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5700000017

第17章 培养良好纪律习惯:孩子将处于最佳状态(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纪律

继文晔之后,文昕又被杭州“少科班”录取了,每个星期天都要上课。那天,文昕告诉我们,他上课迟到了。他爸爸说:“什么原因迟到,自己要认真查一查。学校的纪律一定要遵守。”他爸爸怕他对纪律的理解不深,特就纪律与他做了一次长谈。

“春秋时期,吴王命军事家孙武训练宫女布阵演武。孙武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每队任命一名吴王的宠姬做队长,并宣布训练纪律。令鼓响起,宫女们竟不遵守纪律,嬉笑不止。孙武大为恼怒,三令五申,仍不见效。于是,孙武按军纪处决了两名队长。这样,宫女们的队伍立即整肃起来,顺利完成了布阵训练。”他爸爸说。“这是一个百余人的小群体,不遵守纪律,连布阵训练都无法做好。如果是一个学校、一个工厂、一个国家,也这样不遵守纪律,局面将会如何呢?”

文昕说:“那肯定是一团糟。”

“不遵守纪律,往往与缺乏自律有关。我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住在单位里,却看到周围的同事上班几乎天天挤公交车。他们说有时只有几个人等车,大家也是争先恐后的,其实车上空得很。干吗一定要挤呢?有人做过分析,终于让我明白了原因。人们上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挤,要么不挤。假设别人不挤,自己如果选择挤,既能上车,又有座位;如果不挤,不仅座位没有,而且还可能上不了车。这就是说,别人挤也好不挤也好,自己选择挤都是最有利的。大家都这样想,于是挤车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但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不挤,多数时候都能顺顺当当地上车,上不了就等下一班嘛!可是一个人这么想是没用的。大家都想得到对自己最好的结果,最后却适得其反:挤出了一身汗,可能还上不了车。挤车有实惠,却不会得到惩罚,谁会排队呢?据说新加坡以前也有挤车的现象,他们就立法,规定谁上车不排队,就罚款或罚做苦力活。后来大家都排队了。可见,人的行为不能只靠说教来引导,更要靠制度来规范。”他爸爸说。“你看,一方面是不成文的纪律——‘先下后上,排队上车’,一方面是人们的欲望——‘大家都想得到对自己最好的结果’:不是纪律约束欲望,便是欲望破坏纪律。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欲望,便是自律。挤车现象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缺乏自律。新加坡对乘车的立法规定,就是用强制的办法对人们的欲望加以约束,使缺乏自律的人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文昕说:“不能自律,就靠他律,但最终还要靠自律。”

“是的。要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必须懂得和学会自律。自律意味着选择。人生在‘得’与‘失’之间、‘作为’与‘不为’之间、‘自由’与‘纪律’之间,如何选择?这与他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密切相关。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立志改造国家和社会,用‘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恋爱)自律,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做学问和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上。鲁迅心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抱负,以简朴生活自律,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和战斗上,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十八世纪美国着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以十三条‘道德准则’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节制欲望,自我控制’,把自己的人生导向远大的目标。可见,伟大的志向必定伴随着严格的自律,决定着个人行为的选择。要培养自律品德,应首先树立远大的志向。自律贵在实践。自律是和自己的意识作斗争。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和自己的心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然而,这样的胜利,并不能靠高深的哲学和美妙的说教去取得。它所依赖的,只能是日常生活中成功完成的每一个行动:是否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是否在不可回避的选择面前作出了正确的抉择。自律离开了这样切实而有效的实践,就不会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他爸爸接着说。“遵守纪律如果成为了习惯,必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重大作用。比如,做学问能遵守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规则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获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待人处世能遵守人际交往规范,就可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友谊,得到合作和发展的机会;做生意能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进退自如。有人把遵守纪律解释为好的生活习惯、情绪习惯和工作习惯,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一个遵守纪律的人,他的生活和工作,一定能处于最佳和最有效的状态。”

文昕说:“我也会把自己培养成遵守纪律的人。”

公共基本行为准则

文昕在阳台上看书,见我们也来到阳台,说:“骑车闯红灯,太不文明!”

