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07800000018

第18章 仙凡巡游曲

毛泽东喜欢把生活哲学化。

1957年,在出访苏联的飞机上,他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毛泽东:刚才我们在机场,现在上了天,再过一会儿又要落地,这在哲学上应该怎样解释呢?

尤金: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我没有研究过。

毛泽东:飞机停在机场是个肯定,飞上天空是个否定,再降落是个否定之否定。

哲学和生活,在毛泽东的思维中,常常是统一的。

毛泽东喜欢把现实浪漫化。

1960年,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毛泽东问:我们是住在天上,还是住在地上?我们是神仙,还是凡人?工作人员感到纳闷儿,这还用说吗,我们当然是住在地上的凡人。毛泽东却说:如果其他星球上有人,他们看我们,那我们就是住在天上,我们就是神仙。

神话和现实,在毛泽东的想象中,常常交融在一起。

独具个性的胸怀和想象,给毛泽东的思绪和诗情添上了翅膀,使他能够在平凡的世界中感觉到非凡的意味,使他习惯于从各种神话传说中汲取超迈的灵感,从而在浪漫主义的想象中,舒展自己高古飘逸、卓尔不群的思维,去熔铸文采绮丽的奇特华章。

在中国,曾经有一种流传久远的灾难,却绝不是虚无的传说。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中,科学家发现了血吸虫卵,由此断定,血吸虫病的肆虐,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曾遍布南方12个省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有一千万人染上这种病。得这种病的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身无半分力,妇女不能生育,儿童变成侏儒。少数严重的病区,田地荒芜,家破人亡。

1955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现在要和天作斗争了!”

只过了三年,便传来捷报。在中国南方,出现了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江西余江县。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的长篇报道。

正在杭州的毛泽东,看了这天的报纸,睡不着觉了。

彻夜无眠的毛泽东,兴奋得“浮想联翩”。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之际,他“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英国大诗人约翰·弥尔顿,曾借用《圣经》的故事,写下两部宏伟的史诗——《失乐园》和《复乐园》。

如果说《送瘟神》之一,描述的是一幅人类“失乐园”的图景,那么,《送瘟神》之二,展示的便是人类“复乐园”的新貌。

在弥尔顿笔下,被逐出天庭失去乐园的人们,过着梦魇缠绕的生活。但生而不幸的现实,却更加激起人们对曾经拥有的乐土的神秘向往。人类在大地上的一切奋斗,似乎都体现出一种飞升寰宇的超级冲动。最终,人类还是能够凭借坚忍的跋涉超越了自然的局限。

于“浮想联翩”中喜送瘟神的毛泽东,目光没有停留在江西的余江县,也没有只停留在中国的版图上面。他似乎已经把整个地球当做一只宇宙飞船,飞升上天,巡视在浩茫的宇宙。

超越人间的构思,造就了寥廓而高远的意境。

在浩瀚无垠的天宇之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毛泽东没有感到渺小,也没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他仿佛一个横空出世的主人,在那里优哉游哉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何等崇高的驾驭意识,何等潇洒的超越情怀!

一派掌上乾坤,俯视人间天国,打破仙凡界隔的巨人气派。

或许正像诗人曾经断言过的那样,换一种角度巡视,地球上的人们,本来就是住在天上的神仙。

诗人为什么有如此自信而超拔的想象?

依然是历史的变迁给予了他特殊的精神支撑。

曾几何时,神医华佗也奈何不得那遗患人间的“小虫”。

毛泽东和乡亲们愉快地交谈(1959年6月)

曾几何时,出身劳动人民后来成为神仙的牛郎,哪怕他再关心民间疾苦,所看到的,依然是东逝水波承载着人民的悲哀年复一年地流淌;所听到的,依然是“万户萧疏鬼唱歌”。

而在新中国,只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开始消灭这为害人民几千年的“瘟神”了。如今,它已无处藏身,不得不在人们点起蜡烛、烧着纸船的庆祝氛围中,被送离人间。

