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2100000024

第24章 宗教信仰:“无灵”的城市与“有灵”的乡土(4)

90年代初期,城市外来人口的逐年增加,“城中村”也就成为许多“闯世界”的年轻人最实惠的“落脚点”。房屋租赁逐渐成为这些“无田可种”的“农民”支柱性的收入。当人们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房屋加盖,企求更大的回报时,土地的珍贵也就可想而知了。给土地公找个家的工作可以说颇费周折。最终大家把目光锁定在梁姓自己的两个并排的猪圈上。但是每个猪圈大约两米宽,3米长,总面积还是不够,只有占用和其并排的谢姓的一个猪圈才够宽敞。于是理事会的管事人主动带着“手信”(礼物)登门拜访这户谢姓表明来意,并说大家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祖辈上来往关系多么好,“立土地”也是为了保护地方平安,是积德的大善事。谢家很策略性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猪圈怎么说也是祖上传下来的基业,不能轻易给人,况且自己也有心继续养猪。当然,理事会也是心领神会,大家经过开会磋商达成了一致意见:理事会一次性给谢家1000元,谢家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转给理事会所有,同时对于梁姓的两个猪圈给所有者各象征性地付250元。谢家收了钱,然后在自己的自留地找了块地养猪,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理事会在梁、何、利三姓家族中,以“香资”的形式先后共筹资5000元,除了购买土地以外,主要进行土地庙的重建。这种筹集方式虽然声称遵循自愿原则,可是不交“香资”的户寥寥无几。梁绍信先生说:“神住的地方,最基本的要求是干净!”大家在理事会组织下,每家每户必须要出一个劳力,用两天的时间把原先的猪圈拆掉,铲掉上面的泥土,用干净的泥土和水泥沙将凹地填平,夯实。在正式动土前要请道公看日子,放鞭炮,献上“三牲之礼”,烧“鸡纸”,在土地庙四个角压上钱,然后选好日子动土,请建筑队开始修建“土地庙”。当地人解释说,给一个神安家,当然要恭敬而且排场,否则他的神就不会来这里安住。

在修建过程中,理事会召集这几姓人里面的壮丁把原先滚翻进池塘而被埋在地下的土地公石碑挖出来,重新找石匠雕刻。重新雕刻过的土地公更具人形,并加刻了“永康坊土地之神位”几个字。土地公的神像从雕刻师傅家“请”回来后,大家也买回了香炉。人们把柚子树的叶子,加清水煮一大锅,然后把神像和香炉用柚子叶水搓洗过,然后擦拭干净。当地人认为,柚子叶水具有驱鬼辟邪的功效。等土地庙建好以后,首先要“挂红”用三尺六的红布,红布两端都挂有“利市”,插有金花,然后由两个男性的“好命人”(也就是“全人”,身体健康,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的),登着条凳将红布搭在屋檐上,用砖压牢。等“挂红”完毕,就由“好命人”把神像抬进屋内,安放在正中的神位上。香炉底下要放一个“红利市”,然后在底部铺上一层稻草灰。当地人解释是“稻是五谷之首,稻最养人。”把香炉抬进去,摆放在土地公神像面前,然后由“好命人”插上第一炷香,一边拜,一边念念有词,例如说些“土地老爷驾临,保佑地方平安;子孙代代状元郎,庇佑家家人兴旺”之类的吉利话。梁、何、利三姓中大多数成年男性都参加了迎进土地公的仪式,等男性们在土地公面前一一烧香、参拜完成了之后,妇女们就把饭菜端上来,供奉土地公,然后拉着孩子依次参拜。等所有的人都拜完了,大家就在土地公旁边露天排起桌子聚餐,场面很热闹。这个过程从早晨一直到傍晚才结束,这不仅是表达大家对土地公的恭敬和依赖,也是将土地公正式纳入社区生活,与大家建立关系的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民间宗教的重新恢复是依托着一定的社会场景的,而且首先进行了一个“话语空间”的生产。平西的个案中的表象就是毛泽东神性的“失灵”,鬼魂作祟和对神圣力量的需求。而且这种话语空间的生产借助了一个偶然性的“外壳”,那就是似乎“当地人无法解释”的“失范”和恐慌--成年壮丁的接连死亡。因此,土地公的重新确立似乎“众望所归”。至于,理事会对外宣称“修家谱、拜祖宗、敬老人”,则是面对强势的国家力量,传统的倡导者选择了一种策略性的规避。通过一种委婉地对“主流传统文化”(例如,拜祖宗和敬老人)的权力征用,拓展了自己的话语空间。

