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67500000038

第38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22)

尽管得到一个大作家的眷顾,但陈明并未感到受宠若惊而是无所适从,毕竟两人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当时由于丁玲和他交往密切,很多传言不翼而飞,说什么丁玲爱上了一个小丈夫等等。陈明年轻,脸皮薄,这种传言让他坐立不安。丁玲就安慰他说:“随他们说去,让他们说上几年,还能说几十年?”

不过当时的陈明还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的偏见,无法接受丁玲的恋情,一次在小饭馆吃饭,陈明问丁玲:“主任,你也该有个终身伴侣了?”丁玲反问:“我们两个行不行呢?”如此火辣而直接的话让陈明吓了一跳,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让这种关系从此结束吧。”丁玲却对他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干嘛要结束呢?”

也许当时的陈明对丁玲的尊重多与爱恋,也许丁玲的年龄和她的阅历让陈明有些畏惧,面对丁玲坚定而热烈的追求,陈明选择了逃避,迅速和一个名叫席萍的音乐工作者结婚了。一年后,当陈明得知丁玲因自己的结婚十分痛苦后,他也意识到自己匆忙决定的婚姻是一桩错误。虽然当时他和席萍已有了孩子,他还是决定结束婚姻,和丁玲携手。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把痛苦留给了席萍,为此,陈明终生对席萍怀有负疚心理。

当年,丁玲在胡也频和冯雪峰之间,离开了情人冯雪峰,回到丈夫胡也频身边;而现在陈明的决定却与之相反,他离开了妻子席萍,回到丁玲身边。由此可知,在追求真爱方面,男子所需克服的世俗与心理的压力比女性要小得多。

1942年,陈明和丁玲在延安蓝家坪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由于两人年龄、阅历上的巨大差距,很多人对他俩的结合抱怀疑的态度,但陈明心里清楚,经过了一番波折,自己和丁玲的婚姻肯定会经住时间的考验。几年的交往,丁玲的热情、正直、善良已经深深吸引了她,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丁玲是个伟大的作家,他希望,结婚后,能在生活上解决丁玲的后顾之忧,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丁玲的创作步迈上新台阶。

丁玲是作家,对陈明内心世界的观察细致准确,她知道自己在陈明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知道尽管自己和陈明年龄差距不小,但陈明对自己的感情浓烈而真诚一如自己对陈明的深情。一次过中秋节,陈明不在身边,丁玲在日记里写道:

“你现在在做什么,我知道你是在你们狂欢晚会中热闹的笑着玩着呢!我知道,你的心是不能为月饼弄甜的,你会想着我,痛苦的想着我!”

结婚后,陈明在生活上对丁玲的照顾可谓尽心尽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以丁玲为中心,丁玲为此感到内疚,多次劝陈明不要因为照顾妻子而影响了自己的事业。陈明则对她说:“我还年轻,还有时间干些事情,不必为我担心。”陈明坦承,只管自己的工作不顾丁玲的生活自己做不到。在他眼里,丁玲是妻子也是老大姐,没有他的帮助丁玲的很多工作就无法开展,比如一次丁玲和陈明去乡下采访,丁玲想住在老乡家,老乡坐在门槛上就是不让,最后还是陈明软磨硬泡说服了老乡。

丁玲职位高,任务重,还要忙创作,两个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陈明便承担了这部分的工作。那时候,两个孩子祖林祖慧都不在身边,陈明就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

1947年,陈明曾在野战部队工作过一阶段,为了教育孩子,他把这段时间的见闻和感受告诉了在远方读书的祖林,其中写道:

“……现在反攻开始了,胜利越来越多、越大,新的工厂,机器,工业区将不断地由人民掌握起来,人民须要建设,谁来呢?能够担任这项工作而且能够胜任愉快,是须要真真实实有专门学问的人呀!因此我想到你和你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刻苦致学,力求进步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啊!”

后来祖林去东北读书,陈明又写信叮嘱他要“努力上进”:“在东北也要像在家里一样,经常督促自己,努力上进,做一个新的知识分子,人民的科学家,祖林一定不会辜负我们大家的希望的。”

女儿祖慧身体弱,陈明给她的信总不忘提醒她注意身体。一次,丁玲与陈明去无锡公干,留在北京的女儿生病住院,陈明写信安慰女儿:

“……。妹妹,无论如何,一定注意身体的健康,不能耍蛮。学校功课太多,不要一下拼命,把力量逐渐的拿出来,加上去。用力太猛,又会病倒的呀。每天吃好一点。”

一个月后,祖慧病愈出院,陈明仍不放心,再次写信提醒她要加强锻炼:

“……。肝精丸又该买了!你一定记得,你身上劲小,除了经常锻炼以外,就一定要注意营养,否则那就是糟蹋身体,身体却不属于你自己个人而是属于社会和国家的。——你不要说我啰嗦了。”

