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1500000017

第17章 正始士风与文学(2)

王弼(226~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的一生只有二十三年,但生命的短暂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后人在感慨这位英才早逝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做出贡献的敬佩。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记载,王弼喜好论儒道二家,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慧,十几岁时便“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经与同时代的许多名士清谈家有过交往,辩论问题的能力得到当时许多名士的赞赏。他综合儒道二家思想,在吸收借鉴老庄思想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抽象思辨性的玄学,为魏晋之时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弼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着作却颇为丰富,他生前曾着有《老子注》《周易注》《老子指略》《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王弼以不同于前代的思想方法对《周易》和《老子》等进行研究,成为了正始玄风的开启者。王弼在学术上的成就已为后人所认可,他在哲学上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影响了当时的文人及其创作。

何晏和王弼在正始年间,致力于自然与名教的结合,企图使二者达到和谐,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主张。汉代神学化的经学已经腐朽不堪,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使得世人开始怀疑究竟什么是经学?经学还有实用性吗?在此之时,何晏等人抱着对儒学重整的期望进行了探索,他们二人在当时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观点,概括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无为本”

王弼最着名的理论便是“以无为本”,他强调“举本统末”“崇本息末”。他进一步发挥了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无”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世间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都是由“无”引起的。他在《论语释疑·述而》中提出“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他认为老子所说之道即是“无”,在王弼看来,道是无所不通的。“无”是万物之本,但这只是抽象出来的东西,极难为人所理解,为此王弼又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也就是说“无”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存在于“有”之中,“无”不能离开“有”而独自存在,而“有”也不可能离开“无”独成一体。这一理论吸收糅合儒道二家,他认为儒家的名教和道家的自然是不可分的,是统一的。

何晏在此方面也提出自己观点,《列子·天瑞篇》张湛注引何晏《道论》:“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夫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则道之全矣。”何晏的这段论述说明了以下问题:首先,“有”是生于“无”的,即“恃无以生”“由无以成”。其次,在何晏看来,“无”就是“道”。在“有无”关系这一问题上,何晏和王弼都以各自思想作出了解释,二人都提倡“以无为本”,落实到名教与自然的问题上就是要以自然为本,但同时又不能丢弃名教,因为名教是出于自然,即“有”生于“无”。这就为名教的存在找到了合理的依据。

2.“言不尽意”论

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之上,王弼认同“言不尽意”这一理论,提出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早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就有“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内容。《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表》中对于庄子的“得意忘言”说作了详细阐述,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着。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在作出上述解释之后,他进而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观点。王弼认为,“言”和“象”对于“意”来说只是一种工具,是得“意”的一种途径,贵在得“意”,而“言”“象”对于“意”来说是其次的。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时确立为一尊之后,其影响之深远在诸多史书之中已有详细记载,它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显而易见,文人的创作和生活中也能看出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儒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使它即使在衰落之际也有诸多拥护者,何晏和王弼也力图挽救弥留之际的儒学,力图为儒家的名教注入合理的因素,使之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何晏和王弼对有无关系问题的探讨,以及王弼对言意关系的论述,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玄学

竹林玄学以嵇康和阮籍为代表,他们崇尚自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响亮口号。与王弼等人调和名教与自然不同,他们反对当时虚伪的名教对其进行激烈抨击,他们任性而为,塑造了影响深远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

嵇康生于黄初四年(223年),阮籍生于建安十五年(210年),二人先后于景元三年(262年)和景元四年(263年)直接或间接死于司马氏之手。从高平陵政变开始后到西晋建立的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司马氏家族采取了残忍手段大肆诛杀异己力量,嵇康是直接死于司马氏之手,而阮籍也在终日忧心焦虑中死去。阮籍和嵇康的玄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王弼等人的理论,在无名论玄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主张。

阮籍和嵇康生活在司马氏夺权的特殊时期,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了震惊世人的高平陵政变,曹爽及其亲信惨死于这场夺权的风波之中。据《晋书》记载,这次政变之后天下名士去其半,由此可见这次变故波及范围之广,对当时士人造成了极大震动。依附曹爽的一派如何晏、桓范等人即在这次夺权中丧生。司马氏是儒学世家,表面上提倡以名教治天下,打着“孝”的旗号,但其所作所为与其口号已是背道而驰,这种虚伪性为当时觉醒且有建功立业思想的士人所鄙视。《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以为常。”阮籍的《咏怀诗》里也有“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的诗句,阮籍生活的早期是有着强烈的救世之志的。所以阮籍的早期思想中倾向于儒家,而继王弼、何晏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后,阮籍也倾向于自然和名教的和谐,企图使二者达到和谐一致。在经学衰落、儒家思想生命垂危之际,阮籍抱着一丝期盼也曾致力于二者的调和。阮籍的《乐论》中有对封建等级秩序的期望,他向往那种正常的君臣、男女关系,希望有一套合理的秩序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他憧憬“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如果男女、君臣各安其所,那么将会实现“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的社会。阮籍向往和憧憬着那样一套合理有序而健康的统治秩序。在那套制度之下,人们能够各安本分,生活欢畅。