原来他在看哥哥文晔的文章《由“闯红灯”说开去》。

“不文明的事何止‘闯红灯’!”他爸爸说。“今天我在留学服务中心听到少数中国留学生的不良表现,也很不文明,让我吃惊。留学服务中心每年都要出国访问或进行中外院校交流,他们经常要听到外方学校对中国留学生的不满,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打手机旁若无人,惹得周围投来鄙视的目光……德国沃尔姆斯学院竟拒绝接收中国留学生,理由是中国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他们骑自行车乱撞、不分时间地吵闹,以致附近居民联合向政府部门提出抗议,要求学生走人。日本富士山下的ACC国际交流学院,中国留学生原来很容易租到住房,后来却很难,原因是他们晚上经常大声喧哗,当地人忍无可忍,不愿再把自己的房子租给他们。我听了这些,心中涌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遵守公共基本行为准则的习惯,有多么重要!”

文昕说:“公共基本行为准则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传统观念里,公共基本行为准则主要是指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爱惜公共设施等。在有些人看来,在公共场所插个队、吐口痰、涂个字,算个啥,都是小节,不值得重视。且不论这些‘小节’会给旁人和环境带来哪些不利,仅就个人而言,却是反映自身素质的大事。目前,我国对这些‘小节’更多的是用道德标准来规范,但许多国家却是用法律来管束。美国一个三年级学生杰瑞米·安德逊和他的几位同学放学回家,经过一条刚刚浇灌水泥的人行道,他们不顾水泥未干就尽情玩耍、涂写,杰瑞米还在地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以为很好玩。此事很快被造路的建筑公司发现,建筑公司告诉杰瑞米的妈妈,提出要一万一千美元的赔偿。后来杰瑞米被警方逮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爸爸说。“现代的公共基本行为准则,已经从社会环境向自然环境延伸了,这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将人对自然界的行为纳入应遵守的公共基本行为准则,是因为这些准则不只考虑自己身边的人,还考虑到整个人类;不只考虑自己之后的一代两代三代,还考虑到以后的世世代代。这是人类对自身素质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点要特别重视:一是新伦理观。传统的伦理观仅限于人类社会;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基点是生命,原则是尊重生命,主要是尊重生命的平等性。二是世界意识。保护自然环境既是维护地区、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也是维护世界人类共同的利益。只有全世界的人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人类才能延续繁衍,健康生活。”

他妈妈说:“遵守公共基本行为准则,在传统观念里尚且要从小培养,按现代观念更应从小抓起。”

他爸爸说:“对!中国有句俗话:‘从小看大’。这可做两种解释:一是从小的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二是从小时候的情形可以看出一个人大起来以后的发展。遵守公共基本行为准则要成为孩子的自觉习惯,就必须让孩子从小事情做起、从小时候做起。许多小事情从小时候就开始慢慢养成习惯,甚至可决定人一生的方向和成就。那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坦然而又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要说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些从小养成的好习惯,竟成为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构筑科学顶峰的基础,说来让人费解,但细细想来,却又句句在理。”

他爸爸继续说:“通讯和交通的日益便利,使偌大的地球‘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从村的这头走到村的那头,变得越来越容易。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她的子孙应该是遵守公共基本行为准则的模范。对今天的孩子,现在起就要抓紧培养遵守公共基本行为准则的好习惯!”

文昕说:“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骑车闯红灯的现象也许就杜绝了!”

守法观念

人们总是将“遵纪”与“守法”相提并论。

按照《辞海》的解释,“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纪律”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立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显然,“法律”与“纪律”在设立层次、内容要求、效力范围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的“行为规则”。可以说,“法律”是大的纪律,“纪律”是小的法律。所以,要谈“遵纪”,必谈“守法”。

小学六年级时,文晔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活动,他的角色是“辩护人”。那天,他拿回一张照片给我们看:在两行横书“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模拟法庭”的背景下,“法庭”成员们正襟危坐,正在审理“案件”;台下“群众”人头攒攒,鸦雀无声。坐在“辩护人”位子上的,正是文晔。

我们问文晔:“参加活动后,有什么感想吗?”