1986年萧凤霞曾经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个市镇里见到宗教仪式与庙会的“大规模公众表演”,颇为震惊。她尤其强调,参加这些仪式的不仅有普通群众,而且有政府官员。至于村一级的情况,郝瑞告诉我们,在他1988年所到的川南的一个村庄里,民间宗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正常、既成事实的东西了”他估计,当地大约有80%的家庭立起了传统的神龛,供奉着“皇天后土、灶王、祖先和土地爷”。杨美惠在1991到1993年间研究了温州一带的农村,她观察到,这些地区迅速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同样迅速的佛寺道观的复兴的,同时还有对各种神仙娘娘崇拜的恢复,家族组织的重建,以及各种阴历庙会中盛大喜庆的典礼。她说,温州的“经济私有化的形成颇为吊诡,产生的并不是那么个人主义的,而是当地社区在地方建设和传统文化的重建中的众多参与。”从那些信的人家里藏神位偷着拜土地公的现象我们也不难看出,民间宗教的重新“抬头”,并有复兴的迹象,这并非是“文化断裂”后的“再创造”,它们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一个文化传统的“连续体”。这种民间宗教文化有着很强的“韧性”,它的根深深扎在社会“底层”,只不过有时被强势的现代性话语中所暂时地压抑了。作为“小传统”的民间宗教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当“大传统”的权威有所削弱时,它习惯性反弹,从潜隐状态走向公开也是一种必然。

3、“土地神”崇拜的复兴

原本被压抑并淡忘的“对神明的崇拜和依赖”被唤醒了,而且被重新的“具象化”了,原先梁姓的土地公被定义为社区的守护神。大家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为土地公营造出一块“神圣的空间”,在生活中,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更多的交往的可能。事实上,土地公也真的进入到了村民的生活。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土地公前香火不断,他不仅是村民早晚烧香祈福的对象,也是村民生命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家中成员主要的生命礼仪,如孩子的“十二朝”或者“满月”都要拿“小三牲”(鸡、肉、鱼)去拜土地公,称为“报丁”,意思是说,让土地公承认新生儿的社区成员地位,保护他(她)健康成长。报丁一般不低于50元。也有的小孩出生后灾病多,“难养”,于是就“契”给土地公,让土地公作为孩子的“干爹”,让土地公帮养,等年满12岁,再将孩子“领”回家,作为“家”中的一员。村民建新房,动土、上梁、完工都要去拜土地公,搬新房要举行“入火”仪式,也必须首先去土地公面前拜过,祈求土地公保护新宅的安全。家中若有男丁“娶媳妇”,更需要拿好“礼物”去土地公面前大肆祭拜。而家中若有人去世,则一年内不许到土地公面前祭拜。当然,如果当有人面临人生中的大事,例如,病症、出远门、做生意开业、升学等,到土地公面前祈求其特别庇护的情形仍相当普遍。由此可知,土地公和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已经密切的结合,开始有了真正实质性的互动过程。

当然土地公与当地人的关系,并非只是个人性的,和生命周期性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集体性的和节庆性的。农历大年初一,过了凌晨12点,各家各户都赶早去拜土地公,抢着烧头柱香,称为“抢头牙”,谁家赶得早,就意味着谁家抢得的福气就越多。当然,不能忘记要给辛苦了一年土地公奉上水果、糖饼、年糕、茶等祭品,称为“奉年茶”。当地平话人春节过后开始走亲戚,要举行仪式,叫做“开年”。“开年”的时候,也要“打牙祭”,给土地公奉上粽子、粉利、年糕、一只阉鸡(阉割过的公鸡)、一块猪肉、一条鱼、糖饼、香葱(取其中的“葱”,意味着郁郁葱葱,家族繁衍茂盛)、大蒜(暗示着家族团结、子孙满堂)、酒等。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家各户要带上鸡、鱼和猪肉去拜土地公。二月初二,“土地旦”,土地公的生日,当然要请道工做道场大肆祭祀一番。由于花婆庙和伏波庙的拆除,大家就在土地公旁边按上他们的神位,每年的三月初六的“花婆旦”和四月十四“伏波旦”,都要在土地庙前做道场共同祭拜。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四(中元节)、八月十五(元宵节)、冬至等节气,拜土地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

在平西这块土地上“土地公”修建的确切时间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那么容易追查了,但是从被捣毁,到重建与复兴,历时近半个多世纪了。尽管,像其他“城中村”一样,平西也是“寸土寸金”,但至今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仍然为“土地公”保留着这么一块“神圣”的“公共空间”。但是,我们也看到,相对于传统的功能相对单一的空间,其空间功能也在发生着变迁,而且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和生活化。

