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85100000008

第8章 积石山县: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

第二节积石山县的兄弟民族

积石山县境内自古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先后有羌、羯、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古代民族,有的民族长期居住,有的民族过往匆匆,但他们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元明以后,境内民族结构逐渐形成了今天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等民族杂居的格局。除主体民族保安族汉族10991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25%,回族747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14%,土族53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2%,还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其他1036人。自治县有以上十种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自治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璀璨,绽放异彩。

一、回族

回族是积石山县少数民族中人口居于第一位的民族,回族人口有747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14%,经普查,积石山县除安集乡外,其余各乡镇均有回族居住,其中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乡镇有别藏、小关、中咀岭、徐扈家、四堡子、吹麻滩、寨子沟、居集、银川。

回族历史上称为“回回”或“回民”,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回族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积石山县的回族,追溯其源流也是一个移入民族。历史上的积石山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多处设关置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塞,多种势力经常驻军发生争夺战争,所以,中央王朝需要在此移民驻守。古时的积石山地旷人稀、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田肥土沃、草盛林阴,利于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在历史大变革时期,回族移居并繁衍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意识和豪放、务实的民族性格。回族特别能适应艰苦环境,是一个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大胆创业、不断进取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屁族,为积石山县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和汉语,回族在与汉族等民族长期杂居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汉语,现在回族在宗教活动和清真寺寺堂教育中用阿拉伯语,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过程中使用汉语,汉文、汉字成为回族的语言工具。

回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在华侨居的穆斯林“蕃客”。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之一。那时,西亚的阿拉伯人以伊斯兰教为旗帜,曾建立了西濒大西洋、东至中国西部边陲的“大食国”(中国自唐朝以后对阿拉伯帝国的称谓)。唐代中国与大食国一东一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保持着频繁往来。据《旧唐书·西域传》等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首次遣使来华。唐代中国与大食国正式缔交后,大食使节和“贡使”来往不断,有时一年一次,有时一年两次。见于我国史书记载者,唐代大食使臣来华达37次之多。一批批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宗教学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来华后,多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并深入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和犀角等类物品的贩卖,并带回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商品。由于以经商为主,中国人称他们为“蕃客”、“蕃商”和“胡商”等。

大食国的各族人来华通商贸易,一般多在冬季归国,但由于商业频繁,有利可图,加上唐宋政府鼓励商业贸易,因而有不少人便留居中国不归,称为“住唐”。这是唐朝与大食国友好往来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是早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迁居中国的原因所在。他们到中国后娶妻生子,学习汉语,逐渐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为了自己宗教生活的需要,在居住区修建礼拜寺并建有墓地,保持了独特的文化个性。应该说,这一时期的“蕃客”还属于侨居性质,也没有被称为“回回”,更没有构成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只是到了元代,由于大量回回人的东迁,他们才开始有了身份上的改变而被称为“回回蕃客”、“南蕃回回”,成为回回民族来源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回族先民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的“蕃客”,那么元代的回回人则是回族的最主要的来源。元代的回回人泛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语族各族人及西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回回的东迁,是与当时中国北方蒙古汗国的兴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南宋末年,蒙古汗国兴起,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近半个世纪内,征服了中亚和西亚广大地区,包括葱岭以西、黑海以东和以南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国家和民族。蒙古西征中,每克一城一地都要掠取工匠和俘掠妇孺为奴,并征调青壮年充军。这样,随着每次战争的胜利,一批批中亚突厥语族的各族人和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作为战俘而被迁徙到东方来,转战南北,参加灭西夏、金朝和南宋的战争。其中有军士、工匠和被俘掠的妇孺,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和上层社会的贵族,总数大约在几十万之多。同时,随着蒙古西征,中西交通大开,自愿来华的商人盛于以前。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伊斯兰教信仰者,在“回回”这个共同名称下,以驻军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官吏、学者、掌教等不同社会身份,散处在黄河上下游、长城内外以及大江南北各地。直到明代还有中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入附中原,他们被安插在西起甘肃省,东极海南,北自辽东,南至滇桂的大部分省份中,成为回族族源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南洋的穆斯林来中国而定居下来的,还有汉、蒙古、维吾尔等族的成分,甚至还有犹太人的成分,这些人的加入促进了回回民族的形成。

二、土族

土族在积石山县主要聚居于石塬乡的三二家村和宋家沟村,在大河家、刘集、石塬、关家川、柳沟等乡有零星分布,全县土族有53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2%。

土族在历史上被称“蒙古尔”(蒙古人)或“察罕蒙古尔”(白蒙古),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儿昆”(蒙古人)。藏族同胞称其为“霍儿”回族和汉族人民称之为“土人”,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土族,信仰藏传佛教。积石山县的土族也是一个移入民族,古代的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和宋家沟村一带草坡宽广,林木茂盛,可开发耕地多,而黄河上游四大渡口之一的鸦胡崖渡口不纳税捐。青海省民和县官亭和三川等地的土族人民靠羊皮筏子渡河徙居发展至今。

土族有本民族语言,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除聚居区的土族外,由于长期与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加上土族人口较少,许多散杂居地方的土族已不使用土族语言,而通用汉语。

