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96900000017

第17章 不合逻辑(3)

上面例(1)开头提出的问题是“这座塔的建造年代”,下文就应该说明它建造的年月日。但是,作者在后面却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原来……修建的”,即这座塔是由谁来修建的。这样前后就失去了联系,造成主词与宾词不相一致的语病。可将“这座塔……修建的”改为:“这座塔是在明朝××年间修建的”。例(2)前一句说同学们尝到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甜头,后一句突然跳到“进一步调动了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这层意思上来。行文过程中似乎忘记了前边说的问题,这就使前后失去了联系,应把后一句改为“进一步调动了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例(3)主词和宾词没有搭配好,未能形成恰当的呼应。“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说的只是两个方面的意思,“全面准确解读新的课程标准”说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应在“全面准确解读新的课程标准”前边加上“是否”二字。例(4)中主词跟宾词的一部分搭配不当。“写作水平”只能说是“提高”,不能说是“扩大”,应将“和扩大”删去。例(5)主词说的是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意思,而宾词只照应了一个方面,应在“愿意”前边加上“是否”。

三对主词缺少限制或限制不当

在说话或写文章中,如果对主词应该加以限制而没加限制或虽加以限制而限制不当,都会造成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毛病。例如:

(1)去年夏天的晚上,阳曲县发生了地震。

(2)中学生的任务是学好文化科学知识。

(3)作文中有些多余的词句应该删掉。

(4)不少黄色书刊对于缺乏鉴别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5)每一所中学都有语音室、实验室和音乐室。

上面例(1)的“晚上”,其实指的是“去年夏天的某一个晚上”,并非“去年夏天的每个晚上”,由于对主词应该加以限制而没加限制,造成判断与事实不符,应该在“晚上”前边加上“一个”。例(2)没有恰当地限制主词。“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固然是学生的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中学生除了长知识之外,还要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体质。所以,应在主词“任务”的前边加上“主要”二字。例(3)对主词限制得不恰当。既然是“多余的词句”,就应该全部删掉,而不是“有些”应该删掉。应将“有些”改为“那些”。例(4)误将全称肯定判断当作了特称肯定判断,所以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不对。既已肯定是“黄色书刊”,对于缺乏鉴别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句中的量词“不少”就用得不当,应将“不少”删掉。例(5)的主词“中学”用“每一所”加以限制,不妥当,因为跟客观事物实际情况不符。现在有的中学,由于教育经费不断增加,确实建起了语音室、实验室等。但还有不少中学,虽然教育经费不断增加了,因为基础设施差,仍不能用于建立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所以,应将“每一所”改为“一些”,并删去“都”。

四用错系词或否定不当

有的判断是肯定的,有的判断是否定的,二者的“质”不同。所以,作判断时要注意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正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准确地使用系词“是”或“不是”。

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可以用双重否定来强调肯定,用三重否定来强调否定,还可以用反问来强调肯定或否定。所以,在运用多重否定时,要注意不要引起混乱。如果使用否定词出了错,就会弄错判断的质。例如:

(1)我们要认真宣传学生守则,以免学生不做错事。

(2)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他无时无刻在思念着亲人。

(3)全校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高小甜对同学太苛刻了。

(4)一个人的成才,无不例外地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思想。

(5)苟应田一上课就捣乱,这怎能不让徐老师不气愤万分?

上面例(1)错用了系词,误将肯定判断用为否定判断,所以这句话同作者的本意正好相反,应该把“不”字删去,或者把“以免”改为“尽量使”。例(2)本想表达“他非常思念亲人”这个意思。但因将“无时无刻”误认为是双重否定,所以意思成了“他不思念亲人”。“无时无刻”是“没有一时一刻”的意思,应在“思念”前加“不”才能构成双重否定。例(3)用了两个否定词,双重否定是为了强调肯定,这句岂不成了“全校老师都喜欢高小甜对同学太苛刻”吗?这正好跟作者的意思相反。应去掉“不”字。例(4)作者的原意是说“一个人的成才,没有例外地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思想”,由于误用了“无不”这个双重否定的形式,结果,使“没有例外”变成了“可以例外”了。应将“无不”改为“无一”或“毫无”。例(5)否定词用得不当。两个否定词连用,意思是肯定的。苟应田一上课就捣乱,这怎能不让徐老师气愤万分?可是,用了双重否定,句意同作者本意正好相反了,两个“不”要删去一个。