(二)“土地公”空间功能的变迁

1、从家族活动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变迁

“一方土地,保佑一方百姓。”“一方”到底包括怎样的范围,哪些人生活在土地公掌管的“领地”之内呢?其实这个领域的“边界”也是模糊的,祭祀的群体也是变动的。原来在土地公前的“做仪式”,只允许梁、何姓的族里人或者亲戚参加,外人是不允许拜的。从青州搬迁来的利姓加入到这个血缘群体当中,原因是族里人少,又和梁姓是邻居,互相来往,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有个依靠。共同生活在一个小的自然村里,经过两三代的繁衍共处,利姓在征得梁、何两姓人的同意下,到他们的土地公那里“报丁”,利姓就逐渐地加入到这个祭祀群体当中。可是随着多次的拆迁,和大量的外来人口的进入,原来的以家族为中心的居住关系逐渐被破坏了,许多外姓人逐渐的参与进来,其中包括朋友、街坊、甚至是租房子的外地人(请参照表6-1)。许多靠近土地公居住的外姓人,例如几家雷姓和黄姓,对做土地旦相当热衷,主动找理事会的人交“香资”。理事会的人说,“大家只要有拜土地的心,相互又认识了,怎么好意思不让人家拜呢。再说了,土地保佑一方,就连租房子的也是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啊!”仪式的对象,不在局限在三姓人之内,原来被认为不可“送予”“外人”的代表着生育能力的“花”和“鸡米”,只要你愿意出纳一定数额的“香资”就可以得到。我们作为“赞助者”之一,不仅“大名”被写在土地公旁边的“红榜”上,而且享受了取得“花”的待遇。祭祀群体组成的多元化,“土地旦”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不难发现,原先作为一个宗支守护神的土地公,比其他的神灵,更适合在社区仪式活动中展演和形成认同。

景军在《神堂记忆》中在对庙会的阐释中使用了“双重仪式顺序”。第一重可以称为“支配性仪式结构”(dominantritualstructure),可以用庙会中五个仪式部分来描述它,这五个部分是:空间、时间、对象、词汇和节目。在仪式进程中,这五个部分的使用是固定的,而且是被组织者精心排练的。第二重是“变动性仪式结构”(variantritualstructure),包括仪式参加者对上述五个部分的不同反应。文化的创造当然是这个社会组织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他们对社会政治变迁做出的宗教性回应。我们看到他们为了扩大家族的影响,通过这种自觉的或者不自觉的对仪式的变革,把家族中心的典礼变成了公众的节庆。梁氏与何氏家族通过这一类的文化发明,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建构了平西村最为隆重的宗教节庆。“土地旦”逐渐得发展成为以梁、何、利三姓族人为主体,全村人都可以参加的“集体性的节庆”,从而逐步实现了从相对封闭的“家族性”活动空间向社区“公共空间”的转化。梁姓家族的土地公最初是建立在继嗣原则上的,何姓作为女婿后代的加入祭祀群,也是血缘关系的结果,然而利姓族人经过两三代的共同居住建构起共同的祭祀关系,而今天居处关系和利益原则(尤其突出经济利益)成为祭祀群体扩大的重要原因,这也从时间维度展示出都市社区空间结构的生产轨迹,遵循着从继嗣原则到居处原则到利益原则的过程。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尽管祭祀群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土地旦”过程中承担相关事务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在2005年二月初二“土地旦”分工表(表6-2)中,还是以梁姓家族的人为主,男姓都是梁氏的子孙,女性中除了冼翠英属于利家以外都是来自梁家的媳妇。也就是说,这个祭祀群的产生仍然是以梁姓家族为内核的。宗族组织在城市化进程中仍然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很多情况下,这些“无地农民”仍然是以家族的组织形式参与到公共事务和社区建设当中的,例如村委会的“改选”、街道的改造等。这种相对稳定并有着深厚基础的宗族组织无疑对维系和传承民间宗教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何姓家族和利姓家族与梁姓家族的结合看成是家族扩大化和模拟化形式。仪式行为或者社会事件并不一定把所有存在于理念层面的原则都表达出来,而是针对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强调以作为调适的方法。土地公从家族空间到公共空间的转换,也同样印证了这个道理。

2、从神圣空间到社会生活空间的变迁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

    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

    本书在对天水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融合有关生物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成果,探寻古树文化特征及其生物学保护的意义。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中国风水文化地图

    中国风水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风水基本知识、室内方位,布局与宅运、风水与住宅、恋爱婚姻与风水、财运与风水等。
  •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恐怕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
热门推荐
  • 安家的幸福生活

    安家的幸福生活

    安家得到一笔意外之财后,开始想办法找致富路,并带领村里众人奔小康。
  • 荼蘼转流年

    荼蘼转流年

    相传,大荒中心有一座仙岛,名为天葵,岛中有仙人,不老不死她,天生资质平庸却聪慧刻苦,年纪轻轻便考入天葵内岛,成为最年轻的导师。他,文质彬彬,虽非她的老师,却甚似老师夏璇,自幼便成为孤女,被破例带入天葵门。然,自她身上,却带着迷一般的身世,隐藏着那最阴邪门派的秘密一朝离开,原本是做历练,可当她再度回来之时,弥漫开来的却是那腥红色的血液,和无数同门的尸体究竟是谁背叛,又是谁被欺骗了?
  • 魔战苍天