“一坐上那个位子,浑身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守法对一个人太重要了。”文晔说。

我们听了,真的很高兴。

他爸爸说:“看来你的守法观念大有进步。”

文晔说:“什么叫守法观念,我可说不清楚。

“我不是搞法律的,也说不清楚。”他爸爸说。“但我认为,这样几点应该包含在守法观念的含义中:一是法律至上。法律是超越任何组织、任何当事人之上的普遍化规则。二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是崇尚法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四是依法办事。自觉地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善于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严格遵守司法程序办事。”

“您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文晔说。

“但这仅仅是个概念。”他爸爸说。“真正要树立守法观念,需要有对法律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体验。”

“法律的理论认识?”文晔说。

“是呀!不要被‘理论’两个字吓住了。”他爸爸说。“要获取对法律的理论认识,就要学习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可分为法律一般理论与法律本文。起步学习以直接读法律本文为好,法律本文读多了,再读些法律一般理论书,就容易把书读懂,而且还可以加深对法律本文的理解。我们国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重新恢复法制建设以来,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立法时代’。从一九七九年到二OOO年三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二百六十一件法律、一百一十二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一九八二年通过的新《宪法》,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废除国家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为构建中国现代社会新的法制奠定了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该首先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法、刑法、治安法、经济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的有关规定。这样,头脑中就会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不过,这还不够。”他爸爸继续说。“还要有对法律的实践体验。这可从日常生活入手,选取若干实例进行法律分析。有一位妈妈带她儿子去一个摄影社拍生日留念照。儿子被摄影社一张题为‘棒小子’的广告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中那个棒小子的模样儿与他很相象。妈妈一见,也不禁驻足观看。看着看着,妈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张广告照片放在这里展出,其法定代理人知道吗?如果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这个摄影社岂不构成肖像权侵害?她觉得这是对儿子进行法律实践教育的机会,便对儿子说:‘这张照片放在这里违法吗?’儿子一脸惊异:‘放在这里让大家看,不是挺好吗?有什么违法?’妈妈是学法律的,对法律自然很熟悉,说:‘《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儿子说:‘把照片挂在这里让大家看,又没有拿去卖钱,算什么以营利为目的呢?’妈妈说:‘把照片放在这里展示,具有为摄影社作广告的性质,目的在于以此招引顾客,虽然直接效果不是营利,但是间接也是为营利目的服务的。所以,这一点,摄影社肯定违背了法律规定。’儿子说:‘要是摄影社征得了照片中那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同意呢?’妈妈说:‘如果征得了同意,那不算违法;如果未征得同意,那就完全违法了,摄影社就构成对棒小子肖像权的侵犯,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儿子听罢,顿有所悟:‘妈妈,你今天又给我上了一堂法律实践课。’当然,法律实践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如你参加‘模拟法庭’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听您这样一说,我的守法观念似乎也清晰和增强了不少。”文晔说。

“守法观念带来的,不仅是遵守法律的习惯,而且还有平等、公正、信用、诚实等现代法制精神。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具备了这些素质,一个人将会变得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爸爸说。

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不可忽视家规的作用。

有的家长认为,家是孩子自由的天地,定什么家规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其实不然,家规并非束缚人的桎梏,而是匡正人的规范。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是班干部,很守纪律,可到了家里,却很放肆,毫无规矩。这就是因为学校有校规,孩子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而家里却无家规,不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

家规该规定些什么内容呢?这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完全可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我们给文晔、文昕的家规曾涉及以下内容:

1、出门时向爸爸妈妈说“再见”,进门时叫“爸爸”、“妈妈”。

2、听爸爸妈妈讲话,不东张西望,不乱插嘴。

3、接受爸爸妈妈批评,不顶撞、不赌气,有不同意见心平气和地讲出来,讲道理。

同类推荐
  •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本书是继改变了千万读者的《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之后,心理分析高人石勇推出的第二季实战进阶版。石勇的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及哲学,并通过多年在社会心理、个体心理等领域的精准分析和观察,提炼、创造出了实用的“勇式”独家心理分析,并以极具个性的方式和普通读者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创作成书。“勇式”心理分析也因其“稳、准、狠”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青睐。在第一季提出“内心强大”的概念和相关心理法则论述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出“心理保护”、“心理逻辑”概念,网络全部近200条心理规律。如何一眼就看透不同人的心理?如何自我分析搞定自己的心理问题?
  •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淡然是一种心境,于繁华尘世修得此心境,才能收获幸福人生。本书以“修炼淡然心境”为主题,告诉你如何淡然看待世事、修得宁静之心的人生智慧,培养淡然、淡泊、淡定之心境,学着摆脱烦忧,平衡成败,看淡得失,拥有淡然处世的智慧,获得简单的幸福。
  • 吸引力法则—修炼心想事成的强大气场

