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4900000029

第29章 劳动与人的解放(6)

长期以来,这段话要么被人们忽视,要么没有被人们真正理解。在我看来,这段话对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马克思说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分析的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第二,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异化劳动?第三,异化劳动怎么会以人的本质发展为根据?也就是说异化劳动是以人的本质发展为基础的,这是为什么?第四,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并没有把私有财产与人的本质关联起来,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的身外之物。这种只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方式既制约着人们对异化劳动问题的理解,也制约着人们对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理解。第五,劳动和财产的对立可以看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初的表达形式,具体论述见第二章§§§第四节——唯物史观的起源。第六,老问题新提法。“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也就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表明马克思看问题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就是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的起源就是异化劳动的起源,异化劳动的起源必须从人类的生命活动中去寻找缘由。解决了异化劳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人的本质发展问题,从而也就解决了人的解放问题。

一些人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只是提出了异化劳动问题,而没有找到异化的根源,关于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成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仅仅提到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又是异化劳动的原因,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1页。因为,马克思这里的解释是一种互为因果关系的解释。据此,一些人认为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解释异化产生的原因。

有人以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释了异化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分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分工时的确谈了很多关于分工和异化的观点。他认为“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3页。,这些矛盾是指“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接下来,马克思写道:“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地,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5页。马克思还说过:“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8—119页。不细究之,必定会认为分工是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马克思的观点。如果我们断章取义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那自然认为马克思就是持这种观点。在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马克思”去反对另一个“马克思”,这些“马克思”都是从真的马克思那儿出发,而实际上只是披了马克思的一张皮,或假借马克思的名号,尽管说的都是马克思说过的话,但意思往往不是马克思的本意。如果排除立场、价值观和故意等因素,阅读中的断章取义,或者死扣个别字眼,而不从总体上去阅读、去理解、去把握马克思,这恐怕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只要不是出于自愿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分工就会产生一种异己的力量。马克思说分工是异化产生的真正原因吗?答案是没有。马克思说的非常清晰固为非自愿的分工才会产生一种异己的力量,言下之意就是自愿的分工就不会出现这种异己的情况。在马克思看来,分工和所有制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4页。因此,马克思这段话中所说的消灭分工应该是指消灭那种非自愿的分工,也就是消灭私有制。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各个人的社会地位及他们个人的发展是由阶级决定的,他们隶属于阶级。这同单个人隶属于分工是同类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劳动“消灭劳动”这种说法的含义,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0—91、120—121、127—131页。——编者注。本身才能消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8页。这里的说法只是贯彻了《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手稿中的观点:“废除私有财产只有被理解为废除‘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55页。废除劳动、消灭劳动能理解为是消灭劳动本身而不再需要劳动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马克思的意思是说要消灭异化劳动,因为只有异化劳动才等于私有财产。消灭分工也不可能是指消灭分工本身再不需要分工了。消灭分工其实是指消灭非自愿的分工,其实质是消灭异化劳动和消灭私有制。因此,消灭劳动、消灭分工与消灭异化劳动和消灭私有制等这些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马克思说人要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要素:“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2页。而人如何生产,即如何组织生产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也就是由劳动资料决定的。原始人的生命劳动,尽管也有劳动资料,例如天然的木棍、石头以及打制的石头等,但显然最主要的劳动资料即生产工具只能是人本身。因此,从劳动活动本身来看,人本身一开始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即马克思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从事真正自由自觉活动的人,因为人是生产工具;但从活动的形式即原始共同体来看,人却似真正意义上的人,因为从表面看,人的活动似乎是一种自主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根本不像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是异己的。这种情况表明人的本质运动一开始就是处在矛盾之中。人的本质其内容和形式并不是统一的。从内容上来说,劳动本身就意味着人是处在异化之中,尽管最初的形式上看似不是,但从人和共同体关系的共同体本身来看,因为这种共同体本身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人是属于共同体的,也不是属于他自己的,因此,其本质虽然不是社会异化,却是一种自然关系形式。可见无论是在劳动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人的劳动或劳动的人都受自然的控制、束缚。人就是通过异化的形式逐步摆脱自然形式关系走向社会形式关系,从而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但社会关系一开始并不是真正的人所想要的,也就是社会异化了。也就是说,异化劳动从活动本身异化为主逐步演化为活动的形式即社会异化为主,这就能够解释同样都是异化劳动,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的合理解释。