从这些琐碎而温暖的信件中,我们看出,对丁玲的一双儿女,陈明视为己出,关怀备至。两个孩子的成长凝聚着他的心血。

战争让丁玲和母亲中断了联系,解放后,丁 玲渴望尽快回家探望母亲,但那段时期,她诸事缠身,分身无术,陈明便自告奋勇代丁玲赴湖南探母。知道老人身体健康,生活安稳后,陈明第一时间把母亲近况告知丁玲:

“她精神很好,很爽朗,比照片中看到的要胖一些,穿一件蓝布夹袍,宽大合身,外罩一件咖啡色的毛衣,方面大脸,满头白发,见面非常亲热。……我告母亲你的《桑干河上》,她说:那是要看的。我说:字太小,你的眼睛行吗?她翻了翻书,肯定地说:能看,一天看两章。我写信时,她正在看今天的报纸。”

没有陈明为丁玲分忧解难,处理家庭琐事,丁玲恐怕很难一心一意安静写作。

因为工作的缘故,丁玲和陈明常常分居两地。这种离别没有冲淡两人的关系,反而激发双方对彼此的思念。从陈明的一些日记里我们看出他对丁玲的感情多么深厚。日记中的“小菡”是陈明对丁玲的昵称。

“6月26日:昨天小菡真的走了,这样离别,在我们生活史上还是第一次,我极力使自己平静,不要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但回想近几年的生活,总觉得存在惘然。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工作能使自己充实起来。……。

昨天她是带病走的,今天好了没有呢?夏天的旅程是艰苦的,让我祝福她一路平安吧!”

“7月2日:菡走了一个星期了,为什么还接不到她的来信呢?她应该还在离我不远的海边上或者还是已经杨帆跨海,到了辽远的东北边境了呢?她的身体是否因为旅途的劳顿颠簸而迄未复元呢?总之,十分希望看到她的信,可是,却不能如愿啊!”

对于两人的恋情,陈明在日记里也有一番分析:

“她说我们的感情建筑在工作上,朴素结实,深沉有力。的确是这样。我们的恋爱,有一个时期曾经像吃冰糖,有一时期却又像喝苦水。近几年,关系固定了,生活得很和谐,幸福,日子久了,倒显得平淡无奇,这是正常的。彼此都关心彼此事业的进步,工作上的成绩,彼此给一些必要的帮助,这不比一般卿卿我我,火热,然而却又要彼此防范、管制,来得更平常,更稳健,更有益么!我不会谈情说爱,然而我却是爱菡的!”

沉湎于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爱情注定是短暂而飘渺的,唯有共同的志趣,彼此的关心才能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陈明和丁玲的爱情能常开不败历久弥新,在于他们有共同的反封建思想,也在于他们对工作事业有着相同的渴望。

丁玲不希望成为陈明的包袱和累赘,不希望陈明因照料自己而耽误他的工作和事业。但陈明却固执地认为,丁玲年龄大,又是大作家,照料她的生活,为她营造一个舒适而安稳的写作环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丁玲有关节炎,过河时,陈明就背着她;丁玲腰有毛病,陈明就为她特制一般椅子,丁玲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北大荒劳动改造时,每当陈明外出时,他就给丁玲备好粮食,挑足水,烧热炕。

一直享受着陈明无微不至的关心,丁玲难免心生愧疚,所以一旦陈明偶有不适,丁玲也会放下工作,格外用心地照料陈明,她甚至认为,能照料陈明简直是幸福。随着年龄的增大,丁玲对陈明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在丁玲多灾多难的人生中,没有陈明是不可想象的:

“陈明温存、体贴,像护士一样准时要丁玲服药、喝水、休息,用亲昵的语调说着严厉的管制性的话语,管得她乐呵呵的很舒服。有时谈笑之间她无所顾忌时,他就‘呃呃’的干咳两声说:‘少说一点,少说一点——’她就会跟人说:‘你看,我的指导员来了哇!’丁玲对同志对下级总是热情关怀的,而丈夫对她的温存体贴,对她这有丈夫气概的妻子,又天性地需要。他们互为依存的日月就是爱。妻子在这么生活的惯性中,渐渐对丈夫有了很强的,近乎惰性的依赖性,显出这位杰出的女作家的丈夫气概中,犹存女儿气的弱点,也成了她难以更改的生存方式。”

解放后,丁玲多次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陈明一直不离不弃地守护着她,在精神上安慰她开导她鼓励她,在生活上则照料她的衣食起居乃至帮她写申诉材料,为她提供写作素材。不管社会的风浪多么险恶,陈明一直是丁玲休养生息的宁静港湾。作家徐庆全有感于陈明对丁玲无微不至的守护,感慨:“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爱情,用‘荡气回肠’的字眼来表达,都轻了。”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陈明对丁玲做到了。