名教问题在魏晋之时受到士人的广泛关注,对于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随着时代前进而发生变化,王弼、何晏一派力图调和名教与自然;阮籍、嵇康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后来西晋初的裴(危页)维护名教,反对自然;到元康年间,郭象又提出名教即自然,自然也就是名教。关于名教,余敦康在《魏晋玄学史》中作如下解释:“所谓名教,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指的儒家思想,也不是指某个政治集团所推行的方针国策,而是指由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儒家思想以及崇儒的政策对这种制度的形成固然起了极大作用,但归根结底这种制度是人们必须生活于其中的政治伦理实体,而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思想或政策。”既然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不可自由选择的,那么当这种等级制度出现名不副实的虚伪境况时,人们便会出现一种反感的心态和极度的不安。在那套等级制度之下人们已经习惯在生活中时刻去遵守它,而当它发生不良变化时人们便会焦躁不安,精神忧郁,或自觉寻求另一条出路,或随波逐流,维护已经发生腐变的制度。阮籍的《咏怀诗》中有很多这种焦虑不安情绪的流露,他在其诗中抒发道: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咏怀诗》其一)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咏怀诗》其三)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愿睹卒欢好,不见悲别离。(《咏怀诗》其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咏怀诗》其十七)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咏怀诗》其三十三)

读过这几首诗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忧虑的形象。心中的焦虑和自我的孤独使诗中的人在夜里竟无法入眠,这不禁使诗人想到了野外的孤鸿,它也是独自凄凉地在野外号叫。岁月迁移,世事改变,诗人原有的信念渐渐崩溃,自身在风云变幻之中已不能自保,何况自己的妻儿?这种境遇之下,诗人想到了驱马而去,还是去西山吧,归隐起来万事不用操劳,在自然之中寻找一个灵魂的安顿之处。“终身履薄冰”的痛苦谁又能知道?“我”心之忧又如何才能排解?政局的黑暗现实已经使诗人不再直言之,那么回归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既然“人道苦不遑”(《咏怀诗》其三十五),那么还是投身于天道之中,深入于自身的精神之中吧。游于自然,与之相容,翱翔太极,与之一体,不是很好吗?其《咏怀诗》三十六憧憬“逍遥可终生”的生活境界。阮籍在现实名教之中已实现不了真实的自己,虚伪的名教已使其丧失自我,所以阮籍向自然之中去寻找自我,希望在自然之中实现自我。如果真能做到纯隐士般的不问世事,能做到逍遥于世外,那也可以让心灵得到宁静。然而,阮籍做不到,这就注定了他痛苦的一生,他想出世,又对现实世界恋恋不舍,想去上西山,“乘云翔邓林”。

嵇康的反名教比之阮籍更为激烈,他在《释私论》中明确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现实虚伪的名教使嵇康反感至极,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在嵇康的内心里有着明确的对自我精神的追求。所以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疾呼“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氏以“孝”治理天下,名教更是其统治的工具,嵇康的这一疾呼,无疑是对司马氏的极大挑战,这从正面抨击了司马氏集团。嵇康的这种刚烈,对于名教大胆的抨击最终被司马氏所杀。把嵇康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那着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至嵇康这里,名教与自然已经到了尖锐对立的地步。现实之乱让他无法接受,正如他在《太师箴》里所写的,社会是:

季世凌迟,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虽存,莫劝莫禁。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崇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弘多,国乃陨颠。

为君的日益奢侈,为臣的早已别生他心,竭尽全力图谋君之位,怎么可能做到“臣事君以忠”呢?君臣之间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的猜忌,在嵇康看来,这必导致丧乱而最后国也如流星般陨落、颠覆。现实如此使得原本就无心政治仕途的嵇康更加厌恶,他愤世嫉俗不愿为世俗所污染。在《卜疑》之中,他提出近三十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有“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娈美色”“进趋世利,苟容偷合”;有“傲倪滑稽,挟智任术”;有“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外化其行,内引其情,屈身引时,陆沉无名,虽在人间,实处冥冥”“轻贱唐虞,而笑大禹”,等等。面对如此多的处世或曰生活态度,他究竟该选择何种方式呢?最后太史贞父选择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这个选择其实是抛弃人的欲望,做到一种自然状态,与人交不图名利只为本心,入仕途不为利禄只源于本心。最后嵇康选择了去欲望,与之相对应的是他的节欲养生观。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故,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着,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一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家载一生

