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9800000061

第61章 背影

我得了“看背影”症候!每天一早,到离家四个街区的“隆庆”杂货店买报纸时,总要在店里的货架间磨磨蹭蹭,不肯马上离开。眼睛偶尔扫视手上报纸的标题,此外,就是耐心地投向一个背影。幸亏背影不属于性感女郎,若是,我肯定被爱管闲事的收银员暗里讥笑为“老色鬼”。背影极为普通,矮小的身架,切肉师傅才穿的白制服,后摆沾上红的黄的斑点,幸亏他站立的位置离肉柜上头的电光管很远,不然,衣服就脏得太抢眼了。他操刀分解一扇扇猪肉,剔骨刀的寒光在襟前闪来闪去。第一回,我差点张口大叫:“是刘达权吗?”但终于没张口,怕受在背影前面卖肉的年轻老板责怪是理由之一,更重要的,是刘达权听到,也只能转身向我打个招呼,随即又埋头切去排骨边沿的肥肉。新来的打工仔,不可能搁下刀子,走过来和我握手、说话,更不可能随我走出门外,到街对面的咖啡馆小坐,即使他知道美国的工人,每工作4个小时,就有15分钟的“咖啡时间”。

招呼一直不敢打,好奇心却没衰竭。看着这背影,一天比一天惊讶,因为它没一次转过来,让我看庐山真面目。不变的姿势:低头,右手运刀,左手将排骨归堆。我盯多久,这姿势就维持多久,直到一边以蹩脚的广东话“请让路”吆喝,一边以肥厚的肩膀“披”着一扇雪白的肥猪,从大门呼哧呼哧地进来的肉食公司洋送货员逼我才踱出门去。

我被背影纠缠着,本来,事情不难解决,只消在门外再站上一个半个小时,或者趁午饭时间再来,背影迟早转身,可是,我偏偏迷恋这一个小而可笑的悬念。它像我儿时被饿得六神无主之际,放在口里的一颗早已失去滋味的话梅核子。舍不得丢掉,为了它牵引着纷乱的青春记忆。说起背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属于朱自清的父亲,这个因收入历年中学教科书而深入人心的形象,被演绎为父爱的典型,在言必称阶级斗争的年代,又给归类为对万恶旧社会的控诉。可是,即使在父亲下放农场,难得回家的童年,我也没被朱先生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感动过,它太单薄了,和彼时人间举目皆是的饥饿、贫困与冷酷比起来,小资的凄凉别说不够斤两,甚而近于做作。当然,和它比较,“刘达权”的背影未必增加多少历史性的内涵、形而上的分量。刘达权这位乡亲的意义,是我在看过许多回背影以后,才逐渐显露的。

说来好笑,开头我连刘达权的名字也想不起来。那是新春过后的一天,我在沙发上读书,妻上街回来。一边把猪肉啊鸡蛋啊波菜啊往电冰箱里放,一边兴冲冲地说:“我在‘隆庆’遇到一位新乡里,猜猜是谁?”我连眼珠也懒得转,把冷水泼过去:“算了吧,成千上万人!”这是大实话。我们来自侨乡,这二三十年间,从一个不足100万人口的县份,已有10多万人移居外地,而旧金山作为传统的“上埠”首选地点,新乡里源源而来,我当知青时所落户的村庄,有一半乡亲能在唐人街的同乡会里碰上。妻见不奏效,便提醒:“这个人你不会忘记——他当过大队的‘学习毛泽东思想辅导员’!”我唔了一声,把书合上,想了一会儿,一个影像,隐藏在当年流行的120胶卷里面,一直没有冲晒,黑压压的。我嗫嚅着,带着些微睡意。大概判定我的记忆力无可救药吧,妻子放弃追问,忙于准备晚饭。在水龙头沙沙水声中,一个名字,才在我的脑际清晰起来。

“刘达权!”我惊醒似的,叫了一声,吓得妻摔掉手里的菜,跑出厨房。我得意扬扬地问:“没错吧?”妻怜悯地看我一眼,回去炒菜。我继续努力往记忆里注入“显影液”。

青春年代的一个人物,在人生的晚秋,终于显现。他站在岁月的镜面,狭长脸,不过不失的五官,黧黑皮肤,瘦削,轻巧。一个在珠江三角洲的乡村里常见的男人,毫无特色,唯一的可观处,是笑时嘴唇的弯度特别夸张,有点像旧金山街头的小丑,那涂满白油彩的脸上,半月形的血红唇线。