因此,只要人仍然是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受各种各样的因素束缚和控制,例如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控制,那么人就不可能是在享受劳动,而是为劳动而苦,异化劳动就永远无法消灭。即使后来由人创造了相应的生产工具,但人仍然没有改变生产工具的角色,而且,“工具的动力是人”。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09页。农业文明时代,尽管有牲畜可以作为动力,但常常是奴隶、农奴充当了这个角色,这一点足以说明工具的动力主要是人。人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生产的动力,这都是“人力的自然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09页。表现。后来,人的本质力量发展了,创造了机器,人作为生产工具的角色就逐渐淡化,人再作为机器的动力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机器的动力是不同于人力的自然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09页。人不再是实质性的工具和实际的动力,人的肉体劳动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解放。但在机器生产体系中,操作变得如此简单以致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更加片面化、简单化和高度机械性和枯燥乏味。所以马克思说,人作为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者却成为机器体系中的一个零件,一个部分,造成这一切的是资本生产,“机器使用工人和工人使用机器是一回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85页。尽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异化原因,但主要是机器作为生产体系本身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不足以使人从生产过程中实际地解放出来,人必须在生产过程之中进行物质生产劳动,而无法在生产过程之外,“站在生产的旁边”进行劳动。因此物质生产劳动解放是人的全面解放的物质基础。

1879年1月5日,《芝加哥论坛报》通讯员采访了马克思,在谈到工人阶级解放的目标时,马克思说道:“目标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11页。人的劳动的发展过程是经历了人类的本能活动、依赖于自然界的农耕自然经济的生存活动、依赖于资本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动,目前人类所具有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使人类社会的生活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动化革命,例如,生产过程以及生活过程的智能化发展,物联网的全面展开,迟早有一天,人类的生活过程将会实现全面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把劳动变成为立足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享受活动已经不再是梦想了。

因此,劳动解放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只有把人从生产过程中彻底解放出来,社会异化、异化劳动才能消灭。到了那个时候,劳动对人来说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才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同类推荐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被折腾的世界

    被折腾的世界

    在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从美国的“9.11”到日本的“3.11”,两大经济体所受到的打击,不仅改变全球经济走势,也改变了政治生态。
  • 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

    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

    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脉络中,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各有不同。无论是我国所致力建构的和谐社会,还是西方孜孜以求的公民社会,健康的大众媒介都是重要的基石。
  • 新丝路 新梦想:“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读本

    新丝路 新梦想:“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读本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原来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还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热门推荐
  • 凤凰泪

    凤凰泪

    她,拥有绝世无双的相貌,贵为长公主,却被遗忘了整整十三年。一朝和亲,她作为政治筹码被推上了风尖浪口之上。夜宴之上,一舞倾城,让她从此名动天下,却也因此引来了本不该产生的觊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攻

    心攻

    请看摸金校作品《心攻》请看摸金校作品《心攻》
  • 豪宋

    豪宋

    时间:政和五年地点:汴京人人都说北宋软弱无豪气,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来到,他见证,他改变!但是在这之前,有一个问题。“我的剧本是不是拿错了?”秦桧一脸无辜:“我真的是个好人嘞”——已内,放心食用
  • 骑士风云录之南十字军远征(中)

    骑士风云录之南十字军远征(中)

    大陆历五百九十六年,在帝国宰相夫利斯的谋略和青龙、铁甲骑士团等帝国军主力的猛攻之下,索菲亚王国军遭遇到全面的溃败,就连国王诺兰德夫六世也丢掉了性命。从王都逃出的两个少年——索菲亚的王太子阿斯尔和利奥特大公爵之子莱恩斯,成为索菲亚复国的最后希望……
  • 非常同桌同桌对头

    非常同桌同桌对头

    陆飞、欧阳子、李小奇……好动、好话话、好做小动作的男生们,大丽、李小白……可爱、活泼、聪明的小女生们,他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读者朋友们快来看看这本《同桌对头》,书里收录了《别拿生活委员不当干部》、《李小白的生日会》等好玩的故事。
  • 鬼画皮之契约

    鬼画皮之契约

    青灯下一只没有影子的鬼书生挥动毛笔勾勒着白皙的面皮,很快它画出了和安娅一模一样的模子好替换她毁坏的容貌。要换一张崭新的面孔很简单但条件是换后必须签下可能致命的契约,否则她将失去全部,包括自己原来和现在的容颜。不想变成怪物的安娅只好签下了这份契约。在走出无名坟头之后,脱胎换骨的安娅暂时变成了一只半人半鬼,她不想害人只想完成那份契约好恢复自己本来的模样,但是....
  • 东京映画

    东京映画

    1995年的日本从一个神秘的照相机开始从时间的空隙中窥探事实的真相
  • 前进吧地球

    前进吧地球

    地球纪2130年,各国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太阳突然以每年极快的速度靠近地球,一项震惊世界的计划随即展开,一个浩大的工程从此诞生。
  •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教育方法

    本书主要依托在全世界影响最大、实践最为成功的十种儿童前期教育方法,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告诉您如何做好孩子的前期教育,使孩子能够获得最好的发展。这些教育方法曾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被奉为最有效的教子宝典。只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去教育孩子,你就会发现,天才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