    魔战苍天

    他说:“他们该死!”他们就死了。一柄血色大刀,斩破苍穹。一身乌黑长袍,留下数不尽的传奇。无尽的仙魔大陆只为一个名字而战栗!老天给了他一个机会,既然来了,不征服这一片大陆对不起上天!我为战魔,为战而生,为战而活!谁能挡我?看着满地狼藉,战尘环视一圈而后大吼一声,还有谁?!!!!(求收藏!求推荐!)给《魔战苍天》一个机会,给广大读者一个机会!
  • 气冲武道

    气冲武道

    修炼一途,冲武气,进武道。练武体,承武魂。一个抱着一览众生的少年,一步步的走向那巅峰。此一时彼一时,莫欺少年穷!
  • 团宠娘娘恃宠而骄

    团宠娘娘恃宠而骄

    慕语染跟随上了穿越大军的脚步。毫无疑问,穿的是女配。原主可所谓是个大大大大大宝贝。丞相是她爹,将军是她哥,首富是她姐,太后是她表姑奶奶。自己还多才多艺,拥有罕见的,可以控制元素的体制。但爱上了个不长眼的男配狗皇帝,最后为他挡剑而死,但不过....到了后宫里也是个万人迷。小片段慕语染看着的狗皇帝在她面前吃自家妃子的醋.....慕语染看着狗皇帝咬着手绢吃自己家人的醋……慕语染看着吃饱喝足的狗皇帝……慕语染看着从自己肚子里蹦出来的小娃娃……艹,狗皇帝,你给老子过来!皇后娘娘,今晚皇上叫您侍寝!"侍侍侍,给老子滚一边去!"抱歉,皇上,我只给后宫的妃子们做了糕点,没有您的份。哼!侍寝!当皇帝绑定了皇后养成系统,当皇后绑定了一统江山计划系统后...来,我们来谈论天下局势。好,到床上去谈。PS;sc,女主末世重生,带着更厉害的异能,修真部分很少,一切不合理为剧情服务。
  • 逆道屠神

    逆道屠神

    谁掀起了腥风血雨?谁是杀天之星?谁一人独战九天十地?谁又让谁落下了那英雄的情泪。谁踿立风雨中啸问苍天?谁开始了血腥的杀戮?谁为救父甘心被神火炼魂一千年?这个世界步步杀机,强者传说遍布每个角落,所有人为追寻大道,挥动了手中的屠刀,争夺那种种增强实力的事物。大道无情,将世人玩弄于道途之中,谁能笑道最后,踏着那千尸万骨,登上那尸峰骨山,俯视芸芸众生?谁能超脱大道,逆天横行,笑傲风云?既然顺道与我无缘,那我就逆道而行。既然道途玩弄于我,我就踏破那大道的痕迹,创造自我的道,轰破那无情的苍天。
  • 钢铁直女的融化法则

    钢铁直女的融化法则

    叶晓楠,江湖人称楠哥,人傻性子直,把所有的异性都自动划分为好哥们,仿佛天生就没有性别区分的她,面对肚子里全是弯弯绕绕却不小心被钢铁直女给打动了的的陈晨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叶晓楠你是傻子吗?我喜欢你你看不出来吗?”“哦?那你挺牛逼啊。”
  • 重生之后知后觉

    重生之后知后觉

    杨慕白二十三岁成婚,成为帝都皇后。四年后发现恩爱婚姻,实为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为活命,通过半年布局和父亲还有发小张将军的帮助下。顺利假死逃离皇宫。在宫外自由游历三年,她见过穷苦、低层百姓挣扎求生存,也见过帝都壮丽河山。心胸豁然开朗,不再纠结个人小情小爱。皇帝在杨慕白离宫后,发现自己早已对她情根深种。通过多番努力,终于把杨慕白寻回皇宫欲重新开始……杨慕白通过自身的努力与重重苦难,影响及帮助皇帝守住江山。本小说分为两部,上部主要描述爱恨情仇,下部主要讲述家国天下。
  • 小猫的爱恋

    小猫的爱恋

    张韩炜业,别名小猫,重生回去,找到自己的老婆,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然后慢慢骗回家的故事。很平淡的故事,穿插了身边的朋友情人的感情路线,还有小两口的奋斗路线,自然出现的各种路人甲路人乙无数没办法,小猫真的是太优秀了嘛!自然林小昭也是不赖的。但是,这么优秀的小猫只爱林小昭一个人,和谐友爱的文,偶尔生生小气,只为调情。别样的说明,只为了说明没有交代完的一些人的感情路线,还有就是为了完整的烘托两位主人公的感情生活。武英,室长,王茜茜,最后都会得到自己的幸福,高青青最终都会放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