丁玲和胡也频相识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俩短暂的婚姻不脱“革命加恋爱”的浪漫;丁玲和冯雪峰的精神之恋则超凡脱俗,诠释了什么叫“爱,是不能忘记的”;至于和冯达的同居,只能算大时代的一个小插曲,验证了因误会而结合,因理解而分手的名言;和陈明的结合终修成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正果。

萧红:爱情,成了昨夜的梦

1911年,萧红出生在哈尔滨附近的呼兰镇。诞生在这样一个富裕之家,萧红本该过上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然而,真实的情况却与我们料想的恰恰相反。

生性铿吝的父亲对年幼的萧红极为冷酷。后来,当萧红成为作家后,她对父亲的描述直言不讳,毫不留情: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了那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不算什么,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而父亲还是争吵。

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眼角,而后往下流着。”

祖母和生母也很少给萧红笑脸。狠心的祖母甚至用针扎过萧红的手指。

唯一的温暖与关爱来自慈祥的祖父。萧红家有一座后园,里面姹紫嫣红,蜂蝶乱舞:“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祖父和年幼的萧红常常在这里流连忘返,度过很多快乐时光:

“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萧红一天天长大,祖父一天老去。萧红初中毕业后,祖父也撒手归西了。这个时候,父亲做主将萧红许配给一个军阀的儿子汪恩甲。萧红不满这门亲事,和一位李姓青年结伴逃到北京,过起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北漂”生活。而她苦难的人生以及辉煌的文学旅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不久,李姓青年失去家庭资助,萧红无法在北京继续求学。绝望之余,萧红只得重回老家,和家庭妥协。萧红原本想和汪恩甲重续旧缘。但汪恩甲哥哥不能容忍萧红的叛逆与不羁,阻挠弟弟的婚事。萧红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没想到,汪恩甲生性懦弱,在法庭上竟违心地承认是自己不想娶萧红。官司输了。萧红的父母感到非常丢脸。萧红和父母原本就很紧张的关系变得更加水火难容。

终于,1932年,萧红无法忍受家庭的囚禁,愤而和家庭断绝关系,开始了在哈尔滨的流浪生活。严冬降临,寒风肆虐,萧红眼看无法生存,只得忍辱去找未婚夫汪恩甲。两人在东兴顺旅馆同居,花完积蓄,并欠下400多元的债务。后汪恩甲说是回家筹钱,结果一去不返。其时,萧红已身怀六甲,被当作人质“押”在旅馆里。旅馆老板声称,若偿清不了债务,就要把她卖到窑子里。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萧红投书《国际协报》求援,报社主编吩咐编辑三郎(后来的萧军)给困境中的她送几本书,略作安慰。萧军找到了这家旅馆,在一间霉味刺鼻的房间里,他看到了这位面色苍白、孤立无援的女子。

多年后,萧军仍然记得那个孤寂中的弱不禁风女子:

同类推荐
  • 天书悟语——纵横神学

    天书悟语——纵横神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天之正也,不可逆之,盛神法五龙,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是美国知名作家、诗人弗朗西丝·梅斯的长篇代表作,记录了她来到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醉心生活、耕耘劳作的点点滴滴。一栋古宅,容我长在托斯卡纳。艳阳高照的昼,是愉悦唤醒身体,在田间初探橄榄,沿古道寻访山城;无眠静谧的夜,有安宁陪伴灵魂,随着月光映在地板上的方形光影,慢慢舒展徜徉。我数过,鸽子每分钟会咕咕叫六十声。山顶上的伊特鲁里亚石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我们可以慢慢聊天,有的是时间。
  • 胡竹峰作品:民国的腔调

    胡竹峰作品:民国的腔调

    本书笔涉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陈独秀、叶灵凤、周作人、张爱玲、齐白石、胡兰成、沈从文、台静农、废名、梁实秋、郭沫若、老舍、茅盾、巴金、林语堂、木心等多位民国文人,论行迹,谈文化,述掌故,兼作小考证,说的是文章姿容,更意在追述一种逝去的文化风度。作者文字平和冲淡,情感饱满,细节充沛,从不同侧面,展示众多民国人物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颇得文化散文之趣。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热门推荐
  • 缘来南风知我意

    缘来南风知我意

    (甜宠文,入“股”不亏!)某天某妖孽半裹着浴巾,推门而入,“沐晴天,三秒钟考虑,嫁给我!”沐晴天耿直腰背,“不用考虑!”男子眼前一亮,只听见她道,“丑拒!”某妖孽眸底深沉,“原因?”某女搪塞道,“9元钱太贵了,我缺钱!”她守着一片向阳花海,等待着“南风”归来,向阳花开,却不曾想,眼前的这个男子就是她七年之久的等待……某天,某女得知真相,缠着佯装熟睡的男人,“帅哥,楚总,南风,哈尼,亲爱哒,孩儿他爹,民政局约不约?”某男翻了个身,“没钱!”某女摸着涂了紫药水的脸,嘤咛道,“唉,我辛辛苦苦做武替,赚了钱就是想见见红本本的样子,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找我的小男盆友去扯个红本本过过瘾吧!”某男一把把她拉进怀里,阴沉着脸咬牙道,“小、男、朋、友?”某女瞬间怂了,献上香啵,“只有你!我只娶你!”某男,“嗯?”某女一脸陪笑,眨了眨眼睛,“咳咳,爷,奴家只心悦你!”
  • 总裁恋上冰霜妻