和达权没见面多久了?若将光阴喻为流水,我们出发时共聚“江之头”,今日相逢在“江之尾”。中国20世纪初出生的许多作家,青春年代崭露头角,尔后在残酷的政治运动如批斗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右、“文革”之中沉沦,晚年才获平反,都勉为其难地写怀旧或反思之作。为了对一生有个交代,进八宝山前都出一本书——只有青年与晚年,其他的黄金时光消耗在与笔墨绝缘的劳改场、牛棚,干校,这书叫“头尾集”。我和刘达权的关系,也只有头和尾。想到这里,兀自苦笑,自语:如果说上帝创造万物,那么,“时间”就是“变迁”这一人生主题中唯一从头到尾的在场者。聚散就是间隔,几回缘悭一面,当时漫不经心,回头已是百年身。

然而,一旦拼足力气回忆旧事,把覆盖着达权的层层叠叠的日历一一剥离,怪不怪?愈来愈清晰的,仍旧是他的背影。那是70年代初期的乡村。我在小学所附设的初中担任民办老师,凭每月25元的微薄薪水,养活自己尚且勉强,但比起一门心思学大寨,靠出勤赚工分的社员,又胜几筹。达权那时也是20出头,家境近乎赤贫,父亲早逝,和寡母相依为命。他“文革”前只在毫无名气的公社办农中念过两年,生产大队的党支书尽管和他关系不错,也不敢把他塞进学校来,他只好屈就“毛泽东思想总辅导员”一职,管的是近20条自然村学毛著这等貌似神圣其实最为冷门的事体。没有固定工资,只在大队领误工补贴。他不时趁来大队部开会的空当,拐进学校以旧祠堂改成的教导处,找我聊天,谈到当然不是他的本行毛泽东思想,而是报纸上的新闻,以及文学。谈之不足,还拿些文章来请我提意见。文章都写在一种特别的纸上,我不好问他从哪弄的,很可能是在大队部写标语时裁下的有光纸,带颜色的一面不用,只用底面,每张纸裁成一尺见方以上,密密麻麻的字,属于中不溜儿,好在够工整,一笔一画,不用三角尺不能画得那么直。至于内容,都是跟在党中央的《红旗》、省委的《南方日报》和本县的通讯后面,联系本乡的事作点发挥,文从字顺,缺点是没棱角,也就是缺乏彼时最讲究的“战斗性”。老实话,这些时髦玩意,我上课时不得不违心地照本宣科,平时是不会碰的,放着托尔斯泰的《复活》不读而去研究什么“资产阶级法权”,不是吃错药吗?我虚应故事,指出他的语病,压根儿不想帮助他“提高”。他毕竟是聪明人,很快觉察出我的不耐烦,不再拿一捆标语纸装订成的“学理论心得”强迫我“指教”,改为听我谈读歌德的《浮士德》、屠格涅夫的《罗亭》。“洋人这样过日子吗?”他睁大锐利的小眼,对着老祠堂的粗大梁木发了阵子呆,搔搔头,不再说话。我晓得,他不是没话说,而是有顾忌,“总辅导员”好歹算“意识形态官员”,尽管在大队部门口出黑板报时被在旁抽水烟筒的耙田佬讥笑为“屁事不顶”。

我敷衍他的文事,但对这个同龄人,慢慢喜欢上了。为了他的志气,他家境如此之糟,却没沾染上占小便宜的低贱作派,他来学校找我,多半是夜晚,老师们凑钱煮夜宵,临到开饭,他一定托词溜走,免得我装模作样地挽留。除非出勤,他的旧衣服即使打上多个补丁,也是干净清爽的。他只要出门,就不会让你看到寒酸。随着交往的频密,他的心也渐渐敞开。1972年的秋天,我从学校步行回村,他刚刚把进山打的柴草挑进墟里,卖给一个砖窑,扛着扁担和绳子回家,路上遇上我,看我手里握着一本封面脱落的教科书,抢过去翻翻,叫起来:“是大学中文系的讲义哇!”我解释说,“文革”前的,早被判为修正主义毒草了。他边走边翻,看到涅米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轻轻念起来:“你很穷困/你也很富足/你很强盛/你也很衰弱/俄罗斯,我的母亲!”他喃喃自语:“自由,在中国,谁能快乐而自由?”我哈哈大笑,为了这妙不可言的反诘。他突然兴奋起来,把扁担扔在路上,从胸前的小袋里掏出两张纸币和几个硬币,向着收割后空洞的田野呼喊:“我他妈的有两块一毛五,就有了进供销社买三两三蒸米酒的自由!”我站着,没有附和,眼里却含着泪水,唉,这赤贫农家的后生,被残酷的生活压扁了。他激动过后,拿起扁担,亢奋地走开。单薄的背影消融在暗黄的暮色里,旁边,黑蝙蝠掠过,有如总是预兆不祥的“政治”。