五没有分清判断中的主体和客体,或前后次序倒置

判断的对象是主体,用来说明判断对象的是客体。两者颠倒了位置,主体变成了客体,客体变成了主体,就会产生语病。例如:

(1)鲁迅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2)热带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应大象的生活。

(3)摇滚乐对于我很不感兴趣。

(4)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

(5)现在,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互联网占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上面例(1)的主体是“我国人民”,“鲁迅这个名字”是客体。在句中“鲁迅这个名字”被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作判断的对象,“我国人民”倒被放到了客体的位置上去说明“鲁迅这个名字”,正好把主体和客体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国人民对鲁迅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例(2)混淆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大象”是主体,“自然环境”是客体。这句主客倒置的原因是动词的用法没弄清楚。要是让“自然环境”做主体,那么“适应”就应该改为“适宜于”。否则,就应恢复主客位置,把全句改为:“大象十分适应热带自然环境的生活”。例(3)中主体和客体没分清,不是“摇滚乐”对于我很不感兴趣,而是“我”对于摇滚乐很不感兴趣。所以,要把“我’’放在主体位置上,把“摇滚乐”放在客体位置上,这样才能说得通。例(4)未能按事情发生的先后去说,这样,就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判断。应该把前后两个“一定……”互换一下位置,把颠倒了的前后次序恢复过来。例(5)中“我”是“主”,“互联网”是“客”,应“我”在“互联网”前。

六前后自相矛盾

在同一条件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作出判断,思想必须首尾一贯,不能前后自相矛盾。否则,就会出现语意悖谬的错误。例如:

(1)想一想欧老师,想一想校长,他们为了同学们,废寝忘食,为的是什么?

(2)最近学校新招收了近二百余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3)这种登山鞋是目前出产的质量比较好的优质鞋。

(4)医生使这些瘫痪的人又复活了。

(5)他是海啸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上面例(1)前边说“他们为了同学们”而“废寝忘食”;后边又提出疑问:“废寝忘食”为的是什么?这样把已经做了明确回答的问题,再提出疑问,这是自相矛盾的。可将“为了同学们”,删去。例(2)同时使用“近”和“余”,就对新招收的新生数量作了自相矛盾的判断。因为“近二百名”是不到二百名,“二百余名”是超过了二百名。又是不足,又是超过,到底是多少呢?令人不得其解。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删去“近”或者“余”。例(3)“质量比较好”和“优质”两个定语意义在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好”比“优质”要差得多。但是两者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词“鞋”,就互相矛盾了。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其中的一项。例(4)中的“瘫痪”跟“复活”相矛盾。“瘫痪”是指人或动物的肢体失去了活动能力,但是,肢体失去活动能力的人或动物,并未失去生命。“复活”是指生命终止之后又恢复了。这样,二者就相互矛盾了:前边说“瘫痪”,生命并未终止;后边怎么能说“复活”呢?可改“复活”为“恢复健康”。例(5)中“死难者”意为“死于灾难的人”,“幸免”意为“有幸没有遇难”,既说他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又说他是“幸免”,前后矛盾。可将“死难者”删去。

七搞错了判断的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客观事物之间,甲事物是构成乙事物产生的条件;乙事物是在甲事物提供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称为条件关系。如果其因本无条件关系,而硬把它们构成条件关系,就会犯强为条件关系的错误。例如:

(1)只有认真读书,我们才会得到知识。

(2)这次足球比赛,不是你班胜,就是你班败,我们总能分出高低来。

(3)如果强调学生自学,就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4)明天就要考试了,他还在打球,肯定他会考不好的。

(5)那些不分是非曲直,遇到问题绕道走的干部,群众不一定欢迎。

上面例(1)把充分条件错当作必要条件了。“认真读书”肯定会得到知识的,但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并非只靠书本。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例(2)把相容的选言判断错当作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了。“这次足球比赛”,交战的双方,都有胜的可能,也有输的可能,还有双方都不输不赢、打成平局的可能。应将“我们总能分出高低来”改为:“或者,双方打成平局,握手言和。”例(3)错误地给判断强加关系。强调学生自学,不等于就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之间不存在条件和结果关系。应将“如果”去掉,将“就会”改为“并非”。例(4)把可能性判断错当了必然性判断了。“打球”与“考不好”并无必然联系,这样判断,未免武断。应将“肯定”。改为“可能”。例(5)误将必然判断当作可能性判断了。“不分是非曲直,遇到问题绕道走的干部”,群众肯定不欢迎。应将“不一定”改为“一定不”。

思考与练习(十一)

一、要做到恰当地判断,有哪些要求?

