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60000000019

第19章 大美出于东方

暴烈的夏天在这个时段有了顷刻的喘息。蛋清般的日光,从百年讲堂的白色拐角处缓缓泄漏出来。一长排静穆的睫毛上,染着银亮的粉黛。北大三角地被这样一些素色的眼神冲洗得洁净了许多,再无此伏彼出的海报、装饰得宛如文学的广告,以及自我表演的社团。安静使人感到惊异,但一切都顺理成章。间或有毕业生拖着拉杆箱哀伤地向农园走去,轱辘摩擦柏油路面的声响渐渐消隐。那种谨慎而贸然的摩擦声与讲堂前的静,俨然两方异域。

这是一场与毕业无关的送别。不是简单的对人的送别,而是送别着美,送别着思想,甚至送别着东方的心情。这是灵堂开设的第二日,人并不多(躲过了闪光灯侮辱下的鹜群),气息清淡。这是我平生加盟的第一次吊唁,先前是送过一些同族人的,但从词义上看,回民显然没有凭吊的习惯。

从报纸上看到那行浓黑的标题后,我就开始盼望着这个仪式了。生不能受业,唯求在他无从知晓之时,作一次知义的相送。

一个百年孤独的人,应由一个孤独的民族派出儿子送一送。

我从不习惯为名人的离世应景地哀伤。只有季羡林并不突然的别离,浓郁了炎夏中的一抹苍凉。他不是我的血亲,我难以流出我的泪来;但搏动的怅惘,是确实的。

弹指纵横的百年,一腔汹涌的文化抱负,只作了启蒙的点染。宽阔的胸襟,难抵隔膜的挤压。几多仰望,几多尊崇,然而,只有季羡林自己知道,他的一切高远的理想与清洁的期怀,永远不属于这个暴躁的时代。森列的听众里,知义者难求,追随者无力。人类文明的触角只还是指着一个方向,民族血液的透析,依然构不成时代的提纲。

生孤独,死亦孤独。

不幸的伟人,无法破译的母语诗,没人疼的孩子。

当我专门换好的白T恤终于濡染了阳光的气味时,吊唁者的队伍又开始蠕动了起来。接过门宾递来的白纸花,慎重地别在胸前,吸了口气,缓缓走进灵堂。

巨幅画像悬挂在堂前。

藏蓝色中山装,浅紫色绒线小帽,初萌的柳叶。

还有,微笑。

那种接近儿童的表情,似曾相识。我想起来了,外祖母在世时,也常是这样一张面孔。我好像说乱了。但我确乎感觉,无所谓性别,人的年龄渡过了一个界限之后,会在某种心情趋同的时候,在面容中出现高度的神似。就像我年幼无知时总对着电视机管邓小平叫奶奶;后来又觉得冰心的笑脸几乎涵盖了一切老人的美;还有我的外祖母,那个清澈的额头,绝不是千沟万壑痕迹斑斑:那是一个使人安静、使人不忍打扰的光滑的额头。

但季羡林的微笑,使我的心隐隐悲切。

一个脱离了中庸趣味的人,注定是一个痛苦的人。他理解痛苦、隐藏痛苦的能力有多大,他的痛苦就有多大。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甚至在遗像上还要留下慈眉善目的微笑,却因选择了将一个或几个民族,甚至将整个东方文明作为关怀的彼岸,而天命般地承领着和这个彼岸同等沉重的痛苦。这种沉重仅源于:太美的前定和太丑的顿亚。

我似乎开始懂得微笑的重量。

签名簿已经坦荡地铺开了。青年们陆续签下名字。我不知一个卑微的名字留在他的笑容前,究竟有几分意义。我是来送行的,不是来签售的,我想写出我的话。

能让我写几个字么?什么纸都行。

服务人员看了我一眼,略有迟疑,大概觉得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为何也要像昨天来的名流一样,提出写字的要求。他们大概不能简单地理解一个从业于文字的人,那样一种淳朴的、唯借文字方能表达纪念的举意。

在我的心里,季羡林没有那么多高深复杂的头衔,我只想把他看成一个用心写作的人。初中时,读过他的散文,只知是作家。至今仍不愿改变这个固执的印象。

季羡林临终前,曾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两句话。一是,“现在是大时代,大时代应该出大作品,这是历史的必然”;二是,“中国是诗歌大国,但是我们现在的诗歌没有找到它的形式”。两句话中隐含的伤叹,促人猛醒。博大的心,总希望世界是好的,时代是大的,文学的通径是对的,可俯瞰下来,往往是一群蝇营狗苟的侏儒众生,在文学洁净的瓷器上拉着粪便,这和他毕生所著的学说一样,与现世构成极不相称的反讽,继而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悲哀的基础。