1973年8月间,学校还在放暑假。一天午后,倾盆大雨正下着,村头灰蒙蒙的。他穿着笨重的蓑衣进我家门,带来的雨水湿了半个卧室的介砖地板。他神情悲壮,决绝,教我想起“背水一战”的成语。我请他坐下。他把好几层塑料纸拆开,露出几张标语纸。“看看,这回出手能不能成事。”是一封信,收信人是县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张某。再看题目:农村资本主义复辟触目惊心。我在滔滔雨声里飞快地浏览这封精心构思的告状信。他不安地转动着手里的茶缸,等候我的评语。我哧哧笑起来,拍一下他昨天被130斤的柴草压肿的肩膀,说:“刘铁生,想一鸣惊人吗?”我改掉他的名字,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一年的风云人物,非辽宁的“白卷英雄”张铁生莫属,这位插队知青,被公社推选去考大学,他只答了三道小题,却在试卷中写一封给领导的信,为交白卷辩护。江青将他树立为“反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典型,张铁生平步青云,不但进了大学,还马上当了官。眼前这位走投无路的穷光蛋,从有关张铁生的系列报道和评论获得灵感,想撰写一封“有水平”的信,希望获得出身于“大批判写作组”的县管委会张主任的重视。只要张主任向公社的头头打个招呼,他就能以“反潮流”的青年斗士的角色,受到提携,不说坐直升飞机到地区级、省级机关,被抽调到路线教育工作队去,锻炼两年,以后即使没出掌县委某部门的福气,也跳得出农门,吃上国家粮。他殚精竭虑地追求的“自由”,内容和“三两三蒸米酒”类似,实惠得很,那就是:非农业人口加上有固定工资的工作。我为了对得起他冒雨登门的诚意,认真地读了两遍,信确实比以往写的“学毛著体会”充实得多,造反的火药味浓浓的,连平日待他不薄、把他委任为总辅导员的大队党支书也成了靶子,被揭发为“鼓励南巫先生(即巫师)为××村去世老人做法事,进门喝酒”,还有,××村算命先生盲公常的家门口每到墟期必挤满顾客,还有××生产队为了风水改掉文化室的门口,最后严肃指出,无产阶级文化一定要占领农村阵地,云云。我长长地叹口气,说:“没意见,就这样吧!”“连文句的毛病也不必改吗?”他不信任自己的文字功底。我肯定地说:“你下足工夫了,基本功没说的。”“还用说,两天两夜没睡,下死劲磨,稿子抄了五遍。”他得意地说,揉揉布满红丝的眼睛。“就这样寄出去?”“随你。”我竭力忍住恶心,却很快原谅了这种肮脏的钻营。极度贫困所激发的求生意志,带着不择手段的冷血和超乎常人的狡猾。张铁生这个新出炉的典型人物,提供给“有志气的青年”的,类似于溺水者能抓到的唯一的救生圈。达权获得我这“老师”的认可后,大大松了一口气,起身告辞。我送他出门。门外,雨势依旧,屋檐的水化成瀑布,在他臃肿的簑衣上爆开带烟气的粉末。他伸手进领口,摸摸被塑料纸包裹着的信纸,放心了。我带着戏谑的口吻说:“送你两句诗,李太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似懂非懂,说:“这一首中听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说,裴可斐这首诗,大有问题,生命和爱情都抛弃掉,自由落实在哪里?自由是生命的翅膀,是爱情的雨露。达权苦笑说,我的自由可低级,你别笑——锅里有饭,钱包有银纸,老娘的眼病能治,漏雨的屋顶能换,不用打光棍。“三两三蒸米酒算不算自由?”我记起他的名言。他说,怎么不算?醉了就能狂想,那才叫彻底的自由!说罢,他转身,进入雨帘里。我凝视着他庞大的背影,在交错的雨线里消隐。