    家载一生

    《家·国·天下:家载一生》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家卷。本书是古稀之年的梁晓声回忆父母、家人的温情散文集,用朴实的文字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相遇。家载一生,记录的是作者内心深处、最难以忘怀的最初记忆——关于家人的记忆,也是他心灵最终的归宿。本书情感真挚、文字热忱,读之使人哽咽。本书主要收录梁晓声老师关于家人的叙事散文,譬如《父亲》《母亲》《兄长》等,字里行间流露出梁老师对家人的怀念与深情。
  • 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东野圭吾的小说能在当代引起人们的共鸣,其原因在于他的小说不偏不倚地说中了人们的种种内心困惑。《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作者指出,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表达了一种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饱受死亡威胁的心灵。这种理想属于所有对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类个体。他笔下的卑微者与现代化的社会形成对立,反抗科技理性及与之相伴的监控制度。《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就是利用东野圭吾的小说给我们找答案的书,告诉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幸福。
  • 他风景

    他风景

    《他风景》内容包括:我要到唐朝去、狂风中的火焰、故宫?紫禁城、华清池观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射步亭二号,一个消失的地址、孩子,你是我们脸上最悲伤的一行泪等。
  • 将军与红颜

    将军与红颜

    本书是一本小说散文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包含中篇小说《将军与红颜》《大地是小姑》、短篇小说《红莲》《水牛》以及散文《永远的怀恋》《旅美散记》等文章。这些小说和散文讲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琐事以及与家乡亲人之间的故事,语言朴实,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
热门推荐
  • 雁去无留意

    雁去无留意

    忆往昔,烈马踏了长安花,长剑挑了南疆雨,三两好友二斤酒,江湖之大自在逍遥。可怎么?长亭舞剑萧声殆,塞北万里独自行,一袭风骨一把伞,万里涉川只一人还。师父总是说,合久必分,这江湖多得是离别,可我不信。师父他还说,分久必合,这江湖也少不了重逢,我也不信。那个初入江湖的人也终于尝的冷暖成为江湖传说。后来,我总是摸着自己的脸说:“我原本是什么样子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之黑暗帝国

    海贼之黑暗帝国

    海贼的世界,实力就是一切!金钱、权利、地位……你想要的一切,通通能用实力得到!我是多弗朗明哥,阴谋与暴力、狡诈与霸气并存的多弗朗明哥。我会凭借手中的系统,建立世界最强的海贼团,把天龙人从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上给拉下来!“奥菲莉亚,来加入我的海贼团吧,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有像我这样曲折的人生了!”“艾斯德斯,来当我的副船长吧,如果你不来的话,我就用实力强行征服你!”“咈咈咈咈咈,还在等什么?好戏,就要开始了!”书友群:722936710
  • 骑喵修仙日记

    骑喵修仙日记

    生于末法时代,是注定要平淡滴。可惜老天爷和云墨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全新的世界里,云墨带着他的小弟,四处惹祸。
  • 重生嫡女心计

    重生嫡女心计

    前世,苏浅婼为他简玉轩的皇位倾尽一切,可他却跟她妹妹暗结珠胎。终是亲她者死,欺她者昌!她含恨而终,逆天重来!这一世,她不再懵懂无知,一边将仇人逐个除去,一边称霸商路、富可敌国,当遇到王爷死皮赖脸的黏上来时,苏浅婼道:“你家关系太乱,你的三姑六婆你自己去应付,我主外,你主内。”王爷爽快点头:“好,没问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18岁绝美鬼妻

    我的18岁绝美鬼妻

    做最强的魂师,爱最美的女人,这就是刘汉的目标。
  • 天惩之光

    天惩之光

    星云大陆人族、魔族、兽人族三族鼎立,一名原本要历经九世劫难的少年因缘际会重返修仙之路并最终登上了武道的巅峰,历经磨难的他对所在的世界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这个世界。
  • 最强妻管严

    最强妻管严

    “啥?你居然让我擦地板?呵呵!”陈玄走到苏楠面前,冷声道:“别以为我会怕你,我不但要擦地板,我还要洗衣做饭,你能拿我怎么样!”
  • 重生之最强游戏制作人

    重生之最强游戏制作人

    小小程序员重生平行世界,为偿还欠下的巨额贷款,接手游戏工作室,从手机游戏做起,单机,网游,无数经典的游戏一一现世,带起世界游戏之风,一步步成为游戏大亨。
  • 都市挑运弃少

    都市挑运弃少

    一个少年孤身来到花花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