二、判断不恰当、不合理,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下面的句子中有什么错误?请修改并说出理由。

1.穿着红红绿绿的运动衣,正在进行篮球比赛。

2.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3.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听话的孩子。

4.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5.同学们的精神面貌,过去和现在相比,确实大不相同了。

6.“有志者,事竟成”,这种事例是千真万确的。

推理不合乎逻辑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中已知的判断叫前提,从前提中推出来的新判断叫结论。

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

推理是极其重要的思维形式。人们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求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而且要求推理合乎逻辑。这里所说的逻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理”。如果推理不合逻辑,便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防碍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说话、写文章就要出现语病。

推理不合逻辑,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提不正确或不充分

推理中,前提是结论的根据,必须正确、充分。如果前提不真实,结论就不正确;前提不充足,结论就会以偏概全。例如:

(1)爱看课外书籍的人学习成绩不好,李文经常在课余时间看课外书籍,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不好。

(2)方芳是共青团员,白兵也是共青团员,他们都是我班的同学。我们班都是共青团员。

(3)运动员必须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我不是运动员,可以不坚持体育锻炼。

(4)小说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所以这篇文章是小说。

同类推荐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和新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加上积累起来的种种不利于我国转型期的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困难和障碍,使得我国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影:不死战神

    末世之影:不死战神

    一个炽热的冷血杀手,一场事故,竟穿越到游戏了。见证苏洋如何残杀丧尸吧。
  • 若知君安

    若知君安

    古言,架空。在莫子鸢的生命里,他的出现是救赎,是贪恋,是不舍,是余生所系。
  • 游侠仙路

    游侠仙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讲述一个来历不明的孤儿如何成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
  • 查理九世之死亡竹林

    查理九世之死亡竹林

    小伙伴们在一本古书的指导下,来到了传说中的死亡竹林。这里的一切千奇百怪,巨大的竹虫,小船似的竹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绝迹千年的魔花重见人世,到底是谁在主宰这里的一切,古书的缺口,到底写了什么……古怪的童谣在死亡竹林中回荡……
  • 爱碎苍穹

    爱碎苍穹

    曾几何时,天地未开,是一种能量造就了苍生万物,是一种能量确定了阴阳平衡,宏宇和天美如何纠结缠绵,宇如何邂逅一百个行行色色、各行各业、背景性格皆不同的美女呢,美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处理呢……
  • 绝世神功1

    绝世神功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儿女情长,恩恩怨怨,打打杀杀,快意恩仇。不是每个人都一样,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
  • 我们生活的年代

    我们生活的年代

    七个中篇小说,七种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每一篇读起来都让人紧张,充满悬念、期待、转折的故事中,是一种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扣人心弦。故事中的人物简单却鲜明,通过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某个深刻的主题。跟随作者领略世间一切爱、恨、情、仇。
  • 主人,放开人家

    主人,放开人家

    “放开人家的耳朵啦!”被非礼了!“放开人家的尾巴啦!”又被非礼了!没想到,一睁开眼,就被一个帅哥抱回家,关键是帅哥老是非礼人家……
  • 灵魂伊始

    灵魂伊始

    我叫姜尚,天上缺神了,我下来找点魂魄,封点神......不然天上都没人干活了
  • 枝上红狸

    枝上红狸

    欢喜无度,悲喜自渡。要怎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其实不过黄粱一梦,琉璃就是枝狸,枝狸就是琉璃。一个人活在自己的梦里。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他的,甚至都不知道何时起,他就变成了我的全部。也许人活着,就要有些依托和信仰。我早就把他当成了我心中的神明。打定一个主意需要多久啊,琉璃最终孤注一掷。心一跳爱就开始煎熬。从第一次心跳的时候起,她就再也做不了潇洒的自己。这世间的异物最不容易得到爱,一如生出了三魂七魄幻化成人形的琉璃,一如跳脱于六界之外的痴魅,本不该生出情,却偏偏为情困了自己一生。我本是一个潇洒至极的人,又怎会为情所困。指尖一点,是谁的美人尖。是那个久居云山之巅,不疯魔不成活,绝代芳华画地为牢的谪仙枝狸。我最怕的是被人推在风口浪尖上,被千夫所指。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嗜血因子。