这年的秋天,达权时来运转,被调到县里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简称“路教”)工作队去,这意味他进入干部的后备军,一两年后,若被领导看中就当官去,次一等的进国营企业吃皇粮,有了城市户口,从此告别倒了八辈子霉的穷村庄。他一口咬定是那封“无论从联系实际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高度看都出类拔萃”的告状信,使张主任眼睛一亮,进而指名要调他。后来我打听到,张主任没工夫看这类群众来信,挂号信转到信访办,办事员看完,觉得这类事件农村层出不穷,谁也管不了,没回复的价值,便塞进旧档案去。他有这出头之日,全靠大队党支书,也幸亏党支书不知道告状信上有他的罪状,无非看达权那几乎瞎眼的寡母分上,在推荐名单上把达权列为第一。

这以后,达权远走高飞,听说“路教”之后,在沿海一个公社当了秘书,他一直充满信心的“笔头”总算排上用场。我作为下乡知青,也被招工进城,在小衙门当最低等的小文书,直到出国。

在异国一个杂货店的肉档后面,达权成为一个背影,被我每天一早盯上一两分钟,距离他在雨天进我家门来,足足36年。我穷极无聊,并不急于揭开谜底,反而趁这一机缘,回溯往昔,探讨乡村一个半拉子读书人的命运。循着达权的人生轨迹想下去,免不了触及当时常常拿来开玩笑的名词:自由。彼时的中国,我们的自由被剥夺个精光,说话的自由和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后来,达权所界定的“自由”,他自己一步步地拥有了。然而,“自由”的含义也逐渐扩展,正应了乡下人讥笑贪得无厌者的口头禅:“上得床来又要被。”棉被有了,要丝绸被,要鸭绒被,太空被,电热毯,不需被子的空调房,室外风景,用人,长生不老……每一步都理所当然。自由啊,何处是止境?

在我看背影看了一个月之后,达权来了电话,客套之外,也说到如今的处境。他说他夫妻是嫁到旧金山的女儿申请来的,绿卡到手了,住处有了,是唐人街廉价客栈里的单房,论居住条件,几乎给打回旧日和老娘住的乡村老屋。工作没着落,来杂货店的肉档当下手,不算正式工作,老板出不起每小时8块9毛的法定最低工资,只能每月付现款500美元,每天干9个小时,时薪不到3块,“总比坐吃山空好”,对提供最低级饭碗的同乡付出最大的感激。他不愿多谈自己,却大谈在老家因超过21岁不能一起移民的长子,“在律师事务所当律师,接得都是经济大案,动不动上百万,这小子,西装是香港西环的洋服店度身定做的……”

“达权啊,说说对‘自由’的看法吧,你从前,崇拜也好,嘲笑也好,常常用上这个字眼呢!”

“有这回事?上60以后,老忘事。”

“你不能不承认,你现在拥有的自由,是这辈子中最多的。”我启发他,他没回答。

待到我下决心和他见面,具体谈谈“自由”之时,他行将搭机回国,正在收拾行李。“回去放放风,以后来再和你上茶楼。才来几个月,洋荤尝够了,苦,累,腻……”他在电话里兴冲冲地说,语气自是迫不及待。最后,我向他求证:在“隆庆”,老是向着墙壁干活的切肉师傅是不是你?我每天等着看脸,一直没等到。他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是谁?唐人街的餐馆请洗碗的,接公所介绍我去见工,老板看我一眼,就要我回去等电话,申请表也没让填,又老又瘦小,他怕我没力气把碗碟捧上架。这份工得来不容易,老板看我老婆是他妈妈的堂妹,才这么照顾的,哪敢偷懒吗?连转身也不敢,埋头切肉,手不停,一直到吃饭或者老板吩咐去干点别的。”语气却没有怨怼,只有侥幸。

我搁下电话,打开纪伯伦的《先知》,一段话自动跃进眼帘:

“事实上你们所说的自由是这些铁链中最粗的一条,虽然它的链环在日光下灿烂发光而眩惑了你们的双眼。”

同类推荐
  • 人生自有真义在(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人生自有真义在(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面临人生问题与困惑: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伦理道德等。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向青少年讲述了自己对这些话题的看法与认识,以及点滴体悟。
  • 中华高歌