翛然间,当一张更大的纸已在签名簿旁边摊开的时候,我如芒在背,竟不知该写些什么好了。

哀乐如静水长流。迷离中,我吟味着一种美感。

若能这样粗暴地概括,季羡林,本只是一个美的使者,仿佛把美的真理,从圣地带来,穿越沙漠与海洋,向着那些未知的方向传达。

那是一种无言的大美。成其大,乃因多元,乃因丰赡。

在季老的学术谱系中,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以及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前三者统称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见《东方文化集成》总序)。这种理解文明的角度,焕发了东方的宽宏与醇厚,承领着对文化多样性的礼敬,更是对长期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轻蔑和笑傲。

一个迫切的直觉是:左手中国、右手印度纵横一世的季羡林,愈到晚年,愈对先曾忽略的伊斯兰文明怀有一种莫可言说的凝视。

十二门语言,却没有一门可以敲开伊斯兰文明的内核。东方的秘密,仍然像未垦的石油,激烈地埋伏在大地深处。他望着东方残缺的云彩,遗憾地挥了挥衣袖。

但寓言已经留下了——

如果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就应该坦率地承认,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并不完全了解中国。这是一出无声的悲剧。

过去我们只重视汉族的文化,这是不对的。

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过去只重视鲁文化,重视儒家文化,同样是不对的。

公道话本来朴素,但出自一个山东人,竟携来一丝诱人的美感。这种美,在我枯瘦的见识中,是孤寂的。

凶险的孔孟之道,洗劫了这个国度的血性,那些异端的美隐忍地散落在高原、草原、密林与黄土沟沟里。被遮蔽的心情,像西海固大地上的向日葵,长不高,却不愿低下高贵的头颅。那老人一定被这种远远荡漾着的、散发着血热的美,带入了一种激动,所以才要在国学家像蛆虫一样繁殖的季节,迂腐地发喊:

大国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藏文化、伊斯兰文化。

他甚至早已注意到了一块风土,认为那是这个地球上唯一将人类四大文化体系归流聚合的地方:新疆。

那也是他的大胸怀凝练合一的彼岸。

我这样猜想,如若真主将他的学术生命延长,新疆一定是他扑奔的归土。可向风的呼喊是衰微的,他奋力出发,却已无力抵达,只好在垂暮之年,远听着西域的大风猎猎捶痛。他一定在《东方文化集成》的长卷中,格外地读过布哈里“圣训”。美已被暗暗地参悟,但使者缄口不言。

从此,国学出版商永不可能在孔子旁边插入一卷西域史。即便弟子钱文忠的一部《玄奘西游记》,几次语涉回民,仍无法将先师遗梦,贴切地延展。至于这个国度喜食快餐的民众,盛夏的风一旦吹过,必将连同他的名字迅速消散。

于是我说,对季羡林的祭奠,绝不在今天,却要在东方重现大美之时。

大美,出于东方,而终归于东方。

我沉吟着,擒笔写下这样的话。

吊唁者两两一组,走到老人的画像前,深深鞠躬。

我意识到了一种为难。

鞠躬是中国汉族致敬的仪礼,中国穆斯林对人只可抚胸致意,不能鞠躬和下跪——唯真主是应受崇拜的。我平生禀信着这样的操守,当作紧要的事,但只为那几句公道话,此刻我动摇了。

人流把我推向了像前。我疏放了教门的禁忌,暗做了讨白,向季羡林老人深深地鞠了三躬。这大礼,断不会再施,因为最后的大师已走了。

同组吊唁的女士正要离开,却见我站在原地没有动。惶然中,我已捧起祈祷的双掌。我感到了背后那些眼神的灼烤,但我岿然不动,直至端庄地诵完那段古兰。

走出礼堂,心清如秋日般天高气爽。

未名的波光中,独行者的身影已变得丰富。

本欲匆匆回家,可四号线恰好路经国图,犹豫了一下,还是下了车。“同时痛失两位大师”的报道,使只读小说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任继愈的名字。我暗含羞赧,不想去他的面前暴露这种无知。但回民讲究送行,二老是一起走的,路过了,是不该冷遇另一位的。但我只看到生平第一段的两个头衔,便没有心情再看下去:无神论学会会长;佛学家。门宾要把白花递给我。我一慌,摇摇头,拂袖而去。

天壤之别的不敬,愿逝者不怪。

再不必有什么大师了,唯愿东方有更多的人怀了敬畏与孤寂之心,读懂大美的贵重。

原载《西部散文家》2011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电力事业: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与运营

    电力事业: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与运营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邂逅心灵

    邂逅心灵

    全书共分为七辑,包括:等一朵云飘过来;一手赤心,一手老成;苍耳子一样纠结的青春;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像甘蔗一样生活;站着的大米。《邂逅心灵》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 青春韵语--走进樱花,泪流满面