由于是移入民族,积石山县土族的语言、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与青海省民和县的土族相同。现在土族在宗教活动,婚丧嫁娶方面保留了本民族习俗外,其他方面接近汉族。

三、汉族

汉族是自治县人中最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疆拓土,析置郡县,驻军屯田,移民实边,汉族陆续迁入县内,定居农耕,开发建设,繁衍生息,由客籍演进转化为土著民族。据统计:1981年15306户86547人,户数人口分别占全县的50.36%和51.56%,1998年934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91%,比1981年下降1.65个百分点。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安集乡为纯汉族乡,银川、关家川、刘集、石塬、柳沟乡居住人数均在7000人以上。汉族是以屯田、迁徙、民族融合的方式入居县境的。在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到2005年底,全县汉族人口达到109912人。

积石山县除介绍的少数民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回族、土族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这些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都因工作和婚姻关系而到积石山县,同时为积石山县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节保安族的家园

一、雄浑壮丽的积石雄关

中国的保安族聚居在积石山县,积石山县因有积石雄关而著名。积石雄关,处于积石峡东口,地理坐标东经102°27’北纬35°48,关口两侧高山峻岭,悬崖近90度,最宽处只有8~10米,黄河穿关流入积石山县,地势险要,无法穿越此关,古时人们将此地称谓黄河的源头。后来的人们对此有“积石锁钥”之称。

所谓“积石锁钥”就是指在明末清初,积石峡上筑有依山傍河,扼控咽喉的雄伟关门,关门内的南山峰上(即现在“保安三庄”之一的大墩村)筑造有一座坚固的山堡,在当时是一处重要的边防营和关卡。此城堡长约300米,宽约150米,高约8.5米,设东西两门,并建有守防门楼。此堡因地形险要,又是积石峡谷中左崖右河之间唯一的通道咽喉,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积石锁钥”的牌匾是用红石板凿就,长约3尺,宽约1.5尺,镶嵌在城堡门楣上,遗憾的是此牌匾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而破坏。

积石雄关以其雄险奇丽的峡关和“大禹导河之极地”闻名,被天下人所知。传说,峡谷中那层层叠叠地岩壁纹路,就是大禹率民疏河时留下的斧痕。明朝弘治年间,侍御李玑到此旅游赞叹道:“美哉,山河之美,金城形胜,莫有过此者,皆大禹圣人神功也!”陇上诗人,临洮进士吴镇在《积石歌》中写道:“圣子疏凿起积石,神工鬼斧惊千秋。天门屹立云根断,灵光闪烁飞雷电。”这些诗文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又是积石关雄姿的形象写照。时至今日,在积石峡西口的黄河崖上,有一块高八尺、宽七尺、长一丈的大青石,当地人们叫它“鲁班爷石头”,即禹王石。传说这是大禹导河劳累时憩息过的石头,石面上有一个凹窝,是大禹的坐痕。明嘉靖《河州志》载:“两山如削,河流其中,西临蕃界,险如金城,实系要地。隋置临津关,命刘权镇之,唐李靖伐吐蕃经积石,宋元立积石州,洪武改为关。”是河州二十四关之一,积石峡内黄河中流,两岸峭壁千仞,危石险峰,横出天汉;黄河激流奔湍,冲出积石峡东流而去。每当盛夏时节,云雾缭绕的积石山好像腾空起舞的玉龙,而雄奇险峰的积石关,犹如这条巨龙怀抱里的一颗宝珠,出类拔萃,引人入胜。

积石雄关自古以来是中原王朝与羌、鲜卑、吐谷浑、吐蕃、西夏等民族争夺的军事要塞。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唐派王忠嗣为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与吐蕃战于积石关一带。翌年十一月,唐派哥舒翰在积石关伏兵击退吐蕃。宋与夏金、金与西夏也曾经攻取此地,致使积石关一带金、夏混战局面连续了将近一百年。在近代史上,这里也是战祸频仍。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初,撒拉族反清武装韩奴力部扑进积石关,与清军凉州练军管带王正坤交战,致使王正坤不战先逃,军械丢失殆尽,士卒逃散过半,附近难民淹死甚众。由于马国良率士兵抵御,才使反清武装始退。五月下旬,韩奴力部又复攻积石关,清军提督李日新,总兵刘润山因寡不敌众,在积石关阵亡。是年十一月,清政府督办甘肃军务董福祥部占领河州后,由积石关进兵西宁,最终平息了反抗。

二、“保安三庄”所在地——大河家镇

大河家镇位于积石关以东的川谷盆地上。这里地处黄河上游,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穿插交接的地带,黄河两岸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草山广袤,气候宜人,地灵人杰,人口稠密。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诚实、忠厚、正直,积极追求、大胆探索,深知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兴办教育,积石山县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学,就是由保安三庄——梅坡村当地知明人士创办的私立魁峰中学,由此造就了这里的人口素质高于全县。巍巍群山包裹下的川谷盆地如像瓦瓮之地,是全县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