    中华高歌

    先进模范人物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过程作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的过程,弘扬真善美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使我们倡导的价值观念变得生动形象,让先进的思想道德变得可学可行。
  • 有间文库:华盖集续编

    有间文库: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6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二篇。包括《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学界的三魂》,《古书与白话》,《记念刘和珍君》,《马上支日记》,《上海通信》等。
  • 离爱不远的地方

    离爱不远的地方

    本书作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以散文和书信的形式将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到的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医患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语言和温婉细腻的情感表达,追寻社会生活中种种最真诚的人文关切,带给读者真实的人生体悟。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热门推荐
  • 梦中天

    梦中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人在梦里,还是梦在人心里。
  • 穿越之安夏传

    穿越之安夏传

    你相信穿越吗,我不相信的,但是我经历了,有些不舍,因为那个人吗,可是……那真的只是一场梦吗,要是那样的话,我希望我永远不要醒来。高三中二少女肖笑笑,长的好,人缘好,博得在校男孩们的喜爱,唯独这学习和喝中药一样,啊不,比这还难。心善,爱笑,乐观。这是母亲告诉她的。但母亲,还是成为她心中的空洞,唯独每天借着月光,侧躺在床上,抚摸着母亲留给她的项链,她才能心静安睡吧。是那年夏天走的,每年都那么安静,安静的夏天,平静的夜晚,思念的人……就叫它"安夏"吧。希望每年都可以这么安静。穿越了,像梦一样…初恋了,像梦一样…也许记忆有些破损吧,那能努力想起了吗?"王菫年…是那个谁吧。"反正想起来的那一瞬间,也只剩思念了。那就不想了吧。她穿越后,一切便娓娓道来,被卷入了刺杀案,但人也不是她杀的,被殿下脖子上的项链吸引了,是前世我戴的那条"安夏",没错了,我接近他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项链,他是猫妖啊,毛茸茸的确实可爱,但,我怎么可能会喜欢上。是梦吗?那…我能不要醒过来吗?他能记得我吗?重生后的记忆还在吗?你在听吗?就算是,我拿到项链后的最后愿望了吧。
  • 万物殇

    万物殇

    三千年前,登仙台消失,人间修道再无长生路,三千年后,上古神龙现世,却自断龙尾修为尽失,意外进入渔村少年易天体内,而这一切通天手段且出自一人之手——万物生,万物生搅碎六界平衡,图谋大道。而凡人这边,四位塔尖修道人因围猎上古神龙,以求寻觅登仙台下落,却不想意外卷入化魔井,自此人妖两界四十万年对峙局面被打破,大战一触即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林盟主的复仇之路

    武林盟主的复仇之路

    一代武林盟主,昔日的剑道巅峰,竟被自己的好兄弟杀死!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是创世者的后人!转世重生后他将百倍奉还!这一世他将创立自己的辉煌!
  • 心里的那座城

    心里的那座城

    每个人都有一座独属的城,城里有着成千上万的故事,随意拈起,便是你我不曾见过亦不曾听过的,风景
  • 白咒

    白咒

    异世,也是一处人间。一场铭记于人心中的叛乱被心知肚明者判为谣言。一段被镌刻于石碑之上的传说被天下灵力盖世者奉为真史。稳固的帝国扎根于焚世之力,平静的大陆承载暗涌波涛……
  • 卑微总裁在线追妻

    卑微总裁在线追妻

    穆晋修,H国穆家家主,位高权重,狠辣无情却唯独对她宠入骨。她跑,他追,势必将这个女人绑在身边!苏简时大怒:“穆晋修,全天下女人那么多,你怎么就追着姐不放!”他轻挑眉,深情看着她:“那么多的女人,我想娶的,就只有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渊纪说

    龙渊纪说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咨嗟叹奇绝,铸得宝剑名龙渊。龙渊纪说,一籍江湖趣闻的奇旦记录。就由着向某人,携龙渊剑重生开始说起!
  • 容瑶醉

    容瑶醉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抚槛露华浓。只手遮天的她满手鲜血,却背负着几十条冤魂的重债,为此,她历尽常人所无法承受之苦,只为寻得真相。城府极深的他是翩翩公子,在少年时撞破了一起惊天阴谋,为此付出了一生去为父辈犯下的罪孽作出偿还。当拨开云雾,真相水落石出,他和她,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