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19100000031

第31章 我们该怎么做认识自我……(5)

她回答说:“我们知道,个人对集体的态度分为牺牲(取舍)、奉献、维护(团结)、旁观、诋毁等几种态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是只有牺牲一种方式。在战争年代,集体主义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为了国家独立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在和平发展时期,对于一般人来说,需要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作出取舍的事情还很少,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奉献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至少不能做损害集体利益和形象的事。”

经过这一番谈话,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主义泛滥,出现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问题,集体主义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医治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成的各种问题,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个人孤独的心,在集体中找到归宿,这是民族文化思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突破自我:自我发展的边界

每个人都想过绝对自由的生活,可是离开社会的自我会孤独,受宗族约束的自我会无奈,想超越社会的自我会失望,只有社会中的自我最现实。这就是坚守社会价值观的意义。

矛盾、迷茫、困惑,源于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能到哪里去。谁都想知道自己一生能达到什么高度,能走多远。这个问题,不但让人充满好奇,还使人心灵躁动。回顾自己一次次从迷茫中走出,发现有三条线束缚着人生走向。领会了这三条线的内涵,或许能为自我发展打开空间。

守住自我的底线

记得有一天,一位在读博士向我举例子说明,不同年代的人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处理方式。

同居一室,当有人需要熄灯休息时,有人却还想再看点东西,面对这种情况,不同年代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80后会同意熄灯,然后打开自己的台灯,绝对不会因为他人要休息而放弃自己看书。60后、70后会认为,开着台灯也会影响别人休息,不情愿地随着大家一起休息。在关注社会事务上,现在的年轻人表现为热心和激情,如某地区发生了灾害或重大事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前往当志愿者;在媒体报道里获悉有急需救助的人,他们会尽自己的力量捐助;发生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在网络上跟帖声讨的多是年轻人,等等。可是,60后、70后会认为,这类事太多,救助不完,或与己关系不大,只在内心里同情,付诸行动的很少。

这个例子,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人,对传统文化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行为。文化是一笔财富,有时也会成为前行的包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抑制了人性的张扬。所以六七十年代的人,受传统影响多一点,往往行动中顾忌太多,容易放弃自己的主张,选择委曲求全。年轻人受传统文化约束少一点,突出自我就多一点,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为什么要牺牲个人利益呢?

无论哪个年代的人,生活在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谁能够超越现实呢?中国人立于社会之中,就如春蚕吐丝,时间越久,涉世越深,一根根社会关系的丝把自己困在中间,动弹不得。于是,我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世上不用努力就能实现的就是年龄增长,不用求人就能办到的事就是读书。如果只通过读书就能到达目的地,那真是罕见的捷径。我不是说读书有多容易,而是相比之下,只有读书可以不与社会过深地接触,靠自己就能实现,其他任何事情能吗?

由于中国人长期处于“无我”的压抑状态,对张扬个性有着强烈的冲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蕴藏已久的自我意识会像火山一样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地迸发出来。可是,如果不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就容易走向极端。

西方是个体社会,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学者们对防止个体走向极端的研究也会很重视,于是我查阅了有关书籍。防止自我泛滥最典型的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06—1880)提出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他的大致意思是,自我中心主义是把“我”当成世界的中心,“我”感受到世界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要改变世界,只要改变自己就行了,“我”改变了,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了,世界也就改变了。“自我中心主义”,在伦理学方面与个人主义相似,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自我中心主义者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的利益为主;然而,自我中心主义并不一定涉及与“利益”相关的命题,例如有时候自我中心者伤及的并非对方的利益,而是对方的心里感觉或两人长期的关系。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决定了之后便一意孤行,并且很可能在遭受批评时名正言顺地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

与自我中心主义相比程度较轻的思维还有:极端思维、偏执思维、片面思维、臆测思维,等等,这些思维不一定以自我为中心去想问题,而是自我在看待客观现象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水平作出判断,当别人指出其不正确时,仍然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多么渴望找到自我,在追求自我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底线。下面是我写的一段日记:

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去判断世界,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认为唯有自己是对的,然后以自己的评判标准衡量别人,得出的结论是,凡是与自己不一样的,自己都看不惯,都是错误的。当单位决定某件事后,如果不合自己的意,就会认为这样的结果不公平,所以他眼中到处充满着不公平。

如果一个人以“我”为中心去判断事物,决定自己的行动,肯定不会为自我的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一个人力量再大,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自己能干成什么呢?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会支持自己吗?极端思维、偏执思维、片面思维、臆测思维对构建和谐的外部关系是很不利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道理:听人劝,吃饱饭。如果滑向了自我中心主义,看似很自我,其实把自我困在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自己就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不但找不到自我,还会失去自我。