送走了“瘟君”,也送走了悲哀的时代。

汉代的扬雄写过《逐贫赋》,唐代的韩愈写过《送穷文》。毛泽东的这两首诗,则仿佛是逐灾灭疫、追寻康乐之境的“送神歌”。

改造旧世界的成功实践,必然升华为对新世界的执著热情。

于是,在“千村薜荔人遗矢”消失之后,便是“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绿水青山不再枉自存在了。它们变得有了灵性,和劳动者改天换地的行为融合在了一起。

当然,毛泽东最感兴趣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的美妙变化。

他期望着“六亿神州尽舜尧”,因为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

毛泽东善于砸碎旧世界,也钟情于构想新世界。

对美善境界的梦想与追求,仿佛他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一面旗帜。

他一生都是未来世界的探索者。

单纯的诗句,已不足以表达毛泽东的兴奋。

写完《七律二首·送瘟神》,他又续写了一个后记,说:“灭血吸虫是一场恶战”,“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

诗人所以要按捺不住地写起“宣传诗”,是因为“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

为诗写后记,这在毛泽东的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这还不够。当天毛泽东又给胡乔木写信,让他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意在“不使冷气”。

正是在这封给胡乔木的信中,毛泽东预感到,“诗中坐地、巡天、红雨、三河之类,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过一会,或须作点解释”。

“曲高而和寡”,古老的经验早已点破。

想象越奇特,越难寻得同道。

果然,这两首诗在10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后,有人提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两句可能有误,因为我们坐在地球一动不动,怎么能一天跑八万里呢?谁能知道有一千条银河呢?

毛泽东不得不在一封信中专门作了解释——

地球的周长约八万华里,“这是地球一天自转的里程,于是人们不坐任何交通工具,不付任何代价,就坐地日行八万里了。可是有人不认为这是旅行,觉得‘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

“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朴实的真理,似乎一点就通。

深刻的哲学,本来蕴涵诗意。

惊世骇俗的奇特想象,人们很难用一般的逻辑公理去推论,有时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却夹带着合理的文化内涵、真实的历史内涵和浓厚的人格内涵。

在毛泽东看来,人们不理解他诗中的这种浪漫思维,以至“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是因为“囿于习俗,迷信未除”。

不拘成规的浪漫想象,对目标的执著追求,使毛泽东时刻以诗人的想象关注人生和时事的变化,关注着自然和宇宙的终极,关注着使命和目标的实现进程。

在1958年的“大跃进”浪潮中,毛泽东常常倡导破除迷信的精神作风。

这一年,他在几次会议上都反复宣传:要有势如破竹、高屋建瓴的气概。像马克思、鲁迅那样,把空气冲破一下,搞出一种新气氛。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

他还说:“我看到报纸上有‘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话,很好。高山嘛,我们要你低头,你还敢不低头?河水嘛,我们要你让路,你还敢不让路?这样说,是不是狂妄?不是的,我们不是狂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革命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把俄国的革命热情和美国的实际精神统一起来。”

激情地工作,理智地决断;热情地想象,冷静地实施。

毛泽东在大多数时候,能够如此,能够把浪漫热情和务实精神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书生型的政治家,都能设计一条实实在在的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大道。

毛泽东是一个永不满足现状的人。

他曾对人说:“我想把中国要紧的事情办定,建设社会主义从欧洲到中国还不是很清楚,活着,多搞一点,比少搞一点好。”

正是这种紧迫感,使他总有一种不“安分”的心情。

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运动和变革,都伴随着洋溢激情、充满畅想的精神氛围。

历史的奇妙恰恰在于——

在许多失败中,常常体现着深厚奇丽的个性力量和勇于尝试的思想锋芒。

在一些成功中,固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陈列着一连串的陷阱。

在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机械地重复经验,经验就变成了陷阱。

1958年的“大跃进”,掉入了“陷阱”——用群众运动搞经济建设,消泯了经济建设和诗意想象之间的那道天然壕沟。

灵感触发下的豪言壮语满天飞舞,那种过去成功岁月积淀起来的激情和畅想,膨胀得硝烟四起,催生出火红的年代和火热的社会,进而弄出大放“粮食卫星”这种怪异的事情。

毛泽东期望甚高的这一尝试,很快就难以为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毛泽东说:我也有胡思乱想的时候。1958年、1959年的责任,主要在我。

