免不了人际关系交往,而“场面话”在这种时候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做人做事取舍之道

    做人做事取舍之道

    《做人做事取舍之道》讲述了:取舍之道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高度概括,在一取一舍的抉择当中,体现的是一种胸怀,一种心态,一种智慧。提起做人与做事,许多人会说,我时时在做人,天天在做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嘛。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看到有的人在社会上关系难搞、事情难做、步步维艰,而另有一些人则是人脉广博、诸事顺畅。究其原因,正是二者在做人做事的方圆艺术方面功力深与浅的区别罢了。做人做事贵在能取会舍。纵观古今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就是讲究做人做事的取舍之道。
  • 你找到好工作了吗

    你找到好工作了吗

    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是职场规则的底线,也是劳动者处理职业问题,规避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保障;用人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劳动者具体工作中的职业规则,也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环境
热门推荐
  • 盘古之诀

    盘古之诀

    一次考察,意外发现修仙世界,结果,幻身为修仙世界之者,后发现盘古神诀,。。。。成为该世界之神级人物。
  • 惊天大秘密

    惊天大秘密

    曾经有一种传说:说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不仅仅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人类,还曾经出现过另外的一个分支,只是这个分支的繁衍与生存一直来都很神秘,也很少留下蛛丝马迹,直到有一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宅男捅破天

    宅男捅破天

    这是一本参照多维空间理论和多重位面假设为根基而写的热血小说,没有什么复杂的科学理论,有的只是本人天马行空的玄幻联想。林少杰是宅男中的战斗机,宅男口中的大神,他来自天地灵气匮乏的初级位面空间,他手持小木棍,以力破法,捅破一层层位面阻碍,颠覆了一切,重建平行世界。终极规则?一棍破!时空主宰?一棍除!无敌法器?一棍碎!至高仙王?一棍灭!有谁不服,先挨过我一棍再说!
  • 花间拾月

    花间拾月

    爱而不见,见却不能相守白头。一个可爱的狐妹纸和一个少年的几世纠缠。注意:本文没有历史背景,架空玄幻,地名不存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迎

    圣迎

    这一天,诸神相迎。这一时,天地巨变。这一刻,巅峰归来。
  • 斗罗大陆二之龙帝神主

    斗罗大陆二之龙帝神主

    一身系统半身。霍云浩穿越《斗罗大陆》成为霍雨浩的弟弟。两人最后成神,而拥有系统的霍云浩则是成为了神之上的至高神帝龙帝神。
  • 圣尊之剑

    圣尊之剑

    上古四大凶器分别是用上古凶兽的灵魂和身躯打造的,穷奇打造的是焚岩刀、梼杌是星锋斧、馄饨赤血棍、饕餮是战魔戟。无论是煞气,还是杀气,都是极其危险的武器,每一把都有毁天灭地的力量,上古圣尊把上古凶器封印在四大圣派的密室,交给四大圣派的真人看管,其中圣剑的下落不明,这四大圣派分别是武运、创纪、铠魂、星独,四大凶器和圣剑都在等待他们的主人。
  • 诸天科技聊天群

    诸天科技聊天群

    还在上大一的叶城,意外收获诸天科技群聊系统,他的生活彻底变了。超级视频处理技术、初级生命药剂、超级美容剂、量子传出技术……一个个技术闪亮登场;《Science》顶刊、菲尔兹奖、诺贝尔奖……一个个奖项拿到手软;从最强学霸到诸天大佬,叶城无所不能。ps1:前期局限地球,中后期开诸天。ps2:书友群347853394,欢迎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