我最反对庸俗的人情,反对整天心里想着拉拉扯扯,只想人、不想事的人。但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与庸俗的人情是不一样的。无自我,就会作出无原则的让步,让自己丧失很多机会,但有自我,决不能滑向自我中心主义。

无论是自我中心的思维,还是固执己见、偏见,其思维有一个共同点,我认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其他观念很难输入到其头脑中,也很难说服其听从别人的意见。这种思维,人为地为自我的发展设置了一道自我屏蔽,接受不了外部信号,很难有所成就。走出自己的思维局限,才能为自我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要想一步步走自我,必须警惕自己滑向自我中心主义,也要防止固执己见、偏见,让自己能够客观地观察所处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行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判断失误了,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无效。如果一个人心中只有自我,永远会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自己常为所欲为、自负、自私、自大,会把自己永远困在城堡里。

有了这种认识,就容易找到自我发展的下线:此线之下是自我中心主义,是自我发展的陷阱。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只有向上发展。在中国,上面空间能为自我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但要受到熟人的束缚,因此这条线又可以称为熟人线。

找到自我发展线

有一天,我问社会地位很高的一个朋友:你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了,还煞费苦心向上爬,到底为了什么?他说:“我能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家里也没有什么事要办了,自己也不想这么费心,可是,亲属群和朋友圈在助推着你往前走,停不下来呀!因为他们渴望着从中沾点光。”

他说的应该是心里话。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中国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中?究竟是为谁活着?于是,我开始分析城乡人际关系。

上世纪70年代的河南农村,无论谁家盖房修屋,都是自己备料,然后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以义工的形式完成的,报酬仅是管几顿饭。市场经济后,基本上以市场的形式运作,谈好每平方米多少钱包给工程队,再也不可能免费盖房了,除了家庭贫困的自力更生。

2012年,我问民营企业职工一个问题:当企业临时有急事,你正在休息或度假,愿意赶回来加班吗?60年代出生的职工,感觉到老板平常对自己不错,没有二话就答应,根本不会想着要什么加班费之类。80后的年轻人就不一样,先谈好条件,给多少报酬,然后再答应去干活。即使事情紧急事先没有谈报酬问题,事后必定会去要的,而60年代出生的人想要也不愿说出口。

这两个例子,反映出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逐步在弱化,血缘、地缘纽带逐步被利益取代,自我正在从族群中走出来。按照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解读,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呈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每个人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一层一层圈的束缚,就像一道道绳索捆住了人们。

这一圈圈关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中国人没有个体的自我,却以熟人圈为一个群体,是熟人群中的自我。表现出自我的形式是,活着是让别人看的,是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为了家族的“荣耀”,为了高高在上,被动地付出了并非自己乐意的辛苦和努力。族群的自我,并不是现代集体主义的特征,而是小农经济的特征,它是对个性的抹杀,是将宗族的价值取向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为了熟人的自我,而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更不会将实现个人价值作为重要的目标。如果说个体为了自己利益是人性的表现的话,那么为了族群和朋友等熟人谋利益,就容易形成裙带关系和小团体,是团体的自私性,其后果会把不正之风扩展到整个社会。

可喜的是,农村已经开始走出乡土社会,走出宗法社会,现代性已经很普遍,这包括个体主义、家庭生活的隐私以及家庭生活与事业和经济生活的分离。王斯福2005年10月31日在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乡土社会研究讲座”演讲时提出:随着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在广泛而极大地增长,新的差序格局已演变为包括邻里、朋友与家庭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扩展成为进行生意往来和形成政治联盟的方式。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国的熟人圈是以宗族秩序构建的,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现在社会可能走出宗族,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构成新的熟人圈。我在2006年著的《非常自述:一个乡镇书记的梦与痛》一书中曾预测:“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出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逐步淡化家族观念,家族的影响力就会被经济组织的影响力所取代。在经济发展快的村,同一家族的成员会追随不同的经济组织,而这些经济组织出现冲突的时候,其维护的不是家族的利益,而是经济组织的利益。”乡土中国的变化,为农民走向个体自我提供了条件。

现代的中国人正在走出熟人的小圈子,开始找到了自我。与职工座谈让我感受到,年轻人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敢于承认自己正当的利益需求,敢于向老板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活得真实,是真实的自我。人为谁而奋斗?为真实的自我而奋斗!不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为所谓的荣耀而奋斗,而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奋斗;不为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紧密联系的群体活着,而为真实的自我而活着。这样的人生就会摆脱尘世的烦扰,活得轻松些。