毛泽东一生都被他的高远的理想鼓舞着,被缤纷的幻想诱惑着。有时候,人们分不清,哪是他的理想,哪是他的幻想。

如果不是写诗,而是书写社会变革这部作品,那么,理想的实现是史诗,幻想的失败就成为了悲剧。

诗是美好的,但用它来同现实打交道,往往坏事。

在诗的世界,在美的世界,甚至在哲学思考的世界,时代和历史或许可以超越,可以走在它们的前面。

但是,在社会进步的实践链条中,在政治家的决策和操作程序中,它们在根本上是不能超越和打乱的。

政治家的高翔,凌空蹈虚了。

诗人高翔的翅膀,仍然在继续扇动。

毛泽东坚信:“太现实了,不能写诗。”

是啊,在诗歌的土壤上,浪漫主义是一朵开不败的奇葩。

诗人毛泽东独特的游仙之路,铺就了当代中国诗歌史上的美辞华章。

在毛泽东眼里,他的故乡湖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南岳七十二峰,挺拔在这片土地上面,仿佛耸立起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环绕其间的三湘四水,又装点出格外的风姿妖娆,仿佛给了这片土地充溢的生命活力。还有浩瀚的洞庭湖,让这片土地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长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正是这片土地,给了毛泽东山的坚忍、水的灵动、土的质朴、火的热烈。

毛泽东实在太钟爱故乡的山水了。

有一次,他和早年好友、林业科学家乐天宇聊天时,说他很喜欢九嶷山的斑竹,自己是湖南人,却没有到过九嶷山。

乐天宇的家乡正好在九嶷山,随即念起一首诗给毛泽东听:“生长月岩濂水间,老来才入九嶷山。消磨精力知余己,踏遍人间五岳还。”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你是拿清朝何绍基的诗来笑我呢,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去九嶷山看看。

故交旧友们知道了诗人的心事。

1961年夏天,乐天宇、周世钊和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在庐山休养时,一起闲谈,他们都是毛泽东的同乡好友。三人商定,分别送毛泽东一枝九嶷山的斑竹,一管斑竹毛笔,还有两首咏九嶷山的诗。

毛泽东又见斑竹。

这些带着独特斑点的竹子,凝聚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舜帝到南方巡游,死于苍梧之野,就是今天的九嶷山一带,随即葬于该地。他的两个妻子,也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听到这不幸的消息,连忙追寻到九嶷山。两位帝子悲恸万分,伤心的眼泪洒落在沅江一带的竹林上,竹子便挂上了她们斑斑点点的泪痕。

从此,这里便有了斑竹。人们也把它称为湘妃竹。因为娥皇和女英是投湘水而死的,她们成了湘水的灵魂。

这一美丽的传说,感动了屈原。

他在《九歌》里专门写下了《湘君》和《湘夫人》。屈原想象着:“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这一美丽的传说,感动了李白。

他在《远别离》一诗中想象着:“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这一美丽的传说,也感动了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七律·答友人》,是毛泽东诗词中最为浪漫瑰丽的一首。

如果说《送瘟神》是悲欢离合的“送神曲”和“巡天歌”,那么,这首《答友人》,则是美幻飘逸的“梦乡曲”和天上人间的二重奏。

如果说《送瘟神》是想象着人间的“我”到天上巡游,那么,《答友人》则是想象着天上的“神”到人间巡游。

无缘游九嶷山,毛泽东在梦中神游了一番。

在诗人的想象中,娥皇、女英两个“帝子”以云为衣,乘风而下,何等的飘逸。她们的形象,远不是屈原、李白想象中的愁苦不堪。“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后的“红霞万朵百重衣”,使抑郁悲哀的凄绝,化作了光昌流丽的美艳。

从远古走来,从天上走来的虚无缥缈的仙人,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形象。诗人借助她们的眼光,看到了人间发生的奇迹和感人的壮景——“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当然,这一切,都是诗人在梦中的想象。