    青春韵语--走进樱花,泪流满面

    本书为散文集,共分为随笔如丝、风歌如铃、评论人生、小说在线、创作谈五部分。每篇文章都渗透出作者对青春的热爱,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萨孟武先生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见解精微,启人心智,是一部别开生面、言近旨远的大家小书。
  • 幕后的私语

    幕后的私语

    《幕后的私语》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关于作家的成长故事与生活感悟的原创散文随笔,并配有作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励志精神。《幕后的私语》主要叙述作家葛水平年幼时学戏的经历及村庄古朴民风的厚道。
热门推荐
  • 拐到小公主

    拐到小公主

    王通对一神秘女子一见钟情,孰知这女子竟是当今公主。王通对这梦中情人念念不忘,誓要抱得美人归。只是想要拐到公主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必先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验其真心……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追美之行……
  • 师途江湖

    师途江湖

    “小叔说爹是娘的师父,那阿绥是该叫娘亲娘还是叫娘亲师婆呢?”“师……婆?”“小叔说男者尊公为师公,自然女者便为师婆了”卫烈火汗颜,看着靠在桥墩上的男子,眯眼促狭道,“徒儿你怎么看?”
  • 忙杀看妖人

    忙杀看妖人

    九雪上神,姿色绝伦,她对此只有一句话总结:“长得好看还不怜香惜玉的揍人。”皇城太子,妖魅无双,她也只有一句话总结:“喜美厌丑看脸行事的大爷。”……咳咳,打住。这是一个关于以灭妖为职业的混世魔王的成长之路……
  • 宇宙神佛演义

    宇宙神佛演义

    在浩瀚的宇宙中,上帝在天堂里养尊处优。一天上帝突然被绑架了,绑架者有着恶毒的阴谋,并威胁了地球的安全。为了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安全和生存,中国的各路神仙包括佛祖、玉皇大帝、孙悟空等都参加了营救。营救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宇宙的秘密。
  • 青梅竹马:邪少的霸道小妮子

    青梅竹马:邪少的霸道小妮子

    他们是青梅竹马却比陌生人还要陌生,默默守护是我爱你的一种方式,情景一:某男趁某女睡着后,轻轻附上某女的唇,“什么时候才能光明正大的吻你,而不是像现在偷偷摸摸的吻”情景二:“她是谁?”某女指着某男问道“怎么了?吃醋了?”某男嘴角勾起一丝邪笑,接着说道“不过我喜欢”。欢迎加入读者群,群号码:531507511,敲门砖文中任一人物的名字,
  • 娇妻她总想炸毛

    娇妻她总想炸毛

    【机械理工女VS路痴霸总,女强爽文】温暖:上流社会宋家不被承认的正牌大小姐,十五岁之龄考入最高学府,是机械界少年成名的设计师,同时也是606组的编外人员,然而她这个编外却令圈内人闻风丧胆,比之其他人份量更重;司凉:司家大公司,凭一人之力创建商业帝国,背后却是赫赫有名的心理师,掌管一个岛屿。言情版简介:司大boss看上了一个小女人,秉承着商场上雷厉风行的格调,打算一步到位,趁其迷糊之际拐回家。奈何遭遇史上最强滑铁卢,不仅没成功,反而让某个戒备心极重的女人成功炸了毛。于是......大boss一脚一个雷,开启了给未来媳妇儿顺毛的艰难路程。追妻路不易,且行且珍惜。一句话版简介:总的来说,就是两个心智近妖,却在感情上都缺根弦的的人,愣是把从牵手开始的恋爱,谈的“惊天动地”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时代

    英雄时代

    本书描写了老一辈革命家陆震天的养子和儿子: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异姓兄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道路。陆承伟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金融投资业的弄潮儿;史天雄则由当年对越战争中的英雄走上了仕途,后又毅然离职下海。小说触及当代中国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活动层面,正面揭示了中国转型期出现的主要矛盾,重点探讨了信仰危机、价值标准多元无序等现实问题对当代中国人的命运产生的全方位影响。
  • 网游之仙木参天

    网游之仙木参天

    以西游记为蓝本的虚拟网游,古临渊竟然随机到连移动都做不到的树妖,又该如何打怪升级?原著里默默无闻的木仙庵,竟然也有称霸四大洲的机会,这里到底又有谁的功劳?一骑当千,双锏之下没有一合之敌,古临渊又是如何做到这些?且看杯酒临风如何阴险狡诈,成仙成佛,一木参天!
  • 彼岸桦海异世傲天

    彼岸桦海异世傲天

    君无怡?还是夙宁?她的前世,是个迷。她本以为,这次重生,会改变命运,可惜还是逃不过上天的惩罚,可惜啊,这次她不会再随从,谁挡杀谁,神挡刹神,佛挡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