我觉得,中国人能够走出几千年“三纲五常”的影响,终于开始摆脱族群束缚,走出熟人圈,走向个体的自我,找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有了自我意识固然可喜,可是没有熟人圈,人们又会感到孤独、无助,感到世态炎凉。破旧还要立新。要使中国人彻底走出熟人社会的影响,找到自我,还需要有新的社会组织取代熟人圈,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

由此可以确定自我发展的中线,这条线还可以称为自我线:该线以上就是自我发展的空间,以下就是为熟人而活的空间。中国人几千年都活在自我线以下,今天能够走出熟人社会的影响,找到自我,是为自我发展开辟的一条新路径,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认清自我约束线

同类推荐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包临轩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包临轩诗选

    《包临轩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的其中一册,该诗选共分为五辑,收录了诗人包临轩不同创作阶段的重要诗歌。作者以特有的豪爽、苍凉、充满哲思的语调,全方位呈现了当代诗歌的风骨,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 文学的故事

    文学的故事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东明札记

    东明札记

    东明有山,古道宁杭,古木参天,郁郁苍苍。朝登金山顶,遥对钱塘江;夜宿东明寺,梵响透清霜――当生活节奏加快到仿佛没有了生活,当争分夺秒到似乎虚度了岁月,不妨放下身段,只带上一颗亲近山林尚友古人的心,沿着寂寞的宁杭古道追寻一段悠悠往昔岁月。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热门推荐
  • 末世之随机武装

    末世之随机武装

    夏长青在末世爆发前的兼职当中,意外的获得了一个奇怪的系统。什么?道具获取得需要随机抽取?物品兑换也要抽?欧皇还是非酋,在这个末世当中,渴望的是如何生存下去。
  • 焰雀旗扬卫天下

    焰雀旗扬卫天下

    掌握着气的强者骑乘着兽魂灵玉之中的灵兽,被称为为骑卫,是这个世界强者的名字。叶诺乃是豪门之后,却非狼子野心你,无奈的插手天下,红颜种种纷扰难去,爱上谁,错过谁,一辈子讨厌战争但是一辈子在打仗,一辈子在赢却也输了一辈子。想要爱情的戏子,默默陪伴侍女,不食人间烟火的郡主,狠辣独断的公主,神秘莫测的女祭司,战场相守的女将士,这一生荣华享尽,却也苦恼半生,正义,邪恶,胜利,失败,谁能给个定数,直到最后他最想要的还是一个简单的家。诸侯归田春风散,帝王入寺修佛禅。一子一步一天下,谁人执笔画江山。
  • 星河不及卿之万分

    星河不及卿之万分

    墨兮卿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打赌输了,接受的那个任务,就把自己买给南宫唯了。“乖,过来。”南宫唯微眯着凤眸,用那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诱惑着在他面前的女人。墨兮卿看着靠在沙发上,想试图诱惑她的男人,无奈扶额,想:当初她太闲了,闲得没事去打那个赌,闲的没事就招惹他!
  • 我是戴夫

    我是戴夫

    “好了好了,兄弟们,今天的直播马上就下了,我们来趁这最后的的时间玩一下植物大战僵尸好吧。”主播王磊熟练地打开植大僵,一边对着麦克风说。他经常在这个时候玩这个游戏,基本成了惯例。可是,这次他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游戏的打开按键发生了一点变化。随着一瞬刺眼的闪光,刚刚点了“进入世界”按钮的王磊一下子就消失不见。……王磊再次睁开眼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这不是戴夫的家吗?”
  • 逍遥圣君

    逍遥圣君

    修真者是:开光。灵虚,辟谷,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
  • 重生壕宠,老公太凶猛

    重生壕宠,老公太凶猛

    她重生成破产千金。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他强行绑到民政局登记结婚。“女人,取悦我,我就饶了你。“这男的疯了吧!传说他富可敌国,那她岂不是可以继承很多“遗产”?可是竟然连零花钱都不给她?传说他冷酷霸道,这倒是真的!就连在床上都不许她睡觉!喂喂,我只是个重生的,圈养报复什么的请不要找我啊!
  • 逆袭之小鸭变天鹅

    逆袭之小鸭变天鹅

    平凡要有点肥胖的女主进入娱乐圈会是什么样子的?她是会红还是一直埋没在深渊。
  • 太子刷护经

    太子刷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代海狗

    绝代海狗

    PS强调:“海狗”,是主角唐子煌在异世的名字!简介:唐子煌一觉醒来,成了盖亚斯大陆偏僻村子的海狗。魔法,炼金,上古遗迹,魔兽亡灵,家国文明,红颜知己,且看小小人物如何猥琐发育,用他的无双知识和机智无耻,谱写传奇人生!(本书是异界背景的风骚生活,风格轻松愉悦,多谢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