越是“非常之人”,就越有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奇妙情结。

这不是点缀品,而是动力之源。没有他的情结,就无法照见他的世界——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奇观。

“芙蓉国里尽朝晖”一句,和盘托出诗人对故乡湖南,以至对整个中国的期望,又仿佛是在向未来倾诉着自己的悄悄话,期望着一个辽阔灿烂的世界。

这是一种深远的诱惑和召唤。

这是一种让人陶醉、给人激励的诱惑和召唤。

这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幻想图景。

而幻想就应该是美丽的。

也只有美丽的幻想,才值得去幻想。

同类推荐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本书从政治巨子、军事风流、思想圣哲、文学大师、艺术巨擘、科学巨匠六部分,分别介绍了世界的历史名人。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由明华锋著,作为一本二战将军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山本五十六的童年时代、海军军校学习经历、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以及他航空兵战术思想形成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也涵盖了山本五十六的家庭生活和意外身死,以及对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转折作用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山本五十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 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三十年后的重逢,从前的青年伙伴已成为帝国元首……奥古斯特库比席克,他是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时的唯一朋友。从林茨到维也纳,只有他见证了希特勒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包括希特勒长达数年的初恋、学校生活、家庭变故、对艺术的追求、政治观点的形成等。库比席克在书中将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鲜活、立体、真实的青年希特勒。"
热门推荐
  • 啥事我都能插上一脚

    啥事我都能插上一脚

    诶,你别找我了,这事儿和我真没关系。真的没有!!!
  • 灭绝魔帝

    灭绝魔帝

    ????魔,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魔。是杀戮成性还是逆天成道。清心观弟子林立偶然听见了一个关于自己的身世后,面对在宗门的种种逼迫下,果断的抛弃了修仙之道堕落成魔。因天资优秀深得魔道领袖器重,?故修炼上古魔道神诀,执上古之凶器,肩负魔道万年难遇的天才之名。
  • 激萌冤家:阎王你够了

    激萌冤家:阎王你够了

    见阎罗,访三清,游南海,会神佛。上天入海她都干了,本想医好弟弟,怎么顺便也造福了一尊大爷?而且这大爷还自带打滚卖萌、耍帅撩妹技能?“别拦着我,我要去跟我小情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某妹子意图甩掉抱着她大腿的三岁萌娃。“小情人?”萌娃化身为风流倜傥的美少年,搂上了她的腰,“你再说一遍是跟谁人约黄昏后?”妹子惊呆了:“……你!”
  • 哈利波特之星空传说

    哈利波特之星空传说

    主角穿越哈利波特世界,在星空下书写一段传奇,留下一段不朽的传说。
  • 斗罗之系统儿子

    斗罗之系统儿子

    看猪脚带着系统在斗罗如何桑心比狂的,多多支持
  •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这套丛书的编写宗旨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策略、名校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礼仪等方面入手,对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逐一加以介绍,无论是针对性、可操作性,还是知识性与欣赏性都很强,可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性工具书。限于编者水平,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以进一步修订完善。
  • 我是名夜游者

    我是名夜游者

    「呵呵,恭喜你成为正式的夜游者,祇一。」
  • 现世记

    现世记

    《现世记》……本文根据现实生活里的一些故事改编,记录当朝风土人情,乱七八糟,由一些小短篇组成。无所属系列。
  • 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

    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

    本书重点阐述了26种风湿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食疗、针灸治疗、康复、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及体会,预防、护理、预后及现代临床研究等。
  • 漫威重铸洪荒

    漫威重铸洪荒

    “哥哥,再掠夺一些气运洪荒大陆就又可以升级了!”苏景看着眼前这个兴奋的小女孩,低声道“是啊,萝莉就快过期了”青青没有听清,抬起头看了看苏景“哥哥说什么?”苏景看着呆萌的小萝莉,心虚的说道“没什么,再等等吧。有一个打架总是叫爸爸扔锤子的蠢货就要来地球了,我们就抢他。”“是那个反穿内裤的叔叔吗?”苏景一脸尴尬的看着偷学自己说话的小女孩,没好气的道“那家伙是乱入!以后不许学哥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