    总裁恋上冰霜妻

    他是舒乐企业的高级总裁,仅用一年时间便将垮台十年的舒乐经营为国内顶级的对外贸易上市公司。由此,他成为了生意人口口称赞的商业奇才,A市人民所熟知的经商霸王。上台后,他便垄断了国内的进口贸易,使得国内几十上百家贸易公司在短短数月便纷纷破产、兼并。其中仅次于舒乐的莫氏集团亦如此,无法的莫老爷子无奈寻求他的帮助,他提出让莫倾风以十年为期抵债的要求才可帮忙,让莫氏起死回生。此后第二天,英贸大学里的大四一班便来了一名转校生,她就是莫倾风---莫氏集团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舒文旭压制莫氏的筹码,莫倾凡心底处最柔软的花,舒文旭的陪读,他以后共度一生的妻子。她来后,以迅雷掩耳般的势态成为了英贸大学人人皆知的才女,男生眼中青睐有加的女神。对比,她没有过多言语,除了冷眼相待,还有些欣慰之色。可是,在莫倾风的狂热追求者沐千霆出现后,他就对她开启了疯狂压制和折磨的模式,她的生活就像金丝雀被关在牢笼般外表光鲜,实则暗淡不已。其实她不知道的是,他只是想自己一个人拥有她,仅此而已……
  • 我就想做纨绔

    我就想做纨绔

    这一年,完颜阿骨打在春州击败了辽国,建立金朝,改元收国。这一年,距离靖康之难还有10年,童贯还在掌控大宋西北主要人马,准备在朝堂夺权,高俅正全力巩固在在中央禁军中的统治地位。只是谁也不知道,高俅的养子因为调戏林冲的老婆被林冲追的摔倒磕破了头,从此换了一个灵魂……高伯年穿越了,可他不想叱诧风云,只想做一个逍遥的大纨绔!(喜欢本书的支持一下,欢迎各路大佬指点!)
  • 皇兄,你是暴君

    皇兄,你是暴君

    八岁,她夜闯他的寝宫,从他身下拖走尖叫失声的妃子,从此,他有了阴影。八岁,她大闹宫宴,赶走百官,吵着要他要她,他恼羞成怒。八岁,他亲自为她选驸马,她伤心欲绝,闹的皇宫鸡飞狗跳,从此消失匿迹。八岁以后,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八年后,她恍如重生,他却步步沦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许你一世温柔:我的皇后

    许你一世温柔:我的皇后

    让她陷入海国王子——肖烨的怀抱,却发现真正爱的那个人,却不是眼前的他,而是战九丞,真正的皇上。或许,一切都是错,只是在错的时间里遇到不该遇的人,他,如白玉般的美少年,却将一颗心放在她心上,而她该拿什么作以回报?
  • 祭之逝

    祭之逝

    “你凭什么决定我的人生?”一声玻璃的破碎声仿佛瞬间带她看到了她的童年。她拥有着所有最华丽的衣食住条件,却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家人一点点的关爱,他们对她好,但却好的像是隔着一层永远捅不破的玻璃纸,很远,也很微弱。看着爸妈为了钱做着在她看来那么远离价值观的事情,她发誓,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谁也没有资格管她。而此刻,她最爱的人竟然剥夺了她竞选职称的权利。只因为那一次医闹,她没克制住自己的脾气……或许她真的……就要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了吧?又或许,她该回到另一个战场了......
  • 美人策

    美人策

    那一年韶华正好,她甚至忤逆父亲,誓死嫁他为妃;那一年烽火缭乱,她为他披甲血战,不惧三九严寒;那一年太子逼宫,她动用家族势力,助他登上大统。七年夫妻不抵倾城笑颜,他坐拥嫡姐,诛她九族,残她血肉;痴心错付、红颜魂断,人怨天怒,许她再世为人。今生,她摒弃软弱、褪去善良,斩恶母除奸邪,狂虐渣男与白莲;桃花朵朵,朵朵痴情,身后那一大票穷追不舍的美男子们,你们这是闹哪样?半世离殇、半生荒唐,重生归来,又许谁悲欢浮华?梦里梦外,花开花落,洒一地无奈,又与谁共赴一世情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HE HISTORY

    THE HI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