    吸引力法则—修炼心想事成的强大气场

    本书介绍了一个生活中常常失败、也没有很强能力的人是如何通过使用一些法则获得了令人吃惊的变化的。这本书很鼓舞人心,因为它向你展示了一旦你知道了一定法则——自我暗示、内省、注意力、意志力、吸引力、想象力等后,你能做些什么。通过一种最有成效的方法使用你的思维,你也可以获得惊人的变化。
  •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

    本书教导读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工作,这样对获取成功更有帮助。
  • 人要定,心要静,幸福会靠近:浮躁世界里的养心法则

    人要定,心要静,幸福会靠近:浮躁世界里的养心法则

    浮躁会让我们失去奋斗的激情,失去梦想,失去幸福。拒绝浮躁,淡定处世,内心清静,才能收获人生的安宁。一切得失随缘,随遇而安,而后万事皆顺其自然。静下心来,耐心的聆听生命的花开,领略内心纤尘不染的洁丽,安享粗茶淡饭,笑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如何才能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不迷失自我?如何才能安然自在的享受人生的乐趣?如何才能不论顺逆都能怡然自乐?这样的人生课题不应回避,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和解决,那就翻开《人要定心要静幸福会靠近(浮躁世界里的养心法则)》去寻找答案吧。
热门推荐
  • 降入人间之你属于我魔神大人

    降入人间之你属于我魔神大人

    魔界的葉柒嚣张至极,厉害无比,自尊心极强因此被封印送入凡间,狂妄到了完全封印住他后黑化了几次。在一番爱恨情仇后解除封印,灵魂苏醒,真正成为魔神大人。
  • 富贵满园之农女有巧手

    富贵满园之农女有巧手

    二十一世纪独立女性突然穿越到古代农村,家有破瓦一两片,屋内无良亲戚三两群。
  • 奈何宫主要娶我

    奈何宫主要娶我

    何为江湖?山河作画,策马天涯!娜希意外穿入异界,却中双生花毒,与他宿命纠缠。宫主大人掐脖质问:“是我太纵容你,对你太好了么?你一次次的欺骗本尊!”“不,(尔康手)我没有……我发誓!”冷面宫主继续掐脖:“你还逃不逃了?”“不逃了不逃了,绝对不逃了!”娜希心道,妖孽,你等着,等我学会武功看我怎么收拾你!……几年后,娜希身穿大红喜服被捆在轿子欲哭无泪。有没有人啊,救命啊!宫主他又要逼婚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园之最强插班生

    校园之最强插班生

    匪气少年终于踏足青春校园,迎接他的,是一个绚丽缤纷的花花世界。一次次的扮猪吃虎,惊掉你们的下巴;一次次的以弱胜强,灭了你们的气焰;一次次的危难出手,俘获一众芳心;一次次的巅峰鏖战,点燃一腔热血。
  • 异域纪年

    异域纪年

    在不甚遥远的未来,生物智能科技蓬勃发展,“仿生人”作为一款集大成者日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拥有可匹敌人类的智慧之后,仿生人却并不甘于受人类支配。通过一场针对人类的反叛,仿生人得以由人类的控制下独立,在“光明星”建立了自己的仿生帝国。而人类针对它们的剿杀战,业已拉开序幕。
  • 星海召唤师

    星海召唤师

    一个作为召唤师的医生,一个名为真相的隐藏任务,一个陌生奇幻的世界。就让我看看,那所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吧。
  • 乱灵斗

    乱灵斗

    一个孩子原本过着平凡温馨的日子却因为姑姑送的单车里的一颗灵晨精元石,从而拥有了超能力成为灵者。因遇袭不敌,被凌飞所救。后来与他成为了朋友,和他一起创建了冷门。一起闯荡于这个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危机四伏的城市里。灵者后被名为世界的政府所通缉,又和朋友一起与政府对抗,一步一步的逼近了事实。然而事实却是……
  • 农村诡异记事录

    农村诡异记事录

    本人从小生活在农村,说实话我从小到大都不信这些,但是从小到大经历的这些事情太多、而且生边发生的颠覆我对科学的认知的事情太多,有句老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今天我就把我的从小到大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整理的出来。
  • 天道之子降临

    天道之子降临

    天道主之子秦命,被其父亲丢至九天世界历练,其一身痞气,在这九天世界搅动风云,横推一切,力镇强敌。斩仇敌,珠邪魔,修炼无止境,他欲要踏上更高的武道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