这里四周环山,山势陡峭,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改往日的温顺、安详,勇猛地冲破积石雄关向东奔腾而去,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相传唐朝金城公主从位于大河家镇大河村黄河上的临津古渡摆渡进藏。临津古渡是当时人们摆渡黄河的主要渡口,现存有渡河用的缆绳及码头遗迹。秉承历史的变迁,经过桑沧巨变,大河家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颇有知名度,走出甘肃,当人们谈起积石山县时往往知之甚少,甚至不知,但无一人不知大河家的。大河家是羊皮筏子的故乡,是冬果的故乡,是鸡蛋皮核桃的故乡,是保安腰刀的故乡。

同类推荐
  • 店铺货品管理必备手册

    店铺货品管理必备手册

    《店铺货品管理必备手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作者根据店铺管理所涉及的进货、铺货、售货、退货四个环节十分清楚地进行了讲解。向读者介绍了投资店铺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到店铺管理知识,即进货有章,把成本降到**;铺货有序,让店面更加吸引人;售货有术,加速商品流动;退货有据,让顾客满意。
  •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领导与助手,是互相补台、荣辱与共的角色关系。一位高绩效领导,背后必定有一位高绩效助手。作为高绩效助手,必须具备48种特质,这48种特质由四大方面构成,即职位认知、职位职责、职位能力与职位态度。各类型助手如果从这四大方面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成为领导理想的、不可或缺的亲密战。
  • 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打算创业,那么你不该错过本书!书中集结张兰、王健林、王志东、李静、潘石屹、冯仑等知名企业家,在问答、访谈中为你答疑解惑。从中,你能读到这些成功人士创业的甘苦,面对困境时的心路历程,以及经过实战检验的经验之谈。或许你能从只言片语间得到有益的启示,更清楚地看清自己脚下的路径。
  • 促销36忌

    促销36忌

    现在的时代,生意难做,市场更难做。现在的市场,不缺产品,而缺少能把产品卖给顾客的促销员。对促销员来说,哪个不想快速拥有更多客户,迅速掌握促销技巧,尽快与顾客成交呢?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促销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十有八九,促销活动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问题总是重复出现,禁忌总是重复地犯。一旦犯错触禁,就会使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因此,了解促销活动中最可能犯的种种禁忌,掌握规避促销禁忌的方法,是任何一个企业及其促销员必须要懂、要会的知识和能。
  • 领闲半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领闲半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着眼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温泉度假成为人民生活的时尚,本书大量吸收国内外关于温泉酒店方面的经验,借鉴其成功思路和做法,纳古容今,事例丰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以说它是一把温泉度假酒店开门的金钥匙。为我国饭店业的同行相互借鉴、互相协助提供了一份学习材料,更是作者对我国饭店业作出的一大贡献。
热门推荐
  • 王九龙今天吃糖了吗

    王九龙今天吃糖了吗

    王九龙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一见钟情闫姝这傻瓜却以为他只是纯友谊就看看我们九龙的漫漫追妻路吧(本书全程高甜,作者大大也就是我会绞尽脑汁的尽量让读者齁死,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请各位不要上升正主!谢谢大家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草王子的俏皮小公主

    校草王子的俏皮小公主

    洛怡觉得高中三年是她漫长岁月中最美的时光。当他们老了之后,最后一次聚在一起,唐欣想,要是当初他没出现就好了……
  • 青春有我不由你

    青春有我不由你

    刚刚12岁的林雨欣,倒霉地进了坤南最好的学校——坤南外国语…学校,那么她要怎样在这如监狱般的学校度过三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只史莱姆

    一只史莱姆

    看似意外的事故,吴凡身死。然而,却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世界的意识没有完整,刚刚发展的大陆上降临了被法则之力修正过的……史莱姆。一只史莱姆呀,一只史莱姆。
  • 唯有情深不负

    唯有情深不负

    结婚纪念日,孟小乔发现了老公和妹妹的背叛,她彻底死心了,可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林希文不愿意放过她,失去孩子,失去老公,最后她竟然还要她的命……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以女性视觉看世界、看人生,用诗意的笔触写女性。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非关癖爱轻模样——爱上自己”,从纳兰词牵引出古代女性,进而写到民国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现代社会诸多的女性问题,探讨女性的自立与自强;第二篇“一生一代一双人——爱上生活”,以诗一般的文字,水一样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山看水看世界,写花写意写性情;第三篇“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爱上爱情”,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各种爱情,或唯美,或细腻,或古风,或家常,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是一本颇具唯美意蕴的书稿,感悟与故事相结合,整体风格显得理性诗意,优雅睿智。
  • 乱世三公子

    乱世三公子

    经历惨变,父母双亡,得知仇人是父亲的师父。且看少年凌昊天历经千难万险终大仇得报,傲视天下。
  • 一位皇子的剑

    一位皇子的剑

    江湖上的事很乱:有人为了一把宝剑杀人无数;有人为了一本秘籍耗尽余生;有人为了追求剑道斩断情缘;有人为了群霸天下不惜入魔。江湖上的人很怪:有人问鼎仙道却不放凡尘;有人心怀仇恨却兼济天下;有人生来不祥却守护挚爱;有人爱之深切却深藏不露。害这就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